文化综艺 - szb.fxrbs.cnszb.fxrbs.cn/fxzmb/images/2019-02/16/03/fxzmb2019021603.pdf ·...

1
03 2019年2月16日 星期六 本版责任编辑:韩风 编辑:唐磊 E-mail: fxrbzm@163.com 文化综艺 速读 藏趣 我市第十一届春节书法临帖班结束 继承传统 临习经典 2 12 日,为期 6 天的阜新市第十一 届春节书法临帖班在民族街小学西校区 圆满结束, 40 余位书法爱好者在春节期 间近距离贴近笔墨纸砚,临帖学书,度过 了一个充实的假期。 临帖是提高书法水平和入门的好办 法,由市书法家协会主办“春节书法临帖 班”已经坚持了 11 年,每一年,都会吸引 众多的书法爱好者前来学习。记者了解 到,在临帖班中,有一家三口组合,也有姐 妹组合、朋友组合,最小的刚上初一,最大 的已年过七旬,真正的老中青大聚会。 (记者 李丹 摄影报道) 在成熟的文字出现之前,远古先民曾 走过从结绳记事、契刻、图画符号记事到 发明文字的漫长历程。甲骨文、铜器铭 文、陶文、玺文以及简书、帛书、盟书等,它 们既是历史文物,又是历史文献,先民们 以甲骨金石竹帛为传承的载体,或镂或 书,记录语言,表达思维。 从甲骨文发现至今 100 多年来,一共 整理出 40005000 个甲骨文单字,但公认 已释读的字仅 15002000 个。 甲骨文背后的大量未解之谜等待破 解,而对于文字的敬畏,数千年以来早已 深入人们的生活。 正在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展出的《中国 文字展》为大众展示了汉字的形成和演 变,展览共展出 150 (套) 文物及辅助展 品,共包含陶符、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 等多种文字形式,依托陶器、甲骨、青铜 器、纸本等多种文字载质,以多个角度展 现中国文字经久不衰的魅力。 地名是历史、文化、经济、 社会综合体现的产物。每一 个地名表现的意义都有所侧 重,每一个地名都有一个或者 几个故事,其中蕴含着深刻的 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也承载 着一个地区文明发展的历史, 它对于了解和诠释历史文化现 象,掌握和研究文化民情风俗, 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 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和 意义。 从窝堡说起 窝堡 (pù) ,地窝堡,半地 穴式的房子,保暖性好,适合寒 冷地区、寒冷季节居住。它比 “地窨子”高,采光性能更好,比 “窝棚”牢固,保暖性能更好。 清嘉庆年间,在各级官吏 的默许下,出关到养息牧场垦 荒者日渐增多,嘉庆九年 (1804 年) 就查出私垦草地达 24 亩,而且垦荒“屡禁不止”,朝廷 不得不出租试垦。光绪二十二 (1896 年) ,盛京将军依克唐 阿请奏在养息牧场招垦,得到 朝廷允准。 各地垦民闻风踵至, 13 之内村屯总数由 84 个增加到 629 个。为了解决住的问题,修 筑方便,保暖防风抗雨雪的地 窝堡,受到垦民的一致宠爱。 谁先到的,立个窝堡圈块地,方 圆几里就归自己了。 有以官职或职业命名的窝 堡:道台窝堡、王监督窝堡、马 委员窝堡、刘团长窝堡、二老爷 窝堡、老道窝堡、王把头窝堡、 何把式窝堡、四喇嘛窝堡。 有以名字命名的窝堡:周 明礼窝堡、周恩吉窝堡、陈老闷 窝堡、王澍窝堡、张德窝堡,刘 福窝堡、来虎窝堡 (来福窝堡演 变而成) 有以姓氏命名的窝堡 (这 种命名方法非常普遍,数量更 多):张家窝堡、赵家窝堡、齐户 窝堡 (齐胡二姓居住的“齐胡窝 堡”演变而来) 有以地理特点和位置命 名的窝堡:元宝窝堡、三块石 窝 堡、陈 岗 窝堡、头等窝堡、稻 地窝堡、学堂 (学田) 窝堡、小南 窝堡。 还有些窝堡以特殊称呼命 名:同样是张姓窝堡形成的村 落,建在山岗上叫张家梁,建在山 沟里叫张家沟,建在洼地叫张家 洼子,建有围墙又叫张家围子。 这些窝堡,是形成村落的 点,由点到面,村落形成了,就 沿用了这个名称。 现在移风易俗,除了非常 必要,一律简化了“窝堡”二 字,所以“姓氏+家” (张家、王 家、李家、赵家) 的村屯名称相 当多。 彰武县全县境内除了阿尔 乡镇没有窝堡之外,其他 23 乡镇分布着 296 个窝堡 (不包 括特殊称呼命名的) ,每一个窝 堡形成一个村落 (这还不算以 其他方式命名的村落) ,可以想 见当年浩浩荡荡的垦荒热潮。 这些当年的窝堡,在哈尔 套、平安、丰田、双庙一带,位于 绕阳河以东,柳河以西范围的, 多是清嘉庆年间形成的村落; 而两家子、西六、东六、苇子沟、 二道河子一带和边里相邻的地 区,多是光绪年形成的村落。 以数量做村屯名称 以形成村落时的户数命 名:从“一家子”、“两家子”、 “三家子”直到“八家子”,有“十 家子”、“十四家子”,而没有“九 家子”,大概是怕与“ 酒家”谐 音吧! 以其他数量命名的村屯: 四间房、九间房、大一间房;一 棵树、二道河子、二道房身、三 道沟、三义井、四台子、五块石、 六大门、六股道、七方地、八天 地、八大股子、前七十六、后七 十六。 以景物命名的村屯 以自然景物命名的村屯: 黑坨子、鸡冠山、黄花山、双山 子、双坨子、火石岭子、水泉、北 甸子、白山土、大山湾、泡子沿、 长沟沿、西大坝、碱甸子。 以动植物命名的村屯:苇 子沟、蘑菇沟、茴菜沟、杏山、菜 园子、梨树沟、哈拉海沟 (沟内 长满了可做饲料的哈拉海菜) 蛤蟆屯、老虎坨子( 坨子上发现 虎踪) 、塔柳 (村内柳树茂密且 附近有塔 )。 以其他景物命名的村屯: 石头窖、四方城、大庙、双庙、古 井子、后房身、马帐房、马架子、 土城子。 以物件命名的村屯:红罗 山,因清末形成村落时在村西 岗发现红蛇而名“红龙山”,演 化为红罗山;地碾子, 1900 年形 成村落时以岗上有石碾子得 名;柳官屯,清宣统年形成村落 时,居民中有以编织“柳罐斗” 为生计的,谐音得名。 以人物活动命名的村屯 以事件命名。 四堡子镇大公主屯,辽燕 翎公主行经该处,住宿一天,得 名“大姑娘屯”、大公主屯,现因 聚落增多分为西大公主屯和东 大公主屯。 兴隆堡镇保德城,因 1931 年九一八事变中,此处未遭兵 匪袭扰而得名。 兴隆堡镇二郎山,清咸丰 年形成村落,原来住户姓杨,后 “宁”、“戴”二姓相继迁入,命 名“宁戴窝堡”。“宁”、“戴”二 姓与杨家不和睦,以“后来两只 狼,专门来咬羊”之意,取名“二 狼山”,后经调停,更名为二郎 山,现分为东二郎山和二郎山。 阿尔乡镇八大股子,原来 是一片荒地,光绪年招垦来了 杨、陈、于、张、庞等八户圈地开 垦,各不相让,词讼不断,人称 “八狼洞子”,后经调停,将土地 均分为八股,八家各占一股,改 名八大股子。 满堂红镇公台子,因为官 的武姓居民取土筑台设靶习 射,称“弓台子”,演变成现名。 丰田乡老道窝堡,原来是 沈阳皇寺的庙产,住持道人葛 月潭的弟子姓滕,人称滕老 道。滕老道尊师重道,很受师 傅喜爱,葛月潭还俗的时候,将 土地赠予滕老道,因此得名。 东南段、正南段、西南段、 段家段、张家段等,以土地清丈 形成的地段命名。 以商贾字号命名:随着人 口和聚落的增长,手工业作坊 和商旅店铺应运而生,连最初 歇脚的地方都成了村落:刘半 道、王半道,以商铺字号和名称 命名的村屯雨后春笋般涌现: 韩家店、孔家窑、烧锅、碱锅、油 坊、塘坊、席房、柳罐斗 (柳编盛 水用具) 、王包铺、赵豆腐坊、于 家粉坊、福聚昌、庆丰永、万宝 成、恒泰兴。 以对故乡的怀念命名:怀 (由本溪桓仁县迁来) 、凤凰 城( 由丹东凤凰城迁来) ,前福 兴地 (由阜新福兴地迁来) 、板 凳营子 (由山西省板凳营子迁 来) 、罗家 (由沈阳市新民区罗 家甸子迁来) 以期望命名:兴隆山、朱兴 隆沟、关兴隆沟、太平沟、太平 山、太平河、太平庄、太平梁、吉 顺、平安地、乐园。 有前缀的村屯 随着局势安定以及人口繁 衍和迁入,聚落增多,原来的村 屯附近派生出更多的村屯。聪 明的彰武人在原村名的基础 上,按照方位、形成聚落早晚, 在这些村屯前加上前缀 (东南 西北、前后上下、腰、大小、新 老) ,为新增聚落命名。 如前小杜家,东大一间房, 上窝堡、下窝堡、前窝堡、后窝 堡、腰窝堡 (前腰窝堡、后腰窝 堡) 、南窝堡、北窝堡、东窝堡、 西窝堡、东北窝堡、西大窝堡、 新窝堡、老窝堡。 日前,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举行县歌 试听会,县领导和相关专家一起试听了 初选的 10 首县歌备选歌曲,并就歌词的 内容,歌曲的风格、曲调、普及性等提出 了意见和建议。 据了解,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县歌创 作领导小组经过两年多的辛勤工作,在 域内外征集 300 多首歌词及歌曲。经多 次研究,初定 10 首适合阜蒙县实际情况 的词曲为蒙古贞金曲。在广泛征求社会 各界意见的基础上,最后将选定一首为 县歌,并邀请艺术专家再进行修改、完善 和演唱。 试听会上,市政协副主席、阜蒙县委 书记马永生对县歌创作取得的阶段性成 果给予肯定,感谢县歌创作领导小组及 词曲作者辛勤付出。他提出,县歌是弘 扬阜蒙县悠久历史文化,提高全县文化 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县歌创作领导 小组要尽最大努力,按照与会专家的意 见,邀请知名专家高质量地创作好县 歌。县歌要体现全县发展的辉煌成就, 要展现出阜蒙县的独特魅力,要让全县 人民世代传唱下去。 “擀毡”这个词在生活中很常用。不过, 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而擀毡子更是当 今少有人见过的一门老手艺。如今,蒙古勒 津擀毡子技艺已被列为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 蒙古勒津擀毡子技艺主要分布在阜新 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及周边地区,已有 400 年的历史。蒙古勒津人因为生活需要,毡子 成了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擀毡子因而也就 成为蒙古勒津一项充满民族特色的传统手 工艺。当今蒙古族依然使用毡子搭建蒙古 包,制作马鞍、毡垫、床毡垫、毡毯、毡靴、毡 帽、毡手套等。 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建设镇德一村,李 广文和李广义兄弟俩从小就跟父亲学习擀 毡子的手艺,兄弟俩是这门手艺的第五代传 承人。兄弟俩说:用毡子的人越来越少,但 我们也不想丢掉这门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 有人需要,我们就动手做。现在这门老手艺 受到了村、镇、县各级领导的重视,我们哥儿 俩一定撸起袖子使劲干,将老祖宗留下来的 宝贵文化发扬光大。 毡子究竟是怎样擀出来的?蒙古勒津 擀毡子究竟有哪些流程?李广文和李广义 告诉记者,蒙古勒津擀毡子技艺复杂且成本 较高,制作工序需要弹毛、铺毛、喷水、卷毡、 捆毡、洗毡、整形、晒毡等,还要经男人们牵 拉、脚踏等共计十几道工序才能制作出成品 毡子。 第一步:羊毛弹好后,像絮棉花一样把 羊毛均匀地平铺在一块竹帘上,羊毛铺好 后浇开水,然后用打底的竹帘把羊毛卷起 来,展开、整理边缘、掸开水,再卷起来、展 开、掸开水……如此反复多次,毡子已经初 见雏形。 第二步,人们再用结实的绳子把卷起来 的毡子捆住,两个男人用脚踩踏反复用力滚 动毡子,使毡子变得更加紧实,擀一会儿浇 上开水然后再擀。这样,裹在竹帘里的羊毛 越滚越紧,渐渐被压实。 第三步,经过上述两个步骤,一块毡子 也仿佛被赋予了灵性。之后,再经过清洗、 晾晒,毡子的制作过程就结束了。 “擀毡子是一项劳动,也是一种增进交 流的文化活动。”李广文和李广义介绍,蒙古 勒津擀毡子技艺是多人参与的手工制作过 程。制作毡子离不开两种羊毛,即夏初长 毛和秋末短毛。长毛纤维长、粘性强、韧性 大。擀毡子需要一个过程,蒙古勒津人把 这个生产劳动过程变成了一个具有民族特 点的集体活动。从前居住很分散的蒙古勒 津人,一年中相聚在一起的日子很少,而擀 毡子这样的集体生产活动便成了人们聚会 的好机会。无论男女老少,都愿意去现场看 看,露露手艺,一起分享新毡子制成的喜悦。 随着经济发展与人们精神生活的日益增 长,蒙古勒津擀毡子技艺也成了蒙古勒津经 典旅游工艺品的一种,各种车坐垫、挂毯、毡 桶、毡画等成了带动传承人增收的重要部分。 大年初四赛围棋 大年初四,一年一度的阜新围棋十强 赛在星光宾馆大礼堂落子,本次比赛吸引 了我市围棋界各路顶尖高手 50 余人争夺 十强称号,现场有近百围棋爱好者观摩比 赛,经过6 轮的比拼,成人组前十名名次排 定,分别是张明智、胡永强、徐放、王浩然、 付佳欣、葛广洪、夏博宇、陈风雷、于景秀、 巩天白。现场还同时进行了元老杯赛, 55 岁以上的老棋手欢聚一堂,为阜新围棋站 脚助威! (记者 李丹 摄影报道) 日前,由市文联诗词学会编辑出版的 《阜新诗词大典》在阜蒙县文体中心举行 了首发式。 出版《阜新诗词大典》上下卷,目的是 为了庆祝阜新诗词学会成立 30 周年。经 过近一年的筹备工作,共有 500 多位诗友 参与,收集高质量诗作 5000 余首,基本做 到诗友全覆盖,诗作选精品,较好地展示 了阜新诗友的时代风貌。 (记者 李丹) 《阜新诗词大典》出版发行

Transcript of 文化综艺 - szb.fxrbs.cnszb.fxrbs.cn/fxzmb/images/2019-02/16/03/fxzmb2019021603.pdf ·...

Page 1: 文化综艺 - szb.fxrbs.cnszb.fxrbs.cn/fxzmb/images/2019-02/16/03/fxzmb2019021603.pdf · 绕阳河以东,柳河以西范围的, 多是清嘉庆年间形成的村落; 而两家子、西六、东六、苇子沟、

03

□白秀华

本报记者

刘丹

摄影报道

2019年2月16日 星期六 本版责任编辑:韩风 编辑:唐磊 E-mail:fxrbzm@163.com

文化综艺

速读

藏趣

往事

动感非遗

我市第十一届春节书法临帖班结束

继承传统 临习经典

2月 12日,为期 6天的阜新市第十一届春节书法临帖班在民族街小学西校区圆满结束,40余位书法爱好者在春节期间近距离贴近笔墨纸砚,临帖学书,度过了一个充实的假期。

临帖是提高书法水平和入门的好办法,由市书法家协会主办“春节书法临帖班”已经坚持了 11年,每一年,都会吸引众多的书法爱好者前来学习。记者了解到,在临帖班中,有一家三口组合,也有姐妹组合、朋友组合,最小的刚上初一,最大的已年过七旬,真正的老中青大聚会。

(记者 李丹 摄影报道)

汉字为何经久不衰

在成熟的文字出现之前,远古先民曾走过从结绳记事、契刻、图画符号记事到发明文字的漫长历程。甲骨文、铜器铭文、陶文、玺文以及简书、帛书、盟书等,它们既是历史文物,又是历史文献,先民们以甲骨金石竹帛为传承的载体,或镂或书,记录语言,表达思维。

从甲骨文发现至今 100多年来,一共整理出4000—5000个甲骨文单字,但公认已释读的字仅1500—2000个。

甲骨文背后的大量未解之谜等待破解,而对于文字的敬畏,数千年以来早已深入人们的生活。

正在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展出的《中国文字展》为大众展示了汉字的形成和演变,展览共展出 150件(套)文物及辅助展品,共包含陶符、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等多种文字形式,依托陶器、甲骨、青铜器、纸本等多种文字载质,以多个角度展现中国文字经久不衰的魅力。

□张宁宁

本报记者

刘丹

地名是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综合体现的产物。每一个地名表现的意义都有所侧重,每一个地名都有一个或者几个故事,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也承载着一个地区文明发展的历史,它对于了解和诠释历史文化现象,掌握和研究文化民情风俗,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

从窝堡说起

窝堡(pù),地窝堡,半地穴式的房子,保暖性好,适合寒冷地区、寒冷季节居住。它比

“地窨子”高,采光性能更好,比“窝棚”牢固,保暖性能更好。

清嘉庆年间,在各级官吏的默许下,出关到养息牧场垦荒者日渐增多,嘉庆九年(1804年)就查出私垦草地达 24 万亩,而且垦荒“屡禁不止”,朝廷不得不出租试垦。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盛京将军依克唐阿请奏在养息牧场招垦,得到朝廷允准。

各地垦民闻风踵至,13年之内村屯总数由 84 个增加到629个。为了解决住的问题,修筑方便,保暖防风抗雨雪的地窝堡,受到垦民的一致宠爱。谁先到的,立个窝堡圈块地,方圆几里就归自己了。

有以官职或职业命名的窝堡:道台窝堡、王监督窝堡、马委员窝堡、刘团长窝堡、二老爷窝堡、老道窝堡、王把头窝堡、何把式窝堡、四喇嘛窝堡。

有以名字命名的窝堡:周明礼窝堡、周恩吉窝堡、陈老闷窝堡、王澍窝堡、张德窝堡,刘福窝堡、来虎窝堡(来福窝堡演变而成)。

有以姓氏命名的窝堡(这种命名方法非常普遍,数量更多):张家窝堡、赵家窝堡、齐户窝堡(齐胡二姓居住的“齐胡窝堡”演变而来)。

有以地理特点和位置命名的窝堡:元宝窝堡、三块石窝堡、陈岗窝堡、头等窝堡、稻地窝堡、学堂(学田)窝堡、小南窝堡。

还有些窝堡以特殊称呼命名:同样是张姓窝堡形成的村落,建在山岗上叫张家梁,建在山沟里叫张家沟,建在洼地叫张家洼子,建有围墙又叫张家围子。

这些窝堡,是形成村落的点,由点到面,村落形成了,就沿用了这个名称。

现在移风易俗,除了非常必要,一律简化了“窝堡”二字,所以“姓氏+家”(张家、王家、李家、赵家)的村屯名称相当多。

彰武县全县境内除了阿尔乡镇没有窝堡之外,其他 23个乡镇分布着 296 个窝堡(不包括特殊称呼命名的),每一个窝堡形成一个村落(这还不算以其他方式命名的村落),可以想见当年浩浩荡荡的垦荒热潮。

这些当年的窝堡,在哈尔套、平安、丰田、双庙一带,位于绕阳河以东,柳河以西范围的,多是清嘉庆年间形成的村落;而两家子、西六、东六、苇子沟、二道河子一带和边里相邻的地区,多是光绪年形成的村落。

以数量做村屯名称

以形成村落时的户数命名:从“一家子”、“ 两家子”、

“三家子”直到“八家子”,有“十家子”、“十四家子”,而没有“九家子”,大概是怕与“酒家”谐音吧!

以其他数量命名的村屯:四间房、九间房、大一间房;一棵树、二道河子、二道房身、三道沟、三义井、四台子、五块石、六大门、六股道、七方地、八天地、八大股子、前七十六、后七十六。

以景物命名的村屯

以自然景物命名的村屯:黑坨子、鸡冠山、黄花山、双山子、双坨子、火石岭子、水泉、北甸子、白山土、大山湾、泡子沿、长沟沿、西大坝、碱甸子。

以动植物命名的村屯:苇子沟、蘑菇沟、茴菜沟、杏山、菜园子、梨树沟、哈拉海沟(沟内长满了可做饲料的哈拉海菜)、蛤蟆屯、老虎坨子(坨子上发现虎踪)、塔柳(村内柳树茂密且附近有塔)。

以其他景物命名的村屯:石头窖、四方城、大庙、双庙、古井子、后房身、马帐房、马架子、土城子。

以物件命名的村屯:红罗山,因清末形成村落时在村西岗发现红蛇而名“红龙山”,演化为红罗山;地碾子,1900年形成村落时以岗上有石碾子得名;柳官屯,清宣统年形成村落时,居民中有以编织“柳罐斗”为生计的,谐音得名。

以人物活动命名的村屯

以事件命名。四堡子镇大公主屯,辽燕

翎公主行经该处,住宿一天,得名“大姑娘屯”、大公主屯,现因聚落增多分为西大公主屯和东大公主屯。

兴隆堡镇保德城,因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此处未遭兵匪袭扰而得名。

兴隆堡镇二郎山,清咸丰年形成村落,原来住户姓杨,后

“宁”、“戴”二姓相继迁入,命名“宁戴窝堡”。“宁”、“戴”二姓与杨家不和睦,以“后来两只狼,专门来咬羊”之意,取名“二狼山”,后经调停,更名为二郎山,现分为东二郎山和二郎山。

阿尔乡镇八大股子,原来是一片荒地,光绪年招垦来了杨、陈、于、张、庞等八户圈地开垦,各不相让,词讼不断,人称

“八狼洞子”,后经调停,将土地均分为八股,八家各占一股,改名八大股子。

满堂红镇公台子,因为官的武姓居民取土筑台设靶习射,称“弓台子”,演变成现名。

丰田乡老道窝堡,原来是沈阳皇寺的庙产,住持道人葛月潭的弟子姓滕,人称滕老道。滕老道尊师重道,很受师傅喜爱,葛月潭还俗的时候,将土地赠予滕老道,因此得名。

东南段、正南段、西南段、段家段、张家段等,以土地清丈形成的地段命名。

以商贾字号命名:随着人口和聚落的增长,手工业作坊和商旅店铺应运而生,连最初歇脚的地方都成了村落:刘半道、王半道,以商铺字号和名称命名的村屯雨后春笋般涌现:韩家店、孔家窑、烧锅、碱锅、油坊、塘坊、席房、柳罐斗(柳编盛水用具)、王包铺、赵豆腐坊、于家粉坊、福聚昌、庆丰永、万宝成、恒泰兴。

以对故乡的怀念命名:怀仁(由本溪桓仁县迁来)、凤凰城(由丹东凤凰城迁来),前福兴地(由阜新福兴地迁来)、板凳营子(由山西省板凳营子迁来)、罗家(由沈阳市新民区罗家甸子迁来)。

以期望命名:兴隆山、朱兴隆沟、关兴隆沟、太平沟、太平山、太平河、太平庄、太平梁、吉顺、平安地、乐园。

有前缀的村屯

随着局势安定以及人口繁衍和迁入,聚落增多,原来的村屯附近派生出更多的村屯。聪明的彰武人在原村名的基础上,按照方位、形成聚落早晚,在这些村屯前加上前缀(东南西北、前后上下、腰、大小、新老),为新增聚落命名。

如前小杜家,东大一间房,上窝堡、下窝堡、前窝堡、后窝堡、腰窝堡(前腰窝堡、后腰窝堡)、南窝堡、北窝堡、东窝堡、西窝堡、东北窝堡、西大窝堡、新窝堡、老窝堡。

话说彰武地名(之二)

日前,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举行县歌试听会,县领导和相关专家一起试听了初选的 10首县歌备选歌曲,并就歌词的内容,歌曲的风格、曲调、普及性等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据了解,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县歌创作领导小组经过两年多的辛勤工作,在域内外征集 300多首歌词及歌曲。经多次研究,初定 10首适合阜蒙县实际情况的词曲为蒙古贞金曲。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最后将选定一首为县歌,并邀请艺术专家再进行修改、完善和演唱。

试听会上,市政协副主席、阜蒙县委书记马永生对县歌创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给予肯定,感谢县歌创作领导小组及词曲作者辛勤付出。他提出,县歌是弘扬阜蒙县悠久历史文化,提高全县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县歌创作领导小组要尽最大努力,按照与会专家的意见,邀请知名专家高质量地创作好县歌。县歌要体现全县发展的辉煌成就,要展现出阜蒙县的独特魅力,要让全县人民世代传唱下去。

“擀毡”这个词在生活中很常用。不过,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而擀毡子更是当今少有人见过的一门老手艺。如今,蒙古勒津擀毡子技艺已被列为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

蒙古勒津擀毡子技艺主要分布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及周边地区,已有 400多年的历史。蒙古勒津人因为生活需要,毡子成了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擀毡子因而也就成为蒙古勒津一项充满民族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当今蒙古族依然使用毡子搭建蒙古包,制作马鞍、毡垫、床毡垫、毡毯、毡靴、毡帽、毡手套等。

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建设镇德一村,李广文和李广义兄弟俩从小就跟父亲学习擀毡子的手艺,兄弟俩是这门手艺的第五代传承人。兄弟俩说:用毡子的人越来越少,但我们也不想丢掉这门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有人需要,我们就动手做。现在这门老手艺受到了村、镇、县各级领导的重视,我们哥儿俩一定撸起袖子使劲干,将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发扬光大。

毡子究竟是怎样擀出来的?蒙古勒津擀毡子究竟有哪些流程?李广文和李广义告诉记者,蒙古勒津擀毡子技艺复杂且成本较高,制作工序需要弹毛、铺毛、喷水、卷毡、捆毡、洗毡、整形、晒毡等,还要经男人们牵拉、脚踏等共计十几道工序才能制作出成品毡子。

第一步:羊毛弹好后,像絮棉花一样把羊毛均匀地平铺在一块竹帘上,羊毛铺好后浇开水,然后用打底的竹帘把羊毛卷起来,展开、整理边缘、掸开水,再卷起来、展开、掸开水……如此反复多次,毡子已经初见雏形。

第二步,人们再用结实的绳子把卷起来的毡子捆住,两个男人用脚踩踏反复用力滚动毡子,使毡子变得更加紧实,擀一会儿浇上开水然后再擀。这样,裹在竹帘里的羊毛越滚越紧,渐渐被压实。

第三步,经过上述两个步骤,一块毡子也仿佛被赋予了灵性。之后,再经过清洗、晾晒,毡子的制作过程就结束了。

“擀毡子是一项劳动,也是一种增进交流的文化活动。”李广文和李广义介绍,蒙古勒津擀毡子技艺是多人参与的手工制作过程。制作毡子离不开两种羊毛,即夏初长毛和秋末短毛。长毛纤维长、粘性强、韧性大。擀毡子需要一个过程,蒙古勒津人把这个生产劳动过程变成了一个具有民族特点的集体活动。从前居住很分散的蒙古勒津人,一年中相聚在一起的日子很少,而擀毡子这样的集体生产活动便成了人们聚会的好机会。无论男女老少,都愿意去现场看看,露露手艺,一起分享新毡子制成的喜悦。

随着经济发展与人们精神生活的日益增长,蒙古勒津擀毡子技艺也成了蒙古勒津经典旅游工艺品的一种,各种车坐垫、挂毯、毡桶、毡画等成了带动传承人增收的重要部分。

阜蒙县举行县歌试听会

阜蒙县举行县歌试听会

□丁枫林

本报记者

刘丹

摄影报道

擀毡子,你见过吗?

大年初四赛围棋

大年初四,一年一度的阜新围棋十强赛在星光宾馆大礼堂落子,本次比赛吸引了我市围棋界各路顶尖高手50余人争夺十强称号,现场有近百围棋爱好者观摩比赛,经过6轮的比拼,成人组前十名名次排定,分别是张明智、胡永强、徐放、王浩然、付佳欣、葛广洪、夏博宇、陈风雷、于景秀、巩天白。现场还同时进行了元老杯赛,55岁以上的老棋手欢聚一堂,为阜新围棋站脚助威! (记者 李丹 摄影报道)

日前,由市文联诗词学会编辑出版的《阜新诗词大典》在阜蒙县文体中心举行了首发式。

出版《阜新诗词大典》上下卷,目的是为了庆祝阜新诗词学会成立30周年。经过近一年的筹备工作,共有500多位诗友参与,收集高质量诗作5000余首,基本做到诗友全覆盖,诗作选精品,较好地展示了阜新诗友的时代风貌。

(记者 李丹)

《阜新诗词大典》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