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 T E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2011年9月 9期 简讯 · 公司积极参与A ndr oi和W ws Ph...

44
ZTE TECHNOLOGIES 9 2011年9月 展会专刊: 构建智慧网络 丰富人类生活 2011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欢迎莅临中兴通讯展位: 8 号馆— 8A005

Transcript of Z T E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2011年9月 9期 简讯 · 公司积极参与A ndr oi和W ws Ph...

Page 1: Z T E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2011年9月 9期 简讯 · 公司积极参与A ndr oi和W ws Ph e生态系统建 设,在展会上将全面展示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产品,并将智能终端与LTE

Z T E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9第 期2011年9月

简讯简讯简讯简讯简讯

能效矩阵

创造绿色通信未来 P10Uni-RAN扬帆网络

现代化大潮

中兴通讯总裁史立荣:向全球产业顶峰冲击

接入的革命:上海电信“城市光网”计划

彩云架构多屏开,智慧聚合视界新

Uni-RAN扬帆网络现代化大潮

智能电信网络核心系统创新设计

奥地利H3G,谱写移动宽带的梦幻乐章彩云架构多屏开,智慧聚合视界新

IPTV业务云化智能管道技术探讨

江苏电信IPTV:成就200万的精彩

P10P18

P08

展会专刊:

构建智慧网络 丰富人类生活

2011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欢迎莅临中兴通讯展位:8号馆—8A005

CVT:使沟通更便捷

Page 2: Z T E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2011年9月 9期 简讯 · 公司积极参与A ndr oi和W ws Ph e生态系统建 设,在展会上将全面展示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产品,并将智能终端与LTE

新闻资讯

中兴通讯上半年营收373亿元 欧美营收同比增62%

【本刊讯】2011年8月30日,中兴通讯正式公布了截

至2011年6月30日的上半年度经营业绩。按照香港财务报

告准则,中兴通讯于2011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73.37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52%;实现净利润7.69亿元人民

币,同比下降12.33%;基本每股收益为0.27元人民币。

按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兴通讯于2011年上半年

实现营业收入373.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52%;实现

净利润7.69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12.33%;基本每股收益

为0.27元人民币。

虽然国内电信行业的总体投资规模趋缓,但本集团

仍通过提升产品竞争力,保持营业收入的增长,扩大了

无线、数通、终端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报告期内,

本集团国内市场实现营业收入165.27亿元人民币,占本集

团整体营业收入的44.26%,同比增长6.83%。

本集团继续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在稳固新兴市场的

市场份额的同时,持续规模性突破全球主流运营商,通

过与全球主流运营商在不同制式产品上的合作,实现本

集团国际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的规模增长。报告期内,

本集团国际市场实现营业收入208.10亿元人民币,占本集

团整体营业收入的55.74%,同比增长36.41%,成为保持

上半年业绩较快增长的主要动力。

值得关注的是,中兴通讯在欧美等地区的增长速度

最快,同比增长62%,达到89.9亿人民币,在整个营收中

占比达到24.1%,成为中兴通讯海外三大片区中占比最高

的区域。相应的,中兴通讯在亚太区(不含中国)的收

入占比为18.2%,在非洲区的收入占比为13.4%。

按产品计,报告期内,本集团运营商网络产品收入

同比增长8.01%,终端产品收入同比增长43.96%,电信软

件系统、服务及其他类产品收入同比增长42.29%。

无线产品方面,本集团积极参与并获得了亚太、欧洲

及拉美等国家的规模LTE商用或实验局合同,同时积极参

与并获得了全球主流运营商在亚太、东欧、非洲及拉美等

国家的2G/3G网络扩容和现代化改造项目。截至2011年上半

年,公司LTE产品在全球获得了23个商用合同,半数以上处于

欧美日等发达地区,与3G时代相比取得了重大提升;同期,

公司也与和黄建设了全球首个TD-LTE/FDD LTE双模网络,并实

现了TD-LTE/FDD LTE/GSM/EDGE多模终端的率先发货。

有线产品方面,本集团接入网产品竞争力持续提升,

接入网产品销售在国内及国外市场均保持快速发展趋势;

承载网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在PTN领域,公司2011年上

半年实现了全球新增占有率第一、WDM等产品继续增强

竞争力,并拉动公司光网络稳固了全球地位;2011年上半

年,公司FTTx、MSAN、DSLAM等固网接入产品继续保持

全球第二的位置,其中GPON增长迅速,在欧洲市场获得

多个订单;公司M6000在中国运营商的招标中实现了大规

模突破,T8000在多个运营商实现突围,公司高端数通产

品获得了改变长期市场地位的机会。

2011年上半年,本集团终端类产品销量继续保持快速

增长,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3.96%。公司终端产品销售规模

持续扩大,手机销量位居全球第五,智能终端销量同比增

长400%;Blade、Skate等明星产品对提升公司在客户当中

的品牌具有长远价值。

展望2011年下半年,本集团将面临复杂的市场环境与

机遇。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动LTE下一代移动宽带网

络的规模建设,与之相配套的宽带化建设也将陆续展开,

此外网络质量提升等需求带动原有的2G/3G网络新建和现

代化改造。随着国家宽带战略的推进,有线接入市场将迎

来新一轮建设时间窗,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ICT

产业也正处于新一轮变革的起点。

2011年下半年,国内运营商资本开支预计将较上半年

提速;国际市场方面,移动宽带建设、智能终端发展将继

续成为市场热点。在保持规模稳定增长的前提下,本集团

将实现规模与利润之间的良性循环,加大向经营性组织转

变的执行力度,控制费用支出,提高运营效率。

Page 3: Z T E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2011年9月 9期 简讯 · 公司积极参与A ndr oi和W ws Ph e生态系统建 设,在展会上将全面展示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产品,并将智能终端与LTE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编辑委员会

主任:谢大雄

副主编:陈杰  赵先明  倪勤

编委:(按拼音顺序)

鲍钟峻    戴  澍    冯海洲

樊晓兵    黄力青    黄新明

江  华    李广勇    李  键    

卢科学    陆  平    许  明

徐子阳    王守臣    王晓明

王喜瑜    王  翔    俞义方   

张建国

主办: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总编:江华

副总编:黄新明

编辑部主任:赵丽丽

责任编辑:方丽

发行:王萍萍

编辑:《中兴通讯技术(简讯)》编辑部

出版、发行:中兴通讯技术杂志社

地址:深圳市科技南路55号

邮编:518057

编辑部电话:0755-26775211,26775198

发行部电话:0551-5533356

传真:0755-26775217

网址:http://www.zte.com.cn/magazine

E-mail:[email protected]

第15卷 第9期 总第276期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ZHONGXING TONGXUN JISHU (JIANXUN)

月刊(1996年创刊)

内部资料 免费交流

设计:深圳市人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印刷:深圳市华冠印刷有限公司

准印证号:粤内登字B第13111号

出版日期:2011年9月20日

让网络更懂思考 让智慧融入生活

2011年,电信业需要重新思考。移动互联网市场的迸发对传统电信

业形成了巨大的挑战,Google、Apple、Amazon等新型运营商的崛

起,让IT的战火烧到了CT,在这种情况下,重新思考端、管、云的

关系是整个电信产业的战略选择,以“构建智慧网络” 成为电信行业不得

不深思的问题。在“2011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上,我们期待能看到各

种新思维的碰撞。

在系统设备领域,中兴通讯提供100G、LTE、PON为代表的全方位宽

带解决方案,让管道更宽阔;提供TDD/FDD/UMTS/WiFi等不同制式的宽带

融合方案,让管道更加平滑;也将提供流量管理、业务识别、标识网等方

案,让管道更智能。

在终端领域,中兴通讯聚焦智能终端,将其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

全面拥抱移动互联网。公司积极参与Android和Windows Phone生态系统建

设,在展会上将全面展示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产品,并将智能终端与LTE

等4G技术结合,与PAD、uFi等新产品形态结合,让智慧全面融入生活。

在云领域,中兴通讯将全方面展示公司的云应用方案,体现触手可及

的云业务。公司不但将展示云操作系统、云资源池、虚拟桌面等应用模

块,还将展示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医疗、智能园区、政府云等切实

的行业应用,中兴通讯希望在云计算领域与全球电信客户共同探索如何实

现智慧转型。

中兴通讯愿与客户携手,以智慧赢得未来!

2011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专刊

本刊编辑部

Page 4: Z T E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2011年9月 9期 简讯 · 公司积极参与A ndr oi和W ws Ph e生态系统建 设,在展会上将全面展示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产品,并将智能终端与LTE

02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2011年第9期

P04 P08

P12 智能家庭网关驱动数字家庭未来

全业务IP城域网新坐标——中兴通讯新一代宽带多业务网关M6000系列

P16 中兴通讯:实现TD-LTE产业链共赢

CONTENTSZSP智能管道构建移动互联网绿色环境

智能家庭网关驱动数字家庭未来随着FTTH的规模发展,家庭带宽的逐步提高,家庭网关将配合

电信运营商提供更加智能的数字家庭解决方案,在运营商的业

务推广、家庭用户的实际应用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城市光网”引领光速未来——中兴通讯助上

海电信打造卓越FTTH网络

下一代网络 中兴通讯:实现TD-LTE产业链共赢

作为产业链的重要参与者,中兴通讯注重与产业链各方的合

作,率先开放系统设备和终端芯片互通测试平台,推动TD-LTE产业链的发展。

传承创新 中兴通讯TD-LTE端到端解决方案 秉承TD-SCDMA的技术优势,中兴通讯在TD-LTE领域一直处

于技术和系统商用化领先地位,并以打造TDD全球第一品牌为

目标,与全球优秀运营商合作,形成了包括终端芯片、无线设

智能网络 ZSP智能管道构建移动互联网绿色环境

中兴通讯ZSP方案的出现,可以改变目前运营商面对移动互联网

产业的尴尬局面,它充分利用运营商在网络掌控和用户感知上的

优势,使运营商真正成为用户和业务应用的纽带。

下一代智能承载网,创造网络新价值 中兴通讯提出的下一代智能承载网可实现公共用户的精管控、政

企客户的精运营、移动业务的精管道。

全业务IP城域网新坐标——中兴通讯新一代宽

带多业务网关M6000系列

接入层智能管道建设三部曲中兴通讯在业界领先推出接入层智能管道解决方案,并愿与运营

商一起积极实践,走出一条“主导智能管道,重构价值链”的创

新之路。

12

14

16

19

08

10

06

04

Page 5: Z T E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2011年9月 9期 简讯 · 公司积极参与A ndr oi和W ws Ph e生态系统建 设,在展会上将全面展示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产品,并将智能终端与LTE

2011年第9期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P27

P24 P34中兴通讯彩云平台,可落地的云 物联网中的电子身份识别

03

传承创新 中兴通讯TD-LTE端到端解决方案P19

备、核心网、承载、业务平台、网规网优工具等产品在内的全

套商用端到端解决方案。

FDD LTE高铁覆盖解决方案

云计算 中兴通讯彩云平台,可落地的云

中兴通讯彩云方案秉承开放、协作理念,愿协手广大运营商,

共同描绘多彩的云计算时代。

健康生活,由“云”开始

——中兴通讯健康云解决方案中兴通讯健康云实现了云计算与健康管理的完美融合,为运营商

提供了一个可管理、可运营的健康管理解决方案,力助运营商转

向新的蓝海市场。

桌面云在行业市场中的应用探讨

物联网 物联网发展之道

物联网中的电子身份识别

新闻资讯 中兴通讯上半年营收373亿元 欧美营收同比增62%

中兴通讯2011年上半年新增LTE商用合同数超2010年全年

中兴通讯推出业界首款“超宽频”双模RRU 提升边缘频谱效

率30%以上

中兴通讯助力深圳移动成功完成大运会TD通信保障

中兴通讯全球首款TD-LTE多模双待智能手机亮相大运会

广东联通实现“大运期间零故障” 数据通信最高暴增18.5倍

中兴通讯印度公司召开首届供应商战略合作大会

中兴通讯与美国CPES研发中心建立战略合作

中兴通讯国内首家通过美国NIST安全认证

中兴通讯为菲律宾第一大移动运营商SMART建设LTE承载网

中兴通讯与荷兰光网络运营商Reggefiber签订电源设备合同

健康生活,由“云”开始——中兴通讯健康云解决方案

22

24

27

32

34

29

封3封2

37

38

39

40

Page 6: Z T E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2011年9月 9期 简讯 · 公司积极参与A ndr oi和W ws Ph e生态系统建 设,在展会上将全面展示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产品,并将智能终端与LTE

04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2011年第9期

智能网络

ZSP智能管道构建移动

互联网绿色环境吴瑟(中兴通讯)

随着移动宽带技术的迅猛发

展,我们已经快速迈进了移

动互联的时代。以iPhone为

代表的便携式智能终端的百花齐放,

也使各种丰富的互联网应用可以轻而

易举地揣进我们的兜中,随时随地为

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

移动互联网大量的免费服务模式

在获得用户青睐的同时,也对传统电

信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电信产业的

格局开始由封闭走向开放,Google、

苹果、新浪、阿里巴巴、腾讯等大批

互联网公司正凭借各自独特的内容服

务成为事实上的业务运营商,变成互

联网时代真正的主角;而传统电信运

营商,正逐步丧失对业务的主导权,

沦为接入管道提供商,开始从价值链

的顶端跌落。电信业与IT业相互渗透,

相互融合的趋势已明显加速。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传统运营商

只有与时俱进,积极调整自身的网络

架构与运营理念,使其更适合移动互

联网业务的发展,给用户提供更好的

业务体验,才能真正成为移动互联网

时代的弄潮儿。

为使运营商更好地面向移动互联

网提供服务,实现与移动互联网协同

发展的愿景,中兴通讯适时推出ZSP

(ZTE Smart Pipe)智能管道综合解决

图1 中兴通讯ZSP方案构成

方案。ZSP集多制式无线综合接入、可

视化策略管控和智能的业务内容深度

优化为一体,为运营商打造一条开源

节流的移动互联网运营通道。

中兴通讯ZSP智能管道综合解决

方案如图1所示,由ZOOMs、zCOIN、

ZEROs三个子方案组成,内涵丰富。

Z O O M s(Z T E’ s O p t i m i z e d

ZTE's Opt imized Operat ion and Management Solution

ZTE's Effective Routing and Offload Solution

ZTE's Content Optimizational Intelligent Network

ZOOMS:可视可控可运营管道,

运营创新之源

Z E R Os:零改变低成本管道,长

期演进发展

zCOIN:开源增值管道,与互联

网共成长

ZEROs

ZOOMs zCOIN

ZSPTM

ZTE SMART PIPE

Page 7: Z T E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2011年9月 9期 简讯 · 公司积极参与A ndr oi和W ws Ph e生态系统建 设,在展会上将全面展示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产品,并将智能终端与LTE

052011年第9期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Solution)

方案重点打造一条可视可控的管道。

它具备强大的业务识别能力,提供多

种识别技术,可以由浅入深、精益求

精地识别网络中的各种业务;同时它

还可以结合网络负荷情况、用户的签

约信息、行为习惯和业务对系统资源

占用情况等进行综合决策并根据决策

结果实现区分用户、服务质量控制、

计费控制以及其他路由、安全、内容

优化等方面的综合策略控制,使运营

商能更合理更有效地挖掘资源的价

值。此外,它提供强大的用户行为分

析系统UBAS(User Behavior Analysis

System),可以实现用户、业务、网

络的多维度综合分析,为运营商提供

可定制化的全方位分析报告,不但可

以指导系统维护人员快速定位系统与

用户业务故障,还可以分析用户行为

习惯为用户提供更贴身的服务,分析

网络热点业务,为运营商制定相关的

业务管控策略提供依据。ZOOMs是运

营商进行精细化运营的基础,同时也

可以激发运营商的创新活力。

z C O I N ( Z T E ’ s C o n t e n t

Optimizational Intelligent Network)主

要提供面向内容的优化和处理,通过

对业务内容的存储、加速、压缩、适

配和聚合等手段,不但可以有效提升

用户的业务体验,还可以通过向ICP提

供存储分发管理、广告聚合以及用户/

业务管理等增值服务,提升运营商面

向互联网的开源增收能力。zCOIN可以

使运营商更从容地面对移动互联网的

冲击,使运营商和互联网内容商实现

优势互补,构建一个开放花园式的移

动互联网生态环境。

ZEROs(ZTE’s Effective Routing

and Offload Solution)主要聚焦于

打造零改变低成本管道。ZEROs方案

能够有效提升用户的接入带宽,避免

运营商为应对激增的移动互联网数

据流量而增加网络建设投资。它支

持多种无线综合接入,可以为2 G、

3G、LTE、WLAN等提供统一的核心

网,有效减少运营商网络建设与运营

维护的开销;它支持中兴通讯独有的

MAB(Multi-Access Binding)技术,

对多模多待终端,可以捆绑2 G / 3 G /

LTE/WLAN等多通道的带宽,形成超

级通道,有效提升用户的综合接入带

宽,并可通过动态的策略协商,将业

务流无缝转移到最合适的无线通道

上传输;它支持中兴通讯独有的GRP

(GTP Routing Proxy)技术,结合业

务识别和策略路由,在对现网尽可能

少做改动的情况下,消解迅猛增长的

数据洪流对现有移动分组网络的冲击

和影响。

中兴通讯基于云计算的架构理

念,通过糅合高端路由器平台强大的

数据处理能力和增强ATCA平台强大的

业务处理能力,将上述三部分子方案

有效集成,形成一个整体,其产品架

构与形态如图2、图3所示。ZSP方案可

以为运营商打造一条面向移动互联网

的更智能、更扁平、更高效、更增值

的业务管道。

中兴通讯ZSP方案的出现,可以改

变目前运营商面对移动互联网产业的

尴尬局面,它充分利用运营商在网络

掌控和用户感知上的优势,使运营商

真正成为用户和业务应用的纽带。通

过ZSP方案,将用户、网络、业务应用

三方的诉求融合在一起,协助运营商

开拓出一个“和谐、有序、繁荣”的

移动互联网共赢新时代。

图2 基于云计算平台虚拟化集成的软件解决方案

用户行为

分析业务识别

业务接入与

策略执行

内容深度

处理

逻辑

组合 UBAS DPI xGW ICG

功能

模块

运营

管理

业务控

制处理

媒体

识别

媒体

转发

媒体

转换

媒体

存储

云计算技术平台

云管理平台

云安全平台

TULIP中间件平台

虚拟化平台(XEN/KVM)

分布式数据库 搜索引擎

分布式文件系统 分布式计算调度 分布式Cache

物理

平台ETCA系列 计算存储平台 T8000系列 分组平台

统一机

柜控制

分组

模块

计算

模块

存储

模块

图3 应用场景任意组合的一体化硬件解决方案

Page 8: Z T E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2011年9月 9期 简讯 · 公司积极参与A ndr oi和W ws Ph e生态系统建 设,在展会上将全面展示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产品,并将智能终端与LTE

06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2011年第9期

智能网络

下一代智能承载网,创造网络新价值韩立金,陈建业(中兴通讯)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

技术的不断发展,电信技术

已经渗透到智能交通、智能

医疗、智能能源、智能家居、智能农

业等众多领域中。在业务极大丰富的

环境下,整个产业链的价值正在向终

端和业务转移,运营商的承载网络逐

渐被透明化,运营商的管道化趋势越

来越明显。以移动宽带业务为例,据

OVUM公司预测, 2009—2015年全球

业务用户数的年复合增长率为31%,而

业务收入的年复合增长率仅为22%;另

据Analysys Mason公司对挪威移动宽带

的市场研究表明,2009年上网卡流量

增长175%而收入增长仅为75%,单位

收益下降48%。上网卡的流量是手机上

网的10倍,而单位收益仅为手机上网

的1/9。运营商作为业务通信管道搭建

的主体,不仅没有获得业务发展带来

的同比例盈利的增长,还要为业务的

开展提供高带宽、高质量、高体验的

承载管道,运营商正逐步陷入增量不

增收的困境中。

针对运营商承载网面临的诸多挑

战,中兴通讯提出了与“智、融、宽、

稳”为核心的下一代智能承载网解决

方案,为运营商提供“高带宽、低成

本、可视可控可管、可演进”的承载

网络,减少量收之间的剪刀差,为运

营商创造网络新价值。

下一代智能承载网解决方案主要

包括智慧承载、融合承载、宽带承

载、高可靠性承载和IPv6演进5部分。

智慧承载

承载网络的“智慧”要体现对业

务的区分服务和对合作伙伴的平台开

放能力,即保障高价值业务、限制低

价值业务,并为合作伙伴提供良好的

二级运营环境,实现运营价值提升。

中兴通讯提出的承载网络智慧包括两

个方面。

一方面是智能光网络,它通过光

路的自动创建、端到端业务的快速部

署、拓扑的自动发现等技术简化运

维,通过多种保护恢复方式提高网络

安全性和差异化服务能力,具备在光

传输网中快速提供新业务的能力,满

足IP网络的动态电路需求,实现传送

网结构的优化和演进。

另一方面是业务精细化运营,通

过前端深度报文识别、流量探针等网

络功能实时对数据进行采集,结合后

端的流量分析系统和行为分析系统对

Page 9: Z T E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2011年9月 9期 简讯 · 公司积极参与A ndr oi和W ws Ph e生态系统建 设,在展会上将全面展示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产品,并将智能终端与LTE

072011年第9期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数据进行专业统计分析。通过识别业

务种类、定义用户行为模式、用户行

为自动发现,构建多维智能管道,实

现业务可控;通过统计用户状态、在

线用户类型、用户分布、网络资源分

配等,实现网络可视;通过对用户提

供差异化服务、差异化接入以及差异

化计费实现用户可管;最终对承载网

络实现可视可控可管的精细化管理,

优化网络资源分配,充分体现承载网

络每比特的价值。

融合承载

融合是智能承载网实现全业务承

载的核心,融合承载不仅可降低运营

商的建网成本,还可使承载网更易扩

展演进。融合承载网的关键是设备的

融合能力,既要满足多业务统一承

载,也要适应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同时还需要保护网络投资。中兴通讯

提出的融合承载网包括汇聚接入技术

的融合和IP网络与光网络融合。

在移动Backhaul领域, IP/MPLS

和MPLS-TP标准逐步融合,IP/MPLS在

O A M、保护技术和网管方面进行增

强,MPLS-TP在L3 VPN方面进行增强。

中兴通讯准确把握技术发展动态,通过

统一软硬件平台实现融合,ZXCTN融合

设备同时启用IP/MPLS、MPLS-TP功能,

支持网络平滑演进,保护网络投资。

在骨干网领域,IP网络与光网络的

转发平面、控制平面、管理平面全面

融合,是节省传统IP网络扩容方案成

本高效利用光网络的最佳方式,也是

未来承载网络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

中兴通讯提出IP网络与光网络融合的

理念,通过光层和 IP层的PCE(多层

路径计算)和网络规划工具软件的部

署,光层和IP层可以共享网络资源信

息,实现IP层和光层协同规划,优化

流量路径,提高骨干网资源利用和流

量传送效率。通过IP层和光层统一的

端到端网管,实现快速的业务部署和

故障定位,提高运营效率,降低TCO。

宽带承载

宽带化是智能承载网的基石,也

是提升用户体验的基本要素,发展高

宽带承载网已经成为运营商的共识。

集群系统和100G技术是目前广受关注

的热点技术。中兴通讯积极参与了IEEE

100GE标准、ITU-T 100G ODU4标准、

100G波分调制方式标准的草案讨论和

标准制定;中兴通讯发布的全程100G

承载网解决方案,实现了从汇聚层到

骨干网,从传输层到IP层全面的超高

速网络,大幅提升了网络容量,丰富

客户的业务能力,优化网络架构,提

升运营竞争力。

高可靠承载

高可靠性是承载网保障业务稳定

性的关键。中兴通讯提出分平面业务

承载的网络架构,即公众业务平面主

要承载高速上网、互联网专线等业

务,电信业务平面主要承载移动业

务、政企VPN业务、自营业务等,实

现业务承载的差异化。通过分平面部

署保护技术,提升业务承载的可靠

性。在公众业务平面可部署ZESR/ZESS

(中兴通讯以太环网保护技术)、LAG

(链路聚合组)实现接入汇聚层网络

保护,部署VRRP(虚拟路由器冗余协

议)实现网关保护,部署双机热备实

现业务控制层保护、部署IP FRR(快速

重路由)实现IP层路由保护等;在电

信业务平面可部署1+1/1:1路径保护、

环网保护、TE保护、LAG实现Backhaul

网络业务保护,可部署VRRP、双机热

备、TE FRR/VPN FRR/IP FRR等实现城

域业务控制层和骨干层的高可靠性保

护;在传输层部署光通道共享保护、

光复用段共享保护、光通道1+1保护、

光复用段1 + 1保护、光通道1:N保

护、自有专利共享保护等技术实现光

传输网络的高可靠。

IPv6承载

互联网编号分配机构IANA的IPv4

地址池已于2 0 1 1年2月1日枯竭,运

营商无法获得新的IPv4地址以支撑业

务发展。IPv6凭借海量地址空间以及

在端到端QoS、移动 IP、网络安全、

即插即用等方面的诸多优势,满足新

业务发展需求,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

核心。中兴通讯作为IPv6领域的积极

推动者和先锋,全系列产品支持网络

IPv6演进,并提出端到端网络 IPv6演

进方案。中兴通讯IPv6演进方案在保

证现有业务无影响的前提下,根据网

络特征和需求执行不同的演进策略,

产品全面支持DS-Lite、6RD、NAT64、

NAT444等热点技术,并积极与法国电

信、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国内外运

营商紧密合作,为运营商平滑演进提

供优质方案和产品。

中兴通讯提出的下一代智能承载

网可实现公共用户的精管控、政企客

户的精运营、移动业务的精管道。中

兴通讯参与行业最新技术标准研究,

通过先进技术推动承载网发展,助力

运营商打造面向未来的承载网络。中

兴通讯愿与合作伙伴一起,迎接挑

战,把握机遇,共同建设下一代智、

融、宽、稳承载网,为用户创造网络

新价值。

Page 10: Z T E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2011年9月 9期 简讯 · 公司积极参与A ndr oi和W ws Ph e生态系统建 设,在展会上将全面展示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产品,并将智能终端与LTE

08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2011年第9期

智能网络

全业务IP城域网新坐标中兴通讯新一代宽带多业务网关M6000系列

刘菊梅(中兴通讯)

有人说,这是一个动动鼠标就

能感知世界的时代,网络搜

索、网上购物、在线视频、

网络游戏、手机电视、在线音乐、手

机报、 I M等业务不断涌现,精彩纷

呈,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娱乐方

式更加多彩。

日益丰富的互联网应用给运营商

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互联网

用户和业务呈现动态性和突发性特

征,驱动运营商的网络朝着大容量、IP

化、智能化方向发展。IP城域网是运营

商全业务运营的关键平台,如何构建

一张高效益、低TCO、可持续发展的全

业务IP城域网,是当前各大运营商面临

的一个重要课题。

全业务IP城域网的变革之路

IP城域网发展多年,从最早期只承 图1 智能的全业务IP城域网架构图

城域网核心层

城域网业务控制层

城域网宽带接入层

Internet骨干网

电信级业

务骨干网

CR

BSC BSC CDN ServerCDN Server

BRAS/BMSG

精品业务平面公众业务平面

SR/BMSG

ZXR10 M6000

大客户VPN HSIHSI

IPTVIPTV

VoIPVoIP

SwitchSwitch

Switch

PON PON

BTS BTS

6300 6300

10G

BMSG SRZXR10 M6000

载少量公众宽带上网业务到目前承载

各种电信级业务,IP城域网的架构也经

历了多次变革,从简单的交换型城域

网,发展到路由型城域网,并正朝着

智能的全业务IP城域网架构(见图1)

逐步演进。

历次IP城域网的变革,最核心的变

化都集中在城域网的业务控制层。城域

Page 11: Z T E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2011年9月 9期 简讯 · 公司积极参与A ndr oi和W ws Ph e生态系统建 设,在展会上将全面展示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产品,并将智能终端与LTE

2011年第9期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09

网业务控制层向上承担汇聚下行流量到

城域网核心,实现各种流量的大容量快

速转发;向下承担宽带多业务网关的重

任,不仅仅要接入数量庞大的宽带公众

用户,还要实现对日益增多的电信级大

客户及电信级业务的接入控制,对不同

的业务进行识别、控制、管理,帮助运

营商实现精细化运营。

由此可见,建设智能的全业务IP城

域网的关键,就是要打造智能的城域

网业务控制层,选择强大高效的宽带

多业务网关,构建智能管道,实现各

种业务的高效承载。智能的IP城域网的

业务控制层网关设备需要具有以下几

个特征:

大容量

随着宽带用户数的不断增长,以及

三网融合、移动互联网的兴起,都对网

络的带宽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实现大

带宽、多用户数的接入控制,是下一代

城域网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融合多业务

目前许多运营商为满足个人用户和

商业客户的各类业务,同时经营着多张

网络,存在设备重复投入和组网复杂

的问题,不但增加了设备投资和运维负

担,而且严重影响到用户和业务的扩张

与发展。面临激烈的竞争,各大运营商

急需优化网络结构、降低运营成本、为

用户提供融合、高速、个性化的服务。

全业务时代,需要在一张IP城域网

上满足当前和未来各种新业务的承载

需求,充分发挥城域网业务控制层的

功能,将原来分散的SR、BRAS、AC、

NAT、DPI等多个业务控制设备功能在一

台智能宽带多业务网关(BMSG)上实

现,打造可管、可控的精品业务平台。

高QoE保障

各种网络业务的不断涌现,用户

对业务的体验需求也不断提高。对于

传统的上网业务,用户要求网速更

快、网络故障少、恢复时间快;对于

各类移动业务,要求接打电话信号

好、无中断,随时随地接入网络、速

度快,流畅网络稳定、画面流畅;对

于视频业务,用户要求业务不中断,

业务快速切换,画面连续、无马赛

克;对于VPN业务,要求业务隔离、高

安全性、高可靠性。

全业务运营时代,运营商需要更

加关注用户基本需求和个性化需求,

为各类业务提供定制的高效承载方

案,提高用户体验。

IPv6平滑演进

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

等新技术的发展,对地址资源的需求日

益旺盛,当前IPv4地址已然耗尽,加快

部署与应用IPv6成为必然趋势。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基于IPv6

的网络架构、应用相对较少,在相当

长的时间内,IPv4与IPv6将处于共存状

态。作为直接面向用户的全业务IP城

域网,必须能够持续演进。作为业务

控制层网关设备,要求能够提供IPv4和

IPv6双栈用户接入技术。

ZXR10 M6000,全业务IP城域网的新坐标

作为业界领先的全业务IP城域网解

决方案的倡导者,中兴通讯率先推出

了新一代大容量BMSG(宽带多业务网

关) ZXR10 M6000系列,树立了业务控

制层设备的新坐标。ZXR10 M6000系列

可完美实现SR/BRAS功能融合,并可根

据业务演进动态加载NAT、DPI、IPsec

等各种业务,倾力打造可重构的业务网

关,提供完美的业务控制层解决方案。

同时,为了满足三网融合和日

益兴起的宽带视频业务需求,ZXR10

M6000系列还为用户量身定制了视频

高效承载解决方案。作为业界首款40G

BRAS设备,M6000在提供大容量宽带

用户接入的同时,还可提供视频节目

播控、频道快速切换以及BRAS双机热

备等技术保障,给视频用户带来更佳

的观影体验。

作为业界IPv6应用先锋,中兴通讯

ZXR10 M6000 BMSG可实现IPv4和IPv6

用户的双栈接入,并率先通过FT(法

国电信)的IPv6 CGN测试,可实现向下

一代IPv6网络的平滑演进。

ZXR10 M6000系列BMSG智能业务

网关,在中国电信2011年IP城域网一期

集采中首次亮相便大放异彩,受到用

户高度赞誉。凭借创新的设计理念和

丰富的网络建设经验、全面的产品和

解决方案,M6000正赢得越来越多客户

的青睐,中兴通讯愿携手运营商成功

打造下一代全业务IP城域网。

Page 12: Z T E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2011年9月 9期 简讯 · 公司积极参与A ndr oi和W ws Ph e生态系统建 设,在展会上将全面展示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产品,并将智能终端与LTE

10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2011年第9期

智能网络

接入层智能管道建设三部曲王磊,王新盛(中兴通讯)

互联网的发展引发了通信产业

的变革。在“端-管-云”的

架构里,互联网服务提供

商和内容提供商(ISP/ICP)在业务的

“云”上展现优势;电信运营商的核

心竞争力则体现在牢固掌控通信管道

和最终用户群;终端用户对服务内容

的丰富性、个性化和品质的要求越来

越高。在运营商、ISP/ICP和用户组成

的价值链上,运营商正在被底层化和

边缘化。电信运营商希望通过加强掌

控构建在ISP/ICP和用户之间的智能管

道来突破困境,从而使自己重回价值

链顶端。

智能管道使用户获得更加满意的

服务,使运营商提升收益、重构价值

链核心,也使ISP/ICP增强服务内容的

吸引力和竞争力,最终形成三方所构

建的价值链和谐、共赢的良性局面。

目前的电信管道是一种粗放型的

“哑”管道,而智能管道是一种精细

化的、动态的、弹性的、可感知用户

的管道。

粗放型管道提供静态和刚性的服务

保障,VoIP和IPTV业务的QoS需完

善;智能管道提供动态和弹性的

服务保障,自动适配业务,提供

相应业务保障。

智能管道精细区分业务,精准监测

流量性能,主动改进和优化网络。

不同于粗放型管道单一的盈利模

式,智能管道能够精细化按需服

务并按质收费,以端到端管道为

价值核心,从下游用户和上游ISP/

ICP获益。

对电信运营商来说,智能管道应

具备五大特征:用户可识别、业务可

区分、带宽可调控、网络可管理、运

营有保障。

用户可识别:综合运用账号、设

备/终端/线路的物理标识、逻辑标

识以及绑定技术等来进行用户的

识别;

业务可区分:通过各种包检测技术

进行业务的区分,例如采用L2~L7

(深度报文检测DPI)技术来区分

不同的业务;

带宽可调控:可以通过不同的带宽

Page 13: Z T E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2011年9月 9期 简讯 · 公司积极参与A ndr oi和W ws Ph e生态系统建 设,在展会上将全面展示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产品,并将智能终端与LTE

112011年第9期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策略进行带宽调控,例如通过综

合实施带宽规划、流量和业务性

能(KPI)监测、动态策略控制等

机制来调控带宽;

网络可管理:综合实现用户、业

务、设备、终端、线路集成的端

到端管理,使网络可视、可管、

可控;

运营有保障:提供业务级、网络级

甚至设备级的端到端保障。

接入网智能管道建设可以结合现

网的实际情况,采用循序渐进的策

略,分三步走逐步实施。

第一步:构建高速管道

在构建高速管道的过程中采用10G

PON技术可以有效实现带宽提速。只有

在足够宽阔的道路上,才谈得上实施

精细化的“交通管控”。

做好基础的用户业务带宽规划,包

括制定用户业务带宽模板、合理

规划网络节点和设备的用户覆盖

范围规模及VLAN、IP地址、上联

端口、线路等资源。

实施基本的QoS策略。在业务接

入 /控制节点和接入设备上分别

部署上下行业务的限速,针对语

音、视频、上网等业务,采取优

先级标记区分和策略调度,从而

保障QoS。

流量粗颗粒“可视”,可对带宽占

用进行查看和统计。

打通运营流程,完善北向接口

+EMS+ITMS/ACS管理,实现远程

自动化设备开通和业务发放。

部署端口+链路+设备的分段保

护,包括上联端口 / P O N端口保

护、以太网链路和PON链路保护、

设备系统保护和供/备电保护等。

第一步完成后,管道已可满足当

前宽带提速和多业务运营需求。

第二步:演进至智能管道

在高速管道基础上可以通过优化

网络进一步演进至智能管道,实现精

细化运营,提供差异化服务和高品质

的用户体验。

实现业务、用户和运营商三个层次

的QoS,可针对不同运营商或不同

ISP/ICP之间、不同用户之间和同用

户的不同业务之间实施精细化的

QoS策略。

在管道中完善精细化的流量监测,

并可对重要业务(如语音、 IPT V

等)的性能指标进行监测和统计

分析。

无源的ODN和光纤线路是自动运维

管理的“盲区”,在智能管道建

设过程中可以按需部署宽带网络

运维和诊断系统,从而实现光纤

网络的智能化和精细化管理。

引入以太网OAM、瞬时智能检测

等网络监测技术,按需部署MPLS

OAM和PW保护,从而实现面向用

户和业务的端到端保护。

第三步:跃升为智慧管道,

实现网络价值最大化在这一阶段,在网络关键节点按

需引入DPI,动态精细化感知应用。

在此过程中建立立体的策略控制

体系架构,面向用户和应用,对权

限、服务路径、带宽流量和QoS进行动

态和精细的调控,并实现网络资源的

联动。

得益于智慧管道提供的精细化运营

和差异化服务能力,运营商可以按需

在ISP/ICP和用户之间提供端到端、差异

化、精细化、虚拟化的管道和质量保

障,同时从下游用户和上游ISP/ICP双向

获取收益,网络价值得以延伸。

更重要的是,依托智能管道这一

基础服务平台,运营商能真正实现从

传统电信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

商的转型,运营商、ISP/ICP、用户构

建新起的合作共赢的价值链关系。而

在价值链重构的过程中,运营商通过

加强对管道的掌控重新确立了在共同

价值链中的核心地位。

中兴通讯在业界领先推出接入层

智能管道解决方案,并愿与运营商一

起积极实践,走出一条“主导智能管

道,重构价值链”的创新之路。

Page 14: Z T E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2011年9月 9期 简讯 · 公司积极参与A ndr oi和W ws Ph e生态系统建 设,在展会上将全面展示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产品,并将智能终端与LTE

12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2011年第9期

智能网络

智能家庭网关驱动

数字家庭未来孙裕(中兴通讯)

近年来,中国FT TH得到快速

发展,在提升家庭用户带宽

和业务体验的同时,也对

国民经济起到了巨大的拉动作用。目

前FTTH因其高带宽、低维护成本等优

势,已成为重要的宽带接入模式。根

据工信部的规划,2011年中国光纤宽

带端口数将超过8000万,城市用户接

入能力平均达到8Mbps以上。

伴随FTTH的规模发展,接入带宽

的大幅提升给丰富多彩的新业务提供了

发展空间。视频将逐渐发展成一项基本

业务,高清电视也正在走进千家万户,

成为更多人的选择。除此之外,随着物

联网技术的发展,家庭安防、家居控

制、家庭监控等新业务也如雨后春笋般

发展起来,数字家庭产业正在逐步走向

成熟。家庭网关作为连接运营商网络和

家庭网络的桥梁,不仅帮助运营商实现

了网络和业务向用户家庭的延伸,也为

家庭用户提供了家庭内部组网的中心和

设备互联的通道。FTTH的发展在给家

庭用户带来全新业务体验的同时,也对

家庭网关提出了新的要求。家庭网关这

一用户端的小小设备,正在日趋朝着智

能化、高性能的方向发展。

高效业务发放和运维

早在发展ADSL宽带的时候,各大

电信运营商就开始采用家庭网关实现高

效的业务发放和运维。通过家庭网关与

ACS(自动配置系统Auto Configuration

System)的配合,实现了业务远程下

发。后续用户需要变更套餐、开通新业

务时,装维人员也无需再次上门,只

要通过ACS对网关进行业务参数配置即

可,降低了运维成本。

在FTTH发展过程中,PON上行家

庭网关的业务发放不仅涉及到与ACS平

台的交互,还需要与EMS(网元管理

系统Element Management System)平

台交互打通光链路,配置光链路的参

数。整个流程家庭网关不仅要支持TR-

069协议,还要支持OAM/OMCI。家庭

网关与EMS以及ACS平台的配合,充分

保障了零配置业务发放,为FTTH的规

模发展铺平了道路。

在FTTH的运维中,家庭网关也发

挥了重要的作用,运营商的维护人员可

以在局端远程操作家庭网关,实现家庭

网关状态和性能的监控、故障的处理、

业务的更改等等,减少了维护人员上门

的次数,不仅大幅降低了运营商的运维

成本,还提升了家庭用户的感知体验。

G.hn解决家庭布线难题

正如前面提到的,新业务发展的

Page 15: Z T E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2011年9月 9期 简讯 · 公司积极参与A ndr oi和W ws Ph e生态系统建 设,在展会上将全面展示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产品,并将智能终端与LTE

132011年第9期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同时,家庭终端数量也日趋增多,种

类日趋复杂,终端之间的互联、家庭

内部布线面临重大挑战,直接影响新

业务的开展。以IPTV业务发展为例,如

果采用传统手段从家庭网关布放一根

五类线到机顶盒,给室内美观造成的

影响是很多人无法接受的;对于有多

台电视的家庭来说,重新布放多根五

类线更是天方夜谭;正是这样的室内

布线问题使不少家庭拒绝安装IPTV。随

着家中电视数量的增多、其他新兴业

务的发展,布线问题将越来越成为影

响业务发展的一大瓶颈。

家庭网关作为家庭的组网中心,

除了能够提供传统的五类线、2.4G WiFi

组网之外,正在通过新的组网技术来

满足日益复杂的家庭组网需求。

G.hn标准于2010年6月获得了国际

电信联盟(ITU)的191个成员国的批准

支持,能够在电力线、同轴电缆、电话

线上高速率进行数据传输,一举解决了

家庭内的布线难题。随着支持G.hn的芯

片逐渐成熟商用,支持G.hn的家庭网关

将逐渐发展起来,这不仅能为电信运营

商推广新兴业务带来便利,还能够简化

家庭用户的安装布线过程,甚至可以实

现用户的自服务,进一步降低了运营商

的安装和运营成本。中国电信也是G.hn

标准的一个早期支持者。

对于中国家庭来说,电力线相比

同轴电缆和电话线更加普及,几乎遍

及家庭的每个角落,“G.hn over电力

线”的解决方案将逐渐成为主流。

DLNA实现家庭媒体自由共享

家庭媒体应用是家庭娱乐中最重要

组成部分,家庭中的屏幕越来越多,智

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等都是媒体

内容的载体,屏幕、媒体设备之间的互

通、媒体的共享需求亟待解决。

DLNA(数字家庭网络联盟Digital

Living Network Alliance)由索尼、英

特尔、微软等发起,其目的就是解决

这些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使媒体共

享、多屏互动成为可能,大幅提升用

户的体验。目前DLNA的成员已接近

300家,已有超过10000个型号的设备

通过了DLNA认证,预测到2014年,将

有超过200万种设备支持DLNA。

家庭网关作为家庭组网的中心,

在媒体共享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

用。首先,家庭网关为家庭众多的媒

体设备提供了媒体共享的通道,各

设备通过无线、有线等手段实现互

联,并通过DLNA互通共享。其次,

支持DLNA的家庭网关,通过连接移

动硬盘,可以作为数字媒体服务器

(D M S),用户可以使用同样支持

DLNA的设备播放服务器中的媒体内

容,实现家庭内媒体内容的共享。

OSGi构建开放生态系统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和用户

需求的发展,家庭安防、家庭监控和

家居控制逐渐走入家庭生活。而提供

这些业务的设备大多采用了Zigbee、

Z-wave等无线通信技术,并且设备往

往来自很多厂商,为了更加高效地开

展业务,运营商需要一个满足众多第

三方应用的开放生态系统。

OSGi Alliance由爱立信、IBM、摩托

罗拉等公司于1999年3月成立,目前已

有100多家会员。OSGi(Open Service

Gateway Initiative)是Java语言的动态

模块系统,它为模块化应用的开发定义

了一个基础架构。通过OSGi可以在后台

对服务组件进行安装、升级、卸载而无

需打断该设备的正常运行。

在家庭网络之外,OSGi已广泛应

用于车载电脑等移动嵌入式设备,为服

务供应商、软件供应商、网关开发人员

以及设备供应商提供了一个开放、通用

的架构,使它们能互动地开发、部署和

管理服务。支持OSGi的家庭网关在开

放的服务生态系统中也将发挥重要的作

用,运营商可以将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的

服务高效地部署到家庭中,并在局端远

程通过家庭网关实现对家庭应用的管

理、升级,而无需中断任何家庭应用。

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Deutsche

Telekom、Verizon、Telecom Italia等

全球一流运营商都已提出家庭网关

支持O S G i的需求;更有业界人士认

为,OSGi是“万能中间件(Universal

Middleware)”。可以预见,OSGi一

定会在家庭应用中大有作为,并且也

将有越来越多的家庭网关支持OSGi。

随着FTTH的规模发展,家庭带宽

的逐步提高,家庭网关将配合电信运营

商提供更加智能的数字家庭解决方案,

在运营商的业务推广、家庭用户的实际

应用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Page 16: Z T E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2011年9月 9期 简讯 · 公司积极参与A ndr oi和W ws Ph e生态系统建 设,在展会上将全面展示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产品,并将智能终端与LTE

14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2011年第9期

智能网络

中兴通讯助上海电信打造卓越FTTH网络

当下,通信市场竞争日益激

烈,客户需求呈现多样化的

趋势。上海电信为了实现全

业务运营融合化,进一步提升网络竞

争力,于2009年启动了“城市光网”

计划。“城市光网”计划采用了中兴

通讯创新的解决方案,以达到“有效

节约投资,业务迅速开放,提升用户

满意度”的综合运营管理目标。

“城市光网”驱动上海信息化

建设

上海作为中国的金融经济中心,

其信息化水平一直位居全国前列。但

与世界信息化发达的城市相比,上海

仍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截至2009年底,上海电信的平均

用户接入带宽仍在3Mbps以下,而日本

当时的接入带宽已经达到了61Mbps,

韩国也达到了46Mbps。为确立上海亚

太通信枢纽的地位,2009年上海市政

府和三大电信运营商分别签署了战略合

作协议,用以推动上海包括基础宽带建

设在内的一系列信息化建设。因此,在

政府宽带基础建设和竞争需求双重驱动

下,2009年6月3日,上海电信宣布正式

启动“城市光网(MONET)”计划,

以FTTH、FTTB光接入技术为基础,以

IP全业务支撑系统为依托,构建“百兆

进户、千兆进楼、T级出口”的网络能

力,打造以IP化、扁平化、宽带化、融

合化为核心特征的可管可控的绿色高性

能光网络。

破解FTTH建设难题

秉承“客户至上”的经营理念,

中兴通讯与上海电信高度合作,积

极创新,创造性地解决了“城市光

网” F T T H 建设中的诸多难题,为

上海电信量身定做了全套“城市光

网”FTTH建设解决方案。

F T T H的规模部署给上海电信基

于传统固网业务和铜线接入的接入光

缆网规划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针对主

干光缆严重不足、管孔资源饱和的问

题,中兴通讯和上海电信创造性地

提出以EPON 1:64分光部署和 “薄覆

盖”(1个分光器分支口对应多个入户

光缆,通过跳纤实现实际用户开通)

规划相结合的思路,有效缓解了主干

光缆扩容的压力,降低了网络建设成

本,实现了FTTH网络的快速建设。

上海存在着大量的老式建筑和旧

小区,针对光纤入户困难、设备取电

困难问题,中兴通讯和上海电信独辟

蹊径采用了反向POE技术,利用五类线

的空余4芯铜缆进行电力传输,通过用

“城市光网”引领光速未来

陈斌(中兴通讯)

Page 17: Z T E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2011年9月 9期 简讯 · 公司积极参与A ndr oi和W ws Ph e生态系统建 设,在展会上将全面展示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产品,并将智能终端与LTE

152011年第9期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户家中已部署的五类线给安装在弱电

井或信息箱内的ONU供电,成功解决

了FTTH改造场景下ONU设备安装取电

的难题。

为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高品质家

庭多媒体娱乐和沟通需求,提升用户

体验和黏着度,中兴通讯和上海电信

合作开发了“城市光网”I型和II型定

制网关。I型网关综合提供802.11n、

DECT、安防、备电等功能,实现无线

IPTV、无绳电话、家庭视频监控和安

防、魔屏业务的综合接入;II型网关在

I型网关的基础上,采用接入网关与业

务网关相分离的架构,通过DLNA和云

存储代理,有效提升了家庭媒体共享

和终端的互动业务体验,为客户打造

了现代化的综合信息家庭,也卓有成

效地提升了用户ARPU值。

在IT支撑系统建设方面,上海电信

重点关注的是业务开通速度、故障率

和快速排障。中兴通讯和上海电信合

作开发的EPON网络业务自动开通系统

及故障诊断和集中告警系统,已分别

于2010年3月和2010年7月正式上线使

用,实现了用户业务的自动激活开通

及网络故障的预警和快速修复,增强

了EPON网络的管控和服务保障能力,

提升了最终用户的满意度。

上海电信占据“三网融合”

先机

“城市光网”是上海电信落实上

海市政府和中国电信集团信息化领域

合作框架协议,加快推进上海城市信

息化建设,实现“三网融合”的具体

举措。通过“城市光网”建设的实

施,上海电信摆脱了铜缆接入技术的

带宽瓶颈,在城市化地区实现了光纤

到楼、光纤到户,满足了多业务高宽

带承载要求。

“城市光网”也是上海世博会九

大信息技术亮点之一。在举世瞩目的

上海世博会期间,中兴通讯F T T H建

设解决方案全面服务世博,广泛应用

于世博新闻中心、世博园区信息查询

亭、世博园区电信营业厅场合,为世

博会用户提供了IPv6/IPv4超高速上网、

语音、蓝光高清IPTV、视频监控等丰富

多彩的业务,使得世界各地用户真正

感受到了现代化“三网融合”高速光

通信的魅力。

截至2011年6月,上海电信已实现

FTTH用户覆盖250万,放号接近100万

户,预计2011年年底将实现340万FTTH

用户覆盖和130万用户开通使用。依托

“城市光网”计划,上海电信必将领

先“三网融合”市场。

Page 18: Z T E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2011年9月 9期 简讯 · 公司积极参与A ndr oi和W ws Ph e生态系统建 设,在展会上将全面展示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产品,并将智能终端与LTE

16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2011年第9期

下一代网络

中兴通讯:实现TD-LTE

产业链共赢摘自2011年8月8日《通信产业网》 记者:伊佳

作为产业链的重要参与者,中

兴通讯注重与产业链各方的

合作,率先开放系统设备和

终端芯片互通测试平台,推动TD-LTE产

业链的发展。

作为全球TD-LTE最主要的系统设

备供应商,中兴通讯很早就开始在TD-

LTE上进行布局,通过实验室测试、外

场测试、规模测试等一系列考验,中

兴通讯的技术和产品也进一步得以完

善。高盛不久前发布的全球TD-LTE产

业研究报告称,中兴通讯将成为TD-LTE

的主要获益者,其TD-LTE市场份额将

超过3G时代。作为产业链的重要参与

者,中兴通讯更加注重与产业链各方的

合作,中兴通讯是全球首家向LSTI提交

TDD IODT测试报告的厂商,也是率先

开放系统设备和终端芯片互通测试平台

的厂商。对于TD-LTE的未来,中兴通讯

充满信心,中兴通讯TDD产品副总经理

姚磊表示,在下阶段中兴通讯将一如既

往地以开放的心态,加强与终端芯片厂

商的合作,开展互通测试,共享创新成

果,共同推动TD-LTE产业链发展。

全球前景广阔   

《通信产业报》(网):近来多家国

际运营商宣布对TD-LTE的支持,这将给

TD-LTE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您认

为运营商选择TD-LTE的原因是什么?

姚磊:全球运营商的广泛支持将有助

于TD-LTE的国际化发展,有利于实现

全球漫游,扩大TD-LTE用户群,带动

TD-LTE整个产业链的快速健康发展。

TD-LTE得到众多国际运营商的支持和关

注,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全球拥有丰富的TDD频率资源,且

Page 19: Z T E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2011年9月 9期 简讯 · 公司积极参与A ndr oi和W ws Ph e生态系统建 设,在展会上将全面展示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产品,并将智能终端与LTE

172011年第9期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相对统一,为规模部署和全球漫游提

供了可行性;

多模芯片技术的发展,实现了TD-

LTE终端同时支持GSM/UMTS/FDD LTE,

用户在漫游出TD-LTE的覆盖区域后,可

以切换到已经规模覆盖的GSM/UMTS网

络上,拓展了用户的服务范围,极大

提升了TD-LTE的商用价值;

TDD频段相对FDD频段价格低廉,

全球平均售价约为FDD频段的20%,频

段费用占运营商投资比例大,采用TDD

频段进行网络建设,可以大幅度缩短

投入产出期;

TDD技术的上下行速率可以灵活配

比,相对FDD技术,更适合数据业务。

  

《通信产业报》(网):TD-LTE的全球

化是否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下一

步应该如何打算?

姚磊:当前,TD-LTE与FDD LTE产业

发展已日趋同步,T D - LT E系统和终

端产业链融合了所有Wi M A X和F D D

LTE、2G/3G的厂家。目前,全球有

197家运营商拥有2.3GHz、2.5GHz、

3.5GHzTDD频谱,这些都是TD-LTE的

潜在运营商。未来2~3年,全球陆续

会有国家进行TDD频谱的reframing和

拍卖。

全球已有6家运营商开始着手TD-

LTE商用部署,70多家运营商计划部

署TD-LTE商用局或者已开始试验局测

试。一些同时拥有FDD和TDD频谱的

运营商会考虑采用TD-LTE技术做热点

地区的补网和容量卸载(比如瑞典

Hi3G),拥有2.3G/2.5GHz的WiMAX运

营商也计划升级网络至TD-LTE。   

据OVUM预测,至2015年全球大约

有8900万TD-LTE用户,其中印度、中

国、日本、澳大利亚等亚太地区的用

户将占据整体用户的1/2,其次是欧洲

1/3,全球TD-LTE运营商业务收入将超

过590亿美元。TD-LTE在全球具有广阔

的发展前景。

技术创新保证成熟商用 《通信产业报》(网):目前TD-LTE

局端设备是否已经成熟?通过之前的

测试和试验网建设,我们总结了哪些

网络建设和设备改进的经验?   

姚磊:目前T D - LT E系统设备已经成

熟,并且已经形成了多厂家供货环

境。截至2011年6月,中兴通讯已与

25个全球领先运营商合作建设TD-LTE

实验局和商用网络,遍布欧洲、印

度、独联体、亚太、东南亚、美洲等

区域,系统设备经历了广泛的测试

验证。在与和黄Hi3G合作的瑞典LTE

TDD/FDD融合商用网络中,采用了中

兴通讯SDR平台以及统一的核心网和网

管平台,实现了TDD/FDD共模组网,

是全球最大的LTE TDD/FDD融合商用网

络,也是北欧第一个TD-LTE商用网络。

2011年5月4日,中兴通讯100%通过了

瑞典Hi3G第一阶段的验收测试,标志

着TD-LTE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全面成熟。

在与广州移动合作的规模实验网

中,双方针对广州复杂的无线环境,

将“全景覆盖方案”进行实际应用,

很好地实现了实验网的TD-LTE覆盖;

在工程实施中,尝试内置合路器的FAD

天线解决方案,降低了选址和施工难

度;同时通过运用智能网规网优工

具,提高网络覆盖质量、提升基站开

通和优化的效率。

《通信产业报》(网):能否介绍一

下国外TDD/FDD LTE双模商用的成功案

例?双模商用的难点是什么?国内是

否有可借鉴的价值?   

姚磊:中兴通讯与和黄Hi3G合作的瑞

典网络是全球最大的LTE TDD/FDD融合

商用网络,也是北欧第一个TD-LTE商用

网络。  

瑞典和黄的TD-LTE和LTE FDD都是

2.6G频段,组网方式采用共站组网,

这种双网融合方式将给运营商的整网

吞吐量带来极大的提升。同时TD-LTE、

全球运营商的广泛支持将有助于TD-LTE的国际化发展,有利于实现全球漫游,扩大TD-LTE用户群,带动TD-LTE整个产业链的快速健康发展。

Page 20: Z T E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2011年9月 9期 简讯 · 公司积极参与A ndr oi和W ws Ph e生态系统建 设,在展会上将全面展示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产品,并将智能终端与LTE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2011年第9期18

LTE FDD和GSM/UMTS多模之间有良好

的互操作性,运营商的几张网络可以

互相协调发展,提升了用户体验。另

外,LTE TDD/FDD双模共站组网充分利

用了中兴通讯的设备融合特性,双模

网络可以做到共BBU、共网管、共核

心网、共天线、共传输、共GPS、共机

房电源等等,为运营商节省了大量的

TCO。

难点主要有:

若是双模共站共天线组网,对于

网络规划和优化要求较高;

多个网络之间的用户发展策略、

互操作策略、终端策略、业务发展策

略、定价策略等方面需要考虑;

TDD/FDD双模商用必须充分考虑

TDD和FDD之间可能的干扰问题,使用

相应技术和算法避免互相干扰;

对站址空间扩充、天馈系统改

造、电源容量、工程施工等方面都有

更高的要求。

该案例对于国内同时拥有多个网

络的运营商而言,有很大借鉴价值。

比如基于中兴通讯的SDR平台,多个

模式(GSM/UMTS/CDMA/TD-SCDMA/

WiMAX/TD-LTE/LTE FDD)可以共用同

一个硬件平台,多模融合网络在TCO最

小化的基础上带来多个网络容量的叠

加,对运营商而言性价比较高。可以

提升用户体验、保护现网投资、快速

部署LTE网络。

实现产业链共赢 《通信产业报》(网):作为设备厂

商,中兴通讯计划下阶段如何加强与

终端和芯片厂商的合作,共同推进TD-

LTE产业链发展?   

姚磊:中兴通讯一直将TD/TD-LTE作为

战略产品投入,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

引领着TD/TD-LTE产业的发展,通过

规划系列化的自研终端、芯片,提供

端到端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在与终端

芯片厂商的合作方面,中兴通讯一直

走在前列。早在2009年9月,中兴通

讯全球首家向LSTI提交TDD IODT测试

报告,有力地推动了业界系统和终端

芯片厂家的互操作测试进程。率先建

立开放实验室,在西安和上海研究所

建设测试外场,作为系统设备和终端

芯片互通测试的开放平台,和创毅视

讯、高通、Sequans、Altair等芯片厂

家积极开展合作进行互通测试,推动

产业发展。

《通信产业报》(网):您如何看待

未来的TD-LTE设备市场?未来市场竞争

下一代网络

的关键是什么?TD-LTE是否会成为中国

厂商的机会?  

姚磊:国际上已经有丰富的TDD频段

被分配,在全球分布很广,而且在国

家政府、运营商和业界各厂家的努力

下,LTE TDD/FDD得到了很好的融合,

3GPP TD-LTE和LTE FDD标准制定进度基

本一致,产业时间差距也逐步缩小,

网络业务能力保持一致。另外一方

面,由于TDD频段的价格低廉,TD-LTE

逐渐被很多运营商看作是新的商业机

会,有热情并开始测试验证的运营商

逐步在增多,甚至有欧洲运营商先期

投资TDD频段,就是看好这个频段的升

值潜力。相信未来TD-LTE设备会有很好

的全球化市场格局。  

由于全球漫游、多制式网络共存

的需要,未来多网协同发展、多模终

端将备受关注。目前中兴通讯已经推

出了成熟的端到端商用解决方案,系

统设备侧基于统一的SDR平台,能够在

2G/3G网络的基础上平滑升级至LTE,

能够实现多制式共模融合组网,有利

于保护运营商投资,有利于多网协同

发展。终端方面,业界TD-LTE单模芯片

已经成熟,已经有多款单模数据卡推

出,有三家芯片公司的TD-LTE单模芯

片已经通过了工信部组织的2×2IOT测

试,进入中国移动规模外场。

TD-SCDMA经过五年的发展,已经

完成335个城市的网络建设,现网规模

22万个基站,3500多万用户。通过TD-

SCDMA这项技术,培育了一个TDD的

产业,以国内通信制造商为主体的产

业,已经形成了全球TDD产业的主体。

TD-LTE产业在TD-SCDMA成功商用的基

础上发展起来,受到国内、国际的运

营商和设备制造商以及相关产业厂家

的高度关注,发展前景良好。

Page 21: Z T E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2011年9月 9期 简讯 · 公司积极参与A ndr oi和W ws Ph e生态系统建 设,在展会上将全面展示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产品,并将智能终端与LTE

192011年第9期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19

传承创新 中兴通讯

TD-LTE端到端解决方案刘星,杨瑶(中兴通讯)

2011年3月底,在中国政府的大

力支持下,中国移动启动了覆

盖全国6大城市的TD-LTE规模

试验网。经过中国移动和业界各厂家

的通力合作,规模试验网已经相继建

成,相关的技术试验也按计划进行,

取得了阶段成果。与此同时,TD-LTE

在全球得到了广泛关注,全球已有多

家运营商开始着手TD-LTE商用部署,

70多家运营商计划部署TD-LTE商用局

或者已开始试验局测试。TD-LTE的快

速发展对TD-LTE端到端解决方案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

秉承TD-SCDMA的技术优势,中兴

通讯在TD-LTE领域一直处于技术和系

统商用化领先地位,并以打造TDD全球

第一品牌为目标,与全球优秀运营商

合作,形成了包括终端芯片、无线设

备、核心网、承载、业务平台、网规

网优工具等产品在内的全套商用端到

端解决方案。

系统设备,商用保障

保障业务和终端提供的服务能够顺

利开展,必须依靠良好的网络覆盖以及

品质优良的系统设备。中兴通讯针对

室外覆盖、室内覆盖和特殊场景覆盖进

行了深入研究,从覆盖的广度和深度出

发,系统地考虑多频段、多层次、多场

景的实际组网需求,制定了针对不同场

景的全景立体覆盖方案,并推出对应的

全系列优质TD-LTE产品,为运营商建设

优质网络提供了重要保证。

针对多频段多样化覆盖需求,中

兴通讯推出了全系列BBU、RRU产品。

BBU可与多通道或双通道RRU自由组

Page 22: Z T E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2011年9月 9期 简讯 · 公司积极参与A ndr oi和W ws Ph e生态系统建 设,在展会上将全面展示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产品,并将智能终端与LTE

20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2011年第9期

下一代网络

合,根据不同频段、不同场景的需

求,组合实现宏基站、微基站等多种

产品,满足各频段、各场景和站址条

件对设备提出的要求,组网更灵活,

建站更方便。

中兴通讯T D - LT E基站产品B B U

B8300采用了SDR软基站平台,实现

了多模多制式共平台的硬件架构。目

前,中兴通讯的TD-SCDMA、GSM、

CDMA、UMTS、LTE所有制式产品中均

采用了SDR软基站平台,并且已有超过

70万套设备在全球多个无线网络中商

用,其稳定性得到了充分验证。同时为

设备演进提供了有力保障,现有2G/TD

网络在向LTE演进时只需要增加基带板

和软件升级,充分保护运营商投资,有

利于助力运营商快速部署LTE网络。

中兴通讯全频段系列化TD-LTE RRU

产品包括8通道室外单/双频RRU、双通

道室内RRU、单通道室内RRU,能够满

足F/A/E/D频段各种应用场景的组网需

求。如图1所示,R8968系列、R8928系

列主要用于室外覆盖,45M工作带宽

支持TD-SCDMA/TD-LTE,仅软件升级

一步到位支持双模组网;R8972系列、

R8962系列主要用于室内覆盖以及补盲

补热,E频段RRU高达50MHz的工作带

宽,是业界唯一支持2个LTE 20MHz载

波,同时支持6载波TD-SCDMA应用,

充分考虑网络升级扩容需求。

智能网规网优工具,提升

网络质量中兴通讯基于多年无线网络规划

优化经验,推出了TD-LTE系列化网规网

优工具完整解决方案,成为业界首家

推出全套TD-LTE系列化网规网优工具完

整解决方案集的厂家,该解决方案集

具备如下优势:

完备性

作为业界最完整的TD-LTE网规网优

工具解决方案集,该解决方案集由网

络规划仿真软件(CNP)、路测及分析

软件(CNT/CNA)、反向覆盖测试及

自动RF优化系统(NES+ACP)、运维

优化中心(NetMax)组成,涵盖了网

络规划优化的整个工作流程。该工具

解决方案集,致力于提升建网效率、

网络质量和用户体验,并降低网络运

维优化成本。

独创性

业界独创的“反向覆盖测试及自动

RF优化系统(NES+ACP)”方案,创新

性地提出“单发多收”的反向覆盖测

试模式(NES系统)与RF自动优化模式

(ACP平台)的完美结合,为网络大规

模开局阶段提供了高质量、高效率、低

成本的RF自动优化解决方案。NES 系统

解决了传统覆盖测试方式无法规避的系

统内干扰问题,可大幅提升测试数据的

完备度和测量结果的准确性;ACP 平台

解决了传统RF优化方式无法解决的优化

收敛速度慢、对工程师经验依赖度高的

问题,可大幅缩短RF优化收敛周期并降

低对工程师经验水平的依赖性;而NES

系统恰好满足了ACP平台对覆盖样本数

据完备性和准确性的严格要求,实现了

两者的完美结合。

领先性

“路测及分析软件(CNT/CNA)”

支持基于高通TD-LTE终端芯片的路测解

决方案。

“运维优化中心(NetMax)”支

持SON系统自规划、自优化解决方案,

支持基于CDT/MR海量网络数据深度挖

掘,帮助运营商全面、深入、快速地

评估和掌握用户体验、用户行为、终

端表现、系统性能,同时也是性能类

故障定位、VIP/VAP用户(组)的全程

保障/监控、用户投诉问题分析等网络

关键事件处理的有效手段。

“网络规划仿真软件(CNP)”支

持基于2G/3G现网路测数据的TD-LTE仿

真规划解决方案,是目前业界唯一支

持时频调度、吞吐量收敛等TD-LTE关键

技术的规划仿真软件,其所支持的TD-

LTE关键技术也最为完整;再结合ACP

平台,可以把部分RF优化工作提前到

图1 中兴通讯系列化RRU

TDD频谱资源 1880~1920 2010~2025 2320~2370 2570~2620

8通道

单/双通道

R8968系列

支持F/D频段

R8928系列

支持F/A/D频段

R8972系列

支持F/A/E频段

R8962系列

支持E/D频段

… … …

Page 23: Z T E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2011年9月 9期 简讯 · 公司积极参与A ndr oi和W ws Ph e生态系统建 设,在展会上将全面展示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产品,并将智能终端与LTE

212011年第9期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规划阶段,从而帮助运营商精确掌握

网络建成后的整体性能。

中兴通讯首家推出的TD-LTE系列化

网规网优工具集,为TD-LTE网络商用

整个生命周期(网络建设前的规划设

计、网络建成后的开局优化、网络商

用放号后的维护优化)提供了完整高

效的解决方案,进一步推动了TD-LTE产

业的商用化进程。

丰富业务,提升用户感知

高带宽、低时延的LT E网络适应

了多媒体移动数据业务的需求,将极

大地促进高清视频会议、高清视频监

控、IPTV等多媒体类移动数据业务的发

展,大幅提升用户体验。

为了配合多媒体业务升级的移动

宽带战略,中兴通讯规划了支持主流

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视频会议客户

端、监控客户端、媒体播放客户端,

能够实现多屏融合的视频会议、视频

监控、IPTV应用、好友视讯等业务应

用,使用户在无线环境下随时随地体

验多媒体业务。

全系列终端推动商用进程

终端是业务的承载,决定了最终

的客户体验和网络的性能表现。在一

项新的通信技术产业推进过程中,终

端越来越成为制约其规模商用的瓶颈

和关键。凭借多年商业实践过程中积

累的终端技术能力,中兴通讯能够为

LTE运营商快速提供数据卡、模块、

CPE、uFi、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全系

列终端。

2008年LTE仍处于萌芽阶段时,中

兴通讯就开始潜心研究LTE终端的核心

技术和产业发展;2011年5月26日,中

兴通讯TD-LTE数据卡通过工信部2×2

IOT测试,成为国内最早入围规模技术

试验的终端厂家之一;2011年7月,

瑞典和黄Hi3G与中兴通讯达成LTE多模

终端独家合作,引进全球首款可商用

的TD-LTE多模终端,支持TD-LTE/FDD/

UMTS等从3G到4G的多种模式,最高下

载速度达到68Mpbs,预计今年三季度

将实现规模上市。中兴通讯的每一步

都走在了时代的前列,推动着TD-LTE终

端的发展。

作为首批参加TD-LTE规模试验网

建设的厂商,中兴通讯与广州移动合

作,率先将端到端解决方案在广州现

网应用。尽管承建区域无线环境极为

复杂,在13平方公里的覆盖区域内包

含了2个CBD、2所高校、10个隧道、7

个体育场馆、4个城中村、600多座30

层以上高楼、十几条重要干道以及珠

江水域等各种典型场景,在中兴通讯

和广东移动的共同努力下,广州网络

于2011年6月15日率先完成网络建设。

在此期间,成功支持GTI和NGMN大会

的召开,大会期间,在会场内外开展

了丰富多彩的互动业务体验,广州TD-

LTE网络让来访嘉宾提前感受到了4G技

术带来的高速率和低时延。广州TD-LTE

全景组网方案和端到端方案的应用,

对TD-LTE网络规模部署具有重大的实际

指导意义,必将成为以后TD-LTE全球建

网的一个标杆。

同时,中兴通讯积极推动TD-LTE在

全球的商用化发展,截至2011年7月,

中兴通讯已经和全球15个国家25个全

球领先运营商建设TD-LTE实验局和商用

网络。在瑞典部署全球最大的LTE TDD/

FDD融合商用网络,也是北欧第一个

TD-LTE商用网络,基站采用中兴通讯

SDR平台以及统一的核心网和网管平

台。此外,中兴通讯还和创毅视讯、

高通、Sequans 、Altair等芯片厂家积

极开展合作进行互通测试。中兴通讯

将继承TDD技术优势,传承创新,持续

推动TDD产业发展。

Page 24: Z T E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2011年9月 9期 简讯 · 公司积极参与A ndr oi和W ws Ph e生态系统建 设,在展会上将全面展示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产品,并将智能终端与LTE

22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2011年第9期

下一代网络

FDD LTE高铁覆盖解决方案曹亚妮(中兴通讯)

全球高铁发展共经历了三次浪

潮,三个阶段分别投资建

设高铁2974km、1972km、

57712km(预测),第三次浪潮(90

年代中期—现在)的规模超过前两次

的总和。预计未来几年全球高铁投资

总额将达到7769亿美元,其中信息设

备583亿美元(占投资总额的7.5%左

右)。信息化系统主要包括通信系统

和信号系统,比例各占一半左右。中

国市场投资额高达3209亿美元,占全

球的41%。预计“十二五”期间,中国

将可能投资建设2万公里高铁,将为信

息化设备带来1500亿(225亿美元)的

投资额。

高铁信息化系统建设一般滞后高

铁项目启动两年左右,2012年—2015

年全球将迎来高铁信息化设备投资的

高峰期。

高铁覆盖面临的挑战

根据未来高铁的发展趋势和欧美

国家目前运营状况,高铁覆盖方案应

该能满足350km/h以上速度,最快达到

450km/h的高速行驶要求。新型全封闭

车厢对手机信号的衰耗在24dB之上。

根据建成后的京津高铁GSM-R专用通信

网推断,高铁覆盖方案在最短发车间

隔(3分钟)状态下应该满足300名左

右旅客的话务量需求,网络接通率超

过95%,覆盖率为99.5%,掉话率不高

于5%,切换成功率在90%以上。

高速列车场景的网络覆盖面临以

下挑战。

车体穿透损耗大

高速列车采用密闭式厢体设计,

增大了车体损耗。各种类型的CRH列车

具有不同的穿透损耗,中兴通讯对各

种主要客运车型的损耗情况进行了详

细测试,综合衰减值如表1所示。

多普勒频偏

高速覆盖场景对FDD LTE系统性

能影响最大的是多普勒效应。接收到

的信号的波长因为信号源和接收机的

相对运动而产生变化,称作多普勒效

应。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特别是高速

场景下,这种效应尤其明显。

高速影响性能

在UE(用户设备)高速场景下,

对切换的性能会有较大的影响。为保

证用户无缝移动性及QoS,最基本的要

求就是用户通过切换区域的时间要大

于切换的处理时间,否则切换流程无

法完成,会造成用户的QoS下降甚至

掉话。在高速场景下,由于UE驻留时

间小于小区选择过程,还容易出现脱

表1 各种高速列车车型穿透损耗

车型 T型列车 K型列车 庞巴迪列车 CRH2列车 CRH3列车

综合衰

减值(dBm) 12 14 24 14 24

Page 25: Z T E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2011年9月 9期 简讯 · 公司积极参与A ndr oi和W ws Ph e生态系统建 设,在展会上将全面展示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产品,并将智能终端与LTE

232011年第9期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网、小区选择失败等网络问题。

公网和高铁覆盖专网相互影响

高铁覆盖作为FDD LTE公网覆盖的

一部分,必须考虑高铁覆盖专网和公网

之间的相互影响。专网和公网之间应避

免形成空洞和过度重叠覆盖,特别要避

免大网站点越过高铁轨道进行覆盖。要

做好公网、专网间切换、重选等关系,

确保相互之间的正常过渡。

FDD LTE高铁覆盖解决方案

针对高铁覆盖所面临的大频偏、

频繁切换等技术难点,中兴通讯提供

专业的LTE高铁覆盖方案。

自适应频偏校正算法

对于高速移动的用户,多普勒频偏

往往非常大,基站接收机必须估计和发

射机之间的频率误差并完成频率误差校

正,否则将对链路性能造成很大影响。

另外,基站接收机还需要应对频偏快速

变化的问题,即保证能够迅速跟上频偏

变化速度并进行有效的补偿。对于列车

时速高达300km/h的场景而言,如果频

偏跟踪速度太慢,会在频偏快速变化时

产生巨大的估计误差,导致性能严重恶

化。中兴通讯自主研发自适应频偏校正

算法,能在基带层面实时检测出当前子

帧频率偏移的相关信息,对频偏造成的

基带信号相位偏移予以校正,提升基带

性能解调。

单小区多RRU级联技术

从FDD LTE高铁覆盖特点来看,为

保证小区间可靠切换,需增加小区的覆

盖范围,减少小区切换次数。中兴通讯

推出单小区多RRU级联方案,此方案基

于中兴通讯首创的SDR平台,设备体积

小、重量轻,功耗低,环境适应能力

强,使运营商高铁覆盖网络部署变得简

单易行。中兴通讯应用BBU+RRU技术,

可以将多个RRU组网,利用基带合并技

术组合到一个小区内。当属于同一逻辑

小区的多个RRU覆盖区域部分重叠连环

相连之后,构成一个狭长地带的高信号

强度的适合铁路沿线的小区覆盖方案,

有利于增加覆盖信号强度。图1所示。

公网和专网的切换原则

要重点考虑公网和专网的切换原

则和对应关系,保证公网用户顺利切

入高铁专网,并保证离开站台时,避

免发生乒乓位置更新。铁路覆盖专网

专用,在站点和候车室设置专网与公

网过渡的隔离,相互设置邻区,同时

列车进行中专网小区和公网小区不设

置为邻区,用户不允许切换到公网,

公网用户也不能占用专网资源。

密集城区高速覆盖

高铁经过密集城区时,由于站点

间距较小,切换带也较小,而且密集

城区没有明显的视距环境,多普勒效

图1 多RRU级联技术

图2 第4小区高铁方案覆盖

应明显,对性能影响严重,导致解调

SNR降级严重;同时对城区多径衰落

的影响比较明显,容易出现向目标小

区切换后回切,造成频繁掉话。针对

密集城区的高铁覆盖,可以在传统三

小区的基础上,新增一个小区(第4小

区)用于高铁覆盖,如图2所示。

对于高速铁路第4小区,硬件上

要求每小区要覆盖两个方向,这样可

以减少高速列车的小区切换和重选次

数,不影响原有话务吸收,容量优化

简单,形成简洁的小区重选和切换关

系,实现铁路的专门覆盖。

随着高铁投资高峰时期的到来,

中兴通讯FDD LTE专家团队致力于高铁

覆盖方案的研究。这个团队经过近3年

的历练,精通技术原理,实战经验丰

富。他们已蓄势待发,将助力运营商

驰骋高铁时代。

RRU

RRU

RRU

RRU

光纤 光纤

BBU

Cell 1

Cell 3 Cell 2

Cell 4 Cell 4

Page 26: Z T E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2011年9月 9期 简讯 · 公司积极参与A ndr oi和W ws Ph e生态系统建 设,在展会上将全面展示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产品,并将智能终端与LTE

24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2011年第9期

云计算

中兴通讯彩云平台,

可落地的云叶郁文,李桂萍(中兴通讯)

目前云计算领域风起云涌,IT

厂商、设备厂商都有自己对

于云计算的理解。到底什么

是云计算?我们认为,云计算实际上

包括3个方面内容:云计算技术、云计

算框架、云计算商业模式。

云计算技术包括虚拟化、分布式

计算、资源运管管理等。云计算技术

只是云计算的基础,云计算技术必须

实现产业化转变,才能发挥作用。从

技术到产业化,面临许多问题,所以

要建立合理的云计算框架。引入云计

算,相应的架构也要发生一系列变

化。云计算技术产业化后,将带来商

务模型的创新,基础架构、平台、软

件应用都可以作为云服务提供。无论

是计算资源还是软件服务,云计算都

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资源提供方式和用

户使用方式,这必将带来 IC T业的根

本变革和深度产业整合。云计算重构

了全球的 IC T产业,在云计算的产业

Page 27: Z T E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2011年9月 9期 简讯 · 公司积极参与A ndr oi和W ws Ph e生态系统建 设,在展会上将全面展示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产品,并将智能终端与LTE

252011年第9期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框架下,各厂商都在重新寻找自己的

位置。

中兴通讯从2003年开始从事云计

算研究,启动服务器、磁阵、刀片等

硬件系列产品研发,为云硬件资源池

建设提供支撑。经过多年投入,中兴

通讯率先提出“可落地云”增值业务

云 “CoCloud”,提供云计算端到端整

体解决方案。

中兴通讯彩云平台

中兴通讯彩云平台,既符合业界

云计算架构,分为IAAS/PAAS/SAAS三

层架构,又有自己的特点,充分考虑

了应用落地时的各种情况。

彩云平台架构如图1所示,IT资源

层与云操作系统层对应IAAS层;能力

层对应PAAS层;各种应用与服务对应

SAAS层;云安全与云运营管理贯穿I/P/

S三层。

中兴通讯彩云平台“Cocloud”的

核心竞争力在于IAAS层5大特性。

面向云的硬件

中兴通讯自主研发了基于X86的

ATCA刀片、企业级刀片、集装箱式数

据中心、存储服务器、网络设备等。

支持异构硬件及虚拟化软件的智能

弹性计算系统iECS

中兴通讯彩云平台充分考虑云落

地的各种现实情况。以虚拟化为例,

纯粹的虚拟化是个技术系统,不是一

个商务系统。商务系统面临的最现实

的问题是多家异构,产业化需要解决

多家异构问题。

异构分两方面,一是硬件的异

构,另一方面是虚拟化软件的异构。

中兴通讯弹性计算系统iECS,可以实现

对异构、多家虚拟化硬件及软件的统

一调度与管理。

面向应用的云操作系统

在云计算时代,应用将非常丰

富,各种应用对资源的需求不同,

为了对不同应用有良好适配,需要

资源层具备对上层应用的适应性。

传统操作系统只负责管理底层硬件,

无需关心上层应用,不能做到对应用

的适应。而中兴通讯彩云云操作系统

ZXCCOS,充分关注上层应用,对不同

的应用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如云上的

媒体流、信息流是高速的,需要加速

功能,中兴通讯云操作系统中的组件

ZXDCache,可以进行内存扩展与访问

加速。云计算应用的另一个特点是海

量数据,中兴通讯ZXQSP实现数据搜索

功能,能够在少量数据中快速找到自

己所需的内容。

面向应用交付的智能资源管理与调

度系统iROS

一般的资源管理系统都是面向具

体资源的,如CPU、内存、存储空间

等。但是用户关心的是应用所需资

源,如运营商需要建设500条/秒的短

信中心,让运营商去计算需要多少计

算能力、存储能力,然后再去申请资

源,非常不方便。中兴通讯基于对通

信系统的理解,开发了面向应用交付

的智能资源管理与调度系统,该系统

具有以下特征:由面向资源升级为面

向应用的资源管理与调度;支持应用

产品业务流程呈现,智能调度所需资

源模板;支持计算域、存储域异构软

件和硬件统一资源管理与调度。

面向应用的云存储系统CSS2000

中兴通讯云存储系统CSS2000,

提供结构化存储、非结构化存储、

对象存储、高顽存储等多种存储功

能,并提供标准的文件接口(Posix、

N F S、C I F S、 F T P)、数据库接口

(O D B C、 J D B C)、R E S T / S O A P接

口、自有API接口等。上层应用几乎可

以在不做任何改动的情况下使用中兴

通讯云存储系统。

丰富的云计算应用

中兴通讯彩云依托中兴通讯云操

作系统ZXCCOS,提供丰富的云服务解

决方案。

图1 中兴通讯彩云平台架构

虚拟桌面云 云游戏 云盘 NGCC云服务 融合业务云

IDC云服务

M2M云服务

协同办公云

交通云服务

……

ZXSDPaaS能力聚合与敏捷开发

电信业务能力 IT及互联网能力 物联网能力

云安全

云运营

管理iROS

服务

交付安全

系统安全

网络安全

物理安全

终端安全

产品管理

资源管理

计费管理

业务管理

终端管理

EC2/S3

SNMP

Portal

计算

虚拟化

应用 虚拟化

存储 虚拟化

网络

虚拟化

iECS虚拟化平台

ZXDFS分布式文件

系统

ZXQSP海量搜索

ZXHSS分布式数据库

ZXOOS面向对象

存储

ZXDCache

ZTE CCOS

计算资源 存储资源 网络资源

IT

资源

云操作系统层

能力层

Page 28: Z T E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2011年9月 9期 简讯 · 公司积极参与A ndr oi和W ws Ph e生态系统建 设,在展会上将全面展示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产品,并将智能终端与LTE

26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2011年第9期

云计算

绿色桌面云

桌面云是一种端到端的解决方

案,将P C的处理能力集中到数据中

心,云数据中心从共享资源池给前台

终端分配虚拟主机,操作系统与应用

软件运行在数据中心,输入/输出操作

在终端上进行。用户还可以通过瘦终

端、iPad、智能手机等多种接入终端

接入云桌面,做到随时随地接入。桌

面云方案的特点是数据安全、绿色节

能、易于管理、灵活访问。应用桌面

云每用户的整体功耗(包括瘦终端、

计算能力、存储部分)小于25W,与传

统PC(230W左右)的耗电量相比,每

年节约电费几百万元。

桌面云应用场景包括内部办公、

营业厅、客服座席等。

由桌面云可衍生出以下服务。

炒股营业厅:在核心区部署炒股软

件,用户通过瘦终端接入核心区;

商品进销存系统:针对某一商品,

将进货渠道、销售对象等集中起

来,形成一个统一的进销存系

统,零售点人员通过瘦终端接入

核心区;

云宽带、宽带下乡:对于最后一公

里入户,如果运营商使用瘦终端+

虚拟桌面架构,在云端桌面上,

安装家庭用户常用的软件,并提

供云盘服务(提供文档上传共

享),无疑能够增加接入服务的

吸引力。而这一方案也更加适合

在农村等电脑不普及的地区推进

宽带业务。

健康医疗云

中兴通讯着眼于个人家庭用户和

社区医院,与医疗监护行业领军企业

欧姆龙、迈瑞等合作,推出面向常、

慢性病日常监控的完整物联网健康保

健服务。

2011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

第三届云计算大会上,中兴通讯物联

网医疗保健解决方案结合云计算架构

在展会上亮相,吸引了广大专家的眼

球,60%以上的参观者都表达了深入

探讨或寻求合作的意向。火爆的展台

人气也吸引了中央电视台CCT V2《环

球财经连线》栏目组,《环球财经连

线》节目当天播出了关于该解决方案

的报道。

智慧园区云

园区云解决方案结合物联网、云

计算技术,提供IT+CT+园区数据中心

架构,为园区提供车辆管理、视频监

控、虚拟桌面、融合通信、协同办公

等多种应用。通过园区云解决方案,

政府可以建立智慧园区,为企业提供

桌面云服务,降低企业初期投资,增

加园区吸引力。目前中兴通讯与南京

市雨花区政府合作,帮助区政府建立

桌面云,再由政府提供给园区内的企

业使用。

2010年,中兴通讯彩云平台开始

服务全球运营商:

2010年6月,为印尼金光提供基

于云计算平台的SMS/MMS/WAPGW/

SMGW等统一数据业务,这是目前为止

全球唯一在同一个云平台上覆盖多达8

种业务的商用局点;

2010年7月,为中国电信Paas建

设开放云平台,完成公开业务演示,

首次向业界展示完整结构的Pa a S云

能力;

2010年8月,中国移动(广东/河

北)WAP网关和彩信中心提供云存储

平台建设;

2011年1月,为重庆移动提供呼叫

中心云解决方案;

2011年6月,为南京软件园提供综

合云计算解决方案……

中兴通讯彩云方案秉承开放、协

作理念,愿协手广大运营商,共同描

绘多彩的云计算时代。

Page 29: Z T E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2011年9月 9期 简讯 · 公司积极参与A ndr oi和W ws Ph e生态系统建 设,在展会上将全面展示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产品,并将智能终端与LTE

272011年第9期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健康生活,由“云”开始中兴通讯健康云解决方案

陈宝(中兴通讯)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节

奏的加快,处于亚健康状态

的人群在不断增加。与此同

时,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常

见病、慢性病的日常护理和治疗以社

区和家庭为主。我国的医疗模式正朝

着以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为主流,社

区医院为分支,家庭医疗、康复、预

防为补充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病

人需要在出院后使用各种家用医疗用

品进行持续性治疗。

伴随医疗方式的改变,一些适用

于社区、面向家庭的便携式监测和治

疗装置将成为市场需求最多的医疗器

械产品。但是目前市面上的家庭便携

式健康检测设备多数不具备通信能

力,只能记录家庭少数成员信息,并

且记录量有限,而且无法实现医患互

动等相关应用。中兴通讯健康云是一

个网络化、信息化的解决方案,在解

决上述问题的同时,也为电信运营商

介入健康业务的运营,提供了一个可

管、可控、可运营的平台。

融合创新,

云计算与物联网的结合中兴通讯健康云主要面向社区医院

和个人用户,适用范围包括社区卫生服

务点、农村医疗网点,适用人群包括

老年人群体、亚健康人群、慢性病患者

(高血压、心脏病等)。使用该产品能

实现院外监测,对亚健康人群和社区居

民健康状况进行集中有效的管理(评

估、预测和控制),实现个人对慢性病

的早监测、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实现对老年人和特殊人群的长期有效的

病情监控和护理,同时为病人建立终身

动态电子病历。通过物联网和云计算的

应用促进健康保健水平的提升,促进资

源的高度共享,完善城乡社会健康保障

体系,为医疗改革提供新型的网络化的

支撑平台。

健康云结合了物联网、云计算、

传感技术和通信技术。用户可以通过

云服务,利用健康类的测量终端实现

对血压、血糖、血氧、心电图、心

率、体温、BMI等生理指标的采集,

然后将生理指标通过有线或者移动通

信网络传递给云端平台,平台系统将

指标进行存储和呈现,并对生理指标

进行预分析,实时给用户一些健康提

示,制定饮食和保健计划、建议就医

等。用户还可以通过定制,获得健康

专业人员根据这些数据给出的针对性

的健康保健或提醒就医类增值服务,

比如用户可以选择接入NGCC/网真的健

康顾问专家坐席获得健康咨询服务。

Page 30: Z T E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2011年9月 9期 简讯 · 公司积极参与A ndr oi和W ws Ph e生态系统建 设,在展会上将全面展示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产品,并将智能终端与LTE

28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2011年第9期

图1 健康云体系架构图

中兴通讯的健康云架构如图1所示。

强强携手,保证测量准确迅速 中兴通讯健康云与健康监控终端

行业的知名企业合作,支持血氧仪、

上臂式血压计、腕式血压仪、多功能

监护仪、体组器、血糖仪等多款健康

监控设备,通过蓝牙传输的方式将采

集到的用户健康数据上报。测量过程

快捷、方便,测量数据种类丰富,满

足多种常、慢性病日常监控需求。蓝

牙+网络的传输方式,实现了近距离通

信和远程数据通信的完美结合。

灵活接入,

满足不同应用场景需求中兴通讯健康云支持医疗设备通

过蓝牙连接到PC电脑、机顶盒、智能

手机或第四屏等接入设备上,接入设

备上不但可以进行测量数据展示、查

询历史记录和医患交互等操作,更是

可以通过网络将测量数据上报到云端

业务系统,并获取业务系统所提供的

医疗资源或信息。对社区医院来说,

一台与医疗设备连接的PC电脑就可以

为整个社区的患者上报和查询各自独

立的电子病历,提供测量数据供医生

进行参考;对于个人用户,通过随身

的手机或第四屏就能实现健康数据上

报或查询,随时随地关注身体健康;

对于家中的老人,更是可以通过操作

简单的机顶盒,在用户习惯的电视屏

幕上查看身体情况以及和医生互动。

简单易用,

提升使用者的业务体验中兴通讯健康云提供推广门户、

用户门户、TV门户、医生门户和管理

门户,对不同角色的使用者量身打造

最方便业务环境。

推广门户:为不同的用户提供统

一的入口,提供医疗信息、健康知识

发布的窗口;

用户门户、T V门户:在互联网

和电视上接收和展示医疗终端传送的

健康监控数据,保存各类健康数据提

供趋势分析。建立用户独立的电子病

历、医患签约、面诊预约等医患交互

功能。并且提供社区群和家庭群设

置,使用户能关注到亲属等的健康情

况,加强用户体验。

医生门户:提供查看患者电子病

历、获取业务系统提供的患者测量数

据告警信息、审批面诊预约等功能。

管理门户:进行角色管理、系统

维护,管理医疗机构、医疗资源以及

用户群账号权限。

聚合开放,

实现社会化的创新模式中兴通讯健康云提供了能力聚合

与开放环境平台(PaaS云),可以通

过服务总线接入电信业务能力(短

信、彩信、wappush)、互联网(图

片、地图、天气预报)、医疗相关能

力(如医疗专家知识库、心电分析

模型、健康养生信息、医疗资源信

息);此外还提供统一计费、统一配

置、统一报表等后台支撑,各种应用

利用相应的框架进行开发后,即可做

到对外统一界面、统一运维管理、统

一报表展示等。应用平台层通过API将

能力层的服务进行封装,抽象成一个

个原子服务,对上层应用提供服务,

从而简化了上层服务的开发。

同时基于健康云提供的开发者社区

功能,使社会上的众多企业开发者和个

人开发者都能提供医疗保健相关能力的

组件,用户也可以在开发者社区提交自

己的业务需求或组件需求,由互联网上

的专业人员为其定制开发,打造了一个

社会化的创新平台,丰富健康保健应用

的数量,提升健康服务水平。

在当今,云计算的大潮势不可

挡,同时,健康管理已经发展成为21

世纪的朝阳产业,孕育着巨大的市场

空间。中兴通讯健康云实现了云计算

与健康管理的完美融合,为运营商提

供了一个可管理、可运营的健康管理

解决方案,力助运营商转向新的蓝海

市场。

SaaS服务

PaaS层

网络层

感知层

BPM 血压计 PDM计步器 BCM体组机 VSM监护仪

STB 第四屏 手机 PC

GSM\CDMA\3G\ADSL\LAN\IMS电信CT能力

NGCC/SMS/MMS终端协议

应用协议

业务管理门户 运营管理

能力开放

终端管理 应用管理

能力聚合

社区

开发社区 统一接口管理

BOSS网管

计费

运营支撑系统

急救中心健康知识库医疗资源库用户电子病历

医疗应用系统/应用商店

系统

管理门户推广门户 用户门户 医生门户 TV门户

Page 31: Z T E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2011年9月 9期 简讯 · 公司积极参与A ndr oi和W ws Ph e生态系统建 设,在展会上将全面展示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产品,并将智能终端与LTE

292011年第9期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桌面云在行业市场

中的应用探讨刘步荣(中兴通讯)

云计算公认为是近几年的IT技

术热点和发展趋势。虚拟化

是云计算的核心技术,从

1998年VMware将只有在大型机中采用

的虚拟化技术引入x86平台至今,虚拟

化已经为全球用户节约了大量成本,

提升了服务器运营效率。尤其是在当

前全球金融危机还远未过去的大环境

下,虚拟化技术更是为降低TCO成本、

提升办公生产效率带来了不可估量的

价值。

桌面云的核心技术是桌面虚拟

化,与服务器虚拟化一样,它是一个

新的解决方案和基础架构理念,简单

来说就是让桌面用户调用操作系统、

OA办公软件、财务软件、R&D研发软

件等应用可以像用遥控器选择不同的

电视频道一样简单。桌面虚拟化对IT管

Page 32: Z T E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2011年9月 9期 简讯 · 公司积极参与A ndr oi和W ws Ph e生态系统建 设,在展会上将全面展示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产品,并将智能终端与LTE

30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2011年第9期

云计算

理者而言,是一个全新的视角,无论

采用哪种桌面虚拟化的技术机制,他

们都获得了在中心机房集中管理桌面

应用、对桌面应用实现统一配置与管

理的能力。

站在管理的角度,因为桌面集中管

理、虚拟化和随需交付,因此传统PC

应用的很多管理难题、维护难题、安全

难题,在这种全新的基础架构上是天然

不存在的。理论上桌面虚拟化可以实现

IT对客户端的零维护。这意味着他们可

以从繁琐的客户端配置、软件版本升

级、病毒防护、系统修复等操作中解放

出来,在为桌面用户提供充分灵活操作

空间的同时,提升了IT部门的桌面管理

水平,有利于控制企业内部核心信息、

减少前台大量个人终端的功耗,从而降

低系统总体拥有成本。

中兴通讯桌面云方案系统架构

中兴通讯桌面云方案提供一种端

到端的桌面管理整体解决方案,将

P C的处理能力集中到数据中心,将

原先前台个人终端变成更加精简的云

终端,不需要强的处理能力和存储能

力,只提供显示、键盘、鼠标等输入

输出设备。后台云数据中心给每个前

台终端提供虚拟化的“主机”,实现

了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运行在数据中

心服务器或工作站上,输入/输出操作

在客户端机器上。用户在前台所有的

输入,如鼠标、键盘的操作被同步到

服务器上执行,所有的输出如屏幕的

刷新也被同步到客户端。

每个前台终端所使用的资源都是

由后台从资源池中分配调度,实现计

算、存储、网络资源的共享,分配的

虚拟资源在没有实际使用时是给其他

终端使用的;通过云数据中心统一调

度和管理,实现对资源的“按需分

配”的管理。

中兴通讯桌面云方案架构如图1

所示。

(1)云终端硬件层

瘦客户机,是使用专业嵌入式处

理器、小型本地闪存、精简版操作系

统的基于PC 工业标准设计的行业专用

终端。配置包含专业的低功耗、高运

算功能的嵌入式处理器、不可移除的

用于存储操作系统的本地闪存、本地

系统内存、网络适配器、显卡和其他

外设的标配输入选件;

传统PC/笔记本电脑,使用通用级

别高运算高功耗硬件、各种类型接插

件、内置风扇和电源,体积大,能耗

较大,是目前主流的办公终端设备;

移动设备,使用Apple iOS或者

Google Android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

平板电脑,安装有桌面虚拟化客户端

软件以连接到虚拟桌面。

(2)虚拟桌面会话管理软件层

虚拟桌面会话管理软件层,负责

整个虚拟桌面系统的调度,例如新虚

拟桌面的注册以及将虚拟桌面的请求

指向可用的系统。用户通过与控制器

交互进行身份认证,最终获得授权使

用的桌面。虚拟桌面提供统一的Web登

录界面服务以及与后方基础架构的通

信能力,其自身也提供高可用性和负

载均衡的能力。

(3)虚拟化资源调度软件层

桌面虚拟化资源调度软件层实现IT

基础资源云化,负责计算资源池、存

储资源池、网络资源池的统一管理、

按需分配部署、资源动态调度,具体

支持如下功能。

资源池整合,创建一个统一管理的

共享基础架构资源池:整合计算

资源(物理机和虚拟机等)、存

储资源(分布式存储、磁阵存储

等)、网络资源(IP地址、带宽、

负载均衡能力、防火墙等)。

资源分配调度:根据负载均衡和资

源均衡的策略,从基础设施资源

池按照需求部署资源实例,根据

需求执行资源的动态调度。

提供用户管理、计费管理、安全管

图1 中兴通讯桌面云总体架构图

终端接入层

虚拟桌面层

虚拟资源层 虚拟计算资源 虚拟存储资源 虚拟网络资源

物理资源层

计算/存储/网络计算设备 存储设备 网络设备 安全设备

云终端硬件

云软件:虚拟桌面会话管理

云软件:虚拟化调度

云基础设施硬件

Page 33: Z T E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2011年9月 9期 简讯 · 公司积极参与A ndr oi和W ws Ph e生态系统建 设,在展会上将全面展示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产品,并将智能终端与LTE

312011年第9期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理、监控管理等管理功能。

集中监控管理所有计算、存储、网

络资源。

(4)云基础设施硬件层

ZXF20 B8000/E8000系列刀片服

务器,担任桌面云计算节点、管理节

点、应用程序主机节点、接入节点等

设备;ZXF20系列存储,担任桌面云后

台共享存储设备;ZXR10 系列交换机,

提供计算设备、存储设备内部互连以

及和外部应用客户端的网络互联。

中兴通讯桌面云方案的特征

(1)终端与数据分离,保障企业

信息安全

个人终端与企业信息分离,桌面

和数据在后台集中存储和处理,传输

到终端的仅是屏幕的刷新,不丢失不

泄密,并可灵活采用授权异地访问。

服务器后台对终端安全认证,支

持通过USB key、用户指纹、用户口

令等多种方式对用户身份进行认证,

并进行多层级精细化的授权,确保TC

(Terminal Client)的唯一合法性。

(2)节能减排,降低客户TCO成本

终端采用低功耗、低噪音的TC,

有效解决密集办公环境的温度和噪音

问题,减少企业庞大的电费支出。

瘦客户端免维护,桌面操作系统

免维护,前台与传统 IT 基础设施分

离,简化IT的管理、维护和技术支持,

降低 IT 运营成本。采用桌面云后维护

费用将至少节省80%。

(3)终端灵活接入,提供移动办

公应用

数据和桌面都集中运行和保存在

数据中心上,用户可以不必中断应用

运行,通过灵活的终端接入方式在线

编辑。用户在桌位、办公室、旅途

中、家里的不同终端上随时随地都可

远程接入,桌面立即呈现。

(4)统一管理运维,实现资源共享

前台瘦客户端嵌入式系统免维护、

桌面操作系统免维护,通过终端统一管

理平台可轻松管理数千台瘦终端,简化

IT 的管理、维护和技术支持。

后台数据中心通过虚拟化将多台

计算/存储/网络资源整合到共享资源

池,实现统一管理,简化 IT运维和技

术支持,降低整体管理费用和采购成

本、电力费用和空调冷却费用。

桌面云方案在政企市场的应用

中兴通讯桌面云在政府行业、大

中型企业、金融行业、教育行业、医

疗行业5大行业中大体有以下4种应用

场景:

高信息安全要求机构的内部办公

应用;

对外公共服务窗口应用;

结合桌面云的呼叫中心应用;

移动办公应用。

中兴通讯桌面云在某设计院获得

应用。该设计院原先60%的员工是研发

人员,使用AUTOCAD图形设计软件做

图形设计,前台终端采用独立的的图

形工作站终端;40%用户为普通办公人

员,采用传统PC电脑。员工设计图纸

存放在个人终端内,存在信息泄露隐

患,并且图形工作站价格昂贵,采购

成本也相当高。

通过应用中兴通讯桌面云方案,

将原先前台的图形工作站终端统一集

中到后台数据中心,前台全部采用瘦

客户机作为个人终端。针对图形设计

人员,后台提供独立的图形工作站;

针对办公人员,后台提供虚拟主机作

为办公主机。

通过桌面云方案能够保证研究院

的核心设计信息驻留在后台,消除信

息泄露隐患;前台多人能够分时共享

后台昂贵的图形工作站设备,无需为

每人单独配置一台图形工作站,有效

降低采购成本;实现图形工作站终端

和办公电脑终端的桌面的统一管理,

大大提高桌面管理、运维效率。中兴

通讯桌面云成功助力该研究院的日常

开发设计工作,切实有效解决了客户

的问题。

Page 34: Z T E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2011年9月 9期 简讯 · 公司积极参与A ndr oi和W ws Ph e生态系统建 设,在展会上将全面展示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产品,并将智能终端与LTE

32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2011年第9期

物联网

物联网发展之道樊万鹏,陈宝(中兴通讯)

2009年开始,以“物联网”、

“智慧地球”为代表的信息化

概念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为通

信产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全球

各大电信运营商纷纷将目光投向物联

网的蓝海市场,希望从物联网业务中

获得新的增长点。

运营商发展物联网面临的挑战

全球电信运营商经过一段时间的

物联网探索与实践,发现物联网发展

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

物联网产业结构涉及终端制造

商、系统集成商、网络运营商等诸多

环节。在上万亿产值的物联网产业

中,各个环节、各个厂家各有所长,

只有强强联合才能提供面向客户的完

整产品解决方案。物联网产业的成

功,亟需从整个产业链的横向分工上

进一步明确,从标准化、开放性、互

通性方面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才能实

现规模化发展。标准是规模化发展的

前提,是产业链协作的基础。目前标

准组织众多,都在制定不同的标准,

标准太多,就是没有标准,标准的统

一势在必行。

存在严重的行业壁垒

运营商处于向行业市场转型的初

期,缺乏行业的专业知识,没有行业

应用的积累,在行业内还没有获得品

牌认可度。同时,行业市场存在严重

的壁垒,传统的系统集成商、设备提

供商与行业客户之间往往已经形成稳

定的合作关系。对于涉及专业领域的

行业应用,客户更倾向于选择专业厂

商而不是运营商。

聚焦困难

物联网应用范围极为广泛,涉及

的行业众多,如道路交通、医疗保

健、环境监测、移动执法、电力抄

表、农产品溯源等,运营商往往面临

着选择的困境,无法找到合适的业务

方向。同时,行业应用丰富多彩,呈

现给运营商的行业市场呈碎片化状

态,单一的行业应用M2M终端数量无

法上规模,运营商无法从有限的几个

行业应用得到足够的收益。

发展之道

聚焦家庭/个人应用,为行业应用

提供更加智能的通道

运营商的物联网市场形势如图1

所示。

个人/家庭市场是运营商的蓝海市

场,在这种模式下运营商处于主导地

位,运营商可以开发面向家庭和个人

的应用,如智能家居、智慧医疗、车

载信息服务等业务,提供端到端解决

方案,进行长期培育,重点发展。

物联网的行业市场表现为显著的

长尾效应。在行业市场,运营商首先

需要提供智能通道服务,向客户提供

更可靠的通信能力,以及对通信及终

端故障的快速定位与恢复服务。同

时,运营商可以发挥业务运营的优

Page 35: Z T E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2011年9月 9期 简讯 · 公司积极参与A ndr oi和W ws Ph e生态系统建 设,在展会上将全面展示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产品,并将智能终端与LTE

332011年第9期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势,并通过开发者社区实现群体创

新,聚合行业/专业领域的能力与电信/

互联网的能力,通过开放的平台对合

作伙伴实现能力开放,当平台的应用

与客户积累到一定阶段,业务形态和

商业模式将实现质的突破。另外,运

营商也可以有重点地选择行业壁垒薄

弱、可以深度参与的行业市场,提供

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聚合能力,打造开放的物联网平台

标准化是产业分工的基础,是物

联网规模发展的前提。运营商仅仅制

定自己的企业标准是不够的,必须考

虑物联网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协同,促

进国际标准在物联网各领域的推广。

运营商应坚持聚合开放的理念,

汇聚电信能力、计费能力、网络能

力、互联网能力、行业能力等,通过

OPEN API开放给客户及应用集成商,

实现智能通道业务,如向用户提供终

端在线状态、IP地址、终端在网状态、

漫游归属、SIM卡状态等信息。物联网

平台(见图2)链接终端和应用,是标

准化推进的重要举措。

比如说,在电力抄表的应用场景

中,电力公司突然发现一栋楼的所有数

据都上不来了,通过物联网电力应用

系统,很容易获知是终端的SIM卡欠费

了,还是终端没有电了,或是这个地

方场强太弱,需要增加基站部署等。电

力公司根据这些信息,能够迅速解决问

题。原来电力公司可能要派一个人、一

辆车,花一天时间解决的问题,现在由

于电信运营商把能力开放出来了,只需

要1分钟就可以解决。运营商把通信能

力、互联网能力、网络能力、物联网的

公用能力开放出来,上层电力应用通过

API调用,还能够很方便地给用户发送

图2 物联网平台架构图

短信、彩信,进行终端位置定位等,从

而给电力公司带来新的价值。

通过云计算满足大规模部署和业务

弹性需求

云计算为运营商和企业部署物联

网应用提供了一种可选的方式,企业

可以利用运营商提供的计算和存储能

力,以较低的成本快速部署物联网应

用。云计算是物联网大规模发展的必

然技术选择。

运营商还可以通过将聚合后的能

力开放给互联网上广泛的专业物联网

开发人员,建立B-B 或者B-B-C模式的物

联网应用商店,利用大众的力量,促

进物联网应用的繁荣。这无疑将极大

推动物联网业务的创新,并形成以运

营商为核心的产业联盟。

物联网前景远大,在发展的道路

上,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运营商要充分

发挥其通信能力、管道的优势,针对不

同的物联网应用采取不同的策略:针对

家庭/个人可重点发展,提供端到端解

决方案;对大部分专业行业应用,通过

建设智能通道,将能力开放出来,由专

业的合作伙伴、专业的开发者提供专业

的行业应用;运营商也可以有重点地选

择行业壁垒薄弱、可以深度参与的行业

市场,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图1 运营商物联网市场形势图

用户数/使用量

智能家居、健康保健、车载信息服务......

个人/家庭市场电力、交通、环保、能源......

The Hot Head The Long Tail 业务应用个数

行业市场

电信CT能力 第三方能力、

行业能力

M2M能力

业务网关

业务运营

管理平台

SMS/MMS定位/IVR…

领航/BOSS 网管

核心网计费/经分

运营支撑系统

统一接入网关(UAG)

企业总线 (ESB)

能力开放API

第三方

应用应用

商店

开发

社区 融合应用

管理

业务执行

环境

(USEE)

业务测试

环境

(USEE)

业务开发环境

(USCE)

Page 36: Z T E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2011年9月 9期 简讯 · 公司积极参与A ndr oi和W ws Ph e生态系统建 设,在展会上将全面展示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产品,并将智能终端与LTE

34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2011年第9期

物联网

物联网中的电子身份识别 冯永华(中兴通讯)

物联网的终端是物品,人们的

生活和工作都离不开周围成

千上万的各种物品。人是主

体,物品是客体。对物联网最直观的

理解是人们需要知道哪些物品,并控

制他们发挥其作用。物联网需要识别

物品,也需要识别人,本文讨论物联

网识别人们身份的相关技术。

物联网的本质含自动识别

物联网的本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

在3个方面:一是互联互通;二是识别

与通信特征,即纳入物联网的“物”

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

(M2M)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

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

与智能控制的特点。其中“识别与通

信特征”和“智能化特征”都离不开

物体和相关人员的身份识别,物体具

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的功能,物联

网平台、物体、人员相互能够自动识

别身份。

以此可见,自动识别在物联网中

占有重要地位,而生物识别技术是实

现自动识别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物联

Page 37: Z T E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2011年9月 9期 简讯 · 公司积极参与A ndr oi和W ws Ph e生态系统建 设,在展会上将全面展示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产品,并将智能终端与LTE

2011年第9期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35

网应用领域内,生物识别技术广泛应用

于绿色农业、工业监控、公共安全、城

市管理、远程医疗、智能家居、智能交

通和环境监测等各个行业。

电子身份识别服务的概念

电子身份识别(EID)应用由来已

久。从计算机产生之初,使用口令来验

证计算机使用者的身份是最早的EID应

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EID应用逐

渐扩展到电子政务和民生领域,负责市

民、政府官员和移动终端的身份识别。

与互联网相同,物联网能识别用

户和物体的一切信息都是用一组特定

的数据来表示的。这组特定的数据代

表了数字身份,所有对用户和物体的

授权也是针对数字身份的授权。如何

保证以数字身份进行操作的使用者就

是这个数字身份合法拥有者,也就是

说保证使用者的物理身份与数字身份

相对应,EID服务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

题。作为物联网的第一道关口,EID服

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真实世界,对用户身份认证的

基本方法可以分为3种:说出所知道

的信息、展示所拥有的东西、提供独

一无二的生物特征。在物联网中身份

认证手段与真实世界中一致。物联网

中身份认证的手段包括:一、输入保

密信息,如用户的姓名、通行字或加

密密钥等; 二、展示访问卡、钥匙或

令牌等实物,通过询问应答系统和物

理识别设备来识别;三、利用生物特

征,如指纹、声音、视网膜等识别技

术对用户进行唯一的识别。

基于生物特征的电子身份识别

基于生物特征的EID指通过对生物

体(一般特指人)本身的生物特征来区

分生物体个体的电子身份识别技术。目

前生物特征的研究领域非常多,主要包

括语音、脸、指纹、手掌纹、虹膜、视

网膜、体形、敲击键盘、签字等。针对

物联网,我们选择人脸、语音、指纹和

虹膜4种生物特征作为基于生物特征的

EID服务的识别基础。

人脸识别

人脸识别的优势在于其自然性和

不被被测个体察觉的特点。但人脸识

别技术难度很高,被认为是生物特征

识别领域,甚至人工智能领域最困难

的研究课题之一。

语音识别

语音识别利用录音设备不断地测

量、记录声音的波形和变化,将现场

采集到的声音与登记过的声音模板进行

匹配,从而确定用户的身份。这种识别

技术因为技术问题识别精度不高。

指纹识别

指纹识别作为识别技术已经有很

长的历史了,可以可靠地确认一个人

的身份。但是,某些人或某些群体的

指纹因为指纹特征很少很难识别,手

指出汗或被污染时常常无法识别。

虹膜识别

虹膜识别技术比其他生物认证技

术的精确度高几个到几十个数量级。

虹膜识别的缺点是使用者的眼睛必须

对准摄像头,而且摄像头近距离扫描

用户的眼睛,是一种侵入式识别方

式,会造成一些用户的反感。

电子身份识别在智慧城市中的

应用

在政府的推动下,物联网将广泛

应用于智慧城市的各个领域,提高政

府办事效率。EID服务在物联网领域

的应用解决了智慧城市的身份识别问

题。从物联网的定义看,EID服务是物

联网发展的前提,物联网要达到智能

化和自动化,必须首先确定用户及其

物品的合法身份,针对城市的所有物

联网应用都需要EID服务。

中兴通讯提出智慧城市五合一应

用方案,把最常用的民生活动:户口

登记、选举活动、驾照验证、水电气

服务、医疗服务,综合在一起管理,

所有验证信息统一保存,各个机构不

必重复采集市民数据。综合管理方案

让市民生活更优化,让城市更智慧。

户口登记信息能证明市民身份,

还能凭此核查国籍、年龄、血缘关系

等状态数据;选举证明是市民在某项

Page 38: Z T E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2011年9月 9期 简讯 · 公司积极参与A ndr oi和W ws Ph e生态系统建 设,在展会上将全面展示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产品,并将智能终端与LTE

36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2011年第9期

物联网

选举活动中具有选举权的证明;在物

联网环境下,驾照的验证变得非常简

单,验证终端连接到物联网后,可以

在线查询和离线验证;水电气是市民

最重要的生活资料,目前水电气供应

分属不同的系统,抄表、缴费都不方

便,将水电气服务纳入物联网管理之

后,水表、电表和气表都实现智能

化,将大大方便市民的生活,并提高

管理效率;在物联网中,可以把医疗

仪器改造为智能传感器,通过医院和

家庭两端的医疗智能传感器连通医院

和家庭,建立远程医疗中心,进行远

程咨询、远程监护和远程诊断。

智慧城市五合一应用方案以EID服

务为中心,采用智能卡技术实现生物

识别功能,通过身份信息采集、网络

传输、统一管理和业务处理等多个环

节让城市智慧化。

智能卡

方案选用带CPU的智能卡,存储

用户ID、用户口令、数字证书、私钥4

种数据,以及户口登记、选举证明、

驾照、水电气服务和医疗服务的关键

业务信息。智能卡内保存密码算法、

公钥证书及其对应私钥,签名、加密

在智能卡中进行,私钥不出卡,涉密

内容不可拷贝,并采用双强因子认

证——使用生物特征代替 PIN 码认证。

智慧城市方案各部分组成如图1

所示。

综合生物识别

4种生物识别技术各有优缺点。所

以,电子身份识别服务采用综合生物

识别方法,把4种生物识别集成起来,

分成两组,一组是自然识别,包含人

脸识别和语音识别,另外一组是准确

识别,包含指纹识别和虹膜识别。电子

身份识别服务系统通过配置,从这两组

分别选择1~2种组合进行识别。综合生

物识别能够提高识别精度,同时改善用

户友好度,增加系统的易用性。

体系结构

智慧城市五合一应用方案的体系

采用4层结构,如图2所示。

第4层应用服务层,由物联网应

用、服务和用户组成,与行业需求结

合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包括市民

信息中心、市民服务系统、智能卡管

理系统等。这些系统通过智能卡和生

物识别技术,使所有市民和服务提供

者均使用统一的门户进行访问和各项

管理操作,服务提供者不仅包括警察

局、选举办公室和社区办公室等政府

部门,还包括自来水公司、煤气和天

然气公司、电力公司、医院及其他医

疗机构等。系统提供外部接口用于连

接其他可扩展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

基于生物识别技术的电子身份识别

方案为城市智能化提供了一条有效途

径,使用生物识别技术能够准确识别市

民身份,解决物联网应用最基本的问

题,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进程。

图1 智能卡相关设备和用户、物联网平台的关系

图2 智慧城市五合一应用方案4层结构图

用户 智能卡 读卡器 终端设备 网络传输 物联网平台

户口登记 选举证 水电气服务 驾照验证 医疗服务

业务支撑平台

网络管理 决策分析 业务管理

移动

通信 互联网

卫星

网络

智能卡

读写器

家庭网关 传感网网关

感知层

网络层

运营管理层

应用服务层

Page 39: Z T E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2011年9月 9期 简讯 · 公司积极参与A ndr oi和W ws Ph e生态系统建 设,在展会上将全面展示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产品,并将智能终端与LTE

372011年第9期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中兴通讯助力深圳移动成功完成大运

会TD通信保障

【本刊讯】2011年8月23日,第

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深圳成功闭

幕,深圳移动以优质的通信网络服务

大运会,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

媒体和观众提供了高速、畅通的通信

服务。中兴通讯作为深圳大运会的TD-

SCDMA网络供应商和服务商,成立了

专项工作组,保障了大运会通信工作

顺利进行。

大运会召开前,中兴通讯提前精

心策划了保障方案,对于重要保障区

域日夜进行大量路测和优化调整,保

证了网络的万无一失。大运会期间,

成立了前台服务保障、后台支撑保障

两个工作组、多个大运会应急保障小

组、多个专家组,全天24小时不间断

实时严密监控网络运行状态和性能指

标,发生故障能够第一时间响应,第

一时间处理,第一时间恢复。

中兴通讯TD/TD-LTE团队一直致力

于以专业的网络交付能力及时响应客

户需求,助力运营商打造优质的TD/

TD-LTE精品网络。通过与深圳移动的

合作,成功经历了大运会期间大话务

量的考验(开幕式峰值话务密度达平

时的12倍),大运会保障小区及保障

路线小区实现“零告警、零故障、零

拥塞”,保障了优质用户体验。此前

中兴通讯还承担了2008北京奥运会、

60周年国庆阅兵、全运会、广州亚运

会等大型庆典和运动会的通信保障工

作,具有丰富的网络服务经验,以高效

规范的网络服务能力保障了优质网络。

中兴通讯全球首款TD-LTE多模双待智能手机亮相大运会

【本刊讯】2011年8月16日,中兴

通讯联合中国移动研发的全球首款TD-

LTE/TD-SCDMA/GSM多模双待智能终端

样机亮相深圳大运会,成功演示语音

通话、高速上网、在线视频等业务,

成为本届大运会的一大科技亮点。这

是继2010年中兴通讯作为首批TD-LTE

设备提供商为上海世博会提供新一代

移动宽带服务后,在 TD-LTE终端产业

发展的又一次重大贡献,标志着TD-

LTE产业链已逐步走向成熟。

中兴通讯这款全球首部TD -LTE/

TD-SCDMA/GSM多模双待智能终端采

用3.5寸FWVGA(Full Wide VGA,分辨

率可达854×480)电容触摸屏,搭载

Android2.3操作系统平台,配备3D加

速OpenGL ES 2.0。配备了一个800万像

素带有面部自动对焦功能摄像头,实

现更加逼真的影像拍摄。该产品支持

多模高速无线通信,可以实现用户在

TD-LTE、TD-SCDMA、GSM三网之间自

动漫游,为用户选择最佳、最快的网

络,提供高速的数据服务。

中兴通讯推出的该产品最大的亮点

在于:当用户处于TD-LTE/TD-SCDMA/

GSM三网覆盖区域时,不但可以同时

待机在TD-SCDMA(或GSM)和TD-LTE

两个网络下,并可同时使用基于TD -

SCDMA(或GSM)的话音业务以及基

于TD-LTE的高速数据业务。中兴通讯在

设计上充分考虑用户使用体验,将中国

移动的三网制式进行无缝连接,用户可

以在打电话的同时,实现高速上网、收

发邮件、导航定位等数据服务。

Page 40: Z T E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2011年9月 9期 简讯 · 公司积极参与A ndr oi和W ws Ph e生态系统建 设,在展会上将全面展示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产品,并将智能终端与LTE

38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2011年第9期

新闻资讯

广东联通实现“大运期间零故障”

数据通信最高暴增18.5倍

【本刊讯】2011年8月23日,深圳

大运会成功闭幕,大运期间的通信服

务和通信保障成为大赛成功的重要支

撑。这是深圳第一次举办世界性体育

赛事,也是深圳联通3G网络建设完成

后迎来的第一次真正考验,深圳联通

与WCDMA网络承建商中兴通讯圆满完

成了相关任务。

统计数据表明,在深圳大运会期

间,广东联通共有1家大运村通信服务

站、9家大运示范厅、56个国际业务专

属渠道、2500个社会网点参与服务宣

传活动。深圳联通建立了大运村服务

站、示范厅、普通厅、流动服务站的

四大大运专属服务渠道。

在8月12日当天,深圳湾体育中心

话务量增加3倍,下行数据流量增加7.5

倍,上行数据流量更是激增18.5倍,

创造了新的纪录。大运期间,深圳联

通通过流畅的HSPA+网络搭建的空中

“高速公路”,最高理论下载速度达

21Mbps,处于竞争领先地位,同时实

现了3G业务“零故障”。

这样的成绩源自联通对网络质量的

持续改进。一年前,深圳作为三个城市

之一,进行了HSPA+升级测试,并最早

完成所有测试条目,室内单用户平均

速率已可以达到19.97Mbps,室外也可

以达到近18Mbps,接近21Mbps的理论

值。经过试点后,中国联通集团在全国

推广HSPA+升级,并在今年5.17开通了

56个大中城市HSPA+业务,此后中国联

通组织了第4次KPI测试。中兴通讯作为

战略合作伙伴,在前三次测试中综合成

绩排名蝉联第一,第四次测试中洛阳、

聊城在所有参测的60个城市中排名第一

和第二,上行平均速率达1.96Mbps,超

过各厂商平均值10%,下行平均速率达

3.62Mbps,超各厂商平均值5%。

中兴通讯印度公司召开首届供应商

战略合作大会

【本刊讯】近日,中兴通讯印度公

司在德里召开首次印度供应商战略合作

大会,旨在扩大供应商合作网络并巩固

现有供应商的良好合作关系。中兴通讯

印度公司将会加大因工程需求对本地供

应商的采购。印度通信设备生产制造商

也可以通过此机会加强与中兴通讯在印

度乃至全球的供货合作。

本地化经营策略是中兴通讯印度

公司的战略之一,公司不断加强与本

地供应商的合作,以满足本地采购需

求,同时还将满足南亚及非洲的采购

需求。随着政企网业务的开展以及智

能终端产品的上市,公司对本地供应

的采购还将不断加大。

中兴通讯印度公司自2006年开始

向本地通信设备零配件供应商进行采

购,目前合作供应商超过120家,为超

过7000人提供潜在就业机会。早期的

采购只满足于印度市场需求,后期逐

渐扩展到为埃塞俄比亚、肯尼亚、乍

得等非洲国家的项目提供设备及物料

支持。印度将成为中兴通讯全球通信

设备零配件采购基地之一。

Page 41: Z T E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2011年9月 9期 简讯 · 公司积极参与A ndr oi和W ws Ph e生态系统建 设,在展会上将全面展示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产品,并将智能终端与LTE

392011年第9期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中兴通讯与美国CPES研发中心建立战略合作

【本刊讯】近日,中兴通讯宣布

作为高级会员加入美国CPES(Centre

for Power Electronics Systems)发起

的电源管理联通联盟P M C(P o w e r

Management Consortium),双方正

式建立战略合作。中兴通讯高级副总

裁陈杰与动力产品总经理李广勇拜访

了美国CPES研究中心,中心负责人Dr.

Fred Lee对中兴通讯的加入表示热烈欢

迎,双方就战略合作的方式和课题进

行了深入交流,对电源领域的多项发

展及技术应用探讨达成共识。

CPES是美国最著名的国家科学基

金工程研究中心之一。该中心依托超

过15年的研发成果,在电力电子技术

领域拥有海量专利,培养了大量高端

技术研究人才。而该中心发起的电源

管理联盟联合,吸纳业内最具竞争力

的企业,定义行业未来发展动向,共

同面对行业发展关键技术及挑战,给

所有成员提供共享最新研究成果的平

台,共推行业向前发展。

中兴通讯一直致力于新技术的研

究和开发,迄今为止已取得150余项动

力、电力、电子类国家专利,牵头和参

与了10余项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定、

修订。凭借雄厚的研发实力和积极的市

场拓展,中兴通讯稳居市场第一阵营。

据Frost&Sullivan《2009年中国通信电源

市场白皮书》研究显示,中兴通讯以

30.5%的占有率排列中国通信电源市场

第一。2010年,中兴通讯在电信集采取

得第一的好成绩,凭借雄厚的研发实力

和积极的市场拓展,中兴通讯在国际通

讯电源市场上的表现也越来越抢眼。截

至2010年,已经有66万多套设备在全球

136个国家385个运营商广泛使用。

中兴通讯国内首家通过美国NIST安全认证

【本刊讯】2011年8月16日,中

兴通讯宣布其统一平台密码库和UEP

密码模块成功通过atsec信息安全公

司的测试,并获得根据FIPS 140-2标

准的CMVP密码模块验证体系的安全

验证。中兴通讯也是中国第一家通过

CMVP认证的厂商。

CMVP体系由美国NIST国家标准

和技术委员会和加拿大CSEC国家通信

安全局共同建立,FIPS 140-2定义了

美国联邦政府和加拿大政府的安全要

求,用于保护IT系统中未经分类的数

据的密码模块必须满足该系列要求。

自2 0 1 0年9月,a t s e c基于F I P S

140-2标准针对中兴通讯两个密码模

块展开测试。测试工作于2011年8月

完成,CMVP分别为中兴通讯的两个

模块授予了证书。

Page 42: Z T E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2011年9月 9期 简讯 · 公司积极参与A ndr oi和W ws Ph e生态系统建 设,在展会上将全面展示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产品,并将智能终端与LTE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2011年第9期40

新闻资讯

中兴通讯为菲律宾第一大移动运营商SMART建设LTE承载网

【本刊讯】中兴通讯近日宣布,公司独家中标菲律宾

第一大运营商SMART城域以太传送网CEN项目,将为SMART

提供可靠、强壮、长期稳定发展的承载网络。SMART CEN

城域以太承载网覆盖菲律宾全境,中兴通讯通过新一代IP传

送产品ZXCTN 9008/9004组建多个核心及汇聚环,提供城域

以太网不同性能容量的多业务承载。

SMART是菲律宾第一大运营商PLDT(Philippine Long

Distance Telephone Company 菲律宾长途电话公司)全资子

公司,日本NTTCom持有PLDT21%的股份。SMART负责通信

移动业务,也是菲律宾第一大移动运营商,拥有2G/3G用户

数近5000万。PLDT计划在3年内建设一张覆盖菲律宾95%人

口的LTE网络,因此也在大力发展LTE承载网络。SMART规划

从核心层开始自上而下进行IP化改造,以高效满足2G/3G/

LTE不同网络承载需求,降低网络建设和运维成本,实现承

载网络的平滑演进。

中兴通讯的新一代IP传送产品ZXCTN 9008/9004已经广

泛应用在亚太地区众多国家,此次项目进一步提高了在

亚太地区的市场占有率,提升了中兴通讯IPTN产品的竞争

力。截至2010年底,中兴通讯承载网凭借优异的产品及解

决方案,已在全球126个国家的558家运营商投入使用。据

Dell'Oro Group《2011年一季度全区光网络市场》报告显

示,2011年一季度中兴通讯PTN市场占有率居第一。

中兴通讯与荷兰光网络运营商Reggefiber签订电源设备合同

【本刊讯】2011年8月15日,中兴通讯宣布同荷兰领

先的光网络建设及运营商Reggefiber签订电源设备供货合

同。中兴通讯将在未来4年为Reggefiber的站点提供UPS

不间断电源解决方案。

Reggefiber计划每年在荷兰建设200多个新的站点。

体积小、功效高、可靠性高是UPS不间断电源解决方案的

关键性能指标要求。经过各种测试,Reggefiber最终选择

了中兴通讯的模块化UPS不间断电源解决方案。该方案有

效地解决了Reggefiber所面临的问题并将显著地降低TCO

拥有成本。

截至2010年底,中兴通讯电源系统累计发货60余万

套,服务全球132个国家和地区的360多家运营商。在欧

洲,中兴通讯的电源产品已经进入西班牙电信、德国电

信、挪威电信、土耳其电信等。

Page 43: Z T E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2011年9月 9期 简讯 · 公司积极参与A ndr oi和W ws Ph e生态系统建 设,在展会上将全面展示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产品,并将智能终端与LTE

2011年第9期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中兴通讯2011年上半年

新增LTE商用合同数超2010年全年

【本刊讯】2011年8月16日,中兴通讯宣布,截至2011

年6月30日,中兴通讯已获得23个LTE商用合同,与全球80

多个运营商合作并部署试验网,仅2011年上半年新增LTE商

用合同数已超过2010年全年合同总数,其中欧美市场占比

超过50%。

中兴通讯2011年上半年陆续斩获马来西亚U Mobile DC

HSPA+/LTE合同、和黄瑞典全球首个LTE FDD/TDD双模商用

合同、Telenor马来5000个HSPA+/LTE基站合同,开通南亚首

个LTE网络(斯里兰卡Mobitel)等,比2G、3G时代有大幅

提升,在全球LTE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另外,在LTE终端

方面,中兴通讯已创订货量超过10万部成绩。

除此之外,中兴通讯在全球积极拓展市场,与全球80

多个运营商合作并部署试验网。根据咨询公司Maravedis对

全球LTE设备合同的统计,截至2011年第一季度,中兴通讯

占据14%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三。

中兴通讯副总裁、CDMA&LTE产品总经理李键认为:

“LTE与3G一样,将首先从欧美等发达市场起步。在3G时

代,我们的商用布点比行业领导公司稍慢,但是,公司从

LTE应用伊始就要走在行业前列,从欧美市场突围是公司

LTE的战略选择。我们计划到2011年底,在欧美日等高端

市场的LTE商用合同超过20个。”

中兴通讯推出业界首款“超宽频”

双模RRU 提升边缘频谱效率30%以上

【本刊讯】2011年8月23日,中兴通讯宣布已推出业

界首款50MHz工作带宽的TD-SCDMA/TD-LTE双模RRU。这款

RRU在E频段(2320MHz~2370MHz)能够支持2个20MHz的

TD-LTE应用,同时支持10MHz(6载波)TD-SCDMA应用,

发射功率达2通道×50W,可提升边缘频谱效率30%以上。

该款产品能够一步到位建设TDS/TDL室内覆盖网络,对业界

超宽频双模技术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TD-LTE是TD-SCDMA的下一代演进技术,在中国移动

TD-SCDMA网络2010年建设中,就已经开始考虑TDS/TDL

双模需求。按照中国移动的频段规划,E频段仅用于室内

覆盖,目前业界普遍按照1个TD-LTE 20MHz来设计产品,

中兴通讯考虑到后续升级以及用户量的增长,率先推出

了能够支持2个TD-LTE 20MHz工作带宽,同时支持TD-

SCDMA的RRU产品,一步到位网络建设,节省网络建设成

本。这款产品预计将广泛应用于2011年TD-SCDMA网络建

设中。

中兴通讯积极推动TD-LTE商用。截止2011年8月,中兴

通讯已在全球15个国家与25个全球领先运营商建设TD-LTE

实验局和商用网络,遍布欧洲、印度、独联体、亚太、东

南亚等区域。在瑞典部署全球最大的LTE TDD/FDD融合商

用网络,也是北欧第一个TD-LTE商用网络,基站采用中兴

通讯SDR平台以及统一的核心网和网管平台。此外,中兴

通讯还和高通、创毅视讯、Sequans 、Altair等芯片厂家积

极开展合作进行互通测试,推动产业发展。

Page 44: Z T E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2011年9月 9期 简讯 · 公司积极参与A ndr oi和W ws Ph e生态系统建 设,在展会上将全面展示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产品,并将智能终端与LTE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2011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