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 联系电话:2823695 邮箱:[email protected] 唐山市与煤文化szb.huanbohainews.com.cn/tsldrb/page/1/2014-10/27/8/...联系电话:2823695 邮箱:[email protected] 2014年10月27日

Transcript
Page 1: 联系电话:2823695 邮箱:tsldrbyy@163.com 唐山市与煤文化szb.huanbohainews.com.cn/tsldrb/page/1/2014-10/27/8/...联系电话:2823695 邮箱:tsldrbyy@163.com 2014年10月27日

唐山城市档案

唐山市档案局供稿

辉煌�唐山唐山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协办

副刊副刊副刊副刊副刊副刊副刊副刊副刊副刊副刊副刊副刊副刊副刊副刊副刊副刊副刊副刊副刊副刊����������������������文化文化文化文化文化文化文化文化文化文化文化文化文化文化文化文化文化文化文化文化文化文化88版版 ■版式设计:王烁辉 责任编辑:王烁辉■联系电话:2823695 邮箱:[email protected] ■2014年10月27日 ■星期一

画说�旧时乡景

唐山市是地域文化的热土,有滦河文化,有老呔文化,有黄帝文化,有栗乡文化等。但唐山文化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唐山文化是多民族融合的农耕文化和以煤文化为龙头的工业文化。此文要说的是后者。

“唐山市”三个字意味着什么呢?我以为,从一定意义上说,意味着它是煤文化的产物和物证。历史就是事实,事实就是物证。唐山市演变于唐山镇,唐山镇演变于乔屯镇,而乔屯镇是因有了开平矿业公司的唐山矿才演化成唐山镇。如此追本溯源,若没有开滦唐山矿的出现,其后的一切变化均不会发生,故此可以说先有开滦矿尔后才有唐山市。

说唐山文化是以煤文化为龙头的工业文化,是因在唐山近代史上,开滦煤矿和开滦矿工一直占据着历史舞台的中心,正如一代伟人李大钊曾说过的话:“北方的工人运动的重点是唐山,唐山的重点是开滦,开滦的重点是外矿。”历史证明了伟人的预见之明。比如1922年

开滦五矿大罢工震动京津,载誉全国,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一文中高度赞扬开滦工人阶级,说“他们特别能战斗。”也正是这次大罢工留下众多的矿工歌谣,比如:“不怕地,不怕天,矿务局门口立旗杆。五矿连营一百里,矿工齐心要造反。公事房门前一跺脚,资本家发抖煤窑颤。”也正是有了这次五矿工人大罢工,才产生了由幺顺华和刘东生合写的描写这次大罢工的长篇小说《煤乡英烈传》,不仅荣获全国煤矿文学乌金奖,还被收入《中国文学大辞典》。

再如,1938年又一次爆发五矿工人大罢工,又一次从古冶大地燃起,而且发生了节振国刀劈鬼子兵,爆发了“七�一八”工人大暴动,成立了工人特务大队,在节振国的率领下冲向抗日战场。或许人们已忘记那岁月是以歌声传播心声的岁月,但在开滦赵各庄矿,人们记住了高裁缝制作的抗日救国大旗;人们记住了邓茂生写下的工人特务大队的队歌:“滔滔的滦河水从这里流过,一代代走窑汉

在这里生活。当日寇铁蹄踏破故乡山河时刻,走窑汉奋臂高呼,杀敌有我!杀敌有我!走窑汉里英雄多,刀劈鬼子是节振国。跟定节振国,打鬼子,除汉奸,血洒沙场又算什么!为的是赶走日寇没有战火。为的是春回大地重整山河。为的是万家灯火,合家欢乐。为的是民族尊严举杯时刻!冲上前去!迎着炮火!”1982年我在北京的一个四合院中,拜访了邓茂生老人,当他拿起那发黄的歌篇儿,用他那沙哑的嗓音再唱这首歌时,我的心被震撼了,我的思绪随他的歌声重回那峥嵘岁月。也正是有了节振国和这支由开滦走出去的工人游击队,才化作了多部以节振国为主体的长篇著作,如《赤胆忠心》《血染春秋》《节振国传》《威震敌胆》《节振国的传说》《抗日英雄节振国》等。

1950年开滦矿工线连合写出了《学习节振国》的歌曲,在唐山广播电台每周一播出,又写出了话剧《节振国》。后来,又由于英老师执笔写出了京剧《节

振国》,将矿工英雄形象推向全国,之后又拍成电影,成为唐山煤文化的巅峰之作。

可以说唐山的煤文化在诸多方面星光灿烂,成为唐山文化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比如荣获首届乌金奖第一名的诗人李长伯留下的名句“太阳是宇宙的矿工,矿工是人间的太阳”,比如东篱的诗集《秘密之城》,比如任荣会的《庚子遗恨》,电视剧《大龙脉》,比如描写侯占友的《黑金热土》;在乐坛上,石金城、刘振奎创作的歌曲屡屡获奖;在画坛,张英杰笔下的《煤海雄风》、薄惠明的《柱子系列》等,许许多多的矿山美术大师将矿工的形象留在各个展馆中;在体坛,全国举重冠军张长河;在棋坛,开滦象棋队一直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在文艺舞台上不仅佳作不断,新人辈出,而且由古稀老大娘表演的《俏夕阳》更是走进春晚,好评如潮……

所以我说,煤文化不仅是唐山市工业文化的龙头,也是唐山文化的骄傲。

旧时,冀东北部山高坡陡,河川纵横,交通极为不便。乡人出行,多以大车代步。走亲访友,则是骑乘马驴,毛驴更是妇女首选。你看,这对恩爱情侣,肯定是常回家看看的敬老族。从驴子那轻车熟路的怡然自得,你仿佛听到了它嘚嘚作响的轻快脚步。正是:

返里恰逢艳阳天,毛驴匆匆山道弯。山泉作琴夸贤婿,人间百事孝为先。

唐山的古迹,多来自唐朝。相传唐代二主东征高丽胜利后,为纪念战功,所经过的地方,多留碑碣庙宇。如亮甲坨、宋甲营、兴唐寺、皇姑庵等,多为当时的遗迹;又有后来的兴国寺、双凤山铁菩萨庙、窑神庙等。现仅以唐山档案馆藏档案记载比较完整的几处予以介绍。

兴唐寺兴唐寺在唐山市区南郊礼尚庄,

占地60亩。兴唐寺分两个院落,北院高出地面约3米,南山门、前殿、后殿、北山门、菩萨庙与南院南大门在同一轴线上,殿宇宏阔,建筑雄伟。南山门上方题有“兴唐寺”横额,前殿面南正中有弥勒泥塑像供奉在高台上,左右八大金刚威严侍立。前殿东西各有陪殿,分别供奉“刘关张”和“三霄娘娘”塑像。南院无建筑,是庙会众人集聚之场所。

兴唐寺最早建于唐初,历经宋、元、明、清时有修茸,尚能保持完整。日伪时期,兴唐寺遭到侵华日军的掠夺,鎏金铜佛和殿内鎏金云龙浮雕铜质

包皮皆无。以前兴唐寺香火颇盛,民国以后,香火越来越少,庙宇财产丢失殆尽。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所有建筑全部倒塌,兴唐寺彻底消亡。

常明庵古剎常明庵坐落于刘家屯(南刘

屯)一带,亦称皇姑庵。占地15亩,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常明庵分为前殿、配殿、正殿、中殿和后殿。前殿是钟鼓楼,东配殿供奉关帝,西配殿供奉十八罗汉,正殿是“皇姑”修行之处,中殿正面供奉弥勒佛、后面供奉药王,后殿是倒坐观音菩萨庙。常明庵昔年香火极盛,每年农历端阳节(端午节),必演戏酬神,善男信女,多前往膜拜,规定初四日为女客,初五日为男客,男女不能混杂,监管极严,绝少紊乱。

常明庵始建于唐代,据说为唐朝某皇姑所建,该庵存皇姑遗像一帧。于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重修过一次,当时庵尼众多,庙产充裕,梵音佛号颇盛。后因年久失修,殿宅残颓,墙垣倾塌,庙产空空,庵尼寥寥,全依赖募集化缘维持,晨钟寂寂,暮鼓无声。但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及五月初五,烧香者仍然很多,直到解放后停止,庙宇原址改建为小学校,1976年唐山强烈地震时庙宇残留建筑倒塌。

兴国寺兴国寺曾经是唐山古寺庙中保存

最完整的一座。据庙碑记载,兴国寺始建于唐,庙址有新旧之分。旧址在大城山主峰南,寺庙坐北朝南,占地4顷(60亩),分为山门、前殿、正殿3层,前殿设佛像3尊,正殿设佛像1

尊。寺内有僧3人。每年正月十五及端阳节(端午节),善男信女来寺烧香者络绎不绝,香火鼎盛。曾于光绪九年 (1883年) 和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两次重修,殿宇巍峨,壮丽宏大。后来由于庙宇界内有“山场石坑”,产量很大,被启新洋灰公司收购,旧寺拆除。启新洋灰公司与僧人纯一和尚双方达成协议,寺庙照原样移建于启新洋灰公司西门外山坡上(大城山西南原窑神庙址之上),即新兴国寺,香火也旺盛一时。唐山解放后,寺院地址被采石场部分占用。

窑神庙开平矿务局创办后,古冶、唐

山、秦皇岛等地相继修建了窑神庙,规模较大的是启新公司西门附近的窑神庙。后因庙址低矮狭窄,且离矿工

居住区较远,1937年后,开滦矿务局将此庙迁到南福庄广场内。搬迁后的窑神庙占地3000平方米,整个庙宇建筑呈红色,四周围绕矮松,隙地间植垂柳。庙为两层,大殿正中供奉窑神塑像,即聊斋之龙飞相公,儒巾儒服,持书凝视,庄严圣洁,令人起敬;配享为山神土地;后殿供奉南海关帝等神。南福庄窑神庙深得矿工信服,香火很旺。

唐山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煤矿的安全生产,随着井下安全条件的改善,无人再信窑神。窑神庙场地一度为开滦唐山矿坑木场占用,后于1976年大地震中倒塌。

双凤山铁菩萨庙双凤山,俗称“铁菩萨山儿”,

即现在的凤凰山,山顶曾建有铁菩萨

庙,是唐山名胜之一,位于唐山老市区西北角,原山西刘庄村(今路北区山西北里)东。

铁菩萨庙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庙中菩萨殿内供奉站立铁菩萨佛像一尊,菩萨像高一丈有余。山西坡建有一尊宝塔,塔高十余层。山南坡有一山洞,洞内安放一弥勒佛像,古称朝阳洞,又名弥勒洞。清道光年间,在后山峰增建大殿一层,名为娘娘殿。

明清两代,双凤山僧道颇多,暮鼓晨钟,诵经念佛,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八、端阳(端午)、重阳等节日及每月朔望之日,焚香祈祷、施舍还愿者众多。

明清至民国年间,庙宇多有修缮,有碑文记载的5次。即: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两次,清道光九年 (1829年) 一次,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 一 次 和 民 国 二 十 七 年(1938年) 一次。自日寇侵占唐山后,双凤山开始败落。1966年“文革”开始后,裸露于山顶的铁菩萨和半截宝塔皆无。

纵观《红楼梦》全书,最令人牵肠挂肚的要属宝玉、黛玉的爱情梦。第五回大书特书宝玉之梦,描述宝玉神游太虚幻境。第二十三回又铺陈了黛玉之梦,其中作者细写了两俗、两艳、两雅共六件事:凤姐、贾琏分包工程弄假是一俗事,谈及性事是一俗事;金钏打趣宝玉吃嘴上胭脂是一艳事,宝玉写四季夜事即景是一艳事;宝、黛共读《西厢记》是艳中雅事,黛玉听《牡丹亭》又是一艳中雅事。

《西厢记》、《牡丹亭》被贾府视为洪水猛兽,有后文宝钗为黛玉、宝琴两次遮掩,加黛玉借《西厢记》话题训诫宝玉为证。这两本书当时均为禁书,但《牡丹亭》禁级还是较前者略逊一筹,因为《牡丹亭》的戏文在前文的“元春省亲”“贾府过年”时均已点过,而《西厢记》则只在后文中写青年男女私下幽会时才羞答答地现身。

黛玉收看《西厢记》《牡丹亭》,一人独享两大言情范本,但她对以渲染情色见长的《西厢记》感触只是“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心驰神往于其间的“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蒙府本因此叹说:“丝毫无淫念,韵然之至!”她被《牡丹亭》唤起的感动,亦非死去活来的儿女情,而心动神摇的是“你在幽闺独自怜”“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谁家院”等《惊梦》中的唱词。清纯女子读艳书,却完全成了美文教育。

封建卫道者视《西厢记》《牡丹亭》为大俗,而黛玉却从其中寻到了脱俗的雅,宝玉也受此另类解读的感染,成了封建的叛逆者。因之,《西厢记》《牡丹亭》也成了宝、黛二人共同解读爱情梦的密码簿。

黛玉自知门不当户不对的爱情不会有结果,因而常常顾影自怜。偶见花落触物伤情,便有葬花、写诗之举。反映黛玉爱情梦碎的《葬花词》共13节,内中的主题无非是对时光流逝的沧桑之叹。而其中的审美渊源无一不以《西厢记》《牡丹亭》为原典。

黛玉葬花、赋诗并非曹雪芹的临时起意,其实,此俗始作俑者当属明朝失意文人唐寅。唐寅,字伯虎,祖籍山西晋昌(今晋城),早年家境殷实,过着读书、游玩、吟诗作画的优游生活。明孝宗十年,家庭突发巨变,一年内全家只剩下他和弟弟二人。30岁时,高中

解元的他在京城会试时因攀附文人李东阳而受牵连于科考泄题案。后来以卖画为生,长期隐居在桃花庵。他在园中遍植牡丹花,于花开时节邀集文征明、祝枝山等众友临花雅集、饮酒赋诗。唐寅常为自己的落魄时而恸哭,时而大叫。至花落,遣小娉,一一细拾,盛以锦囊,葬于药栏东畔,作《落花诗》送之,后人多有效仿。唐寅葬花属于痴狂文人不合常理的骇俗炒作,难为世人所理解和接受。而曹公将其妙趣天成、天衣无缝地移植到黛玉这位和唐寅有相似经历,天真而又多情的女子身上,使葬花、赋诗成了春情躁动的女子顺乎情理之所为。故而葬花一节,更能撩拨人心,于是“山寨”便胜过了“原创”。

唐山南站以西12公里处,有个四等小站——七道桥站。说起“七道桥”一名的由来,却与开滦煤矿有关,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了。

1880年(清光绪六年),开平煤矿(开滦煤矿的前身)产煤在即。总办唐廷枢在《光绪六年九月七日禀李鸿章》折中写道:“窃职道自办开平矿局,三年以来,工程太巨,经费浩繁……所幸明年正月即可见煤……但有陆路百里之遥,若加车运,成本必重。此时不得不预筹运道,以备明春出煤之路。是挑河之所以不容缓者也”。于是,直隶总督李鸿章批准开平煤矿出资开挖唐山至芦台长80余华里的运河,取名“煤河”,以外运原煤。后因唐山至胥各庄一段地势较陡,不宜修挖河道,便于1881年改筑了矿区至胥各庄的铁

路,后称唐胥铁路。从此,开平煤炭自唐山用火车运至胥各庄后,再倒装船只沿煤河水运,远销天津及国内外各地。

当初,煤河之上计划每隔约10华里建一木桥,总共十座桥,以便车马行人通行。据1884年刊印的《津门杂记》(晚清学者张焘编著)载:“开平煤河,起建十桥,均由督(总)办唐景星(即唐廷枢)观察酌定……禀由李傅相(即李鸿章)赐以嘉名……第一桥名‘利涉’,在芦台至宁河大道;二曰‘通津’,在裴庄子;三曰‘济众’,在大田庄;四曰‘拱辰’,在赵鸡翎庄;五曰‘咏唐’,在唐坊子;六曰‘履泰’,在泰来号;七曰‘望丰’,在侉子庄;八曰‘汇通’,在胥各庄;九曰‘阜民’,在王家河;十曰‘庆成’,在唐山煤井南”。以

上桥名,可谓文字雅致、意境不俗,一时受到当地官绅名士的热捧。可是,煤河沿岸的老百姓却觉得称呼起来不习惯,而是从西向东依次称八座桥为“一道桥、二道桥……七道桥、八道桥”。而原计划中的第九桥“阜民桥”和第十桥“庆成桥”成了铁路桥,后来分别称做“王家河铁路桥”与“双桥里西桥”了。

新中国成立后,煤河渐渐失去水运航道的功能,改建成了水利灌溉干渠。当年的木桥也早已不见原貌,有的扩建成钢筋混凝土桥,有的改为兼做水闸的石桥。然而原来的桥名却一直延续了下来。

1977年,铁道部第三设计院为配合唐山震后复建,在《京山铁路压煤改线工程设计》中,将铁路改线的西端接

轨点选在了胥各庄站与唐坊站之间,并设立一个车站。新站要起个贴切恰当的站名,当工程设计人员翻阅地图时,发现此处周围坐落着侉子庄、么家泊、铁匠庄等多个村庄,可是它们距这里都比较远,一时难以确定站名。此刻,唐山工务段陪同勘测的同志提醒道:接轨点距煤河上早先的七道桥最近,当地人至今仍称这一带的农田为七道桥。设计人员闻之欣喜,经过核实《全国铁路站名表》,尚无此站名,便将这座新车站定名为“七道桥站”了。

七道桥站于1994年11月11日正式运营,1996年5月7日该站又遵照铁道部的安排停办了客运业务,改为一个主要办理列车保留、换挂、通过及会让等业务的车站了。

唐山市与煤文化唐山市与煤文化

七道桥火车站站名的由来七道桥火车站站名的由来□ 李国明

黛玉的

黛玉的﹃﹃山寨版

山寨版﹄﹄葬花葬花

何以胜过原创

何以胜过原创??

李树领

唐山的庙宇唐山的庙宇

回娘家回娘家□ 张贵义/文 王友 贾淑荣/剪纸

压题片为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博物馆内的大型浮雕局部压题片为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博物馆内的大型浮雕局部。。烁辉烁辉 摄摄

□ 闫克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