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高等职业院校 - gzeic.edu.cn file1 贵州省高等职业院校 省级重点专业群...

55
1 贵州省高等职业院校 省级重点专业群 申报书 贵州省教育厅 二○一六年一月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专 业 群 名 称 电子信息 专业群所涵专业 (代码) 通信技术(610301) 应用电子技术(610102) 移动通信技术(610302) 物联网应用技术(610119) 核心专业(代码) 通信技术(610301) 2016 年 5 月 1 日

Transcript of 贵州省高等职业院校 - gzeic.edu.cn file1 贵州省高等职业院校 省级重点专业群...

1

贵州省高等职业院校

省级重点专业群

申报书

贵州省教育厅

二○一六年一月

学 校 名 称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专 业 群 名 称 电子信息

专业群所涵专业

(代码)

通信技术(610301)

应用电子技术(610102)

移动通信技术(610302)

物联网应用技术(610119)

核心专业(代码) 通信技术(610301)

填 报 日 期 2016 年 5 月 1 日

2

填 写 说 明

1.本表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真实可靠。文字表达要明

确、简洁。所在学校应严格审核,对所填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2.所有申报、建设内容均填入本表,无须另附建设方案。

3.“专业群所涵专业(代码)”以及“核心专业(代码)”

请按照目录规范填写。

4.表格各栏目均可附页,但页码要清楚。本表请用 A4纸

张打印填报并装订成册。

3

一、学校现有专业设置与专业群情况汇总表 1

号 群名称 群类型 2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设置时间 专业现状 3

现有在校生数

高中后 中职后

1 电子信息

省重点专

业群(拟

建)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610101 2008-10 C、D 193 46

应用电子技术

610102 2000-10 C 37 64

通信技术 610301 2000-10 B、C、D 114 113

移动通信技术

610302 2008-10 D 165 29

物联网应用技术

610119 2015-10 D 19 6

计算机网络技术

610202 2000-10 B 192 110

计算机应用技术

610201 2000-10 B 185 188

通信工程设计与监理

610304 2008-10 D 26 13

通信系统运行管理

610303 2009-10 51 0

智能交通技术运用

600201 2013-10 D 120 13

软件技术 610205 2014-10 D 124 9

动漫设计与制作

610207 2007-10 D 51 37

2 机械制造

( 装 备 制

造)

省重点专

业群(拟

建)

机电一体化

技术 580201 2000-10 B 148 75

机械设计与

制造 580101 2005-10 C 113 14

模具设计与

制造 580106 2000-10 A 108 89

数控技术 580103 2004-10 B 133 78

机械制造与

自动化 580102 2004-10 75 3

电气自动化

技术 580202 2005-10 D 48 13

3 管理工程

( 财 经 商

贸)

省重点专

业群(拟

建)

电子商务 620405 2005-10 C 100 36

市场营销 620401 2000-10 C 101 81

物流管理 620505 2008-10 D 144 25

旅游管理 640101 2007-10 D 76 66

行政管理 650203 2012-10 D 278 66

建筑工程管

理 560501 2012-10 D 334 86

工程造价 540502 2014-10 97 3

4

号 群名称 群类型 2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设置时间 专业现状 3

现有在校生数

高中后 中职后

3 管理工程

(财经商

贸)

省重点专

业群(拟

建)

建筑经济管

理 560503 2013-10 D 67 2

工程监理 560504 2013-10 D 54 16

财务管理 620201 2009-10 D 276 151

金融与证券 620105 2013-10 D 114 21

会计 620204 2000-10 D 344 269

4 汽车工程 校重点专

业群

汽车检测与

维修技术 580402 2013-10 D 147 78

汽车电子技

术 580403 2010-10 D 71 45

汽车技术服

务与营销 580405 2011-10 D 79 23

汽车运用技

术 520104 2011-10 D 152 56

5 艺术设计 校重点专

业群

装潢艺术设

计 670106 2011-10 D 106 44

广告设计与

制作 670112 2005-10 D 93 36

动画设计 670125 2014-10 19 4

游戏设计与

制作 670138 2013-10 12 6

6 电力技术 校重点专

业群

发电厂及电

力系统 550301 2011-10 D 141 17

供用电技术 550306 2012-10 D 111 13

7 机电设备 其他专业

医用电子仪

器与维护 580304 2011-10 9 4

机电设备维

修与管理 580301 2010-10 23 6

8 建筑施工 其他专业

建筑工程技

术 560301 2013-10 D 198 38

房地产经营

与估价 560701 2011-10 106 34

9 水利工程

与管理

其他专业

水利水电工

程管理 570208 2013-10 200 16

合计专业群数:10 合计专业数:45 合计在校生数:7496

注:1. 学校设置的全部专业均需填入上表;按群建设的专业填在前面,其他专业填在

后面,并根据具体填表需要增加行数或另加页;

2. 按群建设的专业请按群分类填写,并在“群类型”中请填写“省重点专业群(拟

建)”、“校级重点专业群”或“其他专业群”。

3. “专业现状”指注明对应专业的建设现状。“专业现状”指注明对应专业的建

设现状。国家示范(骨干)建设重点专业(代码 A)、中央财政(省)级实训基地依托专

业(代码 B)、央财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项目建设专业(代码 C)、院级重点专业(D)。

5

二、本专业群建设基础

(一)现有教师资源与实验实训资源

专业名称

专业群内教师资源 校内实验实训室(基地)1

各专业专任教师

职称构成(人数) 专业

群内

专任

教师

总数

专业

群内

校内

兼课

教师

总数

专业

群内

兼职

教师

总数

各专业主要的专用

实验实训室(基地)

专业群内各专业主要共享

实验实训室(基地)

实验实训室

(基地)一名

称 2

实验实训室

(基地)二名称2

主要设备台

套数与设备

总值 实验实训

室(基地)一

名称 2

实验实

训室(基

地)二

名称 2

实验实

训室(基

地)三

名称 2

主要设备

台套数与

设备总值

设备

总值

(万

元)

设备

总值

(万

元)

通信技术 7 4 1 8

37 5 12

数据通信

实训室(国家)

三网融合与网

络优化实训室 264 342

电子信息基

础实训中心

通信设备

测试与维

修实训室

综合布线

工程实训

室(省)

455 391

应用电子技术 7 4 0 10

数字电视系统

综合实训室

(省)

电子创新

实训室(省) 216 288

移动通信技术 6 3 0 8 移动通信

实训室

移动互联

实训室 65 528

物联网应用技

术 3 1 1 4

物联网智能家

居实训室(省)

物联网工程应

用实训室(省) 90 283

注:1.专业群内同一校内实验实训(室)基地不重复填写;

2.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实验实训室(基地)名称栏;

3.中央财政或省财政支持的实验实训基地(或中心)后注明“(国家)”或“(省)”。

6

(二)现设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群平台课程

专业名称 各专业现设专业核心课程 2

职业资格取证 3

课程一 1 课程二 1 课程三 1 课程四 1 课程五 1 课程六 1

通信技术 数据通信技术 *光传输系统配

置与维护

*三网融合末端

装维

通信工程设计

施工 通信工程监理

光纤数字通信设备调试

工(中、高级);助理通

信工程师(初级、中级)

应用电子技术 电子产品装接

工艺(B)

△电子测量与

仪器

电子线路板设

单片机原理及

应用

可编程逻辑器

件技术

电子设备装接工(中、高

级);单片机应用工程师

移动通信技术 移动通信技术

(B)

4G 基站建设与

维护

无线网络规划

与优化

*移动室内覆盖

工程

网络优化助理工程师;网

络设备调试员(中、高级)

物联网应用技

传感器及射频

识别技术

物联网技术基

*物联网应用项

目开发

物联网工程应

用技术

物联网助理工程师;网络

设备调试员(中、高级)

专业群现设专业平台课程 4

职业资格取证 2

课程一 1 课程二 1 课程三 1 课程四 1 课程五 1 课程六 1

电工与电路基础 数字电子技术 模拟电子技术 C 语言 基础技能训练 无线电调试工(中、高级)

注:1.用(A)、(B)、(C)分别注明国家精品课程、省精品课程、教育部教指委精品课程,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在课程名称前加“*”,校本教材或讲义在课

程名称前加“△”;

2.“各专业现设专业核心课程” 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减;

3.“职业资格取证”栏注明取证要求,包括职业资格证书(或行业标准)名称、取证等级、必取与选取要求。

4.“专业群现设专业平台课程”1)不包括公共课;2)与各专业现设专业核心课程中的课程名称或实际课程内涵不重复。

7

(三)本专业群发展概况及建设基础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电子信息专业群在人才培养模式、师资、实训基地建设等教学资源建设上

取得了可喜成就,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面也有长足的进步。

1、“工学结合、三段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多年来,学院秉承“融三线之魂、承军工精神、育职业新人”之传统理念,面向高等职业教育,牢

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人专业群才培养模式。立足黔东南,

依托贵州省电子信息行业企业,构建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的合作体系,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实施“工学结

合、三段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三段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 1所示。

图 1 “工学结合、三段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电子信息专业群以通信技术专业为核心,面向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培养电子信息产品设计开发、

安装调试、管理维护,数据通信网建设、管理维护,三网融合接入、软调度,通信工程的建设与督导、

设计与监理,智能家居和智能楼宇建设、管理、维护等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根据“工学结合、

三段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电子信息产业链对应的工程项目和产品设计、生产流程为载体,融入“项

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全部特点,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2、结构合理、德技双馨的师资团队

电子信息专业群现已具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德技双馨的专兼职师资团队。

现有专兼职教师 54 人,其中教授 2 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 24 人、讲师/工程师 26 人、助教/助理

工程师 2 人。教师职称结构如图 2 所示。

图 2 电子信息专业群师资团队职称结构

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 30 人,占教师人数的 50%以上,其中博士学位的 2 人、硕士学位 28 人。双师

型教师 36 人,占专职教师总数的 66.67%;40 岁及以下的教师 38 人,占专职教师总数的 70.37%。校内

8

外兼职教师 17 人,其中校内兼职教师 5 人,校外兼职教师 12 人。

3、校内外实训基地已初具规模

遵循“产教融合、校企一体”的理念,经过电子信息专业群多年的办学实践,本专业群已具备一定

的办学规模和办学实力。

(1)校内实训基地

目前,专业群已建有电子信息基础实训中心(含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测量、通信原

理等基础实训室)、数字电视系统、通信设备测试与维修、数据通信、物联网技术、创新电子、网络规

划与优化等 20 余个实训室,专业群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在贵州省处于领先地位。校内主要实训基地如下

表所示。

1)与鼎正电子有限公司共建:能完成电子产品装配、调试、维修等完整工作流程的生产性实训基

地。

2)与中国移动黔东南分公司共建:总投入 490 万元的移动通信实训室,能完成基站、交换网络子、

操作支持等子系统的参数设置和测试,同时具备完成模拟仿真、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光交换、光传输

等系统实训项目。

3)中央财政重点扶持资金投入 135 万元建成的数据通信实训基地:能完成光纤传输、程控交换、

软交换、数据宽带接入、BTS 系统、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等实训项目。

4)贵州省教育厅投入 700 万元,建成的电子信息开放实训基地:含数字电视网络系统、创新电子

设计与开发、智能电子产品应用三大平台模块,涵盖物联网、移动互联、三网融合、创新电子、录播系

统、综合布线、数字电视网络、可编程逻辑器件、芯片检测与数据恢复等 9 个功能实训室,在省内电子

信息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面向省内职业院校和企业全面开放。

表 1 专业群校内主要实训基地

序号 名称 主要功能 年接收学生

实习(人次)

1 电子信息基础实训中心

完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测量、通

信原理等基础实训室)、数字电视系统、通信设备

测试与维修、数据通信、物联网技术、创新电子、

网络规划与优化等课程实验及实训

8420

2 鼎正电子有限公司校内

实训基地

完成电子产品装配、调试、维修等完整工作流程的

生产性实训 2236

3 中国移动黔东南分公司

校内实训基地

完成基站、交换网络子、操作支持等子系统的参数

设置和测试,同时具备完成模拟仿真、安装调试、

运行维护,光交换、光传输等系统实训

1800

4 中央财政重点扶持--数

据通信实训基地

完成光纤传输、程控交换、软交换、数据宽带接入、

BTS 系统、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等实训项目。 1936

5 贵州省电子信息开放实

训基地

完成物联网、移动互联、三网融合、创新电子、录

播系统、综合布线、数字电视网络、可编程逻辑器

件、芯片检测与数据恢复等课程模块实训。

4420

9

(2)校外实训基地

秉承“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宗旨,不断总结探索校企合作、产学合作、订单式培养

等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与贵州省广电网络黔东南分公司、黔东南电视台、中国铁塔黔东南分公司、日海

捷森通信工程有限公司、中邮科通信技术贵州分公司、中兴通讯有限公司、硕颖数码有限公司、重庆足

下软件学院、证通电子有限公司、神州数码有限公司、西元网络综合布线有限公司、数码视讯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黔东南分公司、中电振华集团等 20 余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1)在证通电子有限公司建立校外深度合作实训基地,通过设立“证通电子订单班”,共同商定“订

单班”教学计划、理论课程调整、实践教学安排等,企业提供金融自助终端、金融设备、加密金属键盘、

E-POS 安装调试、系统集成、售后维护等工作岗位,学生在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人员指导下完成实

践教学。

2)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贵州中科汉天下科技有限公司,双方就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

则,成立“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中科汉天下大数据学院”,总投资 280 余万在贵州中科汉天下

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实训基地,企业利用学校设备生产,学校利用企业提供的人才资源和项目资源,实现

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

表 2 专业群校外主要实训基地

序号 名称 主要承担实验实训项目 年接收学生

实习(人次)

1 中科汉天下科技有限公司 物联网软、硬件开发、生产、安装、调试等。 212

2 海信集团贵阳分公司 液晶电视机生产、销售、维修等。 96

3 黔东南广电网络公司 数字广播、电视网络的装配、调试、维护,音视

频信号处理、编辑 。 16

4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振

华集团新云电子公司 电子元器件的生产、工艺管理、质量检查等。 32

5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振

华集团永光电子有限公司 电子元器件的生产、工艺管理、质量检查等。 26

6 中达电子集团 液晶显示器的装配、调试等。 88

7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天

通电子有限公司 电子元器件的生产、工艺管理、质量检查等。 22

8 证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金融自助终端、金融设备、加密金属键盘、

E-POS 安装调试、系统集成、售后维护等。 26

9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振

华集团红云无线电器材厂 电子元器件的生产、工艺管理、质量检查等。 22

10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振

华集团团宇光电工公司 电子元器件的生产、工艺管理、质量检查等。 32

11 中讯电子有限公司 电子元器件生产、检验等。 96

12 中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手机组装、调试、维修等。 85

10

13 振华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智能电子产品的装配、生产管理、质量检查等。 240

14 乐美佳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机生产、质量检验等。 24

15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黔

东南分公司

光缆传输、综合布线、移动网建设及室内分布系

统设计及施工。 21

4、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电子信息专业群坚持“厚基础、宽平台、精方向”教学模式改革,构建了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大力

拓展了学生自主学习渠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取得了显著成效。

(1)“三平台、多方向”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取得良好效果

专业群课程体系按照“基本素质平台、专业基础平台、专业平台”统筹构建课程体系,核心课程体

系按照“三平台、多方向”来构建,使专业群具有基本相同的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市场动态需

求,给群内每个专业确定一个具体的职业岗位方向。“三平台、多方向”课程体系示意图如图 3 所示:

图 3 “三平台、多方向”课程体系

目前,电子信息专业群建成《电子产品装接工艺》、《移动通信技术》、《电子产品维修技术》3 门省

级精品课程,《光传输系统配置与维护》、《数据通信技术》、《电子测量与仪器》、《C 语言》等 4 门院级精

品课程;建成《移动通信技术》等多门院级精品在线资源共享课程;编写并出版《电子产品装接工艺》、

《电子测量与仪器》、《现代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电子线路板设计》、《通信原理》等 10 余本

教材。

(2)产学合作形式多样,效果良好

1)校中厂:与中国移动黔东南分公司合作,由公司投入 450 余万元,在校内建立商用移动通信技

术实训基地,与鼎正电子有限公司合作建立校内生产线等,每年对口培训学生 1060 人次。

2)厂中校:与中科汉天下电子有限公司合作,总投入 280 余万元在企业建有生产实训基地,每年

11

对口培训学生 610 人次。

3)学徒制试点:与中邮科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分公司合作,由我校教师带领学生完成通信

网路电信级凯里市部分路段的勘测、设计、监理。与福建省邮电规划设计院贵州分公司合作,由我校教

师带领学生负责凯里市部分无线区域的代维,主要工作包含:补盲(扩容、加板)、排障(督导)、优化、

室内勘测等。

(3)注重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稳步推进

提出了素质教育与专业技术技能教育相结合,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互补的创新育人模式,建有创

新电子实训室,开设了“创新设计开发类”课程,指导学生成立各种专业兴趣小组、专业爱好者协会等

自主学习团队,同时,结合各类专业大赛和校园科技活动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4)“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代练”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本专业群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蓝桥杯”软件和信

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等赛项中获得优异成绩,共获得一等奖 5 项、二等奖 16 项、三等奖 30 项,获奖学

生免试就读本科人数达 10 余人。

5、校企合作走向深入

学院前身为 083无线电工业学校,专为 083基地等三线军工企业培育技术技能人才,为校企合作奠

定了坚实的基础。现隶属于省经信委,在省教育厅、省经信委和地方政府的指导下,服务于区域内经济

发展,主动对接电子信息产业,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主动走出校门联系企业,通过“引企入校,引

校入企”的方式,不断加大开放力度,结合专业群自身发展需要,构建了“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的工

学结合形式。

(1)学校投入、企业经营、产教融合的“厂中校”模式

通过与企业共建“厂中校”,建成集开发设计、工艺管理、安装调试为一体的校外“生产性”实训

基地。以真实的职业环境,对学生进行岗位职业规范训练,强化学生技术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解

决理论与实际脱离的问题,提高学生适应企业工作的能力。

典型案例:专业群与贵州中科汉天下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总投资 280余万在贵州中科汉天下科技有

限公司共建“中科汉天下物联网创新(智能电子)实训基地”,企业在“厂中校”进行生产,学校利用

企业提供的人才资源和项目资源,实现了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学校和企业优势互补实

现“双赢”,专业群学生就业竞争力得以提升。

(2)企业投入、校企共建、教学主导的“校中厂”模式

通过与企业共建“校中厂”模式,引企入校。把工厂搬进校园,引入企业生产设备、运行资金、技

术人员等资源,与学校的设备、师资有机整合,建成以教学为主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将办学与

生产融合,实现校企深度融合,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使学生的知识技能与相应的工作岗位

无缝对接。

典型案例:我校与鼎正电子有限公司合作,企业投入资金、设备和技术人员,改(扩)建生产型—

—电子产品装配生产线实训基地,将企业的技术标准、管理规范和企业文化等融入到实训教学过程中,

建立完善了校企合作开展产学研合作机制和管理制度,提升了“校中厂”实训基地的内涵,实践教学条

12

件显著改善,学生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3)政府引导、校企共育、工学一体的“现代学徒制”试点

典型案例:与中邮科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分公司合作,在企业统一管理下,由我校骨干教师

带领学生完成通信网路(电信级)部分路段(凯里市)的勘测、设计、监理。与福建省邮电规划设计院

贵州分公司合作,由我校教师带领学生负责部分无线区域(凯里市)的代维,主要工作包含:补盲(扩

容、加板),排障(督导),优化,室内勘测等。

(4)行业引领、校企主导、互利互惠的“订单”培养

典型案例:与证通电子、中达电子、硕颖数码等企业建立了校企主导的订单培养模式,由企业提供

设备、技术资料、工程技术人员,学校提供实训场地、专业教师,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

养方案、课程标准、课程资源。同时,企业针对岗位工作特点与要求,挑选自己未来的“准员工”,根

据岗位职业能力标准对学生进行专项培养,使学生就业方向明确,学习目标更清晰。通过订单培养,学

生已完全具备企业用人单位录用新员工所需的工作技能和职业素养。

(5)“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组建电子信息专业群建设委员会

在长期专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在相关政府部门的指导下,紧密跟踪区域产业发展动态,主动对接

电子信息产业,引入企业共同建设电子信息专业群。由校内专业群带头人、骨干教师与中国铁塔黔东南

分公司、中电振华、中国移动黔东南分公司、贵州广电网络公司等企业的能工巧匠、技术专家组建了电

子信息专业群建设专业委员会,使行业、企业专家全程参与到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实

训环境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中,有效提升了专业群的人才培养质量。

表 3 校企合作基地服务专业群及群内专业对应表

序号 基地名称 服务专业群及群内专业对应情况 年接收学生

实习(人次)

1 中科汉天下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信息专业群 1210

2 鼎正电子有限公司 应用电子技术、物联网技术 196

3 中邮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 66

4 福建邮电规划设计院贵州分公司 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 82

5 证通电子有限公司 电子信息专业群 126

6 中达电子有限公司 电子信息专业群 188

7 硕颖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信息专业群 212

8 中国铁塔黔东南分公司 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 216

9 中电振华 电子信息专业群 322

10 中国移动黔东南分公司 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 132

11 贵州广电网络公司 应用电子技术、通信技术 196

12 中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信息专业群 385

13

(四)本专业群中各专业情况 1

专业名称 通信技术 专业代码 610301

专业所属大类 电子信息 专业所属二级类 通信类

现设置专业方向 数据通信;三网融合;通信工程设计、施工与监理

本专业设置时间 2001 年 2015 年新生报到率 79%

2015 年初次就业率 100% 2015 年实际招生数 97

本专业全日制普通

高职在校生人数 248 人

本专业累计

毕业生数 873 人

2014-2015 学年专任

专业教师数/课时数 13/4680

2014-2015 学年兼职

专业教师数/课时数 4/576

理论教学占教学总学时的比例 50%

校内实践教学占实践教学总学时的比例 30%

生产性实训占实践教学总学时的比例 20%

现有实训设备总值

(万元) 452

现有实训仪器设备

(台套) 384

毕业前半年顶岗

实习比例 100 %

职业资格证书

获取比例 100 %

学校近 3 年累计向本专业投入的建设经费(万元) 330

是否为本专业群核心专业 是■ 否□

是否为省级示范建设专业 是■ 否□

是否为教育部、财政部“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

升专业服务能力”专业 是■ 否□

专业群面向区域重点发展产业 现代装备制造业、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

注:1.每个专业须填写一张,核心专业填前。

14

本专业近 5 年获省及省以上有关荣誉、奖励、立项建设情况

1、2012 年,首批省级示范专业;

2、2013 年,央财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项目建设专业;

3、2014 年,省级电子信息开放实训基地;

4、2015 年,贵州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选拔赛高职组物联网技术应用比赛一等

奖。

专业带头人基本情况

姓名 范泽良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76 年 10 月

最高学位 硕士 最后学历 本科 所学专业 通信与信息系统

毕业院校 贵州大学 职称 副教授 职务 教研室主任

电话 办公:(0855)8270187

手机:13984454141 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近 5 年曾获地(厅)级以上有关荣誉、奖励、成果以及发表论文等情况

一、范泽良

1、近五年所获的荣誉奖励

(1)2011 年,获得贵州省第四批全省高校“优秀辅导员”;

(2)2015 年,获得贵州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优秀指导教师”;

2、近五年的成果及论文

(1)主持课题:贵州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改革研究;贵州省教育厅;2015

(2)参与课题:工业强省战略下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单片机项目式教学设计研究;贵州省经济和

信息化委员会;2014

(3)2012 年 06 月在《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发表论文“基于 Zigbee 技术的无线电压测量系统

设计与研究”;

(4)2012 年 07 月在《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发表论文“无线电压测量系统设计与研究”;

(5)2012 年 07 月在《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发表论文“声波遥控器的设计与制作”;

(6)2014 年 06 月在《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发表论文“基于《电子元器件与测量》的中职

课程改革探讨”;

(7)2015 年 07 月在《信息系统工程》发表论文“基于路测软件 Airwisdom 的无线数据下载研究”。

二、陆忠梅

15

近五年的成果及论文

(1)2012 年 01 月在《祖国》发表论文“职业院校学生稳定率分析”;

(2)2012 年 02 月在《中国新通信》发表论文“TD-LTE 无线网络估算”;

(3)2015 年 01 月在《电脑知识与技术》发表论文“通信行业节能减排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4)2015 年 04 月在《中国新通信》发表论文“基于卫星系统的协作通信技术应用研究”;

(5)2012 年 05 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教材《电子元器件》;

(6)2012 年 09 月在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教材《基于 Altium Designer 10 的电子线路 CAD 设计》(参

编);

(7)2014 年 01 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教材《电子元器件》第 2 版(参编);

(8)2014 年 06 月参与国家教育部、财政部项目《<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

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

(9)2015 年 09 月参与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项目“职业院校学生稳定率分析研究”;

(10)2015 年 10 月参与贵州省教育厅项目“SWOT 分析在贵州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应

用研究”;

(11)2015 年 3 月主持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项目《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精品课程建设。

三、刘靓

近五年的成果及论文

(1)2011 年 12 月在《教育文化论坛》发表论文“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研究”;

(2)2012 年 04 月在《中国新通信》发表论文“基于 ZigBee 的无线传感网设计”;

(3)2012 年 09 月在《湖南农机》发表论文“ ZigBee 无线通信中的关键技术研究”;

(4)2013 年 08 月在《电子制作》发表论文“浅谈如何提高电工电子类课程教学质量”;

(5)2015 年 01 月在《科技通报》发表论文“嵌入式平台中 Shift 目标跟踪算法的收敛局限性优化”。

16

(四)本专业群中各专业情况 2

专业名称 应用电子技术 专业代码 610102

专业所属大类 电子信息 专业所属二级类 电子信息

现设置专业方向 智能识别技术应用;电子信息产品设计开发、调试

本专业设置时间 2000 年 2015 年新生报到率 73%

2015 年初次就业率 99% 2015 年实际招生数 95

本专业全日制普通

高职在校生人数 198

本专业累计

毕业生数 600

2014-2015 学年专任

专业教师数/课时数 8/3456

2014-2015 学年兼职

专业教师数/课时数 4/576

理论教学占教学总学时的比例 50%

校内实践教学占实践教学总学时的比例 30%

生产性实训占实践教学总学时的比例 20%

现有实训设备总值

(万元) 498

现有实训仪器设备

(台套) 376

毕业前半年顶岗

实习比例 100 %

职业资格证书

获取比例 100 %

学校近 3 年累计向本专业投入的建设经费(万元) 288

是否为本专业群核心专业 是□ 否■

是否为省级示范建设专业 是□ 否■

是否为教育部、财政部“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

专业服务能力”专业 是■ 否□

专业群面向区域重点发展产业 现代装备制造业、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

注:1.每个专业须填写一张,核心专业填前。

17

本专业近 5 年获省及省以上有关荣誉、奖励、立项建设情况

1、建成省级精品课程《电子产品装接工艺》、《电子产品维修技术》;

2、本专业学生获得 2011 年、2015 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贵州省一等奖;2012 年全国职业院校技

能大赛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全国三等奖;

3、2014 年,贵州电子信息开放实训基地。

专业带头人基本情况

姓名 张定祥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78.10

最高学位 硕士 最后学历 本科 所学专业 信号与信息处理

毕业院校 贵州大学 职称 副教授 职务 实训中心主任

电话 办公:(0855)8270187

手机:15908552671 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近 5 年曾获地(厅)级以上有关荣誉、奖励、成果以及发表论文等情况

一、张定祥

近五年的成果及论文

(1)2013 年 08 月在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教材《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基于 C 语言)》(参编);

(2)2013 年 02 月在《2011 年 01 月》发表论文“环绕声的两大主流技术——杜比 AC-3 和 DTS”;

(3)2011 年 12 月在《凯里学院学报》发表论文“使用 Protues 仿真分析异步计数器”;

(4)2015 年 09 月在《贵州电子信息技术教育》发表论文“基于 Multisim 10 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改

研究”;

(5)2014 年 11 月在《电子世界》发表论文“数字电路学习中引入硬件描述语言”;

(6)2016 年 04 月在《科技展望》发表论文“基于 C51 芯片时序图编程浅析”;

(7)参加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科学研究项目“工业强省背景下幽默教学法在职业教学中的应用研

究”,2015 年 11 月 18 日结题;

(8)参加贵州省职业教育学会科研规划立项课题“基于仿真软件的电子信息类基础课程教改研究”,2015

年 7 月 27 日结题

二、蔡光祥

1、近五年的成果及论文

(1)2012 年在信息职业技术教育第 3 期总 112 期发表论文《数字影音设备故障检修方法简析》;

(2)2012 年 5 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教材《家用电器原理与维修》(中职版、第二主编);

(3)2013 年 11 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编出版教材《家用电器原理与维修》(高职第二版、

第二主编);

18

(4)参加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科学研究项目 2013 年 9 月 26 日结题的《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

的功能和激励机制研究》项目研究;

三、秦秀常

1、近五年的成果及论文

(1)2012 年 07 月在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教材《通信原理》(主编);

(2)2013 年 02 月在《消费电子》发表论文“单片机技术在烘手器制作中的具体应用”;

(3)2014 年 01 月在《消费电子》发表论文“ARM 单片机的步进电机控制系统设计”;

(4)2014 年 02 月在《电子世界》发表论文“ARM 嵌入式系统在大型设备远程监控中的应用”;

(5)2014 年 02 月在《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发表论文“高抗干扰能力单片机通讯电路的设计”;

(6)2015 年 01 月在《科教导刊》发表论文“项目教学的过程指导方法与研究”;

(7)2015 年 03 月在《科教导刊》发表论文“浅析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8)2015 年 04 月在《科教导刊》发表论文“探讨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

践”;

(9)2015 年 6 月在《东方教育》发表论文“当代电子电路与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研究”;

(10)2015 年 10 月在《智富时代》发表论文“基于 PID 算法的多旋翼飞行器飞行控制平衡系统的设计”;

(11)2015 年 07 月授权实用新型专利“一种胎压监测系统”。

四、龙立钦

1、近五年的成果及论文

(1)2012 年 05 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家用电器原理与维修(中职版)》(副主编);

(2)2013 年 11 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家用电器原理与维修(高职第二版)》(副主编);

(3)2013 年 07 月在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电子产品工艺(第 3 版)》(主编);

(4)2015 年 02 月在《新教育时代》发表论文“项目教学法在汽车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评价”;

(5)2015 年 04 月在《赤子》发表论文“项目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与研究”;

(6)2015 年 04 月在《教育学文摘》发表论文“适应就业需要的高职应用电子专业技能训练体系构建实

践探讨”;

(7)2015 年 07 月在《课程教育研究》发表论文“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研究与对策”;

(8)2015 年 06 月在《资治文摘》发表论文“以技能考证促进实践教学初探”;

(9)2015 年 09 月组织完成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职汽车电子技术项目教学设计

与研究”。

(10)2015 年 09 月组织完成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科学研究项目“在工业强省背景下,适应就业

需要的应用电子专业技能训练体系实践研究”。

19

(四)本专业群中各专业情况 3

专业名称 移动通信技术 专业代码 610302

专业所属大类 电子信息 专业所属二级类 通信类

现设置专业方向 基站建设与维护,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移动互联

本专业设置时间 2007 年 2015 年新生报到率 75%

2015 年初次就业率 98% 2015 年实际招生数 104

本专业全日制普通

高职在校生人数 212

本专业累计

毕业生数 600

2014-2015 学年专任

专业教师数/课时数 8/3744

2014-2015 学年兼职

专业教师数/课时数 4/864

理论教学占教学总学时的比例 50%

校内实践教学占实践教学总学时的比例 30%

生产性实训占实践教学总学时的比例 20%

现有实训设备总值

(万元) 558

现有实训仪器设备

(台套) 115

毕业前半年顶岗

实习比例 100 %

职业资格证书

获取比例 100 %

学校近 3 年累计向本专业投入的建设经费(万元) 30

是否为本专业群核心专业 是□ 否■

是否为省级示范建设专业 是□ 否■

是否为教育部、财政部“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

升专业服务能力”专业 是■ 否□

专业群面向区域重点发展产业 现代装备制造业、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

注:1.每个专业须填写一张,核心专业填前。

20

本专业近 5 年获省及省以上有关荣誉、奖励、立项建设情况

1、2012 年《移动通信技术》省级精品课程;

2、2014 年,贵州电子信息开放实训基地。

专业带头人基本情况

姓名 谢忠福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75.5

最高学位 工学硕士 最后学历 本科 所学专业 通信与信息系统

毕业院校 贵州大学 职称 副教授 职务 教研室主任

电话 办公:0855-8207187

手机:18798575182 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近 5 年曾获地(厅)级以上有关荣誉、奖励、成果以及发表论文等情况

一、谢忠福

1、近五年获得的荣誉奖励

(1)省级荣誉:2015 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贵州省优秀指导教师

2、近五年的成果及论文

(1)2011 年 10 月在《中国电子教育学会》发表论文“通信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2011 年 11 月在《科技与企业论文》发表论文“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必要性的研究”;

(3)2011 年 03 月主持《电子元器件》精品课程网路建设;

(4)2011 年 12 月在《中国科技纵横》发表论文“WiMAX 系统无线接入技术研究与应用”;

(5)2012 年 05 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教材《电子元器件(中职)》(主编);

(6)2012 年 05 月在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教材《电子元器件基础教程》(主编);

(7)2012 年 09 月在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教材《基于 AltiumDesigner10 的电子线路 CAD 设计》,(主

编);

(8)2012 年 06 月在《信息职业技术教育》发表论文“新型楼宇智能化系统研究及应用”;

(9)2012 年 03 月在《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发表论文“我院顶岗实习的特点研究”;

(10)2012 年 04 月在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教材《现代通信技术(第三版)》(参编);

(11)2013 年 11 月在《电子世界》发表论文“TD-LTE 室内覆盖技术研究与应用”;

(12)2014 年 01 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教材《电子元器件(第二板)》(主编);

(13)2014 年 04 月在《电脑与信息》发表论文“网络综合布线实践教学探讨”;

(14)2015 年 06 月在《工程技术》发表论文“有源 RFID2.4GHZ 发射机的电路设计与实现”;

(15)2015 年 06 月在《教育》发表论文“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策略研究”;

21

(16)2015 年 08 月在《自然科学》发表论文“RobuNet 无线人员定位系统的研究”;

(17)2015 年 08 月在《自然科学》发表论文“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分析”。

二、周华

1、近五年的成果及论文

(1)2012 年 06 月在《凯里学院学报》第 3 期发表论文“硬件描述语言 VHDL 的应用”;

(2)2012 年 07 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教材《电路基础》(第二主编);

(3)2012 年 07 月在《中国教育改革与教学研究》发表论文“电工与电子技术因材施教方法探索”;

(4)2014 年 10 月,负责贵州省教育厅科研课题“适应工业强省需要的电工与电子技术实用型人才培养

体系研究”;

(5)2014 年 10 月,负责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科研课题“在贵州工业化背景下,适应就业需要的

综合布线技能训练体系构建实践研究”;

(6)2015 年 07 月在《电信网技术》发表论文“智慧写字楼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

(7)20150 年 3 月在《卷宗》第 3 期发表论文“贵州省综合布线技能体系现状分析”;

(8)2015 年 04 月在《信息化建设》发表论文“电工与电子技术实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9)2015 年 05 月在《信息化建设》发表论文“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电路设计”;

(10)2015 年 06 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教材《数字电子技术(第二版)》(参编);

(11)2015 年 06 月在《信息化建设》发表论文“浅析综合布线技能训练体系构建”;

(12)2015 年 06 月在《凯里学院学报》第 3 期发表论文“数字频率计的设计与制作”;

(13)2015 年 07 月在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教材《AutoCAD 案例与实训教程》(参编);

(14)2015 年 07 月在《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发表论文“基于 Premiere Pro 2.0 软件制作应用”;

(15)2015 年 07 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教材《电子 CAD》(参编)。

22

(四)本专业群中各专业情况 4

专业名称 物联网应用技术 专业代码 610119

专业所属大类 电子信息 专业所属二级类 电子信息

现设置专业方向 智能家居、智能楼宇等智慧网络集成应用及技术支持

本专业设置时间 2015 2015 年新生报到率 72%

2015 年初次就业率 —— 2015 年实际招生数 78

本专业全日制普通

高职在校生人数 56

本专业累计

毕业生数 ——

2014-2015 学年专任

专业教师数/课时数 ——

2014-2015 学年兼职

专业教师数/课时数 ——

理论教学占教学总学时的比例 50 %

校内实践教学占实践教学总学时的比例 30 %

生产性实训占实践教学总学时的比例 20 %

现有实训设备总值

(万元) 283

现有实训仪器设备

(台套) 120

毕业前半年顶岗

实习比例 ——

职业资格证书

获取比例 ——

学校近 3 年累计向本专业投入的建设经费(万元) 283

是否为本专业群核心专业 是□ 否■

是否为省级示范建设专业 是□ 否■

是否为教育部、财政部“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

升专业服务能力”专业 是□ 否■

专业群面向区域重点发展产业 现代装备制造业、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

注:1.每个专业须填写一张,核心专业填前。

23

本专业近 5 年获省及省以上有关荣誉、奖励、立项建设情况

专业带头人基本情况

姓名 严峥晖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77.11

最高学位 硕士 最后学历 大学本科 所学专业 通信与信息系统

毕业院校 贵州大学 职称 副教授/

工程师 职务 系主任

电话 办公:08558270187

手机:13885529196 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近 5 年曾获地(厅)级以上有关荣誉、奖励、成果以及发表论文等情况

一、严峥晖

1、近五年获得的荣誉奖励

(1)指导学生参加 2011 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贵州赛区一等奖;

(2)指导学生参加 2012 年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赛项,获贵州赛区一等奖、全国三

等奖;

(3)指导学生参加 2013 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贵州赛区一等奖。

2、近五年的成果及论文

(1)2011 年 01 月在《中国西部科技》发表论文“从国情出发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模式”;

(2)2011 年 07 月在《中国科技纵横》发表论文“ZigBee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设计与实现”;

(3)2011 年 07 月在《中国科技纵横》发表论文“高职院校《传感器及检测技术》教学改革探索”;

(4)2012 年 05 月在《电子世界》发表论文“基于 MSP430 和 CC2520 无线温湿度监测系统设计”;

(5)2015 年 05 月在《中国科技博览》发表论文“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思考”;

(6)2015 年 06 月在《科学中国人》发表论文“浅谈工业强省战略下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单片机项

目教学”;

(7)2015 年 05 月在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教材《现代通信技术》(副主编);

(8)2015 年 10 月申报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课题“工业强省战略下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单片

机项目式教学设计研究”;

(9)2015 年 12 月在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多媒体互动教学资源库建设及应用示范项目—单片机原理及

应用子项目”。

二、吴政江

1、近五年获得的荣誉奖励

2013 年 01 月论文“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改设想被贵州省职业教育学会“在第十届(2012 年)全省职业

24

教育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评为优秀奖”;

2、近五年的成果及论文

(1)2011 年 08 月在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教材《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主编);

(2)2012 年 02 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教材《电子元器件(中职版)》(副主编);

(3)2013 年 08 月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教材《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基于 C 语言)》(主编);

(4)2014 年 01 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教材《电子元器件(高职版)》(副主编);

(5)2011 年 09 月在《电子世界》上发表论文“巧用卡诺图设计多输出组合逻辑电路”;

(6)2011 年 09 月在《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上发表论文“关于“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改革

的探索”;

(7)2012 年 05 月在《中国教育改革论众》上发表论文论文“微波技术与天线课改设想”;

(8)2012 年 06 月在《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上发表论文“巧用卡诺图设计组合电路”;

(9)2014 年 07 月在《东方教育》上发表论文“基于 Multisim 10 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改研究”;

(10)2014 年 09 月在《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上发表论文“基于 Multisim 10 的模拟电子技

术课程教改研究”;

(11)2015 年 04 月在《东方教育》上发表论文“幽默教学法在职业院校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12)2015 年 05 月在《小作家选刊(教师版)》上发表论文“幽默教学法在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中的应

用”;

(13)2015 年 05 月在《环球市场》上发表论文“谈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电子信息类专业骨干课程教学中

的应用”;

(14)2015 年 07 月在《电子世界》上发表论文“微电脑控制简易球赛计分牌的设计与制作”;

(15)2013 年 12 月 25 日科研项目“基于仿真软件的电子信息类基础课程教改研究”获得贵州省职业教

育学会立项,2015 年 7 月 27 日结题;

(16)2014 年 10 月 22 日科研项目“工业强省背景下幽默教学法在职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获得贵州省

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立项,2015 年 11 月 18 日结题;

(17)2014 年 10 月 20 日科研项目“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电子信息类骨干课程课改研究”获得贵州省

教育厅立项,2015 年 11 月 17 日结题。

25

(五)专业群建设主要参与人员 1

姓名 性

最后学

历学位 专业 职称/职(执)业资格 承担工作

秦秀常 男 35 本科

硕士 电路与系统 副教授/技师

专业群建设统筹、协

崔邦军 男 52 本科

硕士 物理 教授 专业群建设指导

罗文兴 男 41

博士研

究生/博

教育信息技

术 副教授 通信技术专业建设

范泽良 男 39 本科

硕士

通信与信息

系统

副教授/工程师/技

师 通信技术专业建设

周庆武 男 38 本科

学士 信息工程 工程师 通信技术专业建设

陆忠梅 女 34 本科

硕士

通信与信息

系统

副教授/工程师/技

师 通信技术专业建设

张定祥 男 38 本科

学士

信号与信息

处理 副教授/技师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建设

刘杰 男 34

博士研

究生/博

微电子学与

固体电子学 工程师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建设

蔡光祥 男 53 本科

学士

计算机科学

与技术 副教授/高级技师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建设

司勇 男 54 本科

学士

电子信息科

学与技术 高级工程师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建设

谢忠福 男 40 本科

硕士

通信与信息

系统 副教授/技师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

建设

杨宇 男 28 本科

学士

电子学与信

息技术 工程师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

建设

周华 女 40 本科

硕士

通信与信息

系统 副教授/高级技师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

建设

高新伟 男 36 本科

学士 通信工程 工程师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

建设

严峥晖 男 38 本科

硕士

通信与信息

系统 副教授/工程师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

业建设

高云孟 男 28 本科

学士 应用物理 工程师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

业建设

吴政江 男 46 本科

学士

电子学与信

息系统 副教授/高级技师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

业建设

注:1.包含校内教师与校外兼职教师。

26

(六)参与共建单位 1

序号 名称 承担主要工作

1 中国铁塔黔东南分公司 工学结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2 中国移动黔东南分公司 共建校内实训室、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工

学结合。

3 中科汉天下科技有限公司

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现代学徒制试点,共建专业,师资互培、互聘、

互兼。

4 中国振华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现代学徒制试点,共建专业,师资互培、互聘、

互兼。

5 新大陆集团 共建实训室、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师资培

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共建专业,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共同制定人才

培养方案,师资互培、互聘、互兼。

7 中邮科通信技术股份有限

公司贵州分公司 现代学徒制试点,技术支持。

8 申黔数据中心 现代学徒制试点,技术支持,师资互聘。

注:1.“参与共建单位”指校外单位。

27

三、建设背景与预期目标

建设与电子信息产业对接,适应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培养符合电子信息产业人才市场亟需的

技术技能型人才,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校企合作、落实工作结合的专业群,紧跟贵州大数据为发展的

步伐,将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实训基地、信息化等方面资源进行凝聚,以提高

培养质量、增强服务区域产业的能力,形成专业群与产业对接机制。具体目标如下:

(一)“政、行、企、校”四方联动,形成专业群结构布局动态调节机制

专业群按照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根据市场变化,动态设置、调整和布局群内专业方向,建

立群内专业动态退出机制及补充机制。

1、构建群内专业课程与社会行业需要的调整机制

通过设置专业方向模块对就业市场变化主动适应,各专业可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适

时对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做出必要调整,适应地方经济社会需求。专业方向模块可以有效避免专业设置

重复,灵活设置和调整专业方向模块的选修课程组合,以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如果所设置的个别专业

方向模块与社会需求出现不同步,学校也能及时预警调整,使受影响的学生人数尽量减少。

2、建立群内专业淘汰退出机制

通过学生个体选择在整体上促使学校和专业群主动适应社会需求,逐渐淘汰就业困难、办学质量

不高的专业,有效平稳化解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不对应的整体性危机。

3、建立群内专业孵化机制

根据企业需求学生进行就业方向选择,即专业职业方向的选择,专业方向模块与市场需求紧密对

接,形成准专业,孵化新专业。这样,在有效促进专业群内涵建设的同时,增强了人才培养对社会需

求的主动适应性。

(二)校企双主体共同实施“标准统一、产教融合、三段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把工学结合作为电子信息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突破口,采用“三段交替”的人才培养方式,

以校企共赢的思路,积极探索、推进现代学徒,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形成学校和企业联合招生、联

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切实提高生产、服务一线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通过产教融合,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构建“产教融合、三段交替、现代学徒

试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平台共享,综合融通”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

按照电子信息专业群的专业定位和相互支撑,以通信技术专业为核心,面向通信骨干网的规划设

计、建设施工,传输网络及设备的配置优化、维护管理,三网末端融合的配置管理;以移动通信技术

专业作为通信技术行业的专业分支,面向无线网络的规划优化,基站建设与维护;以应用电子技术专

业作为群的硬件支撑,面向以信息与通信设备为主的产品设计开发、安装调试,技术支持等;以物联

网应用技术作为群内新的、主要的发展方向,将电子信息向万物互联方向延伸,面向接入侧智慧网络

28

组建、网络集成、技术支持等。通过群内各个专业的岗位技术面向来构建“平台共享,综合融通”的

专业群课程体系。

(四)“徳技双馨、结构合理、双融互聘”的教学团队

通过引进、认证、激励三个机制,强化校外引进、校内培养、校企联合培养等多项措施,建设一

支“校企互通、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学团队;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形

成一支高素质、结构合理、数量稳定的教师队伍,其中,青年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历达到 70%,副高

以上职称达到 50%,专任教师“双师型”比例达到 80%,企业兼职教师占教学团队总数 30%左右,建

成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五)“校企共建、资源共享、对外开放”的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进一步完善校内实训条件建设,建成贵州电子信息专业师资培训认证基地,为职业院校师资培训、

企业员工岗前培训、社会待业人员培训提供服务。依据“技术合作、校企共建、对外开放”的思路,

积极引企入校,形成校企共建、资源共享的“校中厂”实践教学平台,成为校内学生技能实训、岗位

实习、毕业综合实训等实践技能锻炼基地。通过与中兴通讯——中兴新思学院合作,按照共建、共管、

共育的模式引入推动现有“校中厂”实训中心建设及提升。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进一步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学习,促进学生职业道德意识和行为

习惯的养成。按照“数量充足、共建共管、质量提升、实现双赢”原则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共

建校外基地的管理,拓宽合作范围,提高合作层次,使之成为学生岗位实习、综合实训、现代学徒制

实践、产教融合的“厂中校”实训基地。

(六)“宽平台、精方向、数字化、开放型”的专业群课程资源库

完成专业群各专业所有核心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工作,建设开放式专业群教学支持系统和先进的数

字化学习空间,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在通过信息化手段在专业群内的广泛共建、共享,对校内外相关

专业的开放。以现有的数字化校园(CRP)系统为支撑,建立开放共享的课程网络资源平台。以课程

建设为重点,建立普适性、开放性、共享性数字化专业群教学资源。与行业企业合作,搭建校企数字

传输课堂,将企业的工作过程、生产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课堂,由企业兼职教师在生产、工作现场

直接开展专业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校企联合教学。

(七)“依托企业、对接产业、服务地方”,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电子信息专业群依托学院作为黔东南州职业教育集团骨干成员的优势,直属贵州经济和信息化委

员会管理的办学背景,按照“依托企业、对接产业、服务地方”的专业建设思路,动态跟踪地方产

业结构转型升级需求,专业群将为地方以“大数据、大健康、大扶贫”为依托的电子信息产业提供各

种技术服务。电子信息专业群积极拓展当地社会服务方向和项目,开展对口支援和交流合作,提高社

会服务和辐射能力,打造成为贵州省电子信息大类专业的职业教育指导中心、开放型学生实习实训中

心、师资培训中心、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训中心;建设成为黔东南区域内校企合作和高职教育国

29

内外交流与合作的牵头学校。

(八)“产教融合、校企一体”的校企合作机制与体制

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素质、产教融合、技能至上、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对接地方电子信

息产业,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之路,走内涵发展之路。

建立三级开放式、立体化合作办学体制,形成“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的长效运行机制,形成

专业群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新机制,形成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动态校企合作机制。

(九)专业群建设与管理机制与体制

在省教育厅、省经信委和地方政府指导下,由学院主导,校企统筹,成立电子信息专业群建设领

导小组,成立专业群分项目建设工作小组,加强“专业群建设相关制度”的建设,完善教学质量监

控与保障体系。

30

四、建设主要内容及重点

坚持“市场导向,服务社会”的原则,调整优化专业群布局结构,形成了以通信技术为引领的电子

信息专业群。专业群的建设以建立专业群布局动态调整机制、校企合作机制为基础,以构建产教融合的

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为核心,以建设课程资源、实训基地和师资团队为抓手,以重点专业群建设辐

射带动相关专业群的建设与改革,并以重点专业群建设的要求与标准同步建设全院的专业,提升专业建

设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服务社会能力。

(一)“政、行、企、校”四方联动,形成专业群结构布局动态调整机制

在国家“一带一路”、中国制造 2025、精准扶贫等战略的大背下,贵州省以大数据和大扶贫作为经

济发展的引擎,黔东南地方政府提出的大数据、大健康、大文化、大旅游、大产业的五大发展战略,结

合学院的办学资源优势,使学院的专业群结构更加符合地方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明确学院重点发

展的专业群为:电子信息专业群、机械制造专业群、管理工程专业群、财经类专业群、汽车应用专业群。

1、形成“政、行、企、校”四方联动,形成专业群结构布局动态调整机制

为使专业结构更加紧密地贴近地方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态势,合理设置专业,优化专业结构,建

立起“政府引导、学校主导、企业参与”的专业动态调节体制与机制:

(1)组建“政、行、企、校”四方参与专业结构调整体制

建立由政府职能部门“催化”、行业企业“润滑”、高职院校“粘合”的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委员会,

从而使学院专业建设更加接地气、聚灵气。这样不仅使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和高职教

育人才培养信息畅通,而且更好地实现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无缝对接,实现专业与产业结构的融合对

接。

(2)建立群内专业的动态更新机制,适应地方经济产业发展

专业设置充分考虑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突出正确的需求导向,主动实施专业的动态更新:一是立

足传统产业所需专业,持续提供人财物支持,不断巩固和加强:二是瞄准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做好前瞻

性调研,建立健全《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专业结构分析与调整暂行规定》,每年分析贵州省政府

工作报告、黔东南州政府工作报告,分析贵州省、黔东南州的人才市场需求状况,调研企业的人才需求,

进行深入的分析形成“人才市场需求与专业结构调整的调研报告”,每 2-3 年,学院依据报告和专业建

设委员会的意见对专业进行调整,及时开设“朝阳专业”,自主更新“夕阳专业”,果断放弃“昙花专业”。

(3)依托区域重点产业,培育有特色的专业新生长点

贵州的大数据,黔东南的“五大发展战略”,都预示着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明显高移。在这样的区域

发展背景下,围绕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重点,认真研究产业转型发展方向,积极顺应行业企业发展路径,

科学分析学院既有的办学特色资源和专业建设优势,及时调整优化不合时宜的专业发展方向,做好相似

相近专业的渐进拓展,培育出更多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与行业企业需求相一致、具备良好的发

展势头和发展潜力的专业新生长点。

2、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围绕产业链构建电子信息专业群

主动对接电子信息产业,围绕国家“互联网+”战略和贵州省大力发展“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

31

息产业”,在教育厅、经信委和地方政府的指导下,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以通信技术专业为核心,构建

涵盖通信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电子信息专业群。群内专业对接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领域,技术上有交叉性、连续性、耦合性,通过

专业聚集,可提高资源的共享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实现群内专业集约、协同可持续发展。电子信

息专业群构建依据、路径与原则如图 4 所示。

图 4 专业群构建依据、原则与路径

专业群的构建思路为,以行业背景为支撑,抓住国家“互联网+”和贵州“大数据”两大机遇,面

向通信、物联网、智能制造、大数据等电子信息行业,从网络支撑、智能感知、集成应用三个维度,构

建以通信技术专业为核心,移动通信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 3 个专业为支撑的三维一体

的电子信息专业群。以通信技术专业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专业群的整体架构,各专业之间的相互支撑关系,

专业定位、背景等如图 5 所示。

图 5 电子信息专业群构建思路

32

3、项目建设资金预算

具体建设内容及经费预算如下表所示。

表 3专业群结构布局动态调整机制建设及预算表

号 项目

资金预算

2016 年度 2017 年度 2018 年度 合计(万元)

1 地方产业对专业群人才的需求调研 2 2

2 电子信息专业群构建研讨 2 0.5 0.5 3

3 专业群结构布局动态调整机制 2 1 1 4

总计(万元) 9

(二)建成双主体共同实施“标准统一、产教融合、三段交替、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

模式

切实落实“标准统一、产教融合、三段交替、现代学徒试点”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以产教融合

为主要方向,实现“五对接”;通过“三段交替”,实现培养对象逐渐向职业人的转换;利用“现代学徒

试点”,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框架及内涵如下图所示。

图 6 “标准统一、产教融合、三段交替、现代学徒制”的双主体育人模式

1、以产教融合为主要方向,实现“五对接”

校企深度融合的基本内涵是产教一体、校企互动。实现教育教学过程与行业企业生产过程的深度对

接,融教育教学、生产劳动、素质培养、技能提升、科技研发、经营管理和社会服务于一体,使学院与

行业企业形成合作双赢共同体,形成产教良性互动的双赢局面,促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促进学

院和企业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并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社会

的发展。

通过深度产教融合,实现专业群内“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

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五对接。

33

2、通过“三段交替”,实现培养对象逐渐向职业人的转换

通过工学交替岗位体验、校企联合课程教学、顶岗预就业三阶段的工学交替推动学生职业成长。第

一阶段岗位体验实践,学生逐步熟悉行业和岗位,找准自身定位,不断规划、调整自身职业方向;第二

阶段校企联合教学,选择确定“宽基础平台+精深化岗位”课程体系中一个岗位方向,通过课程的学习

以及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达到岗位所要求的技术技能标准;第三阶段岗位预就业实习,学生以准员工

身份从事电子信息产业链对应的工程项目、技术改造、技术支持与服务支持等工作。

3、“现代学徒试点”,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坚持合作共赢,职责共担。要坚持校企双主体育人、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教学,明确学徒的

企业员工和职业院校学生双重身份,签好学生与企业、学校与企业两个合同,形成学校和企业联合招生、

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切实提高生产、服务一线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解决好合作企业招工难问题。

积极开展“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深化工学结合的现代学

徒制试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核心专业通信技术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继续推进深化与中邮科通

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分公司合作,由我校教师带领学生完成通信网路部分路段的勘测、设计、监理,

与福建省邮电规划设计院贵州分公司合作,由我校教师带领学生负责部分无线区域代维。实现让学生在

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学校和企业优势互补实现“双赢”,专业群学生就业竞争力得以提升。

4、项目建设资金预算

具体建设内容及经费预算如下表所示。

表 4 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内容及预算表

号 项目

资金预算

2016 年度 2017 年度 2018 年度 合计(万元)

1 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调研 3 3

2 产教融合方式、内容调研 2 0.5 0.5 3

3 人才培养方式论证 2 2

4 人才培养模式方案制定 2 2

5 现代学徒制调研 2 1 1 4

总计(万元) 14

(三)建成“平台共享,综合融通”的专业群课程体系

电子信息产业及技术发展迅速,电子信息专业群人才培养必须紧跟行业企业的发展趋势,专业群要

求投入的教学设备更新快,成本较高,各专业的资源建设不堪重负。因此,在群内课程体系的构建上,

必须以专业或行业的基本知识为主,侧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具备进入电子信息

行业的基本技术技能,以不变应万变。对于行业产业中的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新设备,按类或按

方向进行教学,以知识的广度为主,深度为辅,有利于学生把握行业产业发展的动态或方向。课程体系

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34

图 6 “平台共享,综合融通”的课程体系建设

1、基础素质课程平台

在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时,优先以德育为先,夯实基本素质教育,构建基础素质教育课程平台。基

础素质课程平台课程有《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

学语文》、《高等数学》、《大学英语》、《体育》等课程。拟在建设期间,以德育教育为主线,着力建设 3

门基础素质教育课程,在教育部统一框架下,构建符合我校实际的教学大纲、教学课件、教学方法与手

段,监督其教学效果。建设后的课程,将实现全校共用,对其他学校开放,实现共享。

2、专业群基础平台

依据“专业群各专业共用,同类专业选用”的思路构建专业群基础平台。专业群基础平台课程有《电

工与电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C语言》、《基础技能训练》。平台课程采用专业群

共建,群内各专业通用,对省内外同类专业开放。着力建成 4 门优质(3+1)专业平台课程,打造 2 个

数字资源库。

3、专业核心课程

按照专业群各专业的特点、面向的产业链岗位,构建专业群内各专业的核心课程。通信技术专业核

心课程有《数据通信技术》、《光传输系统配置与维护》、《三网融合末端装维》、《通信工程设计施工》、《通

信工程监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有《电子产品装接工艺》、《电子测量与仪器》、《电子线路板

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可编程逻辑器件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有《移动通信技术》、

《4G 基站建设与维护》、《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移动室内覆盖工程》、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核心课程

有《传感器及射频识别技术》、《物联网技术基础》、《物联网应用项目开发》、《物联网工程应用技术》。

专业群内各专业依据自身特点进行建设,专业之间相互支持,实现通用,按照电子信息产业的共性,实

现技能互融,岗位互迁。建成 5 门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其中:通信技术 2 门(《数据通信技术》、《通信

工程设计施工》),其他各专业 1 门。每门优质核心课程至少能够迁移到群内其他 1个以上的专业。

4、项目建设资金预算

课程体系建设的具体内容及经费预算如下表所示。

表 5 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内容及预算表

35

号 项目

资金预算

2016 年度 2017 年度 2018 年度 合计(万元)

1 课程体系调研 2 2

2 课程体系方案论证 0.5

0.5

3 基础素质课程平台(3 门) 1 1 1 3

4 专业群基础平台(6 门) 1 3 2 6

5 专业核心课程(5 门) 1 2 2 5

总计(万元) 16.5

(四)形成徳技双馨、结构合理、双融互聘的教学团队

电子信息专业群通过 3 年的建设,建成一支综合素质高、教育教学能力强、结构合理、数量稳定、

专兼结合,能掌握行业企业最新技术发展动态,在省内具有较强行业影响力的专业群教学团队。

1、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

在校内培养 4名专业带头人,通过优先安排科研课题、参加国内外交流培训、提供相应的科研启动

资金和科研场地、配备科研团队等保障措施来培养专业带头人,专业带头人具有把握产业(行业)发展

趋势、理论功底深厚、引领专业发展;掌握本专业技术领域发展的前沿技术,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过

程中效果显著;具有教科研的示范作用,提升专业教师的整体水平。

通过深度合作的企业,专业群引进或聘用校外 4名专家作为兼职专业带头人,要求兼职专业带头人

熟悉行业(企业)发展动态、实践能力强;各专业形成以校内专业带头人和校外专家为主体的“专业双

带头人”机制。构建一支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优势互补的专业群带头人队伍。

2、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专业群采取培养、引进、外聘等多种方式,培养 16 名中青年骨干教师。骨干教师的培养主要通过

考研考博、企业聘用定岗工作、企业挂职锻炼、企业中长期培训、获取技师或工程师资格等方式来培养。

骨干教师应具有双师素质,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坚实的技术技能指导能力,能主讲 2门以上

专业核心课程。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作用,每名骨干教师至少帮带 1名青年教师成长。

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深度合作企业,按照校企一体、双融互聘的原则,健全校企共建教师队伍机制,聘用 12 名有

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社会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或专业带头人,建

立兼职教师库,实行动态更新。通过加强兼职教师教学业务学习:学院数字化教学系统的使用、仪器设

备使用、教研活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等,提高兼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4、师德师风建设

专业群重视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和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教师的职业

道德、业务水平和工作业绩定期进行考核。教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将师德师风

建立水平纳入教师政治素质考核、业务能力评价、职称评定聘任、职务晋升评优的重要内容。通过定期

36

聘请校内外道德名师对专业群教师进行公开讲座,提升师德师风建设效果。

5、项目建设资金预算

电子信息专业群师资队伍建设内容及经费预算如下表所示。

表 6 专业群师资队伍建设内容及经费预算

号 项目

资金预算

2016 年度 2017 年度 2018 年度 合计(万元)

1 专业带头人(校引进、培养 4 名、

企业兼职 4 名) 4 4 4 12

2 培养骨干教师(校培养 16 名) 2 2 2 6

3 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校培养 16 名,

含骨干) 2 2 2 6

4 兼职教师(引进企业 12 名) 5 5 5 15

5 师德师风建设 1 1 1 3

总计(万元) 42

(五)完成校企共建、资源共享、对外开放的实训基地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1)建设内容

目前,电子信息专业群建有 27 个实训室。其中,由省财政投入 700 多万元,建成贵州省电子信息

开放实训基地,体现和代表了目前电子信息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

为不断紧跟电子信息行业技术发展,提升学生校内岗位实习质量,拟在 2-3年内,新建虚拟仿真实

训室,逐步补充、完善已有的数据通信、通信工程设计与施工、物联网智能家居、物联网工程应用等实

训室。按“教学做合一”原则,完成电子信息专业群与企业技术、工艺、装备贴近的项目实训、任务驱

动的教学;同时坚持“风险共担、收益共享、互利互惠”原则,共同建设“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中兴新思学院”实训基地,由企业提供资金、设备,学院提供场地,校企共同招生,校企一体育人的

方式构建校中厂实训基地。

(2)项目建设资金预算

校内实训基地具体建设内容如下表所示。

表 7 校内实训基地资金预算与建设进度

号 项目

资金预算

2016 年度 2017 年度 2018 年度 合计(万元)

1 移动通信系统平台(企业投入) —— —— —— ——

2 无源光接入网络系统 xPON(企

业投入) —— —— —— ——

3 数据通信系统(企业投入) —— —— —— ——

37

4 光传输系统(企业投入) —— —— —— ——

5 视频会议系统(企业投入) —— —— —— ——

6 视频监控系统(企业投入) —— —— —— ——

7 通信电源系统(企业投入) —— —— —— ——

8 数据通信实训室(扩建) 30 30

9 通信工程设计与施工实训室(新

建) 50 50

10 物联网应用实训室(扩建) 50 50

11 虚拟仿真/虚拟现实实训室(新建) 130 130

总计(万元) 260

注:上述预算中,企业投入资金(设备)不计算在内。

2、校外实训基地

(1)建设内容

近年来,电子信息专业群建有 10余个校外实训基地,实现了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

学校和企业优势互补实现“双赢”,学生就业竞争力得以提升,为企业发展提供了稳定可靠的人才支持。

为了深化与企业共建“厂中校”,以真实的职业环境,对学生进行岗位职业规范训练,使实践教学

更加贴近企业岗位需求,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解决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提高学

生适应企业工作的能力,打通就业的最后一公里。把校园部分教学功能搬进工厂,将企业生产设备、运

行资金、技术人员等资源引入到教学过程中,校企将场地、设备、师资有机整合,将办学与生产融合,

实现校企深度融合,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使学生的知识技能与相应的工作岗位无缝对接。

为此,专业群将继续推进“层次递进、学做交替、校企共育”的校外实习模式。为了扩大校企合作的广

度和深度,将根据专业群发展的需要,在 2-3年内拟与 10余家企业建立深度的校企合作关系。

(2)项目建设资金预算

校企共同育人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 8 校外实训基地资金预算与建设进度

号 项目

资金预算

2016 年度 2017 年度 2018 年度 合计(万元)

1 中科汉天下科技有限公司 10 10

2 中国移动黔东南分公司 10 10

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5 5

4 贵州日海捷森通信工程有限公司 5 5

5 中电振华集团 10 10

6 中邮科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贵

州分公司

5 5

7 中国铁塔黔东南分公司 5 5

38

8 贵阳海信 10 10

9 贵阳永青仪器仪表 5 5

10 新大陆科技集团 5 5

总计(万元) 70

(六)建成“宽平台、精方向、数字化、开放型”的专业群课程资源库

专业群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平台建设以校园网为基础,发挥网络资源的共享性与开放性,有效整合各

种教学资源,使专业群资源发挥最大效用。资源库平台建设紧紧依托现有的数字化校园系统,以该系统

为载体,实现以数字化资源建设为核心,以服务教学为目的。

1、教学资源平台建设

专业群构建各种教学资源管理与共享、支持日常教学活动、教学管理、展示与评价等功能于一体的

数字化教学平台,分别按教学网络和教学管理两个平台来建设。

教学网络平台:支持课程资源的组织,教师可以将教学所需的指导文件、课程教学要求、任务书等

上传本地服务器形成教学基础信息。同时,平台提供全可视化排版设计模式,使教学资源所需的文字、

声音、音乐、图形、图像、动画及影像等各种多媒体素材有机地融为一体。教师按照自身教学需要灵活

运用教学资源,在线编辑教学讲义,提高备课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管理平台:提供各种教学管理功能,实现与现有教务管理系统对接和共享。教师可在平台编写

教学计划、布置作业、发布考试成绩,与学生进行教学互动、远程答疑、在线测试,学生可在平台提交

作业,查询教学信息,实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良好互动。

2、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建设:建设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的慕课、微课建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建设,专业视频动画库,多媒体课件库,各主干课程的试题库,技能鉴定标准库,技能鉴定模拟试题库,

专业群各专业课程标准库、专业信息文献库,专题特色资源库、专业图片库、案例库等资源;资源库为

教师授课提供支持,实现学生学习在线化、互动化、自主化、碎片化等个性化学习;拟建成《数据通信

技术》、《光传输系统配置与维护》、《通信工程设计施工》、《电子测量与仪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移动通信技术》、《4G基站建设与维护》、《传感器及射频识别技术》、《物联网技术基础》等 12门专业

群数字化资源库。

3、数字化空中课堂建设

专业群与行业企业合作,搭建校企数字传输课堂,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

课堂,使企业兼职教师在工作生产现场直接开展专业教学,实现校企联合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调动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建设期内,拟完成《通信工程监理》、《电子产品装接工艺》、《无线网络

规划与优化》、《物联网工程应用技术》等 4门专业群数字化空中课堂建设。

4、项目建设资金预算

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内容及资金预算如下表所示。

表 9 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内容及资金预算

39

号 项目

资金预算

2016 年度 2017 年度 2018 年度 合计(万元)

1 平台建设项目调研论证 3 3

2 教学网络平台 20 20

3 教学管理中心 5 5

4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20 40 40 100

5 数字化空中课堂建设 10 20 10 40

总计(万元) 168

(七)“依托企业、对接产业、服务地方”,提升专业群社会服务能力

1、专业群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依托学院作为黔东南职业教育集团主要成员的优势,作为贵州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直属管理的办学

背景,按照“依托企业、对接产业、服务地方”的专业群建设思路,动态跟踪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

求,本专业群将为地方以“大数据、大健康、大扶贫”为依托的电子信息产业提供各种技术服务。

专业群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主要项目包括,为政行企社提供技术支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定点帮扶贫困乡镇,开展送技术下乡,教学资源库平台建设等多个方面。专业群社会服务内容如下图所

示。

图 6 专业群为社会提供服务的主要内容

(1)为政、行、企提供技术支持

加强专业群教师为黔东南州工信局精准扶贫、大数据等提供技术支持,为黔东南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推动本专业群教师积极加入贵州省评标委员会,继续为贵州省评标委员会提供电子信息方面的咨询服

务。每年定期为贵州广电总局黔东南州分公司、黔东南州“班班通”信息平台系统、中小企业(安惠科

技、世昌科技等)提供技术支持与合作,使本专业群更好服务于地方事业单位和中小微企业。鼓励教师

积极加入贵州省及黔东南政府和行业的各类专家库,积极参加各种顾问、评审、咨询活动。

(2)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建成“中科汉天下中小企业技术服务中心”,开展中小企业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工作,积累经验,并

予以推广,实现与更多的合作企业(申黔数据中心、中电振华集团、中昊电子等)联合成立相应的技术

40

服务中心,进一步扩大专业群的影响力,最终成为黔东南的“中小企业信息技术服务中心”。

(3)定点帮扶贫困乡镇,开展送技术下乡

本专业群将为黔东南州信息化建设队伍举办免费的信息技术和基础网络工程施工技术培训,提高相

关人员的信息意识和施工水平。对口黔东南州 4个农村自然村,为农村劳动力转化尽一份力量。定点帮

扶黔东南剑河县、雷山县和丹寨县的贫困乡镇,提供部分必要的资助和支教。每年对 8个以上的乡镇开

展科技下乡服务,为农村送去技术支持,解决农村急需的信息技术服务需求。

(4)信息化教育认证的推广、培训

依托我院与工信部成立的“大数据人才培训中心”,加大国家信息化教育认证(CEAC)的推广力度,

扩大现有学生、社会人员的培训规模,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工程技术人才的培训和认证需求,力争达到

每年 200人次以上,不断扩大技术培训覆盖面,成为黔东南乃至贵州省 CEAC重要培训认证基地。

(5)对口帮扶、支援当地职中、职教中心

在已有对口扶贫的基础上,与黔东南州 14 个贫困县的职业高中、职教中心等签订对口支援协议,

建立对口支援关系 15个以上,对口支援培训教师 60人次/年,每年假期选派 1-4名优秀教师支教,与

对口支援职业高中、职教中心联合培养学生 200人/年。

(6)积极开展技能鉴定培训和考证

专业群在原有职业资格鉴定的基础上,面向本专业群的专业大类,立足我院,涵盖相关的县职中、

县职教中心及社会开展技能培训与职业资格鉴定 2000 人次/年,新增职业资格认证 5个。

(7)利用信息化技术,开放数字化资源

依托学院的贵州省电子信息开放实训基地以及黔东南州职教集团,面向贵州所有的高职院校尤其是

黔东南周边地区职业学校,开放学校实训基地和教学资源,向黔东南州具备远程教学条件的对口职业高

中、职教中心,开放及共享教学资源与成果,成为区域性的职业教育服务基地。

(8)加大继续教育与科技服务力度。

专业群为黔东南州乃至贵州省实施大学生“回炉”提升就业能力培训。加大科技服务力度,使科技

开发与技术服务经费有所提高,保持专利申请数量不断增长。

2、项目建设资金预算

在三年建设期间,通过整合校内外优势资源,建设开放的社会服务平台,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和目标。

本项目资金投入使用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 10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资金投入使用情况表

号 项目

资金预算

2016 年度 2017 年度 2018 年度 合计(万元)

1 政行企社技术支持 3 3 3 9

2 中小微企业技术服务 3 3 3 9

3 定点帮扶,送技术下乡 3 3 3 9

4 信息化教育认证推广、培训 3 3 3 9

41

5 对口职高、职教中心 3 3 3 9

6 技能鉴定培训和考证 3 3 3 9

7 开放数字化资源 3 3 3 9

8 继续教育与科技服务 3 3 3 9

总计(万元) 72

(八)校企合作机制与体制建设内容

1、构建校企合作互惠双赢的利益驱动机制

利用我校作为黔东南州职教联盟的常务理事成员的优势,依托现有的职教联盟,联合电子信息行业

企业,组建黔东南州电子信息产教联盟,对专业群校企合作进行指导,并对政行企校资源进行整合。按

照“利益驱动,成果共享”的原则,制定《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管理办法》,规定学院

和企业的责任和权利。

以电子信息产教联盟为基础,组建电子信息校企合作工作站,全面统筹和管理电子信息专业群校企

合作的所有事务,实现联盟内的学校共同发展,校企互惠共赢的目标。

电子信息专业群校企合作机制与体制具体建设内容如下图所示。

图 7 电子信息专业群机制与体制建设内容

2、建立健全专业群校企合作工作站的运行机制

(1)构建电子信息专业群校企合作工作站,成立校企合作办公室

学校与企业以在协议框架下合作建设电子信息专业群校企合作工作站,校企合作工作站是由校企双

方共同出资出人,在企业内设置的合作办学常设机构。校企合作工作站下设教学部、培训部、技术研发

42

部等机构,负责教学、培训、产品研发等工作的策划、组织和实施。校企合作工作站实施“人才共育、

过程共管、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管理模式。

成立由校企双方代表联合成立校企合作办公室,作为专业群实施校企合作的常务机构。校企合作办

公室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站的行政管理工作,组织实施校企合作工作站的发展规划,拟定和执行年度教育

教学工作计划、相关规章制度等,检查、指导、咨询、监督和协调工作站的工作。

(2)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办公室的管理制度

通过优化校企合作办公室成员构成、完善办公室领导下的“一企一站”负责制等方式建立电子信息

专业群校企合作办公室相关管理制度,以充分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内在积极性,努力健全校企共管

的决策管理机制。

(3)健全校企合作工作站的专项管理制度

制定(修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指导规范》,《校企共引高级人才暂行办

法》、《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暂行办法》、《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暂行办法》,《校企合作共同开展培

训与服务管理办法》,《学生校外岗位实习管理条例》,《科研培训与技术服务工作推动办法》、《校外实训

基地管理办法》,《校企共引高级人才暂行办法》等制度,实现工作站“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

利益共享”的管理模式。

(4)深化校企合作建设评估和反馈体系

通过建立“实践教学管理平台”信息平台,制定《校企合作质量监控与评价办法》等措施,及时对

校企合作工作站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建立校企共同参与的社会综合评价系统,及时吸纳学生及家长、

用人单位、行业专家、政府部门及新闻媒体等的信息反馈,不断提高校企合作育人的质量。

3、以电子信息产教联盟为支撑,完善高效保障机制

(1)发挥电子信息产教联盟的政策推动作用

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推动当地政府出台支持校企合作的相关文件,不断完善企业参与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的鼓励政策,推行兼职教师教学补贴制度,建立实训耗损补贴制度、校外岗位实习工伤保险补

贴制度、实习待遇和补助制度等,力争通过推动政府完善相关法规、政策来促进校企合作的有效推进。

(2)发挥地方政府的资源整合作用

由地方政府牵头,企业、学院三方共同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开展订单班培养,开展实习合作、教培

合作,建立稳定的人才供给机制。

(3)发挥电子信息产教联盟的战略指导作用

根据贵州省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升级要求,引领行业、企业、学院三方共同发展,指导

学院专业设置、专业建设、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文化建设等内涵建设。共同促进校企合作工作站

的发展,推进学校与周边企业在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工学结合、毕业生实习与就业、科技开发等方

面的全方位合作。保障校企合作工作站的良性运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4、资金预算与建设进度

项目资金投入进度见下表。

表 11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及校企合作制度建设资金预算表

43

号 项目

资金预算

2016 年度 2017 年度 2018 年度 合计(万元)

1 产教联盟架构建设 3 1 1 5

2 校企合作工作站运行机制建设 2 1 1 4

3 校企合作办公室建设 1 1 1 3

4 学院内部管理制度 1 0.5 1.5

总计(万元) 13.5

(九)专业群建设与管理体制与机制

1、学院专业群管理机制

(1)学校成立重点专业群建设组织领导机构。主要负责制定重点专业群建设规划并指导实施,落实

重点专业群建设的配套经费与自筹经费,协调相关部门、院部,在人、财、物等方面保证重点专业群的

建设与管理需要。

(2)建立重点专业群建设年度报告、中期检查和验收制度。形成分项检查、年度报告、中期检查和

终期验收等环节组成的监督检查体系。保证重点专业群建设有计划、有步骤、有效开展。系统总结专业

群建设的特点、规律和做法,形成比较丰富的建设经验,在各专业和专业群建设加以推广和应用。

(3)为了支持和保障专业群建设顺利、有效开展,建立专业群建设工作考核体制和机制,明确专业

群建设工作目标和考核要求,有效实施考核工作。

(4)按照经费预算计划和目标考核情况,分阶段、分项完成下拨专业群建设经费。

2、电子信息专业群管理机制

(1)建立以产教联盟为依托的专业群管理组织机构

专业群依托现有职教联盟,联合电子信息行业企业,组建黔东南州电子信息产教联盟,对专业群校

企合作进行指导,并对政行企校资源进行整合。以电子信息产教联盟为基础,组建电子信息校企合作工

作站,全面统筹协调和管理电子信息专业群校企合作的所有事务。

学院通过电子信息产教联盟,对接区域产业发展,加大专业群对地方电子信息产业的对接,以服务

地方产业发展为目标,通过产教联盟联合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和研发,为企业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服务;

建立稳定的职业培训场所,解决师资培养等方面的不足。通过产教联盟参与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动态调

整专业群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

(2)跟踪区域产业变化,建立以专业群就业质量为主要依据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电子信息专业群以就业质量数据为依据,对专业群的主要指标进行动态跟踪和分析比较,探究区域

产业发展的变化趋势,并对人才培养质量做出定量和定性的研判,为动态调整专业结构、柔性设置专业

方向提供重要依据;以调控群内专业数量和招生规模为重点,推动群内专业的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促

进专业群自我发展、约束和调整机制的建立,着力构建专业课程与社会行业需求的调整机制、群内专业

淘汰退出机制,群内新专业孵化机制。

3、专业群课程管理机制

44

专业群将在学院统筹下,成立以系(或二级学院)为主体的“课程中心”,将群内各专业课程资源

集聚到“课程中心”,管理和组织专业群课程建设。同时,通过课程中心将专业和教学资源进行优化整

合,依据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持续更新课程内涵,引导学生选择专业学习方向。系部拟通过制订《电

子信息专业群课程资源建设管理办法》、《电子信息专业群学生咨询服务与指导办法》,来协调群内专业

间资源的共享,为学生选择专业、课程以及未来的职业方向提供有效的咨询服务和指导,为电子信息专

业群的学生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4、项目建设资金预算

学校将进行定期检查,学校设立重点专业群建设专项基金,对立项的院级重点专业群建设项目实行

在 3年建设周期内分批投入的制度。本项目资金投入使用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 12 专业群建设与管理机制与体制项目资金投入使用情况表

号 项目

资金预算

2016 年度 2017 年度 2018 年度 合计(万元)

1 专业群组织机构 3 3 2 8

2 校企合作机制 3 3 2 8

3 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3 3 2 8

总计(万元) 24

注:请按照文件中“建设内容”的要求填写,并结合实际情况明确具体的建设项目明细。

45

五、进度安排

建设

内容 2016 年 2017 年 2018 年

结构

布局

动态

调整

机制

建设目标:

立足于学生发展,立足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强化专业内涵建设打造特色

优势专业为导向,服务于学校未来发展目标,构建相应评价指标体系,对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

质量进行跟踪观测和科学评价,建立专业群专业结构调整的动态优化机制,不断完善专业结构

布局动态调整机制。

验收要点:

(1)地方产业对专业群人才的

需求调研报告

(2)电子信息专业群构建思路

研讨

验收要点:

(1)专业群结构布局动态调整

机制

(2)地方产业对专业群人才的

需求调研报告

验收要点:

(1)电子信息专业群构建思路

研讨

(2)专业群结构布局动态调整

机制

人才

培养

模式

建设目标:

切实落实“标准统一、产教融合、三段交替、现代学徒试点”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以

产教融合为主要方向,实现“五对接”;通过“三段交替”,实现培养对象逐渐向职业人的转

换;利用“现代学徒试点”,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验收要点:

(1)电子信息产业人才需求调

研报告

(2)产教融合方式、内容调研

报告

验收要点:

(1)现代学徒制调研报告

(2)专业群各专业人才培养方

验收要点:

(1)现代学徒调整建议

(2)人才培养模式调整建议

核心

课程

体系

建设目标:

通过群内各个专业对应的数据通信,三网融合,设备(产品)设计开发、安装调试,无线

网络的规划优化,网络集成等方向来构建“平台共享,综合融通”的专业群课程体系。

验收要点:

(1)课程体系调研报告

(2)课程体系方案可行性论证

报告

验收要点:

(1)建成 2 门基础素质平台课

(2)建成 4 门专业群基础平台

课程

(3)建成 3 门专业核心课程

验收要点:

(1)建成 1 门基础素质课程平

(2)建成 2 门专业群基础平台

课程

(3)建成 3 门专业核心课程

教师

队伍

建设

建设目标:

通过引进、认证、激励三个机制,强化校外引进、校内培养、校企联合培养等多项措施,

建设一支“校企互通、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学团队;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

标,形成一支高素质、结构合理、数量稳定的教师队伍,其中,青年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历达

46

到 70%,副高以上职称达到 50%,专任教师“双师型”比例达到 80%,企业兼职教师占教学团队

总数 30%左右,建成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验收要点:

(1)确定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

(2)师德师风公开讲座 2 次

验收要点:

(1)校内培养 2 名专业带头

人,企业引进 2 名兼职专业带

头人

(2)校内培养骨干教师 8 名

(3)引进企业兼职教师 6 名

(4)师德师风公开讲座 2 次

验收要点:

(1)校内培养 2 名专业带头

人,企业引进 2 名兼职专业带

头人

(2)校内培养骨干教师 8 名

(3)引进企业兼职教师 6 名

(4)师德师风公开讲座 2 次

校内

实训

基地

建设目标:

新建虚拟仿真实训室,逐步补充、完善现有数据通信、通信工程设计与施工、物联网智能家

居、物联网工程应用等实训室。共同建设“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中兴新思学院”实训基

地。

验收要点:

(1)数据通信实训室扩建方案

论证

(2)物联网应用实训室方案论

验收要点:

(1)数据通信实训室(扩建)

(2)物联网应用实训室(扩建)

(3)移动通信系统平台(企业

投入)

(4)无源光接入网络系统

xPON(企业投入)

(5)视频会议系统(企业投入)

验收要点:

(1)通信工程设计与施工实训

室(新建)

(2)虚拟仿真/虚拟现实实训

室(新建)

(3)数据通信系统(企业投入)

(4)光传输系统(企业投入)

(5)视频监控系统、通信电源

系统(企业投入)

校外

实训

基地

建设目标:

专业群将继续推进“层次递进、学做交替、校企共育”的校外实习模式。为了扩大校企合作的

广度和深度,将根据专业群发展的需要,在 2-3 年内拟与 10 余家企业建立深度的校企合作关系。

验收要点:

(1)中科汉天下科技有限公司

(2)中国移动黔东南分公司

(3)中国铁塔黔东南分公司

验收要点:

(1)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2)中电振华集团

(3)中邮科通信技术股份有限

公司贵州分公司

(4)重庆市通信建设有限公司

验收要点:

(1)贵阳海信

(2)贵阳永青仪器仪表

(3)新大陆科技集团

专业

群课

程资

源库

建设目标:

专业群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平台建设以校园网为基础,发挥网络资源的共享性与开放性,有

效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使专业群资源发挥最大效用。资源库平台建设紧紧依托现有的数字化校

园系统,以该系统为载体,实现以数字化资源建设为核心,以服务教学为目的。

47

验收要点:

(1)平台建设调研报告 5 份

(2)2 门课程的数字化资源库

验收要点:

(2)网络平台 1 个

(3)教学管理中心 1 个

(4)2 门课程的数字化资源库

(5)2 数字化空中课堂建设

验收要点:

(1)5 门课程的数字化资源库

(2)1 数字化空中课堂建设

专业

群社

会服

务能

建设目标:

动态跟踪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求,本专业群将为地方以“大数据、大健康、大扶贫”为依

托的电子信息产业提供各种技术服务。

验收要点:

(1)政行企社技术支持 3 项

(2)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4

(3)定点帮扶,开展送技术下

乡 1 个定点

(4)信息化教育认证的推广、

培训 5 次

(5)对口职高、职教中心 1

(6)技能鉴定培训和考证 500

人次

(7)开放数字化资源 1 门

(8)继续教育与科技服务 2

验收要点:

(1)政行企社技术支持 5 项

(2)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8

(3)定点帮扶,开展送技术下

乡 2 个定点

(4)信息化教育认证的推广、

培训 6 次

(5)对口职高、职教中心 1

(6)技能鉴定培训和考证 500

人次

(7)开放数字化资源 5 门

(8)继续教育与科技服务 3

验收要点:

(1)政行企社技术支持 5 项

(2)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8

(3)定点帮扶,开展送技术下

乡 3 个定点

(4)信息化教育认证的推广、

培训 11 次

(5)对口职高、职教中心 1

(6)技能鉴定培训和考证 500

人次

(7)开放数字化资源 5 门

(8)继续教育与科技服务 3

校 企

合 作

机 制

与 体

制 建

设 内

建设目标:

联合电子信息行业企业,组建黔东南州电子信息产教联盟,对专业群校企合作进行指导,

并对政行企校资源进行整合。按照“利益驱动,成果共享”的原则,制定《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

学院校企合作管理办法》,以电子信息产教联盟为基础,组建电子信息校企合作工作站,全面统

筹和管理电子信息专业群校企合作的所有事务,实现联盟内的学校共同发展,校企互惠共赢的

目标。

验收要点:

(1)制定《贵州电子信息职业

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管理办法》

(2)组建电子信息校企合作工

作站

验收要点:

(1)初步组建黔东南州电子信

息产教联盟,召开产教联盟会

议 2 次

(2)成立校企合作办公室

(3)建立校企合作办公室的管

理制度 2 项

验收要点:

(1)召开产教联盟会议 2 次

(2)健全校企合作工作站的专

项管理制度 2 项

(3)完善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人

才培养的鼓励政策 3 项

(4)完善实训耗损补贴制度、

48

校外岗位实习工伤保险补贴制

度、实习待遇和补助制度 4 项

建设

与管

理机

制与

体制

建设目标:

通过产教联盟参与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动态调整专业群发展规划,推动群内专业的资源整

合和结构优化,促进专业群自我发展、约束和调整机制的建立,构建专业课程与社会行业需求

的调整机制、群内专业淘汰退出机制,群内新专业孵化机制。

验收要点:

(1)初步建立专业群组织机构

验收要点:

(1)建立校企合作机制

(2)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验收要点:

(1)初步建立专业群组织机构

(2)建立校企合作机制

(3)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注:分年度填写,建设期为 2016-2018年。

49

六、建设预期成效(含特色凝炼与主要成果)

(一)“标准统一、产教融合、三段交替、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1、确立适应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和高职教育特点的电子信息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地处贵州省黔东南州,其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以服务贵州省以及珠三角区域的电子信息产

业发展为依托,以该区域大数据产业发展为契机,以校企合作为主线,深化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

式改革,实现学生与员工的角色、教师与行家的身份、课堂与岗位的标准、教学与生产环境的融通。

2、构建基于“标准统一、产教融合、分段交替、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分段交替就是课堂学习和生产岗位实习交替进行。鉴于电子信息专业群的行业技术门槛高、实

践性强、技能性强的特点,以“标准统一、产教融合、分段交替、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深化学生的技能和岗位实践,同时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素质。

3、实践和完善独具特色的“标准统一、产教融合、分段交替、现代学徒制”工学结合人才培

养模式,同时注重适应群内专业的特色与内涵建设需求,坚持“德育为先、实践为本、创新为魂”

的理念,在校企合作制度、教学内容、岗位实习管理制度、行业企业参与教改评价等方面总结出可

推广和借鉴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二)“校企互通、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

通过校外引进、校内培养、校企联合培养等多项措施,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能力,培养出

一批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通过引进工程技术型人才、教师下企业实践、校企合作项目开发、吸

引企业能工巧匠等途径,建成一只“校企互通、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学团队。通过三

年时间建设,形成一个具有较强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科技服务能力的专兼职结合的教学团队。

(三)“技术领先、全面开放、服务社会”的实训基地

通过财政拨款、企业赞助和自筹资金等方式,分批建设、逐步完善现有校内实训基地,逐步建

成省内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训和技能鉴定的基地。专业群与深度合作企业建设生产型实训基

地,将实践教学融入产业链,打造技术领先、资源配置合理、真实企业工作场景的校外实训基地。

在 3 年建设期内,完成数据通信实训室(扩建)、物联网应用实训室(扩建)、移动通信系统平台(企

业投入)、无源光接入网络系统 xPON(企业投入)、视频会议系统(企业投入)等实训环境建设,

建成技术先进、硬件条件可靠,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服务,成为区域内集企业员工培训、师

资培训、资源共享、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基地。CEAC 认证力争达到每年 200 人

次以上;对口支援培训教师 60 人次/年,与对口支援职业高中、职教中心联合培养学生 200 人/年;

开展技能培训与职业资格鉴定 2000 人次/年,新增职业资格认证 5 个。

(四)平台共享、综合融通的课程体系

专业群以优质课程建设带动课程体系建设,建设 9 门优质课程,达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专业

核心课程形成特色,完成《数据通信技术》、《光传输系统配置与维护》、《通信工程设计施工》、《电

子测量与仪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移动通信技术》等课程的自编课程体系,锻炼专业教学团

50

队,建设一批优质的课程资源,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建设一批专业群可共享的一体化

教材和配套的教学资源,形成一套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标准。构建“平台共享,综合融通”的

专业群课程体系。

(五)资源丰富、开放共享的教学资源

专业群将《通信工程监理》、《电子产品装接工艺》、《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物联网工程应用

技术》等优质的课程资源通过数字化校园网络共享,方便学生在线学习,为我校与省内同类院校开

通网上交流平台,以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通过四虚拟、一传输平台建设,逐步实现

教育教学手段信息化、网络化、共享化,满足学生当前碎片化、个性化、互动化的学习模式,共享

型网络教学资源能更好体现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使专业群的 4 个专业能同时共享开放的教学资

源,受益学生达到 1000 余人。

(六)对接产业、服务地方,提升服务社会能力

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强有力的实施措施和详细的保障机制,使专业群建设中的各项工作能按

照统一的标准高质量完成,推出一套适合与专业群发展的建设和评估标准,形成一套专业建设文档

和管理规范。建成适应贵州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急需、办学实力强、产学研结合紧密、教学改革卓

有成效、人才培养质量高的专业群特色,带动其他专业发展和提升,秉承对接产业、服务地方经济

社会发展的理念,提升专业对社会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的作用,成为服务贵州省乃至黔东南地方经

济的一支重要力量。

建成“中科汉天下中小企业技术服务中心”,进一步扩大专业群的影响力,社会服务横向金额

每年达 20 余万元,参与中小微企业横向课题每年 2 项;CEAC 认证力争达到每年 200 人次以上;与

黔东南州职业高中、职教中心建立对口支援关系 15 个以上,对口支援培训教师 60 人次/年,与对

口支援职业高中、职教中心联合培养学生 200 人/年;开展技能培训与职业资格鉴定 2000 人次/年,

新增职业资格认证 5 个。

经过 3 年建设,力争建成与电子信息产业对接,适应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培养符合电子信

息产业人才市场亟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校企合作、落实工作结合的专业群,

紧跟贵州大数据为发展的步伐,将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实训基地、信息化等

方面资源进行凝聚,以提高培养质量、增强服务区域产业的能力,形成专业群与产业对接机制。最

终成为贵州一流,全国知名,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电子信息专业群。

51

七、学校支持与保障措施

为保证“质量提升工程”的顺利实施和专项建设资金使用的安全、高效,学院将从组织保障、经

费保障、制度保障等三个方面构建“质量提升工程”的支持与保障体系:

(一)组织保障

学院高度重视“质量提升工程”建设项目,由学院与合作企业共同成立了“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

术学院质量提升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下设“质量提升工程建设办公室”,并结合项目建设实际需要,

组建了相关工作小组,构成质量提升工程建设项目的组织体系。其相关组织成员构成及工作职责作如

下安排:

1、质量提升工程建设领导小组

顾 问:王 令 贵州省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党组成员、国防工委副书记

杨黎明 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教授

组 长:崔邦军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副组长:黄德斌 中电振华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

陈 庆 中科汉天下总经理

成 员:龙光涛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黄美煜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

谢朝明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孔 杰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郑海东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工作职责:统筹规划和组织质量提升工程建设工作。

2、质量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办公室

主 任:龙光涛

副主任:占 刚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科研处副处长

王正万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

成 员:徐 翔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部长

严峥晖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总支副书记

毛卫秀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副主任

曹炯清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副主任

杨德校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副主任

王 竹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学院副主任

杨 军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财政金融系副主任

秦秀常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副主任

吴文涛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力工程系副主任

龙 星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教学部副部长

52

工作职责:负责项目的管理、实施和协调,制定建设任务书,下达建设任务,对建设项目进行检

查和监控。

3、省级重点专业群项目建设工作小组

主 任:龙光涛

副主任:严峥晖、秦秀常、占刚、杨德校、曹炯清、王竹

成员:范泽良、谢忠福、罗文兴、周庆武、陆忠梅、张定祥、高新伟、杨宇、高云孟、吴政江

工作职责:专业群具体建设实施,负责各项目的具体实施,制定各项目的建设内容,落实具体建

设进程,提出具体的经费使用方案等。

(二)制度保障

完善的制度体系可以确保学院质量提升工程建设进程有法可依、有规可循。针对重点专业群建设

项目实际情况,结合学院现有的监管、人事、财务等管理制度,补充、完善相关专项管理制度,形成

全方位、可操作的制度体系。同时,制定严格的激励措施和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

项目实施的第一责任人,层层落实责任,保证各重点专业群和各个项目的建设能够按照“建设方案”

的要求落实到位,确保项目建设能顺利完成。

1、监控管理制度

制定《质量提升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质量提升工程建设项目绩效考核办法》制度,完善学

校《教学部门年度工作考核暂行办法(试行)》、《院系两级管理暂行办法(试行)》制度,实施项目建

设年度绩效考核,对任务完成情况良好、绩效显著的项目负责人及项目成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并作为

评优和职称晋升等主要依据;对管理混乱、效益低劣的项目,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2、人事管理制度

为满足质量提升工程建设对“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在现有的人事管理制度

基础上,学校要制定与质量提升工程建设要求相对应的人事管理制度与激励政策,确保优秀人才的培

养与引进;同时通过相应的激励政策,提高教师参与质量提升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质量提

升工程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制定或修订《教职工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实施办法》、《高级人才引进办法》、《人才引进管理办法》、

《教职工进修培训管理办法》、《教师企业经历工程项目申报制实施办法》、《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教

职工考勤制度》、《教职工病假管理制度》、《教师职称评审办法》、《兼职教师聘任管理办法》、《企业兼

职专业带头人管理办法》、《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结对制度》等制度。

3、财务管理制度

严格按照国家的财务管理政策执行财务管理、修订了《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差旅费管理办

法(试行)》等制度。

(三)经费保障

1、经费来源

学校各项收入稳定。近年来学生招生就业两兴旺。学校近三年的学生报到率在 70%以上、缴费率

在 100%(含资助学生),学费收入稳定。同时,学校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资源,面向行业、企业和社

53

会积极开展科技服务、培训服务和继续教育,增强造血功能,提高办学效益,为学院的建设资金需求

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经费使用管理

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及相关规章制度,按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要求单独核算各项建设

经费,合理有效使用各项资金,加强对各建设项目的科学论证,严格项目审批,明确资金使用范围、

审批权限,加强预决算管理等。

质量提升工程建设所需设备全部纳入政府采购,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的有关

规定,经过招投标、集中采购等方式进行设备采购。

构建项目建设网络公示平台,对建设项目的实施、资金投向及年度资金调度安排、固定资产购置

等实行全过程公示管理,确保专项资金年度使用计划按期完成。

54

八、经费预算

号 建设内容

金额

(元) 建设经费来源

1 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内容 140 000 省级财政,学校配套

2 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内容 165000 省级财政,学校配套

3 教学团队建设内容 420 000 省级财政,学校配套

4 实训基地建设 3300 000 省级财政,学校配套,行业企业投入

5 教学资源平台建设 1680 000 省级财政,学校配套

6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720 000 省级财政,学校配套

7 校企合作机制与体制建设内容 135000 省级财政,学校配套

8 专业群建设与管理机制与体制 240 000 学校配套

合计 6800 000

经费自筹项目的经费来源 校企共建专业中企业提供的设备,企业赞助的资金,技

术支持的收入等。

注:建设经费来源包括:省级财政投入、举办方投入、学校配套、行业企业投入和其他。

55

九、学校教务部门对申报材料真实性的审查意见

(盖章)签字:

年月日

十、学校专业指导委员会意见

(盖章)主任签字:

年月日

十一、学校审核、推荐意见

(盖章)学校领导签字:

年月日

十二、专家意见

专家组组长签字: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