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10 - cnepaper.com · 的家庭的人生之路;穆孟杰并...

1
CHINA READING WEEKLY 人物 D2 10 学者徐贲新作谈良心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在公共生活研究这一领域,学者徐贲的发言温和而有力, 中肯而不存偏见。他持续就此进行写作,不论是价值观念,还是个人政治参与,徐贲提 出的问题以及给出的解决办法,都是发人深思的。在近期由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听良 心的鼓声能走多远》中,徐贲发问,这个时代,除了信仰和政治之外,人们还需要怎样的 良心?他从人的良心的角度阐述公民知识和道理的启蒙,倡导私德和开启公德,从人 性和人心开始心智启蒙,引导民德,逐步达到个人良知和社会共善。 (欣 欣) 作家李静随笔集谈为何《必须冒犯观众》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11年度批评家奖”得主、作家李静的批评随 笔集《必须冒犯观众》近日由新星出版社出版。这部作品写作时间跨越十一年,多是关于文学和 戏剧的议论,偶尔触及电影和泛文化议题,从这些文艺随谈里,可以见到李静对才华、勇气和创 造力的标举之忱,对贫乏、反智和习惯势力的冒犯之意。对于创作和批评的关系,李静认为,这 确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活计。创作的第一驱力是作家生命的原始情结,其“创世”行为的核心在知 识和理性之外;批评的第一驱力是批评家的真理意志, “博识”是批评行为的前提条件。 (欣 欣) 本版编辑:任志茜 电话: 888176912341 E-mail[email protected] 排版:姚志英 中国 周报 2014 5 13 星期二 2041 海伦 · 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写下了她的生命历程,激励和感动了无数人;一 位农民盲人穆孟杰,没有上过一天学,却为盲人们投资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农村特教学校, 教盲人们如何立世。他看不到斑斓的色彩世界,却为他人照亮了世界。 穆孟杰 穆孟杰 他为盲人们照亮人生之路 他为盲人们照亮人生之路 5月9日,中国现代文学馆, 会议厅的多位专家不时发出“真 善美”、“中国梦”和“正能量”等 褒奖。他们讨论的是由作家李 超全创作的报告文学《梦想照亮 生活》,出席会议的有中国作协 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作 协报告文学委员会主任张胜友和 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张 晨光等评论界和业界大拿。盲 人穆孟杰朴实而有力的故事感 染了他们,他的大爱与善举,让 人感动,给人启迪,更催人奋进。 今年49岁的穆孟杰是河北 省邢台市平乡县平乡镇东新寨 村一位普通农民,但他做的事情 却不普通。穆孟杰出生于1965年,自7岁 时双目就完全失明。因家境贫寒,无力支 付盲校学费,他没办法去学校读书。13岁 开始,穆孟杰选择了出门远行,学艺流浪, 经历过乞讨、说唱卖艺,受尽歧视,体验到 种种炎凉和辛酸;也让他在逆境中自尊自 强。他通过拜师当学徒的方式,学会了拉 弦说书、针灸按摩等技能,掌握了谋生的 本领,由于刻苦与执着,穆孟杰成为冀南 地区小有名气的说书艺人。 因为自己的经历,穆孟杰小时候的梦 想是成为一个不被人轻视和瞧不起的有 用的人。通过努力和掌握的技能,穆孟杰 不仅做到了生活自立,更实现了个人富 裕。他为父母翻盖了新房、娶妻生子,在 1990 年 代 ,他 靠 自 己 卖 艺 积 攒 了 近 百 万 元,可算是他们村的第一富裕户。 穆孟杰在落魄时,曾发誓说,若有了 钱,一定要为盲人办所学校,免费教他们 本领;待到发家致富,他没有食言。穆孟 杰从1997年开始筹办盲人特教学校,不但 散尽家财,更举债数十万元,历经千辛,创 办起了河北邢台地区第一所特教学校,也 是全国第一所农村民办特教学校。穆孟 杰创办的这所学校,让很多残疾孩子上了 学:学生免费入学,学费、食宿费全免;坚 持“无门槛”入学,只要有残疾证、不论年 龄、智力,都可以来上学。十几 年来,这所学校已经培养了200 多名学生,这些学生基本实现 了生活自立,不少还成为了家 庭的顶梁柱,实现了人生梦想。 在穆孟杰的的感召下,他 的家人也加入到这所学校中 来,学校毕业的许多学生留校 任教,全国各地慕名前来应聘 的教师、志愿者接连不断,他也 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各 种荣誉和支持纷至沓来。人们 敬重他、钦佩他,因为穆孟杰以 自己的经历印证了自己的梦 想,更照亮了很多盲人和他们 的家庭的人生之路;穆孟杰并 没有陶醉自满,他希望把学校办成全国盲 人特教中心或培训基地,更要办成中国 “百年名校”。这是一位普通中国农民的 愿望,也是一位“小人物”的大梦想。 在中国,在我们身边,生活着 8500 万 残疾人,他们和健全人一样,拥有自己的尊 严、情感、生活和梦想。穆孟杰说过,盲童 的世界,就像是太阳照不到的世界,他们看 不见常人的世界,这不是最坏的事;体验不 到世间的温暖,不能用阳光融化这些孩子 心中的坚冰,才会给他们带来终生的遗 憾。因此,他要搞特殊教育,要让他们自 立,让盲人们活出个样来;穆孟杰虽然看不 见,但他的心灵之眼却始终睁开着。 由李朝全撰写的《梦想照进生活》就 是这样一本关于爱和善的书。书中详述 了穆孟杰的成长,以及他流浪学艺、自立 自强的过程和一心办校的经过。为了撰 写该书,李朝全多次深入穆孟杰的学校采 访,采访也是一次洗礼,李朝全感慨说,为 了办教育,穆孟杰倾家荡产、代代相继、倾 己所能,但他本人不喜欢作秀,不喜欢抛 头露面,他只是在扎实做事,用自己的生 命之火,点燃成百上千的盲人的生命,用 自己的心灵做灯,照亮其他盲人的无光的 生活。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的中国好人, 更要鼓励和扶持善行,珍惜这样的好人。 30年沉浮彻悟,汇成50幅水墨画作,沉淀的是从容豁达的人生智慧。一面是恣情写 意的浮世画卷,一面是睿智犀利的经典段子,雅俗共赏在《浮石绘 · 话》中得到完美阐释。 浮石: 以水墨画段子与世界对话 ■冯 林 (书评人) 他写第一本书时没料到销量 上百万册,他写第一个剧本时没 料到收视率破5,在作家圈和影视 圈玩了一圈之后,他开始玩儿水 墨画,以画论世。2013 年年底,他 的中国画作品《弥勒佛》以每平尺 6250 元成交。他就是畅销书《青 瓷》的作者、同名电视剧编剧浮 石。近期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的《浮石绘 · 话》收录了浮石 30 年 来的 50 幅水墨画与相映成趣的小 品段子,一边是水墨的禅境美意 境,一边是嬉笑怒骂的文字,雅和 俗浑然天成,一齐笑谈人生。 浮石做过老板,曾身家千万,后身陷囹 圄、负债累累,于是在困境中捉笔作书。几 十年的人生起落,让他坦然和豁达,对这个 时代的“病症”和人心的“机锋”也有较为深 刻的洞察和领悟。他以文字和世界对话,作 品《青瓷》、《红袖》等都产生过很大轰动,《青 瓷》还被改变成电视连续剧,由由王志文、张 国立主演,被誉为是近年来优秀的现实主义 经典作品。现在,他把他的人生感 悟“画”出来,用水墨段子与世界对 话,与自己对话,并希望与观众达 到亲和的、拉家常式的、令人莞尔 一笑的沟通与互动。浮石说,写小 说的时候,他把自己定位为讲故事 的人;画画时,把自己定位为讲段 子的人;他还有一个把要说的话, 讲得绘声绘色的企图与梦想,也因 此他将新书取名《浮石绘 · 话》,为 自己的画室取名为“绘话堂”。 简短犀利的段子文化无疑符 合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和人们的阅 读习惯。生活即段子,段子即人 生。《浮石绘 · 话》不是为了画而画, 而是有感而发,有话可说,直面人 心,直面社会。它有时像讲禅,有时又重口 味,更多的是以幽默进行社会讽刺。画中有 故事,言语中有“心机”,寥寥几字就说透事 理,道尽人心。看似句句笔锋犀利,其实要 每个人保持本心,获得掌握命运的大自在。 通过水墨段子与这个世界谈谈,体会笑看云 卷云舒背后的自信和洒脱。大智若愚,不正 是如此吗? 5月10日下午,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共同主办的“理解中国—新 政治经济学公开会”在上海长宁区图书馆举行,以经济学家汪丁丁为首的《新政治经济学评 论》的9位编委成员集体亮相,与公众一同探讨中国社会正面临的基本问题。他们从各自擅 长的学科领域出发,提出理解当下中国的方式,并试着回答:中国,怎么做才好? 学者们热议如何理解当下的中国 学者们热议如何理解当下的中国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特约撰稿人 王欢 5月11日,新疆人民出版总社举办了“学当代雷锋庄仕华,做民族团结模范” 报告会暨《春风播种的故事》学习交流会,武警新疆总队医院院长庄仕华应邀与 读者见面交流心得。同时该社还发布了新版《春风播种的故事》,该书以报告文 学的形式,讲述了行医救人、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当代雷锋庄仕华的故事。 庄仕华 庄仕华 生命守护者放飞的中国梦 生命守护者放飞的中国梦 希波克拉底、南丁格尔、伦 琴、巴斯德……与这些名字连 接的,是医者们的崇高精神境 界与追求。在辽远而广袤的新 疆,近 40 年来,也有位医界仁者 在挥洒梦想的力量,实践雷锋 式的人生追求,这个人就是庄 仕华。由王有才、马爱国撰写 的《春风播种的故事》讲的是正 是医生庄仕华关于放飞梦想的 故事,他在一个个春夏秋冬的 轮回里,默默播种着爱与善。 庄仕华成长在四川条件艰 苦的农村,他在贫困中拥有的 所有财富,就是自己的双手、肩 头、脚板、勤劳和善意。他当新 兵后经常做最不起眼、最小的 好事情,由卫生员、医学生再到 军医,他的梦想从一开始就建 立在为他人这样一个朴实而坚 定的基础之上。 这位军人是在现实的磨练中,明白自 己作为医生的分量的,如果高超的医术掌 握不了,如果没有解人于倒悬的能力,再 伟大的善意都毫无用处,看似简单的“切 开、止血、结扎、缝合”也需要臻于化境。 庄仕华不仅成为自己从事的肝胆外科这 一医疗领域里“站在峰顶的人”,更在 30 多 年中率领团队,成功实施30多万台手术。 庄仕华认为,医生不仅要救死扶伤, 更要把人文关怀作为精神力量,搭起人与 人、心与心的桥梁。他带头为患者捐款, 常年资助学生。他真诚爱兵,走遍雪域边 防哨所,为官兵诊疗近 20 万人次,巡诊行 程近 38 万公里。他用对待父母 般的孝心和亲情,“用脚步丈量 着老满城武警医院到南山脚下 灯草沟村这段几十千米长的距 离和几十年漫长的时光。”他的 人生之歌,是由善意、施爱、助人 谱就的。 但庄仕华的不平凡,更是由 他的大境界决定的,他有赤子情 怀,新疆不少牧民群众生活在偏 远的高原深山、大漠戈壁,庄仕 华义务巡诊到哪里,就为他们解 除病痛、送去生的希望,更把各 民族团结的道理播撒到哪里。 在他眼里,再卑微的人,也是值 得尊重的,再小的病,也不应被 医者忽略。自觉的人道实践,不 仅是事业,更是作为人的追求。 庄仕华的身材并不高大,但 他有高远的志向;他并不英俊, 但他有执着的坚守;他医术高超、大爱无 疆,同时也是优秀的带头人,他的管理才 能与他的医术、善意一样,构筑起他人生 与事业的坚实大厦。他坚韧、执着与庄 重,他从成长经历中滋养起来的大爱与大 善,因为有高远的梦想而行走得格外坚定 而感人。在《春风播种的故事》里,我们看 不到华丽的辞藻或写作的花样,但质朴使 得作品如同庄仕华的精神一样散发出平 凡而久远的魅力。可以说,《春风播种的 故事》是一本用汗水、感动和亲历者的体 温写就的书,两位作者用讲故事的方式, 诉说着一个伟大灵魂的不平凡,让我们感 受到一个大写的人的人生世界。 《浮石绘·—用水墨段子与 世界谈谈》浮石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4 年 5 月 版/ 39.80 元 为何要以跨学科视域理解中国?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有目共睹,但与此同 时,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拉大、传统文化 丢失、社会道德感普遍下滑等诸多问题也似 乎与之伴生。我们如何理解当下的中国?是 否有一个内在逻辑将这些问题整合思考并解 决,以建言中国的未来如何做得更好? 由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教授汪丁丁主编的《新政治经济学评论》正致 力于成为中国问题的讨论阵地,目前已出 版26辑。新政治经济学作为一个用整体逻 辑与思考方式展开的学科,其带头人汪丁丁 认为,中国社会问题的根源只有整合多学科 视域,通过各学科的交叉和协作合力,才有可 能真正理解中国。 汪丁丁多年来致力于跨学科视域的研究、 思考和教育,尤其注重从新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讨论公平、正义、自由、效率等中国社会的基本 问题。他认为中国需要进行社会重建,重建的 时间跨度可能需要几百年。中国社会要解决 的基本问题一个是正义问题,还有一个是情感 方式和现代生活方式之间的协调问题。也正 是基于此,自 2014 年始,汪丁丁组建了《新政治 经济学评论》跨学科编委会,邀请了国内 10 位 优秀的专家学者,以交叉视域讨论中国社会的 基本问题。他希望通过此次公开会,将象牙塔 内的学理式讨论公开于更广泛的语境之中。 在5月10日的“新政治经济学公开会” 上,汪丁丁,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 系教授陆铭,山东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教授冯克利,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叶航,北 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张静,清华大学人文社 会科学院政治学系教授景跃进,中国人民大 学哲学院副教授周濂,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经 济学系教授曹正汉,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黄先海等学者参加了与公众的讨论。学者们 作出了对当下中国社会的解读,也提出了展 望。他们认为,中国要建设成怎样的社会与 国家—首先要从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形成 让大多数人可接受的正常的贫富差距开始。 象牙塔内的学者如何理解中国? “中国收入分配的问题已经影响到中国 的效率,经济学家不会为关心公平而关心公 平,经济学家更注重的是当公平问题影响到 效率的时候,如何来看待公平问题?”这是浙 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新政治经济学评论》 编委之一史晋川提出的问题,也是“新政治经 济学公开会”上,学者们讨论的焦点话题。 主持人周濂首先提及亚马逊海外畅销 书、近期在美国引发争议的《21世纪资本 论》,这部作品关注的是西方社会日益增长的 财富和收入分配不公平等问题。周濂认为, 该书虽然讨论西方的资本主义问题,但对中 国社会也有很强的映射。尤其是市场经济拉 开了收入分配的差距,并引发人们对社会不 公的种种考量。对此,在座的经济学家们一 致认为,收入差距是正常现象,并非不可接 受,但必须区分哪些是正常的收入分配,哪些 是分配不公;再讨论为什么,以及如何处理。 他们提出,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常常被 归结为是由市场改革导致的,这是一种误 导。如今的问题,在于这一差距无法被市场 解决—社会流动固化,人们的幸福感下 降,这都会对社会的稳定产生影响。陆铭教 授认为,一个社会没有收入差距也不是个好 社会,这意味着个人的能力没有得到承认,努 力没有得到激励,因此需要区分什么样的收 入差距是合理的。他认为,社会流动性比收 入差距更重要。当社会流动程度越高,收入 差距越能为容忍。但中国的一个重要问题 是,社会越来越强调身份,群体固化严重,穷 人变成富人的机会越来越小。所以他认为, 我们应该花大力气去除的,是这些阻碍穷人 变成富人的制度。 景跃进、张静和冯克利教授分别从政治 学和社会学的视角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设 想。他们认为,中国在改革过程中,种种因素 互相叠加,使得对公平这个问题很难有客观 的标准。用什么方式来解决对于公平问题的 不满,必须考虑对中国未来的理解。景跃进 教授认为,目前对这一问题尚无定论,但在目 前经济改革期内的中国,心理的浮躁和焦虑、 身份认同的危机、挫折和个人努力之间差距 的愤怒和不满,这些会影响人们的判断。 中国从改革开放中受益,但中国人的公 平观究竟是什么?张静教授进行的调查发 现,中国老百姓的公正观—他们对于财富 分配原则的一些最重要方面和全世界其他国 家的老百姓没有重大的差别。大多数中国人 能忍受相当大的收入差异,但有一种不能接 —不是因为能力而是因为权力。 26 / 2014 3 / 50.00 讨论会现场 讨论会现场 《梦想照进生 —盲人穆孟杰 和他的学校》李朝 全 著/河 北 教 育 出 版 社 2014 年 5 月 版/35.00 元 《春风播种的故 —“当代雷锋” 庄仕华》王有才、马 爱国著/新疆人民出 版社 2013 年 4 月版/ 25.00 元;《春风播种 的故事》王有才、马 爱国著/新疆人民出 版社 2014 年 3 月 版/ 32.00 元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夜 雨 ■梁鸿鹰 (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

Transcript of CP10 - cnepaper.com · 的家庭的人生之路;穆孟杰并...

CHINA READING WEEKLY

人物D2 10

本版关注

学者徐贲新作谈良心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在公共生活研究这一领域,学者徐贲的发言温和而有力,

中肯而不存偏见。他持续就此进行写作,不论是价值观念,还是个人政治参与,徐贲提

出的问题以及给出的解决办法,都是发人深思的。在近期由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听良

心的鼓声能走多远》中,徐贲发问,这个时代,除了信仰和政治之外,人们还需要怎样的

良心?他从人的良心的角度阐述公民知识和道理的启蒙,倡导私德和开启公德,从人

性和人心开始心智启蒙,引导民德,逐步达到个人良知和社会共善。 (欣 欣)

作家李静随笔集谈为何《必须冒犯观众》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11年度批评家奖”得主、作家李静的批评随

笔集《必须冒犯观众》近日由新星出版社出版。这部作品写作时间跨越十一年,多是关于文学和

戏剧的议论,偶尔触及电影和泛文化议题,从这些文艺随谈里,可以见到李静对才华、勇气和创

造力的标举之忱,对贫乏、反智和习惯势力的冒犯之意。对于创作和批评的关系,李静认为,这

确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活计。创作的第一驱力是作家生命的原始情结,其“创世”行为的核心在知

识和理性之外;批评的第一驱力是批评家的真理意志,“博识”是批评行为的前提条件。(欣 欣)

本版编辑:任志茜电话:88817691—2341

E-mail:[email protected]排版:姚志英中国 周报2014年5月13日 星期二 第2041期

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写下了她的生命历程,激励和感动了无数人;一

位农民盲人穆孟杰,没有上过一天学,却为盲人们投资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农村特教学校,

教盲人们如何立世。他看不到斑斓的色彩世界,却为他人照亮了世界。

穆孟杰穆孟杰::他为盲人们照亮人生之路他为盲人们照亮人生之路

5月9日,中国现代文学馆,

会议厅的多位专家不时发出“真

善美”、“中国梦”和“正能量”等

褒奖。他们讨论的是由作家李

超全创作的报告文学《梦想照亮

生活》,出席会议的有中国作协

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作

协报告文学委员会主任张胜友和

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张

晨光等评论界和业界大拿。盲

人穆孟杰朴实而有力的故事感

染了他们,他的大爱与善举,让

人感动,给人启迪,更催人奋进。

今年 49 岁的穆孟杰是河北

省邢台市平乡县平乡镇东新寨

村一位普通农民,但他做的事情

却不普通。穆孟杰出生于1965年,自7岁

时双目就完全失明。因家境贫寒,无力支

付盲校学费,他没办法去学校读书。13岁

开始,穆孟杰选择了出门远行,学艺流浪,

经历过乞讨、说唱卖艺,受尽歧视,体验到

种种炎凉和辛酸;也让他在逆境中自尊自

强。他通过拜师当学徒的方式,学会了拉

弦说书、针灸按摩等技能,掌握了谋生的

本领,由于刻苦与执着,穆孟杰成为冀南

地区小有名气的说书艺人。

因为自己的经历,穆孟杰小时候的梦

想是成为一个不被人轻视和瞧不起的有

用的人。通过努力和掌握的技能,穆孟杰

不仅做到了生活自立,更实现了个人富

裕。他为父母翻盖了新房、娶妻生子,在

1990 年代,他靠自己卖艺积攒了近百万

元,可算是他们村的第一富裕户。

穆孟杰在落魄时,曾发誓说,若有了

钱,一定要为盲人办所学校,免费教他们

本领;待到发家致富,他没有食言。穆孟

杰从1997年开始筹办盲人特教学校,不但

散尽家财,更举债数十万元,历经千辛,创

办起了河北邢台地区第一所特教学校,也

是全国第一所农村民办特教学校。穆孟

杰创办的这所学校,让很多残疾孩子上了

学:学生免费入学,学费、食宿费全免;坚

持“无门槛”入学,只要有残疾证、不论年

龄、智力,都可以来上学。十几

年来,这所学校已经培养了200

多名学生,这些学生基本实现

了生活自立,不少还成为了家

庭的顶梁柱,实现了人生梦想。

在穆孟杰的的感召下,他

的家人也加入到这所学校中

来,学校毕业的许多学生留校

任教,全国各地慕名前来应聘

的教师、志愿者接连不断,他也

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各

种荣誉和支持纷至沓来。人们

敬重他、钦佩他,因为穆孟杰以

自己的经历印证了自己的梦

想,更照亮了很多盲人和他们

的家庭的人生之路;穆孟杰并

没有陶醉自满,他希望把学校办成全国盲

人特教中心或培训基地,更要办成中国

“百年名校”。这是一位普通中国农民的

愿望,也是一位“小人物”的大梦想。

在中国,在我们身边,生活着8500万

残疾人,他们和健全人一样,拥有自己的尊

严、情感、生活和梦想。穆孟杰说过,盲童

的世界,就像是太阳照不到的世界,他们看

不见常人的世界,这不是最坏的事;体验不

到世间的温暖,不能用阳光融化这些孩子

心中的坚冰,才会给他们带来终生的遗

憾。因此,他要搞特殊教育,要让他们自

立,让盲人们活出个样来;穆孟杰虽然看不

见,但他的心灵之眼却始终睁开着。

由李朝全撰写的《梦想照进生活》就

是这样一本关于爱和善的书。书中详述

了穆孟杰的成长,以及他流浪学艺、自立

自强的过程和一心办校的经过。为了撰

写该书,李朝全多次深入穆孟杰的学校采

访,采访也是一次洗礼,李朝全感慨说,为

了办教育,穆孟杰倾家荡产、代代相继、倾

己所能,但他本人不喜欢作秀,不喜欢抛

头露面,他只是在扎实做事,用自己的生

命之火,点燃成百上千的盲人的生命,用

自己的心灵做灯,照亮其他盲人的无光的

生活。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的中国好人,

更要鼓励和扶持善行,珍惜这样的好人。

30年沉浮彻悟,汇成50幅水墨画作,沉淀的是从容豁达的人生智慧。一面是恣情写

意的浮世画卷,一面是睿智犀利的经典段子,雅俗共赏在《浮石绘·话》中得到完美阐释。

浮石:以水墨画段子与世界对话■冯 林(书评人)

他写第一本书时没料到销量

上百万册,他写第一个剧本时没

料到收视率破5,在作家圈和影视

圈玩了一圈之后,他开始玩儿水

墨画,以画论世。2013年年底,他

的中国画作品《弥勒佛》以每平尺

6250 元成交。他就是畅销书《青

瓷》的作者、同名电视剧编剧浮

石。近期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的《浮石绘·话》收录了浮石30年

来的50幅水墨画与相映成趣的小

品段子,一边是水墨的禅境美意

境,一边是嬉笑怒骂的文字,雅和

俗浑然天成,一齐笑谈人生。

浮石做过老板,曾身家千万,后身陷囹

圄、负债累累,于是在困境中捉笔作书。几

十年的人生起落,让他坦然和豁达,对这个

时代的“病症”和人心的“机锋”也有较为深

刻的洞察和领悟。他以文字和世界对话,作

品《青瓷》、《红袖》等都产生过很大轰动,《青

瓷》还被改变成电视连续剧,由由王志文、张

国立主演,被誉为是近年来优秀的现实主义

经典作品。现在,他把他的人生感

悟“画”出来,用水墨段子与世界对

话,与自己对话,并希望与观众达

到亲和的、拉家常式的、令人莞尔

一笑的沟通与互动。浮石说,写小

说的时候,他把自己定位为讲故事

的人;画画时,把自己定位为讲段

子的人;他还有一个把要说的话,

讲得绘声绘色的企图与梦想,也因

此他将新书取名《浮石绘·话》,为

自己的画室取名为“绘话堂”。

简短犀利的段子文化无疑符

合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和人们的阅

读习惯。生活即段子,段子即人

生。《浮石绘·话》不是为了画而画,

而是有感而发,有话可说,直面人

心,直面社会。它有时像讲禅,有时又重口

味,更多的是以幽默进行社会讽刺。画中有

故事,言语中有“心机”,寥寥几字就说透事

理,道尽人心。看似句句笔锋犀利,其实要

每个人保持本心,获得掌握命运的大自在。

通过水墨段子与这个世界谈谈,体会笑看云

卷云舒背后的自信和洒脱。大智若愚,不正

是如此吗?

5月10日下午,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共同主办的“理解中国——新

政治经济学公开会”在上海长宁区图书馆举行,以经济学家汪丁丁为首的《新政治经济学评

论》的9位编委成员集体亮相,与公众一同探讨中国社会正面临的基本问题。他们从各自擅

长的学科领域出发,提出理解当下中国的方式,并试着回答:中国,怎么做才好?

学者们热议如何理解当下的中国学者们热议如何理解当下的中国■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特约撰稿人 王 欢

5月11日,新疆人民出版总社举办了“学当代雷锋庄仕华,做民族团结模范”

报告会暨《春风播种的故事》学习交流会,武警新疆总队医院院长庄仕华应邀与

读者见面交流心得。同时该社还发布了新版《春风播种的故事》,该书以报告文

学的形式,讲述了行医救人、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当代雷锋庄仕华的故事。

庄仕华庄仕华::生命守护者放飞的中国梦生命守护者放飞的中国梦

希波克拉底、南丁格尔、伦

琴、巴斯德……与这些名字连

接的,是医者们的崇高精神境

界与追求。在辽远而广袤的新

疆,近40年来,也有位医界仁者

在挥洒梦想的力量,实践雷锋

式的人生追求,这个人就是庄

仕华。由王有才、马爱国撰写

的《春风播种的故事》讲的是正

是医生庄仕华关于放飞梦想的

故事,他在一个个春夏秋冬的

轮回里,默默播种着爱与善。

庄仕华成长在四川条件艰

苦的农村,他在贫困中拥有的

所有财富,就是自己的双手、肩

头、脚板、勤劳和善意。他当新

兵后经常做最不起眼、最小的

好事情,由卫生员、医学生再到

军医,他的梦想从一开始就建

立在为他人这样一个朴实而坚

定的基础之上。

这位军人是在现实的磨练中,明白自

己作为医生的分量的,如果高超的医术掌

握不了,如果没有解人于倒悬的能力,再

伟大的善意都毫无用处,看似简单的“切

开、止血、结扎、缝合”也需要臻于化境。

庄仕华不仅成为自己从事的肝胆外科这

一医疗领域里“站在峰顶的人”,更在30多

年中率领团队,成功实施30多万台手术。

庄仕华认为,医生不仅要救死扶伤,

更要把人文关怀作为精神力量,搭起人与

人、心与心的桥梁。他带头为患者捐款,

常年资助学生。他真诚爱兵,走遍雪域边

防哨所,为官兵诊疗近20万人次,巡诊行

程近38万公里。他用对待父母

般的孝心和亲情,“用脚步丈量

着老满城武警医院到南山脚下

灯草沟村这段几十千米长的距

离和几十年漫长的时光。”他的

人生之歌,是由善意、施爱、助人

谱就的。

但庄仕华的不平凡,更是由

他的大境界决定的,他有赤子情

怀,新疆不少牧民群众生活在偏

远的高原深山、大漠戈壁,庄仕

华义务巡诊到哪里,就为他们解

除病痛、送去生的希望,更把各

民族团结的道理播撒到哪里。

在他眼里,再卑微的人,也是值

得尊重的,再小的病,也不应被

医者忽略。自觉的人道实践,不

仅是事业,更是作为人的追求。

庄仕华的身材并不高大,但

他有高远的志向;他并不英俊,

但他有执着的坚守;他医术高超、大爱无

疆,同时也是优秀的带头人,他的管理才

能与他的医术、善意一样,构筑起他人生

与事业的坚实大厦。他坚韧、执着与庄

重,他从成长经历中滋养起来的大爱与大

善,因为有高远的梦想而行走得格外坚定

而感人。在《春风播种的故事》里,我们看

不到华丽的辞藻或写作的花样,但质朴使

得作品如同庄仕华的精神一样散发出平

凡而久远的魅力。可以说,《春风播种的

故事》是一本用汗水、感动和亲历者的体

温写就的书,两位作者用讲故事的方式,

诉说着一个伟大灵魂的不平凡,让我们感

受到一个大写的人的人生世界。

《浮石绘·话

——用水墨段子与

世界谈谈》浮石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4 年 5 月 版/

39.80元

为何要以跨学科视域理解中国?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有目共睹,但与此同

时,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拉大、传统文化

丢失、社会道德感普遍下滑等诸多问题也似

乎与之伴生。我们如何理解当下的中国?是

否有一个内在逻辑将这些问题整合思考并解

决,以建言中国的未来如何做得更好?

由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教授汪丁丁主编的《新政治经济学评论》正致

力于成为中国问题的讨论阵地,目前已出

版26辑。新政治经济学作为一个用整体逻

辑与思考方式展开的学科,其带头人汪丁丁

认为,中国社会问题的根源只有整合多学科

视域,通过各学科的交叉和协作合力,才有可

能真正理解中国。

汪丁丁多年来致力于跨学科视域的研究、

思考和教育,尤其注重从新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讨论公平、正义、自由、效率等中国社会的基本

问题。他认为中国需要进行社会重建,重建的

时间跨度可能需要几百年。中国社会要解决

的基本问题一个是正义问题,还有一个是情感

方式和现代生活方式之间的协调问题。也正

是基于此,自2014年始,汪丁丁组建了《新政治

经济学评论》跨学科编委会,邀请了国内10位

优秀的专家学者,以交叉视域讨论中国社会的

基本问题。他希望通过此次公开会,将象牙塔

内的学理式讨论公开于更广泛的语境之中。

在 5 月 10 日的“新政治经济学公开会”

上,汪丁丁,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

系教授陆铭,山东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教授冯克利,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叶航,北

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张静,清华大学人文社

会科学院政治学系教授景跃进,中国人民大

学哲学院副教授周濂,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经

济学系教授曹正汉,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黄先海等学者参加了与公众的讨论。学者们

作出了对当下中国社会的解读,也提出了展

望。他们认为,中国要建设成怎样的社会与

国家——首先要从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形成

让大多数人可接受的正常的贫富差距开始。

象牙塔内的学者如何理解中国?

“中国收入分配的问题已经影响到中国

的效率,经济学家不会为关心公平而关心公

平,经济学家更注重的是当公平问题影响到

效率的时候,如何来看待公平问题?”这是浙

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新政治经济学评论》

编委之一史晋川提出的问题,也是“新政治经

济学公开会”上,学者们讨论的焦点话题。

主持人周濂首先提及亚马逊海外畅销

书、近期在美国引发争议的《21 世纪资本

论》,这部作品关注的是西方社会日益增长的

财富和收入分配不公平等问题。周濂认为,

该书虽然讨论西方的资本主义问题,但对中

国社会也有很强的映射。尤其是市场经济拉

开了收入分配的差距,并引发人们对社会不

公的种种考量。对此,在座的经济学家们一

致认为,收入差距是正常现象,并非不可接

受,但必须区分哪些是正常的收入分配,哪些

是分配不公;再讨论为什么,以及如何处理。

他们提出,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常常被

归结为是由市场改革导致的,这是一种误

导。如今的问题,在于这一差距无法被市场

解决——社会流动固化,人们的幸福感下

降,这都会对社会的稳定产生影响。陆铭教

授认为,一个社会没有收入差距也不是个好

社会,这意味着个人的能力没有得到承认,努

力没有得到激励,因此需要区分什么样的收

入差距是合理的。他认为,社会流动性比收

入差距更重要。当社会流动程度越高,收入

差距越能为容忍。但中国的一个重要问题

是,社会越来越强调身份,群体固化严重,穷

人变成富人的机会越来越小。所以他认为,

我们应该花大力气去除的,是这些阻碍穷人

变成富人的制度。

景跃进、张静和冯克利教授分别从政治

学和社会学的视角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设

想。他们认为,中国在改革过程中,种种因素

互相叠加,使得对公平这个问题很难有客观

的标准。用什么方式来解决对于公平问题的

不满,必须考虑对中国未来的理解。景跃进

教授认为,目前对这一问题尚无定论,但在目

前经济改革期内的中国,心理的浮躁和焦虑、

身份认同的危机、挫折和个人努力之间差距

的愤怒和不满,这些会影响人们的判断。

中国从改革开放中受益,但中国人的公

平观究竟是什么?张静教授进行的调查发

现,中国老百姓的公正观——他们对于财富

分配原则的一些最重要方面和全世界其他国

家的老百姓没有重大的差别。大多数中国人

能忍受相当大的收入差异,但有一种不能接

受——不是因为能力而是因为权力。

《新政治经济学评论

26

》汪丁丁主编/

上海人民

出版社2 0 14

年3

月版/

50 . 0 0

讨论会现场讨论会现场《梦想照进生

活——盲人穆孟杰

和他的学校》李朝

全著/河北教育出

版社 2014 年 5 月

版/35.00元

《春风播种的故

事——“当代雷锋”

庄仕华》王有才、马

爱国著/新疆人民出

版社2013年4月版/

25.00元;《春风播种

的故事》王有才、马

爱国著/新疆人民出

版 社 2014 年 3 月

版/ 32.00元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夜 雨

■梁鸿鹰(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