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校 本科市级精品课程申报表 · 上海高校 本科市级精品课程申报表...

42
上海高校 本科市级精品课程申报表 2018 年度) 学 校 名 称: 同济大学 课 程 名 称: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设计与施工 课 程 类 型:□理论课(不含实践)□ 理论课(含实践)□实验(践)课 所属院系、教研室: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课 程 负 责 人: 周顺华、宫全美 申 报 日 期: 2018 4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制

Transcript of 上海高校 本科市级精品课程申报表 · 上海高校 本科市级精品课程申报表...

上海高校

本科市级精品课程申报表

( 2018 年度)

学 校 名 称: 同济大学

课 程 名 称: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设计与施工

课 程 类 型:□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实验(践)课

所属院系、教研室: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课 程 负 责 人: 周顺华、宫全美

申 报 日 期: 2018 年 4 月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制

填 写 要 求

一、 以 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

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

明栏中注明。

四、 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 1~4名主讲教师的

详细信息。

五、 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1. 课程概况

课程名称 城市轨道交通结

构设计与施工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课程对象 本科 课程学时(学分) 36(2)

选用教材及出

版社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设计与施工,人民交通出版社

简述课程建设历史和获奖情况

我国轨道交通工程专业教育经历了“师欧美、学苏联、兼日欧”三个时期,形成了以专业化

教学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使我国在短时间内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但随着轨道交通

的“高速化”和“高效化”,对设施全系统安全性和全寿命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来“专”

的特色由于知识面窄已难以适应现况;2004 年起,通过对高铁技术“引进、吸收、再创新”,我

国成为技术的引领者;与此同时,以宁波、深圳等近海滩城市地铁为代表的成功建设标志着我国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水平已超越美欧、日本等发达国家。为了能够持续保持领先,需要变二次创

新为原始创新,对学生的教育也应从知识传承、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到激发原创意识、提升技术

创造能力的培养。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设计与施工》课程伴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以及高校教学改革,

历经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知识传承的培养

上世纪 90 年代,广州、上海地铁的建设标志着我国地铁建设拉开了序幕,但相关的专业人

才及教材缺乏,在此背景下,于 1990 年开设了《地下铁道》选修课,课程的开设受到学生欢迎,

年均选修人数 60 人及以上。此阶段的课程教学尚处于苏联专业化的教学模式,以学习西方先进

技术为主,主要知识体系“师欧美、学苏联”,但其高效的学习技术模式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从事

地铁结构设计、施工、管理的专业人才及开拓者。与此同时,教学团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研究

成果获得省部级三等奖 2 项。

第二阶段——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

进入 21 世纪,伴随着通识教育及我国地铁建设的大规模展开,为培养更多的能独立思考、

且对不同的学科有所认识、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的学生,开设了《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工程》课

程,配合该课程出版了《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工程》教材(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年),课程内容

包含路网、轨道、隧道、路基、桥梁、设备和建筑等内容,课程内容丰富、全面,但不够深入,

此时的课程教育已从知识传承向知识应用转变。同时,教学团队为加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分别针

对上海地铁、南京地铁、广州地铁等建设中遇到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研究,研究成果获得江苏省、

吉林省等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3 项,一等奖 1 项。

第三阶段——激发原创意识、提升技术创造能力的培养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成为技术的引领者,为更好的体现工程设计、施工和使用全过程中的力学

与非力学的和谐统一,以及工程的创新思维,激发及提高学生的原创意识、提升学生的技术创造

能力,对《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工程》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同时,伴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在我国得

到飞速发展的大好形势,2006 年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增设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方向,《城市轨道交

通结构设计与施工》课程为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并于 2011 年纳入同济大学卓越课程。为适应课

程建设需求,2011 年 3 月由周顺华教授主编的课程教材《城市轨道交通结构设计与施工》由人

民交通出版社出版。与《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工程》教材相比,该教材在内容上做了较大调整,补

充了结构类型、限界、施工方法和施工组织,删减了路网、轨道、设备和建筑等内容,调整后,

突出体现了城市轨道交通主体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方面的知识。同时,于 2014 年由人民交通出版

社出版了配套的毕业设计指导书和案例集。近年来,新技术、新装备等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得

到了广泛应用,为适应工程发展需求以及教育理念的转变——激发原创意识、提升技术创造能

力,2017 年对 2011 年版教材进行修订,增加了工程现象、实例分析及 BIM 等新技术。同时,在

“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创建了“现象-问题-理论-方法-创新意识”五

环相扣的创新教学法,通过剖析技术和理论沿革,使学生理解原创、思考未来,2017 年课程被

纳入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

课程自 1990 年设立至今近 30 年,已培养了一大批从事轨道交通结构设计、施工、建设管理

等方面工作的优秀毕业生,社会反响良好,部分已踏入专业领导岗位。自编教材获得 2016 年同

济大学教材三等奖,与课程相关的平台建设、教学成果分别获得 2015 年同济大学教学成果一等

奖,2017 年同济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2017 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课程近三年开课情况统计

学 期 年级 学生数 学生评教

校督导组评

其他

评教

填写排名情况(名次/总数) 2016-2017 第

2 学期

2014

级 31 得分 10/优秀 优秀 优秀

2015-2016 第

2 学期

2013

级 35 得分 10/优秀 优秀 优秀

2014-2015 第

2 学期

2012

级 37 得分 9.94/优秀 优秀 优秀

简述课程评教情况

课程的教学得到在校学生及督导组的好评,学生评教及督导组评教连续多年均为优。同时,

本课程经过近年的教学实践,已培养了大批从事轨道交通结构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优秀

毕业生,部分已踏入专业领导岗位。另外,通过课程的学习,激发了部分学生的科研、创新兴趣,

申请攻读轨道交通结构方向的研究生逐年增多。

1、兄弟院校及人民交通出版社评价

自编的教材自出版以来被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长安大学、郑州大学等 30 余所院校使

用,该课程获得了很好的声誉(参见附件 6-1~6-6)。人民交通出版社认为该教材是“国内最早、

最为系统的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方向系列教材之一。该系列教材的出版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专业

建设及人才培养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及引领作用。”

2、学生评价

连续三年的学生评教显示,学生总体满意度高(参见附件 6-7~6-10),近年来的课堂教学学

生评教结果全部为优。

2.教学团队概况

2-1 课程负责人情况(其他主讲教师可参照填写,最多填写 3人)

基本

信息

姓名 周顺华 性别 男 出生年

月 1964.04

学历/学位 研究生/博士 职 称 教授 职 务 无

E-mail [email protected] 电 话 69583655 手 机 137019102

41

所在院系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城市轨道与

铁道工程系

研究领

轨道交通结构设计

理论与施工技术、

线路工程系统动力

授课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

人数);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

生总人数)等;

1、 讲授的主要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人数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设计与施工 专业必修课 2 5 174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 专业必修课 2 5 169

土木工程概论(E) 专业必修课 2 1 209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计算理论 专业学位课 2 5 91

道路与铁道工程学术理念与方法 专业学位课 2 5 120

铁道工程学术前沿 专业学位课 2 1 9

铁道工程新进展 专业学位课 2 1 32

2、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 毕业设计(论文):14 周/年,2 人/年;

(2) 指导研究生已毕业:博士 21 名,硕士 58 名;3 名博士生获得同济大学优秀博士

论文,其中,庄丽的博士论文同时获得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奖;

(3) 指导在读博士研究生 4 名,硕士研究生 3 名;

(4) 指导出站博士后 4 名,在读博士后 1 名。

教学

研究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

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获得的

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等

1、教学研究课题

(1) 深化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轨道交通结构工程教学团队,同济大学教学改革研究

与建设项目,2017.1-2018.12.

(2) 面向轨道交通工程国际领先技术的前沿人才培养模式,同济大学教学改革研究与

建设项目, 2017.1-2018.12.

(3) 轨道交通工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同济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

2017.1-2018.12.

(4) 依托海外项目,校企协同培养轨道交通工程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同济大学教学改

革研究与建设项目,2015.1-2017.12.

2、教学研究论文

(1) 周顺华,金浩,肖军华,论“一带一路”新形势下我国的铁道工程教育[J].大学教

育,2018(03):21-24.

(2) Zhou Shunhua, Yang Xinwen, Ye Xiafei, et al. Discussion on Multi-level Individualized

Training Mode for Engineering Postgraduate―Taking Railway Engineering as an

Example[C]. 2017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549-554.

(3) 周顺华, 梅祯, 王炳龙.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改进探究[J]. 高等理科

教育, 2015(6): 112-115.

(4) 周顺华. 高校的校园文化环境与综合素质教育[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科学版, 2008, 25(3): 91-94.

3、教学表彰/奖励

(1) 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17(排名 1),服务“走出去”战略的轨道交通工程

创新人才“三阶”递进式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 同济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2017(排名 1),面向轨道交通工程国际领先技术的

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

(3) 同济大学“师德师风优秀教师”提名奖,2017.

(4) 同济大学“师德师风优秀教师”提名奖,2016.

(5) 同济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15(排名 1),面向行业需求,强化创新能力,创

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精英人才培养基础和平台.

(6) 宝钢优秀教师,1995.

4、主编教材

(1) 周顺华,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设计与施工[M]. 第二版.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7.(2011 年第一版,2015 年再次印刷,2017 年第二版).

(2) 周顺华,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9.

(3) 周顺华,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工程[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4.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承担部分);在国

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

间);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等

1、学术研究课题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NSFC-DFG 中德),51761135109,基于

材料非线性的高速铁路轨下基础层状系统动力响应特性研究,2018.01-2020.12,

主持.

(2) 绍兴市城市轨道交通 1 号线基于工程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的盾构隧道结构体系

研究,kh0160020180021,2017.11-2020.8,主持.

(3) 南京地铁错缝拼装盾构隧道结构承载性能及控制标准研究项目,

kh0160020170221,2016.11-2018.12,主持.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478353,基于壳柱模型德饱和地基盾构隧道车致

动应力计算理论研究,2015.1-2018.12,主持.

(5)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点支撑项目,13231200202,外部荷变条件下盾构隧道

承载性能及防控技术研究,2013.08-2015.08,主持.

(6)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13231200202,软土盾构隧道荷变变形与

防治措施研究,2013.8 -2015.8,主持.

2、学术论文

(1) Zhou Shunhua, Zhang Xiaohui, Di Honggui, et al. Metro train-track-tunnel-soil vertical

dynamic interactions – semi-analytical approach[J]. Vehicle System Dynamics,

2018(7):1-24.

(2) Zhou Shunhua, Junhua Xiao, Honggui Di, et al. Differential settlement remediation for

a new shield metro tunnel in soft soils using the corrective grouting method: a case

study[J]. 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 2018.

(3) Li Xue, Zhou S, Di Honggui, et al. Evaluation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sealant

behaviour of double gaskets for shield tunnel lining[J]. Tunnelling &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2018, 75:81-89.

(4) He Chao, Zhou Shunhua*, Guo Peijun, et al. Analytical model for vibration prediction

of two parallel tunnels in a full-space[J]. Journal of Sound & Vibration, 2018, 423:306-

321.

(5) He Chao, Zhou Shunhua*, Guo Peijun, et al. Analytical method for calculation of

ground vibration from a tunnel embedded in a multi-layered half-space[J]. Computers

& Geotechnics, 2018, 99:149–164.

(6) Zhou Shunhua, He Chao, Di Honggui, et al. An efficient method for predicting train-

induced vibrations from a tunnel in a poroelastic half-space[J]. Engineering Analysis

with Boundary Elements, 2017, 85:43-56.

(7) Zhou Shunhua, Di Honggui, Luo Zhe, et al. Dynamic stress response of saturated soil

subjected to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moving loads inside a circular tunnel[J].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F Journal of Rail & Rapid

Transit, 2017:095440971774878.

(8) Zhou Shunhua, Li Xue, Ji Chang, et al. Back-fill grout experimental test for discharged

soils reuse of the large-diameter size slurry shield tunnel[J]. Ksce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2017, 21(3):1-9.

(9) Zhou Shunhua, Di Honggui, Xiao Junhua, et al. Differential Settlement and Induced

Structural Damage in a Cut-and-Cover Subway Tunnel in a Soft Deposit[J]. Journal of

Performance of Constructed Facilities, 2016, 30(5):04016028.

(10) Zhou Shunhua, He Chao, Di Honggui. Dynamic 2.5-D green׳s function for a

poroelastic half-space[J]. Engineering Analysis with Boundary Elements, 2016, 67:96-

107.

3、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 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6(排名 1),地下工程穿越快速铁路的创新技术及

其应用.

(2)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2016(排名 1),长距离、大跨度、

不限速下穿国铁既有线技术.

(3) 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6(排名 4),高水压砂层中大直径盾构隧道控沉与

防水关键技术.

(4)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5(排名 2),砂卵石地层盾构隧道施工安全控制与高

效掘进技术.

(5) 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13(排名 1),复杂环境地段盾构掘进施工控制技术.

(6) 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2(排名 3),成都地铁盾构隧道工程建设关键技术.

(7) 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1(排名 2),富水砂卵石地层土压平衡盾构施工关

键技术.

2-1 课程负责人情况(其他主讲教师可参照填写,最多填写 3人)

基本

信息

姓名 宫全美 性别 女 出生

年月 1967.10

学历/学

位 博士 职 称 教授 职 务 无

E-mail [email protected] 电 话 69583652 手 机 139162180

43

所在

院系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城市轨道与铁道工程系

研究

领域

轨道交通结构设计

理论与施工技术、

线路系统动力学

授课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

数);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

总人数)等;

1、 讲授的主要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人数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设计与施工 专业必修课 2 5 174

案例教学(2) 实践安排 1 3 112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计算理论 专业学位课 2 1 19

轨道交通线路动力学 专业学位课 2 5 120

铁道工程学术前沿 专业学位课 2 5 37

铁道工程新进展 专业学位课 2 5 153

铁道工程学术前沿(英文) 专业学位课 2 1 2

2、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 毕业设计(论文):14 周/年,4~6 人/年,2000~2017 年,有 3 名获得同济大学

优秀毕业设计称号;

(2) 指导研究生已毕业:博士 6 名,硕士 15 名;

(3) 指导在读博士研究生 4 名,硕士研究生 5 名;

(4) 出站博士后 1 名。

教学

研究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

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获得的

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等

1、 教学研究课题

(1)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设计与施工,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项目,2017~2020.

(2) 轨道交通工程-英语开课课程建设,同济大学,2009.10~2012.10.

(3) 铁路路基校级优质课程建设,同济大学,2002.12~2005.12.

2、 教学研究论文

(1) 宫全美 , 李梅芳 . 轨道交通工程全英语课程建设与实践 [J]. 教育教学论坛 ,

2012(31):174-175.

(2) 宫全美. 中、加高等学校工科专业教学模式对比[J]. 中国教育新理论, 2004.12.

3、 教学表彰/奖励

(1) 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17(排名 8),服务“走出去”战略的轨道交通工程

创新人才“三阶”递进式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 同济大学教学奖励金教学系列二等奖,2001.

(3) 同济大学 2007 届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

(4) 同济大学 2016 届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

(5) 同济大学 2010 届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

4、 主编教材

(1) 宫全美, 周宇, 杨新文, 夏唐代, 肖军华. 轨道交通线路动力学[M]. 北京:人民交

通出版社,2015.

(2) 宫全美. 铁路路基工程[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承担部分);在国

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等

1、 学术研究课题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472247,基于安定理论的竖向土拱效应动力渐变

失稳机制,2015.01-2018.12,主持.

(2)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博导类),20110072110026,基于响应特性的高速铁路无砟

轨道线路路基动力等效方法,2012.01-2014.12,主持.

(3) 主持铁道部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0G003-A,高速铁路桩网结构永久变形计算方

法研究,2010.01-2011.12,主持.

(4) 绍兴市城市轨道交通 1 号线基于工程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的盾构隧道结构体系

研究,kh0160020180021,2017.11-2020.8,参与.

(5) 南京地铁错缝拼装盾构隧道结构承载性能及控制标准研究项目,

kh0160020170221,2016.11-2018.12,参与.

2、 学术论文

(1) 宫全美, 张润来, 周顺华,等. 基于颗粒椭球体理论的隧道松动土压力计算方法

[J]. 岩土工程学报, 2017, 39(1):99-105.

(2) 宫全美, 周俊宏, 周顺华,等. 透明土强度特性及模拟黏性土的可行性试验[J]. 同

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44(6):853-860.

(3) 毕宗琦, 宫全美, 周顺华, 韩高孝.高速铁路桩承式路基土拱安定性分析[J]. 铁道

学报,2016,(11):102-110.

(4) Gong Quanmei, Zhuang Li. The Load Sharing Behaviour of Geosynthetic-reinforced

and pile-supported high-speed railway subgrade under fill and dynamic loads[C]. The

15th Asian Regional Conference on Soil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Fukuoka, Japan, 2015.

(5) Gong Quanmei; Shan Yao; You Xiaoming. Shield tunneling analysis and measures

under elevated high-speed railway[C]. 8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Geotechnical

Aspects of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in Soft Ground (IS-Seoul), Seoul, SOUTH

KOREA , AUG 25-27, 2014.

(6) Gao-xiao Han; Quan-mei Gong*; and Shun-hua Zhou. Soil Arching in a Piled

Embankment under Dynamic Load[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mechanics. 2014,

04014094-1~04014094-7.

(7) 宫全美, 罗喆, 袁建议. 提速铁路基床长期累积沉降及等效循环荷载试验研究[J].

铁道学报,2009,02:88-93.

(8) 宫全美, 王炳龙, 周顺华, 汤梅芳. 沪宁线提速铁路路基的强度条件[J]. 同济大

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2:207-211.

(9) 宫全美, 周顺华, 王炳龙. 地铁隧道地基土孔隙水压力变化及液化性研究[J]. 岩

土工程学报, 2004, 26(2):290-292.

(10) 宫全美, 张达石. 高速铁路地基刚度的合理取值范围[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

学版),2004,10:1390-1393.

3、 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 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6(排名 4),地下工程穿越快速铁路的创新技术及其

应用.

(2) 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5(排名 3),高速铁路路基不均匀沉降控制理

论和技术.

(3) 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13(排名 6),复杂环境地段盾构掘进施工控制技术.

2-1 课程主讲教师情况

基本

信息

姓名 肖军华 性别 男 出生

年月 1980.12

学历/

学位 博士 职 称 教授 职 务 系主任

E-mail [email protected] 电 话 69583973 手 机 13918589730

所在

院系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城市轨道与铁道工程系

研究

领域 路基动力学

授课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

数);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

总人数)等;

1、 讲授的主要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人数

轨道交通路基 专业必修课 2 1 19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 专业学位课 3 2 62

企业专业实习 专业学位课 18 2 66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设计与施工 专业学位课 2 2 42

毕业实习 专业学位课 2 1 24

2、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 毕业设计(论文):14 周/年,4~6 人/年;

(2) 指导在读博士研究生 3 名,硕士研究生 6 名。

教学

研究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

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获得的

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等

1、 教学研究课题

(1)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设计与施工,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项目,2017~2020,参

与.

2、 教学研究论文

(1) 肖军华, 罗韧, 李永义. 论我校交通工程专业建设经验、特色与发展思路[C]// 高

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 2010.

3、 教学表彰/奖励

(1) 同济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15(排名 3),面向行业需求,强化创新能力,创

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精英人才培养基础和平台.

4、 参编教材

(1) 宫全美, 周宇, 杨新文, 夏唐代, 肖军华. 轨道交通线路动力学[M]. 北京:人民交

通出版社,2015.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承担部分);在国

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等

1、 学术研究课题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678447,铁路碎石道床-土质基床界面接触应力

的随机多尺度分析,2017.01-2020.12,主持.

(2) 高速铁路线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项目,2015-HRE-03,,长期列

车循环荷载下高速铁路路基安定性机理研究,2015.10-2017.09,主持.

(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1600219250,铁道道砟劣化的细观机理,

2015.9-2016.12,主持.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1008158,考虑应力主轴旋转的地铁动载下饱和黏

土特性与长期沉降研究,2011.01-2013.12,主持.

2、 学术论文

(1) Junhua Xiao, Wenping Gong, James R, et al. Probabilistic seismic stability analysis of

slope at a given site in a specified exposure time[J]. Engineering Geology, 2016,

212:53-62.

(2) Junhua Xiao, Zhe Luo, James R. Martin II, et al. Probabilistic geotechnical analysis of

energy piles in granular soils[J]. Engineering Geology, 2016, 209:119-127.

(3) Junhua Xiao, Binglong Wang, Chengyu Liu, et al. Influences of Subgrade Form and

Ground Stiffness on Dynamic Responses of Railway Subgrade under Train Loading:

Field Testing Case Study [J]. Procedia Engineering, 2016, 143:1185-1192.

(4) 肖军华, 郭鹏飞, 周顺华,等. 既有铁路开行大轴重列车路基的动力稳定性[J]. 同

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44(6):884-891.

(5) Junhua Xiao, Juang, C. Hsein , Changjie Xu, et al. Strength and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mpacted silt from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of China

under monotonic and repeated loading[J]. Engineering Geology, 2014, 178(8):49-57.

(6) Junhua Xiao, Juang, C. Hsein, Kai Wei, et al. Effects of Principal Stress Rotation on

the Cumulative Deformation of Normally Consolidated Soft Clay under Subway Traffic

Loading[J].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14,

140(4):04013046-1-9.

(7) 肖军华, 许世芹, 韦凯,等. 主应力轴旋转对地铁荷载作用下 软黏土累积变形的

影响[J]. 岩土力学, 2013(10):002939-3029.

(8) 肖军华, 周顺华, 韦凯. 列车振动荷载下铁路粉土路基的长期沉降[J]. 浙江大学

学报(工学版), 2010, 44(10):1912-1918.

(9) 肖军华, 刘建坤. 循环荷载下粉土路基土的变形性状研究[J]. 中国铁道科学,

2010, 31(1):1-8.

(10) 肖军华, 刘建坤, 彭丽云,等. 黄河冲积粉土的密实度及含水率对力学性质影响

[J]. 岩土力学, 2008, 29(2):409-414.

3、 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 第十三届茅以升铁道科学技术奖,2017,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

(2) 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7(排名 2),地下工程穿越快速铁路的创新技术

及其应用.

(3)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016(排名 2),高速铁路路基不均匀沉降

控制理论和技术.

(4)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6(排名 2),长距离、大跨度、

不限速下穿国铁既有线技术.

(5) F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2014,黄河冲积粉土的密实度及含水率

对力学性质的影响.

(6)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12(排名 1),,地下工程施工安全

风险理论与实践.

2-1 课程主讲教师情况

基本

信息

姓名 陕耀 性别 男 出生

年月 1984.05

学历/

学位 博士 职 称 副教授 职 务 无

E-mail [email protected] 电 话 69582021 手 机 13818538697

所在

院系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城市轨道与铁道工程系

研究

领域

高速路桥过渡段车辆

-轨道-路基系统耦合

振动及过渡段不均匀

沉降

授课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

数);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

总人数)等;

1、 讲授的主要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人数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设计与施工 专业必修课 2 1 35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 专业学位课 2 4 140

案例教学(2) 实践安排 1 2 73

轨道工程 专业学位课 2 2 67

建筑材料 专业学位课 2 1 31

轨道交通路基 专业学位课 2 1 19

轨道交通工务管理 专业学位课 2 1 21

非线性有限元 专业学位课 2 1 25

2、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 毕业设计(论文):14 周/年,2~3 人/年;

(2) 指导在读硕士研究生 4 名。

教学

研究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

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获得的

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等

1、 教学研究课题

(1) 深化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轨道交通结构工程教学团队,同济大学教学改革研究

与建设项目,2017.1-2018.12,参与.

(2) 面向轨道交通工程国际领先技术的前沿人才培养模式,同济大学教学改革研究与

建设项目,2017.1-2018.12,参与.

2、 教学研究论文

(1) 陕耀,周顺华,刘建国,付龙龙.《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课程教学探讨[J].教育教

学论坛,2017(17):173-174.

3、 参编教材

(1) 周顺华,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设计与施工[M]. 第二版.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7.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承担部分);在国

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等

1、 学术研究课题

(1) 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要,51708424,高速铁路过渡段车致弹性波渡越

辐射能,2018.01-2020.12,主持.

(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现代有轨电车路基不均匀沉降限值研究,2016.05-

2017.12,主持.

(3) 上海市科委,低激励频率下轨下基础刚度的优化研究,2015.01-2017.12,主持.

(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高速铁路路桥过渡段刚度优化研究,2015.01-2016.12,

主持.

(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高速铁路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动态发展计算方法,

2015.01-2016.12,主持.

2、 学术论文

(1) Yao Shan, Bettina Albers, Shunhua Zhou, Stavros A. Savidis. Investigation on the

sensitive and insensitive zones of the rail support stiffness for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a vehicle system under low excitation frequencies[J]. Vehicle System Dynamics, 2017,

55 (1):23~40

(2) Yao Shan, Yao Shu, Shunhua Zhou. Finite-infinite element coupled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e of material parameters on the dynamic properties of transition zones.

Construction & Building Materials[J]. 2017, 148:548-558.

(3) Yao Shan, Shunhua Zhou, Zhou H, et al. Iterative Method for Predicting Uneven

Settlement Caused by High-Speed Train Loads in Transition-Zone Subgrade[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Journal of th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2017,

2607:7-14.

(4) Yao Shan, Shunhua Zhou, Gong Quanmei, et al. Soil Dynamic Stress of a Transition

Zone Influenced by the Shield Tunnel Beneath a Railroad[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Journal of th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2016, 2579:40-47.

(5) Yao Shan, Bettina Albers, Stavros A. Savidis. Influence of different transition zones on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rack-subgrade systems[J]. 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 48:

21-28, 2013.

3、 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 上海铁路局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7(排名 10),道路与盾构隧道下穿工程

对高速铁路桥梁影响及防护措施.

(2) 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016(排名 4),地铁盾构隧道在风化岩中近距

离连续穿越运营高铁技术及应用.

(3) 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5(排名 12),高速铁路路基不均匀沉降控制

理论和技术.

2-1 课程主讲教师情况

基本

信息

姓名 金浩 性别 男 出生

年月 1986.09

学历/

学位 博士 职 称

助理

教授 职 务 无

E-mail [email protected] 电 话 手 机 18621501346

所在

院系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城市轨道与铁道工程系

研究

领域

轨道振动控制、地下

铁道混凝土结构服役

性能

授课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

数);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

总人数)等;

1、 讲授的主要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人数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设计与施工 专业必修课 2 1 35

有限单元法 专业学位课 2 2 49

轨道工程 专业学位课 2 1 33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计算理论 专业学位课 2 2 42

轨道交通线路动力学 专业学位课 2 1 26

弹塑性力学 专业学位课 2 2 48

非线性有限元 专业学位课 2 1 25

道路与铁道工程学术研究的理念与方法 专业学位课 2 2 37

铁道工程学术前沿(英文) 专业学位课 2 1 2

2、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 毕业设计(论文):14 周/年,1~2 人/年。

教学

研究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

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获得的

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等

1、 教学研究课题

(1)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设计与施工,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项目,2017~2020,参

与.

2、 教学研究论文

(1) 金浩.土木工程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模式探讨[J].大学教育,2015(04):56-57.

3、 参编教材

(1) 周顺华,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设计与施工[M]. 第二版.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7.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承担部分);在国

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等

1、 学术研究课题

(1) 绍兴市城市轨道交通 1 号线基于工程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的盾构隧道结构体系

研究,kh0160020180021,2017.11-2020.8,参与.

(2) 南京地铁错缝拼装盾构隧道结构承载性能及控制标准研究项目,

kh0160020170221,2016.11-2018.12,参与.

(3) CARGOVIBES,Attenuation of ground-borne vibration affecting residents near freight

railway lines,欧盟第七次框架计划科研项目,2011.04-2014.04,参与.

2、 学术论文

(1) Hao JIN,Shuhua ZHOU,Weining LIU. Optimization of vibration reduction of the

rubber floating-slab tracks[J]. Journal of Vibroengineering, 2017, 19(2):1214-1224.

(2) Hao JIN,Weining LIU,Shuhua ZHOU. Optimization of Vibration Reduction Ability

of Ladder Tracks by FEM Coupled with ACO[J]. Shock & Vibration, 2015, 2015(3).

(3) 金浩, 刘维宁. 枕下减振垫铺设方式对梯式轨道减振性能影响试验研究[J]. 土木

工程学报, 2015(2):73-78.

(4) Hao JIN,Weining LIU,Shuhua ZHOU. An experiment to assess vibration reduction

ability of the rubber floating-slab tracks with different supporting forms[J]. Journal of

Vibroengineering, 2015, 17(6):3237-3246.

(5) 金浩, 刘维宁. 蚁群算法耦合 LS-DYNA 梯式轨枕轨道动力特性优化[J]. 振动与

冲击, 2013, 32(2):24-28.

(6) 金浩 , 刘维宁 , 王文斌 . 梯式轨枕轨道模态试验分析 [J]. 工程力学 , 2013,

30(3):459-463.

(7) 金浩, 刘维宁. 基于蚁群算法梯式轨枕轨道减振优化研究[J]. 中南大学学报(自

然科学版), 2012, 43(7):298-303.

2-2 教学队伍情况

教学队伍概况

姓 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学历/学位 职 称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周顺华 男 1964.04 研究生/博士 教授 教材及组织

宫全美 女 1967.10 研究生/博士 教授 主讲明挖、暗挖部分及

课程建设

肖军华 男 1980.12 研究生/博士 教授 主讲施工部分

陕耀 男 1984.05 研究生/博士 副教授 主讲 BIM

金浩 男 1986.09 研究生/博士 助理教授 主讲限界部分

狄宏规 男 1985.01 研究生/博士 助理教授 主讲结构类型

简述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

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等

经过近 30 年的课程建设及人才培养,本课程教学队伍不断改进和完善,已形成一支教学经

验丰富、责任心强、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学队伍,所有成员均具有铁道工程及岩土工程相关方向博

士学位。为满足该课程实践性强的要求,教学队伍中配备了理论及工程实践均丰富的教授;同时,

结合该课程新技术、新材料更新快的特点,配备了学习能力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多位年轻教

师,使该课程与时俱进、符合新时代的发展特点。经过多年努力,教学效果连年均达优秀。

教学队伍年龄结构以中青年为主。30-40 岁教师 4 人,50-60 岁教师 2 人,长期从事本专业领

域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富有设计及施工经验和创新理念。师资配置上,辅导教师与学生的比例较

为合理,为 1:12。

教学队伍结构的学缘关系合理。教学队伍中,既有毕业于本学科的教师,也有本科毕业于国

内外相近学科的教师。此外,绝大部分授课教师(83%)具有美国、德国等国家的留学经历。

简述近三年来课程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

结合“一带一路”、轨道交通发展对实践性、创新性及国际性人才的需求,近三年来教学团队

积极推行教学改革,在教材建设、教学方式方法上已取得显著成效。

(1)课程内容方面:积极跟进新技术、新理论,吸收国际领先的重大技术成果和学科最新发

展理念,及时调整课程内容。近年来,大数据及网络化发展迅速,并在工程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如 BIM 技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在国外,BIM 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各类工程

项目参与方的广泛重视,被认为是能够突破生产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等诸多问题的一项技术。因

此,课程内容增加 BIM 技术,使课程内容紧跟新技术,更加贴合工程实践。

(2)教材建设方面:自编教材是“国内最早、最为系统的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方向系列教材之

一”,在使用过程中,结合教学效果及我国轨道交通发展新形势,对教材进行补充完善,如 2017

年版中增加了工程现象和实例分析,让学生直观认识城市轨道交通结构设计与施工中问题的来

源;增加技术沿革,加深学生对技术发展脉络的认识,激发学生对技术创新的渴望,指引学生对

技术发展方向的把握。自编教材自出版以来被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长安大学、郑州大学等

30 余所院校使用,获得了很好的声誉。

(3)在教学方法方面:在“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创建“现象-问

题-理论-方法-创新意识”五环相扣的创新教学法,加强对工程技术现象和问题的分析;通过剖析技

术和理论沿革,使学生理解原创、思考未来;同时,采用启发式与讨论式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模

式,由学生自主开放地进行创造,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向“问题发掘”与“自主创新”两个方向延

伸。

(4)教学研究成果是 2017 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服务“走出去”战略的轨道交通工

程创新人才“三阶”递进式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的主要内容之一。成果主要围绕十余年来,为更

好地服务于国家“走出去”战略、对接轨道交通行业发展需求、接轨国际行业技术标准,围绕新

时期人才培养问题开展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创建了知识应用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国际竞争能

力“三阶”递进式轨道交通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以下三点创新性成果:

①构建轨道交通工程创新人才培养 TY 型知识结构体系,率先开设系列新课程、出版系列新

教材;

②构建以创新意识培养为基础、科教融合为抓手、产学合作为核心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创造能

力培养途径;

③建立基于国际联合教学、科研训练、海外工程实践的国际竞争能力培养途径;

成果被国内外轨道交通工程专业相关著名大学借鉴,并造就了我国一批具有知识灵活应用能

力、技术创新创造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行业高层次人才,有力地支撑了轨道交通“走出去”国

家战略,树立中国信心。

简述近三年来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在青年教师的培养上,采取了多模式的培养方式: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指导、出国

进修、国外引进、讲课比赛、教学队伍自评、参与相关科研项目不断提高理论及技术水平等。

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同济大学入职培训及同济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的在职培训,学习教学理

念、教学方法、与学生交流方式以及组织国际学术交流;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同济大学校内青年教

师讲课比赛。

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国家科技部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并积极申请自然科学基金等相关项目,

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组织青年教师承担与企业之间的横向课题,并在企业挂职锻炼,如陕

耀老师在上海市地下空间设计研究总院挂职学习一年,期间参与上海轨道交通 14 号线封浜站结

构设计等工作,提高了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为本科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力支撑。

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考察国外著名大学,学习国外教学的先进理念和方法。

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教改项目和教材编写,近三年来,青年教师分别主持或参与了 4 项教改研

究项目,参加编写并出版的教材共 2 本,撰写的教学研究论文 2 篇。提高了青年教师对教学内容

的理解和研究水平,提高了实际教学能力。

开展经常性的教研活动,如由老教师主讲的教学系列讲座,坚持青年教师助教、开展教授听

课活动(每个学期每个青年教师至少被教授听课两次)等,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强教学

监督。

通过上述举措,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成果丰硕。其中陕耀老师指导的学生获

得首届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华东赛区三等奖,交通科技大赛 2016、2017 年二等

奖,指导本科全英文毕业设计(非洲安哥拉铁路),成绩评定是优;肖军华老师是 2017 年上海市

教学成果一等奖的主要完成人,并于 2017 年获得第十三届茅以升铁道科学技术奖。

3.课程描述 3-1 简述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定位、课程教学目标

为响应轨道交通大发展、实施“走出去”战略,轨道交通工程人才需实现从学习、追赶先

进技术到成为世界技术引领者的重大角色转变,这就要求人才具有解决复杂问题的创新能力、

探索实践能力和国际工程综合能力。同时,本专业人才培养要符合同济大学的办学定位——综

合性、研究型、国际化,要培养具有面向未来国家建设需要,适应未来科技进步,德智体全面

发展,掌握相关原理和知识,获得良好的工程训练,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宽厚、实践能力

强,能胜任城市轨道交通结构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具有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国际

视野和领导意识的高级专门人才。本课程是城市轨道与铁道工程方向的骨干课程之一,总体目

标是培养知识应用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强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围绕上述总体目标,本课程的具体目标是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工程设计与施工相关理

论和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和区间多种结构类型,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结构

设计的思路和计算分析方法,体会城市轨道交通施工组织及信息化施工的要求,同时培养学生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兴趣。要求达到:

1、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和一般原则;

2、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结构设计理论和常用的设计方法;

3、掌握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结构防水要求及设置;

4、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施工的常用方法及施工参数设置方法;

5、掌握城市轨道交通施工的信息化要求;

6、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结构设计与施工的未来发展趋势。

3-2 课程内容(包括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

含实践教学活动的课程需说明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本课程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其中理论课包括基础知识、城市轨道交通结构

设计和城市轨道交通施工技术三个模块,课程总学时为 36 学时;课程实践教学主要为课程设

计,学时为两周,具体分配如下:

一、理论课及对应的学时

1、课程基础知识

主要包括绪论 2 学时,城市轨道交通的结构类型、限界 2 学时。

2、城市轨道交通结构设计

主要从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所受荷载及计算方法,结合明挖、暗挖等结构特点,从施工期、

使用期结构设计主要考虑因素、计算方法等方面进行讲解。包括:

1)明挖法结构设计

明挖法结构建设及设计流程 2 学时;地铁车站建筑设计 2 学时;基坑工程中的土压力和水

压力 4 学时;支护结构选型与设计 4 学时;主体结构设计 2 学时;支护结构与主体结构相结合

的结构设计 2 学时。

2)暗挖法结构设计

支护结构设计 2 学时;暗挖隧道变形控制 2 学时。

3)盾构法隧道设计

盾构法隧道结构设计 2 学时;盾构法隧道施工控制 2 学时。

4)地下结构防水

明挖结构防水 1 学时;盾构法隧道结构防水 1 学时。

3、城市轨道交通施工技术部分

主要包括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特点、方法、信息化施工监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

施工组织等内容。信息化监测技术 2 学时;施工组织 2 学时;BIM 技术 2 学时。

二、 实践课及安排

在实践环节中,该课程主要通过结合实际的地铁车站结构设计,让学生掌握地铁车站设计

流程和主要方法,锻炼并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以及基本的科研工作能力。

以宁波地铁车站为背景,学生在分析提供的车站地质资料(包括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工

程周边建筑物及管线等环境)、车站平面图、剖面图的基础上,根据设计规范要求,进行车站

围护结构或主体结构设计。主要设计内容如下:

(1)确定地铁车站基坑的保护等级;

(2)围护结构选型(考虑结构受力、工程投资等,如采用 600mm 厚地下连续墙);

(3)围护结构入土深度的确定(基坑抗隆起、抗管涌、抗倾覆验算);

(4)支撑的选型及布置方式;

(5)围护结构内力及支撑内力计算;

(6)围护结构变形计算;

(7)围护结构配筋计算;

(8)主体结构内力及配筋。

提交的设计图纸包括:

(1)车站平面布置图;

(2)车站结构剖面图;

(3)围护及支撑布置图;

(4)围护结构内力包络图(轴力、弯矩、剪力);

(5)围护结构配筋图;

(6)主体结构剖面图;

(7)主体结构配筋图。

3-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本课程的重点是:明挖法及暗挖法结构尺寸及荷载计算方法,地铁车站结构设计流程及方

法,暗挖法结构设计流程及方法,地下结构防水设计,明挖法及暗挖法结构施工组织及信息化

施工。

本课程的难点主要是:(1)涉及的技术多、广,且相关技术发展快;(2)涉及的学科领

域广泛、计算方法不太完善;(3)实践超前于理论,近几年随着轨道交通建设的大发展,现场

涌现了大批创新技术,但相应的理论缺失或不完善。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做到课程内容紧跟新技

术的发展,并将实践经验融于课程教学中是本课程教学中的难点。

针对上述重点和难点,采取了以下措施:

(1) 首先调整培养理念,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

因此在传授学生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2) 授课教师参与相应科研项目,了解最新国内外动态,并结合相关科研、国内外研究文

献,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并对教材进行修订,如 2017 版增加的 BIM 技术;

(3) 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讲解实际工程的重难点及与理论的差别,帮助学生积累工程经

验,如以杭州市地铁湘湖站基坑倒塌事故为例,与学生课堂讨论事故原因及解决的方

法;

(4) 采用可视化教学手段,如工程实录录像的观看、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实际教学

中让学生观看宁波地铁施工视频,让学生有感性认识;

(5) 建设激发学生创新兴趣的仿真平台,以“地下车站结构设计与施工”为例,学生可对自

己选用的设计与施工方法,采用 BIM 软件进行建模,实现数据立体可视,并灵活调用

启明星等专业软件,实现设计流程及规范设计计算方法的可操作性,并对自己的设计与

施工方案进行评判或创新。

3-4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教学、指导方法(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

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

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

本课程的组织形式主要结合教学团队各位老师的特长、通过多名教师授课、助教答疑及批

改作业等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及知识,通过工地及室内试验项目参观、案例学习等加

深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学生与教师的交流通过面对面、网络、电话等多种方式。目前上课学

生人数为 35人/年左右。

课程教学中创建了新的教学法,并初步形成了虚拟仿真平台,简述如下:

1、创建了“现象-问题-理论-方法-创新意识”五环相扣的创新教学法

在“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创建了“现象-问题-理论-方法-创

新意识”五环相扣的创新教学法,加强对工程技术现象和问题的分析;通过剖析技术和理论沿

革,使学生理解原创、思考未来;同时,采用启发式与讨论式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模式,由学

生自主开放地进行创造,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向“问题发掘”与“自主创新”两个方向延伸。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加强了可视化教学,加深学生对工程的认识。通过课堂教学,使

得学生对于工程的设计流程有初步了解,掌握和强化相关的专业知识;组织多次案例讨论,在

案例讨论中按照团队的形式进行,一方面锻炼学生查阅规范及相关资料的学习能力和协作能

力,另一方面通过讨论提高学生的主动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最终达到锻炼学生思辨能力的目

的。

工程具有多因素、多层次、大规律等特征,同时工程又具有高风险、管理头绪多等特点,

通过对工程问题的讨论与分析,重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提高学生的

综合素质。

2、初步形成城市轨道交通结构设计与施工虚拟仿真平台

为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以“地下车站结构设计与施工”为例,采用 BIM

软件进行建模,实现数据立体可视,并灵活调用启明星等专业软件,实现设计流程及规范设计

计算方法的可操作性、可创新性,初步建立了设计与施工虚拟仿真平台。

通过该虚拟仿真试验平台,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地下车站支护及主体结构设计基本流程、主

要内容及计算方法的理解,深入理解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结构设计及施工基本理念,提高学

生的计算分析能力和专业技能;另一方面,通过预留接口的方式,满足学生自主设计、创新项

目的需求。

3-5教学条件(含教材选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

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经过近 30 年的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结构设计与施工》课程的教学条件优良,主要体现

在:

1、教材及扩充性资料建设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教材经历了直接借用、集成的自编教材到反映新技术、培养学

生创新能力的再版教材的发展。首次自编的教材《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工程》由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3 年出版,此时的课程内容丰富,但不够深入,课程教育已从知识传承向知识应用转变;为

适应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以及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将课程内容进行调整,

2011 年 3 月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课程教材《城市轨道交通结构设计与施工》(周顺华主编),

该教材在内容上做了较大调整,补充了结构类型、限界、施工方法和施工组织,删减了路网、

轨道、设备和建筑等内容,调整后,突出体现了城市轨道交通主体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方面的知

识。同时,于 2014 年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了配套的毕业设计指导书和案例集。近年来,新

技术、新装备等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适应工程发展需求以及教育理念的

转变——激发原创意识、提升技术创造能力,2017 年对 2011 年版教材进行修订,增加了工程

现象、实例分析及 BIM 等新技术。出版的教材使用后效果良好,在专业教材中销售量大,社会

影响较大。

另外,已形成较完整的教学课件及部分视频材料,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指定

了有效的文献资料。

2、实践教学条件

课程由具有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的教师承担,为该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环

境;上海及全国各地大规模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为本课程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实际的背景;

教学团队自身结合实际工程开展科学研究,也为该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依托相关企业,建立课程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系统工程思维和创新创造能力。

引导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工作能力,同

时促进其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3-6考核内容与方法

(1) 考核中采用试卷考试(60%)与平时成绩评定(40%)相结合的方式;

(2) 考卷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及方法的理解程度及完整性;

(3) 平时成绩主要通过上课提问、思考题讨论、案例分析、作业完成情况等考查学生发

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及创新设计中的创新能力、与他人的协作精神等。

3-8简述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1、本课程主要特色

本课程是一门与工程实践结合紧密的专业必修课。轨道交通的大发展促进了新技术、新

材料的广泛应用,但相较于实践,目前的理论尚欠不足,因此与本课程相关的技术与理论特

点可归结为三点:(1)技术发展快;(2)实践超前于理论;(3)新材料、新装备促进技术

变革。根据此三特点,课程教学中形成的特色如下:

(1) 注重跟踪相关新技术的发展,并将其反映在教学内容中。教学队伍中年轻教师均具有

海外留学经历,学习能力强,与国际接轨程度高;

(2) 注重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任课教师承担多项教学改革项目,研究中将先进的教学理念

和教学方法应用到该课程之中,在此基础上创建新的教学法,提出的“现象-问题-理论

-方法-创新意识”五环相扣的创新教学法实施效果良好;

(3)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工地参观、虚拟仿真平

台等多种手段,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科学的

思维和创新的能力。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通过开展专家讲堂、企业实践、认知实习等方

式,拓展学生的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本课程主要创新点

始终以培养“知识应用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强”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为

目标,课程建设中进行了以下创新:

(1) 教材内容的创新:经过近 30 年的建设,教材经历了直接借用、集成的自编教材到反

映新技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再版教材的发展。2017 年新编教材充分体现了行业的

发展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创新,教材章节组织由技术发展脉络提炼核心理论,每章

开篇先列举工程现象,结尾介绍对应的技术或理论发展的沿革,开创工科专业教材编

写新形式,系列教材被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 30 余所高校借鉴和使用,起

到了示范作用。

(2) 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激发创新意识:在“知识、能力、人格” 三位一体教学理念

的基础上,创建了“现象-问题-理论-方法-创新意识”五环相扣的创新教学法,加强对

工程技术现象和问题的分析;通过剖析技术和理论沿革,使学生理解原创、思考未

来;同时,采用启发式与讨论式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模式,由学生自主开放地进行创

造,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向“问题发掘”与“自主创新”两个方向延伸。

(3) 出版了集理论、实践为一体的系列教材:在自编教材内容创新的基础上,为培养学生

的实践及创新能力,于 2014 年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了配套的毕业设计指导书和案

例集,使用效果良好。

3、本课程在国内外同类课程中的地位

课程自编的教材自出版以来被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长安大学、郑州大学等 30 余所

院校使用,获得了很好的声誉。人民交通出版社认为该教材是“国内最早、最为系统的城市

轨道交通专业方向系列教材之一。该系列教材的出版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建设及人才培

养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及引领作用。”

创建的“现象-问题-理论-方法-创新意识”五环相扣的创新教学法为国内外同类课程首创。

3-9简述课程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以及今后改进的措施

1、教学手段需进一步完善

本课程教学内容多且复杂,部分教学内容晦涩难懂,虽然前期教学工作中已采用部分影音

视频、安排工地参观、虚拟仿真等手段,但仍不能全面反映设计与施工的主要流程与方法,原

因是工程施工阶段的工期安排往往与教学进度不能同步,且施工单位担心学生参与现场施工安

全难以保证,一般不太愿意接受,即使能够安排,短期的参与也难以了解整个施工全过程。为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知识、学以致用,应结合信息时代发展特点,进一步拓展可视化教学手

段。

2、进一步完善激发学生创新兴趣的手段或虚拟仿真平台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工程设计与施工过程中牵涉的影响因素复杂,特别是水文地质、气候等

条件千差万别,现有的理论或方法尚不够完善,而进行室内或现场试验需要花费的人力、物力

都较大,如果考虑不周亦得不到理想的结果,因此在多媒体、智能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利

用新技术开发新的创新平台,使学生在增长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是该类课程急需解决的

主要问题。目前该课程已结合上海市重点课程建设初步建立了虚拟仿真平台,但离实现学生自

主创新尚有一段距离。

4.政策保障

4-1简述学校在保障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及经费等方面的实施情况及效果

一、学校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措施及实施情况

课程建设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最重要的教育教学基本建设任务之一,也是提高教学质量

的关键之一。2003 年教育部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并把精品课程建

设作为其中一项重要措施。同济大学以此为契机,在对全校各专业课程建设作全面规划的基

础上,制定了“有发展目标、有具体措施、有鲜明特色和有经费保证”精品课程建设的总体

目标,该目标把精品课程建设作为实施“同济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内容。并

将精品课程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除增大精品课程经费的支持力量外,还立项进行同

济大学课程中心建设,该课程中心建设目的一是为精品课程建设提供强大的硬件和软件支持,

同时使教师、学生、管理者摆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便于进行教师间的教学交流、学生间的

学习交流、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实现教师研究型教学和个性化教学,学生研究性和协作式

学习,能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使精品课程建设能够促进教学改革和建设取得新的突破,

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目前,学校在已建立的精品课程的基础上,按照课程建设的总体规划和目标,要求进一

步加强建设、加大投入,以保证我校的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顺利实现。

二、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对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措施及实施情况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积极投入到精品课程建设中、将课程资源与建设作为学院一项很重要

的工作来抓。学院定下的课程建设目标是:体现一流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和教学水平,充分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针对我国轨道交通学科的特点,组织教学,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并

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运用学院教学管理平台对学生进行导学和督导,并配以良好的学

习支持服务,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将城市轨道交通结构设计与施工课程建设成为反映同济

特色和水平的精品课程。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设计与施工》是交通工程专业轨道交通方向的主干课程,与上海市

和全国的地铁建设息息相关,在课程建设上已取得相当突破。同济大学将继续从各方面对该

精品课程的建设给予大力支持,以适应上海市乃至全国地下空间开发的需要,优先推荐其申

请上海市精品课程。

4-2简述对本课程建设、遴选推荐和后续建设的规划等举措

借上海市精品课程建设之机,将《城市轨道交通结构设计与施工》课程建设成为国内同

类课程中最好,课件建设最完善、实用,课程普及率高、辐射强度大,教学效果好、特色鲜

明的课程。建成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

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成为交通学科的国家级精品课程。

随着我国国家经济的发展,地铁建设如火如荼,如此势必出现更多新的问题和需要更多

的专业人才;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立足于我国国情,对《城市轨道交通结构设计与施工》这

门课程进行后续建设规划。学校将从资金和学科建设上给予全力的支持。

(1)要建设成上海市精品课程,必须与时俱进,与上海市和全国的地铁建设同步发展,

例如对新工法、新课题进行研究,并及时在课程中有所反映,向学生介绍。由此学校将提供

一定的条件,让课程老师对国内外先进的地铁建设及时进行研究和学习,将不定期地派出青

年教师进修交流。

(2)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本课程将大力发展教学实践相结合,使之更易于

学生的学习和理解,与此同时,加强和学生的交流,通过学生的反馈,调整课程的课程结构。

学校大力支持建立工程实例库和实践教学,加强本课程的实践环节。

5.推荐意见

5-1课程负责人

本人承诺:表中所填内容均真实有效,并将在精品课程荣誉有效期内继续承

担课程的主讲任务。

签 字:

日 期:

5-2教务处意见

本课程符合上海市级精品课程申报要求,已按相关程序完成了校内遴选推

荐工作(评审专家组名单、专家意见等附后)。

课程申报材料等已于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在学校网站上公示。

微课程视频将/已在学校招生宣传网站上发布。

负责人签字(盖章):

日 期:

5-3学校意见

主管校长签字(盖章):

日 期:

6.附件

6-1人民交通出版社评价

6-2西南交通大学教材评价

6-3南京工业大学教材评价

6-4兰州交通大学教材评价

6-5华东交通大学课程评价

6-6兰州交通大学课程评价

6-7学生评价 1

6-8学生评价 2

6-9学生评价 3

6-10学生评价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