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M 中国文学 我的梦我的青春 幻灯片

Post on 28-Mar-2021

13 views 0 download

Tags:

Transcript of SPM 中国文学 我的梦我的青春 幻灯片

我的梦,我的青春郁达夫新山县:1. SMK SKUDAI 林秀丽师2. SMK TAMAN UNIVERSITI 李来燕师3. MAKTAB SULTAN ABU BAKAR 刘晓思师4. SMK DATO ADBUL RAHMAN YASSIN 苏思颖师

1. 了解自传的主要特点2. 领会作者所写的微妙的少年心理,扩大对人性美的理解,同时领会作者对家乡和不合理人生进行批判的意义。3. 通过朗读领略作者语言的美。

学习目标:

我的梦我的青春教案:1. 作者介绍2. 写作背景3. 通读全文:生字词;介绍传记; 题解“我的梦我的青春”4. 情节分析(串讲:语言意象)5. 总结

郁达夫1896-1945 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1914 年 7 月 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后开始尝试小说创作1921 年 6 月 郁达夫和郭沫若、成仿吾等人组织成立创造社1921 同年 第一步短篇小说集《沉沦》问世1922 年 毕业回国,主编《创造季刊》,发表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1930 年 3 月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郁达夫为发起人之一。1938 年 至新加坡, 主编《星洲日报》等报刊副刊, 写了大量政论、短评和诗词。1942 年 日军进逼新加坡,郁达夫撤退至苏门答腊,化名赵廉。1945 年 被日军杀害。

作者介绍:

1935 年,郁达夫应当是流行的小品杂志《人世间》之约,写了一组自传,发表了八篇,只写到赴日本留学那一段。篇名依次叫《悲剧的出生》、《我的梦,我的青春》、《书塾与学堂》、《水样的春愁》、《远一程,再远一程》、《孤独者》、《大风圈外》、《海上》。《我的梦,我的青春》写的是郁达夫进学堂前七八岁时的童年经历。

作者介绍:

写作背景:

生字词:

简介“人物传记”

题解:我的“梦”我的“青春”

故事内容分析以三大主要情节为主

情节一( 1-4 )人物:乡民,“我”环境:家乡的描写,乡民生活的情况语境:因俄国作家的作品联想到家乡与乡民

主要内容:1. 点出家乡2. 概括乡民与蟑螂的共性3. 举例说明乡民的生活方式4. 借由茶店酒馆带出乡民的惰性与“浑浑噩噩的生活”

情节二( 5-20 )人物:阿千,“我”环境:阿千的生活环境,大自然的描写语境:阿千的生活背景,“我”与阿千的在大自然的历险,“我”历险后的改变

主要内容:1. 描写阿千,带出他家境贫困导致他不得不具备一些生活知识与劳动技能。2. 点出阿千的早熟令作者欣羡和崇拜。3. 阿千带领作者的游历,令作者衍生出初涉人世的矛盾情感。4. 游历以后,“我”自我意识的萌芽,开始自觉。

情节三( 21 )人物:阿千,“我”环境:现在的故乡语境:感慨故乡的“变” 与“不变”

主要内容:1. 故乡的“变”(事过境迁)与“不变”(乡民生活的心态)2. 阿千的悲剧结局。3.“ 我”因为阿千的死而惆怅

概括情节分析:第一情节: “我”故乡的环境 (1-4 段 )

第二情节: 回忆“我”和阿千 (5-20 段 ) 的童年往事第三情节: 交代阿千的结局 (21 段 ) 及“我”的感慨

情节分析:第一情节( 1-4 节)提问:县城居民的最典型的活动场所是什么?他们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答:茶店和小酒馆;“而大多数的百姓,却还是既无恒产,又无恒业,没有目的,没有计划,只同蟑螂似的在那里出生、死亡、繁殖下去。”

情节分析:第一情节( 1-4节)提问:第 4 段,“悠悠地生活过去了”,怎样理解?答:县城居民因茶店和小酒馆的存在而产生的惰性,他们的精神已经完全麻木。

情节分析:第二情节( 5-20节)提问:文中的主人公是我和阿千,说明在作者七八岁的时候,对他影响最大的人就是阿千,那么阿千是一个怎样的人?细读 5-9节,找出相关语句。串讲法:人物分析、语言特色

相关语句:例子 1:“当一天的工作完了,他跟了他们家里的大人,一道上酒店去的时候,看见我欣羡地立在门口,他原也曾邀约过我;但一则怕母亲要骂,二则胆子终于太小,经不起那些大人的盘问笑说,我总是微笑着摇摇头,就跑进屋里去躲开了,为的是上茶酒店去的诱感性,实在强不过。”例子 2:“阿千真象是一部小小的自然界的百科大辞典,而到盘龙山脚去的一段野路,便成了我最初学自然科学的模范小课本。”

相关语句:总结:阿千是贫困人家的孩子,过着最艰苦的劳动生活,具备了同龄孩子所不具备的生活知识与劳动技能。他是早熟的,已经参与到成人社会中去了,能与大人们上酒楼茶馆,应付自如地谈天说地。

提问: 我对阿千是一种怎样的情感? 从文中找出关键的语句。答案:“羡慕”“欣羡”“崇拜的英雄”“ 我要到什么时候,才可以同他一样和大人夹在一道呢。”

提问:“我”为什么会对阿千羡慕、欣羡,认为他是英雄?答案:“我”是一个尚未入学的懵懂儿童,胆小,渴望长大,对成人世界和外在世界有着强烈的向往之心,而阿千虽然只比“我”大一岁,却能自由出入成人世界,所以“我”会对他羡慕,崇拜他为英雄。

细读 10-19节提问:走进陌生的大自然后,“我”看到了怎样的自然景色,“我”的内心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案:“我”看到的大自然的景色,麦田,枝头,竹林——上山的路——渐走渐高——宽广的水面,澄碧的天空,作者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我”渴望外面的陌生世界和成人世界。

“ 时间是不饶人的,盛衰起灭也绝对是无常:阿千之死,同时也带去了我的梦,我的青春!”提问:阿千死后,带给作者人生的幻灭和无常,他为什么这样感慨?答案:作者生活在动荡的年代,经历了许多苦难,在社会重压之下有一种无能为力的感觉,产生了颓废的思想,阿千的死,带走了他曾经青春美好的梦想,产生了人生幻灭的惆怅。

意象分析

提问:“渴望与愁思”具体指的什么?答案:渴望——我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大起来呢? ——梦见船——去远方——我要到什么时候才可以到那像在天边似的远处去呢?愁思——到了天边,那么我的家呢?我家里的人呢? ——梦见茶店酒馆——长大总结:感受并思考自己在广阔的大自然以及万事万物中的位置,包含着儿童初涉人世的矛盾情感,这是自我意识的萌芽。

提问:有了自我意识后,我的人生目标是什么?答案:“砍柴”,虽然很稚嫩,但却是我从懵懂走向自觉人生的第一步。(目标)

情节分析:第三情节提问:在作者笔下,家乡的风景和人都是美的,大自然是山清水秀的,但是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作者却把家乡的人比作是蟑螂,从中看出他对家乡居民的态度是怎样的?这是为什么?

答案:作者对家乡居民的批判意识。他怀抱改造社会的强烈热情,当他成年后,回到家乡,看到家乡居民浑浑噩噩的生活时,会产生悲愤和怜悯之心,“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所以把家乡人比作蟑螂,把家乡比作蟑螂窟。

总结

写作视觉分析情节 分析一 以成人视角分析——理性,批判成分多

(悲观)二 以儿童视角分析——感性,赞美,感叹

(积极乐观)三 以成人视角分析——理性,批判成分多

(悲观)

写作视觉分析用途:联系过去和现在使文章更有现实感和思想深度。

感听

谢 聆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