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家八千里」入選東京影展 Action for Earth ·...

13
「返家八千里」進軍東京影展 Action for Earth 國際部 曹琬凌 2009/11/30 秋日的東京六本木,熙來攘往的人群,行色匆匆;一棟棟高聳的辦公大樓的 玻璃帷幕,在十月和煦的陽光下,映射地格外耀眼。由兩名影展接待人員陪同, 踏上了日本著名的鬧區「六本木之丘」 Roppongi Hills-- 第二十二屆東京國 際影展(Toky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簡稱:TIFF)的主要映演場地。 今年國際部自製 HD 紀錄片《返家八千里 黑面琵鷺》進入亞洲最重要國際 影展之一的東京國際影展,與其他八部刻劃「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優秀作品, 獲選在影展的「自然單元」放映,而本片也是其中唯一入選的亞洲作品。 這次代表公視出席此一國際影展盛會,機會非常難得。與國際級製片、導演 的專業作品同時獲選並近距離交流,並與日本觀眾面對面,提升了公視作品的國 際能見度,也拓展了國際視野。這次就以《返家八千里》的入選與參映、「自然 單元」作品觀摩、以及影展其他觀察,分享東京參展經驗。 一、黑面琵鷺飛入東京影展 走進東京國際影展的主場地,六本木之丘入口的弧形大螢幕,不斷地播送影 展宣傳短片。「Action for Earth」的主題曲與口號,每三分鐘就響起的磅礡旋律, 迴盪不已。這主題與「返家八千里 黑面琵鷺」訴說的黑琵跨國遷徙以及人們為 了瀕危物種而攜手努力的故事,像是預先規劃好一樣的不謀而合。 1

Transcript of 「返家八千里」入選東京影展 Action for Earth ·...

  • 「返家八千里」進軍東京影展 Action for Earth 國際部 曹琬凌 2009/11/30

    秋日的東京六本木,熙來攘往的人群,行色匆匆;一棟棟高聳的辦公大樓的

    玻璃帷幕,在十月和煦的陽光下,映射地格外耀眼。由兩名影展接待人員陪同,

    踏上了日本著名的鬧區「六本木之丘」 (Roppongi Hills)-- 第二十二屆東京國

    際影展(Toky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簡稱:TIFF)的主要映演場地。

    今年國際部自製 HD 紀錄片《返家八千里 黑面琵鷺》進入亞洲最重要國際

    影展之一的東京國際影展,與其他八部刻劃「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優秀作品,

    獲選在影展的「自然單元」放映,而本片也是其中唯一入選的亞洲作品。

    這次代表公視出席此一國際影展盛會,機會非常難得。與國際級製片、導演

    的專業作品同時獲選並近距離交流,並與日本觀眾面對面,提升了公視作品的國

    際能見度,也拓展了國際視野。這次就以《返家八千里》的入選與參映、「自然

    單元」作品觀摩、以及影展其他觀察,分享東京參展經驗。

    一、黑面琵鷺飛入東京影展

    走進東京國際影展的主場地,六本木之丘入口的弧形大螢幕,不斷地播送影

    展宣傳短片。「Action for Earth」的主題曲與口號,每三分鐘就響起的磅礡旋律,

    迴盪不已。這主題與「返家八千里 黑面琵鷺」訴說的黑琵跨國遷徙以及人們為

    了瀕危物種而攜手努力的故事,像是預先規劃好一樣的不謀而合。

    1

  • 此次影展主要選片人田中文人 Fumihito TANAKA 說,之前他從不認識黑面

    琵鷺,卻因為這部片認識了這種鳥類,也深受感動,因此才從來自全球近 800 個

    投件作品中,把本片選入「自然單元」。

    本身也是紀錄片導演的田中文人,他的紀錄片作品《有兩個名字的男人:攝

    影師金學成·金井成一的足跡》今年也入選影展的「亞洲之風」單元。2005 年進

    入東京國際影展策展團隊後,就負責影展策展選片工作。選片小組由 10 位左右

    的選片人組成,除了幾位影展內部策展團隊外,也包括美國、義大利、中國等選

    片評審,背景多半是策展人、影評人、或是導演製片等。經過這小組初選,確認

    各單元入選作品,並有 15 部獲選進入競賽,交由國際評審團決定「金麒麟」獎

    歸何屬。今年評審團主席是《火線交錯》導演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

    台灣電影作品近年內除了導演張作驥的《黑暗之光》榮獲最佳影片,已十年

    未曾進入國際競賽片,台灣作品多半只入選主題單元。今年有鄭有傑執導的《陽

    陽》、李康生等八位導演合作的《台北異想》入選「亞洲之風」,以及黑琵紀錄片

    進入「自然」單元。三部作品中,公視就佔了兩部,不僅凸顯公視國際影展參展

    成績突出,更為台灣爭光。

    《返家八千里 黑面琵鷺》在東京影展公開放映兩場、業內放映一場,其中

    兩場公眾放映有半小時映後座談,由選片人田中文人主持,由我與北韓籍鄭鐘烈

    教授與談。兩場公開放映的播映影音品質極佳,HD 高畫質在大螢幕上清晰細膩,

    空拍景色尤其美得令人讚嘆。除了英文字幕,在畫面右側上了日文字幕,映後觀

    眾座談也以日文為主,由影展提供其他語言逐步翻譯。

    ▼左圖:首場映後座談由選片人田中文人主持;右圖:與黒琵專家鄭鐘烈教授合影。

    2

  • 主持人首先問到為何要拍攝這樣的影片?正好闡述公共電視為瀕危候鳥拍

    攝這部影片的目的與意義,以及國際合製團隊的突破;而觀眾則關心中國無人島

    生態旅遊對生態的衝擊、拍攝期多久,並有一位觀眾問到 T41 的下落。在回答

    觀眾問題時,我提到製作團隊追蹤到一隻失蹤的鳥,其實過程充滿挑戰,最後一

    隻沒有返家的鳥,成了「開放式結局」。而研究黑琵多年的鄭鐘烈教授更即時補

    充,曾經有一隻上標的 J04 在失蹤 12 年後被找到,所以他相信 T41 還是有可能

    再度被發現,更使 T41 的故事仍然充滿期待。

    或許首映場在週間的白天,場地又是距離主場地六本木之丘還有五分鐘腳程

    的六本木 Cinamart,估計戲院賣座僅約五成左右。而第二場是在六本木之丘的東

    寶戲院,場地更大,放映之前,不禁擔心起「票房」。所幸第二場是在晚上,觀

    眾坐了七、八成,總算才安心下來。或許主持人田中先生連日主持多場座談,已

    經疲於發問,映後座談直接請製作人說說話,讓我有機會多談談公共電視對於生

    態記錄的堅持、以及對於國際合製的努力。也因為在場有東京上野動物園等專業

    人士出席,所以觀眾對於日本鳥類保育、鄭教授的研究有許多專業提問,也讓鄭

    教授正好發揮。

    ▼左圖:第二場映後座談正在聽觀眾提問;右圖:會後與東京影展選片人田中文人合影。

    公視的另一部作品《台北異想》則由影展指定邀請在日本頗具知名度的李康

    生導演出席。李康生在映後座談時表示,這部影片分為八個時段由八個導演執

    導,其中只有三位過去有拍過電影,「過去台灣導演的風格不是像候孝賢就是像

    蔡明亮,但這次卻看到年輕導演多樣的創作風格。」觀眾則對於李康生為何選擇

    凌晨四點的時段、為何選蔡明亮擔任男主角非常好奇,顯見國際級導演蔡明亮的

    名氣與一場想念羅曼菲的哭戲,都讓全片賣點十足。

    3

  • ▲ 公視人生劇展《台北異想》八位導演之一李康生獲邀參與映後座談。

    二、「自然」單元 關照人與自然

    創立於 1985 年的東京國際影展,除了往年的「國際競賽」、「特別展映」、「亞

    洲之風」、「日本電影視角」、「世界電影」之外,從去年起主推環境生態主題,增

    設「自然 Natural Tiff」單元,並將紅地毯更換為以環保材質製作的綠地毯,來

    強化影展的特色與主題性。

    今年持續環保訴求,把「搶救地球 Action For Earth」的主題融入各宣傳片

    與海報、旗幟,綠色的主視覺,整體感十足。開幕片特別挑選了執導「鵬程千萬

    里」的法國知名導演賈克貝洪最新作品「海洋」,與去年以吳宇森導演的「赤壁」

    為開幕片大異其趣。

    ▲ 左圖:六本木之丘的電扶梯入口處高掛影展地球標誌;右圖:放映主場地六本木 Toho 戲院。

    4

  • ▲ 左圖:會場處處懸掛 Action for Earth 旗幟;右圖:六本木地鐵站出口上方的大螢幕整天播放

    影展宣傳短片與放映訊息。

    如果形容東京國際影展像是一場主流的影展盛宴,那麼「自然」主題單元就

    猶如一道具有「環境觀點」的特色料理,加深了影展的主題性。不像生態類影展

    通常強調環境保護或永續觀點,在這個單元,凡是刻畫人與自然互動的作品,都

    有機會入選。去年第一次開闢「自然」單元,共有 20 部獲選,其中包括國人較

    熟悉的揭露地球暖化的《不能面對的真相 An Inconvenient Truth》、以及迪士尼生

    態鉅作《地球 Earth》。

    由於今年《返家八千里》入選的是自然單元,此次參展期間,也主力觀看這

    一單元的入選影片。這個單元入選的作品多半來自歐洲,類型非常多元。從大成

    本、大卡司劇情片如紀念達爾文誕辰二百週年的英國傳記電影《創造 Creation》、

    到高度藝術性的東歐亞美尼亞拍攝的《邊境 Border》,部部風格迥異,卻同時輝

    映影展「人與自然」的主題。

    《創造 Creation》:英國大型傳記電影,描述了達爾文難得窺見的家庭生活,尤

    其是作為提出「進化論」的科學家和他篤信上帝的妻子艾瑪之間,難以言傳的精

    神隔閡,以及終其一身徘徊在科學與信仰之間的心路歷程。本劇改編自達爾文第

    三代玄孫的著作《安妮的盒子》(Annie's Box),由英國片商 Recorded Picture 與

    BBC Films、U.K. Film 聯合投資,是英國影壇年度代表作。達爾文與妻子艾瑪分

    由影壇夫妻檔--英國著名影星保羅.貝坦尼 Paul Bettany 與好萊塢演技派女星詹

    妮弗.康納利 Jennifer Connelly 飾演,精湛的演技深刻詮釋了達爾文與妻子在親

    情、愛情、科學、信仰之間的掙扎,劇情扣人心弦;劇中達爾文回溯畢生觀察並

    5

  • 闡述「進化論」的一幕幕生態場景,也是令人目不轉睛。

    曾製作《末代皇帝》的本片製作人傑瑞米.湯瑪斯 Jeremy Thomas,親自出

    席映後座談。他認為,製作這樣一部大規格的電影製片,就像「調製一鍋親手做

    的湯,要隨著自己的品味,一步步地堅持與實踐」,其中飾演達耳文早逝的愛女

    安妮的女孩,就是從 300 位孩子中挑選出來的。本劇因為牽涉到宗教的敏感性,

    所以在劇情上刻意考量科學與宗教的平衡性,而從 9 月全球首映之後,影評反應

    良好。而近年像《受難記》這樣宗教意味濃厚的劇情片,一樣賣座良好,證明了

    只要有好故事,就足以不分國界地贏得觀眾的喜愛。

    ▲《創造 Creation》電影官方網站結合教育功能,與達爾文誕辰兩百週年結合提供互動教學。網

    站圖片取自 http://www.creationthemovie.com

    《邊境 Border》:亞美尼亞的紀錄片,全片 82 分鐘,沒有旁白、甚至對白,完

    全真實電影風格。記錄一群遷至亞美尼亞邊境的亞賽拜然居民,因為前蘇聯瓦解

    後,兩國種族衝突不斷,國界,成了無法跨越的欄幕。故事從一隻水牛的觀點,

    觀看人們在邊境困窘的生活。這頭牛同樣來自亞賽拜然,常常一不注意就逃跑到

    邊境,卻總是被抓回,最後一場婚宴之後戲劇性的大火,牛終於成功逃跑,卻死

    在邊境的鐵絲網旁。

    6

  • 全片沒有任何對白,牛鈴釘咚常常是唯一的聲響,一開始沈悶的讓人窒息。

    直到故事推展,牛一次次逃跑,漸漸也懂得,這些活在邊境的真實生活,看似平

    靜卻是波瀾壯闊。非常有藝術家氣質的導演 Harutyun Khachatryan 一上台先感謝

    觀眾的「忍耐」,因為這絕不是一部提供娛樂的影片。而本片已入選 17 個國際影

    展,並得到四項大獎。

    這部片混合紀錄片與劇情片形式,除了跨越夏、秋、冬長期記錄之外,一些

    關鍵場景如逃跑與大火,就是戲劇演出,大致 90%記錄、10%戲劇,讓故事更有

    結構張力。

    結尾這隻常常逃跑的母牛死在鐵絲網旁,剛誕生的小牛卻徘徊不去,我特別

    問到導演其中特別的寓意,答案果然富有深意。導演說,因為小牛生在邊境,無

    論哪一邊對牠而言,都是家鄉。這跟「返家八千里」候鳥的無國界意涵,恰巧互

    相對照。由此也領悟到,在人與人戰爭紛亂不斷的世界中,「疆界」之類的議題,

    正回應了這種普世現象吧。

    《海上的油田小鎮 Oil Rocks- City Above The Sea》:這部難得一見的紀錄片是西

    方國家首次揭露史達林時期建立的海上油田,以及油礦工人的真實生活。Oil

    Rocks 是個小鎮名稱,嚴格來說,是個位於裡海海上的鑽油作業區,距離沿岸有

    五公里遠,是前蘇聯政府在 1949 年建造完成。小鎮總長兩百公里的街道,都建

    築在橋樁和填土上,五千個大部分居民靠油田維生、輪班工作。想像一下,三百

    公里的海上大橋、數千個油田工人、數百個油田工作台,60 年來會訴說著什麼

    樣的故事。

    這部片最難能可貴的是,突破進入拍攝的困難,並且記錄到寫實又自然的人

    物故事。導演 Marc Wolfensberger 是瑞士的獨立製片,新聞記者出身,長期在中

    亞與中東採訪。早在 1999 年就聽說這個小鎮,後來曾偷偷潛入終於親眼看到壯

    觀的景象。但直到十年後,才正式取得拍攝許可,並在石油公司的有力人士幫助

    下,進入拍攝兩天,用直升機拍攝了很棒的畫面,但沒有故事。之後剪輯了之前

    拍攝的影片,才終於說服石油公司的決策者。

    導演出席映後座談時,我特別提問怎麼樣如何挑選出片中人物。導演 Marc

    表示,這真是很困難的過程,一開始先問有誰願意談,同時也在鎮上觀察,誰比

    較可能有趣,第一次大約錄了 50 個小時的訪談,雖然很多樣板式的談話,但仍

    7

  • 然有感覺可挖掘的故事,於是再繼續追訪裡面有趣的人。片中八十歲老太太現在

    還在擔任油田監測工作、中年油田工人為了讓下一代能受好的教育而離鄉背井,

    就是這樣棄而不捨地而來。片中,大量前蘇聯時期珍貴的黑白宣傳資料片,是製

    作團隊進入油田資料庫花五天時間尋找老影片;再把影片播映出來,用攝影機拍

    攝下來,大大增加本片跨越時空、今昔對照的影像層次。

    《心之森林 The Tree Lover》:以類似實境節目的拍攝手法、結合創意獨具的訪

    談,個人風格強烈。三位年輕人遠離都市,回歸自然,到祖父母家鄉附近的森林

    裡蓋一棟「森之屋」,導演 Jonas Selberg Augustsén 就是蓋屋三人小組的一員,第

    一人稱主述三個月建造樹屋的歷程。當人類文明生活侷限在狹小的空間裡,年輕

    導演的森林築夢,像是浪漫狂想,卻又真實地記錄呈現。小故事,卻常常在令人

    忍俊不住、或挫折沮喪的片段中,讓人思考。片中穿插各種研究者的訪談,分別

    從生物學家、女性主義、趨勢專家、宗教學者,種種不同的觀點,來談森林與人

    類的關係。

    ▲《心之森林 The Tree Lover》網站標示著包括東京國際影展在內的六項入圍佳績。網站圖片取

    自 http://www.tradalskaren.se/

    於是,生物學家眼中的森林,是孕育自然的重要資源;女性主義看到的是,

    8

  • 森林有如母親孕育大地生息的女性觀點;趨勢專家則頗析著,人類渴望遠離城市

    的社會趨勢;宗教學者從伊甸園看到,森林與樹木是生命源頭的宗教觀察。不同

    角度的論述與與蓋屋的過程,穿插出一種特殊的影像層次與敘事文脈。剛開始覺

    得突兀,但越看越發覺其中趣味與創意。

    《另一個世界 In Another World》:義大利的 Gran Paradiso 國家公園,遙遠又靜

    默的阿爾卑斯山麓,跟著國家公園管理員的足跡,近距離記錄他們縱身在美景如

    畫的環境中,遠離塵囂卻也寂寞孤寂的真實生活。片中主角 Dario Favre 是個單

    親爸爸,為了巡山而長途跋涉,在高山冷冽的天候中,腳步聲與呼吸聲常常是唯

    一的聲息。直到黎明抵達山稜,坐下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行動電話叫醒山下的

    女兒起床上學。故事另一軸線,反覆呈現他獨生女透過網路與手機與外界溝通的

    情景。於是,呈現出兩種孤寂的對比,一端是遠在天際線邊緣的父親,一端是坐

    在電腦前的女兒。

    整部紀錄片,沒有旁白也很少對話,除了解救受傷野山羊的掙扎片段,就再

    沒有激昂起伏,看完 75 分鐘之後,彷彿也隨之一同進入了「另一個世界」。導演

    Joseph Péaquin 為了呈現真實感,先不帶機器上山與他們一起生活一陣子,讓他

    們熟悉他的存在,再一個人用 HDV 自拍、自導而完成。本片除了入選東京影展,

    也獲選了瑞士盧卡諾影展,十足的「影展片」風格。

    《人魚和潛水夫 The Mermaid and the Diver》: 故事發生在尼加拉瓜的亞特蘭

    大海岸,那裡的人相傳,潛水夫死後,人魚把他的靈魂轉變為海龜,並且再被生

    為人,孩子在可可河岸被養育長大後,將再被帶回大海,也死於大海。女性導演

    Mercedes Moncada Rodríguez 學的是社會學,在轉入拍紀錄片之前,曾有長期田

    野調查的背景。而本片也呈現強烈的民族誌風格,從一個漁夫的喪禮開始,一幕

    幕記錄漁民(潛水夫)的一生。喪禮中村民分食海龜,大腹便便的產婦吃下海龜,

    砰砰的心跳為轉場,畫面就到了產台上產痛與寶寶哇哇誕生的鮮血淋漓。小孩隨

    後逐漸長大、生了病由巫醫趕鬼、青少年時期、長成後又回歸於大海。

    傍河而居又靠海維生,生來就與自然密不可分。最後,長大後的年輕漁民縱

    身跳入海中,海底又見海龜緩緩遊動,就這樣經歷死亡與復生,周而復始,是宿

    命也是結局。片中,一段記錄颶風來襲的災難場景,將真實畫面融入素描般的動

    畫,既寫實又有抽象似的意像,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9

  • 「自然單元」由 Toyota 贊助舉辦,最後由包括東京影展主席依田巽三位評

    審選出 Toyota 地球獎,而今年由法國劇情片《狼 Wolf》獲獎。本劇描寫一個十

    六歲男孩跟著家族護衛著馴鹿穿越西伯利亞高原,在極端嚴寒氣候下,必須時時

    提防馴鹿天敵--狼的襲擊,但男孩卻意外地與一隻幼狼為友,展開一段刻劃友

    情、忠誠、自我發現的動人故事。全劇在西伯利亞冰天雪地的極度低溫下拍攝,

    是法國導演也是極地探險家尼可拉斯凡尼爾繼《最後的獵人》後的第三部電影,

    壯麗、遼闊的原始景觀,獲獎實至名歸。

    特別推薦 兩位亞洲女導演

    除了盡可能參加「自然單元」的各場放映,這次參展也看了多部「競賽」與

    「亞洲之風」獲選影片。其中,特別值得介紹兩位女導演的作品。一位是馬來西

    亞知名女導演雅斯敏阿莫 Yasmin Ahmad,她曾經來台參加過金馬影展,作品讓

    台灣影迷印象深刻,今年 7 月卻在 51 歲壯年突然中風過世。這次東京國際影展

    特別在「亞洲之風」推出追念單元,放映了她的最後遺作《Talent Time》,邀請

    姊姊代表出席映後座談。本片不只保有她一貫的平實中展現慧黠、幽默,更以極

    其溫暖的故事,透過一所中學才藝選秀的過程,呈現了馬來西亞多種族、語言文

    化的特殊與衝突。讓人不知不覺地,跟著劇情而微笑、流淚。

    另一位則是中國青年女導演李芳芳,才 27 歲,以北京申奧前後為背景的「天

    長地久」是她第一部執導的作品,就入圍東京影展正式競賽單元。雖為純美的愛

    情故事,卻也描寫了劇變的中國,在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舊有家庭體系面臨

    的挑戰,以及由此對年輕人成長產生的重大影響。首映現場幾乎坐無虛息,映後

    不少媒體認為,本片接近歐洲藝術片風格,象徵著新生代中國影人正在嶄露頭角。

    李芳芳與雅斯敏阿莫,兩部電影同樣讓人感動,只是一個是最初、一個竟成

    絕響。

    三、東京影展面面觀

    堪稱亞洲規模最大的東京國際影展,由日本映像國際振興協會主辦,今年已

    經舉辦第二十二屆。但近年因為韓國釜山影展經營有成,後來居上,使得東京影

    展倍感壓力。這幾年受限於經費而較少請國際巨星與會,國際媒體關注也不如以

    往。但一連九天的影展活動,除了主題單元之外,包括東京電影節市場展、女性

    10

  • 影展等 15 個周邊活動同時在東京各個鬧區舉辦,還是亞洲重要的影視盛會。

    ▲東京國際影展舉辦地點的六本木之丘 Roppongi Hills,自 2003 年開發以來,已成為時尚品味的

    代名詞,精品、美食、頂尖商務總社都集中在這裡,右圖巨大蜘蛛雕像是六本木的地標。

    主場地六本木之丘附近有兩個放映場所,周邊環繞的市街,處處飄揚著影展

    綠色為主色調的旗幟。六本木之丘的主場地,廣場四周全部佈置著影展的大幅宣

    傳,穿著綠色背心的義工,天天發送節目單與影展每日快報。大型的戶內、外影

    幕,全天候放送影展宣傳與相關訊息。繞著會場走一週,很驚訝地發現《返家八

    千里》的節目海報,也陳列在六本木之丘的出入口;也因為入選,主辦單位在市

    場展提供特別攤位,讓黒琵等獲選影片能宣傳陳列。

    ▼右圖:六本木之丘 Roppongi Hills 西區出口張貼著《返家八千里》的節目海報,鄭鐘烈教授高

    興地合影。左圖:東京電影節市場展特別為入選影片開設展示攤位,陳列架左上就是黑面琵鷺紀

    錄片的英文簡介。

    這次東京影展總共接待了 140 位左右的國際外賓,從抵達機場的接送安排、

    11

  • 抵達後的迎新解說,主辦單位為每位受邀來賓做好了行程表,並在首映場當日提

    早安排專人陪同介紹影展場地,安排得井井有條。

    也因此從第二天起,就自在來去各個放映廳,穿梭在上班族與觀光客來來往

    往的人群裡,從早到晚看片,行程充實。唯一遺憾的是,沒看到備受爭議的《血

    色海灣 The Cove》。這部揭發揭發日本合歌山海邊一個名叫「大地」的小鎮,年

    年屠殺海豚的爭議紀錄片,由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知名平面攝影師路易.西霍由斯

    執導,一度傳出因為題材太過爭議,而被接受日本政府支助的東京影展拒絕,後

    來經過影展主席《火線交錯》導演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強力斡旋,直到

    最後一刻,才宣佈入選特別放映。或許因為放映僅此一場,一大早慕名而來的觀

    眾與記者就在東寶戲院前大排長龍,提供來賓的贈票很快發送一空,足見「爭議」

    反倒吸引了人氣。

    《血色海灣》今年在日舞影展首映之後獲獎不斷,已連續獲得日舞、雪梨、

    西雅圖、Silverdocs、Hot Docs 等影展的觀眾票選最佳影片,引起的討論跟爭議

    非常巨大,被視為明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的大熱門。

    這部影片雖然在東京國際影展賣座極佳,但日本觀眾反應卻很差。據當天主

    持映後座談的田中文人先生轉述,在場觀眾嚴厲指控親自出席座談的導演路易.

    西霍由斯,完全不了解日本文化,氣氛火爆。不過,也因為有這部影片,敢於衝

    撞東京影展的「官方」尺度,也為主辦單位堅守獨立自主的風骨,也留下正面示

    範。

    四、心得與展望

    這次能夠因為《返家八千里 黑面琵鷺》代表本會參加盛會,在國際重要的

    影展嶄露頭角,要歸功於公視與國際部提供的資源與的製作環境,以及國際合製

    團隊長達一年多的奔波與努力,才能有這樣豐碩的成績。

    國際部這幾年著重參與亞洲地區影展,去年人生劇展《艾草》與今年《台北

    異想》都成功進入首爾國際電視劇節與釜山影展,加上這次《返家八千里 黑面

    琵鷺》獲選進入東京國際影展,足見加強參與亞洲區域性影展參展策略奏效。負

    責參展業務的同仁默默努力,持續發掘作品並送件,也是功不可沒。

    在今年本會有兩片入選的基礎上,東京國際影展是可以繼續耕耘的國際場

    域,未來具國際參展潛力的作品可持續角逐「亞洲之風」與「自然」兩個單元,

    爭取國際露出機會。

    12

  • 13

    當然,好的作品還是王道。若從這次獲選自然單元來看,入選作品有的題材

    獨特、切合全球普世關懷;抑或是拍攝難度高、敘事手法創新,但只要是好的故

    事,不論在多麼遙遠的國度,一樣可以用影像感動人心,一樣可以在國際上被看

    見。這次黑琵紀錄片歷經艱辛的拍攝製作過程終於得以完成,並且獲得國際各影

    展的鼓勵,正訴說著「流淚播種的,必歡呼收割」的寶貴經歷。願今後能夠在公

    共廣電所提供的土壤上,繼續播種、耕耘,讓公視走向世界,也讓世界看見公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