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 不朽的征程paper.chinateacher.com.cn/zgjsb/images/2016-10/19/16/...2016/10/19  · 主编:金锐 电话:010-82296735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美编:孙东 电话:010-82296729

Transcript
Page 1: 不朽的征程paper.chinateacher.com.cn/zgjsb/images/2016-10/19/16/...2016/10/19  · 主编:金锐 电话:010-82296735 投稿邮箱:zgjsbjssh@vip.163.com 美编:孙东 电话:010-82296729

永恒

会宁好地名

好地名呵

红军会师

中国安宁

历史的选择

自有历史的缘因

这个声音

迸发历史的自信

这个故地

无数个人

无数条路

在这个历史铸定的时辰

汇成历史的永恒

愧意

有一种真实让人心悸

有一种无奈让人奋起

我带你来

不是走山走水

我们应该匍匐

长跪不起

历史有时无情无理

历史有时真让人感觉无力

我带你来

不是说白

我们心有愧意

不仅只有跪拜致意

悟语

这条路走完又没有走完歧途而崎岖血雨腥风而又最终安宁每条路都有节点起点、终点终点、起点生命的轮回世界的旋转起起伏伏总是回到原点又回不到原点

苍凉

历史是不是一个一个山头这个山头与那个山头有多少距离这个山头与那个山头有多少差距当与历史相遇又重新相聚我们重新数数这个与那个那个与这个历史与历史现实与历史失败与胜利依旧还有这些距离这些差距

送教路上忆长征□柳袁照

(作者系江苏省苏州十中校长)

我走过许多地方,但甘肃会宁我忘不了。中国教育报刊社“长征路上送教行”活动邀我参加,这是我的万分荣幸。会宁是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的地方。80年既漫长又短暂,历史与现实的画面交织在这片土地上。

全年定价:135.00元 零售价格:2.70元 印刷:中体(北京)彩印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8号 质检电话:010-67155973

w e n h u a2016年10月19日 让教师诗意地栖居16版

主编:金锐 电话:010-82296735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美编:孙东 电话:010-82296729 图片新闻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不朽的征程不朽的征程□王文元

说起长征,脑子里会立刻闪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迈诗句,雪山草地时红军战士吃皮带的艰苦,强渡大渡河时勇士们的英武身姿,甚至会有《长征组歌》里熟悉悠扬的旋律。

对于长征,我一直满怀敬畏,想了解它更全面的历史、更深刻的内涵。经朋友推荐,我开始阅读《苦难辉煌》这部50多万字的大部头。

作者金一南在前言里写道:“任何民族都需要自己的英雄。真正的英雄具有那种深刻的悲剧意味:播种,但不参加收获。”作者接着说:“突围,是苦难也是辉煌。谁也不知道,一旦迈出第一

步他们就要走上两万五千里。开始无疑是漫漫苦难。”

那些为了主义和理想的奋斗者们,抛头颅洒热血。支持他们一步步走到最后的,不是官爵,不是金钱,只是主义,是信仰。

想起一些事——一日,同事讲道:一位女教师多年

来积极要求进步,退休两年后,终于被批准入党。当她在党旗下举起右手宣读誓言的时候,激动得热泪盈眶,几近哽咽。

听完,有表示不解者:一把年纪,这是为什么?也有深深理解者:这才是真正的要求进步,无所求,很纯粹。同事

说:不只她一人这样,另外一个男教师,退休多年,一直要求入党,终于如愿以偿。宣誓的时候,满头白发的他,也是眼含热泪,声音哽咽。

我丝毫不怀疑他们这种发自内心的激动。我的父亲是一名普通教师,当年因为战乱,20 多岁才走进大学校园,又因为超龄,未能成为共青团员,后来也是要求进步多年,却因为海外关系等缘故,直到 50 岁才达成心愿,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父亲当时捧着党员证激动的样子,令我终身难忘。

每每想到父亲,想到这两个同事,脑海中就会浮现“信仰”这个词,敬仰之情油然而生。这,正是真正纯粹、坚定的信仰。

有人说,信仰不仅可以提升人们的道德境界,而且可以塑造人们的道德人格。我同样深信不疑。高尚的信仰,是净化灵魂的甘露,能够熨帖浮躁的心

灵,让繁忙辛苦找到明确的目标,平淡的人生因此有了奋斗的意义。

萨特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个是高悬在我们头顶的日月星辰,一个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身边这些平常人身上的信仰之光,同样令人震撼、感动、敬佩。我一直觉得,信仰是一个高贵的词语,有如镶嵌在黑天鹅绒上的宝石,内敛温润,却自有一种摄人心魄的张力。

不知为何,说到信仰一词,我立刻会想起多年前一部老电视剧《誓言无声》,主题曲《为了谁》唱道:“知道你不回头,知道你不落泪,知道你的语言没有后悔……”演唱者绵长雅致的歌声,隐约萦绕耳边,正在告诉我,“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宜昌市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80年前,4支红军队伍的长征,将一段艰苦卓绝而又自强不息的征程,留给后人。毛泽东曾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的。”

从 1934 年 10 月到 1936 年 10 月的两年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分别从各个根据地出发,开始战略大转移。1936 年 10 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长征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股不可战胜的力量。

为改变命运奋斗

胜利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无数遭受割据军阀、腐败政府、封建势力压榨的穷苦民众,不仅加入到红军队伍中,而且成为红军队伍的基石。

一位名叫何福祥的女红军战士,她的长征故事代表了人民群众为改变命运而奋斗的精神。

何福祥是湖北红安人。11 岁那年,何福祥成了童养媳,过着经常挨打受骂、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1926 年 10 月 8日,同村罗秀英问她想不想脱离这种生活。这天晚上,何福祥到了罗秀英家,发现坐了一屋子妇女,一个穿红军制服的人告诉他们,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是替穷人打天下的。

1928 年 2 月,何福祥在湖北红安董家湾参加了红军。1935年6月,红军第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要过草地,每个红军战士分到了 5斤粮食。靠这 5斤粮食走出草地远远不够,没有粮食了,战士们就吃野草、草根,到后来连这些都没有了。红四方面军在开始长征时,女同志有 8000 人,到长征结束时,只剩下3000余人。

1936 年 10 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终于在甘肃会宁会师。会师不久,何福祥就被调到妇女独立团任二营营长。很快,妇女独立团就随红五军、九军、三十军及总部组成的红西路军,开始了悲壮的西征。

红西路军失败后,何福祥死里逃生,四处流浪。无论在哪里,她都没有忘记自己的信念。即使是在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日子里,何福祥仍旧在墙缝中积存零钱作为党费。2001年,何福祥被授予一级金星勋章,不久去世,安葬在她曾经战斗过的祁连山下。

胜利的曙光

红军长征展现的是一种毫不畏惧的慷慨气势,毛泽东在《长征》中写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锁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首诗高度概括了红军两万五千里征途上遇到的挑战和艰辛,表达了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战胜重重艰难险阻后获得胜利的豪迈心情。

这首诗的首发地是甘肃通渭县城。1935年9月,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率领下北上,进入甘肃境内。很快,突破腊子口天险,追击敌人90多里,向岷县、宕昌逼近。9 月 18 日,红一军直属侦察连身着便衣,智取哈达铺。在哈达铺,红军得到一个重要消息——陕甘根据地依然存在。毛泽东果断提出到陕甘去。

9 月 26 日,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抵达甘肃通渭榜罗镇一带。第二天,中央政治局在榜罗镇举行了一次会议,这就是长征史上闻名的榜罗会议,这次会议彻底明确了红军长征的目的地。9 月 28 日清晨 5点,难得的细雨落在通渭大地上,红军连以上干部会议在榜罗镇小学附近的一个打麦场举行,毛泽东代表党中央向大会作报

告:“陕甘革命根据地是抗日的前线,我们要到抗日前线去,任何反革命不能阻止红军去抗日。”红军将士们兴奋异常,长时间的转战,终于找到了家的方向。

第二天,在通往通渭县城的路上,毛泽东构思出《长征》。晚上,抵达通渭县城的毛泽东参加了在县城文庙小学的晚会,分析了当前形势,首次朗诵了《长征》一诗。

此时,红军目标明确,已经看见胜利的曙光。

得民心者得天下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此时,蒋介石依旧调集重兵围攻,仅在静宁、会宁一带,国民党就集中了 5 个军,分为 4 路围攻红军。如此情形之下,不给敌人以沉重打击,红军将无法在陕甘立足,甚至不得不离开陕甘,东渡黄河。

1936 年 11 月 18 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联名签发了《关于粉碎蒋介石进攻的决战动员令》,决定在山城堡一带击溃国民党军队。

山城堡,也叫山城梁,在黄土高原沟壑区的甘肃环县北部。参加山城堡战役的,不仅有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有朱德、彭德怀、刘伯承、贺龙、聂荣臻等5位元帅,以及 4 位大将、29 位上将,还有一半以上的中将、少将参战。

1936 年 11 月 15 日,彭德怀指挥红军

主力逐渐向山城堡一带集结。20日,胡宗南部丁德隆 78 师的一个团进占山城堡地区。此时,敌人看起来气势汹汹,实际上已经成为疲惫之师。丁德隆部的战报说:“饮水柴草,亦甚缺乏。第 232 旅进占山城堡后,空腹作战者一昼夜以上……”而敌人指挥官依旧非常骄横,认为红军已经不堪一击。如此骄兵,焉能不败?

11 月 21 日,当地气温降到零下五度,风雪交加。红军充分发挥了夜战的优势,从1936年11月21日下午5时开始,到次日上午 9 时结束,红军一夜之间歼灭蒋介石嫡系胡宗南部 78 师主力,力挽狂澜,扭转乾坤。

胜利离不开人民的支持。环县山城堡的乡亲们为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群众腾出窑洞、让出水窖、送来灶具,并担任向导、提供情报。仅环县、曲子、固北 3 县,当地群众便派出向导 1200 多人,捐粮 5000 余石。可以说,山城堡战役,红军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一举消灭了敌人。

“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长征精神就是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精神,是团结广大人民群众、齐心协力改变中国命运的精神。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之际,我们应永远铭记长征历史、长征精神,应永远纪念那些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奋斗、而牺牲的人们。

(作者系兰州晨报首席记者,甘肃省文史研究专家)

马道口,是瑞金城西的一个小村子,它静处繁华热闹之外,躲在偏僻的角落,似乎早已被人遗忘。

但是,如果你来到马道口,走进沧桑斑驳的客家祠堂,登上怪石嶙峋、古木参天的云石山,你会惊讶地发现,这个小村子竟然承载着这么悠久、这么厚重的历史。

1934年10月10日,就是这个小村子,成了人和马的海洋,到处是杂乱的蹄印和低徊的嘶鸣。秋风、落日、红旗、骊歌,是这次大转移的背景。一个年轻的共和国从山坳走出,跨上马背,踏上漫漫征途。

站在村口,得得的马蹄声踏过秦砖汉瓦,穿过唐风宋雨,从历史的纵深处呼啸而来,鸣响在耳畔。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

关”,这是豪放的马。在云石山的一座古庙里,住着一位

豪放的马背诗人。“你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一行……”这是一位诗人对这位马背诗人的赞歌。那首气势磅礴的《长征》,第一个落脚地就是马道口。从此,“快马加鞭未下鞍”“万马战犹酣”“马蹄声碎,喇叭声咽”,在诗人的笔下纵横驰骋。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这是离别的马。

何叔衡准备了米酒、花生,与老友林伯渠彻夜长谈。临行前,何老脱下女儿手织的毛衣送给林老:“我这把老骨头或许就会埋在这里,这毛衣还不知道能否用得上呢。”林老老泪纵横,感动不已,在《别梅坑》诗中记录此事:“赠我绨

袍无限意,殷勤握手别梅坑。”后来,何叔衡在突围时牺牲。

徐特立赶来看望瞿秋白,瞿秋白特地嘱咐身边强壮的马夫跟随徐老,并把好马换给了他。衣着单薄的冯雪峰也来告别,瞿秋白脱下长衫,披到他身上。后来,瞿秋白在突围时被捕,不屈就义。

远去长征的马,至今流传着或温暖或悲壮的故事:朱德让坐骑给伤员,贺龙杀战马分战士,顾玉平拉马尾过雪山……而湘江血战中人和马堆积江面,更是最惨痛的一幕。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这是捐躯赴难的马。

不收失地,誓不回乡!一千多年后的一群子弟兵,演绎了同样的悲壮。当年从这里出发的 8 万人马,到达陕北时只剩下3万。

1934年 5月 30日,《红色中华》报道了沙洲坝一家兄弟八人报名当红军上前线的事迹。80多年过去,还没有谁打

听到八兄弟归来的消息。没有归来的,还有17个青年。他们

的简历或写“牺牲在长征途中”,或写“北上无音讯”。在故乡华屋,还可以看到他们出征之前栽下的17棵松树。

与17个后生一同出征的,还有新婚不久奔赴前线的朱吉薰。妻子陈发姑伫立红军桥,深情守望,从青丝等到白发,等到双目失明,等到老死,都没有等到丈夫的归来,“流光流水两悠悠,弱柳凝烟一色秋。自送阿哥戴星去,白头犹倚老桥头”。

当然,也有人历尽千辛万苦回来了。柏村的谢永洪,当年随长征走上抗日战场,牺牲在松岩口战斗中。一方刻有“江西省绥景县店前村,抗日英雄谢永洪同志”的碑石,成为谢永洪眺望故乡的眼睛。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万马奔腾的新长征又已开启,让我们铭记80多年前的马道口,铭记最初出发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走好将来的道路。(作者单位系江西省瑞金文学艺术院)

信仰的力量□黄 晔

秋风马道口□曾小云

长征,是一段永恒的历史,是一首壮阔的史诗,是一座不朽的丰碑,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之魂。铭记历史,走向未来,不畏艰险、勇于担当的长征精神将照亮新的征程。

纪念红军 胜利80周年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