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MAX Forum TWG& Face to Face 會議報告 - ITRI

21
1 出國報告 (出國類別:其他) WiMAX Forum TWG& Face to Face 會議報告 出國人員:鄭延修、蔡長嵐、謝慶堂 派赴國家:加拿大╱卡爾加利 出國期間:99 8 8 日至 8 15 報告日期:99 8 27

Transcript of WiMAX Forum TWG& Face to Face 會議報告 - ITRI

1

出國報告

(出國類別:其他)

WiMAX Forum TWG& Face to Face會議報告

出國人員:鄭延修、蔡長嵐、謝慶堂

派赴國家:加拿大╱卡爾加利

出國期間:99 年 8 月 8 日至 8 月 15 日報告日期:99 年 8 月 27

2

摘 要

WiMAX Forum 於西元二○一○年八月九日至十三日在加拿大卡加利舉辦為

TWG與 CWG所舉行的聯合會議。TWG在本會期主要任務為處理 System Probile

Release 2.0,及跟追蹤 Open Retail 1b的發展。System Profile內容包括 Pysical Layer

及 MAC Layer 的技術選項討論,Open Retail 內容包括 HARQ Category 及

Beamforming。CWG 本會期的主要工作為 Open Retail的計畫管理、OR1a測試案

例 validation的現況、X.509 certificate在 validation 和 certification的使用等。CWG

與 TWG並召開聯合會議,解決討論已久 RPT threshold的問題。

技術貢獻

本團隊本次主要貢獻是跟與會公司針對WiMAX Release 2.0 profile去做討

論,希望在本團隊的努力下,一方面在於降低WiMAX Release 2.0的實現成本以添

增 Release 2.0 profile的市場競爭力,另一方亦確保台灣的技術,能被雀屏中選成

為標準的一部分。

3

會 議 解 說

技術工作小組(Technical Working Group, TWG)主要在制定WiMAX系統之

空中存取介面(Air Interface)的技術規格(包含媒體存取控制層(Media Access Control

Layer)及實體層(Physiccal Layer)系統架構、規格)、產品測試項目、認證方法。除

不定期的電話會議之外,今年共安排八次面對面會議,其中三次是WiMAX Member

Conference,與所有的工作小組一起舉行,另外五次跟網路工作小組(Network

Working Group, NWG)或認證工作小組(Certification Working Group, CWG)一起舉

行,期間安排一小段時間討論工作小組間共同的議題。本次是今年第五次面對面

會議,其中兩次跟 WiMAX Forum Member Conference 一同舉行。認證工作小組

(Certification Working Group, CWG)的主要任務在作 test case validation、測試程序的

建立維護、以及認證實驗室的管理等。由於與技術密切相關,CWG 通常與 TWG

一起開會。

4

與會成員與工作分配

成 員 任 務

鄭延修參加 TWG,擔任WiMAX R 2.0中 Security and Handover分組的負責人之一,主持討論,協助本團隊MAC議題研發成果納入規格書。

蔡長嵐參加 TWG,參與WiMAX R 2.0中 PHY structure、MIMO技術項目討論,協助本團隊 PHY相關研發成果納入規格書。

謝慶堂參加 CWG,參與 Open Retail及 OIOT等測試技術項目討論,協助解決台灣WiMAX 產業互通測試的問題。

5

目 錄

摘 要........................................................................................................................ 2

技術貢獻...................................................................................................................... 2

會 議 解 說................................................................................................................ 3

與會成員與工作分配.................................................................................................. 4

一. 會議名稱: ....................................................................................................... 6

二. 參加會議目的及效益: ................................................................................... 6

三. 會議時間: ....................................................................................................... 6

四. 會議地點: ....................................................................................................... 6

五. 會議摘要:會議議程及會議紀要 ................................................................... 6

(一) 會議議程 ...................................................................................................... 6

(二) 會議紀要 ...................................................................................................... 7

1. WiMAX Mobile System Profile Release 2 ........................................72. Open Retail 1b................................................................................. 133. WiMAX Forum CWG會議 ............................................................ 15

六. 心得及建議 ..................................................................................................... 20

七. 附件 ................................................................................................................. 21

(一) 會議資料 .................................................................................................... 21

6

一.會議名稱:

WiMAX Forum TWG/CWG Meeting

二.參加會議目的及效益:

參與技術工作小組(Technical Working Group, TWG)會議,主要進行的

System Probile Release 2.0 (R2)的制定及議案處理。除了參與 Pysical Layer的技

術探討之外,本團隊成員亦擔任 Media Access Control (MAC)的 Security &

Handover討論小組的負責人之一。目前正進行 IEEE 802.16m的技術篩選,分

出主要(Mandatory)、及選擇性(Option)的技術項目,作為WiMAX Forum Release

2 的系統規格。本團隊參與會議主要目的在了解規格制定走向,並爭取本團隊

在 IEEE 802.16m中的研發成果有機會落實在WiMAX Forum規格中。另外亦同

時追蹤 Open Retail 1b的發展狀況。參與認證工作小組(CWG)會議,本會期的

主要工作為 Open Retail的計畫管理、OR1a測試案例 validation的現況、X.509

certificate在 validation 和 certification的使用等。CWG與 TWG並召開聯合會

議,解決討論已久 RPT threshold的問題。另外,也與 CWG主席討論台灣廠商

產品互通性問題,並安排 CWG主席於八月底訪台時與經濟部官員開會討論。

三.會議時間:

2010/8/9 ~ 2010/8/13

四.會議地點:

加拿大,卡加利 (Canada, Calgary),Hyatt Regency Calgary

五.會議摘要:會議議程及會議紀要

(一) 會議議程

TWG議程為 8月 9日至 8月 13日,本次TWG會議的主題為WiMAX Release

2.0 (R2),其中 PHY與MAC分開不同會議室討論。其他另安排 Release 1.0/1.5的

Change Request (CR)、Inter Operability Problem Report (IOPR)、Recommended

Practice Documents (RPD)、Radiated Performance Testing (RPT) 、Open Retail (OR)、

7

Radio Transceiver (RT) 的議題。

會議的時間安排如下表:

(二) 會議紀要

1. WiMAX Mobile System Profile Release 2

Release 2制定了其 System Requirement,目前在訂定 System Profile,從 IEEE

802.16m的系統中選擇 Release 2所需的必要及選擇性的技術項目,已達到 System

Requirement規定的功能及效能為目標。初步將技術分類成如下 11個小組:

Study Group Topic

P1 Frame Structure, DL/UL PHY Structure and FFR, Channel Coding

P2 DL/UL PHY Control Structure and Control Mechanism

P3 MIMOPHY

P4 Band class

M1 QoS, BWR, Allocation, MAC PDU

M2 MAC statesMAC

M3 Security, HO

J1 Device Classification

J2 Legacy SupportJoint

J3 Multicarrier

Advanced Features Relay, Femto, MBS/LBS

各組設有一至兩位主持人,負責主導討論及修改文件。本團隊成員鄭延修

擔任M3的主持人之一。

8

會議前一個月 TWG 主席即發信請各公司代表提出一份對各項技術的選

擇,提交截止時間是開會前一日。然後 R2主編集合個公司的意見,列出各技術項

目的贊成/不贊成比例,會議先進行 80%以上同意及 20%以下同意(即不同意)的項

目進行討論,儘管已經有 80%的比例同意,但還是會盡量徵求其他相反意見的公

司代表的意見,從技術及實作上的觀點說服,盡量不會動用到表決的方式。主席

也很注重設備製造商的意見,所以儘管是少數(甚至是一個)反對,該決議還是會被

擱置,另外私下討論,以求所有公司皆達共識。

本會議中討論的問題及做成的決議概敘如下:

(1) P1 – Frame structure, DL/UL PHY Structure and FFR, Channel Coding

基本上支援 5 MHz、10 MHz、20 MHz頻寬,8.75 MHz與 7 MHz等頻寬為選

擇性。至於使用 Tone Dropping技術支援其他頻寬則不在 Release 2中採納。

Cyclic Prefix (CP)則選擇 1/16或 1/8,較長的 1/4 (主要用於廣播)則不支援。

系統要向下相容於 Release 1.0與 1.5的 5 MHz頻寬,以及 10 MHz、8.75 MHz

與 7 MHz中的一個。Release 2與 Release 1.x在分時雙工(Time Domain Duplexing,

TDD)上行(Uplink, UL)相容的方案採用分頻多工(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FDM),至於分時多工(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TDM) 則傾向不採用。

Fractional Frequency Reuse (FFR) 分成四個 Frequency Partition,LGE的代表

提供以下模擬數據,顯示 (0:1:1:1)、(1:1:1:1)的畫分比例,比(1:0:0:0)在系統效能

上有顯著的提升,所以傾向同時支援(1:0:0:0)、(0:1:1:1)、(1:1:1:1)的畫分比例供選

擇。不過Motorola的代表一直不表態支持。

Sector Throughput Edge Throughput (5%-tile)

DLRU (1:0:0:0)100%

(8.97Mbps)

100%

(247Kbps)

DLRU (3:1:1:1) 113.54% 143.17%

NLRU (1:0:0:0) 168.98% 164.19%

NLRU (1:1:1:1) 169.70% 196.83%

NLRU (3:1:1:1) 172.38% 190.43%

NLRU (9:1:1:1) 171.27% 177.04%

Resource劃分種類分成 Distributed Logical Resource Unit (DLRU)、Miniband

LRU (NLRU)、Subband LRU (SLRU)、Minumum A-MAP LRU (MLRU)。DLRU要

經過 Subcarrier permutation以增加 Frequency diversity。

9

Pilot Pattern支援 1至 4 streams,5至 8 streams則不在 Release 2中支援。其中

1~2 streams與 5~8 streams的 Pilot Pattern為本團隊的發明。

移動台(Mobile Statio, MS)要傳送 Uplink sounding讓基地台(Base Station, BS)

量測 Uplink通道,作為 Scheduling與 Precoding/Beamforming選擇。

編碼包含 Burst Cyclic Redundant Check (CRC)、Burst Partition、Block

Randomization、Block CRC、Forward Error Correcting (FEC)、Bit repetition、Bit

Collection等功能方塊。調變則採用 QPSK、16 QAM、64 QAM,其中 Uplink的 64

QAM是選擇性支援。

HARQ 提供 Incremental Redundancy (IR)與 Constellation Rearrangement的功

能。

其他未說明的表示目前未達共識。

(2) P2 – DL/UL PHY Control Structure and Control Mechanism

控制信號有 Primary Advanced Preamble、Secondary Advanced Preamble、

Primary Superframe Header、Secondary Superframe Header (分成 SP1、SP2、SP3三

種)、Non-user specific A-MAP, HARQ feedback A-MAP, Power control A-MAP、

Assignment A-MAP、Sounding、Ranging、Bandwidth Request。

所有的 A-MAP都要做 Power Boosting,以提升 SINR。

不同MS的 Sounding有兩種多工方式,一是 FDM+CDM,另外一個是 CDM。

Samsung的代表提供模擬數據,左證 FDM+CDM的方式的效果比較好。

Ranging channel分成 Synchronous與 Non-Synchronous兩種。

Bandwidth Request步驟可以是 3-Step或 5-Step。要是 3-Step不成功,就變成

5-Step。

不支援 Group Resource Allocation (GRA)。

(3) P3 – MIMO

下行(Downlink, DL):

BS支援 2或 4根傳送(Transmit, Tx)天線,BS要在 Downlink傳送 2 Tx或 4 Tx

的Midamble,以供MS量測MIMO channel。因為MS會漫遊於不同的 BS,不知

BS會有幾個 Tx天線,所以通道估測的演算法要具備解 2 Tx與 4 Tx的能力。8根

傳送天線目前不考慮。

10

DL Single-User MIMO (SU-MIMO)最少要支援 1與 2 streams,而 3或 4 streams

為選項。目前決定不支援 5到 8 streams。

DL Multi-User MIMO (MU-MIMO)在 BS端要同時傳送多少個 stream還沒決

定,但每個MS可接收 1個或 2個 streams。

IEEE 802.16m總共定義了六種MIMO Mode,Release 2目前決定了Mode 0、

Mode 2、Mode 4,其他三種還沒確定。下表說明每個 MIMO mode 的名稱、

Encoding、Precoding、Outside/Inside open-loop region中適用的 resource unit種類。

Description EncodingPrecoding Outside

OL region

Inside

OL region

Mode 0 OL SU-MIMO SFBC*Non-adpative DLRU, NLRU,

SLRU

未定

Mode 1 OL SU-MIMO VE** Non-adpative 未定 未定

Mode 2 CL SU-MIMO VE Adpative -- NLRU, SLRU

Mode 3 OL MU-MIMO ME*** Non-adpative 未定 未定

Mode 4 CL MU-MIMO ME Adpative -- NLRU, SLRU

Mode 5 OL SU-MIMO CDR Non-adpative -- 未定

* SFBC: Space-Frequency Block Coding

** VE: Vertical Encoding

*** ME: Multi-layer Encoding

OL: Open-Loop

CL: Closed-Loop

其中討論較多的是Mode 1與Mode 3,屬於 Open-Loop方式,不需MS Feedback,

由 BS 隨意選擇 Precoding,但這對效能有多大助益是個問題。Motorola 代表提出模

擬數據

Mobile SpeedMIMO Mode

3 km/h 30 km/h 60 km/h

OL SFBC/two-stream SM

(DL MIMO mode 0/1, MFM = 0)

Sector SE:

Cell Edge SE:

100%

100%

90%

103%

80%

90%

WB rank one/rank two SU-MIMO

(DL MIMO mode 2, MFM = 4)

Sector SE:

Cell Edge SE:

130%

161%

119%

161%

105%

142%

FS rank one/rank two SU-MIMO

(DL MIMO mode 2, MFM = 3)

Sector SE:

Cell Edge SE:

162%

226%

131%

200%

104%

152%

數據顯示Mode 2 (Closed-Loop)比Mode 0與Mode 1 (Open-Loop)都有更高的效能,無論

11

是Wideband或 Subband Scheduling,即便需要一些 Feedback overhead。但其他家公司

需要自己在做模擬才能確定。

Codebook 的型式,支援 Base Codebook、Transform Codebook。不支援 Differential

Codebook。

另有基於 Uplink Sounding而可採用 Beamforming。

Spectral Efficiency(bps/Hz)

Cell Edge Throughput(kbps)

MIMO mode 2 MIMO mode 4 MIMO Mode 2 MIMO mode 4

UMi(SLRU)

2.92 3.37 (15.4%) 407 350

UMa(NLRU)

2.68 3.06 (14.2%) 362 311

MIMO Feedback Mode (MFM)有八種選擇,主要適用不同的 Resource區別與不同的

MIMO modes。Codebook-based的 Precoding方式,MS則回傳其喜好的碼簿編號及訊雜

比(Signal-to-Interference-plus-Noise Ratio, SINR);若是 Transformed Codebook-based,則同

時須回報MIMO通道的 Correlation matrix;Beamforming則回報MIMO通道的 Correlation

matrix 或碼簿編號。Distributed Resource 則回報 Wideband 的通道平均狀況;Localized

Resource則回報其中幾個最好的子頻帶的通道狀況。目前決定了MFM 3、MFM 4、MFM

6、MFM 7。

要不要在 Time-Frequency上畫分 Open-Loop Region還不確定,這跟要不要支援MIMO

Mode 1與Mode 3的 Open-Loop模式有關。

上行(Uplink, UL):

MS支援 1或 2根 Tx天線,因為 BS不知 MS會有幾個 Tx天線,所以通道估測的演

算法要具備解 1 Tx與 2 Tx的能力。

UL Single-User MIMO (SU-MIMO)最少要支援 1與 2 streams。

UL Multi-User MIMO (MU-MIMO)在MS端傳送 1個 stream給 BS。BS要可接收 1 ~ 4

streams。

UL的MIMO mode支援狀況如下

Description Encoding Precoding

Mode 0 OL SU-MIMO SFBC* Non-adpative DLRU

12

Mode 1 OL SU-MIMO VE** Non-adpative DLRU

Mode 2 CL SU-MIMO VE Adpative SLRU

Mode 3 OL MU-MIMO ME*** Non-adpative DLRU

Mode 4 CL MU-MIMO ME Adpative 未定

Multi-BS MIMO技術應該不會在 R2中出現。

OL/CL的MIMO Modes。

Intel 代表提出模擬比較 Long-Term Beamforming (LT BF)與 Long-Term PMI

(Precoding Matrix Indictor),認為如果天線的相位不准會造成 LT PMI的效能降低。所以

如果天線經過校準了,建議採用 LT PMI,overhead較小;相反的,如果天線沒校準,

建議回傳 Correlation Matrix,並採用 LT BF。

(4) P4 – Band class

目前未討論。

(5) M1 – QoS, BWR, Allocation, MAC PDU

Bandwidth Request有 3-Step與 5-Step兩種。

MAC header支援 Advanced Generic MAC Header (AGMH)、Signaling Header、

Extended Header。MAC PDU可以拆分或組合成固定大小。

LGE的代表提出模擬數據支持 Short Packet MAC header (SPMH)的好處。

支援舊款 ARQ (Auto Repeat Request)以及新式的 H-ARQ (Hybrid Auto Repeat

Request)

(6) M2 – MAC states

Network Entry供MS掃描附近的 BS,並做為同步功能及獲得初步的系統參數。

要連上一個 BS是採競爭式的(Contention-based)。MS連上 BS之後,會交換一些

數據給 BS,說明 MS有哪些功能選項(如天線個數、特殊功能選項等),讓 BS知

道有哪些技術可以用在該MS上。然後會做MS認證及授權。

睡眠模式(Sleep Mode)可讓 MS 在沒信號傳輸時,進入睡眠模式,節省電力。目

前這部分細節還在討論。

閒置模式(Idle Mode)主要是讓MS能暫停網路的連線,藉由停止通訊活動而達到

13

省電的目的。

Sleep Mode與 Idle Mode是選擇性項目。

(7) M3 – Security, HO

主要定義認證(authorization)、金鑰、加密等功能。

Connecting BS傳送 Neighbor BS的資訊。

Handover啟動時機及方式。

Handover (HO) procedure 可以由 BS 及 MS 啟動,HO Ranging 採 CDMA 及

Contention-based。

(8) J1 – Device Classification

目前未討論。

(9) J2 – Legacy Support

目前未討論。

(10) J3 –Multicarrier

目前僅討論到可將兩個 10 MHz的頻寬結合,但內容細節因為 IEEE 802.16m的標準還

沒定義的很完整,所以這部分的進度較慢。

(11) Advanced Feature – Relay, Femto, MBS/LBS

目前未討論。

2. Open Retail 1b

Open Retail 1b跟 802.16m與WiMAX R2.0的工作時程如下圖所示。802.16m的標準工

作將於 2010年底完成,WiMAX R2.0的工作將於 2011年底完成。Open Retail 1b將於今年

底完成。待 Open Retail 1b完成後,手機將可有兩倍以上的傳輸率。對於信耗弱的地方,

亦將給予更佳的穿透率。

14

2010

Q1 Q2 Q3 Q4

802.16m standard

WiMAX R2.0 Profile

SB

2011

Q1 Q2 Q3 Q4

SB ends

Profile completion

PICS completion

Test doc completion

Validation ready

2012

Q1 Q2 Q3 Q4

WiMAX Open Retail

OR1b Validation

ready

OR1c Validation

ready(tentative)

OR1a Validation

ready

OR 1b工作時程。

OR1b的工作項目如下所示:

Throughput Improvement HARQ_PKG2

DL/UL HARQ Category 5

DL/UL HARQ Category 6

DL/UL HARQ Category 7

Load Balancing LBA_PKG1 and LBA_PKG2

Load Balancing 1: DL frequency override on network entry/re-entry

Load Balancing 1: BS-initiated HO

Load Balancing 2 : Ranging abort timer

Load Balancing 2 : Preamble index override

Capacity/Interference ULIC_PKG1 and BF_PKG1 (TBD)

Beamforming support on Down Link data channel based on BF_PKG1 (PUSC)

(Sounding and w/wo MIMO TBD)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SFFR_PKG1

Basic Fractional Frequency Reuse: Static FFR

Coverage Improvement SCB_PKG1 and HMMM_PKG1

HARQ on RNG/SBC in UL

HARQ on management messages after SBC in UL

Fragmentation on RNG/SBC in the UL

U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UL PUSC without Subchannel Rotation)

除以上所列舉的工作項目外,OR1b 亦將引入如下新的功能。Beamforming 是其中一

個,會場相關結論,工作範圍與工作內容列舉如下。

Limited discussion on consideration of Beamforming for OR 1b in TWG during the June

15

2010 FtF

The discussion is only focused on PUSC Beamforming and not AMC Beamforming

Despite the fact that PUSC Beamforming is package separately from AMC Beamforming

still multiple operation using multiple sub-feature options can be realized

Beamforming SIMO or MIMO

Beamforming Sounding

with sounding

without sounding

Sounding options Cyclic shift or Decimation

Beamforming SIMO with Decimation Sounding OR without Sounding

Beamforming, Package 1 (PUSC): MS_BF_PKG1/BS_BF_PKG1

PUSC with dedicated pilots

UL Sounding 1 (Cyclic Shift and Decimation)

UL Sounding 2 (parameters)

Major group indication (applicable to PUSC zone only)

Pilot modulation for MIMO PUSC with dedicated pilot

Beamforming, Package 2 (AMC): MS_BF_PKG2/BS_BF_PKG2

AMC 2x3 with dedicated pilots

針對技術上,有 pilot,MIMO以及 sounding兩項技術需要被指出。關於 pilot,有單

一流與多流需要被支援,關於 UL sounding有 Decimation與 Cyclic shift須被考慮。目前

針對單一流的 pilot是必須要被支援,但多流被支持的可能性低。MIMO則是一個需要被

高度支援的技術,至於 sounding,手機需要支援 Decimation與 Cyclic shift兩種方式。

HARQ Category 5,6,7是另外一個在 Open Retail 1b被討論的議題。為了提高手機的

速度,因此訂了這三個等級,去提高最高上下行速度兩倍。在下行鍊結每個通道的 HARQ

buffer size為 Category 5 = 32,768 code bits,Category 6 = 32,768 code bits,Category 7

= 46,340 code bits。上行鍊結每個通道的 HARQ buffer size為 Category 5 = 16384 code

bits,Category 6 = 23170 code bits,Category 7 = 23170 code bits。下行鍊結最高

為 16個 HARQ通道。上行鍊結最高為 10個 HARQ通道。Category 5, 6, 7可以不需要全

部的記憶體支援,至於 HARQ buffer management的方法則由供應商來處理。

3. WiMAX Forum CWG 會議

這次WiMAX Forum CWG/TWG會議在加拿大的卡加利(Calgary)召開,會議從 8

16

月 9日開始,持續到 8月 13日為止,與會人數約為 80人左右。本所研發團隊分別參加

CWG, TWG,議程,參與 Open Retail Program的討論。參加本會議的台灣會員廠商有資

策會,聯發科,及誠信科技。CWG的議程如表一所示。

WiMAX Forum CWG MeetingCalgary, Canada

August 10-12, 2010

CWG Meeting Schedule - Calgary - Rev8 August 10 - 12, 2010

TIME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8:30 RPT (joint with TWG) RPT (joint with TWG)

9:00CWG Opening

Plenary RPT (joint with TWG) RPT (joint with TWG)

9:30See "Opening" RPT (joint with TWG) RPT (joint with TWG)

10:00 BREAK BREAK BREAK

10:30Open Retail

PlanningCertification Process TG Certification Process TG

11:00Open Retail

PlanningDrafting LS

Feedback on OR1 Contribution from Clearwire

11:30

Open Retail Planning

X509 certificate for validation and certification

testingFeedback on OR1 Contribution

from Clearwire12:0012:30

LUNCH Break LUNCH Break LUNCH Break

13:00Open Retail

PlanningJoint with TWG RTCA

MIOT/OIOT TG – this is a closed door session for the Task Group

13:30Open Retail

PlanningJoint with TWG RTCA

MIOT/OIOT TG – this is a closed door session for the Task Group

14:00

Open Retail Planning

Joint with TWG RTCA CWG Closing Plenary

14:30

Open Retail Planning

Joint with TWG RTCA See "Closing" -

15:00 BREAK BREAK BREAK

15:30

Open Retail Planning

Joint with TWGclarification on Reuse 1 and reuse 3 for discussion (Nagi)

WFDCL Labs Meeting

16:00 CCRWaiver Review Board (Closed session)

WFDCL Labs Meeting

16:30WCB (Closed session)

Waiver Review Board (Closed session)

17:00Waiver Review Board (Closed session)

17

表一‧Calgary CWG會議議程

CWG主席 Ed Agis開啟會議,說明本次 CWG會議的議程,以及 CWG/TWG共

同會議的議程。 Ed提到一項 FAA你採用WiMAX以提供 air traffic controller 作為通

訊之用的計畫。接著由 Jerome Brewer 說明 Open Retail project的執行現況,包含MS

和 BS,以及 action item的處理現況。Action item #38 是關於 TSC批准 TWG提出的

RPT threshold建議。這個議題在本會期 CWG/TWG的共同會議中有很長的討論,最

後獲得通過。Ed 問到營運商是否會得到 RPT pass/fail的指示,答案是肯定的。David

Nugent 報告 open retail test case validation 的執行現況。在 PCT方面,目前分別完成

197及 165個MS及 BS test case validation,在 validation發現的四百多個問題絕大部

分已經解決。在 Open Retial 1a Air Interface test case validation 方面,MS部分以全部

完成,BS部分完成 70%。WiMAX Forum於今年六月開始提供 2.3GHz的MIMO認證,

2.3GHz open retial 1a的 test case validation 也與 2.5GHz profile同時進行。

接著由 Alan Ewing 報告 Certification Requirement Status List (CRSL)的進展。目

前 CRSL的版本為 11.0.0,預計於 8月 15日發佈 11.1.0版本。在 Certification Change

Request (CCR)方面,在本次的審查期間共收到 59 個 CCR,已解決了 17 個。Greg

Gogates報告認證實驗室的現況。完成 validation的 OIOT test cases已經發給各認證實

驗室對這些 test cases進行 QC test,已確保在他們實驗室的環境可以進行這些測試。

但是大部分實驗室的實驗室還沒有所需的設備來測試,台灣電信技術中心表示尚無設

備,WiMAX Forum 允許他們使用任何他們所能取得的設備進行 QC 測試。在

OMA-DM測試方面,過去 AT4 Wireless在別的環境進行測試,WiMAX Forum希望他

們重新在他們實驗室的環境進行測試。在 Embedded Product Identification (EPID)測試

方面,中國的實驗室從設備供應商得到很多支援更新韌體,以進行測試。

第二天的議程,首先是 CWG/TWG 的聯合會議,以討論解決共同的議題。會議

由 RPT Ad Hoc 主席 Sprint Nextel 的 Nick Baustert 主持。討論的議題為 Radiated

Performance Test (RPT)。今天討論的項目為測試通過的標準及尚未解決的 CCR,主要

的問題是 Clearwire和 UQ對於通過的標準有不同的意見。Clearwire的代表首先簡報

了一項他們從 75個 laptops測試的結果如下:

18

平均 Total Isomorphic power (TIS)

2501 MHz -92.78 dBm

2593 MHz -92.89 dBm

2685 MHz -93.10 dBm

平均 Total Radiated Power (TRP):

- 2501 MHz 20.37 dBm

- 2593 MHz 20.19 dBm

- 2685 MHz 20.20 dBm

上面測試的結果符合 Clearwire 所建議的 TIS -92dBm 及 TRP 20 dBm 的標準

(threshold)。UQ 所建議的標準較低。Nick個人認為在漫遊的約定之下,Clearwire可

以接受 UQ RPT threshold較低的終端使用他們的網路,但是 Clearwire將不可能讓他

們的客戶使用 RPT threshold過低的終端。Nader Zein 簡報 RPT議題目前的狀況。RPT

目前有兩個 Configuration,一個為 Clearwire,一個為 UQ。每個 Configuration之下又

分為 Category A for dongle及 Category B for laptops and phones。Configuration 1的定義

與 CR_RPT-0009_100718_05_01_00文件中的定義相同, 該文件中定義兩個 Category

使用同一個 TRP值 18.1dBm,但是不同的 TIS值 -90.5dBm (Category A)及 -88.5dBm

(Category B)。NEC 建議把 Category A 的 TRP 值從 18.1dBm 改為 20 dBm。RPT

threshold 的兩個建議案將於會後調和(harmonize),在明天的聯合會議中繼續討論解

決。目前 Open Retail test case 在MS方面的主要問題為 RPT threshold 和 ND&S test

cases。在 BS方面則為 RCT 和 PCT測試。

聯合會議結束後接著由 Nader 簡報 Certification Program Reference Manual

(CPRM)的更新,新版為 Version 7。在這一版中把 logo fee改為 license fee,embedded

product 可以選擇每樣產品一次支付一萬美元或者每件產品 0.25 每元(無上限)的

license fee。一個討論較多的議題是到底能否容許 familiy of modules,以及其定義。台

灣 ADT實驗室的蕭鴻凱說明 family of module的定義,舉例同樣的 module但是接頭

不同,但是需要符合WiMAX Forum規範的部分文全相同為屬同一個 family。接著由

David Nugent簡報WFDCL document的改變,以及X.509 certificate。WiMAX Forum 必

須確認在測試時使用商用的 certificate。 問題是目前的 validation process並未使用商

19

用 certificate,當製造商送產品到實驗室認證時將發生問題。VeriSign規定不同的操作

系統必須使用不同的 certificate,增加實驗室的負擔。

第三天 CWG/TWG 聯合會議繼續討論 RPT 的議題,經過討論後通過對於

CR_RPT-0009_100718_05_01_00 第三版的修正。接著由 TWG 主席 Wonil 和副主席

Valdimir分別對於 PHY及MAC 的 CR作報告。在這一個會期中也通過了上一次塔林

會議的會議記錄,並討論 2011年的會議規劃。2011年 1月 CWG/TWG/NWG有希望

來台灣開會,緊接著原已決定在台灣開會的 IEEE 802.16第 71次會議的下一個星期舉

行。下一次 CWG會議將於 9月底在韓國首爾舉行。

20

六.心得及建議

WiMAX Forum 乍看之下沒有專利的影響,不過卻是做產品的人需要參加的會

議。以目前工研院對產業的幫助來說,參與 Forum 對產業可以是無形卻有效能。在

Forum所探討,無論是 spectrum mask,系統分析,Release 2.0 Profile,ITU Proposal,

產品的推廣,協助解決產業的問題等,都應該是我們所應該重視的項目,雖然不能為

工研院帶來利潤,但卻是製造與市場的基礎。

21

七.附件

(一) 會議資料

此次本計畫團隊參與提案(含連署提案)列表:

1. TGE_54589_r1_WiMAX inband backhauling for .16e_r2.ppt <Treated>2. 10_00115_000 M2M system equirements-ITRI&Huawei.doc <Tre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