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94

description

枫华之声,曼尼托巴省义工首创双月刊中文杂志,传播华人文化,加拿大华人心声共享。电话:(204) 688-2628 (204) 509-2628 传真:204-261-4505 电子邮件: [email protected]

Transcript of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Page 1: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Page 2: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Page 3: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Page 4: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Page 5: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Page 6: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Page 7: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1枫华之声 2009年 第3期总第45期 6月10日出版

Page 8: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June /July 2009 www.fenghuavoice.com2

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www.fenghuavoice.com电话(T): (204) 509-2628 (204) 688-2628传真 (F):(204) 261-4505 [email protected]

1231 Comdale AveWinnipeg, Manitoba

R3T 2R4

社长 (Chair) : 王飞越 (Dr. Feiyue Wang)

主编(Editor- in-Chief): 王 虹 (Helen Wang)

栏目编辑(Column Editors): 枫华焦点: 朗 月 (Jade Wang) 枫华博客: 杨朝晖 (Zhaohui Yang) 四海为家: 胡月冰 (Yuebing Hu) 文坛艺苑: 刘 群 (Jennifer L iu) 枫华青春: 孙 科 (Ke Sun) 枫华百科: 黄 娜 (Na Huang)

本期记者 (Reporters): 朗 月 (Jade Wang) 何 适 (Amenda He) 樊 懿 (Cathy Fan) 美术编辑(Art Editor): 廖轶虹 (Tracy L iao) 广告设计 (Ad Designer):

田兰亭 (Meggie T ian)樊雅姣 (Jess ica Fan)吴 怡(Tr ista Wu)耿莺歌 (Yingge Geng)

插画(I l lustrat ion):杨煤海 (Haiyin Xuan)杨 帆 (F in Yang)

题头设计(Tit le B lock Design): 陈 昊 (Hao Chen)本期摄影 (Photography): 陈 昊 (Hao Chen) 朗 月 (Jade Wang)本期校对(Proofreading): 汪 迈 (Mai Wang)

赵燕宁 (Yanning Zhao) 聂侃侃 (Kankan Nie)打字(Typing) :

安然(Angela An)封面摄影/制作 (Cover Photo / Design): 陈萧旭 (Xiaoxu Chen)

网页部(www.fenghuavoice.com): 毕 群 (Qun Bi)李沪萍 (Shir ley L i)钱 皪 (Lydia Qian)

法律顾问(Legal Advisor): 王俊玲 (Junl ing Wang)市场部(Market ing):

江 萍 (Dr. P ing J iang)郁利平 (Liping Yu)蔡云昱 (Yunyu Cai)李 跃 (Yue L i)周浩宇 (I rwin Zhou)

发行部(Distr ibut ion): 张学勇 (X.Yong Zhang)

会员部(Membership): 刘 群 (Qun L iu)

曼大枫华俱乐部(UM Fenghua Club):彭方晨 (Fangchen Peng)

财务部(Finance): 吴 蓝 (Lan Wu)肖春梅 (Nancy Xiao)

通讯部(Communications): 王智博 (Zhibo Wang)

公共关系部(Publ ic Relat ions): 赵鸣镝 (Mingdi Zhao)活动部(Events):

张慧慧 (Huihui Zhang)枫华广场(www.fenghuavoice.com/bbs): 丁国飞 (Jerry Ding) 杨 旭(Xu Yang) 杨少曼 (Shaoman Yang) 师 戈 (Ge Shi) 杨智博 (Zhibo Yang) 吴 宸 (Chen Wu)技术支持(Technical):

全武军 (Wujun Quan)行政(Administ rat ive Ass istant): 孙 瑛(Ying Sun)

本期封面人物 (Cover): 马莲爱 (Winnie Paktong)

关于《枫华之声》《枫华之声》双月刊创刊于2002年2月。她立足社区,鼓励参与,努力帮助华人同胞丰

富文化精神生活并提供对移民生活有帮助的各种信息。《枫华之声》致力于使中华文化成为加拿大多元文化中的一块瑰宝。其价值观是关怀,尊重,支持,奉献。《枫华之声》曾获得加拿大民族传媒协会“最佳编辑与视觉效果”大奖和“最佳记者奖”。

《枫华之声》理事会、编辑、作者、各部门工作人员与网站人员均为志愿者,不获取任何形式的报酬。所有广告收入,会员发展与读者捐赠全部用于杂志的印刷与制作成本。为了保证《枫华之声》能持续发展,提高质量,欢迎读者踊跃投稿,推荐优秀广告商家成为《枫华之声》的商业伙伴,也欢迎各界朋友对《枫华之声》提供财力支持。详情参见本期第12页。

Page 9: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3枫华之声 2009年 第3期总第45期 6月10日出版

枫 华 焦 点 Features04贺词 ……………………………… Gary Doer/朱桃英

0 6 华埠百年话沧桑 …………………………………… 朗月13温尼泊中国城历史简介………………………陈庭梅/ 赵鸣镝译

温城百年系列专访 ……………………………… 朗月

16愿枫华越办越好

22穿越历史的人生

26中国城解密

28怒海余生

30别样华年

34不一样的温尼泊 不一样的留学生

36处之以信 待之以诚

38青春无悔

40我是中国孩子

10枫华消息 …………………………………… 编辑部

12致读者 ……………………………………… 编辑部

18社区新闻 …………………………………… 编辑部

37心感温暖的海外第一故乡……………………… 如茵

25当二十迎来一百 ………………………………程曦春

29祝贺" 华人移民百年"日 ……………………… 蓝宝

42 来自加中友协的贺词……………… Fred Drewe

43曼尼托巴省:一个成功的故事

………………… Nancy Al lan

总第45 期 2009年第3期 No. 45, Volume 8June / July 2009

枫 华 博 客 Blogs 48政治化税收……………………………………吴玉容

49从中国炒房团”抄底” 美国房产说起……… 阿周

51缘缘堂忆丰子恺……………………………一吐为快

52饶恕不是…………………………………… 杨世礼

四 海 为 家 Our Stor ies54移民八年之回望…………………………… 冰冰

58回忆与思念………………………………… 欧晨

60咖啡馆里看日出………………………… 杨朝晖

62成长中的梦想与现实………………………… 虫子

枫 华 青 春 Youth

66我跑我跑我跑跑跑………………………………书虫

67春季长跑 ………………………… Charl ie Wang

71Mount Rushmore …………………… Young Bi

枫 华 百 科 Li festy les72伤风感冒时的常用英文………………… 红枫英语

73成人喝牛奶好还是喝豆浆好…………… 王医生

76可以预防感冒的美味……………………… 黄娜编

81这个春天让我们远离"猪流感" …………… 黄娜编

83律师回信 ……………………………… 陆李懿华

85世界著名模范父亲的故事 …………………… 米娜

88 广告索引……………………………………市场部

目录CONTENTS

Page 10: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June /July 2009 www.fenghuavoice.com4

Features

曼尼托巴省省长Gary Doer的贺词

我谨代表曼尼托巴政府向华人移民来到曼尼托巴省100年纪念表示衷心的祝贺。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曼尼托巴的华人社区以不屈的勇气和坚定的决心克服面前

的挑战。一百多年来,华人社区已经增长到两万多人,而且通过社区的各项活动和庆典为我们省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你们的社区经过一代代的努力,已经愈加壮大,你们对曼省的发展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你们在这块多元文化的国土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对于拥有如此丰富的文化传统的家园深感幸运,而我们的华人朋友和华人邻舍对于我们伟大的曼尼托巴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见证。

我代表全体曼尼托巴的居民,向你们的庆典表示我们最热烈的祝愿,并祝你们有更美好的未来。

Page 11: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5枫华之声 2009年 第3期总第45期 6月10日出版

枫 华 焦 点

Page 12: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June /July 2009 www.fenghuavoice.com6

Features

中国城,几乎成为北美的每个

大城市市中心景观之一,当大量华

人移民不断涌入之后,虽然它的面

积不会改变,但是面貌和内涵却悄

悄地变化着,用辛酸和欢喜勾画着

历史的脸谱。

移民,像是迷路的孩子,不论

是主动离家出走还是被迫远离家

园,都无法忘却故乡的声音和味

道,于是,他们在异国聚在一起,

用自己的记忆复制着遥远的故乡,

然后,便有更多人到这里寻找心灵

的慰籍。

曼尼托巴,一个在加拿大并不

是十分引人注目的省份,却在公元

2009年将众人的目光锁定在一系列

庆祝活动当中,主题便是温尼泊中

国城百岁诞辰。为它庆祝生日的人

们上至省长、省督、市长、议员,

下至老华侨、新移民、留学生。无

论他们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

港、澳门,还是越缅寮等地,抑或

土生土长的移民后代,黑头发黑眼

睛黄皮肤如今只有一个名字--华

人,大家的脸上只有一种表情--兴

奋,这里的华人兴奋地回忆并品味

着中国城内一个又一个并不古老的

故事。

往昔今昔?温尼泊中国城的标志性建筑便

是光华门,依着九曲小桥上的凉

亭,远观原比例缩小的九龙壁,听

得见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各种乡音混

杂在一起,一砖一瓦地将天朝大厦

拔地而起。

走进文化中心,石狮子、孔子

像、兵马俑、铁路华工纪念铜像、

加拿大发行的十二生肖邮票特制海

报,看得见每一次揭幕仪式上高朋

满座的热闹喧嚣。

随便在KingStreet(景街)上信步走

过,仿佛进入时光隧道,顿觉时空

交错:

曾经是这里资格最老的华兴杂

货店,最初位于街右侧,迁至现址

后几经易主,终于在去年停止了几

十年的“工作”,退休后安详而疲

惫地看着老板娘用“红雯国货”的

名字在文化中心一楼另起炉灶。

在华兴搬到这个位置之前,华

夏曾在此驻脚,当三十年前生意扩

大以后在旁边盖了两层楼,楼上酒

家名为嘉港城,楼下便是华夏百

货。依稀还记得在楼上晚宴中欢快

的舞步,三年前却因经营不善无缘

再迎宾客。

余氏公司,虽然只存在于老人

的记忆中了,但是它七十年代在国

民党党部一楼开业时,谁都没有料

到那里的豆腐和豆芽味道好得出

奇,尤其是没有车的留学生们,只

要采购完毕将东西装进纸箱、写明

地址,老板便在下班后挨家挨户地

送货上门。这样的生意怎会不越做

越火,于是八十年代在旁边的空地

上修建一座新店,怎奈老板遇上车

祸,无法继续经营,再易两主变成

了如今的丰业百货。

福满楼,在更多人眼里是“点

心”的代名词,可是上了点年纪的

人还都怀念二十几年前的名字--汉

宫,这个两进式餐厅,曾在那时见

证了很多婚礼盛况,其中一对新人

后来成为温城南部第一家华人餐馆

华园的老板。

上海楼,像一位精神矍铄的百

岁老人,每当圣诞夜,都会平静而

矜持地看着加拿大当地人品尝着他

特有的中餐,味道没变,只是食客

从父辈到子辈再到孙辈甚至重孙

辈,到这里延续着聚餐的传统。

生活在融华大厦和石安台的老

人们,应该不会忘记当初新世界影

音带来的惊喜,租一套香港无线的

电视剧集填满寂寞的时光,无奈信

息时代,它只好悄悄退出舞台。

洽菊楼,在很多人的概念里是

中餐馆连锁店的代名词,旺盛时多

至八家,如今只剩五家分店,中国

华埠百年话沧桑

文/朗月

图片提供:文化中心

图片提供:文化中心

Page 13: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7枫华之声 2009年 第3期总第45期 6月10日出版

枫 华 焦 点

城店却易主更名,成为金煌宴会

厅。

南京楼,短暂的历史很少被人

提起,在1989年易主之后,此地却

一旺再旺,尤其是几年前将原来停

车场扩增为餐厅之后,近千人的聚

会别无他选。几十年前曾经位于

Main Street上的陈氏餐馆,在1975年

被几个年轻人接手被改名“金冠酒

楼”时,也许并没有预料到迁址后

会有如此辉煌的今天。

泰华百货,八十年代初挑战佳

华,经营方式令人耳目一新,不料

几年后一场大火结束其命运,没能

像两年前佳华同样经历火灾之后浴

火重生。站在金冠旁边的停车场

上,可曾听见救火车的鸣响划破夜

空?

年迈的“皇宫楼”、“三喜”, 悠闲

地看着新人“旺角”,任食客或多

或少,都忠实地坚守着经典--“粥

粉面饭、炒杂碎和甜酸鸡球”。

九 十 年 代 重 拳 出 击 的 新 华 超

市,稳稳地保持着“老大”的位

置,就在它旁边的建筑物上,1910

年成立的Exchange Café 字体依稀可

辨。

其实,近年来,中国超市、餐

饮业、商家在温城市内如雨后春笋

层出不穷,但只有中国城内,将历

史和现代浓缩在窄窄的几条街巷

内,传统的味道挥之不去。

是龙是虫?二 十 年 前 , 台 湾 作 家 柏 杨 曾

以“一个中国人是条龙、十个中国

人是条虫”的“酱缸文化”影响了

几乎一代人,因为它的缩影遍布世

界各地华人聚集地。

能够想象吗,一百年前,成群

结队的单身男性华工来到曼省,十

几个人挤在一个地下室,寒冷的冬

夜,睡觉时都得穿着棉衣棉鞋。当

地理发店拒绝为他们服务,因为这

群顾客长期不洗澡,体味难以忍

受。这样一帮顶着极不规则发型的

单身汉们被称为“Chinks”,就连

偶尔休息时在街上晒晒太阳,路过

的年轻女性都会绕路而行。直到

1914年第一个华人理发店成立,这

种现象才得以缓解。

当时加国政府不承认华工在从

未见过面的情况下从国内“邮寄”

新娘的合法性,除非回国相亲、成

婚。有人在每天工作16个小时的强

度下,偿还缴纳人头税时的欠债之

后,还要寄钱养家,根本没有能力

支付回国的路费,于是一辈子都未

结婚。有人成了亲出来,却把媳妇

孩子留在家中,再写信也只是让兄

弟、表亲出来挣钱。结果致使这里

最初聚集了很多李、马、王三个姓

氏的人们,如今在至孝笃亲公所内

还能寻到当年祭祖的痕迹。

最初几年,语言不通,除了开

洗衣店之外,三把刀--剪刀(裁

缝)、菜刀(厨师)、剃刀(理发

师)成了他们永远不会失业的保

障。杂货店、中餐馆、贸易商行,

几乎囊括了大部分华人的位置。然

而,这些人有一个信念,自己的孩

子一定要读书,出人头地、做专业

人士。于是,后辈中出现了医生、

律师、会计师、教师、工程师……

没有想到的是,华人的身份使他们

无法取得执业资格。

四、五十年代,一个曼大工程

学专业的毕业生,没办法只好到中

餐馆刷盘子赚取生活费。某天,老

板请他给房东写一封信,不料加拿

大房东抓着信跑来问“这么有文采

的信是谁写的?”老板如实作答。

房东颇为惋惜,便将他的简历推荐

至火车站,那里正紧缺工程师,中

国学生经过面试考核后被录取。当

他拿到工作合同,全温城的华人为

之欢呼雀跃,在中国城内大肆庆祝

第一份华人专业工作,他们的聪

明、坚韧、能力终于被这个社会承

认并接受了。

收工之后的深夜,或休息日的

清晨,总有一群人聚在一起拉着残

缺的琴、唱着家乡的戏,空气中凝

结着化不开的乡愁。这便是与中国

城同年龄的“警魂社”,这个至今

仍然存在的自发的民间组织,当初

是否要警告--不论走到哪里都不要

丢弃自己的灵魂?

真的有个别人在异乡将灵魂遗

失了。看同乡发达后眼红,或者不

忿华人老板的吝啬苛刻,华埠当时

连续发生了多起抢劫、凶杀案件,

当地警察侦破无效,只有登报悬赏

线索,就算知道是华人“窝里斗”,

没有证据也很难断案。据当时的

《Winnipeg Free Press》记载,还有

人违法私自坐庄赌博,被警察发现

后查封,1910的一次曾经出动30个

警察捉拿26个华人赌徒归案,后来

非但屡禁不止,还将著名的牌九和

麻将发展到加拿大人的俱乐部里。

更有甚者,贩卖私酒,1911年4月发

生的“中国私酒事件”曾一次查出

15支枪和3500瓶酒。

当时,因为车祸、溺水、工伤

等情况葬身他乡的华人也不在少

数,但由于歧视,这些亡魂并没有

得到应有的慰籍。然而条件再艰

苦,还是有大多数人顽强地生存下

来,守候着风风雨雨的中国城。

他乡故乡?在六十年代,有台湾工程师走

当年华人俱乐部海报 图片提供:文化中心

Page 14: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June /July 2009 www.fenghuavoice.com8

Features

进这里,在七十年代,有香港留学

生迈入这里,在八十年代,有越缅

寮难民逃到这里,在九十年代,有

投资移民看好这里,在千禧年代,

有 大 陆 技 术 移 民 和 留 学 生 奔 向 这

里,在今天或明天,有更多的“香

蕉人”生在这里……每个人在自觉

或不自觉地成为一个历史时代的代

表。朋友们会在人物专访中看到他

们的心路历程,但实际上有更多不

愿透露姓名的受访者,在倾诉自己

的感受和困惑。

很多香港移民是在“九七”前后

决定移民的,但赚钱只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由于年龄和生活背景的关

系 , 还 是 会 有 思 乡 情 结 。 一 位 在

大陆出生、在香港居住过16年、在

温城创业23年的老板,戏称加拿大

为“万岁(税)国家”。在此打拼

多年,年纪越大越容易回想往事,

表示归属感既非加拿大也非中国大

陆,而是在香港。

如今通过联邦技术移民政策改变

身份的高知人群,则有着自己的生

活圈子。“往来无白丁”,大家相

约住在邻近的几条街上,周末聚会

打牌的人中平均学历在硕士以上。

住房宽敞、收入稳定、家庭和睦,

每年有足够的经费进行房屋装修、

车辆更新、电器升级以及支付旅游

开销,公出加探家,回故乡的机会

也很多。平日里吃中餐、看中文热

门电视剧、浏览中国新闻,偶尔前

往中国大吃大喝,回来后还要到健

身房减掉那几磅脂肪。“加拿大和

中国各有各的好,两边跑跑不是挺

好的吗?但有两件事不知道怎么解

决比较好,一是父母年岁大了,我

们这辈兄弟姐妹少,就算有也是散

在美国、澳大利亚,老人如果不愿

出来,就会很难照顾;二是孩子的

中文问题,小时候好不容易教的那

些唐诗和生字,没等小学毕业就基

本上都忘光了,想让他们回中国学

一 阵 子 , 又 舍 不 得 孩 子 受 那 份 压

力,而且这边的学习也不能耽误。

顺其自然吧。”

在2004年之后,通过曼省提名

政策移民的技术工人家庭,大部分

都比较知足常乐,经过两、三年的

语言难关和环境适应,很快便可以

买车、买房,尽管是二手的并且担

负着贷款,但是也比在国内实现“

小康生活”早几年。最重要的是眼

看着孩子英语越来越好,上学也不

像以前在国内那么累,有家人照顾

生活起居,比同龄的留学生享福多

了。“我们如果想家的话,大不了

就是等孩子大学毕业,我们也差不

多退休了,回去买套房子养老,隔

几年过来看看她。唯一不放心的就

是孩子的婚姻问题,这边中国人里

可 选 择 性 太 少 , 回 国 介 绍 又 不 合

适,没办法,随缘慢慢碰吧,就算

真要找个洋人也能接受,只要人好

就行。”

还有一批持工作签证的短期技

术工人,颇有百年前华工的遗风。

基本上为单身已婚男性,一切业余

时间以打工挣钱为主,生活方面省

吃俭用,偶尔喝酒、进赌场排解郁

闷 , 只 希 望 早 日 解 决 身 份 , 将 妻

子、孩子接来团聚。但也有天不随

人愿之时,长期分居导致离异者有

之,生活压力过大导致精神抑郁者

有之,对子女疏于教育导致亲情不

再者有之,因钱财琐事与朋友大打

出 手 者 有 之 … … 对 于 这 样 一 个 人

群,已经成为华人社团需要关注并

给予帮助的对象。

很多大陆投资移民在曼省发现不

少潜在商机,可是由于政策原因或

市场变化,原本看好的项目可能已

经缺乏可操作性或利润空间减少,

还有对陌生环境不够了解,再加上

语言障碍,不敢贸然行事。无奈之

下,只能观望,同时又舍不得国内

的生意,只好撇下太太孩子在这里

蹲“移民监”,自己变成“空中飞

人”。长此以往,导致的家庭悲剧

也不在少数。在他们来讲,移民是

个“备用方案”,主战场大部分还

是在国内,享受了应该享受的生活

之后,到这里养老才是最佳方案。

曼省的留学生们在经历了最初的

不稳定之后,办理好移民身份的一

群发展方向最具有多样性。有的转

去温哥华、多伦多,有的干脆拿了

公民后回国,还有的回大学继续深

造,也有的盘间小店自己做老板,

最稳定的一群应该算是任职白领阶

层,与相识已久的同学或朋友成婚

生子、安居乐业。比较头痛的应该

算是没有找到合适结婚对象,或者

一直寻求不到兴趣与专业相结合能

发挥特长的职业,当然由于经验或

能力问题导致经商失败也有不少。

形形色色的华人,居住在我们这个七十万人口的城市中,每日里有苦有笑、有酸有甜、有成功有失败。这个城市的中国城在经历了百年风雨之后,折射出华人移民与当地文化结合的斑斑驳驳,谁又说,我们不是这幅画卷中的人物呢?温尼泊中国城,生活在历史中,也生活在当下,更生活在我们每个华人的生活里。

请握好你手中的笔,为历史留下出色的痕迹。

资料来源:<<Winnipeg: The Chineses Community committee,1979>>及老华侨回忆图片除署名外来自 Windows on Chinese Settlers in Western Manitoba” is co-curated by Dr. Alison R. Marshall and Dr. May Yoh of Brandon University .

叶落他乡

Page 15: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9枫华之声 2009年 第3期总第45期 6月10日出版

枫 华 焦 点

2009年枫华之友优惠商家

Friends of MCT Business Partners(请注意,有些商家对部分商品有所限制,

比如已经降价的商品。 Restriction may apply)

(地址及电话请见本期广告)

凭枫华之声2009年会员卡,您会得到:

一次性10元优惠 亚都烧烤城 京津饭店福满楼餐馆北苑酒家 人人眼镜

10% 优惠 文开鲜菜市场(新鲜蔬菜、速冻食品和已 降价商品除外,需要ID)

Globle Bubble Tea 茶缘新华超市(新鲜蔬菜和已降价商品除外, 需要ID)

加拿大国际教育服务中心(张学勇移民公司)[学生1000元优惠]名艺坊发型设计室裕大超市 泡泡茶 Tea House (饮品10% 优惠, CheeseCakes& Snacks 5% 优惠)

5%优惠华厦超市(新鲜蔬菜,豆腐类,烧烤和已 降价商品除外,需要ID)

2009年枫华之友发行处

每一期的《枫华之声》出版后除了发行到枫华的广告商家手中,还留有一部分供会员领取。凡是在商家处领不到杂志的会员朋友们,可以与枫华之声的发行点联系:

唐人街: 中华文化中心 180 Kings St.

曼大校园: 曼大枫华俱乐部 127 Helen Glass Building, UM 曼大国际中心ICS - 541 UC, UM 曼大英语中心 ESL - 520 UC, UMPembina Highway: 加拿大国际教育服务中心 102-1483 Pembina Hwy

Fort Richmond: 关晓峰牙医诊所 4-2725 Pembina Hwy

Richmond West: 李沪平 269-2353

Univillage: 蔡云昱 269-8309

Whyte Ridge: 王玉玲 775-3545

曼大医学院: 孙瑛 688-2628 牛玉莲 275-7282Pembina Hwy: 裕大超市 茶缘 泡泡茶 温大区域/Downtown: 张弓 926-9138

Portage Ave: 东方治疗中心 1036 Poratge Ave.南区居民: 文开鲜菜市场 京津饭店

请会员朋友们在每个双月的十日以后与离您最近的杂志发行点的义工联系领取。

杂志社联系: 电话:688-2628,509-2628 email: [email protected]; 网页:www.fenghuavoice.com

Page 16: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June /July 2009 www.fenghuavoice.com10

Features

枫华消息

《枫华之声》庆祝温尼泊中国城成立一百周年

今年是温城中国城建立一百周年。5月23日,曼省总督John

Harvard在省督府举办庆祝晚会,表彰华人对曼省经济和文化的

贡献。本刊社长王飞越、主编王虹和记者朗月应邀参加了庆祝活

动。5月27日,温尼泊市长Sam Katz在市政厅举行午餐会,庆祝中国

城建立一百周年。本刊记者朗月应邀参加了庆祝活动。

为纪念这一历史里程碑,本期《枫华之声》特别奉献百年中国

城专栏,回眸百年风雨,展望挑战与机遇。在未来几期里,我们也

将增加与此有关的报道,欢迎读者朋友们踊跃投稿。

《枫华之声》欢迎多伦多总领馆官员访问温城

5月22-24日,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

卢坤副总领事、庄元元领事应省督府邀

请,访问温尼泊,参加省督府中国城百

年庆祝晚会。5月22日晚,温城中华文化

中心、越棉寮华裔协会、加中友协、潮州

会馆、耆英会、黄河华裔协会、长城艺术

团、《枫华之声》等约10个华社团体在金

冠酒楼举办欢迎晚宴,欢迎卢副总领事和

庄领事。本刊理事会、编辑部和义工代表

参加了晚宴,并邀请总领馆官员常来温尼

泊,增加与新移民和留学生的接触。

祝贺部分枫华学生义工圆满毕业

今年五月,枫华之声的部分学

生义工圆满完成学业,顺利毕业。

作者鲍一二从澳大利亚悉尼技术大

学获得金融专业商业硕士学位,记

者刘端端获得营养科学学士学位,

摄影美工陈昊获得曼大环境科学学

士学位,会员部义工樊懿获得会计

专业商学士学位。

枫华之声向他们表示衷心的祝

贺,并祝愿他们振翅高飞,前途辉

煌!

《枫华之声》将举办2009年夏季家庭野餐及趣味运动会

每天夏天,枫华之声的义工、读者以及会员和家人都

会聚集在温尼泊美丽的公园内举办野餐会以及各项游乐活

动。今年的枫华野餐会将加设趣味运动会,以家庭或年龄

为单位,举办一些丰富多彩的游艺比赛。时间:2009年7月4

日,星期六,上午11点至下午5点,地点:St.Vital Park。欢迎

读者朋友们携家人积极参加,请自带午餐及游戏用品。联系电

话:272-8479(晚上6点以后),688-2628,509-2628。

《枫华之声》2009中秋晚会接受演员报名2009年枫华之友中秋晚会将于2009年10月3日(星期

六)晚上在曼尼托巴大学中心二楼多功能大厅举行。

历年的枫华中秋晚会就像温尼泊华人社区的“星光大

道”,以丰富多彩的节目,全民参与的形式,鼓励

家庭同台,老幼齐演,为枫华众多读者、义工、会

员及家人提供了展示自我,快乐大家,抒发乡思乡

情,融洽同胞之谊的温馨舞台。同时也为枫华的

众多商家提供了与枫华之友携手合作,互帮互助

的良好机会。

今年的中秋晚会演员报名已经开始!欢迎

所有爱好表演的读者朋友们及家人积极报名

参加各类节目。节目形式将包括唱歌(表演

唱、合唱、重唱、联唱以及独唱)、器乐(

小提琴、钢琴、各类民族乐器)、语言(

相声、小品、三句半、名人模仿秀)、以

及舞蹈等等。演员报名截止时间:2009年

7月20日。联系电话:272-8479,email:

[email protected]

Page 17: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11枫华之声 2009年 第3期总第45期 6月10日出版

枫 华 焦 点

春季烧烤会 文/芝士

5月9日,在St. vital Park 幽静的小树林中,期盼已久的由枫华

俱乐部和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办的“春季烧烤会”取得圆满成

功。此次活动不仅吸引了许多当地的留学生,还迎来了许多热情

的新老移民,把场面推向高潮。这次愉悦的烧烤活动不仅减轻了

人们5月初的繁忙,更加让温城的新老朋友们有了一个互相认识与

交流的机会。同时也感谢由亚都烧烤城,Global

Bubble Tea(茶缘)和关晓峰牙科诊所提

供的友情赞助,让温尼泊的朋友们在

这里免费的享受了优质的食物与好

心情。

当天下午1点,参加活动的

朋友们陆续在曼尼托巴大学中

心会合,天气虽然阴冷,风也

很大,但丝毫不影响人们对本

参加次活动的热情,不一会儿就

聚集了很多朋友。大家兴高采烈,

互相认识,把对天气的担忧一扫而

光。随后,分派车辆,大家一起启程了,

小小的车队一路穿过纷杂的公路,开进了幽静的

St. vital Park, 眼前马上一片绿色,所有的烦恼思绪都抛之脑后。到

达了目的地,广阔的绿地面对着静静的红河水,你会忘记自己身

处城市当中,完全是一个独立的小天地了。

准备开始,摆布桌子,点好烤炉,然后大家一起穿插牛肉串

与鸡翅膀。两大箱的肉,不停

地串,人都成串肉机器了,还

有的人捣乱,把肥肉都串成一

串,也不知道后来哪个倒霉的

朋友吃到了那串最经典的。

除了烤肉之外,还有香肠,面

包,汽水,棉花糖....在场你会

发现,这次来的朋友很多,不

仅有这里各个大学的留学生,

还有很多新老移民,通过广告

来到这里,热情地想和大家一

起做点事,积极参与活动,2

点半,活动开始。

此次活动除了烧烤以外,

还有踢足球,打排球等娱乐活

动。刚开始,一些新朋友都

没有经验,摸不着头脑,烤生的烤焦的大有,就没几个好的能吃

得的;不一会儿,试验阶段过后,都熟门熟路起来,争先要烤,

效果都很好,味道很不错——烤肉大战开始。我们总共有三个烤

炉,其中公园里面的那个本来就有的大家自助,围成一圈自己放

自己的;另外两个是带来的,由有两位兄弟主持着,而这两位仁

兄的表现却截然不同,其中一个大一点烤炉的,从头到为都在为

人民服务,不停的为大家烤肉,自己一点都没有吃;而另一个小

炉子的兄弟却自己开起了小灶,烤的大部分都自己独吞了,哈

哈,不过这也算是自食其力,自给自足。

当天在现场,不管是身处哪个团体,还是新来的老少朋友们,

除了热火朝天的吃着烧烤,激情燃烧地踢着足球,

还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在当天不算温暖的

气温下,一颗颗热情的心彼此交流、互相

寒暄,新朋友之间互相认识、交换名

片,气氛之和谐,场面之火热,远

远盛过了寒冷的天气。另外,还有

一个新的创意,那就是烤棉花糖!

从小到大,棉花糖都是直接从包

装袋里拿出来就吃的,可是这次,

我长见识了,居然有人把棉花糖用

竹签串起来去烤着吃!惊讶得我连忙

去试试,结果,味道果然不同凡响,烤

过后的棉花糖变热变软,就像吃奶油一样,

创意加分!经过了两个小时的激烈奋战,两箱烤肉

完美清空,面包和香肠也一点不剩,战斗力N强。当然了,吃是

次要的,主要是增进了温尼泊华人之间的友好交流,让大家有一

次愉快而又轻松的机会放松放松,体验美好自然。四点办活动结

束,大家带着美好的回忆离开。

本吃烧烤活动举行得相当成功,不仅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吃好

玩好的机会,更大大增进了温尼伯华人之间的友好往来,让大家

从生活的烦恼中抽出,体验清新自然。希望以后能够再有更多机

会让更多的华人朋友欢聚一起,共同体验美好时光。在这里,再

次感谢由亚都烧烤城,Global Bubble Tea(茶缘)和关晓峰牙科诊

所 提 供

的 友 情

赞 助 ,

为 本 次

活 动 提

供 一 个

这 么 好

的 物 质

基础。

Fenghua News

Page 18: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June /July 2009 www.fenghuavoice.com12

Features

为了保证《枫华之声》能持续发展,提高质量,欢迎读者推荐优秀广告商家成为《枫华之声》的商业伙伴。也欢迎各界朋友对《枫华之声》提供各种支持。

《枫华之声》愿与读者朋友们一起在海外生活的酸甜苦辣中风雨同舟,携手共进!

关于枫华会员

《枫华之声》会员费采用年费制,每年需要更新。每位会员除了可以得到当年免费杂志外,还可享受很多枫华商友的折扣优惠(详情请看当期杂志),并可优先参加枫华各项文体活动。枫华义工将从枫华会员中优先录取。

读者朋友们,大家好!

本期杂志于“枫华焦点”栏目隆

重推出“纪念华埠建立百年”专

栏,通过对社区华人同胞的采访,

对华社历史的回顾,使各位对自己

的社区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并愿

意为自己的新家园的发展贡献力

量。

由于版面的限制,“文坛艺苑”

和“枫华网观”栏目本期暂停,其

它栏目的部分来稿留待以后刊登,

请大家原谅,并期待各位的大力支

持和热心帮助。

关于投稿所有栏目欢迎投稿。尤其欢迎真诚、朴实、温暖、格调健康、短小精悍的原创文章,字数最多不要超过1500汉字。作者文责自负,所发表文章不一定代表本刊立场。错别字过多的文章将不予发表。同时欢迎大家发表对文章的感想和评论。向《枫华之声》推荐优秀作品, 请注明文章出处, 以便本刊征求作者或出版者的同意;向其它刊物媒体推荐《枫华之声》的文章,请注明文章出自本刊。枫华之声对所有投稿及来信有使用权,并有权对文章进行编辑和文字修改。

投稿请寄[email protected]或与栏目编辑联系。投稿后若一个月没有收到答复,请打电话查询:204-509-2628。

关于枫华之声

《枫华之声》双月刊创刊于2002年2月。她立

足社区,鼓励参与,努力帮助华人同胞丰富文化

精神生活并提供对移民生活有帮助的各种信息。

《枫华之声》致力于使中华文化成为加拿大多元

文化中的一块瑰宝。其价值观是关怀,尊重,支

持,奉献。 《枫华之声》曾获得加拿大民族传媒

协会“最佳编辑与视觉效果”大奖和“最佳记者

奖”。

致读者

Page 19: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13枫华之声 2009年 第3期总第45期 6月10日出版

枫 华 焦 点

温尼泊中国城的建立

在十九世纪的最后十年和二十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北美许多城市中心地带的一些市区高楼建筑被称为该城市的“中国城”。这些市区建筑包括中国商业区、住宅区和华人社团办公楼。中国城既是商业地区,又是中国社区的中心,它是为满足北美中国移民的需要而建立的。加拿大最早的中国城是在维多利亚和温哥华,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它们都已经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和特色。二十世纪早期,随着中国移民扩散到加拿大各个城市寻找工作机会,其他的中国城也随即诞生。

温尼泊中国城开始于景街和亚历山大街的交界处。北至Logan街,南至鲁班道,西至公主街,东至主街。到1909年中国城已具有其独特的风格。中国城的成立鼓励中国移民集中居住在这一区域。旅店、商店和商家不断地小范围地合并到一起。温尼泊市政府注意到这些变化。当时洗衣店、餐馆、杂货店和其它商家的老板和雇佣工人经常在危险的和不卫生的条件下长时间工作。

温尼泊市华人区的成立没有正式宣布。但是到1909年大量的商业网点、住宅区和其它组织已经开始相继成立。那些工作和生活在这些市中心地区和在温尼泊市的非中国移民将此地区称为中国城。此地区迅速成了中国许多机构的办公地区。这些机构包括中国共济会、中国民主主义团、中国慈善协会和各种中国教堂。和北美许多中国城一样,温尼泊中国城正式被认可的最引人注目的时刻是孙逸仙(又名孙中山)来温尼泊市访问。他当时访问的主要目的是为中国推翻清朝的革命运动,于1911年十月建立现代的中华民国这一历史事件在海外华侨中进行大量集资。

移民立法、种族歧视和中国城的发展

温尼泊中国城成立的同时,加拿大政府也加速了对中国移民的限制。华工为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工程的修建作出了极大的贡献。1885年铁路建成后,不再需要大量华工。加拿大政府极力限制华人移民加拿大。1885年实施的人头税要求1905年来加拿大的每个华人要付$500加币。到1923年此立法被更加限制华人移民的“排斥华人法律 ”而取代。这一法律从实质上禁止华人移民加拿大。

由于这些限制法规,华工所遭遇的种族歧视环境和铁路的开通,使华人到曼尼托巴省寻找工作。这就是为什么1891年到1911年期间在曼尼托巴省的移民大量增长的原因。随之而来的就是在温尼泊的中国市区不断扩大巩固。在二十世纪前二十年许多华人面临歧视和遭受挫折,但是在此期间中国城却不断繁荣昌盛,因为它为华人提供了良好的聚会、工作和居住的场所。但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随着其他国家的商业公司移进中国城地区,在中国城的中国商家的集中模式遭到破裂。排华法案意味着新移民不能在温尼泊登录(也不能在加拿大其他城市登录)。居住在温尼泊市的华人移民人口从1931年的1033人下降到1941年的719人。尽管温尼泊中国城的华人移民人数不断下降而且持续由男性占主导地位,社区活动仍处于重要地位。尤其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危机时代,该组织为处于困境中的中国人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以温尼泊中国城为中心的中国社区肩负着满足温尼泊华人的需要和支持中国内地革命事业的双重任务。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唤醒了中国社区,成为华人团结一致的集合号角。1939年当战争在欧洲爆发时,加拿大也加入了 第 二 次 世 界 大战。这使加拿大和中国成为同盟国, 也促进华人和其他国家人民之间的团结关

系。根据温尼泊华人参战热潮的需要,在温尼泊成立了华人社区以反对排华法案和排华宪法。

这些呼吁很成功,加拿大政府在1943年撤销了排华法规。到1967年,华人和非华人联合起来共同进行游说活动,要求全部撤销对中国移民的限制。排华法规的结束意味着温尼泊中国城“单身”社区的解体。在中国的妇女和华人最终能够和在温尼泊工作的丈夫或父亲团聚。在市区内成立了一个新的社会文化团体。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期间更多的技术移民

温尼泊中国城历史简介 □ 文/陈庭梅 译/ 赵鸣镝

1934年曼省华侨王先生全家福

Page 20: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June /July 2009 www.fenghuavoice.com14

Features

从中国移民到温尼泊。对这些移民来说,市中心和中国城不是他们居住和生活的最佳地区,就像许多北美的中国移民一样,郊区的生活更适合他们。

虽然温尼泊中国城对不断增加的华人来说已经不是居住的中心地带,但是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温尼泊中国城已经成为中国人表演、庆祝和教育的中心场所。多元文化合作和自1970年起每年一度的民风节展览已经成为温尼泊中国社区的精华。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温尼泊中国城的社区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遭到污染和腐蚀,结果是当温尼泊市计划延伸Disraeli高速公路时,严重地威胁了温尼泊中国城的存在。当时中国社区已经做好准备予以回应,温尼泊中国社区代表和温尼泊市三级政府的成员共同努力创建“中心地区概念”,从而使温尼泊中国城焕发了新的生气。

今天的温尼泊中国城今天温尼泊中国城最引人注目的特色是景街上的牌

楼光华门。和其他城市的中国城一样,此牌楼修建于1986年,它象征着中国城的繁荣昌盛和重要性。温尼泊市政府将持续投资此项目。从以下几个方面我们都可以看到自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温尼泊市中国城在不断复兴:天朝大厦、石安台、融华大厦、中华文化中心及中国城发展公司的兴建。今天的中国城不但集中了温尼泊新老移民的才能、多元性和不同需求,而且也带有中国文化传统的加拿大特色。因此它仍然是中国商店、饭店、居住和聚集的最引人注目的场所。

温尼泊市中国城有着根深蒂固的历史。它亲眼目睹了许多处于不同境遇的华人移民温尼泊,也目睹了来自亚洲不同地区的华人移民温尼泊。一些是在种族歧视的人头税和排华立法时期的移民,一些是来自越南的难民,一些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技术移民。最近一些年许多移民来加拿大是寻找一种新的机遇。温尼泊市中国城一百年的历史不但是这些移民的历史,而且也是他们的商业和社会组织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国社区之间及中国社区和非中国社区之间的联合纽带形

成的历史。

A Brief History of Winnipeg Chinatown Tina Mai Chen

Establishment of Winnipeg Chinatown

In the last few decades of the 19th century and the first decade of the 20th century a few city blocks in the downtown area of many cities in North America became known to city residents as businesses, residences, and offices of Chinese ethnic and political organizations. Chinatowns were both commercial areas and centres for the Chinese community that developed out of the needs of Chinese immigrants to North America. Canada’s earliest established Chinatowns in Victoria and Vancouver had taken on their distinctive character by the 1880s. Others followed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as Chinese began to move across Canada in search of work opportunities.

The area radiating out from the intersection of King Street and Alexander Street, bordered to the North and South by Logan and Rupert Avenues and to the West and East by Princess and Main Street, assumed the distinct character of Chinatown by 1909.

Chinatown’s establishment encouraged concentrated living by Chinese in the area. Rooming houses, ge neral stores, and businesses frequently were combined on relatively small premises.

There was no formal proclamation of the founding of Winnipeg Chinatown. But by 1909 a ‘critical mass’ of businesses, residents, and other organizations had appeared. Those working and living within this downtown area, as well as non-Chinese within the City of Winnipeg then recognized it as Chinatown. It quickly became the area of choice for offices for Chinese organizations including the Chinese Freemasons, Chinese Nationalist League, Chinese Benevolent Association, and various Chinese churches. As with many Chinatowns in North America,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moments of recognition of the formation of Winnipeg Chinatown came with the 1911 visit by Sun Yatsen, leader of the Chinese United League (Tongmenghui, later the Guomindang). Sun Yatsen came to Winnipeg Chinatown in conjunction with his international tour to raise money among the Overseas Chinese for the revolutionary efforts in China that led to the downfall of the Qing dynasty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modern state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in October 1911.

1924年的曼省华人移民证

Page 21: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15枫华之声 2009年 第3期总第45期 6月10日出版

枫 华 焦 点

Immigration Legislation, Discriminat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Chinatown.

The timing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Winnipeg Chinatown reflects developments in immigration restrictions on Chinese by the Canadian Government. Chinese labourers contributed greatly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anadian Pacific Railway. Upon completion of the railway in 1885 when Chinese labour was no longer needed in the same numbers, the C a n a d i a n government sought to limit Chinese immigration to Canada. The ‘Head-Tax’ was imposed in 1885 that r e q u i r e d C h i n e s e coming to Canada to pay a fee that reached $500 by 1905. In 1923 this legislation was replaced with more restrictions through the Chinese Exclusion Law that sought essentially to stop Chinese immigration to Canada.

These restrictions, the racist environment Chinese labourers encountered, and the opening of the railway, brought Chinese to Manitoba looking for jobs. This explains the large growth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 in Manitoba between 1891 and 1911 and, with it,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Chinese as an ethnic community in Winnipeg. Many Chinese faced discrimination and hardship in the 1910s and 1920s, but Winnipeg Chinatown flourished in the 1920s because it provided places to gather, work, live. In the 1930s, however, the concentration of Chinese businesses

in Chinatown fractured as non-Chinese businesses moved into the area. The Chinese Exclusion Act meant that new immigrants were not arriving in Winnipeg (or elsewhere in Canada). The population of Chinese in Winnipeg actually dropped from 1033 in 1931 to 719 in 1941. Even with these pressures of declining numbers and continued male-dominated community in Winnipeg Chinatown, community activities remained important. This was particularly true during the Depression years of the 1930s when organizations provided aid to Chinese in need.

The Chinese community centered around Winnipeg Chinatown took on the dual role of addressing the needs of Chinese in Winnipeg as well as supporting causes in China.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of China in 1937 enlivened the community and became a rallying cry for unity and solidarity. When war also broke out in Europe in 1939 Canada, too, entered what became World War II. This made Canada and China allies, and new relationships between Chinese and non-Chinese developed. Based on the participation of Winnipeg Chinese in Allied war efforts, the Chinese community in Winnipeg organized in opposition to the Exclusion Act and anti-Chinese legislation.

Appeals such as these proved successful and the Canadian government repealed the Chinese

Exclusion Act in 1943. It took until 1967 and considerable joint lobbying by Chinese and non-Chinese for the full removal of quotas and other restrictive measures that affected Chinese immigration.

Even as Winnipeg Chinatown became less central as a place of residence for the growing Chinese population in the city, Winnipeg Chinatown by the late 1960s and 1970s assumed a central place for Chinese cultural performance, celebration, and education. Multicultural cooperation and ongoing participation

in Folklorama from its beginnings as a street festival in 1970 ensured a continued c o m m u n i t y spirit, even as the communal living and work atmosphere of earlier decades was eroded in Winnipeg

Chinatown. The result was that when City planning for the extension of the Disraeli Highway threatened the very existence of Winnipeg Chinatown, the Chinese community was ready to respond. Representatives of Winnipeg’s Chinese community worked with members of the three levels of government on the Core Area Initiative that would revitalize Winnipeg Chinatown.

Winnipeg Chinatown Today

One of the most recognizable features of today’s Winnipeg Chinatown is the gate over King Street. Similar to other Chinatowns, building of the gate in 1986 signaled a renewed investment in and recognition of the vitality and importance of Chinatown

(接Page 43) 44444

1938年温城国民党成员野餐会

Page 22: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June /July 2009 www.fenghuavoice.com16

Features

提起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曼尼托巴省的大部分华人华侨都会感到十分亲切,因为每年夏天,总领馆都会派工作人员来为当地的华侨和留学生现场办公,办理护照延期及其他相关服务;每逢中国国庆、春节等重大节日,会由总领事带队前来慰问、赠送最新的图书及影视作品;本次“温城华埠百年”,更有副总领事卢坤和负责侨务的领事庄元元专程来祝贺并参加一系列纪念活动。《枫华之声》借此机会,对卢副总进行了独家专访。

卢副总自去年上任以来,首次访问曼省,通过对各华人社团的亲密接触,感慨良多。多伦多总领馆主要负责安省和曼省的侨务工作,通过对比和总结,他首先对本地华社的工作做了高度赞扬:

一、曼省华社为中加双边关系做出很多贡献,在文化、经贸、科技等方面做了大量义务工作;

二、华人为继承发扬中华传统及优秀文化,做了很多努力;

三、本地大部分华人都非常热爱中国,关爱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尤其是在去年“5.12”汶川地震之后积极捐款,令人感动;

四、各社团非常团结,热情好客,大家齐心协力、不分彼此,通过各种形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深厚情感。

对于大家关心的一些敏感话题,卢副总也一一作了解答:

朗:总领馆主要是为哪些人群服务?卢:无论是中国公民还是加拿大移民、公民,

不管是新老华侨或是留学生,都是我们关心、关爱的对象。

朗:原中国公民申请加入加拿大国籍之后,会有什么区别吗?

卢:选择加拿大国籍或中国国籍,都是个人决定,我们完全尊重,不会有任何干涉。

朗:今年是1989年“六四”事件发生二十周年,对于当时通过加拿大“大赦”移民法案取得移民身份的华人,中国政府持什么态度?

卢:我个人认为,对于历史问题没有必要做更多的追究,只要是现在大家都在做有利于社会、有益于中加关系的活动,我们都会支持。而且事实表明,绝大部分华侨和学者,在促进中加友谊和发展的过程中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朗:近年来,加拿大及欧美发生了多起所谓“中国技术间谍”案,中国是怎样对待的?

卢:首先需要申明的是,以中国目前的科技发展水平,根本不需要更没有必要向其他国家派遣“技术间谍”,其次,虽然中国很多科技园区通过多项优惠政策吸引海外归国技术人才,但对他们带回去的最新高科技会作出界定,比如是否由本人研发并申请了科技发明专利。

朗:为什么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人选择回中国创业,如何在签证方面做到“来去自由”?

卢:中国现在发展的速度非常快,比如从北京到上海乘坐高铁五个小时就可以到达,这在十年前简直无法想象,而且城乡高速公路以每年8%-10%的速度在递增,交通是经济命脉,我举这个例子就是想说明,中国的经济环境和发展前景已经令世界瞩目,海外华人有着得天独厚的语言优势和文化背景,这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难得的机会。在签证方面,我们会尽量满足大家的需求,明确具体要求、减少工作环节,遇到紧急情况可以特殊处理。

朗:有当地华人反映,打电话向总领馆咨询的时候,经常无人接听,是什么原因?

卢:主要是因为人员配备紧张,没有设立专门的热线电话接线员,只能每天有两个小时左右的

□采访/朗月

愿枫华越办越好

--中国驻多伦多副总领事卢坤独家专访

Page 23: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17枫华之声 2009年 第3期总第45期 6月10日出版

枫 华 焦 点

历届金龙奖获奖名单

1989 Dr. Robert Thorlakson, O.C. 1991 Dr. Bill Norrie, C.M., O.M., Q.C.

1993 Dr. Joseph Du, C.M., O.M. (余岳兴) Dr. Arnold Naimark, O.C.

1995 Hon. Pearl McGonigal, C.M., O.M. Philip Lee, O.C. (李绍麟)

1997 Hung Lee (李杏源) Hon. Jim Downey

1999 Hon. Bonnie Mitchelson Randy Woo (胡其铮)

2001 David Fan (范启林) Hon. Peter Liba, C.M., O.M.

2003 Dr. Herman Lee (李嘉生) Dr. Emöke J.E. Szathmary, C.M. 2005 Hon. Reg Alcock P.C., M.P. Raymond S.C. Wan M. Arch (温绍昌)

2007 Patric Choy (蔡镇潮) Harry Richard

注:从1989年开始,温尼泊中华文化中心开始对华

人社区做出特殊贡献的人士颁发金龙奖,每两年评选一

次,从1993年开始,改为每届两名获奖者。

2001年金龙奖颁奖

特定时间接听电话。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平均每天仅在我馆经办的签证就多达几百例,还有其他文件公证、认证以及各项侨务活动,而我们的工作人员只有三十多人,分别在八个组(商务、科技、政新、签证、领侨、文化、教育和办公室)负责不同的工作。

朗:当地华人文化活动和科技交流都非常活跃,怎样能够加强与中国相关活动或组织之间的联系呢?

卢:我们的工作除了加强两国经贸合作之外,还有促进经济文化发展,所以会尽量协助并参加上述的相关交流活动,希望有这方面需求的组织或个人,经常与我们联系,并提出具体要求,我们会尽量提供帮助。

朗:曼省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商机很多,如何能让更多的中国商家了解这里?

卢: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和中新社在多伦多都设立了记者站,可以请他们进行相关的采访和宣传。

朗:对曼省华侨和留学生有什么期望?卢:希望留学生们加强自理能力,把更多的精

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注意自身安全,学会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祝愿华人华侨的各项活动越办越好,继续努力!

朗:对《枫华之声》有什么看法?卢:你们这些人很了不起,除了平时忙碌的

日常工作之外,完全利用业余时间义务做这本杂志,而且一坚持就是八年,非常难得。如果可以的话,请给我一个机会做《枫华之声》的义工,为这本出色的杂志在多伦多发行尽一份力,让更多海外华人能够读到它。

在结束采访之后,卢副总表示以后如果有机会,会尽量争取多来曼省看望大家,并帮助解决更多的实际困难,让我们在加拿大的生活愈加丰富多彩。U

卢副总接受枫华之声采访

(资料来源:温尼泊中华文化中心)

Page 24: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June /July 2009 www.fenghuavoice.com18

Features

红河学院与中国沈阳工程学院签约2009年5月6日

下午,位于温尼泊红河学院Princess 校区的多功能厅内,在 曼 省 教 育 部 长Diane McGifford.的见证下,红河学院院长Jeff Zabudsky与中国沈阳工程学院院长张铁岩举行

了合作签约仪式。自1989年开始,红河学院在沈阳成立了第一家语言培训学校,至今两校合作已有20年的历史。本次签约旨在沈阳工程学院两年制电力工程专业学员毕业后,可前往红河学院相应专业进行一年半时间的深造。红河学院国际部负责人Bruce Condie、合作办学专业教师、曾在沈阳任教的语言教师及当地友人都应邀出席了签约仪式。

从左至右:张铁岩、Diane McGifford和Jeff Zabudsky在签约仪

陆至理医生举办首次个人摄影作品展

2 0 0 9 年 5 月 1 1 日 上午,温尼泊千禧图书馆二楼,近百名宾客参加陆至理医生的首次个人摄影作品展。本次摄影展以黄山为主题,共展出26幅作品,不仅将其优美的风景以中国传统水墨画形式展示给观众,而且配以详细说明,将黄山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奇松怪石云海”三绝、莲花峰、光明顶等景致均作特别介绍,令从未去过的温尼泊观众心驰神往。本次展出截至5月31日,作品所得收入,均如数捐至温尼泊文化中心,用以庆祝“温城华埠百年”活动。

取之于社会 用之于社会 洽菊楼餐厅集团总裁胡其卫先生 向温尼泊中华社区基金会捐献$25,000

温 尼 泊 洽 菊 楼 餐

厅(Marigold Restaurant)

集团总裁胡其卫(Wally

Woo)于日前慷慨捐献

$25,000给温尼泊中华社

区基金会,成为目前中

华基金会英雄榜上善款

最高的捐献者。

胡其卫先生出生于广东开平,自幼丧父,由母亲抚养

成人。1950年自身移民来加拿大,到沙省(Saskatchewan)投

靠伯父,在离Saskatoon北部85英里的North Battleford协助

伯父经营Beaver Café。1968年,胡先生举家移居温尼泊,

首先在伯父于St Mary街经营的洽菊楼餐厅管理。伯父年老

退休后,胡其卫遂把生意买下来,与二弟其焕(Roger)和

三弟其铮(Randy)一齐在温尼泊创立Marigold Restaurant 集

团。在1996年鼎盛时期,在Marigold旗下经营的餐厅共有8

间,创下了温尼泊成功餐馆事业的奇迹。目前胡氏兄弟仍

拥有5间Marigold Restaurant。胡其卫先生于1962年在香港

与吕碧莲女士(Enid Woo)结婚,育有三男一女。胡家一向

热心公益事业,举逢华社举办活动,洽菊楼餐厅均会鼎力

支持,共襄盛举。

胡其卫先生虽然已届74岁高龄,但他必恭敬业,每日

到餐馆上班主管一切。他说,我现在身体还行,我要继续

奉献我的能力,回馈社会对胡氏家族的恩赐。(图片说明:胡小毛,胡其卫,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庄元元领事,

胡夫人吕碧莲在省督府留影)

社区新闻今年是温城中国城建立一百周年。曼省总督府、温

城市政府和温城各华社举行了一系列庆祝活动。详情参见

本期相关报道。

长城舞蹈学校获2009 年度曼省舞蹈比赛最高奖

长城舞蹈学校7-9年龄组的汉族手绢舞于2009年5月12日参加了第27届曼尼托巴省舞蹈节民族舞蹈大赛,获得了舞蹈大赛的最高奖——荣誉金奖(Gold Honor) 。评委的评语是:编排精心,节奏明快,极富民族特色,表演热情,服装绚丽, 有较强的节日氛围。

Page 25: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19枫华之声 2009年 第3期总第45期 6月10日出版

枫 华 商 友

Page 26: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June /July 2009 www.fenghuavoice.com20

MCT Business Partners

RBC Royal Bank

Main & James Branch

540 Main Street, Wpg Mb R3B 1C4 Tel: (204)988-4010 Fax:(204)942-1890

Pembina & Kirkbridge Branch

2855 Pembina Hwy., Wpg Mb R3T 2H5 Tel: (204)988-6062 Fax:(204)269-0052

RBC Signature No Limit Banking VIP Banking No Limit Student Banking RBC (RBC Reward Point)

RBC

988-3310 988-4313

988-4345 988-3777

988-6504

988-6079 988-4134

988-3728 228-0989

988-6240

Page 27: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21枫华之声 2009年 第3期总第45期 6月10日出版

枫 华 商 友

RBC Royal Bank

Main & James Branch

540 Main Street, Wpg Mb R3B 1C4 Tel: (204)988-4010 Fax:(204)942-1890

Pembina & Kirkbridge Branch

2855 Pembina Hwy., Wpg Mb R3T 2H5 Tel: (204)988-6062 Fax:(204)269-0052

RBC Signature No Limit Banking VIP Banking No Limit Student Banking RBC (RBC Reward Point)

RBC

988-3310 988-4313

988-4345 988-3777

988-6504

988-6079 988-4134

988-3728 228-0989

988-6240

Page 28: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June /July 2009 www.fenghuavoice.com22

Features

面对这样一位老人,我一直无法找到适合的定位。说她是中国老妇,可她几乎一句中文都不会讲,行为风格、生活习惯、气质神色完全是西化,在老年公寓中,除了肤色稍有差距之外,其他方面和一起居住的几十位邻居无甚区别;说她是加拿大人,可是她童年生活在地道的中国家庭里,成年之后在中国大陆、越南、香港居住了二十年;说她很幸福,却历经早年丧母、中年丧父、战争磨难、婚姻失败,独自将五个孩子抚养成人;说她不幸,却一直衣食无忧、做过少奶奶、晚年子孙满堂,并最终与心上人结为连理……一位97岁的老人,用自己的坚毅和乐观,为我们写下这样一个精彩的故事。

灰姑娘的童年故事是由1905年的一顿中餐开始。那年夏天,温尼泊

General Hospital 的理事Judge Galt,在加拿大皇家海军停

靠于维多利亚的一艘军舰上,被主人热情款待了一次丰

盛的晚宴,惊诧于美味中餐的同时,他打定一个主意。

当年的医院理事会上,他提议在医院食堂里聘请中餐厨

师,既解决人手不够的问题,又使医护人员、病人都可

以享用到美食。同时,力荐那条轮船厨房的主厨马先生

(Mar Joe),条件是提供他们一家人的免费住宿和每月

300加元的薪水。

1906年,马先生携妻子和刚满一岁的长子抵达温尼

泊,在医院旁边Emily Street 上一栋独立房里安顿下来。

医院里的人都很喜 欢这位“五乘五”

( 腰 围 和 身 高 都 是 五 英 尺 )

的 厨 师 , 他 每天早晨4:30

便出现在厨 房 里 , 直 到

晚上8:30 才下班,没

有 周 末 和 节 假 日 ,

在 圣 诞 夜 可 以 为 他

们 做 出 巨 大而好吃的

蛋 糕 , 无 人 比 拟 。 由 于

工作量增大, 他 不 得 不 从

温 哥 华 和 台 山 老 家 雇 用 了 几

位 帮 厨 。 按 照 当 时 的 规 定 ,

除了他可以携带家眷之外,其余工人都是单身。也就是

这个原因,1912年5月30日,温尼泊第一个中国婴儿诞

生在他的家中,为了纪念这个特别的身份,他用出生地

Winnipeg的谐音给长女取名Winnie,同时也没有忘记中

文名字-----马莲爱。

Winnie是个惹人喜爱的孩子,又出生在加拿大这样

一个相对富裕的华人家庭里,和远在中国的同龄人相

比,应该算是幸运儿。然而命运在她一岁半那年开始了

第一次转折,妈妈在生弟弟之后生病去世。三个孩子的

家庭缺了女主人,立刻大乱,马先生的老家随后便“

邮”了一个新娘过来救急。虽然夫妻二人在婚前从未见

过面,但家里老人的眼光是不会错的,这是一个善良能

干的女人。接下来的几年里,Winnie有了另外三个妹妹

和两个弟弟,一家十口,好不热闹。

当时在温尼泊,陆续又出现了几个中国家庭,所以

除了Winnie和年龄相近的两个弟弟之外,还有四个中国

女孩,平时在公立学校上课,周末一起参加家长在中国

城为他们筹办的中文学校,教一些简单的生字和粤语。

不知是由于生育频繁的原因,还是身体素质不好,继母

开始时常生病,到后来已经不能操持家务。八年级的时

候,父母决定让Winnie停学,14岁的她开始投入繁重的

家务劳动、照顾年幼的弟妹。这样枯燥的生活持续了十

穿越历史的人生文/朗月

8岁的 Winnie

97岁的 Winnie 摄影/朗月

Page 29: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23枫华之声 2009年 第3期总第45期 6月10日出版

枫 华 焦 点

年之久,却并没有影

响她出落成一个性格

开朗、端庄娟秀的少

女。目前现存的温尼

泊历史资料片中,便

有Winnie在旧居前落

落大方的倩影,因为

她是全城第一个中国

少女。

流落异乡的爱情越来越多的华人从战火纷飞的故土逃离到加拿大,

尽管要缴纳高额的人头税,但在他们看来,这里再苦再

累再受歧视,却不会受到炸弹和炮火的危胁。1921年1月

23日,又一个15岁的中国少年交了500加元人头税之后来

到温尼泊,在叔叔开的洗衣店里做工。登陆时,移民官

问过他的姓名之后,吕百唐(音)便成了Louie Paktong,从

此,中国姓氏更是前所未有地多出了一个奇怪的拼写(

姓和名顺序颠倒)。于是,少年用这全新的英文名开始

了全新的异国生活,也就是在这里,和Winnie相遇相知

相爱。就在他们热恋的时候,Winnie的命运开始出现第

二次转折,她不得不随同父母迁回中国。

1936年11月,父亲决定退休,离开工作了三十年的医

院厨房。不知是由于意思没有表达清楚,还是同事们热

情过头,医院在接到他的退休申请之后,举办了一个隆

重的Farewell Party,这意味着他们是在同马先生全家永

久告别。曾经的主厨立刻陷入矛盾之中。他的长子Roy

刚刚毕业于曼尼托巴大学医学院,是曼省第一个华人医

生,可是由于种族歧视,被剥夺了行医资格,只好转去

南京的一家医院担任主任手术医师。长子传来消息,中

国正逢日军侵略,战事迫在眉睫,最好暂时不要回来。

可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回国的话既已出口,再灰溜

溜地反悔岂不太没面子。于是决定,次子George接替他

到医院食堂工作,稍后再回中国,三子Francis考到美国

大学攻读工程师,其余家人一律回国。全家在温尼泊火

车站台上的合影,于Winnipeg Free Press上刊登出来的时

候,记者形容他们的心情是兴奋而激动的,因为满载着

朋友和同事赠送的礼物及祝福。然而,Winnie的脸上却

看不出丝毫笑容,她的初恋流落在这里,不知此生是否

还有缘再聚。

劫后余生的幸福生活 马先生一家乘火车到达温哥华后,又在海上漂泊了

近一个月,终于回到阔别多年的中国。当时南京的马市

长是马先生的同乡,而且还沾亲,三十几年前出洋时,

就是他为自己提着行李在码头送行的,现在衣锦还乡,

自然要特殊照顾一下,一家人直接被迎到市长府住下。

后来在无锡华侨村选了一块地,马先生按照温尼泊旧居

的样子造了栋一模一样的二层洋房,总算安定下来。

战争终于还是来了,Winnie的命运出现第三次转

折,。1937年夏天,日军侵占邻村的时候,父亲领着一

家老小迅速乘难民车逃到南京,情急之下,继母将所有

的首饰和现金缝进一条被子,小心翼翼地带在身边。

当他们发现南京更危险的时候,便逃去香港,就在

他们离开南京一周之后,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大屠杀惨

案。在香港,他们得到了暂时的安宁。马市长的太太,

开始为25岁的Winnie张罗婆家,按照门当户对的老规

矩,对象选在富商陈家,八个男孩中排行第六的少爷

Caven,是在法国巴黎学习建筑学和工程学的留洋学生,

讲一口流利的法语和英语, 留法之前曾任南京岭南大学

数学教授。双方父母一致认为,两个孩子都是西方生活

习惯,年龄相当、语言相通,当即就定下了这门再合适

不过的亲事。迫于现实和亲情,Winnie只得应承了“父

母之命、媒 妁之言”

的 中 国 规 矩。

婚 后 不 久 , 由

于丈夫要去 越 南 继

续深造,所 以Winnie

一同陪读, 定 居 在

Dalat。那里 山 清 水

秀、森林湖 泊 环 绕

四周,距西 贡很近,

是东南亚最 美 的 地

方 之 一 。 接 下 来 的

七年里,他们生了五个孩子,三女两男,女孩进入当地

的法语学校,男孩进入中文学校。一家人住在一栋独立

房屋内,有上下水、卫生间和洗澡盆,家务活有女佣帮

忙,孩子们有保姆照看,Winnie过上了轻松惬意的少奶

少女时期的Winnie

少妇时期的Winnie

Page 30: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June /July 2009 www.fenghuavoice.com24

Features

奶生活。小巧玲珑的身材,剪裁合体的旗袍,着一双上

等牛皮高跟鞋,斜倚在汽车上矜持地微笑,看起来,灰

姑娘终于有了幸福的结局,然而外人哪里知道,多年来

Winnie内心深处从未停止过被失落的爱情所煎熬。

重返加拿大机会来了,这次是Winnie自己操纵了命运的第四次

转折。1955年,越南战争即将爆发,很多华侨选择避到

香港,Winnie的众多兄弟姐妹早就定居在那里。其中做

医生的大哥家业殷实,在海边有一套公寓,陈氏姐弟随

同父母一起住在那里,继续学业。香港和加拿大一样,

是英属地,也就是说拥有加拿大国籍的人在香港同样受

到英国法律的保护,Winnie决定递交离婚申请。不管是

晴天霹雳也好,还是冰冻三尺也罢,丈夫试图劝说妻子

和孩子同他一起返回中国,但妻子只说一个字“No”,

无奈,他只好签字同意,离婚生效后只身前往中国,再

未出现在她的生活里,那段婚姻的痕迹便只剩下两个儿

子随父姓陈。

Winnie在选择了单身母亲生活的同时,也恢复了独

立自强的个性。随后,她为自己的五个孩子申请了加

拿大国籍。他们乘两周轮船,于1957年3月8日抵达旧金

山,再转乘两周火车,回到魂牵梦绕的温尼泊。在热

带生活惯了的孩子们从未见过雪,May Lee阿姨带他们

去救世军商店买回棉衣御寒,一家人暂时居住在朋友

Campbell先生家中。在孩子们兴奋不已的时候,如鱼得

水的Winnie丝毫没有被接踵而来的生活困难吓住,反

而快乐地迎了上去。这里没有亲人了,但是有孩子们

的“Louie叔叔”,没有舒适的生活了,可是有熟悉的环

境,没有丰富的饮食了,可是有亲切的空气……

此时,45岁的Winnie只有八年级文化,能找到的工

作就是到缝衣厂做工。她发现,每周收入仅25加元,连

一家六口的基本生活费都不够,怎么办?也许老天眷顾

这位坚强的妇人,也许这就是中国家庭的特点,父亲生

前在孩子们心目中一直以吝啬著称,到他的厨房帮忙从

来没有工钱的,然而父亲去世后,儿女们才知道,他在

温尼泊的银行里为每给孩子都单独设立了账户,每人都

得到七千加元的遗产,这在当时是绝对难以想象的数

目。凭着这笔遗产,一年后Winnie在LiptonStreet买了一

栋小楼,虽然靠燃煤取暖让两个男孩增加了不少家务,

但孩子们又找到了家的感觉,在美国的Alice阿姨已经结

婚,经济条件比较好,暂时用不到属于她的那笔钱,于

是借给姐姐救急。就这样,她和孩子们度过了最初的艰

难岁月。

女人心中只要有爱,不论多大年纪都会是动人的。

回到温尼伯第二天,Winnipeg Free Press 大篇幅刊登了她

和孩子们的合影,这位阔别故乡二十年的华裔女性,以

穿着合体、光彩照人的面目回到大家的视线里,也回到

Louie Paktang的生活中。一直在洗衣店工作的他,虽然在

经济上的接济有限,可在生活方面的支持作用却是巨大

的,他全心全意地爱着这个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孩子

们父爱的空缺此时被填得满满当当。

每周五下了工,Winnie便乘公车去购买食物和杂七

杂八的家用,然后双手拎着两个大袋子步行1.5英里回到

家中。中餐、越餐、西餐,孩子们喜欢吃哪种她便做哪

样。周末,Louie会开上车,带着他们去看春天的郊外,

在草地上野餐、在湖边游泳、在沙滩上晒太阳。人到中

年的Winnie梦想成真,过着从未有过的充实、满足的生

活。孩子们一天天长大成人,去寻求各自的梦想了。终

于在1969年5月6日,57岁的灰姑娘和63岁的王子步入婚

礼殿堂,亲朋好友无不为这段来之不易、欲久弥香的爱

情而动容。Winnie成功地为自己进行了命运的第五次转

折。

平静安逸的晚年幸福的生活总是让人觉得短暂。除小儿子Alec一直

未婚之外,其余四姐弟都在几年之内拥有幸福家庭,

并让Winnie和Louie先后为13个孩子做了祖父母。这一

对完美恋人的婚姻生活,持续了21年,直到1990年5月

4日,Louie安详地闭上眼睛,走完他不平凡的84年人

生。Winnie不得不面对命运的第六次转折,独享晚年。

曾经拥用这样丰富的经历,享受过至善至美的爱

情,仅凭回忆生活,便足以让微笑常挂嘴角。Winnie

离开那栋温馨的小楼,独自搬去老年公寓,Alec住在不40岁的Winnie与5个孩子和第二任丈夫在温尼泊郊外

Page 31: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25枫华之声 2009年 第3期总第45期 6月10日出版

枫 华 焦 点

远处,每天都会过来照看一下母亲。19年来,她依旧时

髦,依旧愿意做别人的时装顾问,依旧写信并在上面给

朋友惊喜,依旧旅行并第一个在清早敲同行人的门,依

旧衷情于自己的小菜园,依旧喜欢吃园子里新鲜的水

果,依旧愿意将那些从前的趣事讲给孙儿辈们来听,依

旧把儿时的全家福挂在墙上,依旧像孩子一样地喜欢鲜

花……

如果没有亲眼见到Winnie一道一道品尝美食,如果不

是和她拥抱时感觉到她骨子里的快乐,如果未能亲耳听

到她讲述的故事,我无法想象,一位97岁的老人,有着

怎样一种生活?除了听力稍有点迟缓现象之外,Winnie

的健康程度和六、七十岁的人没有太大区别。从某种

层面上说,Winnie是一个幸福的人,大悲大喜、大起大

落、大慈大爱,六次转折使她的人生日趋完美。她具有

加拿大人独立自主的个性,又具备中国传统女性的良淑

风范,既能大胆追求自己的爱情,又对孩子寓教于养都

极为尽心。她的同辈只有现年95岁的同父异母弟弟Francis

还健在。Winnie的孩子们很为这对老人的长寿而自豪,

在两年前母亲95岁生日之际,曾经专门制作了画册,将

家族的历史和对母亲的敬仰与喜爱体现得淋漓尽致。

其实,又有哪个人会在听过温尼泊第一个华人婴儿的

传奇故事之后,会不为她祝福呢?她的执着,穿越了我

们的心,穿越了中国和加拿大,穿越了温尼泊华人百年

的历史!

后记 2009年5月22日,在曼尼托巴省省督府举办的华埠百年庆祝晚宴上,省督Lawrence Allen夫妇和温尼泊文化中心主席余岳兴先生一起祝贺Winnie 即将迎来的97岁生日,省长Gary Doer 紧握其手,并与寿星家人合影,一起为她加油。近百名各界宾客见证了Winnie灿烂的笑容。U

(除注明外图片提供:Winnie 及家人)

当二十迎来一百 文/程曦春

温尼泊的大学里,有一群来自中国的年轻人,他们今

年二十出头;温尼泊的市中心,有一排中国人制造的铁

轨,它们今年一百多岁。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来了一批又一

批,有的已经七十出头,有的沿着铁轨驶向了远方,他们

开创了历史;一百多岁的铁路于岁月

中眼望着自己的子孙离它而去,已经

不用再为它工作,它们还是静静的躺

着,充满了欣慰。

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突然有一天意

识到了自己是温尼泊华人百年历史的

见证人,有点受宠若惊,又有点不知

所措。喜的是自己有幸可以在异国他

乡经历到华人定居百年的庆典,惊的

是出国至今才五年不到这一百年到底

对自己意味着什么无从知晓。

年轻人们从父辈们的故事里受

到了深深地感动,在当地华人社团的支持下决定拍摄一部

本土记录片作为温尼泊华人百年的献礼。拍摄过程中采访

了很多位同学,虽说大部分都知道这次百年纪念的口号意

义,但十有八九很难道出作为温尼泊华人的一份子,这次

华人百年对自己究竟有哪些意义?记录片的拍摄继续进行

着,年轻人们有些感慨,先辈们的故事固然让我感动,但

回过头来我还是要上我的西方经济学,生活依然要按照原

先的轨道继续。一百年前的华人太可

怜了,我们现在的华人可都是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还是来

点喜庆的吧。年轻人们又别出心裁的提出了搞首届“温尼

泊中华小姐”的提议,很快得到了当地华人社团的支持。

于是 “温城百年,百花争妍”的华裔小姐大赛也拉开了

序幕。年轻人们又有了一个新的艾迪儿,干脆决定把一百

年以前华人先辈的故事以舞台剧的形式演出来,联系好场

地、合作单位之后,却陷入迷茫,

一百周年献礼的舞台剧要告诉观众

什么?观众们期盼什么?……

迷茫的年轻人们有幸见到了温

城侨领余岳兴医生。他们问道:“

余先生,我们为什么要举办温尼泊

华人百年庆典?” “为的是要记住

历史、展望未来。”余先生答道。

年轻人还没有明白:“可百年庆典

好像和我关系不大啊?”“今天的

人不值得庆 祝吗?”余先生微笑地

说。

年轻人们恍然大悟。不管你是在参加选美,还是在接

受访问,也不管你在读书,还是在工作,你现在所做的一

切就是上一个温城华人百年的未来,也是下一个温城华人

百年的历史。一百年前的铁路华人从来没想过我们会为他

们自豪,一百年后的华人是否会为我们而感到自豪呢?温

尼泊的铁路记录了今天庆典,用来告诉后面的年轻人。

舞台剧<<一定要找到你>>剧照 程 曦春提供

Page 32: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June /July 2009 www.fenghuavoice.com26

Features

采访人物:余岳兴

英文名Joseph Du,著名儿科医生、温尼泊文化中心主席。1933年生于越南,幼年丧父,1954年就读台湾国立大学医学院,1961到温尼泊留学后定居于此,其中1965年至1967年就读美国华盛顿大学,后在Winnipeg C linic工作,直至2003年退休。在温尼泊居住已经46年,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入选《世界华人名录》之曼省华人领袖。

余岳兴,一个在曼省中文报章中出现率极高的名字,多年来几乎所有大型的晚会、活动都会出现他的身影。只要在Google上搜索他的名字,503条信息跃然而出,人们对这样一个传奇性的人物,通过多篇各角度详尽的报道,对他的履历、贡献、奋斗史已经如数家珍。然而,褪下层层光环,我还是愿意把他还原为一位慈祥可亲的老人。

和每一位有着美满异国婚姻的男人一样,他为之骄傲的是1964年5月2日,迎娶了一位温婉贤淑的加拿大姑娘,在今年结婚45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孩子们特意制作了纪念册,里面满满地记载着多年来的幸福瞬间。

和每一位望子成龙的父亲一样,膝下一子三女均事业有成,从外形上看,爸爸妈妈的遗传基因清晰可见,从聪明程度上看,混血儿的优点尽在其中。

和 每 一 位 宠 爱 隔 辈 人 的 爷 爷 一 样 , 提 起 九 个 孙

子、孙女就会令他笑眯了眼睛。由于自身的专业特长,为每一位家族的新生儿检查身体健康,足以让他欣喜不已。午后,揽着乖巧的孙儿们小憩,醒来,忍不住在他们粉嫩的小脸上轻啄一下。虽然,在他们的身上已经看不出太多的亚洲基因,但是,在孩子们的心目中,爷爷永远都是华人,一个兢兢业业地工作在这片土地上、同时热爱着自己的传统文化、在加拿大主流社会中占据重要席位的华人。

如果说从一个移民的角度来描述余医生的话,他的生活状态可以说是比较有代表性的。那么,温尼泊华埠百年历史,他经历了近一半时间,在他眼里,中国城曾经经历了哪些鲜为人知的事情呢?

--男女比例失调--六十年代的温尼泊,华人很少,除老移民之外,大

部分是留学生,而且由于中国重男轻女的传统,留学的以男生居多,以前的老华侨很多也是单身,我们这个群体男多女少,所以我只好娶加拿大女孩喽。

--曾经的小吃店--当时中国城只有几家杂货铺和中餐馆而已,一般买

中国东西都要从温哥华邮购。当时最愿意去的是一家叫做“岭南”的小吃店,便宜实惠,但后来由于老板贪杯误事、经营不善而倒闭,很可惜,他隔壁的“王氏餐馆”也是留学生经常光顾的地方。

--文化中心成立幕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曼大农学院有一位从上海来

的教授叶祥馨,领着一些人开始筹办中国城,最初设想要建成一个大型室内购物中心,将整个中国城全部包容

中国城解密 文:朗月 整理:海坤

1964.5.2 的甜蜜记忆

摄影:陈萧旭

Page 33: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27枫华之声 2009年 第3期总第45期 6月10日出版

枫 华 焦 点

进去,集购物、餐饮、娱乐为一体。可是这项规划涉及到一些老资格的餐饮业主拆迁问题,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固定客源,而且在建设过程中生意上蒙受的损失也存在补偿问题,商家内部有很多不同意见,所以没能按照这项计划实施。现在想来,如果当时计划成功,那中国城将完全是另外一幅景象。后来虽然有人出资建了一个规模小些的“皇城”,但经营得并不理想,现在仅剩下新华超市、林兰鲜肉店、宏华阁等几个商家。

后来省政府计划用这块地建一个监狱,但是继任省长不喜欢那个位置,认为有安全隐患。于是我就请一位从事建筑方面的老同学,帮忙作了一份新的规划,减少了很多不稳定因素,借机递交上去之后,获政府批准,文化中心这块用地只象征性地收了一元钱。文化中心本身的建设大概是有两千万加元,主要是政府投资和华人募捐筹款,这些人的名字就篆刻在文化中心的墙上。

- - 天 朝 大 厦 “ 折檐”之谜--

有心人在文化中心的建筑上不难发现,靠近荣华大厦的右翼飞檐是折断的。由于总体规划是包含不同文化风格的,一期工程先完成了荣华大厦,这是一个非赢利性的住房机构,有自己独立的管理层。在二期工程设计的 时 候 当 然 建 筑 面 积 越 大越好,以后组织活动会宽敞些,但在文化中心主楼的建设过程中,该楼管理层提出右翼飞檐越过了主楼地基线,以各种理由阻止施工正常进行。于是,我们经委员会讨论决定,基于双方分歧较大、无法合作,工程如期进行,但右翼只好按照地基线位置切齐,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也许,这是一个历史的遗憾。

--华社有无“统一”希望--

在加拿大注册一个社团条件很

简单,只需五人以上、有自己的纲领即可,由于社团太多,所以要自负盈亏,政府已经很少给补贴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四十余家华人社团也就不足为奇,各自为政,我曾经尝试了很久,都没能够成功地把大家组织到一起,背景各不相同,关系可以很好,但合作起来有一定困难。就拿我们目前的三家中文学校来说,都有各自的教材、教学方法和理念,生源相对也比较稳定,所以想要在这个城市成立一所“孔子学院”难度就会很大,当然最主要的还是经费问题。

--难忘的1989年--那一年对温尼泊的华人来讲,

发生了两件比较大的事件。一件是温尼泊动物园得到四川省政府的支持,有一对大熊猫过来展览,与市民见面。这主要是基于成都与温尼泊在八十年代初就结为姊妹城市,还有我曾经代表曼省赠送了三对北极熊,分别送至北京、成都和台北,所以就尽快促使成都方面的代表和中国使领馆负责人见面,把赠送熊猫的事情定下来。5月1日,我亲自从成都乘专机将这对国宝接

来,第二天各大报纸头版头条报道,非常轰动、很受欢迎。

紧接着就发生了对很多人影响都比较大的“六四”事件。当时本地的中国留学生、访问学者和华侨等一百余人,从CBC新闻上看到发自北京天安门的报道,震惊之余,情绪也比较激动,于是自发地组织了游行,路线是从省立法大厦到文化中心,组织者在此发表了演说。加拿大政府就此征求我的意见时,我去渥太华同他们商量,政府同意针对中国大陆来的这个群体临时开放特殊政策,只要他们个人提出移民申请,不问任何理由,尽快批准,鉴于留学生的经济状况,政府同时拨款,申请人可以免费体检。就这样,我们协助政府比较平和地处理了这个影响较大的历史事件。

--华人移民增多是好事吗?--

人多力量大嘛。有一件事情,我们应该认识到,其实我们大部分移民都回不去了,这里就是我们的家,我们需要在这里建立一些有力量的组织。我真的很想要大家团结起来,只有团结才会强大,希望中国人对于政治也可以多一些关注,这样我们华人群体才能真正强大,在这个国家占据重要位置的同时,大力宣扬中华文化,令子孙后代受益。

--后记--每个人眼中的中国城都会不

同,这和大家的年龄、阅历、感情等因素有关。和余医生一起的很多华人,都曾经看着一张蓝图渐渐化作高楼大厦,矗立在中国城,成为这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其间一景一物都会引发很多往事,一亭一壁都

渗透着设计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曾经牺牲多少业余时间,曾经寄托多少情感 思限,就这样,在余医生的回忆中,任由我们慢慢体会、回味。

(文中照片除注明外由 余岳 兴本

人提供 )

1989.5.2Winnipeg Sun 头版头条报导熊猫来到温尼泊

Page 34: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June /July 2009 www.fenghuavoice.com28

Features

采访对象:颜国华,越南华侨,毕业于香港

大学,1989年移民加拿大,定居温尼泊已20年。现任皇家银行亚洲部经理、前任曼省越缅寮华裔协会董事长。曾组织举办多次社区大型活动,历任民风节中国馆馆长、培英中文学校校长、《越缅寮华报》负责人,参与筹备并督促建成中侨大厦。

很多新移民认识颜先生,是因为他在银行的工作,很多老华侨熟悉国华,是因为二十年来他从未间断为华社大小活动出力,很多小朋友喜欢颜校长,是因为他可以和自己一起开玩笑、练武术……

从他的笑容中,丝毫看不出辛酸和烦恼,然而,他所了解的越缅寮华人历史以及

文 朗月 整理 海坤

怒海余生

移民后的重重困难,从来没有让他感觉身上的重担变轻过。也许年龄大一点的朋友曾经看过台湾著名导演许鞍华的成名作《投奔怒海》,为林子祥和刘德华的真情演出洒过一捧热泪,可是,在怒海中幸得余生的人们,他们有着怎样的生活呢?现在,让我们随同颜先生一起揭开历史的面纱。

◆何谓越缅寮越南、老挝(亦称寮国)、柬埔寨,古时曾是中国

领地,那里聚集了大量的两广和福建居民,直到后来各国独立,华侨们却一直生活在那片土地上,世代延续。二十世纪,由于战乱和历史原因,他们背井离乡,但无论总到哪里,都从未忘记自己是华人。特殊的成长环境成就了一个特殊的人群,目前,世界各地都有越缅寮华裔协会,尤其以北美居多。

◆曼省越缅寮华裔出现的时间追溯历史,不得不提及著名的越南战争。1945年,

受苏联支持,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1955年,受法国和美国支持,南越(越南共和国)成立,从1959年开始越南经历了长达16年的战争,死亡三百八十万人,这其中有多少华侨,难以统计。当时大部分华侨集中在南越,由于经商有道,家底颇为丰厚,躲避战乱的最佳途径,便是逃到难民集中营,经过各种国际组织的帮助,远走他乡。

1975年,北越击败南越,战争虽然结束,但解放后华侨的日子并不好过。当时,北美和欧洲很多国家接受难民申请,纯粹从人权的角度去收容,加拿大政府在难民营里经过核对和审查,扩大了征收名额。东南亚那时很少有人知道加拿大,所以大多选择美国。但加拿大人口较少,更欢迎大家庭一起移民,相对来说条件会宽

松一些,一旦选择别的国家可能就没有这些优先权了。这样很多华侨在递交加拿大难民申请后,通过层层审核,1978年底和1979年,开始陆续抵达曼省和加拿大其他主要省份。

◆曾经的幸福时光越战之前,仅在南越的一个普通城市就有大约200多

万华侨。当时华侨子弟都在双语学校学习,同时接受越文、中文基础课教学,还要学习英文、法文。虽然政府并不认同这种教法,在督学来学校检查工作的时候,校方会提前通知学生把中文课本收起来,但大家还是很认真、努力地去学。那时主要学习繁体字,后来有一部分华侨去了厦门集美的华侨学校学习简体字,现在手写的时候还是使用简体多一些,毕竟写起来比较快。

◆历经劫难的出逃华侨们得到移民签证,并不意味着能顺利入境。想

要搭乘前往北美的航班,必须经水路穿过印度洋,到达香港或马来西亚才可以。然而,就在移民家庭扶老携幼登上逃生之船的时候,灾难才刚刚开始。且不说难以预料的海难,也不说人为的欺骗,单就海上横行的海盗劫匪便会令船毁人亡,千辛万苦积攒下的钱财皆被洗劫一空。据说,有一条到达马来西亚的难民船,其间竟被抢劫六次,到岸时能保住性命,已经不知该感谢谁了。所以,华侨们一家十几口人分散世界各地,甚至只存活下一、两人已是万幸。在这样的背景下,幸存者彼此相见,哪有不亲如一家的道理?

◆来自教会的援助加拿大当地人对于难民很友好,因为难民到这里来

Page 35: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29枫华之声 2009年 第3期总第45期 6月10日出版

枫 华 焦 点

百分之九十以上都需要的担保人主要来自各教会,教会再寻求相应的赞助商。担保人不仅要预付机票、接机、安排难民的衣食住行,还要替他们找工作,解决生活困难,而且一直照顾下去。加拿大政府当时提供了语言和就业培训,但华侨们从小受到的传统教育,便是“自尊、自立”“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所以大多都选择直接就业,希望尽快打工赚钱 , 偿 还 担 保 人 预 付 的 款项。由于没有英语基础,缺乏专业技能,他们只能选择餐馆、工厂,做一些基础工作,而且一做就是很多年。

◆共建中国城中国人有个习惯,不论

走到哪里,都会延续自己的餐饮习惯,想方设法找到能够做出家乡风味的食材。于是,1983年前后,中国城里渐渐出现了供应东南亚蔬菜、水果、调料的华人超市,人们也接受了鱼露、春卷、香茅、九层塔,甚至三色冰里的绿色果冻都是正宗的味道,这些越来越普及的食品主要来自越缅寮原产地或美国的生产基地。中国城也由于这些商家的出现,日益兴盛起来。

◆越缅寮中国馆的缘由曼省越缅寮华裔协会成立于1983年,差不多与文

化中心同期。刚开始,政府倡导民风节时,中国馆是大家一齐承办的,但是可能因为彼此的传统和习惯还是有所不同,所以合作得比较辛苦。后来经过协商,分开承办,大家都可以按照自己的风格去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效果也不错。

◆华社即将面临的潜在问题在协会成立之初,我们就建立了培英学校和《越缅

寮华报》,但是如何保持传统,同时还要与科技发展的速度相结合成为问题。我们学习繁体字,也学习汉语拼

音,学习书法,也学习电脑,学习成语故事,也学习散文诗歌。我们尽量让自己和家人的国语越说越好,可是下一代甚至再下一代会是怎样呢?这部分孩子们平时在家里说粤语、在学校说英语,只在每周六上午有两小时说国语,想要学得很好确实比较困难。还有一个大问题,就是老年人,越来越多的华裔孤单老人需要照顾,他们语言不同、行动不便,应该是值得关注并且需要尽快采取解决方法的弱势群体。

◆“我们都是中国人”虽然华侨是出生在异国他乡,

但心底里最认同自己是“中国人”。越缅寮华裔协会举办的民风节,永远不变的主题就是----“根”。我们希望大家能在一起同舟共济,不要区分彼此是哪里的人。协会的主旨也很有包容性,不仅是越缅寮的华侨,要让所有的华人都可以进来。

后记:《枫华之声》历年筹办中秋晚会时,都会得到越缅寮华裔协会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在舞蹈服装和道具的提供上,协会更是慷慨相助。他们一贯的认真、严谨、谦虚、平和,却透露着不卑不亢、不屈不挠,让人们不会把眼光放在他们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更多记住的,是一个极具尊严,值得敬佩的群体。

90年代初刚到银行工作的颜国华

祝贺“ 华人移民百年日 ” 蓝宝

有人曾经问我,来了加拿大这几十年了,有什么感想?

说真的,我那时是由希望,到失望。

但今时今日在2009 年中,在温尼泊这城市,他们庆祝( 华人移民百年 ) 的日子内,我看到了本

市的华侨,华社的工作,见到了他们为记录中国人的事迹,热烈地去表扬华人的坚强,刻苦上进的

事情而忙。那些义工的表现,令人深深感动。

到今天,我变成了是祈待,更祈求,愿上天赐给我们的华人,更加团结,努力。

Page 36: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June /July 2009 www.fenghuavoice.com30

Features

文 摄影/朗月 整理/海坤 别样华年采访对象:

曾 廷 昌 , 生 于 香 港 , 现 8 6

岁。1977年举家移民曼省多芬市,

期间曾经在卑诗省居住4年,1988年

定居温尼泊至今。移民后一直致力

于写作,2004年曾将发表的书稿结

集出版,名为《呵笔集》,被温尼

泊中心图书馆和文化中心等多家机

构收藏。

在温尼泊的华人中,提起“

曾伯”二字,说者听者表情皆肃然

起敬,原因无他,唯先生人品、才

识皆高,令人佩服。

第一次相见,是在2004年8月,

文化中心举办的民风节上,曾老作

为义工,为前来宾客翻译并书写中

文名字。吾等小辈,信手拈来一个

近音字即写上去,曾伯却会认真地

将其取为传统的三字或两字中文

名,之后,用英文耐心解释“袁芯

娣,我给你取的这个娣字,意思是

漂亮的女孩。”认真程度,令晚辈

汗颜。然而细想,如这位朋友将字

拿去家中,向友人炫耀,偶遇懂中

文者,也会敬佩曾老的学识,绝无

被敷衍了事之感,小小举动,却代

表中国人之脸面。

是 什 么 样

的阅历会可以

练就一副神闲

气定、举重若

轻的气度?又

是在怎样的情

况下,选择远

离故土?从未

受 过 专 业 训

练,如何爱上

文字之路?通

过采访和拜读曾老的文集,以及听

得多方朋友评价,我发现,他的经

历和生活方式中有着一代香港移民

的缩影。

出身贫寒曾老出生于香港新界农村,父

亲出洋、母亲耕作,生活、学习、

打工,全凭自己,然而1941年进入

大学之初,便逢战事,日军于当年

12月25日攻占香港,接下来便是三

年零八个月的沦陷生活。别提读

书,生存已为头等大事。直到1945

年从商后,境遇方有好转。

自学成才其例有三:

一 、 自 学国语。曾老和其

他港人一样,自

幼只讲广东话和

英文,后来因为

做生意的关系,

要 卖 货 给 大 陆

人,交流中便学

会了一些国语。

曾有一次作为议

事代表去台湾,

发言时一半广东

话一半国语,只要听众听懂就好,

学语言不怕笑话。1976年在一家会

所工作,经常免费借场地给朋友上

中文课,自己有机会和师生交谈,

国 语 愈 加

流利。

二 、自学中文打字。香

港 住 所 附

近 曾 有 一

家 书 院 教

国 语 , 仅

学 两 周 ,

便 掌 握 汉

语拼音的生母和韵母。没想到移民

后,给《缅省华报》先投稿后作义

工,兴趣所致,自己配备电脑、购

买软件,学成之后,植字至今。

三、自学写作。曾老移民之

初,由于身体不是很好,便没有外

出工作,遂提笔抒发心意,以文会

友,笔耕不辍。涉猎散文、诗歌、

古体诗词、楹联、小说、报道等众

多体裁,均无师自通。

尊祖爱华曾老的客厅里,最醒目的便是

一副曾子的画像,据传,乃曾家老

祖,此画特意从香港带来,悬挂至

今。其实,他出生便为“英籍”,

移民后改为“加籍”,然而从内至

外,却是地道的华人,尤其是香港

和澳门回归中国之际,欣喜万分,

在温城掀起两次庆祝热潮。

舐犊之情选择移民的原因,主要是为了

女儿的学业,香港大学很少,竞争

激烈,曼大比较适合学习,收费也

合理,当时办理签证,只要申请上

学就可以直接移民。妻子的妹妹先

移民到曼省多芬,请她做女儿的监

护人。两年后,带着妻子和另外

1974在香港商行工作(曾廷昌提供)

与老伴在家中曾子像前合影

Page 37: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31枫华之声 2009年 第3期总第45期 6月10日出版

枫 华 焦 点

两个孩子移民过来,主要也是为了子辈有好的

学习环境。现在,女儿定居温哥华,次子重返

香港,曾老夫妻与长子一家留在温城,各得其

所。

所谓收藏从曾老的书架上不难看出,他的兴趣爱好

颇为广泛,却难掩遗失收藏之憾。少年经历战

乱,所藏书籍被洗劫一空;举家移民,多年藏

品无法随行;在卑诗省收集百余樽精致酒瓶,

未能迁至温城寓所。如今一室一厅,收藏最丰

的便是他的学识和文章了。

心存感恩曾老所思所行,皆顺其自然,务求不要伤

人误己。从来都把自己放低,众人皆为师,稍

受照顾,便感激不尽,并多年不忘。所应之

事,必尽力完成,人若负我,绝口不提,可谓

君子是也。唯对华人社区希望有二:务求保存

中华文化道德,务求华社团结一致。

后记:如果说大部分移民生活是拼搏、奋

斗的话,那么曾老三十余年的移民生活则代表

着另一个层面。他形容自己“临老学吹打”,

也就是说,多年来,他的心从未老过。又记:

曾如约寻至曾老公寓,却见门口洞开,二老穿

戴整齐,微笑迎客,其风度,多日勿忘。

温尼泊华人社团一览表 资料来源:温尼泊中华文化中心

(注: 由于个别社团活动已经停止,未加标注或有遗漏,请见谅)

曾伯和他现有的收藏

1 Chinese Dramatic Association

2 Chinese Nationalistic Leaque

3 Indochina Chinese Association of Manitoba

4 Institute of Chinese Language Culture & Arts

5 Manitoba Academy of Chinese Studies

6 Winnipeg Chinatown nonprofit Housing Corporation

7 Manitoba Chinese Heritage

8 Winnipeg Chinese Cultural Association

9 Chinese Benevolent Association

10 Prairic Chinese News

11 (

12 Geo How Oak Tin Association

13 Chinese Unitied Church of Winnipeg

14 Hua En Chapel

15 Winnipeg Chinese Alliance Church

16 Winnipeg Chinese Mennonite Church

17 Age & Opportunity West End Senior Centre

18 Manitoba Chinese Music Association

19 Manitoba Women Association

20 University of Manitoba CSSA

21 Chinese Lutheran Church

22 Manitoba Indochina Chinese News

23 Pei-ing Chinese School

24 Manitoba Chinese Historical Society

25 The Chinese Buddhists Assoc. of Manitoba Inc.

26 Winnipeg Sek On Toi Tenants Association

27

28 Canadian Teo Chew Association of Manitoba

29

30 The World of Federation Organization of Vietnam Lao Cambodia

31

32

33

34

35

36 Manitoba Chapter of the Chinese Medicine & Acupuncture Association

37 Winnipeg Chinese United Council

38 Free Vietnamese Association of Manitoba

39 Yellow River Chinese Association Inc.

40 Manitoba Chinese Times

41 Chinese choir

42

43 Hong Kong - Canada Business Association

44 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45 Great Wall Art Group

46 World Chinese Business Post

Page 38: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June /July 2009 www.fenghuavoice.com32

MCT Business Partners

Page 39: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33枫华之声 2009年 第3期总第45期 6月10日出版

枫 华 商 友

Page 40: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June /July 2009 www.fenghuavoice.com34

Features

采访对象

周学志来自河南,1965年毕业于中国

兰州大学物理系,1990年获曼尼托

巴大学物理系和天文系博士学位,

毕业后一直在该系任研究员,直至

2008年退休,曾担任CIDA (加拿大

国际开发署) 资助的曼大和兰州大学

高校合作项目的联络官员。在温尼

泊已居住26年。

出国时间:1983年(中国大

陆刚开始实行公派出国的制度)。

身份:访问学者

出国过程:审批时间长,难度

大。要求是技术骨干或者学科带头

人,当时电子工业部的候选人要通

过基础课、专业课考试,选拔后再

参加英语培训及考试。

群体特点:单身出国,移民后家

属得以团聚。学习机会来之不易,

抓紧时间掌握新知识和技术,当时

周末在大学实验室里的基本都是中

国人。

活动方式:1、周末聚会,包

饺子、聚餐、去公园,交流工作信

息、找房子之类的生活信息,通报

一下中国大使馆的最新消息,播放

中国电影。

2、成立“中国同学会”,是

现在“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的前

身。

移民方式:来温尼泊两年后,经

中国电子工业部批准在曼大转读博

士学位,由曼大资助。“六四”后

移民加拿大。

感悟一:温尼泊是一个学习的好地方

温尼泊的夏天是大家公认地漂

亮,天高云淡、绿树成荫、鸟语花

香,从没有热到受不了的感觉,但

温尼泊的冬天却给人留下了“ 冷! 太

冷! ”的印象。冬天零下30度的事实

是不能改变的,可人的感觉是会改

变的。比如有一年春节时我在重庆,

气温只有零度,晚上睡觉时被窝冷

得无法入睡, 可冬季温尼泊室内温暖

如春,很舒服的。溜冰、滑雪、钓

鱼(冬钓)等室外活动,让冬天变得生

动而有活力。低温将病菌、病毒传

染几率降得很低,这是健康长寿的

天然条件。

温尼泊人平和、友好、安静,在

没有太多外界诱惑的情况下,学生

很容易进入“风声雨声读书声”的

境界。这里有曼大、温大、布兰登

大学等学府,丰富的学科和扎实的

教学风格,足以令留学生学到真本

领,而不是“游学”。

感悟二:留学生结构变化很大

八十年代初,基本上是国家选派

的中年大学教师和工程科技人员,

九十年代,多是在国内本科毕业后

由国外大学资助或者是公派的研究

生,2001年后,通过托福或者其他

的 官 方 英 语 考 试 进 入 本 科 学 习 ,

近 几 年 , 则

是 高 中 毕 业

甚 至 还 没 有

毕 业 的 学 生

出 来 读 语 言

学 校 , 然 后

读 学 院 或 本

科。

留学生结

构 的 变 化 ,

直 接 影 射 出

中 国 经 济 的

快速发展和家

庭 收 入 的 增

长。可以说留

学生的数量是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

间接指标。八十年代, 以我为例,工

作了十八年的大学毕业生工资才每

月70多元.,一年的工资还不够一张

机票钱,何敢有自费出国的奢望。

当时国家给公派留学生的费用每月

还不到500加元,如今的自费留学生,

除了机票外, 学费、房租、 生活费、

健康保险、甚至购买汽车款项都是

一样的温尼泊 不一样的留学生文/朗月

1984年中国女排到温尼泊参加热身赛时与大陆访问学者合影,后右三为周学志。

Page 41: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35枫华之声 2009年 第3期总第45期 6月10日出版

枫 华 焦 点

由家庭全部承担。我想,大家自会

明白这样的事实意味着什么。

感悟三:留学专业多元化八十年代国家派出的留学生多

集中于理工和医农等科技方面的学

科以及著名的大学里,因为急需在

这些方面能缩小和发达国家之家的

差距。曼大也是一样,在工商管理、

经济、艺术、法律等文科方面的系

科里几乎没有中国留学生,可是现

在,选择学习经济、市场、会计、

统计、精算等专业的人很多。温

大、 布兰顿大学、红河学院也有很

多中国留学生,甚至很多温尼伯的中

学里都可以看到小留学生。

留学,除了专业和学科方面的

要求外,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

是家庭的经济能力,能否支付昂贵的

学费和生活费。看来,一部分中国

人先富起来了,中国人和发达国家

的人在争取平等和富裕的路上又迈

出了一大步。

感悟四:加拿大通过留学生对中国印象的改变

很多加拿大人没有去过中国,

通过官方渠道了解的会比较片面,

而通过来这里的中国留学生言行才

能深入了解到中国的变化,不再是

以前印象中的穷、脏、落后。上个

世纪八十年代初,通过这些访问学

者和留学生的学习情况,还有之后

开展的大学交换项目,

他们发现中国的教学水

平和科研能力并不低,

所以从原来的不承认中

国学历,到后来的承认;

曼大从不给转学分,到

2001年, 中国本科毕业生

再到曼大读本科时120学

分可以转60学分。教育

部给中国大学的“211”

工 程 投 入 了 大 量 的 经

费,大学里购置了很多新设备、新

仪器。重点大学的科研经费甚至比

曼大还充裕。

早期派出的访问学者和留学生

主要是向这里学习,进而转向共同

合作研究。比如我们小组在1987年

开展的研究,是加拿大最早作出临

界温度90K以上的高温超导材料,

曾经由CBC电视台做过专题报道,

说明我们对学校的科研确实有所贡

献。八十年代初曼大只有10到20个

相互认识的中国学者,现在在曼大

的校园里除了几千名留学生外,你

还会看到很多中国面孔的教授、研

究人员、博士后及其他工作人员,

和中国大学的联系与合作也愈来愈

多。这些变化都和早期中国留学生

的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感悟五:对留学看法的观念性改变

早期留学期间,曾经为有些留学

生因为各种原因“滞留”或者“ 不

归” 进行过讨论。有些极端的看法

认为这是一种 “叛国” 行为。在

正常的人际关系和精神受到严重冲

击的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之际, 这

种看法是不难理解的。现在每年大

量学生申请到世界各国去留学,这

个问题不再有人提起, 已为 “来去

自由” 的观念所取代。这和中国经

济和科技的发展相关,事实也说明

早期移民的留学生对中国的贡献在

某些方面比回国的留学生还要大。

比如曼大和兰大的高教合作项目,

CIDA 提供了160 万加元的经费, 为

兰大装备了一个学生实验室,培训了

30 多个年轻教授。去年四川地震发

生时, 国外的捐款大家都亲身参与

了。现在没有留学生考虑毕业后是

不是应该回国的问题,而是考虑我

毕业后能在什么地方找到合适工作

的问题了。

后记:印象里,周博士是一位

和蔼可亲的学者,从他的言谈中不

难看出一贯的“较真”风格,作为

兰州大学与曼大学术交流项目的联

络官,多年来一直在默默努力地促

进两国的技术交流与发展,也一直

没有停止观察和思考温尼泊华人群

体出现的一些现象。也许,在不久

的将来,他会针对这个论题,有更

为详尽和理论化的专著文章面世。

在曼大农学院前草坪与中国学者合影(右一为周学志)

周学志近照

Page 42: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June /July 2009 www.fenghuavoice.com36

Features

□文 摄影/朗月

处之以信 待之以诚 采访对象:包善雯 毕业于台湾化工专业本科,1980年移民至曼省,定

居Portage La Prairie,经营百年历史的扬州饭店,至今已

29年。现任曼省台湾华侨联谊会会长,为人热情、性格

耿直,多年来一直热心于华人社区各项活动。

不论年纪大小,大家都愿意叫我“小包”,三十年

前就是这样,到现在还没有成为“老包”。我的移民历

史其实很简单,也没有太多傲人的成绩,不像我们同乡

中有的在政府机关任职、有的做香肠很出

名、还有的种南瓜种出名堂等等。

我以前在台湾的时候,大学毕业便到

卖废旧金属的公司去做销售工程师,成

家以后希望小孩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所以决定移民。刚到Portage La Prairie

时,这里有四到七家中餐馆,这家扬州

饭店成立于1915年,第一任主人梁先生

是这里的第一个华侨,后来他儿子继承

家业,然后转给一个台湾朋友徐先生,

直到1981年我来接手。我觉得餐饮业也

蛮有意思的,买本书来研究一下,改一

改,然后多一点盐少一点油去试菜的味

道,很像在做化学实验,这当然是读书

人的笨方法啦。这边的居民都是安居乐业的

那种,不是公款吃喝,而是自己掏腰包、打牙祭、家庭

聚餐,所以吃得健康、干净最重要,而且菜谱一定不

能“百年不变”,要常换常新才会有吸引力,我也才不

会感到无聊。这么多年来很幸运地交到很多好朋友,而

且如我和太太当初所愿,女儿考上哈佛的教育专业,目

前在哥伦比亚就读研究生。

w台湾华侨在曼省

说起台湾人在曼省的移民情况,历史并不很长。除

了和我情况类似的移民之外,上世纪70年代初,从台南

亚洲航空公司过来一批人帮助这里修飞机,就慢慢留下

来,后来一些留学生毕业后移民,还有像王虎那样的比

利时留学生过来,另外有一部分工程师被聘到空军或

MTS之类的地方做专业工作,再后来在这边大学做教授

的人也越来越多。目前看,台湾移民在曼省大概有100至

200人左右。大家心比较齐,有台湾来的文艺演出和体育

比赛时都会到场,比如去年夏天的台湾少年棒球队来温

尼泊打热身赛,就有很多人去现场加油助威。

g菜篮子的变化

这些年来,随着华人移民结构的变化知识分子越来

越多,我们的食品供应也越来越丰富。刚来的时候想吃

中国菜,连芥兰和苦瓜都买不到,好在这边中国店的老

板很认真,会慢慢把温哥华的新鲜蔬菜、水果都带过

来。从华丰到佳华再到新华,很多选择。还记得80年代

中期,越南华侨开的泰发超市,上

来就供应20加元一箱的新鲜荔枝,

哇,以前简直想都没有想过,在曼

尼托巴能吃到荔枝!他们还卖烧

肉、烧鸭,生意火得不得了,只可

惜后来一把大火烧毁了店面,夷为

平地。

u不再寂寞

从华人传媒角度看,以前只有

《世界日报》,每周一次,从温哥

华或旧金山寄过来,现在太方便

了,当天的《星岛日报》、《明

报》都可以买到。到90年代之后网

络愈加发达,从美国的环球视听

公司,到香港的翡翠电视台、中天电视

台,再到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4)等等,全部可以看

到。

从华人电视剧也可以看出很多变化,在台湾李登辉

时代,强调“本土文化”,很多台湾的演艺界人士去大

陆发展。后来,香港导演+台湾演员+大陆外景、制作=

最佳班底,合作生产了大批优秀影视作品。我现在通过

城市电视719或者迅雷网站,想看什么电影、电视剧都

能看到,尤其爱看反映餐饮行业的《天下第一楼》那样

的电视剧,散文式的情节,同时还宣扬传统文化,很好

30年不变的 “小包”

Page 43: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37枫华之声 2009年 第3期总第45期 6月10日出版

枫 华 焦 点

37

看。

s同为华人

我们台湾华侨和大陆华侨之间在这里相处的也很

好,做事不能总是从历史作为出发点,同为华人彼此处

之以信、待之以诚,就会非常和谐,其实华人之间并没

有仇恨,比如大陆的地震、水灾,全世界各地的华人都

在认真捐款。现在讲求“共荣”,只要不斤斤计较,就

一定会改善大家的生活,将会是所有海外华人的福祉。

出国久了,再回台湾的时候,发现很不习惯,步调

不同,价值观更不同。而且移民之后觉得责任的归属感

不一样了,比如我们现在做的这个联谊会,不仅是要协

助学生筹学费、教育基金,给新来者一些必要的帮助,

更重要的是保持传统文化,但确实保持得很辛苦。就拿

婚姻来说,我们真的很难保证自己的孩子一定会和华人

或东方人结婚,这些都只能随缘,既然来到加拿大,就

接受它的多元文化吧。其实,在这个人群中有很多人已

经默默地做了几十年的义工,比如裴云女士,今后希望

有更多华人能够互相帮助。

后记:包先生在女儿读大学之前,每周六早晨必开

车单程一个多小时,到温尼泊培英中文学校,一边送女

儿学中文,一边为厨艺爱好者教授中餐烹饪技巧,然后

再返回小镇。不论风霜雨雪,从来不误。和他讲话的时

候,我一直会有错觉,不知道对方是工程师?厨师?学

者?还是社会工作者?总之,他是华人,一个有深度、

有内涵、善良而风趣的曼尼托巴华人。

心感温暖的海外第一故乡 □如茵 ------ 写在温尼伯华人移民百年志庆之际

如果百年移民史是一部百节乐章的话,咱就是那最后十节乐谱里的一个音符;

如果百年移民史是一年一个台阶的话,咱就是那最后十级台阶上的后来人;

如果百年移民史是一株百年参天大树的话,咱就是那茂密枝叶上的一片绿叶。

Forks市场见证了加国西部移民过程,百年温城华裔移民历史色重斑斓...

感激前辈华裔数代努力与艰辛,铸就历史创下业绩不可估量!

十年的人生光阴乍短还长,登陆Winnipeg的情景此生永远难忘;

飘泊海外的首站是我心感温暖的第一故乡;

海外闯荡的第一家园Winnipeg呵,让咱——

领略开窍了太多的青涩与懵懂;开阔了心智眼界和襟怀……

十年的风风雨雨,小树日趋健壮;

是老移民默默吃苦打拼精神为后人赢得平等尊重奠定了坚实基础;

是Winnipeg人的善良慈爱抚去了初来乍到的心底疑虑和忧伤…

是Winnipeg 的宽广豁达怀抱给了咱移民生涯诸多珍贵的“开端和起首”:

从第一次铲雪第一次滑雪;第一次义工到第一次学车;

从第一次采草莓第一次露营到第一次Mowing,

从第一次进教堂第一次读圣经到结交了第一位加国朋友;

熟悉了环境,学会了生活,明白了世界…

不能忘记呵,

是中西部平原这座冰雪城市接纳了咱,开始了海外的第一份工作…

虽然家人远隔重洋千山万水,咋没见挚友情谊能解忧驱闷化解愁云?

人说移民生活内心苦闷形单影孤,咋没见人心温暖处处真情涌现?

庆幸历练和福分并驾齐驱,耕耘收获不会失之交臂!

咱眷念着Winnipeg呵,幸运地与她曾相伴N 年受益颇丰;

轻轻许诺亲爱的朋友,我一定要常回来转转故地重走;

到那时再访这梦中福地与友人们倾心交流…

Page 44: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June /July 2009 www.fenghuavoice.com38

Features

采访对象:王智博

长春人,1999年留学到温哥华,2002

年 到 曼 尼 托 巴 大 学 电 力 工 程 本 科 学

习,2007年毕业后找到工作,2009年初

到Manitoba Hydro 工作,同时取得加拿

大移民身份。曾任曼大学生会副主席、

《枫华之声》资深义工、现任《枫华之

声》通讯部负责人。

朗:你是在什么情况下决定出国

留学的?

王:母亲一直想要我出国,但我

觉得在国内也能考个好大学,为什

么要上国外呢?她的理由很简单:

那边竞争少一些,好找工作。所以

我读完高二就出来了。

朗:你现在遗憾吗?

王 : 遗 不 遗 憾 这 个 话 题 就 大

了,看你打算看多远。高中就只学

了那一点点,就算现在大学毕业,

有了工作,之后呢,到这一步也不

知道是对是错。我的高中同学,父

母实力都比较强,所以没出国的,

也都上大学或者被安排到一个好的

位置,再有干脆直接接手家族生意

了。我在温哥华的同学中,很多人

是出国留学没走完就回去了,还有

的是毕业了面临找工作想留下。我

觉得出国这十年还只是刚刚开始,

今后的十年才是人生真正变化的时

段。

朗:为什么会选择到温尼泊留

学?

王:我先在温哥华待了三年,读

语言,然后计算机专业大学预科,

后来发现那边生活费高,可选择的

东西太多,距离想要的越来越远。

我爸爸是工程师,听说曼大工程学

院在加拿大排前几名,就鼓励我转

学。当时有人说这边人烟稀少,我

觉得要是这样倒挺适合学习的,但

其实后来觉得比他们说的不止好十

倍 甚 至 百 倍 , 人 挺 多 , 尤 其 是 华

人。

朗:你现在选择的这个专业自己

喜不喜欢?

王:我觉得就中国人而言,很难

说自己喜欢什么,可能是一边做一

边喜欢吧。我们这一代大都考虑的

是就业压力。

朗:做了那么多社会工作,有没

有影响过学业,家里有什么样的反

应?

王:会有一定影响。刚上大一时

时间安排得不太合适,学习成绩不

理想,好在后来两年补上了。父母

的意思当然是学习更重要,社会活

动有精力再做。作为学生,很难兼

顾,时间只有这么多,花在了这边

就不可能再用在另一边,要看一个

时期之内哪方面对自己更重要,再

量力而行。

朗:你觉得做义工哪一方面对你

的帮助最大?

王:很多方面,过去五年中所

有华人大的活动我都经历了,在生

活、工作、社会经验、组织能力、

领导才能、管理经验等方面都有得

到锻炼,这些不是在书本上能学到

的东西。找工作时,有些工作岗位

可能就是看重这一点才会录取。

朗:听说你们当时接管学生会的

时候好像是一分钱也没有,那是怎

么组织活动的?

王:先向学校和领事馆申请筹

办资金,学校场地租金很便宜,还

有那么多义工,心也比较齐,组织

活动还是挺多的。我最大的感触就

是,想在任何地方立足的话,人力

是最大的后盾。所以当时出了中国

学生会办公室被封事件,我们募集

到上千人签名,然后去找曼大学生

会谈判,正赶上他们换届选举,双

方 都 在 拉 选 票 , 于 是 他 们 严 重 妥

协,什么条件都答应。选举的条件

和理念,就是你选上我后,可以给

你带来什么样的利益。

朗:你当时的兼职工作是什么情

况?

王:我先在餐馆工作了一年多,

后来在一家公司兼职做市场。因为

接触的人比较多,在过程中开始懂

得 办 事 步 骤 和 西 方 为 人 处 事 的 方

式。

朗:工作或者学习方面,有没有

什么让你觉得很为难的时候?

王:有啊,生活上,情感上,不

青春无悔● 采访/朗月 整理/海坤

Page 45: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39枫华之声 2009年 第3期总第45期 6月10日出版

枫 华 焦 点

会所有的事情都顺着自己的想法。

会有做错事情后悔的时候,但这也

算是出国要付出的代价吧。

朗:那你父母有没有给过你什么

建议?

王:男孩和女孩不同,不会什

么都和父母说。我又是个比较内向

的人,大多时候都是自己想通了再

说。所以很多事情到现在他们都不

知道,自己能处理到什么程度就算

什么程度。

朗:在某种程度上感觉到了作为

独生子女的压力?

王:其实没有时间去想这个压

力。我们都是一个人出来的,父母

不会跟来,什么都要靠自己。

朗:你在毕业后找工作的过程中

有没有让你印象最深刻也最难过的

事情?

王:我觉得自己是个有能力的

人 , 也 想 过 要 是 三 个 月 还 找 不 到

工作就回国。但真的快到最后期限

可是还没结果的时候,我就开始有

点较劲,于是想方设法抓住一切机

会。参加过各种招聘会、主动上门

推销过自己、直接找人事部门甚至

雇主谈过、向身边所有的朋友表明

自己在找工作。在不停找工作的阶

段,开始了解到不同的公司所需要

什么样的人,明确努力方向。不停

尝试,才会成功。

朗:你觉得这些年中国有什么变

化?

王:现在大趋势很好,对于中国

的事件我不会有太多评论,但是作

为一个中国人,还是多少有些感触

的,它在一步步强盛,尤其是在军

事上,国强民才强。其实不管我们

人在哪里,爱国都不是说出来的,

而是要干些实事。

后记:智博这几年从性格、谈吐、

行为方式上都成熟很多,作为曼省四千

余名华人留学生之一,他们就在我们身

边一天天长大。留学过程中夹杂的苦

闷、忧伤、碰撞,也许会被新奇、快

乐、成就抵消,也许变为成长过程中的

疤痕,停留在许许多多人的青春年代。

Layout Plan of Winnipeg’s China Town in 1909 温尼泊中国城初建示意图

资料编辑: Cathy Fan

资料来源:<The History of The Chinese Community of Winnipeg> September 1979

Page 46: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June /July 2009 www.fenghuavoice.com40

Features

对 于 加 拿 大 出 生 的 中 国 孩子 , 大 家 习 惯 地 称 他 们 为 “ 香 蕉人”------外黄内白。可是,他们的对自己的黄皮肤黑头发是怎样接受的呢?他们内心对中国到底有一个什么样的概念?他们这一代对中国文化中哪一部分最感兴趣?面对这些疑问,刘晨,一个开朗、可爱的女孩,给了我这样一份答卷。

中国血统-----我大概3岁左右的时候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姥姥告诉我的,4岁时每周去两天Preschool,发现自己和周围的小朋友长得不一样,据妈妈讲,曾经哭着回来要和别的小朋友一样的黄头发,长大后,见到别的人种小朋友多了,也就自然接受了。

种族歧视-----基本没有过,只是一年级的时候,班里还有一个讲粤语的中国女孩,我们经常在一起玩,当然都是讲英文的,有几个班里的男生冲着我们唱一首说中国人怎么样怎么样的歌,很不礼貌,我俩感觉好难过,就去告诉老师,然后老师把他们批评了,以后就再也没有过。

父母从中国移民到加拿大的理由-----一开始时因为爸爸要做一个项目研究,后来妈妈也来了,因为他们想要两个孩子,可是当时中国只允许生一个小孩。他们从多伦多毕业后,在萨省找到工作,可是那个城市很小,所以就在温尼泊找到工作,毕竟这里大一些、回中国也方便,还有就是想让我和弟弟生活得更好一些。

自己的名字-----中文的名字,问过妈妈,是因为爸爸姓刘、妈妈姓陈,所以就叫“刘晨”。英文的名字就有点传统,因为我只知道我的图书馆老师或者年纪很大的加拿大人才会叫Helen,可是我也叫这个名字,妈妈喜欢,说是有活泼、努力的意思。

了解中国文化的渠道-----中文电视、中文画册、卡通读物、中文学校、家人讲中文、和中国的亲属通电话、看他们寄来的照片。

中国歌曲-----小时候姥姥和妈妈经常给我唱中国的儿歌,爸爸也会播放一些中国传统的民歌,我很喜欢,会随着节拍跳舞。(随口唱的“小燕子、穿花衣”字正腔圆,只是歌词记得不是很完整)现在最愿意听《老鼠爱大米》、《北京欢迎你》之类的歌。

中餐-----最喜欢吃面条、豆腐、豆角,尤其是回中国吃到的打卤面,好吃极了。平时在家里晚上都是吃中餐,但是午饭带到学校去的就是三明治、汉堡、批萨、鸡汤面条罐头之类的西餐,主要是中餐在微波炉里面加热以后,味道很重,总是引起其他同学注意。记得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过生日,我带得姥姥做的豆沙包,同学们都围过来看,好奇地问我这是什么,是不是每天在家都吃这个,然后他们尝一口就吐掉了,后来带包子、饺子之类的也出现过这种情况,所以就尽量不带中餐了。

去中国之前的“中国”印象-----从地图上看很大,有很多城市、很多地方,然后就很惊讶,我的爸、

妈、妈妈的爸、妈居然都是从那么远的地方来的。在中文电视上看到大连、哈尔滨还有很多地方的旅游广告,好漂亮啊,就问妈妈,为什么我们没去那儿?什么时候可以去?

去中国之后的“中国”印象-----很热、很干、天很灰、人很多(因为是暑假期间)。北京的天空看上去总是阴沉沉的,像要下雨,可是又不下,我想可能是周围工厂有太多烟了吧,空气污染比较严重。还有,就是有很多人吸烟,我做了一个小统计,在路上走,走五步,有两个烟头,再走五步,有三个烟头,又走五步,再一个烟头。

最喜欢去的中国的景点-----长城和龙塔。我在登长城的时候就想,这么伟大的城墙,在这么遥远的地方,可能全世界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机会看到,我很幸运,自己是中国人,中国在那么多年前就有这么高的城墙。我们爬了四个烽火台,在“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碑前面照了相,只可惜我们不敢再爬得更高了,因为长城上面没有厕所,弟弟当时比较小,可能随时会需要上厕所,我们走得越远,回到山脚下售票处的厕所路程就越长,所以只好下来了。而哈尔滨的龙塔是亚洲最高的电视塔,最上面有观景平台,还有一口很大的铜钟,小姨说,敲得越响就越幸运,还有一个笼子里有很多鸽子,我们可以放飞,爸爸的照相机还没有准备好,弟弟已经对鸽子说“你们现在自由了”,然后鸽子就都飞走了。

我是中国孩子文/朗月

采访对象:刘晨英文名Helen,1997年生于加拿大萨斯卡彻温省,6

岁随父母迁至曼尼托巴省,目前每周六在温尼泊中文学院学习,现在就读五年级,在朗诵、写字等比赛中均为年级第一名,兴趣爱好广泛。2007年曾随父母和弟弟一起首次到中国旅游、探亲。

Page 47: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41枫华之声 2009年 第3期总第45期 6月10日出版

枫 华 焦 点

对 讲 中 文 印 象 最 深 的 事情-----第一次觉得自己学中文很有用,是在龙塔上面,有几个从北美去的旅游者,他们完全看不懂中文、也听不懂中国话,根本不知道那些精彩的说明和讲解是什么意思,我却大部分都能明白,所以就在旁边用英文向他们解释了一遍,他们很感谢我的翻译。还有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是我和弟弟在游乐场里面排队,有些词实在不知道怎么用中文来说,干脆就在那里眉飞色舞地说起英文来,结果旁边的几个中国孩子听得目瞪口呆:“你们看,这两个孩子那么小,英文说得真好哦。”其实,他们不知道我们是中文说的不好。

和中国亲属沟通的方式-----每周末或者节日都会给奶奶、小姨她们打电话,我尽量说中文,说我们都很好、在做一些什么事、很想念他们之类的话。小姨偶尔还会和我讲几句简单的英文,很好玩。

自己和中国孩子的差别------除了语言差别之外,我们在加拿大的中国孩子大部分看上去皮肤都比较黑,而他们则很白,可能是因为我们经常在外面玩,晒太阳的时间比较长,他们那里的云层比较厚,阳光很难透过来。

中文学校-----从三年级开始上的,觉得很简单,还记得第一篇课文“来来来、来上学、你来我来大家来……”后来稍稍复杂一点,但学得比较慢,只是读、写一些简单的字。班里只有7个同学,我们是在家里讲普通话的,另外还有23个同学,在别的班,因为他们在家里是讲粤语的。老师很好,在这里还可以根据实际水平升级,或者家长有特别要求的话,也可以降级。

唐诗-----朗诵比赛的时候,背过李白的《静夜思》,但不知道是什么意

思,只是觉得好听、好记。(在我给她解释了整首诗的含义之后,她很惊讶,这样一首短诗意境竟会这样深远,而且和上霜、团圆、中秋的月饼有些关系。)

中国动画片----看过阿笨猫、哪吒、孙悟空、小老虎等等,但那都是给小孩看的,不是真实生活,要不然孙猴子怎么可能那么厉害,和什么东西打

仗都能赢,一只猪还能说话,而且真实生活里也不可能有那么多难看的坏人。最有意思的是哪吒,我一直以为那是个女孩,因为头上梳着小辫子、穿着红兜兜、后背露着,还有很多男孩朋友、到处打仗,就很奇怪,好像女孩一般都不这样啊。后来7岁左右的时候,问大人,才知道哪吒是男孩。

中国国歌-----知道,但不会唱。每次胡锦涛出国访问的时候,刚一下飞机,都会和那个国家的领导人一起站在一个红地毯上,听国歌。还有,每次 《新闻联播》之前,都会演奏一遍。

中 国 国 旗 - - - - - 以 前 看 加 拿 大电视节目Tree House的时候,有一

个“Travel Around the World”(周游世界),在亚洲的版图上,中国的位置插着一面五星红旗。但是真正学到,是一个月前,在课堂上学的,然后回家问爸爸,知道了国旗上面红色代表了解放中国的革命烈士的鲜血,黄色是黄河的意思,五颗星星好像是代表工人、农民、士兵、学生、商人。

自己出生年代发生的重大事件-----1997年,红河泛滥,发了很大的水灾。(当我告诉她,那一年香港回归中国的时候,她瞪着一双大眼睛,表示目前还没有了解这段历史。)

宣传中国文化的方式------我有参加学校组织的Culturama,所有的同学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民族背景来宣传特有的民族文化,我认为中国人在加拿大就是少数民族中的一个,所以特意穿了旗袍、梳了发髻,请姥姥包了春卷拿到学校去,我的演讲当中提到了熊猫、长城等有中国特点的动物和建筑。学校里也有其他中国同学拿了灯笼、衣服等给大家看,我同时也看了其他民族的文化,感觉都很好。

后记:Helen给自己的定位是马上就成为大孩子了,因为6月份她会度过12岁生日。面对这样一个心态平和的、同时接受着中西方文化熏陶的孩子,我感到很欣慰,她虽然认定加拿大是她出生的土地、家

乡,但也为自己的中国血统和文化背景而骄傲,为自己同时掌握两种重要的语言而自喜。看着她家里的福娃玩具、中国装饰画、中国结、国内亲人的合影,真心感谢她的家长 们 , 在 培 养 孩 子 兴 趣 爱 好 的 同时,并没有放弃中国文化的传承和熏陶。我想,把这篇访问作为一件特别的生日礼物送给她,希望她在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还能看懂这篇文字,并能够代表加拿大土地上出生的第二代华人移民,为加拿大和中国的文化交流、为中国文化在海外的繁衍传播作出更多的成绩。

Page 48: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June /July 2009 www.fenghuavoice.com42

Features

The Population of Chinese Canadians Of Manitoba from 1881 to 2006

1881年至2006年曼省华人人口统计

282505%

Division of Total minority population of Manitoba

South Asian

Chinese8282513%

136950

282505%

Division of Total minority population of Manitoba

South Asian

Chinese

Black

8282513%

6822511%

13695022%

282505%

Division of Total minority population of Manitoba

South Asian

Chinese

Black

Filipino

8282513%

6822511%

7820013%

313255%

13695022%

282505%

Division of Total minority population of Manitoba

South Asian

Chinese

Black

Filipino

Latin American

8282513%

6822511%

7820013%

18890031%

313255%

13695022%

282505%

Division of Total minority population of Manitoba

South Asian

Chinese

Black

Filipino

Latin American

others

South east

8282513%

6822511%

7820013%

18890031%

313255%

13695022%

282505%

Division of Total minority population of Manitoba

South Asian

Chinese

Black

Filipino

Latin American

others

South-east Asian

资料编辑: Cathy Fan

来自加中友协的贺词 加中友协会长 Fred Drewe 博士

1954年中国开始成

立中国人民对外友好

协会。而加拿大则是

1970年世界上较早承认

新中国的国家之一。

加中友协成立于1980

年,现在加中友协在

渥太华、多伦多、温

尼泊、卡尔加里和维

多利亚都有分会。

加中友协致力于促

进加中两国人民的友谊并促进彼此的了解,包括社

会、历史发展以及经济体制,并加强文化,教育,

科技,体育等方面的交流,与中国友协及各省市的

友好协会保持联系。

曼省加中友协始建于1989年,并于2001年重新

恢复。加中友协的主要会员来自曼大,但是也有很

多社区人士因为他们对于中国的兴趣而加入进来。

加中友协与一些华社组织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比如

中华文化中心,枫华之声,和长城艺术团等。

我愿意向华人社区10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我知

道在加拿大的历史上有些不友好的记录,比如人头

税和排华法案等,这些表示了种族歧视和对新加拿

大人的不尊重。不过我希望这些都成为过去,我们

应该展望未来,让我们一起庆祝温尼伯华人和全体

曼尼托巴的居民为我们社会的发展所做出的巨大奉

献。

资料来源:

1.http://www.statcan.gc.ca/daily-quotidien/080402/dq080402a-eng.htm

2.http://www12.statcan.ca/english/census06/data/highlights/ethnic/pages/Page.cfm?Lang=E&

Geo=CD&Code=01&Table=1&Data=Count&StartRec=1&Sort=2&Display=Page

3.http://www12.statcan.ca.proxy2.lib.umanitoba.ca/english/census06/data/topics/ListProducts.c

fm?Temporal=2006&APATH=3&THEME=80&FREE=0&SUB=801&GRP=1

Page 49: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43枫华之声 2009年 第3期总第45期 6月10日出版

枫 华 焦 点

to the City of Winnipeg and of Chinese residents to the multicultural mosaic of the city. The revitalization of Winnipeg Chinatown since the 1980s can be see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ynasty building, housing complex, and Mandarin building, alongside the establishment of organizations including the Winnipeg Chinese Cultural and Community Centre and the Chinatown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Building upon the diversity, talents, and needs of established and more recent Chinese immigrants to Winnipeg, as well as Canadians of ethnic Chinese heritage, today’s Winnipeg Chinatown continues to be a recognizable area of Chinese stores, restaurants, residences, meeting places.

Winnipeg Chinatown is rooted in a century of history that has seen many different groups of Chinese come to Winnipeg under a range of circumstances and from many different areas of Asia with substantial Chinese populations. Some entered Canada during the era of the discriminatory

Head Tax and Chinese Exclusion Act legislation, as refugees from Indochina, as professionals recruited to Winnipeg in the 1960s and in recent years, and others in search of new life opportunities in Canada. The 100-year history of Winnipeg Chinatown is the history of these individuals, their businesses and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the ways in which community ties have been forged and maintained within the Chinese community, as well as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non-Chinese communities of Winnipeg.

References: Canada Census, cited in Baureiss and Kwong, p. 18.

San Francisco Chinatown’s famous gate on Grant Street was erected in

1970. Vancouver Chinatown’s gate was erected in 1986 as a gift from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fter Expo 86 World Fair, where it had been on

display.

本文所有图片来源:

`Windows on Chinese Settlers in Western Manitoba” is co-curated by Dr.

Alison R. Marshall and Dr. May Yoh of Brandon University .

曼尼托巴省提名项目旨在引进技术移民和企业家,

以促进曼尼托巴省长期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需要。在

过去的十年中,每年新移民数量增长200%,由1999年的

3,702 人增加到2008年的11,230人。现在通过曼尼托巴省

提名项目引进的移民数占曼尼托巴省移民总数的70%。

我们也不断地看到许多移民选择在温尼泊市区外定

居。自从2003年以来,已有13,000多名新移民在130多个

市郊小镇定居。在2008年,曼尼托巴省提名项目中大约

34.2%新移民定居在温尼泊市外。

曼尼托巴省移民政策的成功后面有许多原因。曼尼

托巴省提名项目中有几个优先考虑组别。占有明显优势

的移民投递完整申请后将予以优先处理。曼尼托巴省政

府为移民和定居项目的投资已增加260%。从1999年办理

移民的专职人员已增加2倍。

曼尼托巴省提名项目之所以能吸引和保留新移民的

重要原因是因为我们有成功的移民定居和接收政策。定

居服务项目是由曼尼托巴省政府资助,由曼尼托巴省周

边区域的大范围的定居移民公司承办的。在2008年,曼

尼托巴省移民就业率为83%,明显高于加拿大其他城市

的移民就业率。

另外,曼尼托巴省工人招收和保护立法也为加拿大其

他城市树立了一个榜样。该立法为临时外国工人提供了

综合性的、防范性的保

护措施。该立法也要求

第三雇佣方必须持有营

业执照。该立法也为曼

尼托巴省雇主进行有效

的、合乎职业道德的招

工提供了选择的余地。

在曼尼托巴省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新移民长期地融合

到加国文化中需要代表此省的日益增长的多文化社区氛

围。通过像多文化社区援助资金这样的项目和其他工作

单位接收及欢迎新移民的社区项目,我们曼尼托巴省立

志于贯彻多元文化政策。此政策将不断支持和鼓励多元

文化,更加丰富我们的生活。

经过十年成功地引进、接收和保留曼尼托巴省新移

民,我们大家都可以为家庭, 社区, 雇主和政府项目之间

结成了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这些是

构成我们曼尼托巴省移民项目取得具有重大意义的,全

国范围性的成功的基础。我希望我们将继续共同合作,

继续完善曼尼托巴省移民提名项目,使它成为更有效

的,更有实力的移民项目。 g

移民曼尼托巴省: 一个成功的故事

33333 (上接Page 15)

文/曼省劳工与移民部部长Nancy Allan 译/ 鸣镝

Page 50: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June /July 2009 www.fenghuavoice.com44

MCT Business Partners

Page 51: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45枫华之声 2009年 第3期总第45期 6月10日出版

枫 华 商 友

Page 52: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June /July 2009 www.fenghuavoice.com46

Fenghua Blog

学生作文及评语 r1,尽管司马迁多次遭受宫刑,但他忍受住一次又一次的痛苦,还是以顽强的毅力写出了伟大的《史记》。 评语:一次又一次?司马爷爷你那里难道是春风吹又生?2,我的爸爸就像亲人一样爱我。 评语:敢情您老是您爸爸从垃圾箱里捡来的?  3,周总理的心愿是国家的富强独立,在他心里只有四个大字:为人民服务! 评语:也许你的语文老师能容忍你,但你的数学老师不会 原谅你!  4,有一种自卑叫自信,有一种跌倒叫爬起。 评语:这位同学是新时代的苏格拉底5,眼睛为什么长在两边,因为它是用来向前看的。 评语:同学你的逻辑是超越我的理性范围之外的6,俗话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土地如此,人何以堪?所以我们更应对未来怀有远大的前景。 评语:我无语了……这位同学你到底要说什么?7,进入高三,我就过上了“起的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吃的比猪差,干得比牛多”的日子。虽然我吃的比猪好多了,但我干的确实比牛还多。此刻,我的心愿就是…… 评语:可怜的孩子……同情的抚摸之,对高玉宝:你看到了伐!周扒皮对你们那其实是很有人文精神的!

8,上帝给了我们七情六欲,我们却把它们变成了色情和暴力。 评语:深刻!9,周总理站在十里长街对天哀叹:“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他对祖国美好未来的远景使亿万人民为之失声痛哭。 评语:十里长街……?!诈尸啊啊啊啊啊啊!!!  10,汨罗江边,项羽手持利剑于颈间,他高呼…… 评语:他高呼:屈原小亲亲你怎么那么早就舍下我去了啊!11,醉翁深知: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 评语:苏轼TO欧阳修:大家熟归熟,这样我一样告你剽窃!12,在桃花源过着田园生活的陶渊明写下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名句…… 评语:好吧……我承认……其实我也不敢保证林逋老先生就一定不是陶渊明的邻居。13,司马迁在被施行腐刑之后,不顾身体的腐烂,写出了千古绝唱《史记》…… 评语:令人发指啊!我已经彻底无语了……

l f

H1N1防病要诀

不接吻,不拥抱, 男女见面光傻笑, 不上床,不同房,关键部位要设防,情要忍,意须消,媚眼可以使劲抛!

去年 这个时候我们在外面躲地震今年 这个时候我们在家里躲流感

去年这个时候没事别呆在家里今年这个时候没事别呆在外面

去年猪是坚强的今年猪是疯狂的

开心一刻

Page 53: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47枫华之声 2009年 第3期总第45期 6月10日出版

枫 华 博 客

编者语“枫华博客”热忱欢迎读者投

稿或评论。专栏拟每期刊发4-6篇原

创,风格不拘,选题不限。宗旨:畅

所欲言,言之有物,百家争鸣,理性

拍砖。

栏目电邮联系地址:

[email protected]

——杨朝晖

社会在发展,真理也有了改变。但是在一段历史时期来看,真理还是相对不变的。现在金融危机了,资本

主义又有麻烦了,马克思的资本论又热销了。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现在看上去有些

老了,但是其基本原理仍然是真知灼见。吴玉容旧瓶装新酒,给我们翻讲政治经济学,“政治化税收”,拿最

新的美国AIG公司分红丑闻说事,给老的学说添加一个新的注脚。

资本主义有麻烦了,社会主义的中国,却似“风景这边独好”。社会制度不同,经济制度不同,反映在房

地产上,制度也大不相同,要不然,就不会有阿周“中国炒房团抄底美国房产”的故事。加拿大房产制度和

美国差不多,读完文章我才明白,为什么这里的老城区、唐人街看上去那么凄凄惨惨的,敢情没有更新发展的

钱,都交了房产税了。反过来说,我交了房产税了,政府就不能随意拆迁,甭管房子看上去多么不美丽,“有

碍观瞻”。至于说中国和美国的房产制度孰优孰劣,作者倒是态度鲜明,亲爱的读者们呢?有没有不同看法?

继承发展是顺口而出的对待事物发展的认识,有没有人想过区别对待呢?一吐为快在看似一篇抒情的、缅

怀的散文“缘缘堂忆丰子恺”中,出乎意料地给我们抖了一个包袱:人文精神较之科学思想更具有个别性和不

可继承性。怪不得说人文大师的逝世是文化的一重大损失呢,“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如果说用发展的眼光看事物这一命题是对的话,那么杨世礼的“饶恕不是”就是在劝诫人们用发展的眼光

看过去的不平以致仇恨,甚至以换位思考来平息内心的愤懑。毕竟,人不能活在自我折磨中,最起码的,不能

让下一代人还背负这种折磨。“发展是硬道理”。发展而不是停滞,自会以它的鲜活和动力,带给我们憧憬和

满足。

致歉在上一期的枫华之声上,由于编者失误,漏发了记者对曼尼托巴大学篮球联赛的的采访,特

此向参加比赛的华人篮球队以及记者小洁致歉。 ----编辑部

Page 54: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June /July 2009 www.fenghuavoice.com48

Our Stories

马克思主义提出政治经济学,经

济前为什么要加上政治?有没有跟

政治没有一点瓜葛、完美独自运行

的经济?很遗憾,在人类社会上恐

怕还不存在。只要群体生活,就有

政治影响力,即使在原始时期,打

到猎物也存在如何分配的问题。西

方经济学推崇自由市场经济,认为

不需人为干涉,市场经济自身运行

规律就能调节供给与需求。上世纪

三十年代西方世界经济大萧条打破

了这一美梦,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

义国家纷纷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生活

的调节控制。所以现在大学学西方

经济学,先是微观经济

学,还是市场经济唱主

角;接着就是宏观经济

学,讲经济调控,税收

政策和货币政策,就轮

到政府上场了。

税收就是典型的政

治化产物。向谁收税、

收多少,完全是红口白

牙人为制定出来的,通

过提案、辩论、表决、

通过,最后形成法律推

广实施。税收是由统治

阶级制定的经济游戏规

则,当然反映了统治阶

级的意志。同时统治阶

级也需要照顾到民意,

特别是在民主的、选票产生统治阶

级的时代。前不久美国颁布的针对

保险巨头AIG公司滥用拯救基金发红

利的惩罚性税收,就很生动地给我

们上了一堂政治经济学课。

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下的美

国AIG公司,因为接受了政府上千亿

美元的资金注入,才免于破产的厄

运。AIG是美国国际集团(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的缩写,主营的

保险业务占据非常高的市场份额,

可以说跟美国多数家庭都有联系。

正因为影响太大牵扯太广,美国政

府才要动用纳税人的钱来捞它。在

英文中这个专用词叫做 Bail Out,原

意是从进水的船中往外舀水,避免

沉船的命运,很形象。

要说人性还是贪婪,美元帝国银

行家们的本性更是贪婪。按普通人

想法,自己闯下了弥天大祸,拿了

老百姓的钱,公司免于破产,老板

们、员工们免于失业,应该额手称

庆,吸取教训,低调行事,夹着尾

巴做人。不想天之骄子行事就是不

一般,在这种背景下,要拿乞讨来

的钱给自己分红发奖,总数高达1亿

6千5百万美元。公司的辩解是,红

利奖金是写进员工用人合同中的,

文 / 吴玉容

Page 55: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49枫华之声 2009年 第3期总第45期 6月10日出版

枫 华 博 客

近年来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

对应美国房价下跌,加上

美国次贷危机造成部分抵押房低价

出售,增加了一些中国投资者去美

国抄底的愿望。报名参加美国炒房

团的抄底者已经超过300名,除了

美国以外,抄底者对澳大利亚、加

拿大等国家的房地产市场也表达了

投资兴趣。

首批30位炒房者,其中半数

是为了子女留学购房,2009年1

月出发的看房团首期行程为期10

天,2009年1月15日从北京出发,

分别到旧金山、洛杉矶、拉斯维加

斯三个城市,行程包括看房和旅

游。抄底购房团此次重点看的房

子,基本都是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

的断供房,房产售价在4万到10万

美元之间,折合人民币仅为25万到

70万元之间。

10天的时间中,“炒房团”安

排3天时间专程看房,由美国当地

房地产经纪公司带领看房,共参观

近20套房子。轰轰烈烈的美国炒

房团,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没有

一套成交。这些抄底者既然打算去

美国抄底,不可能不带银子,带了

银子而没有出手,只能说明一个问

题,那就是还没有到出手的时机,

或者对于美国房产的深入了解,打

消了他们抄底的愿望。

文 / 阿周

要按合同行事,不能违反法律。

美国人民可是眼里容不得沙子,可是有游行示威权

利的,众怒难犯。这一下,给统治阶级出了道难题。默

许公司分红,恐怕连一向代表“少数精英统治集团利

益”的议员们都看不下去;

不许分红,又违反了劳动合

同法,政府总不能干执法违

法的事情吧。

要 说 精 英 也 不 是 白 当

的,这一回,该调节收入的

税 收 出 场 了 。 真 没 想 到 ,

美国立法机构就是给这样的

公司分红量身定做了税收政

策:AGI公司和其他接受政

府拯救基金超过5亿美元的公

司,员工家庭收入超过25万

美元的,分红课以90%税。

这是联邦政府的税收。按照税法制定委员会主席罗杰

(Rangel)的意思,还要鼓励州政府把剩下的10%的分红

收走,“纳税人的钱还给纳税人”。

这确实是非常“窄”的税收立法。很精彩,是不

是?

税收是政治化的,没想到在美国把用法律贯彻的这

种政治化做得这么绝,这么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就是要

把这些钱从你口袋里拿走,让你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

出。同时我们看到,这次立法还相

当的高效。从奖金分红方案出台被

曝光,到民怨沸腾,到议院出台专

项税收政策,一个月的时间而已,

钱还没有落到金融危机始作俑者们

的口袋里,就飞走了。

民意也是政治的一部分,民意

难违。如果深推究起来,美国政府

在制定拯救频临倒闭公司基金政策

的时候,不论有意还是无意,并没

有堵上公司用这个钱给自己发奖金

的漏洞。滥发奖金的事情曝光了,

人民愤怒了,统治阶级才“迅速”

作出弥补反映。这也是民意的一次胜利。

作者简介:来自北京,现在温尼伯工作。

“要说人性还是贪婪,美元帝国银

行家们的本性更是贪婪。按普通人想

法,自己闯下了弥天大祸,拿了老百姓

的钱,公司免于破产,老板们、员工们

免于失业,应该额手称庆,吸取教训,

低调行事,夹着尾巴做人。不想天之骄

子行事就是不一般,在这种背景下,要

拿乞讨来的钱给自己分红发奖,总数高

达1亿6千5百万美元。”

Page 56: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June /July 2009 www.fenghuavoice.com50

Fenghua Blog

大家都知道,在中国,你买的房子只有70年的使用

权,为了此事,不知多少“精英”前赴后继,声讨中国

政府的邪恶。那么我们来看看美国的房产税,美国的房

子,只要是私人的房子,就算这人已经死了,都要交房

产税,这个税额平均每年缴纳3%,假如你花20万美元

买了一栋房子,那么,你每年就要为这栋房子缴纳6000

美元的房产税。200000/6000=33.33年。也就是说你每

33.33年就要重新把自己的房子买一遍,究竟谁更邪恶,

一目了然。房产税的征收是根据你所拥有的房子的实际

价值来征收的,如果在这33.33年里,你的房子升值了,

比如,从20万美元升值到50万美元,那么恭喜

你了,你每年就要为这栋房子支付15000美元

的房产税。也就是说,你可能不用33.33年,

只用20年不到,就必须把自己的房子重新买一

遍,你的房子升值越快,这个时间就越短。

由于房产税高,美国人有钱人也很少有炒

房屯房的概念,贷款月供+房产税+房屋保险+

管理费+水电气暖+维修费等各种花销,加上交

易费用,风险太高,想投资房产,一没算好就

亏了,这就是很少有美国人愿意买两套以上房

子的原因。

房产税保证了小区居民的素质比较平均,

这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有钱人才能多交

税,才能住高档社区,而穷人往往因为自己的房子升值

了,反而被迫搬出这个小区,甚至搬离这个城市。美国

人的方法是年轻时努力挣钱买大别墅享受,年老时把房

子卖了换小公寓或者直接租房住到死。通过房产税可以

非常轻易的划分出富人区和贫民区,说简单点,你的眼

光不错,买套房子几年后升值一倍,那么恭喜了,没警

察和城管来暴力驱逐,你自己就乖乖地换个能交得起税

的地方去住了,可惜没“精英”来赞美这种做法是多么

地民主多么地和谐。

作者简介:曼大毕业,现在中国教书。

买手机对白买家:掌柜的,这个手机的最大优点是

什么?

卖家:可以打电话。

买家:哦!有什么缺点呢?

卖家:不能剃须。

买家:……

买家:老板,我同学说的,你们这里卖

的手机,即使从四楼掉下来摔坏了,

你们也可以换的,是这样吗?

卖家:你们应该多关心一下这位同学,

不要让他一个人呆着,多陪他说说

话,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如果还不见

有什么好转的话,可以送到医院观察

一下。

买家:哦!

买家:这么贵的手机,我还不如买个笔

记本电脑。

卖家:也对,我想你站在人群中,把笔

记本翻开,贴在耳朵边听电话的造型

一定很酷。

买家:老板,这个手机的通话质量好

吗?

卖家:三星的一般都很好的。

买家:我已经买的好几部手机都不行,

听不清楚别人说什么。你推荐我应该

买什么?

卖家:助听器。

买家:老板,什么手机最耐用?

卖家:只有相对耐用的,没有绝对耐用

的。

买家:为什么?

卖家:你见过谁家有祖传的手机?

买家:哥哥,你给我说说智能手机和非

智能手机有什么区别啊!

卖家:就以闹钟为例,一般的手机到点

就闹,闹得醒闹不醒不管,智能手机

见闹不醒你,会打电话给你们单位领

导请假。

买家:哦!

买家:老板,你们卖手机赚钱吗?

卖家:那是相当地赚。

买家:那一个月能赚多少?

卖家:你先买部手机,让我先赚点钱,

把昨天的饭钱结了再告诉你。

买家:老板,这个手机大概有多重?

卖家:60多克。

买家:哎!其他都好,我就是嫌太轻了

卖家:你可以绑在哑铃上使用。

Page 57: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51枫华之声 2009年 第3期总第45期 6月10日出版

枫 华 博 客

丰子恺先生是我非常景仰的文

化巨匠。这些年每到一处他

的 画 及 书 我 是 见 到 就 买 , 后 来 邮

购,再后来就网购,尽管有许多画

及文章重复了。平日心情烦躁坐立

不安时,翻一翻他的画立马就静下

来了。2002年9月偕内人专程去浙江

上虞春晖中学后,就打算再去先生

的缘缘堂,因不顺道而作罢。去年

利用一次休假,圆了这个梦。

先生的画作及文字里看不到浓

烈、奔放、激昂、犀利,也没有缱

绻、缠绵、悱恻,只有那挥之不去

的情愫,似浓非浓似淡非淡亦浓亦

淡 。 他 的 文 字 及 画 作 没 有 宏 大 叙

述,读起来是那么的亲和温婉平实

质朴,甚至有些琐屑。

他笔下的树大都苍劲而不挺拔,

水边的垂柳更是依依;山再高再陡

峭那随意勾勒的线条也不嶙峋;水

面大都平如明镜,绝少见到奔腾咆

哮的水流;淘气的顽童而不讨厌;

柔顺的女孩也不矫情;画里的醉汉

都觉得可爱而不可恶、憨态可掬,

连路边的野草都显得那么多情!寥

寥数笔神情毕现意境幽远,让人驻

目流连浮想联翩,极富艺术感染!

那安然恬静的乡居,慈悲怜悯的情

怀(先生是位素食者),好一幅乌

托邦风情图,令人无限向往!说先

生德艺双馨也太泛泛,像是应景之

言。但他技艺的炉火纯青,处世的

澹定,那种臻于化境的澹定真是寻

常人难以企及的啊!

浙江上虞的春晖中学因其上世纪

初叶延揽天下名士,至今听起来都

如雷贯耳让人肃然起敬的名字——

李叔同、夏丏尊、朱自清、丰子恺

等前往任教,再因电视剧《围城》

的导演黄蜀芹(大导演黄佐临的女

公子)选中该校拍摄其中的第七、

八集而闻名(后来才知道是大导演

谢晋先生推荐的)。

先生的陈列馆里有一张民国八年

(1919年),由浙江省立第一师范

学校长经亨颐签署的丰子恺毕业证

书,而春晖中学是1921年经亨颐先

生创建的(现为浙江省一级重点高

级中学)。可见经亨颐先生对丰子

恺的器重和厚爱。

石门镇以丰子恺先生为傲,镇上

有子恺东路、子恺西路,故居前的

小桥上也用先生的画来装点。先生

的画是个特例,这不像天津的杨柳

青已经形成一种民俗。

近年我去了鲁迅(不止一次,还

去了浙江绍兴柯桥的鲁镇)、蔡元

培、胡适和丰子恺故居,还是数百

草园三味书屋要热闹些,除了其作

品的影响力,再就是宣传和教育的

使然了。

缘缘堂里的工作人员见我对先生

的作品如数家珍,就对我说如果没

有对先生的真爱,是不会专程到这

里来的。我说是的。她又问道先生

可有研究成果?我答道,惭愧,只

是真心喜爱。她说可以留个言吗?

我说当然可以,遂写下:丰子恺先

生空前绝后。

不是吗?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

最大不同就是自然科学后继有人、

生生不息继而高、精、尖。而卓异

的人文作品是纯个人的,将随着一

个人的消逝而戛然而止,因其不可

能合作、替代并延续而显得格外珍

稀。

文 / 一吐为快

Page 58: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June /July 2009 www.fenghuavoice.com52

Fenghua Blog

人生途中难免会遇见磨擦,亲

朋之间难免会有矛盾,甚至夫妻之

间也会彼此伤害,我们人人都需要

学习饶恕,否则容易堕入仇恨的漩

涡,不能自拔。不少人在仇恨中自

乐,不知不觉中成了它的瘾君子。

日子久了,心理成长与生理健康都

可能受到严重的不良影响。

学习饶恕之前,必须先弄清什

么是饶恕。让我们从反面来认识饶

恕。

首先,饶恕不是把过去忘掉。饶

恕若是忘记往事,事情就变得简单

了。我们只需学习善忘,或让时光

冲淡记忆便成。然而需要饶恕的,

不是往事,而是伤害我们的人。我

们不能饶恕忘记了的仇敌。

事实上,唯有当我们真正饶

恕了敌方,才可以忘记以往

的伤害。

其次,饶恕不是寻找借

口。在冲突中,我们常见一

些和事佬,好心替当事人找

借口(“她一定是受了更年

期的影响”), 或把责任推到

其他的人身上 (“他的父亲

也是这样”)。不错,生理

变化、遗传因素、原生家庭

等范围,的确可以对我们有

很大的影响,都是值得我们

研究的课题。若是找到冲突

真的与这些方面有关联,当

事人需要的是了解和同情,甚至是

可怜,但这些与饶恕不相同。

此外,饶恕与接纳对方不同。

普遍来说,我们接纳别人,因为我

们 晓 得 他 们 基 本 上 不 是 什 么 坏 分

子,明白他们与我们一样,有长处

也有缺点,而且人谁无过呢?这样

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彼此接纳。

但饶恕却是不同。我们需要先认定

敌方对我们的伤害,才可以谈得上

饶恕。接纳他人,可以有不同的程

度 。 饶 恕 他 人 , 却 不 是 程 度 的 问

题,而是甘心的选择。

中国人常强调容忍,所谓百忍成

钢。适当的容忍实在是美德,是人

际之间不可缺少的润滑剂。但我们

千万不要把容忍与饶恕弄错。因为

两者并不相同。容忍是有限度的,

与人相处若单是基于容忍,迟早会

发展到忍无可忍的地步,结果便大

战爆发。但饶恕却是没有限度的,

我 们 可 以 饶 恕 任 何 人 给 我 们 的 伤

害。

不少人把饶恕看为化解冲突的

途径。民间虽然流行“有仇不报非

君子”之说,但中国主流文化仍是

以和为贵,所以提倡大事变小事,

小事变无事。可惜往往因此我们没

有机会学习如何处理矛盾,不懂得

以事论事的技巧。有专家描写化解

冲突有如平静风浪,而饶恕却是拯

救将要淹没者。平静风浪当然是美

事,但拯救淹没者也是重

要。

饶恕究竟是什么?饶

恕就是在没有借口之下,

改 换 角 度 来 看 伤 害 你 的

人 , 勇 敢 面 对 留 下 的 疤

痕,甘心原谅对方。我们

最后会发现,原来饶恕不

是便宜了对方,而是自我

释放的唯一出路。

有 空 再 谈 饶 恕 的 艺

术。

作者简介:来自香港,现

在在温尼泊做专科医生。

文 / 杨世礼

Page 59: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53枫华之声 2009年 第3期总第45期 6月10日出版

四 海 为 家

《四海为家》栏目是海外华人分享自己生活经历的园地,它是提供给大家相互交流,彼此关心,互相帮助的平

台。

移民是一种体验,是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生体验。这种体验在人的一生中是

不平凡的,是难忘的;这种体验有着磨砺的心理过程,充满了苦辣酸甜各种心理元素。无论你在国外的经历是短还

是长,当你回顾这段过程时,是否会有一种感慨?本期《四海为家》首先呈献给读者朋友的是枫华新作者冰冰带给

大家的《移民八年之回望》。文中有作者初到加拿大的沮丧和困难,有夫妻一起求学的辛苦和快乐,有家庭的互相

支持和鼓励,有对帮助过他们的人的感激,有而今的安居乐业。“八年的风风雨雨,有艰辛,有喜悦,有痛苦,有

欢乐”。请与作者一起分享这种移民体验。

作者欧晨的《回忆与思念》是一篇情透纸背、感人至深的文章。作者在文中深情地追忆和缅怀了“加中友谊的践

行者、温尼泊华人与西人交流的先驱者”、作者的“第一个加拿大朋友”格瑞·H 先生。格瑞·H 先生生前曾致力

于国际学生志愿者的活动,重点帮助来自中国大陆的学生学者。在作者出国移民的经历中,格瑞·H 先生及家人曾

给予他帮助、关怀和友谊,“这段宝贵的经历勿容质疑”为作者“后来的移民生活奠定了一个虽然初步但却坚实的

思想基础”,这些帮助、关怀和友谊以及格瑞.H 先生的人格魅力深深地烙在作者的心理。文章充满怀念和感恩。

《咖啡馆里看日出》是作者杨朝晖充满浪漫主义情怀的力作。文章手法是诗性的,“咖啡”、“羊肉汤”、“

馄饨汤”代表着不同文化背景,而“日出”有着浓厚的“希望”喻意。从“曾

经有过担心”到“我不害怕”,文章看似是搬家前咖啡馆片刻歇息,实则是移

民之路的阶段总结和心情梳理。对于“生活在异国他乡”,作者是坚定而平和

的;就像太阳正在升起,生活是充满希望的。愿读者朋友都有和作者一样的情

怀。

《成长中的梦想与现实》(作者虫子)讲述的是七十年代一个有上蓝天开

战斗机梦想的年少的“我”考飞行员和考大学的阴差阳错的故事,请读者欣

赏。

欢迎更多的朋友为《四海为家》栏目投稿,讲述你的故事,分享你的心

情。

栏目编辑 月冰 EMAIL:[email protected]

编辑手记

Page 60: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June /July 2009 www.fenghuavoice.com54

Our Stories

一天傍晚,照惯例和老公,女儿一起出来散步。说

着闲话,聊着家常。谈着谈着,我和老公突然意识到今

天是我们移民加拿大八周年纪念日,不禁感慨万千。八

年的风风雨雨,有艰辛,有喜悦,有痛苦,有欢乐。人

生能有几个八年呢?而这一个八年注定将是我们最难忘

的。

移民第一站

2001年5月,我们一家踏上了飞往加拿大多伦多

的 旅 程 。 女 儿 那

时 还 不 到 两 岁 。

对 这 个 未 知 的 世

界 , 我 们 带 着 好

奇 , 更 多 是 去 冒

险 的 心 情 , 好 像

仅 仅 是 到 一 个 远

的 地 方 去 旅 游 。

地 球 的 那 一 端 究

竟 是 什 么 样 子 ?

我 们 会 在 那 里 怎

样地生活?

没 有 想 到 的

是 , 即 将 到 来 的

考 验 比 我 所 预 想

的 要 艰 苦 一 百

倍 。 还 好 , 有 朋

友 的 朋 友 事 先 帮

我 们 联 系 好 了 房

子 , 但 是 我 还 是

被阴暗的地下室,

简陋的家具所震惊。怎么也和想象中的那个美丽的国度

对不上号。这就是我们的家吗?比起我们在那个江南小

城的家,真是一个地下,一个天上。老公看出了我的沮

丧,安慰我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就这样,我们开始了

人生的另一段历程,一段和我们在国内截然不同的人生

体验。

幸运的是,我们在多伦多遇见了很多的好心人,给

了我们很多无私的帮助。他们有像我们一样的新移民,

也有居住多年的老移民和当地加拿大人。给我们印象最

深的是一名幼儿园老师,我们称呼她为欧小姐,多年前

从香港来加拿大的。当时我想了解一下幼儿园的情况,

可是由于语言上的障碍,怎么也说不清楚。

欧小姐当时在那所幼儿园里任教,知道我们是刚

来,提出想帮助我们。记得第一次带我们去超市买菜,

她为女儿买了好吃的小熊饼干,女儿高兴的样子让我想

掉眼泪。之后欧小姐还为我们送来了KFC的特价套餐,

让我们很感动。她的无私帮助让我们相信这个世界上还

有雷锋。她说因为她刚来加拿大的时候一开始也是很困

难,如果有人能帮一把会好很多。象欧小姐这样的好心

人,我们还遇见了许多。我对老公说,等我们以后日子

好了,我们也要去帮助别人,因为感觉很温暖。

我 们 在

多 伦 多 度 过

了 迄 今 为 止

最 艰 苦 的 两

年 。 现 在 回

想 起 来 , 我

很 感 谢 生 活

给 了 我 们 这

个 磨 砺 自 己

的 机 会 , 让

我 们 有 信 心

去 克 服 今 后

生 活 道 路 上

的 任 何 困

难 。 你 想 最

苦 的 都 已 经

尝 过 了 , 还

有 什 么 不 能

面对的呢?

小镇求学的日子

2003年,我和老公双双被加拿大的一所大学录取。

我攻读硕士学位,而老公则换了专业读本科。大学位于

安大略省的一个小镇,很安静也很美丽,是个读书的好

地方。

一起求学的日子很辛苦也很快乐,我们同时还要照

顾刚满四岁的女儿。同学之中我们算是年纪比较大的,

所以学起来就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每当晚

上把女儿弄睡着,就是我和老公的晚自习时间。我俩坐

在饭桌的两头,屋子里静悄悄的,只有哗啦啦的翻书的

声音。偶尔抬头相视一笑,聊上几句,彼此鼓励一下对

文 / 冰冰

Page 61: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55枫华之声 2009年 第3期总第45期 6月10日出版

四 海 为 家

心声共听, 美文齐享《枫华之声》下期截稿日期: 2009年7月10日

故事不多,宛如平常一支歌,过去未来共斟酌……来稿请寄: [email protected]

方。老公比我要忙很多,常常要学到下半夜。看着他疲惫的神

情,我常常想,我们这样的努力什么时候才有回报呢?第一年我

的课程结束,考完最后一门,老公特地带着女儿去接我,看着他

们站在教学楼的外面,阳光撒在他们盈盈的笑脸上,我突然觉得

很幸福。

尽管做学生没有什么钱,但是我们的生活简单而充实。闲暇

时要么和其他中国同学一起在家里聚餐,这里叫开Party;要么

开着我们的破车和大家出去郊游,野餐。记得刚去的第一个春

节,大家都说想看春晚,吃饺子。春晚我们是没有办法看了,但

是饺子肯定是可以吃到的。这天下午,大家说干就干,有和面

的,拌陷的,擀皮的,很是热闹。每家还准备了一个拿手菜,那

顿饭吃得好开心,好像又回到了想念中的家乡。女儿是下一代中

的孩子王,很有威严的,领着一帮弟弟妹妹们窜来窜去,也是好

不开心。那段穷学生的生活,至今还让我们回味无穷。

安居乐业的生活

付出就有回报。我毕业后很快得到了一个面试的机会,在一

个叫温尼泊的地方。初次听到这个名字,不知怎么就想起了维尼

小熊,我想那一定是个非常可爱的城市。结束面试回去的那天,

我坐在飞机上,看着大地那一片灯火通明,突然觉得自己已经是

这个城市的一员。我暗暗地在心里说:温尼泊,我们一定会来

的。

如今,我们这个小家庭已经在温尼泊住了三年多了,老公找

到了他所喜爱的工作,女儿也上四年级了。终于结束了漂泊流离

的生活,有了一个安定的家园。我很感谢老公在最困难的时候,

把学习的机会让给了我,自己一个人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我也很

感谢女儿带给我们的数不尽的快乐。没有他们的支持,我想我一

个人是不可能在这里坚持下去的。正是互相的支持和鼓励,让我

们共同度过了这个不平凡的八年。

作者简介:来自南京,工程师,现在温尼泊工作。

Page 62: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June /July 2009 www.fenghuavoice.com56

MCT Business Partners

加拿大房地产商会会员曼尼托巴房地产商会会员

梁菲力 茜拉

[email protected]

Page 63: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57枫华之声 2009年 第3期总第45期 6月10日出版

枫 华 商 友

Page 64: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June /July 2009 www.fenghuavoice.com58

Our Stories

已经是十八年前的往事了,直

到现在每每想起仍是那样清晰,生

动,温馨。

一九九零年十月底,作为访问学

者的我一出温尼泊机场,面对的是

冰天雪地的凛冽寒风和操着异国语

言的陌生人群。这与刚刚离别的金

秋十月北京、热情相送的亲朋好友

顿成强烈反差,心中不由自主地泛

出一丝孤独和无助。赶到大学与导

师简短寒喧后,就被早已等候的国

际学生中心的志愿者格瑞.H接到家

里,和他的家人一同度过了最初的

几天。

格瑞·H的家住在温尼伯市南郊

的一个小镇上。他是一家畜牧饲料

公司的财务经理,夫人伯蒂丝是个

教师,当时退职在家照顾两个孩子

并有身孕。他们都是虔诚的教徒,

饭前祈祷,周末去教会(堂),一家

人过着田园诗般平静的生活。由于

年龄相近,格瑞.H长我三年,伯蒂

丝小我两岁,又有一些共同的兴趣

和相似的经历,我们很快成为好朋

友。一个月后他们的第三个孩子出

生,恰好与我同一天生日,给这份

友谊添加了一点传奇。

在 格 瑞 · H 一 家 友 好 轻 松 的

氛 围 下 , 我 很 快 从 刚 出 国 常 见

的“Homesick,Culture Shock”中

恢复了过来,情绪饱满地投入到学

习中。以后,几乎每隔一周我们都

会相聚。

我不仅参加过格瑞·H教会的

布道,洗礼,唱诗,更在他的引领

下走进加拿大人的日常生活——远

足露营,采购野餐,社区活动,体

育比赛,及各种研讨、Party等活

动,甚至参加了他叔叔——一位老

Farmer

的家

产拍

卖……

在回头

来看,

正 是

在 格

瑞 · H

的帮助

下,我

才得以贴近和深入的视角观察,体

会加拿大的现实生活并进行一定的

思索。这段宝贵的经历勿容质疑为

我后来的移民生活奠定了一个虽然

初步但却坚实的思想基础。

从我开始,格瑞·H一发不可

止,更热心于做一个国际学生中心

的志愿者。受他影响,小镇陆续又

有一些人家开始帮助中国学生。仅

我所知,受他帮助的中国人有加州

的 林 心 、 宋 俊 夫 妇 , 硅 谷 的 欧 小

波、雷芸夫妇,波士顿的李云飞、

黄小军夫妇,华盛顿DC的金丽萍女

士,多伦多的李江先生,蒙特利尔

的江怡穗先生,温尼伯的Jennifer·

汪女士等等,何止十几人。尽管这

些人大多与格瑞·H失去联系,但我

相信,每当他(她)们忆起温尼伯

求学(职)的岁月时,一定有格瑞·H

的形象。而这个形象又一定是和感

激,庆幸,怀念等美好的语言联在

一起的。

经过一年半时间的交往,我发

现格瑞·H不但在公司是好领导好员

工,在家里是好丈夫好父亲,还热

爱生活,有许多爱好和才能。我曾

看过他的一些摄影作品,通过朴素

——————记我的第一位加拿大朋友

/

在 格 瑞 · H 一 家 友 好 轻 松 的氛围下,我很快从刚出国常见的“Homesick,Culture Shock”中恢复了过来,情绪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中。以后,几乎每隔一周我们都会相聚……

Page 65: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59枫华之声 2009年 第3期总第45期 6月10日出版

四 海 为 家

的拼图和光线,让人感受到他对大

自然和生命的和谐礼赞。实际上,

他也是我摄影的启蒙老师,曾深入

浅 出 地 讲 解 光 圈 , 速 度 , 感 光 配

合,选购二手相机及分析作品。尽

管后来百事纷忙,很少创作且随波

逐流地更换为数码相机,但至今保

留着他送我的一个铝制可伸缩三脚

架,不是为实用,只是守候心中那

一份特殊的怀念。

一九九八年我又来到加拿大,

先后在UNB和UM学习并递交了移民

申请,角色和目标都发生了变换,

从单纯学习到生存立足。正当我和

格瑞·H的交流开始向更专业领域延

伸,诸如怎样求职,贷款买房,报

税投资,购车保养的时候,他突然

作出了惊人的决定——举家迁往捷

克,出任一个教会学校的公益性职

务。

坦率讲,作为发达国家典型中

产阶级一员,格瑞·H完全可以衣食

无忧地安享后半生,但出于拒绝平

庸的性格,或是祖辈有德国、俄国

和加拿大一路颠沛流离、顽强生

息的血缘基因所致,亦可能如他

曾对我谈到的对早期传教士传奇

的敬仰和憧憬,各种因素的合力

使他果断变卖了祖屋和(公司)

股票,辞退工作,携妻将雏,远

赴他乡。我们最后一次相见于

Jennifer·汪家的送别午宴上,

不过气氛总被一种分别的惆怅以

及未来的迷惘淡淡环绕,令人挥

之难忘。

一晃又是十年了。“十年生

死两茫茫,难相忘,总思量。”

其间我几经沉浮,中止了学业,

离散了家庭,远走卡尔加利,生

存劳作,四处奔命。偶尔想起在

格瑞·H一家度过的快乐时光宛

如隔世。

今 年 十 一 月 九 日 ( 编 注 — —

2008年11月9日)我行车至萨省的

BATTLEFORD,时值冬日薄晚,四

野沉暗,突然长空连坠陨石,漫滑

天际极其绚烂。按中国的星相,天

坠流星地损良臣,不久得知格瑞·H

是日逝于温尼伯一个休养院院。我

不是有神论者,却宁愿相信这种巧

合为神旨天意,让我为格瑞·H送

别。

原来,格瑞·H抵捷后情况有

变 , 不 得 以 转 德 国 , 不 久 患 上 起

因 不 明 的 不 治 之 症 — — 石 人 综 合

症。典型病状为各部位肌肉逐渐僵

死,直至口腔不能进食,舌头无法

言 语 , 眼 皮 睁 不 开 , 最 后 肺 衰 而

亡。2006年格瑞·H一家返回温尼

伯,他神智始终清楚,只是身不由

己,任灵魂渐渐远去,家属和医生

束 手 无 策 , 只 能 承 受 这 残 酷 的 终

结。

在格瑞.H的遗体告别仪式和追悼

会上,主持人及生平介绍均谈到,

他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参与国际学

生志愿者的活动,主要“FOCUS”

在、中国大陆学生学者。但两项仪

式中除Jennifer·汪女士一人,未

见任何亚洲人的面孔,令人深深遗

憾。作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的龙的传人更为惭愧。

这里恳请《枫华之声》的主编

借贵刊一角刊出我字拙意深,纸短

情长的文章。纪念加中友谊的践行

者 , 温 尼 伯 华 社 与 西 人 交 流 的 先

驱 者 , 我 个 人 的 第 一 个 加 拿 大 朋

友----格瑞·H 先生。

他的灵魂与精神永生。

作者简介: 祖籍河南,来自北京,现

居卡尔加利,为本刊的热心撰稿人

之一。

照片说明 - 格瑞·H一家赴欧洲前

在Jennifer汪家。伯蒂丝·H(前

排右一),格瑞·H(前排右二)

,Jennifer汪(左一),照片由作者

提供。

Page 66: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June /July 2009 www.fenghuavoice.com60

Our Stories

在这个遥远的城市里,没有多少

朋友,没有应酬,没有推杯换盏,坐坐

咖啡馆便也成了生活常态。喜欢加拿

大当地一家很著名品牌咖啡馆,类似

于美国的星巴克。其实它也不是传统

意义上的咖啡馆,主打产品是甜点、

面圈加咖啡,只是它的咖啡确实好

喝,而我又不太喜欢那些甜得发腻的

东西,所以更愿意认它为咖啡馆。

通常我花两块半当早餐点的东西

是,一杯中号咖啡,加奶不加糖;一个

原味面圈,烤一下加黄油。咖啡用瓷

杯接了,面圈用纸袋装了,端了找个靠

窗的桌子坐下,享受我的西式早点。入

乡随俗,我更愿意中式早餐。要是有

一碗热腾腾的羊肉汤,里面薄薄的羊

肉片,按口味加盐,掰着死面锅盔泡着

吃,牛排也不换。曾经在中原的绿城,

这样一碗热汤下肚,冬天的早晨骑摩

托就不冷了。时过境迁,别说在加国

了,就是在我离开绿城后来住的北京,

这种口味的羊肉汤也是觅不到的了,

早餐暖胃的换成了馄饨汤。

退而求其次,还是品尝我的咖啡

吧。不知道为什么这家咖啡喝得这么

顺口,而且品质控制也很好,每次喝都

是这个味。香气不霸道,有点果木熏

烤 的 味 道,几 缕

焦 香,一 丝 甜

意,嗅到了,马

上大脑就反映

出 愉 快、活 跃

的 概 念。味 道

醇厚而 芬 芳,

不是花的轻浮

芬 芳,而 是 种

子的那种能果腹

的质感的芳香。味道不苦不酸。好的

咖啡应该是不苦的,或者是习惯喝的

人不觉得苦了?有些咖啡,特别是凉下

来的,简直和中药一个味。酸味见仁

见智,有人偏好,我不喜欢,觉得是一

种干扰。

10月中旬一个星期六的

早晨,因为要搬家起得早。

帮忙的人还没有来,开了公

司借来的皮卡,又来到了咖

啡馆。还是坐在大窗户边。

这是 个拐角,两边都是高

窗,正前方对着的远处是草

地,大学预留地,现在是候

鸟打尖所;旁边的高窗外是

买完咖啡开出来的车队。

店里的顾客队伍就三四

人,店外排队的车连成了长

龙,有十几辆。不明白他们

为什么不停车进店买咖啡,

等候时间还要少得多。

8点钟,天已经亮了,青

色的,高空淡淡的云。再看

正前方,是彩云,红霞。原

来还没有日出,要看到日出

了。有过 几 次 看日出的 经

历,特别是一次在北戴河海

边的,堪称完美。没想到现在在城市

咖啡馆里,竟然也能看到日出。一个

红点闪出来了,从地平线开始上升,穿

过一棵松树枝叶间,明亮起来,好像

顽皮的孩子探头伸出舞台帷幕,清澈

的眼睛探寻这个世界。看

着太阳慢慢耀眼,升

高,变大,这个时候

觉 得 时间真是很 具

体,观察得到的。

咖 啡 没 喝 完 ,

阳光已经 从 红色变

成金色了。灿烂平射

的阳光 透 进 屋 里,

忙 碌 的 营 业 员们 和 三

三两两的顾客都泛了光,又投下长长

的影子;屋外来来去去的排队买咖

啡的车,也都耀眼起来。早起喝咖啡

的人是勤快的,阳光的。他们是开皮

文 / 杨朝晖

曾经有过担心,生活

在异国他乡,处在与中国

人大不相同长相、语言、

习性的人群中,是不是有

些害怕?

Page 67: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61枫华之声 2009年 第3期总第45期 6月10日出版

四 海 为 家

当你去有些《枫华之声》商友处购物时,如果你出示你的《枫华之声》会

员卡,你会得到折扣呢!(细节请见本期第11页商家列表)。

当你去《枫华之声》的商家购物或寻求服务时,如果提及《枫华之声》,

有的商家会给《枫华之声》适当赞助呢!所以,请不要不好意思,只管告诉他

们:你是枫华读者!

卡、工具车的建筑工、管工、电工、木

匠、……;开轿车的白领、厨师、保洁

员、……;开小面包车的家庭主妇;骑

自行车的学生;以及退了休的开车比

走路还灵活的老人。

曾经有过担心,生活在异国他乡,

处在与中国人大不相同长相、语言、

习性的人群中,是不是有些害怕?担

心不是偶然的,以我走南闯北、见多

识广、尚会两句英语的历练,尚且有

这种顾虑,旁人或多或少也会有不习

惯。上一个英语班老师介绍过两个典

型“陌生环境综合症”案例,一个是

认为别人都要害她,不长时间又全家

回国了;另一个则是头四个月没有迈

出家门。

在加拿大这个中部城市生活了两

年后,我发现,在各色人种中间,我不

害怕,就像我在绿城、北京街头人群

中不害怕一样。在中国人群中,即使

听得懂每一句话,我也没必要去跟每

个人讲话,可以自己安静地喝我的羊

肉汤和馄饨。

在咖啡馆里,听不懂他们讲的

话,一点也不妨碍我安静地喝我的咖

啡。他们和我一样,都是普通的劳动

者,辛勤工作,撑起家庭,享受生活,

就像绿城跟我一起喝羊肉汤的铁路

职工,北京跟我一起喝馄饨的公司白

领。如果社会崇尚劳动,不管什么样

的工作,劳动者都能得到足以养家糊

口的收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起码

在收入上动手的不会输给动脑的,如

果大家都有就业机会,有福利保障,

有赖以为生、不以为耻的工作和收

入,处在这样稳定的状况,又有谁会

来“骚扰”我呢?

满意地喝完最后一口,离开咖啡

馆,开着我的皮卡去搬家了。

作者简介:河南郑州人, 工程设计工程

师,现在温尼泊工作。

在咖啡馆里,听不懂他们讲的话,一点也不妨碍我安静地喝我的咖啡。他们和我一样,都是普通的劳动者,辛勤工作,撑起家庭,享受生活,就像绿城跟我一起喝羊肉汤的铁路职工,北京跟我一起喝馄饨的公司白领。

Page 68: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June /July 2009 www.fenghuavoice.com62

Our Stories

我生长在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动乱

年代,那时的我们从小学到高中都不

怎么读书,天天都是玩,变着花样的

玩,真是太美好了。长大一些的时

候,就是学工学农学军,中学毕业以

后就去农村当知识青年,或者当支边

青年。如果能当上解放军,那简直

就是非常光荣,非常荣耀的事

情,父母所在单位的领导和同

事,整个街道的领导和相关

的人都要送上祝福,敲锣打

鼓到你家里去贺喜,送上红

色的对联,还在门上贴一

个“军属”,非常喜庆,

非常亮眼。所以在我幼

小的心灵里面,崇拜解

放军,向往解放军,当

解放军是非常光荣,

非常光宗耀祖的事

情。特别是部队航

空兵,那简直就是

相当地了不起,我

相当地想往。

人们常说,

心想事成,机

会来了。就在

我高中快毕业时,某部队

航空兵到我们城市高中来挑选战斗机

飞行员。我就读的那个中学,是我们

市里最好的一所中学。这个消息在我

们学校一宣布,整个学校都沸腾了。

特别是男同学,奔走相告,互相鼓

励。开始是在各个学校海选,初选,

体检,淘汰,然后进入区、市级筛

选,体检,考试,淘汰。我一路过五

关斩六将,从开始的几千人,到后来

只剩下十几个人集中来到市里。之后

再是非常严格的省级体检,考试,淘

汰,最后通过部队更加严格的体检和

测试。来自我们本校的就只剩下两个

人了,其中一个就是我。

通过了这最后一关的测试,部队

领导就找我父母谈话了,叫我等政审

和通知。我当时那个兴奋劲就别提

了,满是自豪,满是骄傲,就梦想着

去开战斗机了。在等待的时间里,天

天亢奋睡不着觉,满脑子都是开战斗

机,多么的神气,多么的荣耀啊。时

间就这么一天一天地过去了,等了一

两个月都没有任何的消息,最

后另一个小子拿到

了 通 知

书,

而我却没有。

这下可把我急坏了,经打听

才知道政审没有过关,因为我家成分

不好,爷爷是小地主。我这个从没谋

面过的爷爷(我出生之前就已经去世

了),可实实在在影响了我一生的前

途啊!在那个年代,说也说不清楚。

其实我爷爷这个小地主也当得很

冤枉。听我爸爸讲,解放前,我们家

也是贫农,村里有很多很多的荒山,

没法用来耕种。我爷爷想,荒着也是

荒着,何不把它们开垦出来种一些桔

子,广柑,梨什么的,于是他天天上

山去开荒,很有些愚公移山的精神。

几年以后,几座荒山果树成荫,年年

都有水果吃,剩余的还可以卖些钱,

家里也从贫农转变为小富农啦,房子

也从茅草棚变成了土瓦房。

可他这个小富农没有剥削人,家

里连一个短工长工也没有,是靠着我

爷爷自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辛勤地

劳动换来的。解放了,说我爷爷拥有

了几座荒山,就把他划为小地主了。

我爷爷想不通,被气病了,不久就

去世了。一转眼,几十

年过去了,

轮 到 我

要为建设

祖国,保

卫 国 家 出

力的时候,

却因为我死

去的爷爷而丧

失了这一大好

机会,没有被

录取,实在痛心

和失望啊。就这

样,我的蓝天梦破

碎了。

紧接着高中毕业

了,本来应该下乡,

可我父母说等一年再

去,于是我留在城里

进了工厂当了一名修防

空洞的临时工,每天拉

着板车 运土,天天就这么混着。

毕竟也只有十六岁,也不知道将来做

什么,与我的上蓝天开飞机的梦想相

差十万八千里呀!就这样混了大概半

年。

突然有一天,我妈妈下班以后带

回来一张报纸,说国家将恢复高考,

凡是想读大学的青年人都可以报考,

不受家庭成份的影响。这下整个中国

大地都沸腾了,这是多少年轻人多年

以来的梦想呀。大家都忙着找复习资

文 / 虫子

Page 69: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63枫华之声 2009年 第3期总第45期 6月10日出版

四 海 为 家

料,找老师或找学校补习。我本来打

算不上班也去参加补习,可我妈妈不

同意,叫我白天去拉板车运土,晚上

在家自己复习功课。因为那个时候临

时工也不好找呀,而我家也没什么背

景,有个临时工做已经很不错了,何

况万一考不上大学,还有一个拉板车

的临时工作可干嘛。就这样,我在闭

关自守式的自学情况下,半清楚半糊

涂地就走进了关闭中国十几年的高考

考场。可想而之我当时的感受,也不

知道考卷答对多少,心里没底。

考完以后,每天都在期盼地过日

子,希望能过录取线,但仍然还是继

续拉我的板车,运送工地上的土。大

约一个多月以后的一天,还是我的妈

妈兴高采烈的拿着一封信回来了,告

诉我这是我的大学入学通知书。我太

兴奋了,太高兴了,我将成为文革后

的第一批大学生,而且我们上万人的

大工厂就考上了三人,那是多么的光

荣,多么地自豪呀。

紧接着又让我糊涂了,入学通知

书上写着与我申报的学校名称和专业

完全不同的字样,我诧异呀,我没有

申请这个大学呀,他们怎么来了入学

通知书?而且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

大学,它在哪个城市呀?这个专业是

做什么的?我一概不知道。只觉得很

茫然,后来一想,我可能是碰运气刚

考过大学录取线,申报的学校门坎太

高,只能被这一档次低的学校录入充

数了。当时对所录入的专业一点也不

了解,请教了许多厂里分配来的“工

农兵”大学生,技术员工程师什么

的,没有人能回答。心里急啊,真是

扒凉扒凉的,怎么招考办的老师给我

调配到这么个大学,什么狗屁专业,

听都没有听说过。我打算放弃,不去

读了,继续努力,再复习参加下年的

高考。一些好心的人听说我将放弃去

读大学时,他们都劝我,考上大学不

容易,总比去拉板车强啊。我们工厂

有一个总工程师,他是文革前的大学

毕业生,他听说这个事以后,就觉得

在那个年代考上大学不容易,不要放

弃,于是来告诉我说“你的专业与农

用飞机有关”,一听与飞机有关(实

际有很大的距离,这是后来才知道

的),我的精神立刻爆长,那我一定

要去读,虽然我当不了战斗机驾驶

员,可我还可以去开农用飞机呀。这

下我开朗了,从小就盼着开飞机翱翔

太空的梦想就要实现了。天天心里都

美滋滋的,根本就不想在家里呆了,

板车也不拉了,盼着大学快点开学,

好去学校看看飞机。

终于盼到了大学开学,学校派了

两辆大客车和两辆卡车(军绿色的)

把我们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大学生

从火车站接回了学校。我都没有乘坐

客车而坐卡车,是因为我太兴奋了,

我都长到17岁了,还从来没有跨出过

我们那个城市,觉得乘坐客车会阻碍

我的视线,而坐卡车我的视野更开

阔,看得更清楚,真恨不得把所有看

见的一切都收尽我的眼底。到达学校

后我迫不及待的拎着行李从卡车上冲

下来,顾不上吃也顾不上喝,把行李

往寝室一扔,就去寻找飞机。找了一

大圈连个飞机的影子也没有看见,到

是看见一些军人在学校里走来走去,

心理想啊,这些军人都是来保护飞机

的(实际上他们是部队临时驻扎在学

校)。飞机到底藏在哪里?唉,飞机

应该停在宽阔的地方,可能停在操场

上,于是我又来到操场上,真让我泄

气啊,那有什么飞机呀,连个飞机的

轮子也没有看见,操场上的草都跟我

差不多高了。于是,当我拖着疲倦的

腿回到寝室的时候,每个寝室都已经

华灯初放了。

就这样,带着对开飞机的无限想

往和我的年幼迷惑,误入了我的专业

并且一干就是几十年直到现在。回想

起来还真不知道是对还是错,但我很

庆幸,自从踏进了大学的门,一路走

来还比较顺利,也找到了自己比较理

想的工作。也许这就是梦幻与人生,

遵从上帝的安排和旨意吧!

作者简介:重庆人,来加拿大六年,

出国前曾在重庆一所高校就职。自幼

热爱舞蹈,为本刊的热心义工。现为

自由职业者。

Page 70: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June /July 2009 www.fenghuavoice.com64

Our Stories

据《星岛日报》报道,奥巴马5月29日到华盛顿一家连锁快餐店亲自为白宫员工买汉堡包,期间又与市民握手问好,他点了芝士汉堡包及薯条作午餐,还请下属进食,以及随行拍摄的电视台职员。在排队期间,奥巴马吃了点零食,与其他顾客聊天,也有人要求与他拍照留念。奥巴马之后亲自拿着两大袋汉堡离开。这是奥巴马第二次出白宫买汉堡包,多个星期前,他曾经与副总统拜登到弗吉尼亚州一家快餐店吃汉堡包。

加拿大统计局近日称,5月份加拿大就业岗位损失近42,000个,其中安省制造业受创尤为严重。这使得加拿大的失业率上升至8.4%,达到11年来最高。 除制造业外,交通运输以及仓储业都有岗位损失,公共行政是唯一一个就业明显增加的行业。此外虽然安省就业损失严重,但曼尼托巴省(Manitoba)、新斯科舍省(Nova Scotia)以及萨斯喀彻温省(Saskatchewan)的就业都有明显增加,其它省份则稍有变化。统计局表示,自就业在去年10月份达到顶峰后,加拿大已损失36.3万个工作岗位,或2.1%。加拿大最大的制造业基地——安省就业形势尤为惨淡,5月份损失6万个岗位,其中大部分在汽车业。

5日8时许,成都市北三环川陕立交桥处发生一公交车燃烧事故,至记者发稿时,事故中已有25人死亡、76人受伤。目前伤者分别在成都二医院和成都陆军总医院紧急救治。

曼省刑事法检讨委员会昨日裁定,灰狗巴士案被告李伟光必须被关在该省一间保安措施相当严格的精神病院,而在该间精神病院腾出空位前,他仍将关押在目前的保安病房,接受24小时监控。上述委员会还称,至于裁决的详细报告,会在2到3个月内完成,但尚未确定是

否向公众公开。受害者麦克莱恩(Tim McLean)家庭的律师表示,如果刑事法检讨委员会不公开全部裁决结果,他们考虑将对方告到上诉庭。该律师指出,该委员会的主席斯蒂芬纽克(John Stefaniuk) 的律师行在本案诉讼中代表灰狗公司,故其中存在利益冲突。该检讨委员会由精神病学家、律师和平民组成,他们做出的裁决主要依据警方的报告、法庭文件以及对被告所作的精神病评估结果。

万维网报道,2009年6月4日是震惊中外的1989年北京天安门事件20周年纪念日,华人密集的加拿大温哥华与全世界数十个城市同步举办了“六四20周年”纪念活动,近两千人参加了在中国驻温哥华总领馆前的纪念和追悼活动,加拿大主流媒体、加拿大中文媒体全线出列对此予以报道。根据参加者的评论,温哥华六四20周年纪念活动参加人数,是去年19周年纪念活动的将近5倍。

加拿大 Manpower Canada在调查了近两千个雇主后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虽然越来越多的加拿大人在寻找工作,而一些部门的岗位仍然找不到人来填补,如技能行业,例如木工和管子工,推销员、工程师、技术员以及会计等最难找到人手。他们研究的提出了加拿大十大稀缺岗位:

1技能专业,例如木工和管子工;2销售代表;3工程师;4技术员,例如听觉和牙科技术员;5秘书和办公支持人员;6教师,特别是专业技能培训学校的老师;7司机;8会计和财务;9劳工;10护士。

一年一度的加拿大国际儿童艺术展,将于2009年8月10日—13日在多伦多市政厅举办。加拿大国际儿童艺术展举办多年来,一直受到多伦多市政府以及整个社会的鼎立支持,历届展览

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孩子们参加和观摩,获得极大的成功!今年的展览是第七届,展览的主题为:动物伴我快乐成长。凡17 岁以下全世界各族裔少年儿童,其作品有关动物的题材均可报名参加。艺术形式可以多样化,如绘画、书法、动画、漫画、手工艺、雕塑、摄影、摄像等。详情请见www.toart.ca,截止日期为 2009 年 7 月 31 日。

Page 71: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65枫华之声 2009年 第3期总第45期 6月10日出版

枫 华 青 春

继北苑酒家、福满楼和京津饭店向枫华之声2009年

会员提供10元钱优惠后,新近开张的亚都烧烤城(unit

7 - 1910 Pembina Hwy)也向枫华之声会员慷慨推出

10元钱折扣优惠。

出门不要忘了带上你的会员卡哟!

成为枫华之友,享受折扣多多!

编者语

本期是庆祝华人来到曼尼托巴一百周年

专刊,我们祝贺温城唐人街百年大庆!

我们枫华青春的作者们虽然在前辈们面

前有些稚嫩,但是也希望能够出一份薄力,

表达我们对老一辈开拓者的崇敬。

限于篇幅,本期只能发表三位小朋友的文章,其中两位小作者献上自己在体育竞技场上用汗水换

来的成绩,鼓励我们的读者加油加油再加油,希望能够为庆祝曼尼托巴的百年华人史增添色彩。书虫

的“我跑,我跑,我跑跑跑!”以诙谐的口吻把自己误打误撞参加比赛,以及在接力比赛中和队友携

手努力的精彩画面描述地淋漓尽致;而王一川同学在越野长跑中出色的表现也一定会令你对他刮目相

看;最后,让我们的“小百科”Young带我们轻松一下,一起游览Mount Rushmore,在观赏景观的同

时也丰富了知识。

百年的华人史写满了几代人的辛劳和拼搏。海外华人的光荣传统和优秀品质也会在我们青年一代手

中继续传承,发扬光大。同学们,朋友们,不论你们有着什么样的经历或情愫,不论你的心情是快乐

还是苦闷,你可以写给我们,在枫华青春栏目与广大读者一起分享。枫华青春愿与大家共同成长。

孙科:Email: [email protected]

Page 72: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June /July 2009 www.fenghuavoice.com66

Youth

爱好:图画、电脑、音乐、侦探小

说、小说

非爱好:体育

亲爱的日记:

说到我不太喜欢体育,那可是

真的。我猜这个世界上有很少人会

喜欢连自己都不在行的东西。我既

没有天赋,又不肯练习,体育对我

来说只不过是必学的一门课而已。

可我万万没有想到我竟然和这次校

际运动会有缘。

故事是这样的:

一 天 早 晨 , 书 虫 匆 匆 跑 到 学

校,“晚了!又晚了!”她抱怨道。

当她冲上楼梯,放下书包,解脱厚

厚的北极熊一样的冬衣时,出现了

一个熟悉的身影,她的排球教练,

派那。派那是英国人,说话时带有

英国口音,不过她很和蔼。派那

说:“恭喜啦,你立定跳远很好,

被排在立定跳第1组啦。”

“哦!?”书虫心一跳,这说

明她会去参加即将开幕的校际运动

会!派那继续说:“哦,还要求你

做一件事,书虫。因为其中一名队

员退队了,女子接力赛4x200m的

队上只有3位队员。你反正要去运动

会的,能不能和她们一起跑?”书

虫顿了一下,“我?啊!”她疑惑

地看着派那,“好吧”,她最终说

道,“但我可真的跑不快!” 派那

微微一笑,“那你得来练习,具体

时间你会知道的”。说完便走了。

那次比赛……

一小时简直像一年。除了给自

己学校的参赛选手做啦啦队,和朋

友玩小游戏外,书虫无聊透了。书

虫只参加2个项目。坐在观众席上真

倒霉!书虫想,她已经急切得想跑

了。

一上午过去了。终于,派那宣

布六年级女子4x200m接力马上开

始。书虫的心一跳。在焦急等待的

过程中,书虫和队友们,塔勒、

洁茜和安德亚互相鼓励对方。比

如:就想象后面有个怪兽狂追你!

或者,咱们输了也没关系,但尽量

不输就好啦!说到还不如做到,终

于,紧张的时刻到了……

塔勒作为第一名选手做完了准

备。“啪!”发令枪响了,塔勒已

以全速向前冲。看着那么长一条跑

道,真担心她会耗尽太多能量。

书虫是第二名选手,深呼了

一口气,只见塔勒越来越近,书虫

也开始跑了。不一会儿,接力棒被

传到了书虫的手里。好,加速了!

以几乎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书虫

飞奔在了跑道上。在她跑进第三个

拐弯处的时候,奇迹般地发现她和

前面的对手的距离在渐渐缩短,她

充满了信心,一定要跑过她!书虫

发力向前冲,竟把她的对手甩在后

面。可快跑到终点线的时候书虫腿

软了,头还有点轻,显然是体力不

足了。想着她今天拿到的“幸运运

动服1号”,看着前面焦急等着的

队友洁茜,她又一发力,在那辉煌

的,激动人心的时刻,接力棒被传

到了洁茜的手里。可书虫呢?虽摔

倒了,还擦破了膝盖,冲力太强,

腿太软啦!不过这还让大家把她看

成了英雄,一个劲地]问她状况,还

和她击掌,说她跑过了一名选手。

故事就要结束了,在35个学校

里,书虫的队在女子4x200m接力赛

的名次是28名,不是最好,但对书

虫而言已经尽力了。再说,在书虫

的强项立定跳远中,书虫和其他3名

队友一起,奋力跳跃还拿了个金光

闪闪的第一。看来,“幸运运动服1

号”还是发挥了神奇功效。

作者简介:12岁,在DALHOUSIE小

学上6年级。

文 / 书虫

Page 73: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67枫华之声 2009年 第3期总第45期 6月10日出版

枫 华 青 春

Charlie Wang

从几年前的看长跑到现在,已经

过去两三年了。但今年我总算有机会

自己参加Mississauga 的马拉松。今

年我不仅参加市里的马拉松长跑,也

参加了学校的越野长跑队。

在六年级时,当我第一次在体育

课上跑了学校的越野长跑路线后,就

想进入校队为学校争名次。终于在中

学最后的一年,我越野长跑的速度达

到了学校校队的标准。据我所知,今

年进入校队可比在前两年难

多了。我们不仅要比在体育

课里的成绩快,而且需要能

连续25分钟不停的跑。按体

育老师所说的,任何人只要

在25分钟内稍有停顿,就不

能在队上了。但我可能是因

为有马拉松训练的背景,所

以不是很困难的就通过了测

试。

今年Peel区越野长跑的比

赛总共参加的学校达到25个

之多。比赛地点是在Erindale

公园里,公园内放眼一看是

数不尽的参赛者。跟在学校

的场地比起来,这里可是越

野地多了。不仅长达3公里,

而且路况也差得多,再加上

路上有不少的泥潭,大部分

的路也都是土路,所以跑起

来很不容易。但不管路怎么

差还是有人以飞快地速度完

成了比赛。我以将近11分钟

完成了3公里的比赛,最快的人以9

分半完成了比赛。在所有参加的25

个学校之内,我的学校得到了第5

名。

我参加的马拉松并不是在两年前

所见的全程的42公里。能以学校名

义参加的只有学生10公里马拉松接

力:每组四个人,每人跑2.5公里。

连着持续几个月的训练,数次的计时

终于在马拉松比赛用上了。

我是四个人接力中最后一棒。在

比赛的各个场点,有让观看者,家长

和参赛者所坐的班车。因为在学生接

力的同时还有一个5公里和10公里的

比赛,我在最后一棒的接力处等了很

长的时间。在一阵阵的欢呼声中,我

终于等到了我满脸通红的队友。比赛

前刚刚下过暴雨,而且刮着大风,但

我跑的十分顺利。一会儿跑在林间小

路上,一会儿又绕着安大略湖边的小

岛,一会儿又沿着沙滩边。终于,我

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我们的10公里

接力。

即使长跑可以很枯燥,但当终于

到达终点时你也会觉得是值得的。

作者简介:现在多伦多上中学。

Page 74: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June /July 2009 www.fenghuavoice.com68

MCT Business Partners

Page 75: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69枫华之声 2009年 第3期总第45期 6月10日出版

枫 华 商 友

Page 76: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June /July 2009 www.fenghuavoice.com70

MCT Business Partners

Page 77: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71枫华之声 2009年 第3期总第45期 6月10日出版

枫 华 青 春

“Washington, Jefferson, Roosevelt, and Lincoln”. Do these names mean anything to you? These names represent the first one hundred and fifty years of American history. Mt. Rushmore is famous for the heads of these four presidents. The heads are all 60 feet tall, and 50 feet wide statues on Thunder Mountain, South Dakota. Gutzon Borglum chose these presidents for obvious reasons; Washington (1732-1799) was the Father of America. Jefferson (1743-1846) was the pal author of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in 1776, and the Louisiana Purchaser in 1803. Roosevelt (1858-1919) was chosen for the negotiation of the Panama Canal in 1904, and Lincoln (1809-1865) was chosen for keeping the 50 States as one whole country in 1861. The full names of these presidents were George Washington, Thomas Jefferson, Theodore (Teddy) Roosevelt, and Abraham (Big Abe) Lincoln. Gutzon Borglum and his crew carved these four president head’s using dynamite and a process called honeycombing. Ninety percent of their work was made with dynamite. What you can see today is the result of fourteen years of dynamite. Inside the National park, there is also a gift shop, a nighttime podium, a café, The Sculptors Studio, and The Presidential Trail. The Presidential trail takes you around the base of Mt. Rushmore, allowing you to see the faces from different angles. In one angle, you can see the head of a dog. In another, Jefferson’s head isn’t there.

There is also a chance to see some Mountain Goats. There are also the biographies of the presidents written on wooden tablets along the trail.The Sculptor’s Studio is just at the end of the trail. In it, you can see a miniature sized Mt. Rushmore, a pasteurized model of Lincoln’s head, and a pasteurized model of The Hall of Records. The Hall of Records was supposed to be the completed national park, but Borglum died before its completion, so funding for it stopped. So now, even without the completed Sculptor’s Studio, Mt. Rushmore is a fun and great national park for all to enjoy, and everyone who visits South Dakota should have chance to behold Mt. Rushmore’s majestic beauty.

作者简介:现居住于温尼伯,Ecole St. Avila 6年级, 喜

欢读书,绘画,拉小提琴。

Mount Rushmore - The Shrine of Democracy

By Young (11 yrs old)

Page 78: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June /July 2009 www.fenghuavoice.com72

Lifestyles

小编物语亲爱的枫华之声的读者朋友们,我是黄娜,是枫华百科的小

编。加入枫华之声这个大家庭已经几年了,这几年里随着枫华的成长我也学到了很多。感谢枫华,感谢大家。

枫华百科这个栏目,是一个和咱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栏目。老年小儿的日常保健,女性的美容美体,家务小窍门,英语的学习应用,电脑汽车的维护保养,特色私房菜等等,都是我们栏目关注的焦点。

在这里小编我真心地希望大家能够多多帮助我,提出宝贵的意见。您在生活中,一定会获得这样或者那样的生活经验和诀窍,不要吝惜您的笔墨,快快把您的经验写下来,投稿给我们的枫华百科,让在温尼泊的华人们都可以分享到这些!同时,也欢迎您将自己在网站或者杂志上看到的好的文章,推荐给我。

让枫华百科能真正地为您提供最好的生活咨询!我会努力,也期待大家能帮我一起努力!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He has been coughing up rusty or greenish-yellow

phlegm. (他咳嗽带有绿黄色的痰。)

His eyes feel itchy and

he has been sneezing. (他

眼睛发痒,而且一直在

打喷嚏。)

He has a fever, aching

muscles and hacking

cough. (他有发烧,筋

骨酸痛和常常咳嗽。)

(hacking = constant)

He coughed with

sputum and feeling

of malaise. (他咳嗽有浓痰,而且觉得很虚弱。)

(malaise = debility)

He gets a cold with a deep hacking cough. (他伤风

咳嗽。)

He has a headache, aching bones and joints. (他头

痛,骨头、关节也痛。)

He has a persistent cough. (他不停地在咳。)

He has bouts of uncontrollable coughing. (他一阵阵

的咳嗽,难以控制。)

He has hoarse and has lost

his voice sometimes. (他声音

嘶哑,有时失声。)

He has a sore throat and a

stuffy nose. (他嗓子疼痛而且

鼻子不通。)

His breathing is harsh and

wheezy. (他呼吸时,有气喘

似的呼哧呼哧作响。)

He has a stabbing pain that

comes on suddenly in one or

both temples. (有时突然间太阳穴刺痛。)

He has a runny nose, sneezing or a scratchy throat. (

他流鼻水,打喷嚏和喉咙沙哑。)

摘自-红枫英语

Page 79: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73枫华之声 2009年 第3期总第45期 6月10日出版

枫 华 百 科

王医生信箱

我和妹妹都是五六十岁的人了,经受了1960年左右的

困难时期,脑子中深深地扎下了只有牛奶、鸡蛋和肉才

是营养品的观念。现在生活一好,妹妹就坚持每天早上

喝一磅牛奶、吃一个鸡蛋,中午和晚上也都要有点肉。

我劝她将牛奶换成豆浆,她怎么也无法接受,觉得亏待

了自己。

母亲在七十多岁时死于脑血栓,所以对于我们兄妹

来说预防脑血栓是一个生死攸关的大事。脑血栓是动脉

硬化的结果。动脉硬化是胆固醇和脂肪缓慢的沉积在血

管壁上,使血管越来越窄,最后就完全堵住了。如果这

种情况发生于脑部就是脑血栓,发生于心脏就是心肌

梗死。两种都是致死性疾病。50%的病人死于第一次发

作。

动脉硬化和饮食有密切的关系。吃油和肉多的人,

抽血做化验的时候,血浆不是清亮透明的,而是充满小

油珠,和牛奶一样混。放久了上面还会出现一层油。这

些小油珠就像是浑浊的河水里面的沙子,沙子沉淀在河

床上造成河床狭窄或堵塞。从动脉开始硬化(有胆固醇

和脂肪的沉着)到最后堵塞由一个十几年到十几年的过

程。约40%的人最终死于和高血压及动脉硬化有关的疾

病。所以注意饮食预防动脉硬化是每个人每天都应该注

意的事项。

加拿大和美国政府卫生机构建议每人每天胆固醇的入

量应小于300毫克。全部脂肪(油类)的摄入量应小于

65克,其中饱和脂肪的摄入量应该小于20克。饱和脂肪

指的是固体脂肪,比如奶油、猪油、牛油等。红色的肉

类如牛肉、猪油、羊肉等都含有大量的胆固醇和饱和脂

肪。

下面就比较一下牛奶和豆浆中的胆固醇和脂肪的含

量,让数字来说话。中国目前卖的都是全脂牛奶,很少

有低脂或者脱脂牛奶卖。

一磅全脂牛奶 一磅豆浆

胆固醇 70毫克 0

总脂肪 16克 8克

饱和脂肪 10克 1克

一磅豆浆和一磅牛奶中蛋白质的含量是相同的,大

约15克,所以从蛋白质的角度来讲,牛奶和豆浆的营养

成分是大致相同的。不同的是牛奶含有胆固醇而豆浆不

含有胆固醇。牛奶中总脂肪的含量是豆浆的2倍,而且这

些脂肪绝大部分是我们应该避免的饱和脂肪,牛奶中饱

和脂肪是豆浆的10倍!上面提到过胆固醇和饱合脂肪在

血管里就像是河水里的沙子,可以沉积在血管壁上面形

成血管壁的堵塞。

Page 80: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June /July 2009 www.fenghuavoice.com74

Lifestyles

一个鸡蛋里的胆固醇含量是200毫克-240毫克(根

据鸡蛋的大小),如果早上吃一个鸡蛋再喝一磅全脂牛

奶,你就吃进去了一天所应吃进去的全部胆固醇量,如

果中午晚上再吃肉,你一天的胆固醇摄入量就超标了。

多余的胆固醇就沉积在身体里,引起高胆固醇血症。沉

积在血管壁上引起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等一系列疾病。

动物产品含胆固醇,植物产品

不含胆固醇。牛奶、鸡蛋均是动物产

品,动物产品中含胆固醇最低的是

鱼,其次是鸡,含胆固醇最高的是牛

肉。如果你觉得非喝牛奶不可,作为

成人,就应该喝低脂或者脱脂牛奶。

虽然牛奶和豆浆中的蛋白质的含量大

致相似,但是质量不同,牛奶是含的

动物蛋白,豆浆里含的是植物蛋白。

很多人对牛奶中的动物蛋白有不耐受现象,而造成

种种肠胃道的不适。这种现象不仅发生于中国人,也可

以发生于其他不同肤色,不同年龄的人。我有一个白人

病人,她告诉我她的小宝宝生下来后老是哭闹,生长得

也不好,后来儿科医生发现是对牛奶不耐受,换成了用

黄豆制成的婴儿喂养物后,宝宝才不哭闹,也逐渐增加

了体重。我并不是儿科医生,对婴儿喂养并不了解。只

是用这个例子说明任何人都可能对牛奶中的蛋白质不适

应。

牛奶中有乳糖,豆浆里没有乳糖。乳糖需要乳糖酶

才能消化,西方人是祖祖辈辈喝牛奶的,所以大部分人

成年以后体内仍含有乳糖酶,而中国人只是在婴幼儿时

期体内含有乳糖酶,绝大部分成年中国人体内都不含有

乳糖酶,所以稍微多喝一点牛奶,胃肠道就不能适应,

造成各种胃肠道症状。

从我的临床经验中,我发现西方人的过敏现象比

中国人要严重得多。大部分到我这里

看病的西方人都对什么食物或者药物

有过敏现象。有的中国人刚来是对什

么都不过敏,住了几年后,也开始过

敏了。有的人对桃子、草莓等食物发

生了过敏,一吃就喉头水肿,不能呼

吸,得马上去急诊室。有的医生怀疑

牛奶中的什么成分和过敏有关。虽然

没有定论,但是有些营养医生建议有

哮喘(不是老年性哮喘)和湿疹和其他过敏性疾病的人

停用牛奶。

我参加了美国一个学术会议,会议认为所有的成年

人都不应该喝牛奶,人类是唯一的动物在断奶后还吃奶

的。我们和动物不同的地方是有思维,能制造工具和改

造世界,但是我们的基本代谢和很多动物都是相似的,

这就是为什么猪的心脏瓣膜可以移植到人的心脏上,而

且可以用动物来做各种药物试验等等。

目前有些科学家在怀疑甲型糖尿病与牛奶喂养有

关。甲型糖尿病一般开始于儿童期,是一种自身免疫疾

病。身体里的免疫系统本来是应该消灭外来的敌人,但

是在这种情况下却消灭了自己身体里的胰

岛细胞,使得胰腺不能产生胰岛素,因而

形成了糖尿病。如果父亲有甲型糖尿病,

下一代男孩的发病率也升高。有一个研究

就是将父亲有甲型糖尿病的男性新生儿分

成两组,一组常规喂牛奶,另一组则一生

下来以后就完全避免牛奶制品,而喝黄豆

制成的喂养品,这样用来观察豆浆喂养组

是否有糖尿病发病率减低的现象。这项研

究是否已有结论,我并不清楚,我这篇文

章只是针对成年人,并不是讨论婴儿喂

养。但我只想用这个例子指出,牛奶曾经

被怀疑过与过敏症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有

关。而从来没有人怀疑过豆浆与这些疾病

有关。

有些人喝牛奶是因为牛奶里含有大

量的钙质。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牛奶

约40%的人最终死于和高血压及动脉硬化有关的疾病。所以注意饮食预防动脉硬化是每个人每天都应该注意的事项。

Page 81: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75枫华之声 2009年 第3期总第45期 6月10日出版

枫 华 百 科

里是含有很高的钙质,但是其中磷(Phosphorus)的含

量也高,磷可以减低钙质在体内的吸收,这就是为什么

西方人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并不低。

豆浆与其相反,豆浆中含有大豆黄酮(Isoflavones)

,这种成分有类似雌激素的作下,所以不但可以在一定

的程度上缓解绝经后综合症,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

止骨质疏松。因为雌激素可以促进钙在肠道的吸收。

男人长期喝豆浆可以降低秃顶的发病率

牛奶中很少有纤维素,而豆浆里则含有大量的纤维

素。纤维素可以减低胆固醇在体内的吸收,有一定的帮

助降低胆固醇的作用。纤维素可以帮助通大便,将体内

代谢后的毒素及时排出体外,在一定的程度上防止结肠

癌。豆浆中含的镁比牛奶还要高得多,镁有镇静神经、

扩张血管的作用,可以帮助降低血压。因为目前大部分

人的饮食中缺镁,因而造成了很多目前常见的疾病。所

以很多医生都建议病人服用少量的镁。

我有时觉得很好笑,目前西方的健康机构在大力推

行少吃肉多吃豆制品。市场也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豆浆

制品,有加了钙和维生素的豆浆,也有加了巧克力或者

香草的豆浆。随便一数就有10种豆浆制品在市场上,来

尽量适应喝惯了牛奶的西方人口味。现在西方的超市还

可以买到各种豆腐制品(虽然没有中国的种类多),以

及用黄豆制成的“热狗”、“香肠”、“汉堡包”、“

芝士”等等,而我们中国人却又拣起了牛奶。

我最近读了一篇真实的报道,觉得很有道理。一个

在加拿大维多利亚当西医的印第安人(当地土著人)血

统的医生,在40多岁时候的了2型糖尿病,虽然他自己

是医生,但是不管用什么药物,都不能使他的糖尿病得

到控制。后来他突然想通了,我是印第安人,我的代谢

系统是祖祖辈辈吃印第安传统食品的结果,但是我现在

吃的是西方人的食品,和我自己的代谢系统格格不入。

他后来转回到吃印第安人的传统食品,糖尿病竟然不治

而愈了。作为中国人我们是祖祖辈辈喝豆浆长大的。不

是喝牛奶,吃牛肉长大的(除非你是蒙古族或藏族)。

干嘛要和自己的身体作对,这么大岁数了又想起来了喝

牛奶?

据我所知在美国(加拿大我不清楚),为了增加牛

奶的产量,所有的母牛都注射生长激素(欧洲是不允许

的)。所以牛奶中也可能含有少量生长激素。生长激素

可以促进癌细胞的生长,如果你体内有潜在的癌细胞,

天天喝牛奶就可以促进癌细胞的生长。癌症病人应该不

喝牛奶和不吃牛肉。

如果你想知道详情,请看目前世界上最畅销的一本

书“Anticancer”,作者本身是一位癌症患者,有是有

MD和PhD的头衔。他的名字是David Servan-Schreiber,

在美国加州做精神科医生。但这是另一篇文章的内容

了。

总之,豆浆会有何牛奶同等的蛋白质,但是豆浆含

有的是植物蛋白,不会引起过敏或自身免疫性疾病。豆

浆含有的脂肪只有全脂奶粉的一半,而且绝大部分是对

健康有利的不饱和脂肪。

豆浆含有大量对健康有益的纤维素,绝经后的妇女

喝豆浆有缓解绝经期症状及骨质疏松的作用。男人喝豆

浆可以减少秃顶的发生率。豆浆中的镁有镇静神经,降

低血压的作用。豆浆是我们祖祖辈辈的传统饮食,物美

价廉,为什么不喝呢?

作者简介:来自北京,现在温尼伯做专科医生。

Pison Lee1601 Buffalo Place, WinnipegManitoba. R3T 3K7Office: (204) 477-0500Fax: (204) 452-4359

Cell: (204) 298-1868

我会以自己的诚恳态度和专业知识满足您的房地产需要,包括各样住房地产买卖、商业地产、新旧房屋、搬迁等等。

我还可以与 Bentley Custom Home Builders建房公司一起为你建造你的理想住宅。

我会讲英语、粤语、台山话,和一些国语。

Commissioner for Oaths

Honest~Trustworthy~Professional

我是印第安人,我的代谢系统

是祖祖辈辈吃印第安传统食品的结

果,但是我现在吃的是西方人的食

品,和我自己的代谢系统格格不入。

Page 82: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June /July 2009 www.fenghuavoice.com76

Lifestyles

天气虽然变暖,但是昼夜温差越来越明显,外加全球

弄得人心惶惶的猪流感。抵抗感冒的侵袭已经成了近阶

段大家的首要愿望。

其实,不论任何疾病,都是机体免疫力与致病因素之

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机体抵抗力强于致病因素的作

用,那么机体就会非常健康,反之,则会发病。感冒更

是如此,过度疲劳、睡眠不足、心情不好以及患有一些

慢性疾病、体质虚弱者更容易患上感冒。因此要想不受

感冒的困扰或增强与感冒抗争的能力,饮食调理就不能

不提到“日程”上来了。

感冒时的饮食,要注意营养平衡,同时还要容易消

化。蛋白质类食物如肉、蛋类不宜过多;油腻食物,如

煎、炸类的更要少食,而应以碳水化合物类食物为主,

可喝些粥类,也需多进食些蔬菜和水果,以尽可能多地

摄入维生素和矿物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很多人患上了感冒,就将感冒归罪于忽冷忽热的天

气。其实,除了外界原因,人体内火炽盛是引发感冒的

重要原因。

下面给大家提供几种食疗小处方,既可享受到美味,

又能增强抵抗力,可谓一举两得。

薏米扁豆粥

制法:以薏米及扁豆各半碗煮成粥,每天早晚餐各喝

一碗。

功效:薏米扁豆可强健脾胃去湿气,能促进肠胃吸

收,还可加强体力以对抗感冒病毒。

红薯姜汤

制法:把一个大地瓜削皮后切成小块,一块生姜切成

薄片,加水六碗煮熟后,再加适量红糖,每天早晚饭后

喝一杯。

功效:地瓜补充营养,生姜可去寒,比较适用于风寒

感冒。

热梅茶

制法:每次用五个腌渍苏梅或红盐梅,冲热开水一大

杯,搅拌五分钟后喝,早餐与晚餐各喝一杯。

功效:梅子内含苹果酸、琥珀酸等,有显著的抗菌作

用,对感冒也有一定效果。

薄荷茶

制法:取新鲜薄荷叶,用热开水冲喝,每天早晚饭后

喝一杯。

功效:适合口干、咽喉痛、没有痰或痰黄黑的感冒患

者,不妨多喝一点儿。

热咸柠檬茶

制法:用新鲜柠檬切一两片薄片,放少量的盐,再

用热水冲,稍凉即喝。每一杯可冲三次,第二、三次冲

时,不需再加盐,注意不可用冷开水冲。

功效:热咸柠檬茶能顺气化痰。

美味食谱系列—

可以预防感冒的美味枫华小编

op

Page 83: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77枫华之声 2009年 第3期总第45期 6月10日出版

枫 华 商 友

Page 84: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June /July 2009 www.fenghuavoice.com78

MCT Business Partners

Page 85: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79枫华之声 2009年 第3期总第45期 6月10日出版

枫 华 商 友

Page 86: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June /July 2009 www.fenghuavoice.com80

MCT Business Partners

Gloria Wang

精通国语,粤语,英语

电话: (204) 509-7898

Fax: 1-866-234-2992

Email: [email protected]

Page 87: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81枫华之声 2009年 第3期总第45期 6月10日出版

枫 华 百 科

这几天,铺天盖地的“猪流感”字样涌入了我们的眼帘,已经成为了一个让大家心慌的话题。伴随着“猪流感”病毒的愈演愈烈,加拿大的不少地区都出现了已经确证的患者。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样,担心病情会蔓延到自己的身边。

猪流感(甲型H1N1流感)是千万种疾病中的一种,对待猪流感,就要像防治一般疾病一样。所以让我们先从正确的认识和预防做起吧。

什么是甲型H1N1流感?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猪的急性呼吸道疾病,由几种猪A型流感病毒其中的一种引起。发病率高死亡率低(1-4%)。病毒在猪群中通过气溶胶、直接和间接接触传播,无症状携带病毒的猪也可传播。在温带地区,猪间疫情全年均可发生,但秋冬季节发病较多。许多国家常规给猪群接种疫苗来预防甲型H1N1流感。

甲型H1N1流感病毒最常见的是H1N1亚型,但是也存在其他的亚型(如H1N2,H3N1,H3N2)。像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一样,猪也能感染禽流感病毒和人类季节性流感病毒。最初曾认为,H3N2猪流感病毒是由人传向猪的。有时,猪能同时感染一种以上的病毒类型,使得这些病毒的基因可以发生重组或重配。这能导致一个流感病毒包含许多来源的基因,称为重组病毒。一般来说,甲型H1N1流感病毒存在种属特异性、只感染猪,但有时确

实能跨越种群屏障引起人类发病。

对人类健康有何影响?

现在的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病例和爆发都曾偶见报道。一般来说,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与季节性流感相似。但根据已报告的病例来看,其临床表现多样,可有无症状感染,也可发生严重肺炎导致死亡。由于典型的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临床症状与季节性流感及其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类似,因此通过季节性流感

监测有时也可发现大部分病例。然而,轻型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可能难以被发现,因此该病在人类中感染的真实情况不清。

人是怎样感染的?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有何症状和表现?

人类通常从感染的猪身上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然而,一些病例并没有猪接触史,或者未曾接触过猪所在的环境。在某些情况下已经发生了人-人传播,但仍局限在密切接触者以及与病人同处在封闭环

这个春天,让我们远离猪流感(甲型H1N1流感)

Page 88: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June /July 2009 www.fenghuavoice.com82

Lifestyles

境的人群中。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的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和呕吐,重者会继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食用猪肉和猪肉产品是否安全?

是安全的。食用经过正确处理和完全烹制的猪肉、以及其它猪肉产品不会造成人的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加热至160华氏度/70摄氏度即被杀死,而猪肉和其它肉类的烹饪温度一般都可以达到这个温度。

哪些国家发生了猪间的甲型H1N1流感爆发?

甲型H1N1流感不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报告的动物疫病,因此全球动物感染情况的分布尚不清楚。本病被认为是美国的地方病。目前已知,北美洲和南美洲,欧洲(包括英国、瑞典和意大利),非洲(肯尼亚)和东亚的部分国家(包括中国和日本)都曾发生过猪间的甲型H1N1流感爆发。

大流行的风险如何

大部分人特别是那些没有和猪有日常接触的人群,缺乏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免疫力。假如甲型H1N1流

感病毒具备了有效的人传人能力,则有可能引起流感大流行。此类病毒一旦引起大流行,影响程度很难预测:其取决于病毒的毒力、人群的免疫水平、从季节性流感病毒感染获得抗体的交叉保护作用、以及宿主的个体因素。甲型H1N1流感病毒能通过与人流感病毒重组重配,成为杂交病毒,从而可能引起大流行。

有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人用疫苗吗?

没有。流感病毒变异的非常快,而疫苗和循环病毒间的匹配对于向疫苗接种者提供足够保护力非常重要。这就是为什么WHO每年需要选择两次季节性流感疫苗病毒株的原因,一次针对北半球的冬季,另一

次针对南半球。目前,根据WHO推荐生产的季节性流感疫苗中并未包括甲型H1N1流感病毒。现在的季节性流感疫苗是否能为美国和墨西哥正在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提供交叉保护还不清楚。

有什么治疗药物吗?

在一些国家,抗季节性流感病毒药物是可以获得的,且预防和治疗该病是有效的。有两类这样的药物:1)烷胺类(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2)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先前报道的甲型H1N1流感感染的大部分病例没有进行医学治疗和使用抗病药物即已痊愈。

*主要个人防护措施有:1.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

肺炎等呼吸道病人。2.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

在咳嗽或打喷嚏后。3.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4.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5.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

进垃圾桶。

做好了预防措施,加上发现病征之后及时就医,“猪流感”也就不再那么可怕了。

Page 89: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83枫华之声 2009年 第3期总第45期 6月10日出版

枫 华 百 科

律师,您好!

我是一名留学生目前在温尼泊一家公司工作,不久前一位在

教会认识的华人老大妈打电话给我,询问我的薪水情况,我认

为这是我的个人隐私,便没有告诉她。谁知两天后我在教会碰

见她时,她竟能准确地说出我的收入,并说可以告诉我所认识

的人的收入,如果我能告诉他们的姓名,因为她有朋友在税务

局工作。我听后十分吃惊,因为在加拿大这是违法的。我的西

人男友知道后十分生气,主张我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隐私,并

介绍一名律师给我。我有些犹豫,我知道中国人有中国人的习

惯,但我痛恨她那位在税务局工作的华人朋友利用工作之便泄

露他人隐私的行为,请问我该不该以法律诉讼来保护我个人的

隐私?

感谢您百忙中给与回复。

Sarah

感谢越来越多读者朋友的踊跃提问。对于Sarah朋友

的困惑,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够回答你的疑问。

科技进步,使越来越多的个人信息被数字化管理,

尤其是像加拿大这样普遍应用数字技术的国家,使公民

权利尤其是隐私权的保护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公民

信息从文字档案变成电子档案以后更容 易变成公开的信

息;现实生活中的执法机构难以对数字国家中的公民个

人信息的非法交易进行监控;国家更容易通过掌握公民

个人信息加强对私人生活以 及公共空间的干预。

近年来,随着中国移民不断涌入加拿大,进入加拿

大政府部门工作的同胞数量也在增加,获取个人隐私的

机会也就在增多。同时,大家原有的一些习惯,比如愿

意打探个人消息,就会和加拿大的一些法律规定发生冲

突,例如像你来信中提到的情况,如果真的是发生了,

很遗憾,那这位在税务局工作的朋友就已经触犯了加拿

大的《隐私法》。

1982年加拿大政府在制定《信息法》时根据《宪

法》有关 权利保护的精神颁布了《隐私法》,规定了

隐私是人权的组成部分,政府在征集和公开个人信息时

应该征求公民同意,公民有权利要求政府更正个人错误

的信息,在这一法律的基础上,又设立了隐私专员办公

室。这是一个独立于政府,直接向国会汇报工作的独立

调查机构,拥有独立的调查、审计、受理个人申诉的权

力,其目标是使政府更加开放、问责、保护公民隐私

权。

2000年,《个人信息保护及电子文档法案》颁布以

后,扩大了办公室的工作范围与工作职权,尤其加强了

联邦政 府对商业信息管理、商业企业收集和使用个人信

息行为的监督。

关于“个人信息”的范围,《个人信息保护及电子

文档法案》规定了8项内容,分别是:

1)名字、年龄、体重、身高;

Page 90: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June /July 2009 www.fenghuavoice.com84

Lifestyles

2)医疗记录;

3)收入及消费和购买习惯;

4)种族、血统、肤色;

5)血 型、DNA、手印;

6)婚姻状况和宗教信仰;

7)教育背景;

8)家庭住址与电话号码。

同时,《个人信息保护及电子文档法案》又明确规

定机构雇员的姓名、工作职务、工作地址、办公室电话

不属于“个人信息”的范畴,用于期刊登载、艺术和文

学等目标的个人信息也不属于“个人信息”范畴。

关于机构在收集个人信息时,《个人信息保护及电

子文档法案》要求:

1)使用、披露个人信息必须获得公民本人同意;

2)收集信息应该公平、合法;

3)应该明确、清晰地向信 息被收集人告之个人信息

政策;

4)除非个人信息对某项交易很重要,否则即使你拒

绝某机构收集、使用、披露你的个人信息,你也有权利

得到该机构以物品、服 务形式的补偿。

根据《个人信息保护及电子文档法案》的有关规

定,加拿大隐私专员具有如下角色:

1)隐私专员通过协商、调解的办法解决当事者之间

的隐私信息冲突;

2)隐私专员有权独立调查公民的隐私申诉;

3) 隐私专员有权对某机构处理个人信息的方式进行

调查和评估;

4)隐私专员可以建议某机构发布公民个人信息并纠

正某些信息错误;

5)隐私专员可以要求改变 处理个人信息的方式;

6)隐私专员将会把独立调查的报告反馈给相关当事

人。

如果某些机构对隐私专员的建议置若罔闻,那么隐

私专员将采取以下措施:

1) 公布该机构处理个人信息的方式。很少有机构愿

意被公众认为违反了公民隐私权利;

2)尽管不能独自解决纠纷,但隐私专员可以代表公

民个人向联邦法院起 诉;

3)公民个人在接到隐私专员报告以后,可以在任何

时间据此向联邦法院起诉有关机构。为了让公民对隐私

专员办公室的角色有更多的了解,办公室采取各种宣传

方式,告之公民如何解决个人隐私冲突问题。

希望以上这些内容对读者们有所帮助,感谢《枫华

之声》为大家构筑的平台,但愿我们借此机会交流更多

的信息,扬长避短,在异国他乡生活得更加安定幸福。

Luk Law律师 陆李懿华(Eva Luk)

   网言网语世上最可恶的人不是偷吃天鹅肉的人 而是吃了之后却说那是猪肉的人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离死别而是我就站在你的面前,你

却感觉不到     世界上最痛苦的事 不是嘴里叼根烟却找不着打火机,而是打火机就在你手里,你却点不燃。    世界上最恼怒的事

不是电话里惊天动地的争吵, 而是当你想狠狠重重的将电话挂上时,你却发现拿在手里

的是手机。  

世界上最倒楣的事不是你忘了带准考证,而是当你满怀信心昂首阔步抵达考场,你却发

现你迟到了三天。    

世界上最难吃的菜肴 不是不会煮菜的人不小心煮出来的,

而是会煮菜的人故意煮出来的。    

世界上最常叫嚷自己好肥好肥的不是胖子,而是已经瘦得皮包骨的女子。   

  世界上最丑的女人不是东施,

而是卸妆之后的西施。

d

Page 91: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85枫华之声 2009年 第3期总第45期 6月10日出版

枫 华 百 科

俗 话 说 , 母 爱 如

水,父爱如山。多少年

来,人们在歌颂和赞美

母亲的同时,并没有忘

记父亲的伟大。1934年

6月,美国国会统一规

定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

为父亲节。迄今为止,

全世界至少有20多个国

家通过各种方式在这个

日 子 纪 念 父 亲 节 。 下

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世

界各地“模范父亲”的

故事。这些好老爸有的

默默无闻,但培养出了扬名天下的人才;有的则自己就

是世界名人,但在教育孩子方面颇有一套。不管这些故

事是令人感动或给人以启发,它们都真实地再现了父亲

对孩子深沉的关爱,显示了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巨

大影响力!

奥尔森的父亲:诚信做人影响儿子一生

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始创者、总经理奥尔森

是美国大名鼎鼎的人物,曾被美国《幸福》杂志评为“

美国最成功的企业家”。但是,在谈及自己的成功时,

他总是要提到父亲,因为父亲用行动影响了他的一生。

奥尔森的父亲奥斯瓦尔德是一个没有大学文凭的工程

师,拥有几项专利,后来成为一名推销员。一次,一位

顾客想从他的手中购买他推销的机器,但他发现这位顾

客并不真正需要这部机器,于是他极力劝这位顾客不要

购买,此事让他的老板火冒三丈,但却为奥斯瓦尔德赢

得了好名声。同时,奥斯瓦尔德的诚实品德也给了三个

儿子巨大影响。他们都以父亲为榜样,诚信做人,全部

成为有为的工程师。奥尔森本人在为人处世上就秉承了

父亲的优点:办事讲原

则,合作重诚信,在员

工和商业伙伴中拥有非

常好的口碑。

达·芬奇的父亲:

充分发展孩子的兴趣

著名画家达·芬奇

的父亲彼特罗也是一位

令 人 称 道 的 好 爸 爸 ,

他 培 养 孩 子 的 信 条 就

是 : 给 孩 子 最 大 的 自

由,让孩子发展自己的

兴趣。6岁那年,达·

芬奇上学了,在学校里学了很多知识,但对绘画最感兴

趣。一天,他上课不专心听讲,还给老师画了一幅速

写。回家后,达·芬奇把速写给父亲看,父亲不仅没有

生气,反而夸奖他画得很好,决定培养他在这方面的才

华。正是因为父亲如此开明,达·芬奇全身心投入到自

己喜爱的绘画中,甚至敢专门画画恐吓老爸。一次,他

花了一个月时间,在盾牌上画了一个两眼冒火、鼻孔生

烟,看起来十分可怕的女妖头。为了把父亲吓一跳,他

还关紧窗户,只让一缕光线照到女妖头的脸上。后来,

父亲一进家就被盾牌上的画吓坏了,可是等达·芬奇哈

哈大笑地解释完,他竟然也没有责备儿子。16岁那年,

父亲把达·芬奇带到画家维罗奇奥那里学画画。在维罗

奇奥的指导下,达·芬奇刻苦学习,掌握了很多绘画技

巧,终于成为一代大画家。

安徒生的父亲:穷鞋匠培养出大作家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出生在富恩岛上一个叫奥塞登

的小城镇上,那里有不少贵族和地主,而安徒生的父亲

只是个穷鞋匠,母亲是个洗衣妇。贵族地主们怕降低

世界著名“模范父亲”的故事 文/米娜

Page 92: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June /July 2009 www.fenghuavoice.com86

Lifestyles

了自己的身份,从不让自己的孩子和安徒生一起玩。

安徒生的父亲对此非常气愤,但一点也没有在孩子面前

表露,反而十分轻松地对安徒生说:“孩子,别人不跟

你玩,爸爸来陪你玩吧!”父亲亲自把安徒生简陋的房

间布置得像一个小博物馆,墙上挂了许多图画和做装饰

用的瓷器,橱窗柜上摆了一些玩具,书架上放满了书籍

和歌谱,就是在门玻璃上,也画了一幅风景画。父亲还

常给安徒生讲《一千零一夜》等古代阿拉伯的故事,有

时则给他念一段丹麦喜剧作家荷尔堡的剧本,或者英国

莎士比亚的戏剧本。为了丰富安徒生的精神世界,父亲

还鼓励安徒生到街头去看埋头工作的手艺人、弯腰曲背

的老乞丐、坐着马车横冲直撞的贵族等人的生活,这

些经历为安徒生以后写出《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

鸭》等童话故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莫扎特的父亲:不惜放弃工作培养孩子  

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被无数人誉为“神童”,他的许

多作品一直是古典音乐中经久不衰的保留曲目。但是,

莫扎特有如此成就是与他父亲的精心培养密切相关的。

莫扎特3岁时,父亲就发现他经常静静地坐在一边,很有

兴趣地看姐姐练琴,于是就开始对他进行启蒙教育。在

父亲的指导下,莫扎特5岁就开始创作短曲,6岁时创作钢

琴协奏曲。后来,为了更好地培养他,父亲甚至放弃了

在宫廷里当乐师的工作,将全部精力用在莫扎特身上。

可以说,没有父亲那份执着的精神、严格的要求和深厚

的关爱,是无法造就莫扎特这样一位音乐大师的。

盖茨的父亲:让孩子从小懂得凭本事挣钱  

世界软件业巨头——微软公司的老总比尔·盖茨出

身于美国西雅图一个富裕的律师家庭,他父亲威廉很注

重从小培养他“凭本事打拼”的意识。威廉说:“重要

的是要让孩子知道自己能够赚钱,并且不管做什么事情

都要有信心和干劲。”盖茨帮家里做事,父亲总是给予

一点小报酬,以此激发他的热情,让他懂得工作是通往

幸福的台阶。威廉表示,这样做可以让孩子了解现实社

会和外部世界,也可以让孩子了解大家一起劳动,一起

追求同一目标的快乐。上私立高中时,盖茨就和朋友一

起开发了计算市内交通量的软件,并在竞争中取胜,签

订了一份数额不小的合同。后来,学校的负责人雇用他

们编制教学计划,盖茨还与人合作,编写了企业的工资

系统用的程序。威廉夸奖说“盖茨是通过劳动获取报酬

的”。

戴高乐:坚决避免特殊化  

20世纪50年代末,戴高乐就任法国总统,他进入爱丽

舍宫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叮嘱主管礼宾事务的官员:“

我跟你们约法三章,今后你们最多只能安排我的孩子参

加两次招待会。”主管礼宾的官员对此很不解,戴高乐

耐心地解释说:“这样做可以避免特殊化,对孩子的成

长有利。”在戴高乐执政的11年间,他的家庭成员从来没

有因他的缘故得到过任何例外的提升,他的亲属子女也

没有一个人被安排在政府部门任职或谋取利益。戴高乐

还不准孩子们抛头露面,搞特殊化。戴高乐鼓励自己的

子女说,必须从小就抛弃“大树底下好乘凉”的观念,

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在社会上争得一席之地,而不是依

靠父亲去取得特权。

约翰·D·洛克菲勒:锻炼身体与游历世界  

在19世纪时,洛克菲勒家族事业的创始人约翰.洛

克菲勒通过个人奋斗最后创建了标准石油公司。在教育

自己的下一代方面,他制订了许多严格的“措施”。约

翰·D·洛克菲勒常常和孩子强调锻炼身体的重要,儿子

上学时,他让儿子滑着旱冰经过中央公园到林肯学校,

家庭司机只是开着车跟在后面。另外,洛克菲勒家族很

注重到世界各地游历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孩子很小的时

候,就跟着父母、带着家庭教师和一大堆行李,开始飞

越美国大陆、欧洲、北非等地。这种教育增强了孩子们

认识社会多元化和准确把握社会常理的能力,为以后确

立人生目标起到很好的启发作用。

作者简介: 江苏人,任中外影像文化传播工作室记者。

Page 93: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87枫华之声 2009年 第3期总第45期 6月10日出版

Page 94: 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45

June /July 2009 www.fenghuavoice.com88

BUSINESS DIRECTORY 枫华广告索引 ARTS/EDUCATION/MUSIC 文艺/教育

33 Spirit of Math Schools………………………………… 772-628419 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Manitoba ……… 474-854070 华夏针灸针灸药学院…………………………275-3273/452-3654 Unit A 2810 Pembina Hwy.

CHURCH 教会79 Winnipeg Chinese Mennonite Brethren Church (华恩堂). 333 Alexander Ave …………………………………632-4978

DENTISTS/ORTHODONTISTS 牙医78 Dr. Hermann Lee (李嘉生医生) ………… 269-3232/275-8833 20-2077 Pembina Hwy33 Dr. Diana Xi Deng (邓熙牙医生)…… 775-3009(中)/488-7025 1537 Grant Ave. 插12 Dr. Xiaofeng Guan (关晓峰医生) ………………… 338-3384

FINANCIAL INSTITUTES / INSURANCE 金融保险32 Globedex Financial Corporation(李志贤)…… 228-092577 Freedom 55 Financial(任磊) ………………………… 952-1512 124 Nature Park way 80 TD Canada Trust (Gloria Wang)…………………… 509 789869 The Co-operators(杨天昊)111-2800 Pembina……995-5528 70 Matt Yeung (杨志坚)1612 One Lombard Pl …… 949-639020 Royal Bank (皇家银行) 540 Main St ……………… 988-401021 Scotia Bank(丰业银行)1-9 Killarney ……………… 985-5197

FUNERAL DIRECTORS 殡仪馆插16 Bardal Funeral 843- Sherbrook St ……………… 774-747457 Kerr’s Funeral Home - 669 Broadway …………… 783-7211

GROCERS 超市70 Hoa Ky (华记肉食火锅)4-1373 Pembina Hwy……… 474-0250 45 Oriental Market (华厦) 268 King St. ……………… 943-410344 Sun Wah Supermarket (新华超市) 303 King St. ……944-9162 32 Wenkai Garden Fresh(文开市场) …………………269-9182 2247 Pembina Hwy 插7 Young's (加华市场) …………………… 957-0230/ 957-1088 1000McPhillips St. & 397 William Ave. 插14 YUDA Market (裕大超市) ……………………………415-0040 1393 Pembina Hwy

HAIR STYLISTS 美容美发插15 名艺坊发型设计室 101-180 King st.…………………962-122879 Richard's HairUnitF 2810 Pembina……………………415-6092

HOUSE IMPROVEMENT 房屋装修56 R.Mani’s Plumbing …………………………………792-2628

IMMIGRATION SERVICES 移民服务插6 CIESC (加拿大国际教育服务中心) 102-1483 Pembina Hwy ………………………888-3333

LAWYERS 律师插15 Junling Wang(王俊玲) 1900-155 Carlton St. …… 942-3361插16 陆李懿华律师402-460 Main Street ………………989-8484

PHARMACIES 药店78 东方治疗中心 1036 Portage Ave.…………………… 284-404769 人人眼镜公司 43 Marion St. ………………………… 231-0375

PHOTOGRAPHERS 摄影79 史少平 138 - 99 Dalhousie Dr. ………………………228-2508

REAL ESTATE 房地产封3 Canadian Corporate Real Estate Services (Freddy Yan)……………………………………………298-0123封2 Dave Spiers(Royal LePage)1450 Corydon Ave…298-8680插4 Jonh&Mira Mairon(Remax) 1601 Buffalo Place…990-704856 Philip & Sheila Liang (Century 21) …………………770- 800875 李翼謀(Remax)1601 Buffalo Place………………… 298-186879 徐文标 (Royal LePage) ………………………………962- 881757 张毅 (Remax) 1601 Buffalo Place………………293-161845 卜涧松(Michael Leclerc) …………………………… 997-9818

RESTAURANTS 餐馆饭店插11 Chinada (京津) 2677 Pembina hwy………………269-7799封底 Dim Sum Garden(福满楼)277 Rupert Ave. ……942-829770 Evergreen(松竹楼) 331 Pembina Hwy…………453-467978 Ling Long Restaurant(玲珑馆)1425 Pembina Hwy.415-5588插13 North Garden(北苑) 6-33 University Cres… …… 275-2591插14 Sakura(樱花中日料理)1765EKenaston Blvd … 488-1888插5 亚都烧烤城 7-1910 Pembina Hwy……………………269-6688插12 BIMI (美味日本料理)1893 Grant Ave.………………895-2464

TEA HOUSES 茶馆休闲69 Global Bubble Tea House 1751 Pembina Hwy……275-6683插13 Tea House(泡泡茶)…………………………………275-2677 Unit 2-2677 Pembina Hwy

TELEPHONE 电话手机服务插3 Rogers (冯敬富)………………………………………296-5906插10 Italkbb………………………………………1-877-482-5522

TRANSPORTATION 运输服务68 Imperial Transportation and Logistics……………999-8675

TRAVEL SERVICES 旅行社77 Bestway Travel (佳运) 555 Notre Dame Ave ……786-741468 Eastveiw Travel (加东) 180 King Street, Unit 105……943-883344 Regal Travel (名之旅) 300 Notre Dame ………… 956-0222

OTHER SERVICES 其它服务77 Addictions Foundation of MB 1031 Portage Ave…944-638278 任颖裁缝店 623-Langside St. …………………… 880-1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