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瀛洲衢山记 - paper.people.com.cnpaper.people.com.cn/rmrbhwb/page/2018-11/12/12/... ·...

1
广告联系电话 65363547 65367287 办公室 65369330 发行部 65369319 传真:(8610) 65003109 零售 1.5 元/份 国内定价全年 280.80 元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66 12 12 旅游天地 责编:何欣禹 邮箱:[email protected] 责编:何欣禹 邮箱:[email protected] 2018 年 11 月 12 日 星期一 唐 玄 宗 天 宝 元 年 (公 元 742 年),李白信心满满地进入了大唐 的翰林院,这次,他想好好地有作 为一翻,不想只待了一年多,就受 人挤压。不过,李诗人依然满怀激 情地做了个豁达的梦以表志向,这 就是 《梦游天姥吟留别》。诗的起 首句写道:“海客谈瀛洲,烟涛微 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 或可睹”。 这个瀛洲,在哪里呢?茫茫大 海,实在难以找到,但越地的人 说,在天姥山不远的地方有个海 岛,云雾忽明忽暗,那就是瀛洲。 2018 年 11 月 2 日,我终于登上 了被称为“东海瀛洲”的衢山岛。 这座岛陆地总面积73.6平方公里, 海域面积3000多平方公里,拥有 7.5 万人口,为浙江省的第七大岛。 海上南岳 这个南岳,指的是衢山岛上的 观音山,每年1/3的时间都被云雾 笼罩,当地有俗语说“只去普陀, 不上观音,才行半程”。观音山海 拔314.4米,是舟山群岛北部的最 高峰,《衢山志草纲》 记曰:“登其 巅,如普陀佛顶,可望三辅日 本。”能看到日本国,显然有点夸 张,但也说明登上观音山遥望远处 的清晰度极高。 我们上观音山时天色已近傍 晚,但视野依然通透,山海全景, 衢山岛尽收眼底。岱山县委常委、 衢山镇委书记周国宏指点着四周告 诉大家,在衢山本岛的周围,左前 方是小衢山岛、黄泽山岛、双子山 岛,右边是鼠浪湖岛、小鼠浪山 岛、大青山岛,那边是大小洋山, 离上海很近。 观音山的寺庙分上、中、下三 寺,历史均十分悠久。在上寺,我 听到一个故事,唏嘘不已。建炎三 年 (公 元 1129 年) 十 二 月 , 一 直 被金人追赶的宋高宗赵构一路逃难 到宁波,又驾楼船逃到了舟山群 岛,在波涛汹涌的夜晚,他突然看 到云雾之上有天灯在闪亮,大惊: 难道是观音现身指引?待弄明白那 是一个岛的最高峰时,他决定上岛 躲避。此山原来正是观音山。山中 林木森森,云雾缭绕,空王寺气象 壮观。想着逃来时的景象,赵构题 下了“华云寺”三字。此后,李清 照在《渔家傲 · 天接云涛连晓雾》 中用一个梦来证明了赵构一行逃难 到衢山的愿景:我这么一路奔逃, 天帝问我,想往何处去呢?我回 答,长空九万里,大鹏正要冲天飞 举,风啊,请千万不要停下来,载 着我的一叶小舟,将我直接送到蓬 莱三仙岛上去! 光绪年间《定海厅志》载: “华云寺,旧名香兰,后周显德七 年 (公元 965 年) 建。宋治平元年 (公元 1064 年) 改赐空王寺。建炎 三年再赐今额。在蓬莱(岱山)之 乡朐山 (衢山)。” 此刻,我就在观音山顶的上 寺。我绕着最高点—天灯灯塔台 座转了数圈观察,外围用捐助碑 (边 上 修 建 玉 佛 宝 塔) 紧 密 围 着 , 几乎找不着空隙,这天灯的亮台, 数十米高,呈八角形,墙面藤蔓缠 绕,颜色斑驳厚迹,底座为一米左 右的基座,灯台的顶,是以圆珠尖 顶突起分角覆盖的那种凉亭样子, 上层八角墙上有很大的窗口,每天 晚上,天灯闪亮,灯光从窗口透 出,四周数十里的海面上,都能看 到闪耀的晶点。 我相信,那赵构看到的天灯, 就是从这里发出的光,千百年来, 它都用微弱的亮光指引着在大海上 航行的船只。 衢港渔火 如果是夜晚,站在观音山顶, 往山下看,千船云集,万家渔火, 这衢山中心渔港,是整个衢山岛最 热闹的地方。 这里是舟山渔场岱衢洋的中 心,这里也是盛产大黄鱼的地方。从 12世纪30年代开始,本地渔民开始 在此捕大黄鱼,一直到17世纪60年 代,岱衢洋渔场正式形成。宋元时 期,岱衢渔场“楼橹万艘”(苏东坡 诗),“千家食大鱼”(沈梦麟诗),到 了清代,则出现了“无数渔船一港 收,渔灯点点漾中流。九天星斗三更 落,照遍珊瑚海上洲”(刘梦兰诗)的 壮观场景。彻夜不眠的渔港,场面催 人无限遐想。 随后的400年间,一直到上世 纪的 80年代,这个渔场都闻名中 国。1965 年的一个资料表明,仅岱 衢洋渔场捕获的大黄鱼,就高达 4.25 万多吨。 这个数据,是这样来完成的。 每年的春夏季,浙江、福建、 江苏、上海等地的渔民都来到此 地,几千艘大小各异的渔船云集, 数万人为之工作,白天的洋面,号 鼓连天,夜晚的港口,灯如繁星。 群聚的大黄鱼们奔涌而来,渔民们 敲锣张网以待,“咚咚咚”“咚咚 咚”,那些金属锣声,不断刺激着 大黄鱼们的耳膜,用不了多久,它 们就会晕头转向,浮上海面,渔民 们“嗨唑嗨唑”,以逸待劳。 不过,胜景已远去,现在,衢 山人正以另一种方式来实现他们的 壮丽事业。 11 月 3 日清晨,我行走在衢山 中心渔港的堤岸上。数百艘大铁驳 船整装待发,它们要去远洋捕捞, 渔工们上下忙碌,有的在整理拉 网,有的往船上搬运东西。船上粗 铁制的桅杆顶端,均有两只镂空的 奔马标记。这种机械大船,已非昔 日的木制船可比,捕捞、冷冻等已 经完全现代化,还可以远洋。衢山 镇委副书记周鑫告诉我,衢山现有 这种大船 982艘,全岛大部分人都 在从事渔业生产,这些远洋的船每 次出海都要数个月,每条船最多的 年收入达到 900 万元以上。 衢山岛周围,水深平均40米 以上,适宜停泊大型吨位的船只, 衢山港因而成了国内少见的深水良 港之一,40万吨级的港口,全国 仅7个,衢山就有2个。我们在风 力发电的机塔下远望时,衢山旅游 办毛伟兵主任就指着远处的一个长 黑影子说,那里,停着一艘前几天 从巴西淡水河谷开来的 40万吨级 铁矿砂大船。 作为上海港的外缘,东南亚的 航道中枢,衢山港已经成为宁波舟 山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战略和经济 地位都非常显著。 凉峙听涛 凉峙是衢山几十个山海景色皆 佳渔村的典型代表。 晚上9时多,崔光凯忙完了我们 一行的吃喝,匆匆吃完晚饭后,和我 坐在“海映朗庭”的院子里闲聊。 小崔是这家民宿的老板,他的 老家就在衢山岛的太平社区。这位 1977年生的中年人,思想活络, 大学毕业后,一直在舟山的一家大 型旅游集团工作,从事过旅游的各 个岗位。后来,他又到杭州西湖区 成立了一家旅游公司,做专线旅 游。他说,他是看着家乡的游客一 天天多起来的。5 年前,他曾经组 过一个千人团来衢山旅游。前几年 的一个夏天,他来到了凉峙村,被 村里涌动的人流触动,当下就决 定,要来凉峙开一家精品民宿。 一年多后,就有了这家精致的 “海映朗庭”。这里原来是村里破旧 的小学,被匠心改造后变成了拥有 12个房间的功能齐全的民宿,还 有一个非常宽阔的院子,简单而朴 素,关键是,这里能听海。 小崔的行动无疑具有号召力, 在他的带动下,周边的伊兰湾、海 边十二街、海天一色等民宿都纷纷 开张。他的客人主要来自上海、苏 州、杭州、绍兴、湖州等地,好多 时候,现有的 12个房间根本住不 下,不过,他的周边已经有不少联 盟,今天你介绍给他,明天他会介 绍给你,大家合起来,方向一致、 目标一致,小崔说,他今年又在衢 山岛上成立了一家旅行社,这样, 杭州、衢山可以资源共享。 陪着我聊天的岱山县旅游局局 长俞海啸告诉我,在岱山的 148家 民宿中,凉峙村就占了88家,“海 映朗庭”非常具有代表性。凉峙的 海湾,每年的 5 月、6 月、7 月是蓝 色的,其中有 7 天是完全透明的, 这么好的风景,要让更多的人来分 享。去年,衢山岛的旅游人数已经 突破 50 万。 这一夜,我睡在“海映朗庭” 的二楼,海浪撞击堤岸的哗哗声一 阵阵袭来,我却安然入眠。清晨 6 时,依然是涛声将我叫醒。拉开窗 帘,晨光已经将凉峙的海天映得透 亮。迅速起床早读,这一次,我带 着 《老子百句》,坐在院子里,开 始读的第一句恰好是第六十六章的 起句:“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千 万不要以为水只有柔弱,它只是身 段柔软而已,它善处底下处,其实 力量刚坚无比。 凉峙那不知疲倦的涛声,我们 至少可以比德自况的。 (陆春祥,一级作家,浙江省 作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散文学会 会长。已出散文随笔集《病了的字 母》《字字锦》《连山》《而已》 等 二十余种。作品曾获第五届鲁迅文 学奖等。) 东海瀛洲衢山记 陆春祥 杭州,既是历史 文化名城,又是创新 活力之城,旅游资源 非常丰富,被评为 “中国最佳旅游城市” 和“中国最具幸福感 城市”。杭州旅游的发 展一直走在全国前 列,先后提出了景区 免费、主客共享、城 旅融合等全域旅游理 念,已被多个城市借 鉴,初步探索形成了 全域旅游创新示范的 “杭州样本”。 由中国旅游研究 院主办的《全域旅游 创新示范的“杭州样 本”》学术研讨会日 前在北京召开。来自 文化和旅游部、中国 旅游研究院和旅游业 界的专家学者,针对 杭州全域旅游的创新 理念与鲜活实践进行 了专题探讨。 近年来,杭州积 极围绕旅游全产业融 合,全域化产品,全 领域营销和全方位服 务四大体系,有效推 进旅游业向观光旅 游、休闲旅游、文化 体验、商务会展“四 位一体”转变,推动杭州城市发展。 “杭州样本”的精髓可以概括为:“双轮 驱动、城旅一体、产业融合、国际引领、共 建共享”,主要内容包括:发挥有为政府和有 效市场两个主体作用,形成发展合力;坚持 城市与旅游融合发展,从旅游城市向城市旅 游、从花园城市向城市花园转变,将城市建 成大景区、大花园;加快旅游与一二三产业 融合发展,推动十大特色潜力行业向旅游产 业转化,开发国际社会资源访问点,打造精 品民宿、健康养生、商务会展等新业态;围 绕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为中 心,以旅游国际化带动城市国际化发展;旅 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要兼顾当地居民和游 客利益。 杭州旅游注重挖掘文化内涵,加快旅游 与文化融合的深度和广度,打造了两个世界 历史文化遗产西湖和大运河,文化旅游表演 《最忆是杭州》、《宋城千古情》 获得了海内外 游客的一致好评。杭州把握大众旅游时代游 客需求多元化、个性化、时尚化、品质化和 国际化的特点,对景区、老街等传统旅游产 品提档升级,将图书馆、菜市场、法院等众 多社会资源打造成国际旅游访问点,涵盖文 体教育、司法机构、特色街区、农贸市场、 社区家庭等 27 类社会资源。 杭州在推动城市旅游转型的同时,也积 极推动乡村旅游的跨越发展。淳安、桐庐、 千岛湖、建德等乡村旅游呈现百花齐放的态 势,形成了各自的独特模式。杭州的乡村民 宿也形成了具有国内示范效应的特色民宿群 落和品牌。 杭州去年入选了全球 15个旅游最佳实践 样本城市。杭州市旅游委员会主任张鸿斌表 示,未来杭州将朝着具有国际品质的全域旅 游发展之路持续创新探索,推进龙头产品再 打造、产业融合再加速、城市品牌再融合、 旅游环境再优化,公共服务再升级,全力创 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充分发挥样本的示 范引领效应。 行天下 行天下 都梁阁坐落在江苏盱眙县都梁公 园杨大山山顶,承继明清南派建筑风 格,一共有六层,四角翼然,极力飞 升,似欲挣脱羁绊,翱翔天庭。阁内 是盱眙历史人文展览,登堂入室,一 层一层,步步生莲,来客不觉与盱眙 历史长河的一呼一吸心照。阁前自下 而上 108 级台阶,与杨大山 108 米海拔 相呼应,楼高46.9米,寓意事事如 意、六六大顺、长长久久。阁顶为城 区制高点,登阁而眺,“两亩耕地一亩 山,一亩水面一亩滩。”洪泽湖相依相 偎,渔歌唱响,淮河穿梭县城而过, 盱眙美景尽收眼底。 清晨时分,远远观去,阁檐临空 欲飞,晨光熹微,云气萦绕楼阁之 上,盘旋不去,远空之上,澄碧如 洗,纤尘不染。随着日头的上升,云 气渐淡,飘散不见,蓝空白云悠然飘 荡,与青青山峦融为一体。若逢夏日 淫雨,巍巍阁楼藏在深深绿色中,大 珠小珠落玉盘,芳翠的清香萦绕着都 梁公园,氤氲着的水汽如水墨点染般, 行人断魂,你早已不知是你伫立仰望着 都梁阁,还是都梁阁矗立在你心里。 张目为盱,直视为眙。盱眙秦代 置县、汉代建州,距今2200多年历 史。历史上的盱眙河运通达,人文荟 萃,曾是帝王之乡、红色摇篮。如 今,有山有水的盱眙经过多年孕育出 了有滋有味的“盱眙龙虾”,现已初步 形成百亿级产业,成为盱眙生态优 先、绿色发展的闪亮名片,开启了 “一虾先行,诸业并进”的特色发展之 路。真可谓是小小龙虾,大大文章。 都梁阁在 2007年建成开放,正是继往 开来、富民乐民的象征,如今已成为 盱眙县城的坐标建筑。 我前两次游阁都是在夏末夜晚。 然而傍晚后阁门紧闭,只是登山、绕 阁、吹风,并未进去,已是沉醉。首 次去时,穿过葱葱山路,近阁时豁然 开朗,好风如水,良辰美景,觉得此 刻与纳凉喷空的闲人、打太极的老 人、脉脉深情的恋人均是“同道中 人”。但仍旧少了些什么。色声香味触 法,少了一味。再游的兴致在发酵, 隔了小几日,便邀上一友,携着两壶 小酒、小菜若干,再临都梁阁。阁楼 灯火辉煌,皇家大气,极目远眺,山 下红尘滚滚、霓虹闪烁。临风而立, 杯酒下肚,欲登楼而意不遂,又有些 怅惘。想来非但是都梁阁,就是黄鹤 楼、岳阳楼、滕王阁这样的“名楼”, 早早改成了历史文化观览处,从前古人 楼阁上饮酒泼墨是逸兴遄飞、情动于 中,绝美篇章传之后世,诗文史上熠熠 生辉,可以说才子与名楼是互相成就。 现代的文人作家到此观览,固然也有咏 史叹兴亡,挥毫起来多半是“强而为 文”,技巧有之,文气不足。审美中充斥 着理性而少了“微醺”,“酒神”精神阙 如,实在难有真情豪情。 想到这儿,不免多饮了几口小 酒。风是甜的,花是香的,阁是朦胧 的,眼前的人,是很美很美的。 上图:都梁阁 来自网络 都梁阁游记 李宏伟 凉峙村 衢山凉峙村 衢山观音山 衢山年年立冬,今又立冬,立冬开 酿,是酒乡绍兴的神圣时刻,是自 然环境、鉴湖之水、酿酒技艺的神 奇结合。11 月 7 日,立冬时节,酒 乡绍兴拉开黄酒冬酿的帷幕。 第24届绍兴黄酒节暨首届中 国(国际)黄酒产业博览会开幕式 上,酿酒师傅们演绎了传承千年绍 兴酒酿技艺的过程:浸米、蒸饭、 落缸、开耙、发酵……独特的开酿 仪式,向人们展示着黄酒发源地的 “老绍兴”风情。 立冬,是绍兴黄酒开始投料发 酵的日子。从立冬到第二年立春的 这段时间,最适合做黄酒。水体清 冽、气温低,可有效抑制杂菌繁 育,确保发酵顺利进行,又能使酒 在长时间的低温发酵中形成良好的 风味。人们把这段时间称为“冬酿”。 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绍兴黄 酒依旧保留着古法酿造工艺: 农 历 7 月做酒药、8 月做曲麦、9 月做 淋饭、立冬投料开酿、独特的复式 发酵工艺、长达 90余天的发酵时 间、长时间的存贮……绍兴酒越陈 越香,越陈味越醇。1999年,绍 兴黄酒成为中国首批获得国家地理 标志保护的产品,2006年,绍兴 黄酒酿制技艺更是被列入首批国家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中国黄酒是世界三大古酒之 一,其中又以绍兴黄酒为最,被誉 为中国的“国粹”。有着古老悠久 历史的绍兴黄酒,是绍兴的一张金 名片。浙江省政府不仅将黄酒列入 历史经典产业,还出台了《关于推 进黄酒产业传承发展的指导意 见》。绍兴市更是提出传承和创新 发展并举,加快推进黄酒产业转型 升级,将黄酒打造成千亿级产业的 发展目标,将绍兴打造成为“世界 名酒产区”。 “第 24 届绍兴黄酒节,对标世 界,占位国际化,是一种创新、一 种探索,更是一种积极的实践。”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表示, 结合黄酒工业旅游、黄酒小镇建 设,打造中国黄酒之都,顺应国家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加快黄酒 产业国际化步伐,必将为黄酒产业 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来自世界各地的千余名嘉宾共 同见证了这场黄酒产业的国际化顶 级盛会。德国啤酒酿酒商协会首席 顾问马库斯 · 劳帕赫先生激动地 说,这次来绍兴参加黄酒节,见证 了中国黄酒产业的实力和绍兴黄酒 的腾飞发展,也是一个无比宝贵的 交流机会。 立冬,绍兴黄酒开酿 尉辉煜 茹拥政 祭酒神 袁云

Transcript of 东海瀛洲衢山记 - paper.people.com.cnpaper.people.com.cn/rmrbhwb/page/2018-11/12/12/... ·...

Page 1: 东海瀛洲衢山记 - paper.people.com.cnpaper.people.com.cn/rmrbhwb/page/2018-11/12/12/... · 就是《梦游天姥吟留别》。诗的起 首句写道:“海客谈瀛洲,烟涛微

广告联系电话 65363547 65367287 办公室 65369330 发行部 65369319 传真:(8610) 65003109 零售1.5元/份 国内定价全年280.80元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66

1212 旅游天地 责编:何欣禹 邮箱:[email protected]责编:何欣禹 邮箱:[email protected]

2018年11月12日 星期一

唐玄宗天宝元年 (公元 742年),李白信心满满地进入了大唐的翰林院,这次,他想好好地有作为一翻,不想只待了一年多,就受人挤压。不过,李诗人依然满怀激情地做了个豁达的梦以表志向,这就是 《梦游天姥吟留别》。诗的起首句写道:“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这个瀛洲,在哪里呢?茫茫大海,实在难以找到,但越地的人说,在天姥山不远的地方有个海岛,云雾忽明忽暗,那就是瀛洲。

2018年11月2日,我终于登上了被称为“东海瀛洲”的衢山岛。这座岛陆地总面积 73.6 平方公里,海域面积 3000 多平方公里,拥有7.5万人口,为浙江省的第七大岛。

海上南岳

这个南岳,指的是衢山岛上的观音山,每年1/3的时间都被云雾笼罩,当地有俗语说“只去普陀,不上观音,才行半程”。观音山海拔 314.4 米,是舟山群岛北部的最高峰,《衢山志草纲》记曰:“登其巅 , 如 普 陀 佛 顶 , 可 望 三 辅 日本。”能看到日本国,显然有点夸张,但也说明登上观音山遥望远处的清晰度极高。

我们上观音山时天色已近傍晚,但视野依然通透,山海全景,衢山岛尽收眼底。岱山县委常委、衢山镇委书记周国宏指点着四周告诉大家,在衢山本岛的周围,左前方是小衢山岛、黄泽山岛、双子山岛,右边是鼠浪湖岛、小鼠浪山岛、大青山岛,那边是大小洋山,离上海很近。

观音山的寺庙分上、中、下三寺,历史均十分悠久。在上寺,我听到一个故事,唏嘘不已。建炎三年 (公元 1129 年) 十二月,一直被金人追赶的宋高宗赵构一路逃难到宁波,又驾楼船逃到了舟山群

岛,在波涛汹涌的夜晚,他突然看到云雾之上有天灯在闪亮,大惊:难道是观音现身指引?待弄明白那是一个岛的最高峰时,他决定上岛躲避。此山原来正是观音山。山中林木森森,云雾缭绕,空王寺气象壮观。想着逃来时的景象,赵构题下了“华云寺”三字。此后,李清照在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中用一个梦来证明了赵构一行逃难到衢山的愿景:我这么一路奔逃,天帝问我,想往何处去呢?我回答,长空九万里,大鹏正要冲天飞举,风啊,请千万不要停下来,载着我的一叶小舟,将我直接送到蓬莱三仙岛上去!

光绪年间 《定海厅志》 载:“华云寺,旧名香兰,后周显德七年 (公元965年) 建。宋治平元年

(公元1064年) 改赐空王寺。建炎三年再赐今额。在蓬莱 (岱山) 之乡朐山 (衢山)。”

此刻,我就在观音山顶的上寺。我绕着最高点——天灯灯塔台座转了数圈观察,外围用捐助碑

(边上修建玉佛宝塔) 紧密围着,几乎找不着空隙,这天灯的亮台,数十米高,呈八角形,墙面藤蔓缠绕,颜色斑驳厚迹,底座为一米左右的基座,灯台的顶,是以圆珠尖顶突起分角覆盖的那种凉亭样子,上层八角墙上有很大的窗口,每天晚上,天灯闪亮,灯光从窗口透出,四周数十里的海面上,都能看到闪耀的晶点。

我相信,那赵构看到的天灯,就是从这里发出的光,千百年来,它都用微弱的亮光指引着在大海上航行的船只。

衢港渔火

如果是夜晚,站在观音山顶,往山下看,千船云集,万家渔火,这衢山中心渔港,是整个衢山岛最热闹的地方。

这里是舟山渔场岱衢洋的中

心,这里也是盛产大黄鱼的地方。从12世纪30年代开始,本地渔民开始在此捕大黄鱼,一直到17世纪60年代,岱衢洋渔场正式形成。宋元时期,岱衢渔场“楼橹万艘”(苏东坡诗),“千家食大鱼”(沈梦麟诗),到了清代,则出现了“无数渔船一港收,渔灯点点漾中流。九天星斗三更落,照遍珊瑚海上洲”(刘梦兰诗)的壮观场景。彻夜不眠的渔港,场面催人无限遐想。

随后的400年间,一直到上世纪的 80 年代,这个渔场都闻名中国。1965年的一个资料表明,仅岱衢洋渔场捕获的大黄鱼,就高达4.25万多吨。

这个数据,是这样来完成的。每年的春夏季,浙江、福建、

江苏、上海等地的渔民都来到此地,几千艘大小各异的渔船云集,数万人为之工作,白天的洋面,号鼓连天,夜晚的港口,灯如繁星。群聚的大黄鱼们奔涌而来,渔民们敲锣张网以待,“咚咚咚”“咚咚咚”,那些金属锣声,不断刺激着大黄鱼们的耳膜,用不了多久,它们就会晕头转向,浮上海面,渔民们“嗨唑嗨唑”,以逸待劳。

不过,胜景已远去,现在,衢山人正以另一种方式来实现他们的壮丽事业。

11月3日清晨,我行走在衢山中心渔港的堤岸上。数百艘大铁驳船整装待发,它们要去远洋捕捞,渔工们上下忙碌,有的在整理拉网,有的往船上搬运东西。船上粗铁制的桅杆顶端,均有两只镂空的奔马标记。这种机械大船,已非昔日的木制船可比,捕捞、冷冻等已经完全现代化,还可以远洋。衢山镇委副书记周鑫告诉我,衢山现有这种大船982艘,全岛大部分人都在从事渔业生产,这些远洋的船每次出海都要数个月,每条船最多的年收入达到900万元以上。

衢山岛周围,水深平均 40 米以上,适宜停泊大型吨位的船只,衢山港因而成了国内少见的深水良港之一,40 万吨级的港口,全国仅 7 个,衢山就有 2 个。我们在风力发电的机塔下远望时,衢山旅游办毛伟兵主任就指着远处的一个长黑影子说,那里,停着一艘前几天从巴西淡水河谷开来的 40 万吨级铁矿砂大船。

作为上海港的外缘,东南亚的航道中枢,衢山港已经成为宁波舟山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战略和经济地位都非常显著。

凉峙听涛

凉峙是衢山几十个山海景色皆佳渔村的典型代表。

晚上9时多,崔光凯忙完了我们一行的吃喝,匆匆吃完晚饭后,和我坐在“海映朗庭”的院子里闲聊。

小崔是这家民宿的老板,他的老家就在衢山岛的太平社区。这位1977 年生的中年人,思想活络,大学毕业后,一直在舟山的一家大型旅游集团工作,从事过旅游的各个岗位。后来,他又到杭州西湖区成立了一家旅游公司,做专线旅游。他说,他是看着家乡的游客一天天多起来的。5年前,他曾经组过一个千人团来衢山旅游。前几年的一个夏天,他来到了凉峙村,被村里涌动的人流触动,当下就决定,要来凉峙开一家精品民宿。

一年多后,就有了这家精致的“海映朗庭”。这里原来是村里破旧的小学,被匠心改造后变成了拥有12 个房间的功能齐全的民宿,还有一个非常宽阔的院子,简单而朴素,关键是,这里能听海。

小崔的行动无疑具有号召力,在他的带动下,周边的伊兰湾、海边十二街、海天一色等民宿都纷纷开张。他的客人主要来自上海、苏

州、杭州、绍兴、湖州等地,好多时候,现有的 12 个房间根本住不下,不过,他的周边已经有不少联盟,今天你介绍给他,明天他会介绍给你,大家合起来,方向一致、目标一致,小崔说,他今年又在衢山岛上成立了一家旅行社,这样,杭州、衢山可以资源共享。

陪着我聊天的岱山县旅游局局长俞海啸告诉我,在岱山的148家民宿中,凉峙村就占了88家,“海映朗庭”非常具有代表性。凉峙的海湾,每年的5月、6月、7月是蓝色的,其中有 7 天是完全透明的,这么好的风景,要让更多的人来分享。去年,衢山岛的旅游人数已经突破50万。

这一夜,我睡在“海映朗庭”的二楼,海浪撞击堤岸的哗哗声一阵阵袭来,我却安然入眠。清晨 6时,依然是涛声将我叫醒。拉开窗帘,晨光已经将凉峙的海天映得透亮。迅速起床早读,这一次,我带着 《老子百句》,坐在院子里,开始读的第一句恰好是第六十六章的起句:“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千万不要以为水只有柔弱,它只是身段柔软而已,它善处底下处,其实力量刚坚无比。

凉峙那不知疲倦的涛声,我们至少可以比德自况的。

(陆春祥,一级作家,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散文学会会长。已出散文随笔集《病了的字母》《字字锦》《连山》《而已》等二十余种。作品曾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等。)

东海瀛洲衢山记陆春祥

杭 州 , 既 是 历 史文化名城,又是创新活力之城,旅游资源非 常 丰 富 , 被 评 为

“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和“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杭州旅游的发展 一 直 走 在 全 国 前列,先后提出了景区免费、主客共享、城旅融合等全域旅游理念,已被多个城市借鉴,初步探索形成了全域旅游创新示范的

“杭州样本”。由中国旅游研究

院主办的 《全域旅游创新示范的“杭州样本”》 学术研讨会日前在北京召开。来自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旅游研究院和旅游业界的专家学者,针对杭州全域旅游的创新理念与鲜活实践进行了专题探讨。

近年来,杭州积极围绕旅游全产业融合,全域化产品,全领域营销和全方位服务四大体系,有效推进 旅 游 业 向 观 光 旅游、休闲旅游、文化体验、商务会展“四位一体”转变,推动杭州城市发展。

“杭州样本”的精髓可以概括为:“双轮驱动、城旅一体、产业融合、国际引领、共建共享”,主要内容包括: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两个主体作用,形成发展合力;坚持城市与旅游融合发展,从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从花园城市向城市花园转变,将城市建成大景区、大花园;加快旅游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十大特色潜力行业向旅游产业转化,开发国际社会资源访问点,打造精品民宿、健康养生、商务会展等新业态;围绕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为中心,以旅游国际化带动城市国际化发展;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要兼顾当地居民和游客利益。

杭州旅游注重挖掘文化内涵,加快旅游与文化融合的深度和广度,打造了两个世界历史文化遗产西湖和大运河,文化旅游表演

《最忆是杭州》、《宋城千古情》获得了海内外游客的一致好评。杭州把握大众旅游时代游客需求多元化、个性化、时尚化、品质化和国际化的特点,对景区、老街等传统旅游产品提档升级,将图书馆、菜市场、法院等众多社会资源打造成国际旅游访问点,涵盖文体教育、司法机构、特色街区、农贸市场、社区家庭等27类社会资源。

杭州在推动城市旅游转型的同时,也积极推动乡村旅游的跨越发展。淳安、桐庐、千岛湖、建德等乡村旅游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形成了各自的独特模式。杭州的乡村民宿也形成了具有国内示范效应的特色民宿群落和品牌。

杭州去年入选了全球 15 个旅游最佳实践样本城市。杭州市旅游委员会主任张鸿斌表示,未来杭州将朝着具有国际品质的全域旅游发展之路持续创新探索,推进龙头产品再打造、产业融合再加速、城市品牌再融合、旅游环境再优化,公共服务再升级,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充分发挥样本的示范引领效应。

全域旅游看﹃杭州样本﹄

本报记者

全域旅游看﹃杭州样本﹄

本报记者

行天下行天下

都梁阁坐落在江苏盱眙县都梁公园杨大山山顶,承继明清南派建筑风格,一共有六层,四角翼然,极力飞升,似欲挣脱羁绊,翱翔天庭。阁内是盱眙历史人文展览,登堂入室,一层一层,步步生莲,来客不觉与盱眙历史长河的一呼一吸心照。阁前自下而上108级台阶,与杨大山108米海拔相呼应,楼高 46.9 米,寓意事事如意、六六大顺、长长久久。阁顶为城区制高点,登阁而眺,“两亩耕地一亩山,一亩水面一亩滩。”洪泽湖相依相偎,渔歌唱响,淮河穿梭县城而过,盱眙美景尽收眼底。

清晨时分,远远观去,阁檐临空欲飞,晨光熹微,云气萦绕楼阁之上,盘旋不去,远空之上,澄碧如洗,纤尘不染。随着日头的上升,云气渐淡,飘散不见,蓝空白云悠然飘荡,与青青山峦融为一体。若逢夏日淫雨,巍巍阁楼藏在深深绿色中,大珠小珠落玉盘,芳翠的清香萦绕着都梁公园,氤氲着的水汽如水墨点染般,行人断魂,你早已不知是你伫立仰望着都梁阁,还是都梁阁矗立在你心里。

张目为盱,直视为眙。盱眙秦代置县、汉代建州,距今 2200 多年历史。历史上的盱眙河运通达,人文荟萃,曾是帝王之乡、红色摇篮。如今,有山有水的盱眙经过多年孕育出了有滋有味的“盱眙龙虾”,现已初步形成百亿级产业,成为盱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闪亮名片,开启了

“一虾先行,诸业并进”的特色发展之路。真可谓是小小龙虾,大大文章。都梁阁在 2007年建成开放,正是继往开来、富民乐民的象征,如今已成为

盱眙县城的坐标建筑。我前两次游阁都是在夏末夜晚。

然而傍晚后阁门紧闭,只是登山、绕阁、吹风,并未进去,已是沉醉。首次去时,穿过葱葱山路,近阁时豁然开朗,好风如水,良辰美景,觉得此刻与纳凉喷空的闲人、打太极的老人、脉脉深情的恋人均是“同道中人”。但仍旧少了些什么。色声香味触法,少了一味。再游的兴致在发酵,隔了小几日,便邀上一友,携着两壶小酒、小菜若干,再临都梁阁。阁楼灯火辉煌,皇家大气,极目远眺,山下红尘滚滚、霓虹闪烁。临风而立,杯酒下肚,欲登楼而意不遂,又有些

怅惘。想来非但是都梁阁,就是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这样的“名楼”,早早改成了历史文化观览处,从前古人楼阁上饮酒泼墨是逸兴遄飞、情动于中,绝美篇章传之后世,诗文史上熠熠生辉,可以说才子与名楼是互相成就。现代的文人作家到此观览,固然也有咏史叹兴亡,挥毫起来多半是“强而为文”,技巧有之,文气不足。审美中充斥着理性而少了“微醺”,“酒神”精神阙如,实在难有真情豪情。

想到这儿,不免多饮了几口小酒。风是甜的,花是香的,阁是朦胧的,眼前的人,是很美很美的。

上图:都梁阁 来自网络

都梁阁游记李宏伟

凉峙村 衢山摄凉峙村 衢山摄

观音山 衢山摄

年年立冬,今又立冬,立冬开酿,是酒乡绍兴的神圣时刻,是自然环境、鉴湖之水、酿酒技艺的神奇结合。11月7日,立冬时节,酒乡绍兴拉开黄酒冬酿的帷幕。

第 24 届绍兴黄酒节暨首届中国 (国际) 黄酒产业博览会开幕式上,酿酒师傅们演绎了传承千年绍兴酒酿技艺的过程:浸米、蒸饭、落缸、开耙、发酵……独特的开酿仪式,向人们展示着黄酒发源地的

“老绍兴”风情。立冬,是绍兴黄酒开始投料发

酵的日子。从立冬到第二年立春的这段时间,最适合做黄酒。水体清冽、气温低,可有效抑制杂菌繁育,确保发酵顺利进行,又能使酒在长时间的低温发酵中形成良好的风味。人们把这段时间称为“冬酿”。

有着 2500 多年历史的绍兴黄酒依旧保留着古法酿造工艺: 农历7月做酒药、8月做曲麦、9月做淋饭、立冬投料开酿、独特的复式发酵工艺、长达 90 余天的发酵时间、长时间的存贮……绍兴酒越陈越香,越陈味越醇。1999 年,绍兴黄酒成为中国首批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2006 年,绍兴黄酒酿制技艺更是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中国黄酒是世界三大古酒之

一,其中又以绍兴黄酒为最,被誉为中国的“国粹”。有着古老悠久历史的绍兴黄酒,是绍兴的一张金名片。浙江省政府不仅将黄酒列入历史经典产业,还出台了《关于推进 黄 酒 产 业 传 承 发 展 的 指 导 意见》。绍兴市更是提出传承和创新发展并举,加快推进黄酒产业转型升级,将黄酒打造成千亿级产业的发展目标,将绍兴打造成为“世界名酒产区”。

“第24届绍兴黄酒节,对标世界,占位国际化,是一种创新、一种探索,更是一种积极的实践。”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表示,结合黄酒工业旅游、黄酒小镇建设,打造中国黄酒之都,顺应国家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加快黄酒产业国际化步伐,必将为黄酒产业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来自世界各地的千余名嘉宾共同见证了这场黄酒产业的国际化顶级盛会。德国啤酒酿酒商协会首席顾问马库斯·劳帕赫先生激动地说,这次来绍兴参加黄酒节,见证了中国黄酒产业的实力和绍兴黄酒的腾飞发展,也是一个无比宝贵的交流机会。

立冬,绍兴黄酒开酿尉辉煜 茹拥政

祭酒神 袁云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