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卷 中國歷史 試卷一 · 2013. 9. 25. · pp-dse-ch hist 2–1 1 考試結束前不可...

16
練習卷 中國歷史 試卷一 PP-DSE 中國歷史 卷一 兩小時完卷 考生須知 ( ) 本試卷共分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必答題,各考生均須作答。第二部分分甲、乙 兩部,各設三題,考生須於每部各選答一題。 ( ) 全部答案寫在答題簿內, 每題(非指分題)必須另起新頁作答 香港考試及評核局 保留版權 Hong Kong Examinations and Assessment Authority All Rights Reserved 2012 考試結束前不可 將試卷攜離試場 PP-DSE-CH HIST 1–1 1

Transcript of 練習卷 中國歷史 試卷一 · 2013. 9. 25. · pp-dse-ch hist 2–1 1 考試結束前不可...

  • 香 港 考 試 及 評 核 局

    香 港 中 學 文 憑 考 試

    練習卷 中國歷史 試卷一

    PP-DSE 中國歷史

    卷一

    兩小時完卷

    考 生 須 知

    (一 ) 本試卷共分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必答題,各考生均須作答。第二部分分甲、乙

    兩部,各設三題,考生須於每部各選答一題。

    ( 二 ) 全部答案寫在答題簿內,每 題 ( 非 指 分 題 ) 必 須 另 起 新 頁 作 答。

    香港考試及評核局 保留版權 Hong Kong Examinations and Assessment Authority All Rights Reserved 2012

    考試結束前不可

    將試卷攜離試場

    PP-DSE-CH HIST 1–1 1

  • 第 一 部 分 : 此 題 必 答 , 設 問 內 容 涵 蓋 甲 、 乙 部 , 佔 5 0 分 。 1 . 資 料 一 :

    「滿人為數不及漢人百分之一,文化程度復遠在漢人之下,其得以入主中原,實由

    於明的內潰。為使政權穩定,勢須取得漢人的支持,同時又須防制權力的旁落。」

    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

    資 料 二 :

    順治二年,清進攻南明,兵圍揚州。及揚州破,凡十日間,生靈荼毒,不可勝記。

    查焚屍簿所載,計有八十餘萬之多。

    改寫自佚名《清朝興亡史》

    資 料 三 ︰

    「清代政制……以大學士理國政,以便君主獨裁。……內閣大學士滿漢各二人,協

    辦大學士滿漢各一人……而實權多在滿臣。」

    錢穆《國史大綱》

    資 料 四 :

    「儻(倘)若是,現政府,勵精圖治;保得住,俺漢種,不遭凶殃。

    俺漢人,就吞聲,隸他宇下;納血稅,做奴僕,也自無妨。

    怎奈他,把國事,全然不理;滿朝中,除媚外,別無他長。

    ……

    法蘭西,佔廣州,窺伺黔桂;德意志,膠州領,虎視東方。

    新日本,取台灣,再圖福建;美利堅,也想要,割土分疆。

    這中國,那一點,我還有份?這朝廷,原是個,名存實亡。」

    陳天華《猛回頭》

    資 料 五 :

    「中國革命……最緊要的問題就是民族主義,此一民族主義向着三個雖有關卻不同

    的方面發展。

    第一方面,它要止住並驅退帝國主義的浪潮。……

    第二方面,民族主義要求強有力的中央政府,既能驅走帝國主義者,又能領導國家

    在政治、社會、經濟與文化各方面有所革新。

    第三方面,民族主義代表推翻清朝。

    依我看來,這種排滿主義在當時就不太重要……尤其遠不如前兩方面來得重要。」

    瑪麗‧萊特 (Mary C. Wright)《辛亥革命的本質》

    PP-DSE-CH HIST 1–2 2

  • ( a ) ( i ) 根 據 資 料 一 , 滿 清 對 漢 民 族 採 取 了 什 麼 管 治 策 略 ? ( 3 分 )

    ( i i ) 承 上 題 , 資 料 二 和 資 料 三 的 史 事 , 哪 一 項 較 能 印 證 資 料 一 所 述 的 策 略 ? 哪 一 項 較 未 能 印 證 資 料 一 所 述 的 策 略 ? ( 2 分 ) 就 你 所 知 , 分 別 加 以 解 釋 。( 8 分 )

    ( i i i ) 為 配 合 題 ( a ) ( i ) 的 策 略 , 滿 清 還 設 置 了 什 麼 機 構 ? 並 就 你 所 知 , 加 以 說明 。 ( 6 分 )

    ( b ) ( i ) 資 料 四 是 以 下 哪 個 時 段 的 作 品 ? 試 把 正 確 答 案 的 英 文 字 母 填 寫 在 答 題 簿內 , 並 從 資 料 四 找 出 一 項 證 據 支 持 你 的 看 法 。 ( 6 分 ) A . 1 8 4 2 至 1 8 5 9 B . 1 8 6 0 至 1 8 9 4 C . 1 8 9 5 至 1 9 1 1

    ( i i ) 清 中 葉 以 後,國 民 對 滿 清 的 管 治 有 什 麼 不 滿 ? 根 據 資 料 四,並 就 你 所 知 ,加 以 解 釋 。 ( 1 0 分 )

    ( c ) 你 贊 同 資 料 五 對 辛 亥 革 命 成 因 的 看 法 嗎 ? 試 根 據 資 料 一 至 資 料 五 , 並 就你 所 知 , 加 以 析 論 。 ( 1 5 分 )

    PP-DSE-CH HIST 1–3 3 續 後 頁

  • 第 二 部 分 : 分 甲 部 及 乙 部 , 考 生 須 於 每 部 各 選 答 一 題 , 共 答 兩 題 , 每 題 佔 2 5 分 。

    甲 部 : 上 古 至 十 九 世 紀 中 葉 ( 下 列 三 題 , 選 答 一 題 ) 2 . 資 料 一 :

    丞相李斯對秦始皇上奏:「現今天下已統一,世間事理可由君主所判定。……人民聽

    到政府下達的政令,各自以其所學加以討論,或議論紛紛,或夸言於君主以博取名聲,

    或提出不同見解以顯示高明,甚至率領臣下指責陛下的過失。」

    意譯自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

    資 料 二 :

    董仲舒對漢武帝說:「現今各家各說,旨意不同,在上位者無法建立彼此接受的準

    則,致令法制屢次改變,人民無所適從。」

    意譯自班固《漢書‧董仲舒傳》

    ( a ) 資料一和資料二的情況反映秦始皇與漢武帝在管治上遇到什麼困難? ( 5分 ) ( b ) 秦始皇和漢武帝如何解決資料一與資料二所述的困難?試援引史實加以分析。

    ( 1 0分 )

    ( c ) 若要評價秦始皇和漢武帝,你會貶低秦始皇而讚揚漢武帝嗎?試援引兩人在統治政策方面的史實支持你的看法。 ( 1 0分)

    3 . 資 料 一 :唐中葉戶數和人口變化簡表

    年份 總戶數 總人口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 年) 8,914,709 52,919,309

    唐代宗廣德二年(764 年) 2,933,125 16,920,386 岑仲勉《隋唐史》

    ( a ) 試說明資料一唐中葉所出現戶數和人口的變化,並分析這變化出現的原因與影

    響。 ( 1 0分 )

    ( b ) 安史亂後,唐國勢不能復振,是由於潛在的禍亂根源太多。試援引史實加以析 論。 ( 1 5分 )

    PP-DSE-CH HIST 1–4 4

  • 4 . 資 料 一 : 宋代三省、六曹、二十四司的職位,多由其他官員掌理,原來的官員,官位與職責

    分離。……此外,僕射、尚書、丞、郎、員外等,多不知本身職務。

    意譯自脫脫等《宋史.職官志》

    資 料 二 :

    宋太宗雍熙以後,同平章事、參知政事、樞密使等,常被君主隨意升降遷調,以致

    賢能的官員或未能一展所長,便已被調離職。

    改寫自王夫之《宋論》

    ( a ) 根據資料一和資料二,北宋官員在職位與權責上有什麼特點? ( 5分 )

    ( b ) 承上題,為什麼出現這些特點?試加以分析。 ( 1 0分 )

    ( c ) 有人認為「宋代雖稱中央集權,而其權實不在宰相」。你同意嗎?試援引史實

    加以析論。 ( 1 0分 )

    PP-DSE-CH HIST 1–5 5 續 後 頁

  • 乙 部 : 十 九 世 紀 中 葉 至 二 十 世 紀 末 ( 下 列 三 題 , 選 答 一 題 ) 5 . 資 料 一 :謝纘泰繪製的諷刺甲午戰爭後中國時局的漫畫

    熊即俄國

    犬即英國

    蛤(

    即蛤蟆)即法國

    鶧(

    即鷹)

    即美國

    日即日本

    腸即德國

    資 料 二 :

    「《辛丑和約》最慘辱的部分是「使館區」「撤除首都國防」……使我國之首都門

    戶洞開……成為一個不設防的國家……。」

    陳致平《中華通史》

    參考資料一和資料二,分別援例析論甲午戰爭與八國聯軍之役的影響。 ( 2 5分 ) 6 . 資 料 一 :

    1 9 3 1年 9月 九一八事變爆發 1 9 3 2年 1月 整個東北在一百天內全部淪陷 1 9 3 2年 3月 (溥儀)就任滿洲國執政

    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

    參考資料一,回答下列 ( a ) 及 ( b ) 兩項︰ ( a ) 為什麼九一八事變發生後,東北在一百天內全部淪陷?試就當時國民黨的政策

    加以說明。 ( 5分 ) ( b ) 為什麼日本扶植偽滿洲國成立?試就有關史實加以解釋。 ( 5分 ) ( c ) 有人認為中國能夠在八年抗戰中取得最後勝利的關鍵,是中國能夠靈活地採取

    不同的戰略。你同意嗎?試就有關史實加以評論。 ( 1 5分 )

    PP-DSE-CH HIST 1–6 6

  • 7. 資 料 一 :經濟特區位置圖

    湖南 江西

    福建 貴州

    B

    A台灣

    廣東 廣西

    DC

    E

    ( a ) 8 0年代中國設立的五個經濟特區,除深圳、珠海、汕頭外,還有哪兩個?根據

    資料一,在答題簿內填寫代表這兩個特區位置的英文字母和它們的名稱。 ( 4分 )

    ( b ) 從發展國家經濟和作為對外窗口兩方面,分析經濟特區的作用。 ( 6分 )

    ( c ) 析論改革開放後中國「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政策對地區差異、貧富懸殊和貪污腐敗三方面的影響。 ( 1 5分 )

    試 卷 完 本試卷所引資料的來源,將於香港考試及評核局稍後出版的《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練習卷》內 列明。

    PP-DSE-CH HIST 1–7 7

  • 香港考試及評核局 保留版權 Hong Kong Examinations and Assessment Authority All Rights Reserved 2012 PP-DSE-CH HIST 2–1 1

    考試結束前不可

    將試卷攜離試場

    香 港 考 試 及 評 核 局

    香 港 中 學 文 憑 考 試

    PP-DSE 中國歷史

    卷二

    練習卷 中國歷史 試卷二

    一小時二十分鐘完卷

    考 生 須 知

    (一 ) 設六單元,每單元各設三題,考生從所選的兩個單元中各選答一題,共答兩題

    完卷。

    (二 ) 全部答案寫在答題簿內,每 題 ( 非 指 分 題 ) 必 須 另 起 新 頁 作 答。

  • 全 卷 共 六 單 元 , 每 單 元 各 設 三 題 。 考 生 從 所 選 的 兩 個 單 元 中 各 選 答 一 題 , 共 答

    兩 題 完 卷 , 每 題 佔 2 5 分 。 單 元 一 : 二 十 世 紀 中 國 傳 統 文 化 的 發 展 : 承 傳 與 轉 變 1 . 資 料 一 : 咸 豐 至 光 緒 期 間 的 改 革

    A .洋務運動: 1 8 7 2 - 1 8 7 5年間,清政府共派出百多名幼童赴美國留學;1 8 7 1 - 1 8 8 0年江南製造總局附設的翻譯館共翻譯而刊行西書9 8種,2 3 5冊;此外譯成而未刊行者尚有4 5種,1 4 0餘冊;至1 8 9 4年,清政府共創辦新式學堂2 4所。

    B.百日維新: 清政府頒布了幾十道變法上諭,主要有廢八股,改試策論;設立京師大學堂,提倡

    西學;派人赴日本留學;設立譯書局和編譯學堂。

    C.清末新政: 1 9 0 1 - 1 9 0 5年,清政府頒行的新政主要有廢科舉、興學校;此外政府還下令各省派遣官費留學生,又鼓勵自費留學。

    改寫自劉宗緒主編《歷史學科專題講座》

    ( a ) 根據資料一,從下列三方面分析新文化運動出現的背景。 ( 1 0分 )

    翻譯及出版 教育 廢科舉

    ( b ) 胡適積極推動新文化運動,卻沒有摒棄中國傳統文化。試據史實加以析論。 ( 1 5分 )

    2 . 資 料 一 :

    「要徹底破除幾千年來一切剝削階級所造成的毒害人民的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

    舊習慣,在廣大人民群眾中,創造和形成嶄新的無產階級的新思想、新文化、新風俗、

    新習慣。」

    《人民日報》社論〈橫掃一切牛鬼蛇神〉(1 9 6 6年6月 1日)

    「文化大革命」對傳統文化有什麼衝擊?試參考資料一,援引史實加以析論。 ( 2 5 分 )

    3 . ( a ) 試從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角度,析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新儒學在香港的發展。

    ( 1 0分 )

    ( b ) 析論馮友蘭或牟宗三對復興儒學的看法。 ( 1 5分 )

    PP-DSE-CH HIST 2-2 2

  • 單 元 二 : 地 域 與 資 源 運 用 4 . 唐及以前的一統王朝為什麼多定都於黃河中游的關中地區?試就地理、經濟和政治三

    方面加以析論。 ( 2 5分 ) 5 . 資 料 一 :

    高宗南渡後,北方士庶聞風雲集臨安。

    改寫自陸游《老學庵筆記》

    資 料 二 :

    南宋首都各行商業近一百五十種。

    改寫自西湖老人等《西湖老人繁勝錄》

    資 料 三 :

    高宗南下臨安,估計有二萬名官員,數以萬計胥吏,近四十萬軍隊及官僚家眷隨之流

    寓南方,對當地商業造成重大影響。

    改寫自梁庚堯《南宋城市的發展》

    ( a ) 參考資料一至資料三,析述高宗南渡後臨安人口變動與經濟發展的關係。 ( 1 0分 )

    ( b ) 有說宋高宗定都臨安主要是基於政治考慮,你同意這說法嗎?試據史實加以析

    論。 ( 1 5分 ) 6 . 資 料 一 :

    「以政治言,行商有秉命封艙停市約束外人之行政權,又常為政府官吏之代表,外人

    一切請求陳述,均須由彼輩轉達,是又有惟一之外交權;以經濟言,行商為對外貿易

    之獨佔者,外人不得與中國其他商人直接貿易。」

    梁嘉彬《廣東十三行考》

    資 料 二 :

    康熙五十九年( 1 7 2 0 年)十三行洋行商人締結十三條行規,目的在防止外國商人藉內鬥漁利。自乾隆元年(1 7 3 6 年)開始,粤海關稅每年均有遞增,廣州被譽為「天子南庫」。乾隆二十二年(1 7 5 7 年)一口通商令廣州成為唯一延續對西方貿易的口岸。

    改寫自李國榮、林偉森編《清代廣州十三行紀略》

    ( a ) 為什麼廣州自清初在商貿方面已鰲頭獨佔,發展一日千里?試就地理和政治因

    素加以闡釋。 ( 1 0分 )

    ( b ) 根據資料一和資料二,析論清代十三行在政治與經濟上帶來的利弊。 ( 1 5分 )

    PP-DSE-CH HIST 2-3 3 續 後 頁

  • 單 元 三 : 時 代 與 知 識 分 子 7 . 資 料 一 :

    「是以魯自大夫以下皆僭離於正道(越職僭權,不守正道)。故孔子不仕,退而脩詩書

    禮樂……孔子遂行。」

    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

    資 料 二 :

    「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

    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

    ( a ) 參考資料一,分析孔子不仕而周遊列國的原因。 ( 1 0分 )

    ( b ) 根據資料二,援引史實析論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貢獻。 ( 1 5分 )

    8 . 資 料 一 :

    王安石個性倔強,自信過強,雖朝中大臣反對變法,他仍堅持己見說「天變不足畏,

    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改寫自脫脫等《宋史‧王安石傳》

    ( a ) 參考資料一,王安石推行變法,他為什麼提出「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

    言不足恤」?試據史實加以析論。 ( 1 0分 )

    ( b ) 王安石變法,當時的知識分子對王安石變法有什麼反應?試據史實加以闡釋。( 1 5分 )

    9 . 何啟與梁啟超均學有專長,又嘗挾筆從政。二人的政治思想及從政經歷有什麼異同之

    處?試據晚清時期的相關史實加以析論。 ( 2 5分 )

    PP-DSE-CH HIST 2-4 4

  • 單 元 四 : 制 度 與 政 治 演 變 1 0 . 資 料 一 :

    隋唐時用於均田的土地是有限的。政府保留部分土地用作屯田和賜田之用,官僚地主

    又佔去大量土地。結果不是所有農民都可分得土地,即使分得土地,也達不到規定的

    數額。

    改寫自韓國磐《北朝隋唐的均田制度》

    資 料 二 :

    唐肅宗寶應元年(7 6 2年)頒布詔令:「當時百姓的田地,很多都被富有的人和官吏吞併,他們之所以到處逃散,莫不由於這個原因。」

    意譯自王溥《唐會要》

    資 料 三 :

    凡是平民遷往他鄉和因貧窮不能辦理喪事的,可以出賣世業田(永業田);從狹鄉遷

    往寬鄉的,可以將口分田一併出賣。

    意譯自歐陽修、宋祁《新唐書‧食貨志》

    ( a ) 根據資料一至資料三,分析唐代均田制破壞的原因。 ( 1 5分 )

    ( b ) 試析論均田制的破壞與唐代中衰的關係。 ( 1 0分 )

    1 1 . 資 料 一 :

    「軍皆屯田,以田養兵,有事則戰,無事則耕。暇則講武,官俸兵糧,皆於是出。太

    祖嘗言:『吾養兵百萬,要不費百姓一粒米,』此明初之所以強盛也。」

    孫金銘《中國兵制史》

    參考資料一,析論明初衞所制與當時國勢強盛的關係。 ( 2 5分 )

    1 2 . ( a ) 試分析宋代科舉制與人才消長的關係。 ( 1 0分 )

    ( b ) 明代科舉制度,方法嚴密,弊病亦繁多。試從明代科舉制的內容加以析論。 ( 1 5分 )

    PP-DSE-CH HIST 2-5 5 續 後 頁

  • 單 元 五 : 宗 教 傳 播 與 文 化 交 流 1 3 . 資 料 一 :

    南齊顧歡《夷夏論》從語言、衣飾、剃髮、喪葬、禮俗、品性等指出夷夏有別,譏斥

    佛教為西戎之法。

    改寫自蕭子顯《南齊書‧顧歡傳》

    資 料 二 :

    道佛二教同以出世為宗,所標義旨,或有相同,是以互相利用。道經模倣佛教教理及

    禮儀,襲取佛經名字;佛教經籍也剽竊道教鬼神方術及修行諸事,並吸納道書內容加

    插佛經之中。

    改寫自傅勤家《中國道教史》

    ( a ) 有言夷夏有別乃魏晉南北朝佛道衝突的主要原因。你同意嗎?試參考資料一,

    並就你所知,加以析論。 ( 1 5分 )

    ( b ) 南北朝期間兩教漸趨調和,原因與資料二所述有什麼關係?試據史實加以析論。 ( 1 0分 )

    1 4 . 資 料 一 :

    兩宋期間是中國歷史上伊斯蘭文化的第一次高潮,當時最大的貢獻為《福樂智慧》、《真

    理的入門》等書的成書;第二次高潮在蒙元時期,帶來伊斯蘭科技、文化在中國的廣

    泛影響。

    改寫自楊懷中、余振貴主編《伊斯蘭與中國文化》

    資料二:

    「在經濟方面,穆斯林亦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特別是在中西商業交往中,穆斯林發揮

    着重要作用,俗稱『富貴回回』,以其多為富商也。」

    牟鍾鑒、張踐《中國宗教通史》

    ( a ) 試從政府宗教政策和穆斯林在華生活,析述元代伊斯蘭教在中國播教的情況。 ( 1 0分 )

    ( b ) 參考資料一和資料二,並就你所知,分析伊斯蘭教來華的貢獻。 ( 1 5分 )

    1 5 . 明末國人對基督教傳入本持拒守的態度,然終能接受。試分析有關背景及終能接受的

    原因。 ( 2 5分 )

    PP-DSE-CH HIST 2-6 6

  • 單 元 六 : 女 性 社 會 地 位 : 傳 統 與 變 遷 1 6 . 明清時期的婦女地位深受理學思想影響。試據史實加以析論。 ( 2 5分 ) 1 7 . 資 料 一 :

    「太平天國是一個反封建的革命,男女平等是它的革命政綱之一。……但是,這一次

    中國婦女的大解放,從金田起義的婦女,擴大到太平天國統治下的婦女,從三從四德

    的封建重壓,解放到參加革命,從伏處深閨,解放到參加社會生產,從纏足羞怯,解

    放到腰橫長刀、騎馬怒馳,如此輝煌的成就,卻在歷史上留下了永遠不可磨滅的業績。」

    羅爾綱《太平天國史事考》

    ( a ) 資料一如何反映太平天國對婦女的政策?試就有關史實加以析述。 ( 1 0分 )

    ( b ) 晚清男女平權思想出現,與西方思想傳入有關。試據史實加以析論。 ( 1 5分 )

    1 8 . 資 料 一 :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相繼制定和頒布了婦女權益保障法等相關法律,頒布實施了母嬰

    保健法等涉及婦女權益保障的法規和規章。

    改寫自譚琳、蔣永萍《世紀之交的平等、發展與和諧——

    1 9 9 5 - 2 0 0 5年中國性別平等與婦女發展狀況及趨勢分析》

    ( a ) 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後,女子教育得以普及。試援引史實加以析論。 ( 1 0分 )

    ( b ) 改革開放後,中國頒布了不少有關婦女的法規和政策。參考資料一,從就業與保健兩方面分析這些法規及政策如何提高婦女的地位。 ( 1 5分 )

    - 試卷完 -

    本試卷所引資料的來源,將於香港考試及評核局稍後出版的《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練習卷》內 列明。

    PP-DSE-CH HIST 2-7 7

  • 鳴謝

    本專輯的試題曾引用下列刊物及網頁的資料︰

    三聯書店 《太平天國史事考》 (1955)

    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中華通史》(第八篇) (1979)

    陽明山莊 《中國兵制史》 (1960)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中國宗教通史》(下冊) (2003)

    台灣商務印書館 《中國道教史》 (1967)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世紀之交的平等、發展與和諧—— 1995~2005

    年中國性別平等與婦女發展狀況及趨勢分析〉載

    《 1995~2005 年:中國性別平等與婦女發展報

    告》 (2006)

    上海人民出版社 《北朝隋唐的均田制度》 (1984)

    寧夏人民出版社 《伊斯蘭與中國文化》 (1995)

    中文大學出版社 《近代中國史綱》(上冊) (1980)

    《近代中國史綱》(下冊) (1980)

    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宋代社會經濟史論集》(上冊) (1997)

    香港歷史博物館 〈辛亥革命百周年展場刊〉 (2011)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辛亥革命的本質〉載《中國現代史論集》第三

    輯 (1980)

    國立編譯館 《國史大綱》(下冊) (1937)

    廣東人民出版社 《清代廣州十三行紀略》 (2006)

    《廣東十三行考》 (1999)

    高等教育出版社 《隋唐史》 (1957)

    岳麓書社 《歷史學科專題講座》 (2003)

  • 人民網 〈橫掃一切牛鬼蛇神〉載《人民日報》 (1966 年

    6 月 1 日 )

    專輯內試題引用的資料,蒙有關出版社/機構准予使用,本局深表感銘。倘當中引

    用的資料有未及取得版權持有者同意,或因未悉其來源而有牴觸版權之處,祈為鑒

    諒。

    本局已盡一切努力追溯資料的來源,如有因資料來源錯漏而導致牴觸版權的情況,

    懇請有關的版權持有者聯絡本局,以便作出適當的安排。

    1香港中學文憑中國歷史科練習卷(卷一)2香港中學文憑中國歷史科練習卷(卷二)3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