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假新闻的监狱教育干部应接受法治教育epaper.pdsxww.com/pdswb/page/41/2017-09/14/A02/20170914A02_pdf.pdf ·...

1
A02 今日时评 2017.9.14 星期四 编辑 张骞 校对 闫增旗 E-mail:[email protected] 言近意远 似少实多 仲鸣 《老人抚养孙子14年考上复 旦,发现“去世”儿子还活着》。几 天前,这则“奇葩新闻”几成刷屏 之势,个中反映的家庭内讧、儿子 “诈死”等情节,引发了网民对世 态人情、世道人心的热议。 然而,当地媒体深入文中所 说的事件发生地采访后,却发现 该“新闻”纯属捏造。当地警方 和镇政府介入调查后,查出编造 假新闻的自媒体“麒琅曦”真实 身份系襄阳某监狱教育科副科 长何某。目前,这名监狱干部已 被单位停职。谈及撰写这篇文 章的初衷,何某称,他写的是文 学作品。 有新闻五要素,有多处“记者 了解到”之类的表述,有不少佐证 新闻事件的照片……不得不说, 何某假新闻造得很专业,“洋葱新 闻”都不带这样写的。 这篇文章谬传极广,与有关 自媒体平台疏于真实性审核、部 分媒体轻佻转载不无关系,但涉 事自媒体无疑是罪魁祸首。 耐人寻味的是,何某还是襄 阳某监狱教育科副科长。身为警 务人员,为迎合猎奇欲编造假新 闻,更让人匪夷所思。 据查询,何某运营的自媒体 “麒琅曦”从 2016 年上半年起,至 今发布了几十篇类似的“社会奇 闻”。如“华侨老人想叶落归根, 带八万美金回家乡,钱财遭亲戚 瓜分凄惨离世”“老人外出旅游失 踪,儿女苦寻三年无果,保姆嫁 女,儿子发现失踪端倪”等,一个 比一个“震惊”。若这些也是捏 造,那性质就更恶劣了。 何某称自己写的是文学作 品,可文学作品用得着新闻报道 的体裁,还借“何记者”之名去采 访?用得着点名具照,以至于让 现实中的老人“躺枪”于坊间流言 和乡邻戏谑中? 守着法治重要关隘却带头违 规乃至违法,简直不能容忍。这 位编着“奇葩新闻”的监狱教育科 副科长,应在“依法追责”中受受 法治“教育”。 编假新闻的监狱教育干部应接受法治教育 女子 800 米纪录是 1977 年 创 造 的、女 子 100 米 纪 录 要 追 溯到 1979 年、男子 110 米栏纪 录为 1981 年创造……据我国东 北某省会城市学生体育艺术发 展中心的统计,当地的中学生 运动会纪录普遍“沉睡”多年, 有的项目甚至40年无人打 破。新华社记者在多地调查发 现,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中小学生身高、体重等身 体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但体质却有下滑趋势,好日子 竟养出弱孩子。 业内人士表示,学校体 育、社会体育、竞技体育相互之 间缺乏支撑和内在联系,“三张 皮”没有缝成“一件袄”,导致学 校体育缺少社会体育的课外支 持,竞技体育在组织孩子们普 及锻炼方面也有提升余地。 新华社发 好日子为何 养出弱孩子 当大陆大幅提升小学古文比 例,台湾一度陷入古文削减争议, 幸亏表决结果是:文言文不缩水。 人们已习惯白话交流,但这不妨碍 我们无比珍惜中华文化的源流。 正是通过“唐宋八大家”,无数少年 开始读懂中国。对台湾而言,这串 心灵密码更有纽带意义,理应紧握 不放。文以载道,勿忘来时路。 —人民日报微博 据中国社会报报道,海南琼海 政法委原书记陈列雄受审时微笑: 审判长,我就说咧,这 22 宗罪都是 我主动承认的,所以没有什么异议 的话,就不要一一列举了,就是通过 就算啦!从轻的话呢, 11 年,这样是 最好。 @中国社会报: 今宵酒醒何 处?你可知自己姓甚名谁? 据财新传媒报道,证监会正在 推动将投资者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 系试点。目前上海、广东、四川、青 岛、宁夏等20余个省级行政区已经 开始试点工作,在中小学等各级各 类学校中加入金融教育类课程,已 覆盖数百万人。 @吴越风骨: 给孩子普及经济 学常识才是正路。 据黑龙江都市频道《新闻夜航》 报道,近日,李先生发现,自己新买 房子所在的三号楼,楼梯间窗户竟 是画上去的,当初沙盘上明明有窗 户。开发商:施工图与效果图有差 别,自然通风才有窗户,三号楼是机 械加压排烟,所以没窗户。 @儿: 大概以为自己是神笔马 良。 据现代快报报道,南京网友爆 料,教师节当天,自己孩子班主任朋 友圈晒出学生家长红包截图。截图 显示,红包是“××妈妈”所发,祝老 师节日快乐。 此举引起家长质疑,是在向其 他家长讨要红包。校方:红包点开 就退还,老师已停职。 @TONNY 张 伢 子 : 这么笨的 老师怎么教学生? 据梨视频报道,9 月 9 日,湖南 湘潭,男子殷某在湖湘公园放生眼 镜蛇。9 月 11 日,他被警方传唤,对 放生一事供认不讳。殷某称他常去 公园,之前在他放生的地方见过眼 镜蛇,放生欠考虑,但有什么问题也 没办法,已经放了。殷某被行政拘 留5天。 @城市便捷小婕: 这哪是放 生,这根本就是杀生。 据齐鲁网报道,山东泰安女子 王某称朋友是某校园贷内部人员, 需“刷单”提升业绩,以给好处费为 诱饵,骗取 90 余名大学生,共 180 万 元,造成受害学生被网贷公司威胁, 追缴欠款。目前,王某已被拘留。 @蓝河小蟹: 现在的大学是幼 儿园吗?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9月12日, 新落成的柳州火车站候车大厅正式 启用,在显著位置标注着巨大的“柳 州站欢迎您”的标语,但其英文却是 “Liuzhou station you are wel- come”,被网友直译为“来柳州不客 气”。目前该标语已被撤下。 @茅石惊雷: 最讨厌标语下面 配拼音了,中国人不用看,老外也 不懂什么意思。 (微博言论来自新浪) 桂从路 物理被考生“嫌弃”,这与曾 经流行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 都不怕”的口号形成鲜明对比。 物理“遇冷”的背后有多方面 的原因。对学生来说,“物理太 难”使得作业量大幅增加,还不一 定能够取得高分,“性价比太 低”。而对学校而言,物理学科非 常依赖教学资源,因此一些优质 教育资源欠缺的学校倾向让学生 放弃物理。 前不久,教育部将科学课程 提前到小学一年级,培养孩子们 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成为重 要目标;而到了高中阶段,作为 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和带头学 科的物理却遭遇冷,这让很多物 理学界人士“心塞”。物理教育 的缺失会带来许多恶果,对国家 来说,物理人才出现断层将导致 工业发展后继乏力,而在个体层 面,没有物理知识做基础,进入 大学阶段进一步研究将遇到阻 力。 从笔者的个人经历看,高中 阶段学习的物理知识,在后来的 学习乃至工作中,直接作用可能 不明显,但物理学科培养的理性 思维和逻辑能力,以及对宇宙自 然的兴趣和认知,对所有学科都 有意义。今天,个体的生命得到 延长,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交叉 要求我们的知识体系更为多元 和健全,要想在加速迭代的格局 中掌握主动权、避免被淘汰,除 了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还要善 于调动和使用各个领域知识。 而在高中阶段培养的理性思维、 打下的科学基础至关重要。面 对高考,个人选择的空间可能会 被升学压力所挤压,但无论是家 长还是学生都清楚一个道理,人 生是一场马拉松,考上大学并不 是终点,未来的跋涉还需高中阶 段打下良好基础,才能厚积薄 发。 听说你要放弃物理,请三思 雨来 物理“遇冷”,舆论甚是惋惜, 更担心放弃物理妨碍个人发展, 甚至担忧国家物理人才储备短缺 云云。我倒不以为然。 从统计学上看,从6门课程中 选3门作为考试科目,必然顾此失 彼。因此,所谓“遇冷”是伪问题。 至于个人发展,我们要从高 考这个指挥棒说起。高中毕业, 大多数学生刚刚成年,已基本了 解自己的长短和志趣,大学设置 了很多专业,正是与考生个人志 趣对接。高考这根指挥棒,就是 指挥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作 出理性选择。那么,作为“3+3”的 高考改革,等于为大学专业做初 筛,何错之有? 有人担心,“3+3”的偏科现象 会造成个人的知识体系发展不 完整。完全是杞人忧天。“3+3”中 的第一个“3”,是最基础的学科, 第二个“3”才是选择科目。物理 就属于第二个“3”。论对逻辑能 力的训练,第一个“3”中的数学足 矣! 有人总担心学生不能全面发 展。其实,所谓全面发展,完全是 一厢情愿。我们的智商被切割成 很多小块,必然存在盲区。“3+3” 就是让学生回避盲区,扬长避短。 更何况,我们的大学录取工 作还存在很多不足。以我个人为 例。我以理工科考的大学,高考 成绩中化学最差,但录取我的专 业偏偏与化学最接近,大学四年, 何其痛苦!对个人而言,这是一 种悲哀。对制度而言,说明还有 很多漏洞。有一定知识的人都知 道,即使理工科,理科和工科也相 距遥远。而改革前的模式,理工 在高中形同捆绑。现在,“3+3”提 供了把理工进一步分化的机会, 无论对个人发展还是社会对人才 的选择,善莫大焉! 另外,也不必担心物理人才 的储备因此而断档。喜欢物理 的,自然会选择,毕竟还有 30% 呢!在一个领域内有卓越表现 的,正是喜欢它而且有天赋的 人。这些人,正在这30%当中。 物理“遇冷”,不必杞人忧天 观点 PK @微言博议 耐人寻味的是,何某还是襄阳某监狱教育科副科长。身为警务人员,为迎合猎奇欲编造假新闻,更让人匪夷所思。 进入9月中旬,开学季虽告一段落,但围绕教育的话题却层出不穷。有媒体报道,在实行新高考改革的上海,选择物 理科目的考生仅占总数的30%;浙江的近30万考生中,选考物理的也只有8万人。舆论惊呼:物理遭冷落。

Transcript of 编假新闻的监狱教育干部应接受法治教育epaper.pdsxww.com/pdswb/page/41/2017-09/14/A02/20170914A02_pdf.pdf ·...

Page 1: 编假新闻的监狱教育干部应接受法治教育epaper.pdsxww.com/pdswb/page/41/2017-09/14/A02/20170914A02_pdf.pdf · A02 今日时评 2017.9.14 星期四 编辑 张骞 校对

A02 今日时评 2017.9.14 星期四 编辑 张骞 校对 闫增旗 E-mail:[email protected]

言近意远 似少实多

□仲鸣

《老人抚养孙子 14 年考上复旦,发现“去世”儿子还活着》。几天前,这则“奇葩新闻”几成刷屏之势,个中反映的家庭内讧、儿子

“诈死”等情节,引发了网民对世态人情、世道人心的热议。

然而,当地媒体深入文中所说的事件发生地采访后,却发现该“新闻”纯属捏造。当地警方和镇政府介入调查后,查出编造假新闻的自媒体“麒琅曦”真实

身份系襄阳某监狱教育科副科长何某。目前,这名监狱干部已被单位停职。谈及撰写这篇文章的初衷,何某称,他写的是文学作品。

有新闻五要素,有多处“记者了解到”之类的表述,有不少佐证新闻事件的照片……不得不说,何某假新闻造得很专业,“洋葱新闻”都不带这样写的。

这篇文章谬传极广,与有关自媒体平台疏于真实性审核、部分媒体轻佻转载不无关系,但涉

事自媒体无疑是罪魁祸首。耐人寻味的是,何某还是襄

阳某监狱教育科副科长。身为警务人员,为迎合猎奇欲编造假新闻,更让人匪夷所思。

据查询,何某运营的自媒体“麒琅曦”从 2016 年上半年起,至今发布了几十篇类似的“社会奇闻”。如“华侨老人想叶落归根,带八万美金回家乡,钱财遭亲戚瓜分凄惨离世”“老人外出旅游失踪,儿女苦寻三年无果,保姆嫁女,儿子发现失踪端倪”等,一个

比一个“震惊”。若这些也是捏造,那性质就更恶劣了。

何某称自己写的是文学作品,可文学作品用得着新闻报道的体裁,还借“何记者”之名去采访?用得着点名具照,以至于让现实中的老人“躺枪”于坊间流言和乡邻戏谑中?

守着法治重要关隘却带头违规乃至违法,简直不能容忍。这位编着“奇葩新闻”的监狱教育科副科长,应在“依法追责”中受受法治“教育”。

编假新闻的监狱教育干部应接受法治教育

女子800米纪录是1977年创造的、女子 100 米纪录要追溯到 1979 年、男子 110 米栏纪录为1981年创造……据我国东北某省会城市学生体育艺术发展中心的统计,当地的中学生运动会纪录普遍“沉睡”多年,有的项目甚至 40 年无人打破。新华社记者在多地调查发现,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中小学生身高、体重等身体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体质却有下滑趋势,好日子竟养出弱孩子。

业内人士表示,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竞技体育相互之间缺乏支撑和内在联系,“三张皮”没有缝成“一件袄”,导致学校体育缺少社会体育的课外支持,竞技体育在组织孩子们普及锻炼方面也有提升余地。

新华社发

好日子为何养出弱孩子

当大陆大幅提升小学古文比例,台湾一度陷入古文削减争议,幸亏表决结果是:文言文不缩水。人们已习惯白话交流,但这不妨碍我们无比珍惜中华文化的源流。正是通过“唐宋八大家”,无数少年开始读懂中国。对台湾而言,这串心灵密码更有纽带意义,理应紧握不放。文以载道,勿忘来时路。

——人民日报微博

据中国社会报报道,海南琼海政法委原书记陈列雄受审时微笑:审判长,我就说咧,这22宗罪都是我主动承认的,所以没有什么异议的话,就不要一一列举了,就是通过就算啦!从轻的话呢,11年,这样是最好。

@中国社会报:今宵酒醒何处?你可知自己姓甚名谁?

据财新传媒报道,证监会正在推动将投资者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试点。目前上海、广东、四川、青岛、宁夏等20余个省级行政区已经开始试点工作,在中小学等各级各类学校中加入金融教育类课程,已覆盖数百万人。

@吴越风骨:给孩子普及经济学常识才是正路。

据黑龙江都市频道《新闻夜航》报道,近日,李先生发现,自己新买房子所在的三号楼,楼梯间窗户竟是画上去的,当初沙盘上明明有窗户。开发商:施工图与效果图有差别,自然通风才有窗户,三号楼是机械加压排烟,所以没窗户。

@儿:大概以为自己是神笔马良。

据现代快报报道,南京网友爆料,教师节当天,自己孩子班主任朋友圈晒出学生家长红包截图。截图显示,红包是“××妈妈”所发,祝老师节日快乐。

此举引起家长质疑,是在向其他家长讨要红包。校方:红包点开就退还,老师已停职。

@TONNY 张伢子:这么笨的老师怎么教学生?

据梨视频报道,9月9日,湖南湘潭,男子殷某在湖湘公园放生眼镜蛇。9月11日,他被警方传唤,对放生一事供认不讳。殷某称他常去公园,之前在他放生的地方见过眼镜蛇,放生欠考虑,但有什么问题也没办法,已经放了。殷某被行政拘留5天。

@城市便捷小婕:这 哪 是 放生,这根本就是杀生。

据齐鲁网报道,山东泰安女子王某称朋友是某校园贷内部人员,需“刷单”提升业绩,以给好处费为诱饵,骗取90余名大学生,共180万元,造成受害学生被网贷公司威胁,追缴欠款。目前,王某已被拘留。

@蓝河小蟹:现在的大学是幼儿园吗?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9月12日,新落成的柳州火车站候车大厅正式启用,在显著位置标注着巨大的“柳州站欢迎您”的标语,但其英文却是

“Liuzhou station you are wel-come”,被网友直译为“来柳州不客气”。目前该标语已被撤下。

@茅石惊雷:最讨厌标语下面配拼音了,中国人不用看,老外也不懂什么意思。

(微博言论来自新浪)

□桂从路

物理被考生“嫌弃”,这与曾经流行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口号形成鲜明对比。

物理“遇冷”的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对学生来说,“物理太难”使得作业量大幅增加,还不一定 能 够 取 得 高 分 ,“ 性 价 比 太低”。而对学校而言,物理学科非常依赖教学资源,因此一些优质教育资源欠缺的学校倾向让学生

放弃物理。前不久,教育部将科学课程

提前到小学一年级,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成为重要目标;而到了高中阶段,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和带头学科的物理却遭遇冷,这让很多物理学界人士“心塞”。物理教育的缺失会带来许多恶果,对国家来说,物理人才出现断层将导致工业发展后继乏力,而在个体层面,没有物理知识做基础,进入

大学阶段进一步研究将遇到阻力。

从笔者的个人经历看,高中阶段学习的物理知识,在后来的学习乃至工作中,直接作用可能不明显,但物理学科培养的理性思维和逻辑能力,以及对宇宙自然的兴趣和认知,对所有学科都有意义。今天,个体的生命得到延长,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交叉要求我们的知识体系更为多元和健全,要想在加速迭代的格局

中掌握主动权、避免被淘汰,除了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还要善于调动和使用各个领域知识。而在高中阶段培养的理性思维、打下的科学基础至关重要。面对高考,个人选择的空间可能会被升学压力所挤压,但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清楚一个道理,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考上大学并不是终点,未来的跋涉还需高中阶段打下良好基础,才能厚积薄发。

听说你要放弃物理,请三思

□雨来

物理“遇冷”,舆论甚是惋惜,更担心放弃物理妨碍个人发展,甚至担忧国家物理人才储备短缺云云。我倒不以为然。

从统计学上看,从6门课程中选3门作为考试科目,必然顾此失彼。因此,所谓“遇冷”是伪问题。

至于个人发展,我们要从高考这个指挥棒说起。高中毕业,大多数学生刚刚成年,已基本了解自己的长短和志趣,大学设置

了很多专业,正是与考生个人志趣对接。高考这根指挥棒,就是指挥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作出理性选择。那么,作为“3+3”的高考改革,等于为大学专业做初筛,何错之有?

有人担心,“3+3”的偏科现象会造成个人的知识体系发展不完整。完全是杞人忧天。“3+3”中的第一个“3”,是最基础的学科,第二个“3”才是选择科目。物理就属于第二个“3”。论对逻辑能力的训练,第一个“3”中的数学足

矣!有人总担心学生不能全面发

展。其实,所谓全面发展,完全是一厢情愿。我们的智商被切割成很多小块,必然存在盲区。“3+3”就是让学生回避盲区,扬长避短。

更何况,我们的大学录取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以我个人为例。我以理工科考的大学,高考成绩中化学最差,但录取我的专业偏偏与化学最接近,大学四年,何其痛苦!对个人而言,这是一种悲哀。对制度而言,说明还有

很多漏洞。有一定知识的人都知道,即使理工科,理科和工科也相距遥远。而改革前的模式,理工在高中形同捆绑。现在,“3+3”提供了把理工进一步分化的机会,无论对个人发展还是社会对人才的选择,善莫大焉!

另外,也不必担心物理人才的储备因此而断档。喜欢物理的,自然会选择,毕竟还有 30%呢!在一个领域内有卓越表现的,正是喜欢它而且有天赋的人。这些人,正在这30%当中。

物理“遇冷”,不必杞人忧天

观点PK

@微言博议

耐人寻味的是,何某还是襄阳某监狱教育科副科长。身为警务人员,为迎合猎奇欲编造假新闻,更让人匪夷所思。

进入9月中旬,开学季虽告一段落,但围绕教育的话题却层出不穷。有媒体报道,在实行新高考改革的上海,选择物理科目的考生仅占总数的30%;浙江的近30万考生中,选考物理的也只有8万人。舆论惊呼:物理遭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