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84
防卫研究所编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2020 走向欧亚大陆的中国NIDS CHINA SECURITY REPORT

Transcript of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Page 1: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防卫研究所编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2020

―走向欧亚大陆的中国―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 Y R E P O R T

Page 2: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容,并不是日本政府或防卫省的见解。

Page 3: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i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2020

目 录

序言 .................................................................................................................................... iii

摘要 .................................................................................................................................... iv

简称对照表 ........................................................................................................................ vi

前言 .....................................................................................................................................2

第一章 中国的“欧亚外交”—地区主义、对美平衡及务实主义 ...........................5

1 作为地区行为主体的中国 .......................................................................................6

(1)从上海五国到上海合作组织—地区主义与对美平衡 .....................................6

(2)务实双边主义 .................................................................................................8

2 中国在全球影响力的扩大 .....................................................................................10

(1)中亚互联互通的加强 ....................................................................................10

(2)在欧洲影响力的扩大和反作用 ......................................................................12

3 “一带一路”与国际安全 ......................................................................................16

(1)人民解放军的作用 ........................................................................................16

(2)功能性合作的进展 ........................................................................................18

第二章 从中亚和俄罗斯来看中国影响力的增强

—谋求欧亚地区的合作与自主性 ................................................................23

1 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与欧亚的概念 .........................................................................24

(1)位于中亚的俄罗斯帝国以及苏联对中亚的统治 .............................................24

(2)“欧亚”概念与欧亚经济联盟 .......................................................................26

2 中亚地区的国际合作 ............................................................................................28

(1)有关地区稳定的合作 .....................................................................................28

(2)互联互通与“一带一路”倡议 .......................................................................30

(3)中亚地区各国的外交 .....................................................................................33

Page 4: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ii

3 俄罗斯眼中的中亚和中国 .....................................................................................34

(1)俄罗斯与中亚各国的安全合作 .......................................................................34

(2)对华关系—警惕与合作 ...............................................................................35

第三章 欧亚地区的能源结构 .......................................................................................39

1 中国能源政策中的欧亚资源国 .............................................................................40

(1)中国的能源供需动向 .....................................................................................40

(2)中国的能源政策与对外依存度 ......................................................................44

(3)中国对欧亚资源国的定位—从周边到中心 ...................................................45

2 中国与欧亚资源国之间的能源交易谈判 ...............................................................46

(1)石油 ..............................................................................................................46

(2)天然气 ..........................................................................................................49

(3)中俄天然气博弈 ............................................................................................54

3 在欧亚大陆出现的新能源结构 .............................................................................56

(1)从中国的能源安全角度来看欧亚能源结构 ....................................................56

(2)地缘政治的影响 ...........................................................................................58

结语 ...................................................................................................................................63

注释 ...................................................................................................................................66

Page 5: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iii

序言

第二章

前言

结语

摘要

第三章

第一章

序言

防卫研究所发行的《中国安全战略报告》,是由本所的所属研究人员以中国的军事及安全

战略为对象,分析中长期来看应予关注的事态,并向内外广泛提供的文本。2011年3月以来,

我们在各年度均发行1期日文、英文和中文版报告。《中国安全战略报告》受到国内外研究机

构和媒体等的高度关注,同时,以本报告的分析结果为基础,防卫研究所也加深了与包括中

国在内的各国家与地区的研究机构及相关人员的交流和对话。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2020》为报告出版以来的第10期,它以“走向欧亚大陆的中国”为副

标题,分析了中国欧亚战略的内容及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的政策在中亚地区正如何

开展、以及正如何影响地区能源交易进行了分析。

我们在撰稿之际,既参考了与国内外研究人员及相关人士交换意见时获得的启示,同时

也非常注意分析的客观性。撰稿时所参考的各种一次资料及二次资料均记载于卷末注释。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2020》是从研究人员个人观点出发撰写的内容,并非日本政府、防

卫省和防卫研究所的官方见解。本报告由增田雅之(撰稿负责人、第一章)、山添博史(第二

章)、秋本茂树(第三章)共同撰写。此外,编辑工作由室冈铁夫(主编)、有江浩一、饭田

将史、岩本广志、远田弘明、泽田宽人、田中亮佑、原田有、山下雅弘担任完成。

我们希望《中国安全战略报告2020》能够加深国内外有关中国的政策讨论,并且对深化

日中之间在安全领域的对话和交流、乃至合作做出贡献。

2019年11月

防卫研究所 理论研究部部长 室冈铁夫

Page 6: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iv

摘要

第一章中国的“欧亚外交”—地区主义、对美平衡及务实主义

中国的对欧亚外交,尤其是中亚外交,始终由地区主义和对美平衡的两大要素构成。

1990年代末以后,中国开始积极参与地区合作,在中亚范围内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SCO)。

另一方面,从联合起来制约美国力量的的角度,中国也认识到了与周边国家进行多边合作的

意义。然而,对于地区主义的方向性和对美平衡应采取的方式,中国与俄罗斯和中亚有关国

家并非轻而易举地就能形成共识。

2000年代后半期以后,中国国内的专家们就中国以往外交方式的调整进行了讨论,中国

实际采取的政策也不是一味拘泥于过去的方式,显示了较之以往的更大灵活性。中国不仅强

调地区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具体寻求与对象国各自发展战略之间的一致之处。习近平主席

在2013年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即为这一方式调整的结果,是中国外交务实主义的

体现。这种方式成功地让地区有关国家接受了中国的倡议,中国与这些国家之间在经济关系

上的互联互通也得到加强。此外,为维护日益增强的互联互通基础,中国也正在推进与欧亚

大陆国家之间在安全领域的功能性合作,即执法安全合作。

然而,随着“一带一路”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中国在其有关国际秩序的政治言论中定

位“一带一路”的倾向也日益增强。这一倾向在中国对欧外交领域表现尤其强烈,因此在欧

洲一方,关于对华关系包含政治及安全风险的认识正在逐渐蔓延。

第二章从中亚和俄罗斯来看中国影响力的增强—谋求欧亚地区的合作与自主性

―中亚五国随着前苏联的解体而独立建国,但从社会基础来看,都与俄罗斯保持着密切的联

系,不仅教育领域通用俄语,有些制度也是相通的。另外,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中亚地区

之间,在过去曾有过国界线及居民变动的历史,中国要在这一地区扩大角色和影响力,需要考

虑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地区有关国家的意愿。

在中亚地区,以SCO为平台实施了边境地带的稳定措施,以及对抗国际恐怖主义的合作。

中国与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和巴基斯坦正在积极推进边境地区的安全合作。在围绕“一带一

路”建设方面,地区国家根据各自的发展战略接纳中国的倡议,“一带一路”构想收到部分成

效,环中亚物流也正在改善。在上述合作发展之际,中国也顾及地区国家和俄罗斯对中国存

在的疑虑,在可能范围内推动建设计划的进行。

中亚国家也认识到,改善治安环境、加强互联互通的机会来临了,因此倾向于积极从事

区域内的往来与合作。俄罗斯也在与中亚有关国家加强安全合作,并主张自身在前苏联国家

主导权的前提下,在具有优势的军事领域等与中国合作,接受中国的倡议。中亚国家和俄罗

斯在与中国合作之际,也努力提高本身的自主性,力求缓和中国影响力扩大的负面影响。

Page 7: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v

序言

第二章

前言

结语

摘要

第三章

第一章

摘要

第三章欧亚地区的能源结构

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急剧增加,仅靠自身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对外依存度的

上升。且近年以来,中国在追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中,

一次能源结构也发生了变化,预计石油、天然气的进口将进一步增加。在这种趋势下,中国

政府正在从安全角度探索能源来源及运输路线的多元化,尤其是注意到欧亚资源国可经由陆

地运输油气的价值,开始于1990年代中期展开周到细致的双边谈判,在2000年代中期至2010

年代中期之间缔结形成了交易关系。

对中国来说,耗费巨大的时间和成本与欧亚资源国之间构筑的能源伙伴关系,可谓宝贵

的战略资产。这一说法具有两层含义。其一就是为了与欧亚资源国在未来始终保持具有重大

能源安全意义的交易关系,中国积极援助资源国的经济建设具有合理性,中国如何在这一点

上利用“一带一路”的框架则引人瞩目 ;其二,中国以此交易关系为杠杆,也同时对连接欧

洲、俄罗斯和中东或者南亚的能源流动获得了尽管有限但能够参与的地缘政治地位,中国在

今后如何利用这一地位值得关注。

Page 8: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vi

简称对照表

ADB 亚洲开发银行 Asian Development Bank

AIIB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APEC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SEAN 东南亚国家联盟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CAREC 中亚区域经济合作 Central Asia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CBM 建立信任措施 confidence-building measures

CICA 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 Conference on Interaction and Confidence Building Measures in Asia

CIS 独立国家联合体 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

CPEC 中巴经济走廊 China-Pakistan Economic Corridor

CSTO 集体安全条约组织 Collective Security Treaty Organization

EAEU 欧亚经济联盟 Eurasian Economic Union

EU 欧盟 European Union

EUROPOL 欧洲刑警组织 European Police Office

IEA 国际能源署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P (澳大利亚) 经济与和平研究所 Institute for Economics and Peace

IMF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U 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 Islamic Movement of Uzbekistan

INTERPOL 国际刑警组织 International Criminal Police Organization

LMLECC 澜沧江-湄公河综合执法安全合作中心 Lancang-Mekong Law Enforcement and Security Cooperation Center

LNG 液化天然气 liquefied natural gas

NATO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PfP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平伙伴关系计划 Partnership for Peace

PRIO 奥斯陆和平研究所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 Oslo

RATS (上海合作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 Regional Anti-Terrorist Structure

SCO 上海合作组织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SIPRI 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 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

TAPI 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

(天然气管道)

Turkmenistan-Afghanistan- Pakistan-India (natural gas pipeline)

TFA 贸易便利化协定  Trade Facilitation Agreement

V4 维谢格拉德集团四国

(斯洛伐克、匈牙利、捷克和波兰)

Visegrád Four (the Czech Republic, Poland, Slovakia and Hungary)

WTO 世界贸易组织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Page 9: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2020

前言

—走向欧亚大陆的中国—

增田雅之

Page 10: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2

前言

中国向欧亚大陆展开了其战略地平线。一般认为,2013年秋季提出的两条丝绸之路构想,

即后来概括形成的“一带一路”,是扩展的直接开端。同年3月就任国家主席的习近平,分别

于9月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斯塔纳(现在的努尔苏丹)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于10月在

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宣布要加强与地区国家之间的互联

互通。由于近年来中国与周边国家围绕海洋划界、领土主权等问题的争端频繁发生,并且对

于美国的军事存在,中国也始终坚持批判性立场,因此尤其在安全领域,中国还未能充分发

挥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主动权。与此相反,中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即加强欧

亚大陆互联互通方面的成果较大,安全领域内的合作也正在有效推进。在这一发展的影响下,

中国作为“欧亚大国”(Eurasian Power)的崛起,成为海内外都在议论的话题。1

在中国国内,2012年前后出现了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提出中国应将战略方向转移到欧亚

大陆的主张。其中,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缉思在2012年10月发表于《环球时报》的

“西进”论尤其受到瞩目。2 王的“西进”论指出,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以“重返亚太”为主

题的“战略再平衡”设想,使“大国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的新一轮竞争日趋激烈”,在这一

前提下,主张应该由中国恢复地缘政治上的“再平衡”。考虑到中美之间在中国以“东”地区,

即东亚地区的竞争关系将会加剧,王院长强调“不应将眼光局限于沿海疆域、传统竞争对象

与合作伙伴,而应有‘西进’的战略谋划”,并论述了这一战略在政治、外交和经济上的意义。

他同时指出,中美两国在东亚的竞争“已日益呈现某种‘零和格局’”,而中国同西部国家“产

生对抗或冲突的因素很少”,因此为获得地缘政治、地缘经济上的有利地位,有必要和可能

实施“西进”战略。

这一类言论在何种程度上影响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并不得而知。习近平曾说“共

建‘一带一路’是经济合作倡议,不是搞地缘政治联盟或军事同盟”,从而否定了地缘政治

因素。3 事实上,如果仔细审视“一带一路”构想的形成过程,就会了解这一构想的最重要目

的,在于发展当时处于落后地位的中国西部地区,依靠与邻国的开发战略和国内东部沿海地

区的发展相结合,来实现国内各个地区的均衡发展。作为这一目的的结果,中国期望与周边

国家进行经济合作的这一面表现较为强烈。4

然而,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全球性的发展,它开始附带上了新的政治言

论,即“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有关构建国际秩序的言论。在2017

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19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以“一带一路”倡议等为例,表示

中国一向“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5 另外,2018年8月,在推进

“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共建‘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合作,而

且是完善全球发展模式和全球治理、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6 他还在2019年

Page 11: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3

序言

第二章

前言

结语

摘要

第三章

第一章

前言

4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评价一带一路“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拓展了新

实践”。7 从这些表达可以看出,中国试图通过“一带一路”构想的推进,强化国际秩序构建

之举。也就是说,对中国来讲,欧亚大陆正成为能够在互联互通、地缘政治和国际秩序构建

等多个方面发掘意义和价值的一个空间。

当然,拓展面向欧亚大陆的战略地平线,不是凭借中国发现的意义就能单方面实现的。

要使之成为可能,关键是中国与地区国家之间的互动关系。“一带一路”构想所包含的地缘

政治考虑及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等中国方面的意图,如果没有对象国及地区的认同与支持,应

该无法正面提出。即使是在经济合作方面,中国与地区国家之间的需求与供给也必须均衡。

“一带一路”在欧亚大陆,即“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是中国为消化过剩生产能力而扩

大出口市场及确保稳定能源供应等国内的经济因素,与地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等需求恰好

一致的结果。8 另外,从外交层面上说,中国在苏联解体之后,不断致力于构建和发展与俄

罗斯和中亚国家之间的关系,这种积累也形成了地区国家接受中国倡议的基础,这一点同样

重要。

本报告书旨在阐明中国在欧亚大陆得以扩大其影响力的主要原因。为此,报告将通过分

析中国与地区国家之间相互关系的中长期变迁,尤其是1990年代初苏联解体后的政策走向,

体现中国在关系构建方面所做的实际努力,以及与地区国家之间展开的各种互动。

在第一章,将对中国作为欧亚大陆,尤其是中亚地区行为主体亮相的上海合作组织(SCO)

的创立过程,以及之后中国对中亚外交方式的变化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国与中亚

国家在“一带一路”的推进下加强互联互通的现状,以及在不限于中亚地区的整个欧亚大陆

形成安全网络的可能性。最后还将聚焦相当于“走向欧亚大陆的中国”最终出口之处的欧洲,

就中国在这一地区影响力的扩大进行阐述。在第二章,将就俄罗斯和中亚有关国家对于中国

在前苏联圈中亚地区影响力的扩大,是如何接纳和应对的过程进行分析。在第三章,将详细

分析中国与地区国家之间进行的能源交易,并揭示能源领域内实际构建的结构。

(撰稿人 :增田雅之)

Page 12: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此页为空白页

Page 13: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第一章中国的“欧亚外交”―地区主义、对美平衡及务实主义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2020

增田雅之

—走向欧亚大陆的中国—

Page 14: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6

第一章

1作为地区行为主体的中国

(1)从上海五国到上海合作组织—地区主义与对美平衡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SCO)的创立,成为视中国为欧亚大陆,尤其是中亚地区行为主

体的一个标志性转折点。中国此前的中亚政策,基本以双边关系为基础,秉持慎重的对外姿

态。1994年4月遍访中亚四国的李鹏总理,在乌兹别克斯坦就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的基本政策

进行了说明。1 第一是坚持睦邻友好,和平相处。李鹏总理强调,中国在世界上包括在中亚地

区从不谋求任何私利,不搞自己的势力范围。就是将来经济发展了,国家强盛了,也决不搞霸

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第二是发展经贸合作。李鹏总理声明,在同中亚各国的经济合作中,将

严格遵守平等互利原则,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 ;第三是尊重各国人民的选择,不干涉别国内

政 ;最后是尊重中亚各国的独立主权,促进地区稳定。李鹏总理的这一演说,总体来说始终

贯穿着低调。

中国在构建与中亚各国关系时重视两点,一是确保边境地区的安宁,二是改善铁路等交

通运输条件,发展贸易关系。2 关于前者,分别与有关国家就边界划定与建立信任措施(CBM)

进行了谈判。3 到1997年为止,分别与俄罗斯和中亚三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

克斯坦)划定了边界。在CBM方面,上述五国元首于1996年4月签署了包括16项内容的《中国

同俄哈吉塔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上海协定),并于次年4月在莫斯科

签署了同样包括16项内容的《中国同俄哈吉塔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莫

斯科协定)。4 五国就边境问题举行的会晤,后来被称为“上海五国”。1998年7月在阿拉木图

举行元首会晤及外长会晤以后,“上海五国”开始致力于机制建设。5 即从原本特定于边境问

题的会晤发展为“多边合作的扩大与深化”,不仅在“上海五国”的框架下确认CBM的执行

情况,而且开始针对“三股势力”(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展开联合

行动和经济合作。

1999年 末以后,“ 上海 五国” 不

仅开始定期举行国防部长、外交部长、

安全执法部门负责人等部长级会晤,

还接收乌兹别克斯坦作为观察员国。

在2000年7月的杜尚别元首会晤中,为

联合有效打击“三股势力”,五国一

致同意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上海五国”

机制,并于次年6月的上海元首会晤中

迎来乌兹别克斯坦以完全平等成员身

份加入“上海五国”。在此背景下,江

Page 15: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7

序言

第二章

前言

结语

摘要

第三章

第一章

中国的“欧亚外交”

泽民主席宣告了“欧亚大陆一个新的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的诞生”。6

中国积极参与和主导了“上海五国”的机制化进程,即SCO的成立及发展,其原因有三。

第一,中国领导人认识到在安全领域,尤其为有效打击“三股势力”,有必要加强与中亚国家

相关部门的合作。7 1990年代以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反复发生分裂主义者挑起的恐怖

活动,对于它与中亚“三股势力”相勾结的可能性,中国领导人保持了高度的警惕8 ;第二,

为发展包括能源领域在内的经济合作,中国认为双边和多边渠道并用才是有效的9 ;第三,中

国领导人认为“上海五国”是成功实践1997年倡导的“不同于冷战思维”的“新型安全观”的

范例。10 由此观之,中国从多个方面及地区主义的角度,看到了多边合作的有益性,11 SCO的

成立,成为中国以往以双边主义为本的外交方针的一大转折点。12 换句话说,中国以中亚地

区行为主体的身份登台亮相了。

SCO成立后的仅三个月,美国就发生了9・11恐怖事件,因此,SCO益发强调“三股势力”

当中反恐的重要性。对于中国来说,美国对阿富汗实施军事行动是个重大事件。在2001年10

月末召开的一次人民解放军内部会议上,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江泽民阐述了9・11事件和美国

对阿富汗军事打击的国际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13 他在讲话中强调,应以大国

关系、周边关系、多边外交等三个外交舞台为核心营造“在国际上有利的战略态势”。具体来

说,针对9・11事件以后美国在中亚的军事存在,他强调了通过“加强同俄罗斯和中亚有关国

家的合作”,以保持“这一战略方向的相对稳定”的意义,并在此背景下,表达了包括SCO在

内的多边外交是“大国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的认识。也就是说,江泽民主席在此特殊强调

的,是通过构建与周边地区的关系及多边框架来维护和扩大中国的影响力,并以此寻求对美

软平衡的重要性,对于SCO,他也是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找到了它的价值。

而且,中国面对9・11事件以后美军在中亚部署及驻留的长期化趋势,从对美软平衡的角

度,以SCO为平台展开了“坚决的外交攻势” 。14 1997年以后,中亚有关国家加入了北大西洋

公约组织(NATO)的“和平伙伴关系计划”(Pf P),并与NATO和美国共同实施了军事演习。

中国对此存有担忧,但同时也指出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是俄罗斯,并且中亚国家的外交姿态

是在大国之间寻求平衡,因此评价说美国在中亚加强军事存在绝非易事。15 但是,美军在中

亚的长期部署和驻留,导致了与中国对安全环境的上述认识相反的情况。中国国内也出现了

“中亚现行安全格局和战略平衡将有可能被打破”的观点。16 因此,中国为“牵制美国对中亚

的渗透速度”,也在SCO的框架中加强了反美姿态。17 2005年7月,SCO在元首会晤之后发表联

合声明,要求美国明确在中亚部署和驻留美军的撤退时间表。同时,在元首会晤中也拒绝了

美国成为SCO观察员国的申请,18 而同时却对巴基斯坦、印度和伊朗给予了这一地位。

但是,SCO成员国是否一致反对美国的军事存在不无疑问。有俄罗斯和中亚问题的专家

指出,成员国以及观察员国对于SCO的关注,实际上在方向和程度上呈多元状态,即使大框

架一致,在具体的问题上却视角各异。19 可以说,最积极反对美国军事存在的是中国。俄罗

Page 16: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8

第一章

斯虽然也反对美国军事存在的长期化,但对于美军在中亚的部署本身并不反对。另外,美国

在实施对阿富汗军事行动之际,不仅对中亚国家,而且对印度和巴基斯坦也都试图改善关

系。这让中国的许多专家评论说,美国已成为对中亚安全“影响最大的国家”。对于新成立不

久的SCO,中国面临着如何满足成员国,尤其是中亚有关国家的需求,并保持他们的参与热

情,以及维护SCO的作用和地位的问题。20 在2001年12月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崩溃后,中国强调

为彻底消灭“三股势力”,需要长期的、综合性的措施和区域各国间的合作,这表现出了中国

维护SCO作用和地位的一种努力。21

但是,中国本身也认为在SCO坚持反美姿态实为困难之事。早在2002年10月,中国就尝

试与“以美国为首”的NATO进行外交接触,探索在反恐和中亚安全问题上的对话可能性。22

此外,中国针对SCO成员国之间对美关系未能形成共识的问题,在2000年代后半期为SCO构

建对美关系而加紧筹备所需的理论和制度设计。这一举措,催生了2008年8月SCO峰会批准的

“旨在同世界上其他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互利合作创造条件”的对话伙伴机制。23 当时,

国家主席胡锦涛对这一机制予以“高度评价”,表示“欢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上合组织共

同致力于促进本地区稳定和发展”。24 外交部长杨洁篪也表示,中方支持“(SCO)根据《对

话伙伴条例》规定吸收对话伙伴”。 25 中国国内的多数专家认为,“对话伙伴”是SCO可能以

此构建对美关系的一个机制。事实上,在2009年3月末于莫斯科召开的SCO阿富汗问题特别

国际会议上,就邀请了美国和NATO参加。26 也就是说,虽然中国认为SCO的价值及作用中

包括对美软平衡的需要,但同时也在摸索对美关系的构建方式,采取的是务实主义路线。

(2)务实双边主义

中国从很早就一直强调,推进经济合作是SCO的重点领域之一。在2003年5月SCO成员国

元首莫斯科会议上,国家主席胡锦涛表示“经济合作是SCO的重要基础和优先方向”,并希

望在同年9月的SCO成员国总理会晤中“能够在推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取得新的突破”。27 在9

月的总理会晤中,温家宝总理提出建立SCO自由贸易区等倡议。28 在2004年的元首会晤中,胡

锦涛主席又明确表示,为推动经济合作尽快取得“实质性成果”,中方决定向SCO及其成员国

提供总额为9亿美元的优惠出口买方信贷。29

SCO的运行机制除最高级别的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元首会晤)和政府首脑(总理)

理事会会议之外,还在各个领域常设部长级的会议。30 为了在经贸领域推进务实合作,在部

长会议机制下设置了海关、质检、电子商务、投资促进和发展过境潜力的五个专业工作组,

分别由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中国、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五国牵头负责,担负着制定

经济合作计划的任务。31 在实务磋商等场合,中方也不断提出要在“能源、电力、交通和电

信等优先领域将双边合作扩大到多边,形成连接本地区的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和电信

网络”,并提议启动有关SCO自由贸易区实施可能性的联合研究。32

Page 17: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9

序言

第二章

前言

结语

摘要

第三章

第一章

中国的“欧亚外交”

中国之所以重视经济合作,一方面在于阻止国际社会认为SCO反美的倾向,同时也是由

于当时的胡锦涛政权将周边外交作为中国外交战略的支柱。SCO作为代表周边外交这一外交

战略新支柱的机制,中国领导人要求看到其具体成果。33 但是,对于SCO的应有方向,成员

国之间尤其是中俄之间的意见分歧明显。俄罗斯除了希望将重点放在包括反恐对策在内的安

全合作领域之外,还有意针对中国的经济合作构想,在2006年6月提议成立“SCO能源俱乐

部”。这可以视为俄罗斯依据自身作为资源出口国所重视的利益所在而提出的方案。34 并且当

2011年中国提议启动自贸区联合研究时,其他成员国的反应依旧不如人意。35 在此之前的一年,

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及白俄罗斯共同成立了后来发展成为欧亚经济联盟(EAEU)的“关税同

盟”,并于2012年共同签署了《统一经济空间协定》。这一系列行动,都意味着SCO除中国以

外的主要成员国目标,是以俄罗斯为中心整合经济空间。36

上述状况使中国需要采取新的策略,即在重视SCO这一框架的同时,谋求具体成果,将

着力点明确放在推动以双边为基础的经贸关系。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出席了在吉尔吉斯斯

坦共和国首都比什凯克召开的SCO元首理事会,并随之访问了除塔吉克斯坦之外的中亚有关

国家,探索促进经济合作的可能性。习近平主席提出后来成为“一带一路”两大支柱之一的

“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就是在本次遍访中亚期间,但不是在SCO元首理事会的场合,而是

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之际。37 相反,在SCO峰会上,习近平并未直接提及“丝

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仅仅是在提到发展务实合作时,表示SCO成员国和观察员国“有责任

把丝绸之路精神传承下去”。38

重视双边方式,可说是源自中国对SCO多边经济合作进展不利的焦虑。同时,中国国内

的专家也在较早的阶段,提出应对SCO多边方式及自由贸易区构想加以反思。例如,上海社

会科学院SCO研究中心主任潘光等人在2006年出版的著作中,对经济合作进展缓慢的原因指

出了以下七点。39 第一,合作领域比较狭窄,合作项目质量不高 ;第二,各国对外投资能力

弱,制约相互投资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各国处于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的不同阶段 ;第四,

在同一区域内还存在其他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削弱了SCO区域合作的吸引力 ;第五,尤其

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具有心理因素障碍,担心与中国经济联系扩大的不利影响 ;第六,

成员国对外经济合作构想各异,经济发展优先方向不同 ;第七,成员国在某些领域存在竞争。

作者从这些因素最终归结出的一个结论,即“双边合作是多边合作的基础”,并且出于讲求

实效的考虑,提议在规模巨大的能源和交通领域进行合作。40

此外,复旦大学SCO研究中心主任赵华胜也提议对SCO的政策进行反思。例如,他指出

虽然“不管从中国的利益来说,还是从地区合作的趋势来说”,区域经济一体化都是“自然和

正常的目标”,但中国在提出自贸区设想时,“对政治性因素考虑不足”。41 也就是说,中方在

早前并没有充分认识到SCO成员国对于中国影响力可能迅速扩大的担心。

2013年在哈萨克斯坦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可说是根据上述专家的观点对以

Page 18: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10

第一章

往政策和路线加以反思的结果。第一,选择哈萨克斯坦作为发表这一构想的地点有其原因。

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大国,与该国进行政策协调,是中国对中亚政策的关键。同时,中国的多

数专家都强调不仅俄罗斯存在“中国威胁论”,哈萨克斯坦也同样如此,要求慎重对待 ;第

二,也为显示照顾各国不同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姿态。习近平主席在表达了中方与欧亚各国“就

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的意愿之后,指出在“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的

基础上,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42 习近平的这一演说不是否定SCO的重要性,但试图

通过推进双边关系的务实合作,得到更为具体的合作成果。也就是说,可以将“丝绸之路经

济带”的倡议,理解为中国务实主义对外政策的一个体现。

2 中国在全球影响力的扩大

(1)中亚互联互通的加强

中亚国家对于中国的倡议基本以善意接纳。例如,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表示,

“一带一路”倡议符合自身在2014年11月提出的“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43 此外,对于习近

平主席在2013年10月的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峰会上提议建立的亚洲基础设施

投资银行(AIIB),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三国在初期即表达了加入意向。

2014年爆发的乌克兰危机,对中国的倡议来说也构成有利形势。美国和欧盟(EU)的经济制

裁,使俄罗斯难以再从境外资本市场获得资金。44 中亚有关国家也就无法指望将俄罗斯作为

资金来源。这种情况导致俄罗斯和中亚有关国家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寄予期待,中国

也为了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建设需要,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了丝路基金。

地区有关国家向中国靠拢,以2015年5月中俄两国发表《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

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为象征。45 两国在声明中表示,将相互支持双方在这两

个机制内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为“确保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

维护地区和平与发展”,将推动两个机制的对接。此外,两国还声明将坚持区域一体化机制

间的“互补”关系,通过双边和多边渠道,特别是SCO的平台开展合作。声明不仅仅是表达

了将在贸易、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进行具体合作的意向,还将成立由两国外交部牵头

组成的工作组,协调上述领域的合作,并通过中俄总理定期会晤等既有合作机制,监督上述

共识的落实进程。

在“一带一路”构想迄今为止的推进过程之中,中国与地区国家之间的关系加强到何种

程度了呢?在此将介绍中方对于互联互通程度的一项评估。2016年10月,国家信息中心在推进

“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编撰出版了《“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6)》。该

报告根据来自国际国内主要统计机构及新闻网站、社交媒体等渠道的大约3000亿条各类数据,

Page 19: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11

序言

第二章

前言

结语

摘要

第三章

第一章

中国的“欧亚外交”

使用国家信息中心构建的指数评价体系,对“一带一路”在国际国内的进展情况和实际成效

进行了测评。46 报告对“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

各个领域分别设置二级指标,并得出了“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对中国的国别合作度指数。47

根据这一结果,对“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度最高的5个国家,依从高到低的顺序分别是俄罗

斯、哈萨克斯坦、泰国、巴基斯坦和印度尼西亚。

报告将中国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之间的关系归入“深度合作型”。48 具体来说,在高层

互访和双边协定、合作谅解备忘录等政策沟通度、以石油和天然气管道建设为核心的设施联

通度、包括投资和人民币流通等方面的资金融通度等领域的评价较高。特别是设施联通度方

面,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在2017年和2018年的测评中都是分别排名第一位和第二位,可以看

出这一领域始终在保持发展。49 不过,报告中称设施联通度尚不够充分,可见中国在今后还

将继续推进该领域的合作。在与其他中亚国家的互联互通方面,进展程度虽不及俄罗斯和哈

萨克斯坦,但和周边其他地区相比,中亚地区国家与中国“一带一路”的合作最为紧密,中

亚国家之间与中国的合作程度也差距较小(图1-1)。2016年,中国成为吉尔吉斯斯坦和土库曼

斯坦的最大贸易伙伴国,中亚国家与中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可谓日益密切。

图1-1 :周边地区国家间“一带一路”国别合作度得分差距情况

79.77(最大值)

77.07(最大值) 76.15(最大值)

56.09(平均值)

49.38(平均值)

64.48(平均值)

33.57(最小值)

11.65(最小值)

24.83(最小值)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中亚 南亚 亚洲大洋州

注:图内数据为“一带一路”相关各国的对华合作度指数得分。该指数为直属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的国家信

息中心自行定义制作。

资料来源:中国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大数据报告2018》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8年版,第32页。

Page 20: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12

第一章

在“一带一路”的推进中,中国

与地区国家之间的联系与日俱增,中

国也随之面临新的课题。中国有专家

指出,在今后深化合作的进程中,要

与中亚国家保持良好关系,中国就必

须妥善处理对象国的对外债务增加、

贸易不平衡和中国劳务工人增加所导

致的摩擦 等国际 社会指 责较多的问

题。50 在2019年4月召开的第二届“一

带 一路” 国际合作高峰 论 坛上, 习

近平主席多次使用了“可持续开发”、

“按照国际规则标准”等词语。同时,借论坛举办之机,中国财政部还发表了对“一带一路”

沿线低收入国家债务可持续性加以评估分析的框架。51 该框架依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和世界银行的标准制定,将对融资对象国实施宏观经济走势预测及各种压力测试的基础上,

分析其债务风险,进行债务评级。据称已有28国(包括中国)的财政部门核准了这一框架。

对于消除所谓“债务陷阱”等国际社会伴随“一带一路”的推进而不断高涨的担忧,新框架

能够起多大作用将令人拭目以待。

(2)在欧洲影响力的扩大和反作用

“一带一路”是“贯穿欧亚非大陆”的构想,它所勾勒的宏大愿景,在于提升中国与“活跃

的东亚经济圈”和“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这两大经济圈之间的互联互通。52 从这一意义上来说,

中亚和俄罗斯所处地区是连接中国与欧洲的“中间广大腹地”。丝绸之路从中国一端看去,欧

洲是它的一个目的地,与欧洲的外交往来,中国迄今为止都保持积极态度。应该指出的是,中

国近年来的欧洲政策,尤其是对EU的政策,正趋于关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变革的视野。

2013年以后,中国对欧洲的积极态度表现更为明显。2013年是中欧之间建立“全面战略伙

伴关系”10周年,同年11月召开的中国EU领导人会晤发表了《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53 在这

一规划中,确定了和平与安全、繁荣、可持续发展和人文交流等四个重点领域中的共计92个

合作项目。2014年3月末,习近平主席作为首位到访的中国国家主席,访问了位于布鲁塞尔的

EU总部。习近平提出“要从战略高度看待中欧关系”,并称中欧是世界上的“两大力量、两大

市场、两大文明”,强调应共同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的“四大伙伴关系”。

他还指出,不仅要开展中欧之间的合作,还要在欧亚和全球的层面上推进合作。54

同年4月,中国政府发表了2003年以来的第二份对EU政策文件,将打造中欧“四大伙伴关

系”确定为对EU的政策目标。55“四大伙伴关系”即①共同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的改革

Page 21: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13

序言

第二章

前言

结语

摘要

第三章

第一章

中国的“欧亚外交”

(和平伙伴关系);②将中国和EU这两大市场结合起来,构建中欧利益共同体(增长伙伴关

系);③将中国和EU各自的改革进程结合起来,共同提高改革与治理水平,并积极参与全球

治理规则的制定与改革(改革伙伴关系);④将东西方两大文明结合起来,树立不同文明相互

共存的典范(文明伙伴关系)。从这些雄心勃勃的目标来看,中国欲提升中欧关系的全球影响

力。因此,在上述的政策文件中,明确显示了中国政府计划在全部10个领域推进全面且具体

合作的意向。

当然,在这一时期,围绕着贸易失衡、反倾销争端、非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定等问题,中

国和EU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贸易争端。但是,中方显示了回避争端和建立全面伙伴关系的姿

态,对此,陷入债务危机的EU也予以了积极回应。56 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对习近平主席表

示,欧洲经济虽然开始走出衰退,但EU有必要进一步推进改革,全面增强经济竞争力。在此

背景下,范龙佩感谢“中方始终支持欧洲一体化”,希望“全面加强对华合作”。57

同时,中国也采取实际行动加强与EU成员国,尤其是德国和英国的关系。2014年3月末,

习近平主席访问德国,两国元首发表联合声明,将中德“战略伙伴关系”升级为“全方位战

略伙伴关系”。58 在此之前,中国与EU及欧洲国家之间建立的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但在

中德之间,置于“战略伙伴关系”之前的修饰词使用了“全方位”一词,而不是“全面”。据

称,“全面”的含义主要侧重于伙伴关系的覆盖领域之广;而“全方位”的伙伴关系则不仅涉

及合作领域的广泛,而且注重形成相互之间的“战略联动” 。59 同年10月,中德两国政府发表

了《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共同确定了政治、安全政策、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内多达110

个条款的具体合作内容。60 事实上,两国关系发展迅猛。按中方的说法,“全方位战略伙伴关

系”的第一个成果,就是中德双方都视对方为地区乃至全球层面拥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在

承担稳定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的责任方面,双方的合作正在增加。61 经济领域的成果也很丰

硕。2016年,中国成为德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占据中欧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超过中英和中

法贸易的总和。

在中英关系方面,英方更为主动靠近中方的感觉较为强烈。2015年10月,习近平主席访

问了英国,在与英国首相卡梅伦会谈后发表的联合宣言中,宣布开启了中英关系的“黄金时

代”。62 在此之际,中英两国签订了合计金额高达400亿英镑的合同。63 在前一年的2014年,

两国政府就“搞好投资大项目”达成共识,本次借习近平主席访英之机,两国在规模大、建

设周期长的多个项目上达成合作协议,如中国对英国核电站建设出资、中国企业参与液化

天然气(LNG)和海外油田的共同开发,以及参与英国高铁建设等等。实际上,“黄金时代”

的提法最早来自英国。64 当时的卡梅伦内阁为恢复和发展本国经济,认为应摆脱依赖于欧洲

市场的传统框架,加强与亚洲等新兴市场之间的关系。从这一角度出发,英国财政大臣乔

治・奥斯本表示应重视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之后,提到“我们必须关注中国这一规模巨

大的经济体”。65 这一意向的象征性体现,是同年3月,英国在七国峰会和EU成员国之中率先

Page 22: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14

第一章

宣布正式申请作为创始国加入AIIB。以此为开端,法国、德国、意大利、卢森堡等欧洲国

家纷纷表示加入AIIB的意向,在AIIB创始成员国的57个国家当中,欧洲国家占了20个,其中

就有14个是EU成员国。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动向,应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2011年,温家宝总理访

问匈牙利,并出席了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论坛。2012年4月,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

晤在波兰召开,中国同样是温家宝总理出席。这一对话机制后来被称为16+1合作,但在创始之

初并没有特别称呼,中方视其为以促进贸易投资关系为宗旨的“务实性合作”平台。66 与中东

欧国家开始合作之际,中国有言论指出需慎重对待。这尤其是因为中国进入中东欧市场以及

随之而来的中国影响力扩大,可能会招致EU内部的反对和排斥。考虑到这一可能性,中国在

2012年制订同中东欧国家领导人首次会晤将发表的联合公报时,曾事先将草案呈送给EU机构

审议,据称EU官方坚决反对公报提出的中国和中东欧关系“长期化”和“机制化”的提法。67

尽管EU一方存在担忧,中国还是转向了与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的建设。2012年9月,中

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秘书处在北京成立,并召开了首次国家协调员会议。68 该秘书处办公室

设在中国外交部欧洲司,秘书长以下的主要职位均由中国外交部的干部担任。69 在2013年11月

举办的第二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中,共同决定将定期举行国家领导人会晤,规划

合作方向。70 李克强总理在这次会晤中提出框架内合作的“三大原则”:一是相互尊重,平等

相待 ;二是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三是中欧共进,相向而行。在此基础上,李克强总理提出

六点建议 :一是做大做实经贸合作,二是加快推进互联互通,三是大力加强绿色合作,四是

积极拓展融资渠道,五是深挖地方合作潜力,六是丰富人文交流活动。71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

合作框架的机制化建设之初,主要是出于发展贸易投资关系的目的,可将其理解为经济外交

政策的延伸。

转折出现在2015年11月在苏州召开的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习近平主席

在集体会见中东欧国家领导人时,称这一会晤机制为16+1合作,评价它开辟了中国同传统友

好国家关系发展的“新途径”,是中国同欧洲关系的“创新实践”,并搭建了南南合作的“新

平台”。72 此 前的2015年3月, 中国政

府发表了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愿

景与行动》文件,也是在这一背景下,

习近平指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的

第一个课题是实现16+1合作同“一带

一路”建设的充分对接。73 本次会晤

一致同意制订《中国-中东欧国家合

作中期规 划》,表 示16+1合作的目标

是充分把握“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

Page 23: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15

序言

第二章

前言

结语

摘要

第三章

第一章

中国的“欧亚外交”

重要契机,不断拓展合作空间,同时为“一带一路”建设作出更多贡献。74

另外,在这一时期,习近平政权已明确将“一带一路”作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一项举措。

2015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球治理格局和体制进行了集体学习,习近平强调要“推动全

球治理体制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为我国发展和世界和平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75 新

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发展及其国际影响力的随之增强,被视为这一变革进程的核

心要素之一,“一带一路”倡议也被赋予了同样的目的。习近平政权从这一背景去定位16+1合

作,期待它成为全球治理和新型国家关系的典范,为此,中国进一步加强了对中东欧地区的

参与。76

然而,中国积极进入欧洲的姿态,引起了欧洲地区的警惕。77 欧方在多个领域存在戒心,

尤其是对于中国进入欧洲战略性产业的安全疑虑与日俱增。2016年,德国机器人制造商库卡

被中国企业收购。库卡的技术据称是用于美军F-35战斗机的机身制造,这在欧洲和美国掀起

了技术流失中国的担忧。78 受此影响,德国在2017年强化了收购审查制度,EU也从安全角度

出发着手准备引入审查制度。另外,随着16+1合作的进展,以及中东欧国家在经济上对中国

依存度的上升,将这些状况视为挑战EU一体化的见解也逐渐在欧洲蔓延。例如,随着中国在

斯洛伐克、匈牙利、捷克和波兰的维谢格拉德集团四国(V4)不断扩大其经济存在,就有评

论指出,V4国家和德国由于得到了中国这一新经济伙伴,而“正在独立于EU区域内的贸易”。79

2018年12月,中国政府发表了对EU的第三份政策文件。80 可以说,该文件是有意针对EU

一方日益高涨的对中戒备感而发布的。在这份文件中,重新确认了2014年政策文件所提出的打

造中欧“四大伙伴关系”的目标,并强调了中国“一贯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姿态。文件指

出,中国的对欧政策“致力于全面均衡”,在于“相互促进地发展同EU机构、成员国及欧洲

其他国家关系”。对于16+1合作,文件也指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是基于中国和地区国家

的共同利益和实际需要开展的互利多赢、开放透明的跨区域合作”,并对EU等方面支持和建

设性的参与表示欢迎。

对于中国来说,其与以EU为首的欧洲国家关系所具有的重要性,已不限于经济外交领

域。特别是在中国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EU已被视为“不可

或缺的合作伙伴”。中国在欧洲的积极参与已取得不小的成果。另一方面,如何去管控中国在

欧洲影响力扩大所带来的反作用,是中国正在面临的课题。

Page 24: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16

第一章

3“一带一路”与国际安全

(1)人民解放军的作用

中国以“一带一路”为旗帜扩大自身影响力,从根本上来说是以经济为核心。中国称其为

“和平之路”和“繁荣之路”。在2017年5月召开的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

上,习近平主席将“一带一路”比作“和平之路”,并强调中国将与世界各国及地区打造“对

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81

随着“一带一路”深入推进,中国的“海外利益”迅速扩大。这要求中国政府采取新的

措施应对。用李克强总理的话来说,中国政府要加快“海外利益保护能力建设”。82 另外,在

2018年8月召开的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风险管控和安全保

障等问题是关涉“一带一路”建设计划的“关键问题”,并强调“要高度重视境外风险防范”,

“全面提高境外安全保障和应对风险能力”。83

可想而知,这些措施将涉及强化军事力量和扩大海外军事存在。美国国防部发表的2018

年度《涉华军事与安全发展报告》在提及“一带一路”时称,“随着中国经济足迹在全球的扩

展,国际和地区动乱、恐怖主义、海盗、重大自然灾害及传染病等对其利益的威胁也日益上

升”,这就要求人民解放军能够应对上述威胁,可能因此需要利用“确保在距离本土较远的

地方部署和保持军事力量”的基础设施。84

在“一带一路”构想具体付诸实现的进程中,中国国内也掀起了有关安全领域的讨论。

2015年12月,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召开了“一带一路”安全保障研讨会。军队、中央国家机关、

大型企业和智库专家等参加了会议,就“一带一路”的安全风险及其对策进行了讨论。85 研讨

会上,许多与会者都提到了军队在应对安全风险方面的重要性。例如,中国进出口银行首席

国家风险分析师赵昌会从国际安全、地缘政治、安全风险和政治风险的角度,阐述了“一带

一路”面临的主要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应对风险的最根本方式应是海外经营企业自身

提高预防和控制风险的能力,但与此同时,提高情报能力和发挥“军队的作用”也很重要。86

对于军队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两点期待。一是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特别是能源、

交通和通信等关键基础设施在大陆建设的发展,保护这些关键设施就成为重要课题。中国

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孙贤胜在提到石油、天然气领域的海外项目安全风险时,建议政府

部门、军队部门和企业应在安全情报收集及提供方面加强合作,同时强化海外安保人员培训

和安保装备建设。87

第二,是人民解放军在确保“一带一路”计划安全的对外交涉中所发挥的作用。“一带一

路”涉及的很多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军队在这些国家维护政治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的作用

较大。为保护视为“一带一路”建设旗舰工程“中巴经济走廊(CPEC)”的重要设施和中国

企业,在关于巴基斯坦一方设置特殊部队的谈判中,巴方的军事机构和情报机构都表达了与

Page 25: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17

序言

第二章

前言

结语

摘要

第三章

第一章

中国的“欧亚外交”

人民解放军建立某种直接合作机制的意愿。中方的谈判窗口不是政府或军方机构本身,而是

中国海外利益保护中心。该中心就中国“海外利益”保护问题,曾与巴基斯坦以外的其他国

家军方和情报机构都有过接触,据说不少国家都表达了相同的意向。88

除这类对于个别安全风险的应对,从扩大“海外利益”的一般性意义而言,设置人民解

放军特别是海军的海外基地的必要性也受到强调。2017年8月,中国驻吉布提保障基地开始

投入使用。中方对此声明说,该基地是“保障基地”,主要为非洲和西亚方向参与护航、维

和、人道主义救援等任务提供有效保障,也有利于更好执行军事合作、联演联训、撤侨护

侨、应急救援等海外任务。89 随着驻吉布提海军基地的投入使用,中国国内的言论开始从确

保“一带一路”尤其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安宁及提供国际安全公共产品的角度,对海外基

地的战略性功能加以肯定。90 例如,海军指挥学院的有关专家有过如下言论 :91

伴随着国家的不断崛起,我国开始承担越来越多的国际责任,同时需要担负保护我

海外利益的任务,这就迫切要求我国军事力量更好更快地“走出去”,在更广阔的范围和

空间遂行使命、维护和平与发展。这其中,建立海外基地能为军事力量“走出去”提供

最为有力的战略支撑,也是我们实现强国梦强军梦的必然选择。

中国长期以来都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外交原则,对于外国军队在他国拥有军事基地,

也出于不干涉内政原则的引申意义,始终持反对态度。中国自身也一直将不在境外驻军、不

在海外建设军事基地作为准则。当然,这是中方所宣布的政策,即政治承诺,并无明确的法

律依据。在中国国防政策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当中,没有直接禁止在海外建

立军事基地的规定。92 近年来,中国的法学者开始主张《国防法》对于海外基地建设给予了

法律支持。即按照《国防法》第28条规定,“国家根据边防、海防和空防的需要,建设4 4

作战、

指挥、通信、防护、交通、保障等国防设施4 4 4 4

”(重点号为笔者所加),并且如果前提是遵守和

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国际法,以和平发展和共同发展为目的(第65条至67条),就可以理解成允

许中国在海外建设基地。93

然而,以应对“一带一路”建设安全风险为背景设立军事基地,进而使人民解放军在海

外驻军成为常态,应不是一件简单之事。首先是目的和手段的不一致。应加以保护的多数“海

外利益”,都属于经济层面。也就是说,应对恐怖活动等导致的经济损失、保护关键基础设

施和人身安全等非传统的安全“目的”,与使用以保护传统意义上的安全为主要目的的军队这

一“手段”,具有逻辑上的重大偏差。另外,中国军方人士也指出,中国军队力量的远程投送

能力依旧并不充分,这构成在海外部署兵力的局限。驻吉布提海军基地的建设,应能够在一

定程度上扩大中国海军以印度洋海域为核心的军事存在。94 但是在当前的现状下,基地缺乏

充分的舰艇泊位,95 因此中国借该基地之力,在越过印度洋海域的广大范围内持续加强军事

Page 26: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18

第一章

存在的可能性应该是受限的。

中国国内的很多专家也在指出这些问题的同时,强调常态化部署有其困难,断定派遣军

队“无法为中国海外利益供应长期有效的安全保护”。96 军方虽未否定进一步向海外派遣部队

的可能性,但对其恰当的方式应是持谨慎态度。在上述的国防大学研讨会上,来自总参谋部

(当时)的与会者发言说要“扎实、稳妥地推进(军队的)‘走出去’战略”。97 这一谨慎的论

调,反映了中国领导人和军方正在殚精竭虑地思考如何平衡国内外的因素。用发言者自身的

话来讲,就是由于国际社会对人民解放军的海外派遣具有根深蒂固的疑虑,中方如果急于求

成,就成为国际社会宣讲“中国威胁论”的口实 ;另一方面,如果减缓步伐,又会丧失机遇,

难以满足维护国家利益不断扩展的需要。可以说,如何在不招惹国际社会重提“中国威胁论”

的同时,去满足国内对于人民解放军日益上升的期待,是中国领导人及军方正在面临的难题。

(2)功能性合作的进展

在“保护海外利益”及应对“一带一路”计划的安全风险方面,中国认识到军队当前所

能发挥的作用有限,但与此同时,应对风险的必要性却在增加。如上所述,习近平也曾提

到“全面提升风险应对能力”的必要性。对此值得关注的一点,是中国正以欧亚大陆为舞台,

在执法领域积极开展功能性的国际合作。

2015年9月,包括中国在内的12个国家执法安全部门代表和SCO地区反恐怖机构(RATS)、

国际刑警组织(INTERPOL)官员等参会代表聚集在中国江苏省港口城市连云港,共同举办了

“新亚欧大陆桥安全走廊国际执法合作论坛”(连云港论坛)。论坛期间,与会各国和组织以

推动论坛机制化和应对跨国犯罪及恐怖主义为共同目标,就建立完善务实合作机制、共同提

高应对能力等愿景达成了共识。为此,执法层面的能力建设就成为必需,中方表明将在连云

港市建立“一带一路”国际执法安全培训和研究中心,并得到了与会国家和组织的支持和配

合。98

之后,连云港论坛机制化取得进一步发展。论坛每年都定期举行。2016年9月,来自31

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了第二届连云港论坛,与会代表的层次也提升到副部长级。

2017年12月和2018年9月分别举办了第三届和第四届论坛,前者有33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的代

表参加,后者有30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

第三届论坛以后,开始讨论如何在更为具体的问题上开展合作。在第三届论坛举办期间,

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自

首届就参加的国家与从第三届论坛开始参加的缅甸,召开了首届“跨国油气管道国际安保合

作会议”,并发表了共同声明。在声明中,各国就下列各项内容达成一致。第一,该会议作为

连云港论坛的子机制,每年套开一次 ;第二,建立各国主管部门定期会晤协商、情报信息交

流核查、风险评估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以及执法部门和企业协作联动机制 ;第三,适时开

Page 27: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19

序言

第二章

前言

结语

摘要

第三章

第一章

中国的“欧亚外交”

表1-1

:连

云港

论坛

年会

的召

开情

况(

201

5~

201

8年

第1届

第2届

第3届

第4届

举办时间

2015年9月

2016年9月

2017年12月

2018年9月

参加国

12个国家、2个国际组织

31个国家、3个国际组织

33个国家、3个国际组织

30个国家、4个国际组织

中国、俄罗斯、意大利、荷兰、韩国、

波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

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

坦、土库曼斯坦

中国、俄罗斯、意大利、荷兰、韩国、

波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

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安哥拉、奥地利、保加利亚、比利时、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德国、法国、

斐济、加纳、捷克、格鲁吉亚、肯尼亚、

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

尼亚、南非、尼日利亚、塞尔维亚、斯

洛伐克

中国、俄罗斯、荷兰、韩国、波兰、白

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安哥拉、

波斯尼亚・黑塞哥维纳、德国、斐济、

拉脱维亚、尼日利亚、塞尔维亚、阿根

廷、巴基斯坦,厄瓜多尔,法国,柬埔

寨、马达加斯加、蒙古、班格拉迪什、

缅甸、葡萄牙、日本、沙特阿拉伯、斯

里兰卡、西班牙、伊朗、印度尼西亚

(未发布具体参加国)

参加的

国际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SCO-

RATS)

国际刑警组织(INTERPOL)

SCO-RATS

INTERPOL

欧州刑警组织(EUROPOL)

SCO-RATS

INTERPOL

澜沧江ー湄公河综合执法安全合作中心

(LMLECC)

SCO-RATS

INTERPOL

EUROPOL

LMLECC

论坛主

要安排

(1)全体会议

(2)警用装备和公共安全产品博览会

(3)观看反恐应急演习

(1)全体会议

(2)警用装备和公共安全产品博览会

(1)全体会议

(2)首届跨国油气管道国际安保合作会议

(3)警察院校校长分论坛

(4)智库分论坛

(5)警用装备和公共安全产品博览会

(1)全体会议

(2)面向未来执法能力建设部长级

圆桌会议

(3)执法部门国际合作局局长论坛

(4)“安全发展共享繁荣”分论坛

(5)警用装备和公共安全产品

博览会

主要成果

“五项共同愿景”

“五项行动计划”

《连云港论坛共同声明》

《首届跨国油气管道国际安保合作会议共

同声明》(8个国家)

备注

升至副部长级

部长级代表参加

资料来源:撰稿人根据连云港论坛官网(http://1041112.ycwlkeji.com/index.php);《江苏法制报》2015年9月25日;《连云港日报》2017年12月12日;LiaoJinrong,“4thLianyungang

Forum,”August1,2018;《人民公安报》2018年9月12日;《江苏法制报》2018年9月13日;连云港论坛秘书处:“感谢信”,2018年9月21日;人民网2018年10月30日;张敏娇,

“30国齐聚连云港论坛加强国际执法安全合作共同提升执法能力”,《现代世界警察》2018年第10期,10-12页制作。

Page 28: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20

第一章

展双多边联合执法行动和联合演练,对特别重要的管道沿线区域,建立警企协作办公室 ;第

四,加强安保能力建设合作,共同提高各国安保能力。对于安保能力建设,中方还表达了提

供帮助和支持的意愿。99 在2018年的第四届论坛期间,还召开了有关执法能力建设的部长级

圆桌会议,谋求在高层达成共识。同时,本届论坛还同时举办了执法部门国际合作局局长论

坛,建立了国际合作局长联络机制,100 并一致同意成立连云港论坛理事会、执委会,以进一

步完善论坛的机制化建设。此外,还与论坛同期举办了警用装备和公共安全产品博览会,就

反恐装备、安保产品等进行了商务洽谈。101

中国有关安 保能力建设的培训项目已经启动。2017年5月, 在 连云港 对来自哈萨 克 斯

坦、 吉尔 吉 斯斯 坦、 塔 吉 克 斯 坦、 土 库曼 斯 坦、 白俄 罗斯 等5国的警 务工作 官员 进行了

培训。102 2018年6月末至7月,在连云港市人民警察培训学校举办了首届专门涉及跨国油气管

道安保工作的研修班,来自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

库曼斯坦及中国国内有关专家参加了培训。103 到2018年9月为止,共累计举办外警培训30余

期,培训参加者多达400余名。104

事实上连云港论坛的创立,最初来自地方主动行为的色彩较浓。在2014年5月召开的亚洲

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CICA)上海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呼吁各国形成“区域经济合作和

安全合作良性互动”,同时作为实现手段,提出“探讨建立亚洲执法安全合作论坛、亚洲安

全应急中心等,深化执法安全合作”。 105 对这一发言迅速做出反应的,是作为“一带一路”建

设物流基地的连云港市的公安机关。随着“一带

一路”建设的推进,安全压力与日俱增,于是连

云港市公安局向上级部门提出了申办国际论坛的

设想。106 这一设想得到了公安部等中央部门的批

准,连云港论坛由此诞生。

随着连云港论坛的发展,中央领导层对它的

地位予以了加强。2016年10月, 论 坛地位 上升为

“国家战略平台”,2017年3月,中央部委跨部门工

作小组又对它作出了“填补‘一带一路’安全保障

空白”的评价。107 在同年9月北京召开的国际刑警

组织第八十六届全体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表演

讲,指出“中国积极参与并倡导国际执法合作和

全球安全治理”,并在具体举例当中提到了连云

港论坛的建立。108 中国的公安当局也确定表示将

进一步加强国际执法合作。2019年2月末,全国公

安机关国际合作工作会议召开。公安部常务副部位于哈萨克斯坦努尔苏丹的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秘书处(撰稿人拍摄)

Page 29: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21

序言

第二章

前言

结语

摘要

第三章

第一章

中国的“欧亚外交”

长王小洪要求通过国际执法合作,全面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并提到要加强外警培训工作,

“不断提升中国公安工作的国际影响力”。109

中国通过连云港论坛实施执法合作的主要对象国家,迄今为止以石油天然气管道沿线的

中亚国家为核心。据连云港市副市长、公安局长王永生表示,今后除管道安全外,还将在铁

路国际班列、港口城市安保等重点领域开展务实合作。110 果真如此的话,以连云港论坛为平

台的国际执法合作对象国家,极有可能根据合作领域的不同而扩大。

这类功能性合作,是在拥有共同利害关系的国家间应需要而产生的。它不同于人民解放

军的海外派遣,应该不太可能在第三国和国际社会引起排斥性反应。另外,随着连云港论坛

机制化的发展,与会国家和国际组织获得了增进对话和协商机会等方面的利益,也更有可能

达成具体协议。例如,在2017年举办的首届“跨国油气管道国际安保合作会议”上,与会八

国不仅共同发布了《跨国油气管道国际安保合作共同声明》,中方与俄方还达成更为具体的合

作协议,签署了《跨国油气管道安保合作议定书》。111 从这些成果来看,有关国家和组织对连

云港论坛的评价决然不低。112 可以说,欧亚大陆正逐渐形成功能性的安全网络。

(撰稿人 :增田雅之)

Page 30: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此页为空白页

Page 31: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第二章从中亚和俄罗斯来看中国影响力的增强―谋求欧亚地区的合作与自主性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2020

山添博史

—走向欧亚大陆的中国—

Page 32: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24

第二章

1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与欧亚的概念

(1)位于中亚的俄罗斯帝国以及苏联对中亚的统治

本章将着眼于中亚各国和俄罗斯,论述这些国家在中国对外关系中的意义。中亚地区由

1991年苏联解体后成立的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

斯坦五个国家组成。要理解这五个国家与中国的现状,就需要对历史进行一些回顾。

现在的中亚五国与中国的疆域,原本并没有明确的分界,彼此接壤,连绵不断。现在,

不少居住在边境附近的人们仍具有相同的身份认同。过去,位于该地区南部的绿洲城市喀什、

撒马尔罕、布哈拉等都属于波斯语文化圈,曾扩展到现在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

地区(意为“土地”的“斯坦”就来自波斯语)。由于生活在草原地带的突厥游牧民族南下,

对该地区进行了统治和同化,这一带被广称为突厥斯坦。虽然突厥斯坦的东部和西部从地理

上很容易区分,但由于人员和物资的往来,存在文化方面的共通性,所以历史上曾多次出现

横跨东西的政治统治。

现在的东西分界线,源于19世纪清朝和俄罗斯帝国对这一地区的统治。18世纪,清朝的

图2-1 :中亚地区主要民族分布图

俄罗斯俄罗斯

塔吉克人乌兹别克人维吾尔人

吉尔吉斯人哈萨克人卡拉卡尔帕克人

其他人口稀少300 Kilometers300 Kilometers0

俄罗斯人 土库曼人

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土库曼斯坦土库曼斯坦

阿塞拜疆阿塞拜疆

伊朗伊朗阿富汗阿富汗

塔吉克斯坦塔吉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中国中国

努尔苏丹(原阿斯塔纳)努尔苏丹(原阿斯塔纳)

阿什哈巴德阿什哈巴德

阿拉木图阿拉木图

比什凯克比什凯克

杜尚别杜尚别

塔什干塔什干

资料来源:撰稿人根据UnitedStatesCentralIntelligenceAgency,“MajorEthnicGroupsinCentralAsia,”1993制作。

Page 33: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25

序言

第二章

前言

结语

摘要

第三章

第一章

从中亚和俄罗斯来看中国影响力的增强

乾隆皇帝消灭争霸草原可汗的准噶尔部,统一新疆。19世纪中叶,哈萨克汗国臣服于俄罗斯

帝国。后来俄罗斯帝国南下,吞并了突厥斯坦西部。俄罗斯帝国与清朝之间的中亚草原,在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设定边境。直到1860年中俄签订《北京条约》,两国代表团进行实地调

查,后于1864年签订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国界由此划定。当时,由于俄罗斯方面并未

根据当地居民的居住和行动范围进行划分,而是根据地理划分国界,于是哈萨克游牧民族就

在中俄边境居住生活。1 后来,这一地区出现过统治中亚到新疆广阔地区的穆罕默德・雅霍甫

・伯克(阿古柏)政府 ;发生过俄罗斯军队占领新疆伊利地区重新划分国界 ;清朝境内西北

部穆斯林叛乱,大量居民移居俄罗斯帝国等事件,国界和居民定居区域始终没有安稳过。2

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中亚地区也开始形成了

近代民族和五个共和国。这一过程虽然受到当地民众的身份认同和政治领袖的影响,3 但在苏

联的中央集权统治之下,制度逐渐确立并渗透。当地居民也在苏联体制之下,开始作为近代

工业国家的国民和劳动者接受训练。在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之下,宗教作用有所降低,

游牧生活变为定住生活。此外,在全国流通体系之下,传统的畜牧和农耕也被强行转型为农

产品生产。新兴的工业社会使该地区的资源利用方式发生了许多变化。

苏联统治时期,中亚也与中国关系不断。1920年代,新疆与中国东部地区的交通连接并

不紧密,缺乏整体感。反而,由于新疆与苏联之间签订了通商协定,贸易往来频繁,许多苏

联产品流入新疆。4 1930年代,苏联发生了大规模肃反运动,不少人从苏联逃亡新疆。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设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60年代,苏联与中国在意识形态方

面出现矛盾,对东部边境和西部边境进行了谈判。1962年,六万七千余人从新疆维吾尔自治

区逃到了苏联,中苏两国关系恶化。5 终于,1969年3月,中苏边境部队在东部乌苏里江上的

珍宝岛(达曼斯基岛)发生冲突 ;8月,中苏在西部边境地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与苏联

哈萨克共和国交界处也发生了冲突,双方均有人员伤亡。此后,中国为对抗苏军机械化部队,

苏联则为对抗中国的大量兵力,两国都在边境地带部署了重装部队,中苏上演了长达20年的

边境对峙。

1989年,苏共中央总书记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访问北京,接受中方提出的条件,中苏

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但1991年苏联解体,加盟共和国纷纷独立,其中的大部分国家组成

了独立国家联合体(CIS)。起初,CIS旨在保持具体的联合功能,但后来逐渐转变成为一种对

话框架。1992年,为维护CIS内的安全合作,成员国签署了《集体安全条约》,该条约于2002

年移交给集体安全条约组织(CSTO)。目前(2019年)的成员国是亚美尼亚、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白俄罗斯和俄罗斯。

由于中亚各国原本是以受苏联莫斯科管辖为前提形成的加盟共和国,所以各国在快速独

立后,与莫斯科之间仍然保持着十分紧密的关系,但各国之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关系并不紧

密。由于苏联在划分国界时过于复杂,将费尔干纳盆地划分给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Page 34: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26

第二章

塔吉克斯坦三个国家,因而导致了相当严重的民族纠纷。6 位于河流上游的吉尔吉斯斯坦和

塔吉克斯坦,与位于下游的乌兹别克斯坦在水资源管理问题上长期对立。中亚各国与俄罗斯

之间的贸易份额最高,2013年中亚各国之间的贸易仅占整体的6.2%。7 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

斯坦不少人都能说俄语到俄罗斯打工,寄钱回家的金额在国民总收入中所占比例相当高,峰

值分别是2013年的31.1%、2008年的49.3%。8

回顾历史,可以知晓中亚地区与俄罗斯之间的关联。尽管在中亚各国民众的记忆之中也

留有关于苏联的负面记忆,但与波罗的海三国相比,中亚自古就有游牧文化、绿洲文化和伊

斯兰文明的底蕴,苏联的社会制度、教育和文化作为在其基础上形成的多层次近代文明,就

很容易被吸收和消化。而且从实际情况来看,沿用苏联官僚机构和治安机构等权威主义体制,

有助于维护国家统治的稳定,由俄语形成的实务关系和世界观也依旧存在。9 此外,从新疆

角度来看,中亚地区虽然跨越国界,时而稳定时而动摇,但那里的居民与他们在民族和文化

方面是连续共通的。中亚地区与中国接壤,所以对中国来说,该地区对于维护国内稳定具有

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关注与俄罗斯关系的同时,中国必须保持与中亚各国的良好关系。

(2)“欧亚”概念与欧亚经济联盟

源于与俄罗斯关联的“欧亚”概念,目前在中亚地区仍保留一定的影响力。“欧亚”大陆

从物理范畴来看,是一个拥有约5,500万km2 的巨大陆地 ;但从政治范畴来看,并不是一个连

续性的地区,包括了东亚、南亚、中东、欧州等多个地区。然而苏联解体后,各国多将前苏

联地区称为“欧亚”,日本和中国在研究前苏联时,也经常沿用这一说法。在这里,“欧亚”

也特指为前苏联地区。

将前苏联地区称为“欧亚”,即包括欧州和亚洲,这种看法要追溯到俄罗斯革命时代。

逃亡到西欧的语言学家尼古拉・特鲁别茨柯伊等俄罗斯贵族,认为不应将俄罗斯看作是后来

才进入欧州的国家,主张俄罗斯原本就是一个同时继承亚洲文明和欧州文明遗产的“欧亚”

国家。这就是后来的“欧亚主义”。10 其实,横跨大陆东西的草原地带,在明清时期就登上了

中国的历史舞台,11 而俄罗斯的历史也围绕着与清朝及其他草原游牧势力的接触展开。

欧亚主义未在苏联时期被提及,却以另外一种形式出现在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也就是将

原俄罗斯帝国和前苏联作为一个欧亚范畴来考虑,不少人认为应在俄罗斯的主导下推动提高本

地区一体化进程的整合项目。这就是现代俄罗斯提出的政治性“欧亚主义”。12 对拥有许多俄罗

斯族居民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强调一体化,“欧亚”这个词其实就寄托了俄罗斯想在欧州东部、

高加索山脈、中亚地区这些地缘政治关键点都具有影响力的希望。此外,俄罗斯如要拒绝欧州

强加于己的某个特定标准,有时也会对其强调“俄罗斯是一个独特的欧亚国家”。

然而,具有独特身份认同的“欧亚”,并非只属于希望在前苏联范畴恢复主导性的俄罗

斯。1990年代初,哈萨克斯坦总统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提出加速欧亚地区一体化的建议。

Page 35: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27

序言

第二章

前言

结语

摘要

第三章

第一章

从中亚和俄罗斯来看中国影响力的增强

他认为应该创设“欧亚联盟”,打破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之间的贸易壁垒等,但当时的俄罗斯

并无余力来推动此类一体化计画。此外,苏联末期,为纪念历史学家列夫・古米廖夫将国土

历史重新解释为包括东西文明遗产在内的“欧亚”,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在首都阿斯塔纳开设

了古米廖夫欧亚大学。他认为不仅要与位于北部的俄罗斯关联,还应连接东西,将哈萨克斯

坦发展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新国家,所以希望在国家名称上通过“欧亚”来突出自身的特征。

可见,同样是“欧亚”一词,但其含义在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是不同的。哈萨克斯坦虽然积

极推动一体化,但最终不会损害本国的主权,不把俄罗斯当作宗主国,而是作为邻国尊重对

待。后来,哈萨克斯坦始终保持连接欧州和东亚各国的态度。

俄罗斯方面,弗拉基米尔・普京就任总统之后,在前苏联地区从与其关系紧密的国家开

始,以“欧亚”之名积极推动一体化计划,纳扎尔巴耶夫总统也以上述姿态在相应的范围内

推动欧亚一体化计画。2000年,欧亚经济共同体成立,成员国为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白俄罗斯和俄罗斯。在此基础上,2010年哈萨克斯坦、白俄罗

斯和俄罗斯成立欧亚关税同盟,逐渐废除了关税壁垒。2014年5月,这三个国家签署了《欧亚

经济联盟条约》,2015年1月欧亚经济联盟(EAEU)正式启动。目前(2019年)共有五个成员

国,分别为亚美尼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白俄罗斯和俄罗斯。俄罗斯希望在其中

发挥欧亚一体化的主导作用,但EAEU的决策方式不会听由俄罗斯摆布。一体化必须在哈萨

克斯坦、白俄罗斯等主要成员国所希望的合意范围内进行,欧亚一体化实际情况与前苏联的

莫斯科中央集权制完全不同。

由于2013年到2014年俄罗斯的对外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俄罗斯不得不改变了其所希望

的欧亚一体化的方向性。乌克兰危机爆发,乌克兰与俄罗斯坚决对立,拒绝加入EAEU,却

与欧盟(EU)签署了联系国协定,这导致俄罗斯与欧美各国的隔阂变为一种长期的结构性问

题。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也有不少俄罗斯族居民,乌克兰危机使他们开始高度警惕类似俄

罗斯侵犯乌克兰主权事件的发生,欧亚政治一体化道路也因此变得步履艰难。

此 后, 普 京 总 统 开 始 多 次 提 及“ 大 欧 亚 ”( 俄 语 :Bol'shaia Evraziia;英 语 :Greater

Eurasia)。这一构想,并不局限于“狭义欧亚”所定义的前苏联范畴,而是包括推动与其相

关的上海合作组织(SCO)、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欧洲联盟(EU)等地区一体化构架

的合作与发展,最终实现“大欧亚”。尽管普京总统在2015年末的国情咨文演讲、2016年6月

的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等场合都提出了这一构想,但并不是普京政府的所有政要都对此持

一贯主张,而且也提出为实现这一构想的具体举措或是计划。

由此可见,俄罗斯对于“欧亚”的定义和范围多种多样,而哈萨克斯坦等前苏联加盟共

和国也对“欧亚”有着不同于俄罗斯的理解和定义。然而“欧亚”一词,可以说是前苏联在

各国的残影象征,所以可以发现中国在构建与各国关系时也对此颇为留意。

Page 36: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28

第二章

2中亚地区的国际合作

(1)有关地区稳定的合作

苏联解体时,中国最先面临的邻国关系问题就是边界问题。戈尔巴乔夫任苏共中央总书

记时,中苏两国达成和解,重启边界谈判,采用河流主航道中心线原则,就边界大部分问题

达成了一致,1991年中苏签署了《中苏国界东段协定》。但由于当年年末苏联解体,中国必须

就残留的边界问题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俄罗斯四国进行交涉。1996

年,这五个国家聚集上海,就边界问题进行讨论。后来被称为“上海五国”的这五个国家,

在划定国界、边境裁军、建立信任方面开展了长时间磋商,达成一致意见并取得了丰硕的

成果。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SCO)成立,其前身就是“上海五国”,初创成员国还包括乌兹别

克斯坦。该组织的主要任务涉及以中亚地区为主的反恐合作、经济等广泛问题。2004年开始,

SCO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开设了常设机构“地区反恐怖机构(RATS)”,那里成为各成

员国共享反恐信息的基地之一。当时,成员国将“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

主义”作为共同的敌人,优先任务并不是打击助长此类思潮的民族立场或是政治自由,而是

通过权威主义体制来实现稳定。2017年,南亚两国加入了SCO。八个成员国分别为印度、乌

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中国、巴基斯坦和俄罗斯。

在SCO框架内开展的安全合作并不局限于反恐。“和平使命”联合军演,其规模就大大

超出反恐,不仅是中俄两国的大型联合陆地军事演习,也是促成所有成员国建立信任关系的

良好机会。2018年,印度和巴基斯坦也派兵参加了“和平使命”联合军演,乌兹别克斯坦则

派遣了观察员出席。

恐怖主义是中亚地区的主要问题,目前该地区的恐怖主义危险性究竟有多高呢?根据澳

大利亚智库经济与和平研究所(IEP)发布的《全球恐怖主义指数报告2018》来看,各国恐怖

主义危险指数从高到底分别是 :阿富汗第2位、俄罗斯第34位、中国第36位、日本第67位、塔

吉克斯坦第74位、哈萨克斯坦第75位、吉尔吉斯斯坦第80位、乌兹别克斯坦第132位、土库曼

斯坦第138位。13 这说明尽管1990年代中亚地区由于政局不稳和伊斯兰复兴运动引发了恐怖活

动,但由于后来强化了政治统治与稳定,并采取了有效的反恐措施,使地区内的危险性大为

下降。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IMU)是为数不多的宗教性暴力组织,但其势力减弱,目

前问题主要集中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14

尽管如此,中亚各国仍然是孕育极端主义的温床,在海外参加恐怖组织或是参与恐怖活

动的不少人就来自该地区,所以有必要开展反恐方面的国际合作。例如,来自中亚的年轻人

到俄罗斯打工遇挫,结果被极端组织招募吸纳,参与了俄罗斯南部和中东地区的破坏活动。

据报道,2016年6月参与伊斯坦布尔机场爆炸事件的嫌疑人中,就有曾在俄罗斯、叙利亚活动

Page 37: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29

序言

第二章

前言

结语

摘要

第三章

第一章

从中亚和俄罗斯来看中国影响力的增强

的俄罗斯人、乌兹别克斯坦人、吉尔吉斯斯坦人。15 这些恐怖活动给现实生活造成了极大的

危害,成为中俄开展反恐国际合作的强烈动机,中亚各国也因此配合此类合作,防止参与恐

怖活动的相关人员回国破坏治安。

中国不仅通过覆盖整个中亚地区的安全合作来加强治安,还与本国相邻、横跨阿富汗和

塔吉克斯坦的巴达赫尚这一地区加强了合作。2016年8月,阿富汗、中国、巴基斯坦、塔吉克

斯坦四国军队在乌鲁木齐召开了首届反恐合作协调机制高级领导人会议,创设了四国反恐合

作协调机制,内容包括情报共享、反恐能力建设、反恐联合训练等。16 但哈萨克斯坦的战略

研究学界认为,中国想以经济主导“分工”的方式已经行不通了,俄罗斯也有可能失去前苏联

范畴原有的安全方面的优越性。17 此外,还有意见认为,中国为了不对俄罗斯在安全保障方

面作用造成威胁,保持慎重姿态,但认为仅依靠已有的CSTO和SCO,无法完全确保中国的

安全利益,因此已经开始与个别国家开展单独合作。18

图2-2 :塔吉克斯坦境内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驻留地

塔吉克斯坦塔吉克斯坦

阿富汗阿富汗

巴基斯坦巴基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中国中国杜尚别杜尚别

穆尔加布穆尔加布

喀什喀什

卡拉科尔姆公路卡拉科尔姆公路

哨所哨所

瓦罕走廊瓦罕走廊100 MILES

资料来源:撰稿人根据GerryShih,“InCentralAsia’sForbiddingHighlands,AQuietNewcomer:ChineseTroops,”

TheWashingtonPost,February18,2019制作。

2019年2月18日《华盛顿邮报》刊登了记者在当地拍摄的照片和卫星照片,报道中国人民

解放军部队在塔吉克斯坦境内驻留。驻留地位于与中国接壤的塔吉克斯坦境内东南角附近,

南部是阿富汗境内与中国接壤、东向细长的瓦罕走廊。根据在距离驻留地以北约100km的穆

尔加布购物的中国官兵透露说,他们已经在这里驻扎三、四年,但这些官兵同时强调保密原

则。中国政府和塔吉克斯坦政府都否认“中国军事基地”的存在。2016年,德国登山队证实

曾遭到中国军队的盘问。2017年,北京某智囊团曾对俄罗斯研究人员说明,中国军队驻留塔

吉克斯坦的目的是训练和后勤保障。19 塔吉克斯坦方面的报道称,塔吉克斯坦政府官员表示,

Page 38: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30

第二章

2016年10月中塔两国达成设立联合哨所的共识,因为该建筑是与中国合作建设完成的,所以

升中国国旗、并用中文标识符合惯例。20

据推测,依据2016年8月建立的四国反恐合作协调机制,中国为了不对俄罗斯构成威胁,

行动慎重,在这一地区设置了小规模哨所,开始扩大对来往人员的监视活动。近年,中国媒

体曾经报道在瓦罕走廊周围高山地区巡逻的人民解放军活动,21 可以推测中国方面十分重视

对进入本国境内的治安危险分子的监视,监视范围逐步扩大到了跨境合作。这一合作仅仅停

留在塔吉克斯坦边境的一个角落,与经济影响力相比,中国并没有进入掌握塔吉克斯坦安

全保障的阶段。在《华盛顿邮报》报道中也曾提到的卡内基莫斯科中心研究员亚历山大・加

布耶夫认为,中国需要把握当地情况的方法和工具,所以并没有对俄罗斯进行隐瞒,想要估

测俄罗斯会在什么时候做出反应 ;俄罗斯方面则对中国的举动保持一定的宽容。22 由此可见,

中国虽然动作不大,但仍然十分在意俄罗斯的反应,不希望引起俄罗斯方面的反感与警戒。

(2)互联互通与“一带一路”倡议

中国在中亚开展的国际合作中,近年与“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项目备受瞩目。其实,

这对于中国来说是确保地区稳定、发展合作一贯做法的延续 ;对于中亚国家来说,则是与必

要的互联互通构想相符的举措。

中亚五国都是内陆国家,苏联解体后为实现国家繁荣发展,物流出海问题突出。大体来

看,东线通往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和中国的港口,西线途径里海、俄罗斯欧州地区通往黒海、

波罗的海的港口,南线通往巴基斯坦和伊朗的港口。2001年,在亚洲开发银行(ADB)呼吁

下起步的中亚区域经济合作(CAREC)框架,就是为改善中亚地区周边物流环境、提高物流

出海效率的项目之一。该框架有中亚五国与阿富汗、阿塞拜疆、中国、巴基斯坦等国参加,

旨在通过共同努力,完善基础设施,减少越境壁垒。23

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就是为

改善此类物流环境的大型项目之一,后来成为“一带一路”的主轴之一。这对于中亚地区来

说,是发展物流环境的良好机会 ;对于中国来说,则有利于推动从中国东海岸地区到欧州的

物流网的形成。以中国东海岸地区为起点,途经中亚及俄罗斯抵达欧州的铁路,如果运营得

当,运输速度可以比海运更快,给经由地区带来通行利益。24 但是,铁路运输是一个被夹在

价廉但缓慢的海运与价高但快速的空运之间的利基市场,2015年西伯利亚铁路的业绩只有东

西海运的2.9%,所以很难期待其会迅速扩大。25 然而,对于中国内陆地区和中亚地区来说,

由于可以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增加经济发展的机遇,所以意义重大。

尽管“一带一路”中可以包括各类能提高互联互通的项目,但实际可行项目也是有选择

性的。与古代丝绸之路相近、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经由费尔干纳盆地(乌兹别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的西进路线,由于物流需要少、地处高原等原因,开发速度缓

Page 39: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31

序言

第二章

前言

结语

摘要

第三章

第一章

从中亚和俄罗斯来看中国影响力的增强

慢。但就在2016年6月,随着卡姆奇克隧道的开通,从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的塔什干出发,不

用跨越国境、途径山岳地带抵达费尔干纳盆地的安格连-帕普铁路得以贯通。26 乌兹别克斯坦

还在锡尔河州开设了鹏盛工业园,中乌两国企业和员工入驻开展生产活动,受到了当地的欢

迎。27 与此同时,也有人指出塔吉克斯坦并不是中国“一带一路”的重点,却使其开始依赖对

华贸易。28

与此相比,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到哈萨克斯坦,利用原有铁路、经由地势较为平坦

的线路则成为互联互通项目的焦点。其中有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出发、经由哈萨克斯坦和俄

罗斯的路线 ;从哈萨克斯坦的阿克套港和土库曼斯坦的土库曼巴什港出发、经由里海抵达阿

塞拜疆巴库港的路线。29 根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的研究报告,中亚地

区的主要经济带计划有中国-中亚-西亚走廊、欧亚大陆桥、霍尔果斯-阿克套铁路,所有这些

项目都要从哈萨克斯坦境内通过,截至2016年,该国已从中国获得了270多亿美元。30

其实,中国类似的物流基础设施改善计划,早在2013年之前就已启动。霍尔果斯特区

就是其中之一。霍尔果斯是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两国共同开发的边境特区,距中国伊宁市约

图2-3 :中亚地区的主要铁路

塔什干塔什干 安格连安格连帕普帕普

比什凯克比什凯克

杜尚别杜尚别

努尔苏丹(原阿斯塔纳)

努尔苏丹(原阿斯塔纳)

杰兹卡兹甘杰兹卡兹甘

阿克套阿克套

阿什哈巴德阿什哈巴德

乌兹别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土库曼斯坦土库曼斯坦

阿塞拜疆阿塞拜疆

土库曼巴什土库曼巴什巴库巴库

霍尔果斯霍尔果斯

阿拉木图阿拉木图

阿拉山口阿拉山口多斯特克多斯特克

塔吉克斯坦塔吉克斯坦

阿富汗阿富汗伊朗伊朗

俄罗斯俄罗斯

中国中国

2004

2014

2014

2013

2014

2014

2001

2008

2015

1995

1996

1999

2006

2009

2016

2016

2016

2012

1994

2001

2001

2017

20141991 年前铺设的线路1992 年后铺设的线路以及通车时间主要国际长途运输线路

资料来源:撰稿人根据AndreiGorbunov,“Transsibproigryvaetgonku,”Ekspert ,No.13,March26,2018制作。

Page 40: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32

第二章

90km、到新疆首府乌鲁木齐的约670km;西部包括到哈萨克斯坦扎尔肯特的约35km、到经济

金融中心阿拉木图的约380km。

2003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出访哈萨克斯坦时,哈国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提出建设

“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2005年7月中哈两国政府签订正式协议,决定启动合作中

心建设。2006年3月开始动工。这是因为两国边境铁路关口“阿拉山口”(位于霍尔果斯东北

方)的运输能力已经近乎极限。31

2013年中国提出“丝绸之 路经济 带”构想 之后,为发展 连接东亚和欧州的交通网络,

2014年11月纳扎尔巴耶夫总统提出了名为“光明之路”的新经济政策,从2015年到2019年为该

项目提供90亿美元。32 在东西交通网东部起点之一的江苏省连云港市,中哈联合建设了国际

物流合作基地。33 由此可见,这个东西连通项目从构思、着手到更新,都是中哈双方联手推动

的。2017年夏,在阿斯塔纳世博会的中国馆,展出了从陕西省西安市出发、到达阿斯塔纳世

博会会场的高速铁路模拟运行。34

经由霍尔果斯运至欧州的货物输送量,由于增加了在四川省等中国内陆地区生产的惠普、

丰田等国际企业的产品,5年就增至17倍。2015年和16年,国际集装箱列车实现了从哈萨克斯

坦的多斯特克出发,途经杰兹卡兹甘、阿克套港,穿越里海、巴库港、第比利斯、卡尔斯的

运输。哈萨克斯坦不仅获得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光明之路”带来的通行收入,还在提

高国内运输互联互通方面获得了好评。35

纳扎尔巴耶夫总统于2019年3月卸任,但作为首任总统仍然保留了部分权限。哈萨克斯坦

方面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不是现任总统,而是首任总统纳扎尔巴耶

夫,并由于其为“一带一路”所作的贡献被授予了“友谊勋章”。纳扎尔巴耶夫在4月26日该高

峰论坛的演讲中指出,“一带一路”不仅能促进经济的发展,还能推动文明的合作,扩大欧

亚经济联盟与中国的联系,并强调了他提出的“光明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相连带来

了物流方面的成果。36

总之,“丝绸之路经济带”无需中亚各国政府发挥如同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的作用,其

魅力在于能协助各国从内陆发展全球经济。37 尽管哈萨克斯坦政府将中国作为朋友并给予了

肯定的评价,但经历过1969年中苏边境冲突那个时代的哈萨克斯坦人,至今仍无法抹去中国

留在他们心中的阴影。38 不少中国人因经济合作关系进入哈萨克斯坦工作,这也成为摩擦产

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哈萨克斯坦还因此出现了反对游行。39 中亚各国在警惕中国影响力增大

带来风险的同时,尽可能地在保持自主的情况下与中国开展合作。

中亚各国国内也出现了对于中国的反感情绪。哈萨克斯坦就提出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内的穆斯林遭到统制、新疆“再教育营”等问题,这也成为在野党反对与中国合作的理由。

2019年1月,哈萨克斯坦外交部宣布已于中方达成一致,将有两千名哈萨克人从新疆维吾尔自

治区移民到哈萨克斯坦。中国虽未公开承认此事,按考虑到哈萨克斯坦方面对于政府的舆论,

Page 41: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33

序言

第二章

前言

结语

摘要

第三章

第一章

从中亚和俄罗斯来看中国影响力的增强

保持与哈萨克斯坦政府良好的合作关系,估计是以非正式的形式达成一致的。40 所以,对于

中国来说,要维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稳定统治和发展、谨慎开展国际合作,也并非易事。

(3)中亚地区各国的外交

从上述角度来看,区域外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主导性较为突出,但中亚各国自身的外交

倡议也有所提高。“一带一路”就是其中的一个契机。乌兹别克斯坦总统伊斯兰・卡里莫夫

就曾发言指出“一带一路”给中亚各国带来了包括运输基础设施互通在内的发展机会,地区

各国也因此开始考虑彼此之间的经济利益。41 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有识之士也指出,

“一带一路”不仅能促进中国与地区各国的互利合作,也能推动地区各国之间的合作。42

2016年9月,乌兹别克斯坦的卡里莫夫总统去世。年末,沙夫卡特・米尔济约耶夫前总理

当选并就任总统。在他提出的新路线中,这种倾向更为明显。米尔济约耶夫政府认为,乌兹

别克斯坦已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1990年代开始的严重治安问题,决心放宽政治统制,加快经

济发展,推动与海外各国的合作。为改善关系,米尔济约耶夫总统上任不久就访问了本地区

的四个国家,其中包括对话处于停滞状态的邻国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

2018年3月15日,中亚国家首脑工作会晤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斯塔纳(现在的努尔苏丹)举

行。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的国家首脑以及土库曼斯坦的

国会议长参加会晤,这是中亚国家十年来首次举行没有俄罗斯参加的首脑级会议。纳扎尔巴

耶夫总统指出,由于目的不是将俄罗斯排除在决定之外,所以在名称上没有使用“峰会”,但

会议本身旨在“自行解决本地区问题”。43 此外,2018年9月,突厥语国家首脑峰会在吉尔吉斯

斯坦召开,匈牙利的欧尔班・维克托总理和乌兹别克斯坦的米尔济约耶夫总统首次参会。乌

兹别克斯坦的有识之士认为,因为米尔济约耶夫总统也推出了外交新路线,加强中亚一体化

的时机已经到来。44

乌兹别克斯坦周边地区的具体项目也在逐步落实。2018年5月,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

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达成了运輸合作

协议,逐步简化费尔干纳盆地的出入

境手续。45 2018年8月,塔吉克斯坦总

统拉赫蒙访问乌兹别克斯 坦首都 塔

什干,签署了两国战略伙伴关系条约,

以及两国共同开发塔吉克斯坦境内的

水力发电站文件。2018年7月,乌兹别

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举行了首次联合

军事演习。2019年4月18日,还举行了

首脑会晤,两国签署了经济、交通和

Page 42: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34

第二章

安全等领域的合作协议。46

此外,中亚各国也在努力发展包括欧美各国在内的广泛合作伙伴关系。现在,中亚各国

的最大贸易对象是EU,其次是中国。47 2018年5月,米尔济约耶夫总统访问了美国,进一步推

动了美国企业在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的发展。哈萨克斯坦则在4月同意美国利用里海的阿克套港

向阿富汗运送非军事物资。

从这些来看,中亚各国之间没有紧密合作、都在俄罗斯势力范围之内的原有片面理解已

成过去。现在,中亚地区不再停留在大国竞争对象的地位上,各国已经开始发挥自身的力量。

俄罗斯在中亚的影响力相对有所降低,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取而代之或是中俄冲突。各国将

会加强与西欧各国和美国等国的关系,中亚的对外关系也会更加多元化。尽管中国在中亚的

动作越发积极,但可以看到中国为使其在当地活动不受阻碍,努力避免被认为占有支配地位

情况的发生。今后,也可以从中亚各国的动向来判断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趋势。

3俄罗斯眼中的中亚和中国

(1)俄罗斯与中亚各国的安全合作

这一节将从俄罗斯的角度出发,论述俄罗斯与中亚各国以及中国的关系。关注这些关系,

就可以看出俄罗斯大致有以下三大目标 :①开展有利于俄罗斯国土开发和经济发展的合作 ;

②保持在前苏联地区的领导地位 ;③与欧美各国主导的国际秩序进行平衡。在面对中国进

入中亚发展这一现实的情况下,俄罗斯如能加强与中国的合作,能实现①和③,但会失去②,

如果过于注重②则有可能与中国发生对立,导致①和③受损。所以,俄罗斯应该避免与中国

发生冲突,以有利于②的方式,与中亚各国和中国保持关系。

那么,俄罗斯如何才能对中亚各国保持领导地位呢?主导经济一体化就是方法之一,例

如前文提到的EAEU。但是,EAEU不过是利用历史遗产,与中国提供的经济开发和发展的新

机遇相比,效果有所减退。

所以,俄罗斯有必要在安全

领域加强合作。这也同样是利用

前苏联体制的遗产,但其效果的

减速更为缓慢。而且,只要中国

重视并尊重俄罗斯在安全方面的

作用,中国就会在不损害与俄罗

斯之间的关系上多加注意。前文

提 到, 中国出于 维 护本国利益,

Page 43: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35

序言

第二章

前言

结语

摘要

第三章

第一章

从中亚和俄罗斯来看中国影响力的增强

在海外开展安全领域的行动,但同时也对俄方的反应进行了一定的考虑。

CSTO作为军事合作机构,尽管在联合防御方面无法发挥最为重要的作用,但对于中亚

各成员国来说,是与俄罗斯保持军事领域合作最有效的框架。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军事技术

和知识都来自苏联,中亚各国在很大程度上都依靠能力最强的俄罗斯。对于许多国家来说,

继续使用俄语开展军事教育、学习军事技术是前提条件,联合军事演习则是提高军事能力的

良好机会。就连退出CSTO的乌兹别克斯坦也通过保持与俄罗斯的双边军事合作来维持自身

的军事能力。此外,在CSTO框架内,成员国除军事合作以外,执法机构也开展了联合缉毒

行动。

为结束塔吉克斯坦内战,俄罗斯派兵参与。但在内战结束之后,俄罗斯仍保留其第201

军事基地,在塔吉克斯坦西部的阿富汗附近驻军。此外,俄罗斯在吉尔吉斯斯坦的空军基地,

也能彰显其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2019年3月,普京总统访问吉尔吉斯斯坦时就扩大该基地功

能达成了一致意见。对于中亚各国来说,俄罗斯在基本军事合作领域的影响力依旧十分巨大,

这是中国无法比拟的。

(2)对华关系—警惕与合作

中俄关系常被称为“方便婚姻”,彼此互有利弊,但合作有限。48 欧美和日本大多持这种

观点,近年警惕俄罗斯与中国合作的讨论也有所增加。然而,在俄罗斯和中国,大多讨论是

强调两国战略利益共性的。49 各种观点反映了不同的真实层面,但实际情况更加错综复杂。所

以,在分析中俄关系的时候,必须根据具体材料,设定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首先,来看一下将来俄罗斯是否会与中国发生严重对立?从“国家谋求国力最大化”这一

具有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来看,中国国力如果不断增强,周边国家就会为了缓解由此带来的

威胁,而选择联合平衡。约翰・米尔斯海默教授在其撰写的《大国政治的悲剧》中,也以此

为理论依据,论述了对处于中美竞争环境中的中国周边国家,由于会较为直接地感到来自中

国的威胁而选择平衡,却没有谈及俄罗斯会采取怎样的对策。50

2016年,米尔斯海默教授认为,特朗普政府如果拉近与俄罗斯的关系,就能阻碍中俄联

盟。51 对此,美国国防大学研究员约翰・范・登纳仁认为,不要期待中国与俄罗斯发生对立。52

1969年,中苏边界冲突发生后,中美关系缓和。但中国直到中苏论战15年之后,才得出对华

最大威胁不是美国、而是苏联的结论。

中国如果要对俄罗斯构成威胁,除拥有卓越的军事实力之外,还需要中国先将俄罗斯作

为对手看待,并存在宁可放弃与俄罗斯的合作优势也一定要谋求的重大利益。从现状来看,

中国最先想要占优的是西太平洋,以及确保大陆邻国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稳定。如果俄罗

斯对于中国想要获得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中亚地区的支配权感到重大威胁,俄罗斯就不会与

中国合作,中国边境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稳定也有可能出现问题。只要中国依旧重视欧亚

Page 44: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36

第二章

大陆的稳定,就必须避免与俄罗斯关系的恶化。假设将来中俄冲突真的不幸发生,也是要在

经历历史性结构变化之后。

假设中俄冲突能够避免,就需要考虑两种可能性,一种是两国关系逐渐恶化、合作无法

进行 ;另一种是两国关系逐渐发展、合作更为深入。中国在避免与俄罗斯产生重大对立的同

时也在逐步布局,如果俄罗斯感到不满,俄罗斯究竟是拒绝继续与中国合作,还是忍受这种

关系,发挥小伙伴(junior partner)作用?如要尽可能避免追随中国,前提条件是,俄罗斯

不仅要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关系,还要加强与其他伙伴的合作关系,使中国能继续从顾虑俄罗

斯获得利益。俄罗斯正在亚洲地区努力加强与印度、越南、韩国、日本等国关系,可见其目

的之一就是为前者创造条件。俄罗斯亚洲专家的研究报告也指出,俄罗斯为提高本国在东亚

综合性战略环境中的地位,对日俄关系进行了定位。53

其次,确保中国能继续顾虑俄罗斯的有效方式,就是俄罗斯不断向中国提供其所需利

益。也可以这么解释,俄罗斯与中国开展合作的目的,并非彼此信赖和共同强大,而是警惕

中国,让中国不断认识到俄罗斯所具有的价值。莫斯科卡内基中心主任德米特里・特列宁认

为,俄罗斯不仅没有改善与欧美各国的关系,甚至也未能增加伙伴国,不应对中国寄予高的

希望。在此基础上,他还提出了比较现实的解决方案 :不与中国对立,继续脚踏实地地开展

合作。54

由此可见,俄罗斯在军事领域与中国的合作,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以警惕为前提的良好

关系的维护。奥斯陆和平研究所(PRIO)研究员帕维尔・巴耶夫指出,由于俄罗斯在经济方

面依赖中国,所以俄罗斯希望通过与中国的军事技术合作,在中俄关系中获得更为有利的地

位。55 2018年9月,中国军队参加了在俄罗斯东部军管区举行的“东方-2018”军事演习,学习

了俄军在叙利亚等地的实战经验。中国从俄罗斯购买并开始使用Su-35战斗机,这是因为中国

曾向俄罗斯购买战机,并根据该机型尝试自行开发生产所有零部件,但引擎部分没有成功。56

尽管俄罗斯没有以最为理想的条件与中国签约,但只要中国有部分技术仍然依赖俄罗斯,俄

罗斯就可以有一定的发言权。而且,俄罗斯生产的武器原本就出售给中国和与中国对立的印

度、越南,也出售给CSTO成员国亚美尼亚和与其对立的阿塞拜疆,所以并没有将加强与某

特定国家之间的信赖关系作为必要前提。57

此外,俄罗斯还与中国合作开发北冰洋地区。俄罗斯的液化天然气(LNG)项目位列中

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第6位,58 如果没有中国的投资,亚马尔半岛的LNG开发和北冰洋航线的出

口等俄罗斯国家项目都无法实现。另一方面,由于俄罗斯继续掌握着确保航行安全的中枢功

能,俄罗斯正在加紧提高包括军队在内的北冰洋地区安全能力。

由此可见,在上述三大目标之中,俄罗斯尽管在②保持在前苏联地区的领导地位中处于

不利,但没有采取拒绝态度,而是希望通过与中国的合作来提高自主性。同时,也做到了①

开展有利于俄罗斯国土开发和经济发展的合作。

Page 45: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37

序言

第二章

前言

结语

摘要

第三章

第一章

从中亚和俄罗斯来看中国影响力的增强

然而,虽说俄罗斯在LNG项

目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扩

大 西 伯 利 亚铁 路 运 输 量、 莫 斯

科-喀山高速铁路等项目上,并没

有取得俄罗斯所期待的成果。所

以,普京总统强调,目标③比目

标①更为重要,也就是说要在与

欧美各国主导的国际秩序进行平

衡。2017年5月 和2019年4月, 普

京总统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高峰论坛上发表了演说,内容并没有提及具体项目,而是强调了“一带一路”等非欧美倡议

的意义所在。

2019年4月26日,普京总统演讲的重点如下。“一带一路”构想能促进欧亚地区经济的发

展,与俄罗斯的“大欧亚伙伴关系”思路一致。为实现欧亚的共存与共荣,大欧亚构想与

SCO、ASEAN、EU等地区组织开展合作,也与“一带一路”建设进行合作。反对美国的贸易

保护主义和单方制裁。EAEU五个成员国一致支持EAEU和“丝绸之路经济带”进行对接,期

待中国与EAEU共同签署的《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协定》在未来几个月内生效。59 也

可以理解这是由于俄罗斯在实现大欧亚构想的道路上困难重重,而选择了EAEU与“一带一

路”建设的合作 ;60 而且俄罗斯只要高举大欧亚倡议,就可以宣扬自己在推动国际一体化构想

的同时,与“一带一路”开展合作。

从普京总统的以上发言可以看出,他希望俄罗斯能通过“一带一路”构想在全局设计高

度发挥主导作用,国际社会并非只能依据欧美各国定下的规则发展,这比通过单独合作获得

实质性利益重要得多。俄罗斯的主要对手是美国,美国引领欧州各国等阻碍国际秩序向有利

于俄罗斯的方向发展。中国如果在这一点上态度相同,就可以努力克服彼此利害关系的不同,

在俄罗斯批评美国时获得中国的赞成,就会对俄罗斯十分有利。俄罗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

即便在中国实际逐渐掌握主导权时,也可以发表自我主张,发挥本国优势,控制立场的降低,

尽可能地保护自主性。

如果中国在中亚地区及俄罗斯的战略目标是维护地区稳定、获得“一带一路”等国际倡

议的赞同、推动开发合作,那么这些目标即便不是全部,也正在逐渐向可实现的方向推进。

中亚各国基本都对中国未采取高压要求,而是以务实的手法提出合作内容表示理解并予以配

合,共同开展工作。如果中国现在或是将来的战略目标,是要在该地区成为主要的优势力量,

那结果将会取决于中亚各国和俄罗斯是否能保持自主。从笔者以上论述来看,这些国家都为

保持自主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中国方面也为不引起当地的反感而多加注意以确保合作关系。

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发表演讲的俄罗斯总统普京(2019年4月26日)( 图片来源 :俄 罗斯总 统官 方网站、 部 分放大)

Page 46: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38

第二章

但是,假如中亚各国和俄罗斯感到与中国越来越强的影响力相比,本国价值无法获得提升,

那么就有可能失去自主、只能接受中国的优越性。这不仅取决于各国自身发展的质量、本地

区内部合作的进程,还取决于与地区外的国家建立起怎样的伙伴关系。

(撰稿人 :山添博史)

Page 47: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第三章欧亚地区的能源结构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2020

秋本茂树

—走向欧亚大陆的中国—

Page 48: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40

第三章

1中国能源政策中的欧亚资源国

(1)中国的能源供需动向

确保能源资源,是中国与欧亚地区构建互联互通关系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中国希望

如何确保来自欧亚地区的能源,程度又是如何?中国又将为此构建怎样的能源结构呢?

能源是支撑国家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经济活动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所以可以

说,确保能源稳定供给是国家安全政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不仅要以最低价格向国内供

应所需能源量,保证“能源利用不间断”,还要确保以不会阻碍社会经济增长的“合理价格”

提供能源。1 简而言之,能源政策需要考虑价格指数的经济合理性与防止断供的国家安全之

间的平衡。2 尤其是能源进口大国,不但要与海外供给国保持良好的关系,还要确保断供风

险发生时的能源储备,提高海外供给渠道的多元化程度,降低依赖进口的风险。此外,还需

要综合施策,如通过维护并加强国内的能源开发和生产,对进口依存度进行有效管理等。中

国经济不断增长,能源消费量骤增,2009年就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图3-1;

3-2)。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全球最大

的天然气消费增长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也在不断加重。

图3-1 :中美日GDP规模(当前价格 :购买力平价)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19901992

19941996

19982000

20022004

20062008

20102011

20122013

20142015

20162017

20181991

19931995

19971999

20012003

20052007

2009

10 亿美元

中国 美国 日本

资料来源:撰稿人根据IMF,WorldEconomicOutlook制作。

Page 49: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41

序言

第二章

前言

结语

摘要

第三章

第一章

欧亚地区的能源结构

图3-2 :中美日一次能源消费量的变化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

1991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2005

2007

2009

Mtoe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500

3,000

中国 美国 日本

资料来源:撰稿人根据BP,StatisticalReviewofWorldEnergy制作。

2007年,国际能源署(IEA)对中国能源政策进行的综合分析评估显示,中国于1993年

成为原油净进口国,2006年约50%的石油消费量依赖进口,相当于日均进口370万桶。3 IEA还

预测,中国的石油进口量将进一步增加,2030年的进口依存度将达到80%。2006年,中国的

原油进口来源国中,中东和非洲约占80%。其中,沙特阿拉伯和安哥拉分别占了16%,是当时

中国最大的原油进口来源国,俄罗斯排在第三,约占11%。从国家安全角度出发,IEA在2006

年就对中国的进口依存度骤增以及过度依赖从中东和非洲进口表示了极大的担忧。10年后,

2017年IEA对中国能源政策进行的综合分析评估显示,中国2016年的原油进口量倍增至日均

760万桶,对外依存度升至70%,但对中东和非洲的依存度降至70%以下。4 由此可见,中国在

进口来源多渠道方面有所进步,但对对外依存的管理和能源需求本身,依旧是中国能源政策

所面临的两大重要问题。5

如图3-2所示,近年中国能源需求增长有所放缓。这是因为中国的能源需求结构随着经

济结构的变化发生了巨变。具体而言,中国经济对大量消费能源的重工业的依存度逐步降低,

经济增长模式向国内消费导向型、高附加值通信电子产业以及服务导向型产业转变,同时随

着能源效率的提高,能源需求增速开始低于经济增长速度。此外,从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的

角度,一次能源需求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环境低负荷天然气以及可再生资源受到更大偏爱,

原本占较大比重的煤炭和石油都有所下降(图3-3)。

Page 50: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42

第三章

图3-3 :中国一次能源需求结构的变化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煤炭 原油 天然气

同比增长率

其他

煤炭增长率(右轴) 原油增长率(右轴) 天然气增长率(右轴)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Mtoe

-5

0

5

10

15

20

25

30%

资料来源:撰稿人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制作。

另一方面,能源需求结构的这一变化导致了国内产量缺口的扩大,反而加重了石油和天

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图3-4; 3-5)。

Page 51: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43

序言

第二章

前言

结语

摘要

第三章

第一章

欧亚地区的能源结构

图3-4 :中国石油供需缺口

-40

-20

0

20

40

60

80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依存度(%)1,000桶/天

石油产量 石油消费量 进口依存度(右轴)

-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16,000

资料来源:撰稿人根据BP,StatisticalReviewofWorldEnergy制作。

图3-5 :中国天然气供需缺口

-30

-20

-10

0

10

20

30

40

50

-

50

100

150

200

250

300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依存度(%)10亿m3

天然气产量 天然气消费量 进口依存度(右轴)

资料来源:撰稿人根据BP,StatisticalReviewofWorldEnergy制作。

Page 52: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44

第三章

(2)中国的能源政策与对外依存度

中国希望如何管理对外依存度呢?首先,依赖进口问题是在1990年代中后期到2000年代中

期的经济高速增长期开始受到关注的。大家可能都会问,中国为什么不去增加对丰富的煤矿

资源的开采和消费来降低对外依存度,却选择了提高对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比重,导致对外

依存度加重?其实原因在于煤炭本身的特性。6 随着汽车的快速普及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作为

汽车货运燃料的石油需求自然增加。一方面,中国的煤炭产地主要集中在北部和西部,煤炭

要运往人口和产业集中的城市地区,就会在运输上受到制约,7 尤其是产业部门需要石油和天

然气。另一方面,煤炭消费继续增加,这是由于重工业和建筑行业需要大量消费粗钢和水泥,

作为原料的“焦煤”(coking coal)需求增加 ;同时发电用煤(steam coal)的需求也有所增加。

如图3-3所示,1990年代中后期到2000年代中期,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增长,支撑了中

国经济的高速增长。2000年代中后期,中国经济政策的转变,给能源供需结构带来了巨大的变

化,也使石油和天然气在一次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进一步扩大。至今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

经济结构今后将会阻碍经济增长,为实现社会和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改变经济结

构。中国的经济政策正是基于这一判断而发生了转变。8 具体而言,1990年代中后期到2000年

代,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是能源集约型产业,包括钢铁等重工业部门以及水泥、氨气等化学

部门,而且这些产业产出的都是出口主力产品。中国经济不断增长,海外资本大量流入,向

效益好的出口部门的投资过剩。但是,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弱点在于遭遇海外需求降低或是进

口原材料价格暴涨时,过剩投资会带来巨大风险。而且,能源的大量消费使环境迅速恶化,

社会和经济活动所需巨大成本令人十分担忧。9 2000年代前期,中国领导人就已经对此有了深

刻认识,对经济结构改革的具体政策开展了讨论,并反映在2007年发布的“十一五”规划中。10

“十一五”规划的改革方针整理如下。首先,为降低外部冲击脆弱性的影响,控制以出口

型产业为主的过热投资,同时提高能源效率以及对进口资源能源价格变动风险的承受能力。

其次,为降低因环境恶化而带来的成本提高,控制对环境负荷较高的煤炭消费量。再次,经

济高速增长使地区差距和收入差距迅速扩大,为缓解由此引发的社会不安,重点完善地方行

政服务,提高国民生活质量。

这些方针在以下能源政策中得以反映。首先,中国制定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目标 :到

2010年全国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并据此鼓励企业和个人节约能源。其次,

为实现在控制煤炭消费量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对2010年一次能源生产目标进行了设定。其

中,煤炭比重不降反升,从62.8%提高到66.1%,但这是以发电和运输为主的能源消费量增

加、为满足电力需求增设煤炭火力发电站、以及石油需求也有增长为前提而设定的目标。

天然气比重倍増,则意味着注重减轻环境负荷,增加天然气在调节建筑内部温度和服务部

门的使用量。11

由此可见,为实现经济与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中国在2006年就已下定决心对经济结

Page 53: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45

序言

第二章

前言

结语

摘要

第三章

第一章

欧亚地区的能源结构

构进行改革。为此,就必须增加石油和天然气的进口,结果导致对外依存度的上升,所以可

以说这是一个不得已的决策。

(3)中国对欧亚资源国的定位—从周边到中心

从1990年代到2000年代,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满足迅速增长的石油需求,方法就是迅速

增加进口。为确保能源,国有石油企业作为开路先锋到处奔走。但由于中国在这方面落后于

欧美,国有企业获得的基本是欧美大公司尚未进入或已经退出的资源国家。12 结果,中国在

资源进口方面,不但对中东地区的依存度有所提高,甚至对政局不稳的非洲的依存度也有所

上升,还将面对运输路径中通过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等海上咽喉要道的问题。13

由于今后资源进口定会愈发增加,所以必须解决这些问题。然而,与增加进口量迫在眉

睫的石油相比,天然气在时间上就相对充裕。具体而言,如图3-5所示,由于中国国内石油产

出已经触顶,需求缺口迅速扩大,所以就必须尽快通过进口来弥补缺口。不仅是进口量,只

要能降低对中东和非洲的依存度、或是多少能对降低依存度有所帮助,即便签约条件不利,

也会优先考虑能早日签约的来源国。如图3-5所示,天然气与石油相比还留有一定的余地,可

以通过扩大国内生产来管理对进口的依存度。如图3-3所示,天然气在进口量方面也比石油少,

所以能更为自主、以更为有利的签约条件挑选来源国。

从这一角度出发,来分析一下2000年代欧亚资源国究竟具有怎样的价值。石油方面,由

于可以利用陆运这一特性,所以即便签约条件稍有不利,也会将能早日签约的来源国作为选

择对象。14 天然气方面,由于和石油一样可以利用陆运这一特性,对中国来说欧亚资源国同

样是十分重要的交易伙伴,15 但较石油有更为充裕的时间来考虑价格等经济合理性与从国家

安全角度来考虑确保供给来源多元化之间的平衡。所以可以推测,中国可以在观察国内生产

动向的同时,进行天然气进口谈判,寻找更为理想的来源国。

中国与欧亚资源国之间达成的陆运资源协议中,石油方面有与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签署

的原油管道项目,2016年中国从两国进口的原油量占到整体的19%,有利于降低对中东和非洲

的依存度。根据IEA分析报告,中国对中东和非洲的依存度从2006年的80%降至2016年的70%

以下 ;16 英国石油公司(BP)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对中东和非洲的依存度降到了62%。17 此

外,陆运天然气交易方面,以来自中亚的管道交易为主。2016年,中国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约

占天然气总进口量的45%。18 进口天然气占到天然气整体消费量的约四成,由此可以推算中国

对中亚天然气的依存度接近20%。

那么,中国今后的能源政策又是怎样的呢?根据2016年3月发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中

国将继续对煤炭、重电机械等行业的产能过剩进行调整,努力调整经济结构,从以制造业为

主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向以服务业为主的国内消费型经济转变。19 根据该方针制定的能源发展

“十三五”规划,在考虑能源价格下降趋势和国内经济生产减速的情况下,为优化国有能源企

Page 54: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46

第三章

业活动,提高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

会(SASAC)的督监职能。20

在对这些政策动向和国际能源市

场趋势进行分析之后,针对中国对欧

亚资源国的定位,IEA做出了以下的预

测。21 首先,石油方面,中国对运输

燃 料需 求量将 会 继 续 增 加, 到2040

年日均需增加 进口400万桶。 预计其

中四分之一的需求,将通过每天增加

从哈萨克斯坦和俄 罗斯 进口100万桶

的原油来满足。其次,天然气 方面,

与产量相比需求将会有飞跃性的增加,到2040年进口量将会从现在每年的700亿立方米增至

2800亿立方米。预计如此大量的进口需求,将通过与现在相同的多元化进口渠道来满足。如

增加从中亚进口的管道天然气,增加从俄罗斯进口的管道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LNG)。总之,

欧亚资源国对于中国来说,是今后能以合理价格确保所需能源、开展多渠道合作的伙伴。维

护能源贸易关系的稳定,对于同时确保中国能源政策的经济合理性和国家安全极其重要。下

一节,将对中国是如何建立起与欧亚资源国的伙伴关系进行分析。

2中国与欧亚资源国之间的能源交易谈判

(1)石油

如上所述,由于石油和天然气在需求紧迫性方面有所不同,所以可以推测实际谈判中的

优先考虑的项目也会有所不同。在考虑这一点的同时,对谈判过程进行一个梳理。中国通过

陆运进口石油的欧亚资源国是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有时也会包括缅甸,但缅甸主要是作为

中东或非洲产原油的中转点,在此不做详细分析。中国2017年原油日均进口量848万桶。俄罗

斯向中国日均提供120万桶,约占14.2%。22 哈萨克斯坦则日均提供40万桶,约占4.7%。2006

年,中国日均进口原油290万桶,其中11%的32万桶全部由俄罗斯通过铁路运输提供,但当时

哈萨克斯坦还没有正式开始向中国出口原油。10年之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增加对华原油

出口量的原因在于,2006年5月连接哈萨克斯坦和中国的中哈原油管道(KCP)实现全线通油,

2009年12月以俄罗斯为起点的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ESPO)管道投入运营。预计今后俄哈

两国的出口量也会随着中国原油进口需求的增加而增加。但是,这一切并非一帆风顺。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之间的原油谈判,是从1994年,也就是中国成为原油净进口国第二年

Page 55: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47

序言

第二章

前言

结语

摘要

第三章

第一章

欧亚地区的能源结构

开始的。1997年,中哈两国就建设输油管道达成协议。来看一下当时哈萨克斯坦与中国所处

的情况。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原油出口,由于俄罗斯经济混乱,哈萨克斯

坦为改变原油仅向俄罗斯出口的状况,开始谋求向欧洲出口的多元化,同时还加快了能源产

业民营化的进程。起初,欧美资本对哈萨克斯坦较为感兴趣,建立了为里海沿岸大规模油田

増产和铺设新管道的国际财团,即里海管道国际财团(CPC)。但由于俄罗斯感到垄断地位遭

到威胁采取抗拒姿态,以及1990年代国际原油价格低迷等原因,这些新项目的发展未必顺

利。而且,在民营化的过程中,不少能源关联资产被廉价出售,造成哈萨克斯坦经济大幅

下降。23 于是,哈萨克斯坦开始关注能源需求骤增的中国。具体而言,哈萨克斯坦可能向中

国出口的姿态促使了欧洲自身资本的奋起,与此同时中国资本填补了原来的资金不足。24

中国方面,为满足迅速增长的石油产品需求,在不断强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原油勘探开

发和生产的同时,还将考虑将新疆生产的精制石油产品提供给内陆及沿海地区。中国希望从

紧邻的哈萨克斯坦进口原油来实现这一构想。25 所以说中哈两国的利益关系是一致的。问题

在于,即便面向中国修建一条长达3,000多km的输油管道,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依旧无法保证

充分的供应量,而且即便为此开发新油田或是增产,但由于初期费用巨大,无法确保经济效

益。主要原因在于,重要的大规模油田主要集中在哈萨克斯坦的西部,而临近中国的东部和

中部只有中小规模的油田。如要铺设连接东西的管道,就需解决挡在其中的险峻山岳地形问

题,这将耗资巨大。

图3-6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石油谈判

努尔苏丹(原阿斯塔纳)

努尔苏丹(原阿斯塔纳)

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中国中国

土库曼斯坦土库曼斯坦

传统出口市场 : 俄罗斯市场的低迷传统出口市场 : 俄罗斯市场的低迷

大型油田位于西部地区大型油田位于西部地区欧美资本建设面向欧州出口的线路(CPC)欧美资本建设面向欧州出口的线路(CPC)

肯基亚克肯基亚克

萨马拉萨马拉

阿特劳阿特劳

库姆科尔库姆科尔阿克套阿克套

阿塔苏阿塔苏

阿拉山口阿拉山口

阿拉木图阿拉木图

卡沙甘油田卡沙甘油田

田吉兹油田田吉兹油田

乌兹别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⑥⑤

原有管道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联合新建的管道(KCP)

资料来源:撰稿人根据美国能源部能源调查局(EIA),CountryAnalysisBrief:Kazakhstan ,p.8;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KazMunaiGaz),AnnualReport2018,pp.6-7等制作。

Page 56: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48

第三章

关于这个问题,中国按照哈萨克斯坦方面提出的要求进行了布局。26 首先,根据1997年

两国签订的双边协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获得了哈萨克斯坦阿克纠宾斯克

油田的开采权,出资哈萨克斯坦的上游产业(图3-6①),27 负责建设面向中国的输油管道。此

外,中国还决定分三个阶段对管道进行建设。在2002年的第一阶段,着手建设从中部阿克纠

宾斯克油田到里海北部原油载运港阿特劳的管道(图3-6②)。从该管道建成后的2003年开始,

CNPC开始积极获取里海沿岸的油田股权并进行油田开发,逐步扩大了蕴藏量和生产能力。

2005年,CNPC成功获得哈东部的库姆科尔油田群的股权(图3-6③),并在管道建设的第二

阶段,着手兴建与原有管道连接、从阿塔苏到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拉山口的新管道(图

3-6④)。该管道从2006年5月建成启动,哈萨克斯坦向中国的管道原油出口由此开始。

哈萨克斯坦政府深刻反省了1990年代快速民营化带来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2002年创建

了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KMG),28 代替政府接手产量分成协议(PSA)。29 2004年,

对《资源法》进行了修改,规定企业如被认定为KMG的合作伙伴,则需全额负担开发成本,

同时KMG持有不少于50%的股权。根据这一规定,原本拥有里海沿岸大型油田股权的欧美资

本开始撤退,KMG因此获取了半数股权,由此扩大了在里海沿岸油田的份额。CNPC也为了满

足这一苛刻的条件,不得不把在2005年获得的东部油田50%的股权卖给KMG。同时,CNPC

采取与KMG的合作姿态,双方在2007年为今后的管道建设,也就是横跨东西的剩余管道建

设分别出资50%达成了一致,该管道于2009年建成(图3-7⑤)。30

中哈两国在原油生产和出口相关方面的合作不断深化。2013年,欧美资本将里海大型海

底油田卡沙甘的股权卖给KMG后,KMG将其中的50%出售给了CNPC。中国因此获得了以往无

法出手的卡沙甘油田的股份(图3-7⑥)。这意味着,如果将来中国希望增加对哈萨克斯坦原

油的购买量,可以将原本出口欧洲的里海原油通过东西输油管道逆向进口。31

另一方面,2009年4月, 中俄两国共同签署《中俄石油领域合作政府间协议》,解决了长年

以来悬而未决的ESPO输油管道中国支线动工建设问题。此前有关最后的管道建设和供给协

议谈判停滞,其原因在于一旦建设了将供应目的地和运输能力固定的管道,就很难转为他用,

而且容易发生协议更新时价格谈判等事后问题。为此,ESPO石油管道在1998年提出构想之后,

于2004年决定建设,2006年主线开工建设,2008年完成到达中国国境附近的管道铺设,但一

直没有明确下一步究竟是建设面向中国的支线,还是为进入亚太市场继续延长。那么,为什

么俄罗斯最终优先选择了建设中国支线呢?一方面是因为前文提到的哈萨克斯坦到中国的输

油管道建成完工,估计这使俄罗斯与中国的谈判筹码有所降低。32 另一方面是因为2008年爆

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俄罗斯进入亚太能源市场造成了影响。33

俄罗斯原本没有明确出口对象的优先顺序,努力保持在与需求骤增的中国谈判时的优势。

而且为了避免依赖中国,ESPO石油管道的项目主体,俄罗斯国有石油企业“俄罗斯石油公司

(ROSNEFT)”与国营管道垄断企业“俄罗斯国家石油管道运输公司(Transneft)”,起初决定

Page 57: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49

序言

第二章

前言

结语

摘要

第三章

第一章

欧亚地区的能源结构

利用自有资本进行管道建设和油田开发,并优先考虑进入亚太能源市场。但是,2008年全球

金融危机爆发,主力欧洲市场低迷、原油价格暴跌导致公司财务状况恶化,很难实现原定计

划。于是决定暂缓向太平洋沿岸的管道延伸建设,优先开发东西伯利亚油田,并接受来自中

国的贷款,签订了ESPO石油管道中国支线建设和长期原油出口相关协定。2009年2月,基本签

署了总额为250亿美元的贷款协议和为期20年的原油出口协议。2009年4月底,中国支线正式

动工,完工目标设定为2010年底。延长到亚太沿岸的管道建设工程则被延至2012年,34 此后

随着中国需求的增加,俄方还增加了原油供给量,并为此增强了ESPO输油管道的运输能力,

中俄之间的原油交易稳步发展。35

图3-7 :中国从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进口石油的流向图

○ ESPO 石油管道: ① 2009 年 斯科沃罗季诺 投入运营

通过铁路运输,经由太平洋(科兹米诺)油轮出口

 ② 2011 年中国支线(~大庆)建成30 万桶(2011 年)⇒80 万桶(2016 年)

 ③ 2012 年 管道延长至科兹米诺○其他铁路运输⇒总计 120 万桶(2017 年)

KCP:2006 年投入运营最大 40 万桶(2016 年)⇒可通过欧州原油反输实现加量

西西伯利亚沉积盆地西西伯利亚沉积盆地

肯基亚克肯基亚克

库姆科尔库姆科尔

东西伯利亚沉积盆地东西伯利亚沉积盆地

①② ③

斯科沃罗季诺斯科沃罗季诺

科兹米诺科兹米诺大庆大庆

卡沙甘油田卡沙甘油田

资料来源:撰稿人根据Transneft,“SchemePipelinesTransneft”;KazMunaiGaz,AnnualReport2018,pp.6-7等制作。

(2)天然气

欧亚资源国中通过陆运向中国提供天然气的国家,有中亚地区的哈萨克斯坦、土库曼

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以及缅甸。2017年,中国全年天然气进口量898亿立方米,其中402

亿立方米(44.8%)通过管道从欧亚资源国进口。生产国分别是,土库曼斯坦322亿立方米

(80%)、缅甸40亿立方米(9.9%)、乌兹别克斯坦30亿立方米(7.5%)、哈萨克斯坦10亿立方

米(2.5%)。36 也就是说,中国通过管道从中亚三国进口了362亿立方米(90.0%),这些天然气

统一集中到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后出口到中国。37 该管道从2009年12月起投入使用,输气量

Page 58: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50

第三章

随着管道的増设,从原先的21亿立方米阶段性扩大到现在的出口量。为应对今后可能进一步

增加的中国天然气进口需求,已经做好増产和管道増设的计划,但増产主体是土库曼斯坦。

中国从土库曼斯坦进口天然气进口的比例,即便中国有计划今后增加LNG的进口量、通过新

设管道从俄罗斯进口等多元化采购政策的布局,预计也不会大幅低于现有的35%。38

为实现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项目,中国方面做了以下十分周到的准备工作。39 中亚三

国在1991年苏 联解体、国家独立之后马上就开始摸索向亚洲出口的可能性。对此,1992年

CNPC就与三菱商事共同探讨中亚向中日韩三国出口天然气的可能性,包括土库曼斯坦政府

在内,三方开始可行性研究。但是,要建设经由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进入中国、再延

伸到日本的总长7,000多km的庞大管道,考虑到当时低迷的能源价格,1996年得出了无法确

保该项目经济效益的结论。此外,由于蕴藏量方面的数据也不确定,所以对于该出口项目的

评估相当低。尤其是被认为是出口天然气主要生产国的土库曼斯坦,拒绝外部对其蕴藏量

进行评估。2003年到2006年,南约洛坦-奥斯曼大型天然气田被发现后,这种情况仍未得到

改善。直到2008年土库曼斯坦接受基于国际会计标准的评估之前,其蕴藏量始终处于不确

定状态。40

尽管蕴藏量一直不明,唯有中国坚持承诺从中亚进口天然气。CNPC暂时保留与土库曼斯

坦的谈判,在与哈萨克斯坦开展上述管道原油谈判的同时,进行从哈萨克斯坦向中国出口管

道天然气的交涉。2003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哈萨克斯坦时,签署了该输气管道出

口项目可行性研究协议,41 土库曼斯坦则向中方再次确认了上游部门开发的合作意向,CNPC

迅速应对,重新开始谈判。42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谈判进程,其实起到了触动土库曼斯坦的

作用。43

其实那时,土库曼斯坦十分希望与中国进行交涉。那是因为土库曼斯坦虽与中亚其他国

家相比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但由于自然环境严酷,农业生产方面只有棉花。而且,要在

500万人规模的国内市场推动国内消费导向性经济增长相当艰难,同时受到内陆这一地理性的

制约,也很难向工业产品出口导向

型经济转型。结果,只能依靠天然

气出口,政府认为通过天然气长期

稳定出口获得的收入,在国内进行

再分配,对于社会和经济的稳定与

发展十分重要。然而,受到地理性

的制约,实际出口其实仅限于俄罗

斯或是途经俄罗斯的前苏联国家,

以及面向伊朗的小规模出口。进入

2000年代后,面向前苏联加盟共和

Page 59: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51

序言

第二章

前言

结语

摘要

第三章

第一章

欧亚地区的能源结构

国的出口量较1990年代经济低迷时期有所恢复,但由于货款回收不利,陷入不良债权。其中,

既有与俄罗斯之间的价格问题,也有因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天然气纠纷对本国出口量和出

口价格产生巨大影响的外部风险。所以,土库曼斯坦努力寻求能取而代之的稳定的出口对象

国。44

中国方面,也为了应对天然气需求的增加,努力扩大国内的生产量。最被看好的生产基

地就是紧邻中亚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实现该地区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2000年代开始进

行大规模的开发和生产。总长4,000km的庞大管道建设项目“西气东输”也在同时推进,这

是将在新疆生产的天然气输送到消费量巨大的沿海地区的项目。“西气东输”一线于2004年

贯通运转(图3-9①)。该管道原本就计划随着产量的扩大分阶段进行增设,但同时考虑到从

中亚地区进口生产开发所必需的能源天然气,希望增加管道输气量来提高整体效率。45

图3-8 :中国与土库曼斯坦之间的天然气供应谈判

XXX

喀布尔喀布尔

塔什干塔什干

杜尚别杜尚别阿什哈巴德阿什哈巴德

阿富汗阿富汗伊朗伊朗

吉尔吉斯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塔吉克斯坦塔吉克斯坦

土库曼斯坦土库曼斯坦

中国中国

加尔奎努什(原南约洛坦)气田加尔奎努什(原南约洛坦)气田

巴古蒂亚里克气田巴古蒂亚里克气田

道拉塔巴德气田道拉塔巴德气田期待经由伊朗面向欧州的管道实现出口渠道多元化

欧美资本建设面向欧洲出口线路计划停滞

面向传统出口市场俄罗斯出口线路(CAC)的建设也陷入低迷

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与西气东输的连接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与西气东输的连接

阿拉木图阿拉木图 霍尔果斯霍尔果斯

比什凯克比什凯克乌兹别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

希望通过建设从土库曼斯坦经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到印度的天然气管道 (TAPI),实现出口渠道多元化。

中国参与建设的管道

正在建设或是计划中的管道

原有管道

资料来源:撰稿人根据IEA,GasMedium-TermMarketReport2015:MarketAnalysisandForecaststo2020,IEA,2015,p.82;SimonPirani,CentralAsianandCaspianGasProductionandtheConstructionsonExport ,NG69,December2012,OIES,p.22等制作。

Page 60: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52

第三章

图3-9 :中亚ー中国天然气管道与“西气东输”的连接

霍尔果斯霍尔果斯

哈萨克斯坦

乌鲁木齐乌鲁木齐

上海上海

香港香港广州-深圳轴线广州-南宁支线

南昌-上海支线

张家口-湘潭连接线

枣庄-十堰支线

平顶山-大安支线

中卫-靖边连接线

深圳深圳

广州广州

杭州杭州西安西安

郑州郑州济南济南

北京北京

兰州兰州

长沙长沙南昌南昌

吐鲁番吐鲁番

银川银川中卫中卫

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A、 B、 C):A线:2009年12月投入运营B线:2010年10月投入运营(AB两线最大总输气量为300亿m3)C线:2014年5月投入运营(最大输气量为250亿m3)

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D):正在建设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最大输气量为300亿m3)

西气东输一线2004年投入运营

西气东输二线的建设 延伸至广州(2008~2011年)

西气东输三线的建设 延伸至福州(2012~2014年)

1

2

3

资料来源:撰稿人根据CNPC,“TrunkLineoftheSecondWest-EastGasPipeline,theWorld’sLongest,BeginsOperation”;IEA,GasMedium-TermMarketReport2015,p.82等制作。

2006年4月,中国与土库曼斯坦签署了计划每年输气300亿立方米(150亿立方米管道×2

条)、包括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建设在内的政府间框架协议(图3-8①)。46 据此,2007年7月,

CNPC与土库曼斯坦之间签订了①土库曼斯坦东部阿姆河右岸的巴格德雷气田的勘探开发相

关的PSA,和②土库曼斯坦经中亚天然气管道在30年间每年向中国出口300亿立方米的中土天

然气购销协议(SPA)(图3-8②)。47 同年8月,输气管道开始建设。2008年8月,双方达成一致,

决定将SPA规定的购买量扩大至每年400亿立方米。此外,中国同时还为获得经由国乌兹别克

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同意而到处奔波。CNPC因此开始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咸海地区、在哈萨克

斯坦的阿克托别和乌里赫套地区开发天然气。2007年4月,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之间签订了中

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乌兹别克斯坦部分建设相关的政府间协定。2008年夏,为建设与国内气田

相连接的支线,中乌之间还成立了合资企业。2008年11月,中国与哈萨克斯坦,CNPC与KMG

之间签订了天然气开发合作相关的一揽子协定、其中还包括了与土库曼斯坦同中国之间的连

接管道建设。48

随着这些项目的发展,2007年8月,CNPC宣布,中国第二条“西气东输”管线的走向方

案已基本确定,将从新疆输送主要来自中亚的天然气。2008年2月“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开工

(图3-9②)。就这样,中国方面完善了进口接收工作,并通过增设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来增

Page 61: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53

序言

第二章

前言

结语

摘要

第三章

第一章

欧亚地区的能源结构

强紧密合作。

由于向中国出口的天然气量从2010年的35亿立方米增加到2011年的127亿立方米,增幅高

达4倍,预计未来交易量会进一步增加,2011年相关各国同意增设输气量为250亿立方米的中

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第三线计划。为实现2014年开始运转的目标,第三条输气管道于同年12月

迅速开工(图3-8③)。49 据此,第二年2012年6月,双方决定将CNPC的SPA从400亿立方米提

升到650亿立方米。50 期间,土库曼斯坦开始着手建设连接西部里海沿岸气田和东南部南约洛

坦气田的东西输气管道(图3-8④),这是为了确保出口对象国的可变性,既可以是欧洲也可以

是中国。51 同一时期,中方开始着手建设“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图3-9③)。52

2013年,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一年。首先,南约洛坦气田生产开始,同时与CNPC签订

了PSA的巴格德雷气田开始产出天然气。由此可以预测,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产量到2020年

将提升到1,000亿立方米。53 此外,同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了土库曼斯坦,签署了

2012年达成一致的提升SPA的协定、以及参加南约洛坦气田开发的协定,并对建设第四条中

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达成了一致。这第四条输气管道与以往的路径不同,是从土库曼斯坦开始,

途经乌兹别克斯坦后进入塔吉克斯坦,再通过吉尔吉斯斯坦后抵达中国(图3-8⑤)。54 此举

将非资源国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用管道连接了起来。决定建设第4条管道之后,2014

年CNPC与相关国家的企业之间签署了建立联合项目、开展管道建设和运营等各类相关协议。

同年9月,塔吉克斯坦的管道建设开工。从以上这些可以看出,中亚地区出口中国的天然气在

稳步增加(图3-10)。

图3-10 : 中国从中亚地区进口天然气量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35,000

40,000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100万m3

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土库曼斯坦 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乌兹别克斯坦

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哈萨克斯坦 缅甸(参考)

资料来源:撰稿人根据IEA,GasInformation制作。

Page 62: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54

第三章

由此可见,中国与中亚各国之间的天然气谈判,在天然气进口需求骤增之前,有着比较

充裕的时间。可以发现中国利用这些时间,对资源国、尤其是主要生产国土库曼斯坦进行了

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将谈判引向对己有利的方向,同时完善国内管道建设,确保顺利

连接。但也可以认为,因为中国与土库曼斯坦之间国力相差甚远,所以才采用了这种方式。

图3-11 :欧亚地区的天然气流向图

ウランバートル

东京东京

アスタナ

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斯坦

蒙古蒙古

俄罗斯俄罗斯

日本日本

朝鲜朝鲜

萨哈林 II

萨哈林 III

南萨哈林斯克

哈巴罗夫斯克

符拉迪沃斯托克

阿穆尔河畔共青城

奥哈

比罗比詹

布拉戈维申斯克

西伯利亚力量 阿穆尔天然气加工厂

恰扬金

科维克金克拉斯诺亚尔斯克

伊尔库茨克阿巴坎

托木斯克

中国中国

中国中国

阿尔泰

巴尔瑙尔新库兹涅茨克

新西伯利亚鄂木斯克

秋明

新乌伦戈伊

①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 ② 伊尔库茨克 ③ 雅库契亚 ④ 萨哈林

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2009年投入运营35亿m3(2010年)⇒127亿m3(2011年)⇒350亿m3(2016年)今后,计划将扩充至650亿m3

西线:MOU300亿m3

“西伯利亚力量”:正在建设预定2019年12月开始运转

380亿m3

天然气田

天然气生产中心正在使用的管道

正在建设的管道

计划中的管道

资料来源:撰稿人根据Gazprom,“EasternGasProgram,”;KazMunaiGaz,AnnualReport2018,pp.6-7等制作。

(3)中俄天然气博弈

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天然气谈判,由于双方力量不相上下,中国采取了更具战略性的行动。

有关从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管道天然气的谈判,从1994年开始历经20年,直到2014年5月,才决定

采用经由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路线。55 具体而言,俄罗斯通过长达3,000km的庞大管道“西伯利

亚力量”,将东西伯利亚的科维克金和恰扬金气田生产的天然气,经由俄罗斯远东地区输送至

与中国交界的海兰泡。双方签订了俄罗斯每年向中国供应38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30年SPA。尽管

协议具体内容不明,但据说这份协议为以往俄罗斯拒绝中国企业出资的上游部门开了路。56 但

是,这条管道路线,与俄罗斯以往主张的从西西伯利亚途径阿尔泰进入新疆的供给路线(西

线)不同。2015年5月,双方虽然就西线供给签署了基本协议,57 但没有签订SPA的迹象。

中俄长达20年的天然气管道谈判极其复杂。在此,从价格角度来对谈判过程进行一个简

单的分析。58 先来整理一下中俄双方的基本立场。俄罗斯方面,首先由于社会和经济发展依赖

资源出口,同时存在如不低价设定国内天然气价格,国内社会经济政策的稳定执行就会受到

影响这一制约。其次,尽管俄罗斯拥有庞大的天然气蕴藏量,但由于国内消费量也大,无法

Page 63: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55

序言

第二章

前言

结语

摘要

第三章

第一章

欧亚地区的能源结构

确保有充分的天然气用于出口,所以必须不断地对气田进行开发和生产,因此需要设定较高

的出口价格。支撑着这种社会和经济结构的,是其最大的出口市场“欧洲市场”的稳定需求。

然而,由于欧洲市场逐渐成熟,对天然气的需求增加缓慢。所以,为确保社会和经济的可持

续发展,俄罗斯就需要在确保欧洲市场需求的同时,开拓能扩大天然气需求出口的新市场。

中国方面,为确保国内社会和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如前所述天然气消费就必定增加,

天然气的进口肯定也要随之增加。这是,为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就必须控制国内天然气价

格,希望尽可能从海外低价进口天然气。

1994年的谈判,始于CNPC与俄罗斯能源部,双方对经由远东的路线意见一致。但是,当

时作为供给源的气田为民间企业所有,谈判未有进展。于是,俄罗斯政府加入了西线选项,在

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的主导下,通过能源企业的再次国有化使谈判继续。2006年,远东路线

(380亿立方米)加上西线(300亿立方米),双方达成一致,决定从2011年起每年提供680亿立方

米天然气。然而,俄罗斯方面的真正意图是优先开发也可向欧洲供气的西线,这也有利于在价

格上占优。

对此,中国方面认为通过西线将天然气运至中国消费量大的地区距离过于长,欧洲价位

对己极其不利,结果中俄之间未能达成协议。为打破这种僵局,俄罗斯于2007年出台了 “东

部天然气规划” 。59 该规划在继承两条路线的同时,还提出了一个颇具野心的设想,希望将远

东路线开发并用于,将东西伯利亚和萨哈林气田生产的天然气运往俄罗斯远东国内市场的路

线、以及进入亚太市场的路线。中方也好意接受,但由于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资

源价格暴跌,俄罗斯受此影响而不得不缩小计划。

另一方面,中国在2009年确保了来自中亚的天然气供给,还稳步完善LNG的进口接纳工

作,实现了多元化采购。也就是说,中方在价格谈判方面的筹码有所提升。2009年,俄罗斯

经济很快就出现了起色,谈判重新启动。同年及2010年,两国就两条路线签署了框架协议,

但谈判终究是由价格谈判能力提升的中国掌握局面,协议的达成并不轻松。估计俄罗斯当时

没有从与中亚价格竞争不利的西线入手,而是想从当时处于高价的LNG谋求价格竞争优势,

不得不优先利用远东路线进行谈判。

从以上情况来看,2014年中俄妥协当时,中国2012年已与中亚达成扩大天然气购买量协

议并实际增加了进口量,而且预计美国产LNG可能打入中国市场,LNG现货市场交易逐步推进,

所以中方处于利势。所以,对于俄罗斯来说,要想让中方接受较高的交易价格,就只剩下允

许中方参股上游部门了。那是因为即便交易价格高,也可以通过从上游部门获得的利益进行

抵消。但是,只要中国仍然将国内天然气控制在较低价格,中国国有天然气企业可以承受的

价格也是有限的。总之,只要俄罗斯方面以国家安全为由,不允许中国参股上游部门,中国

就不可能有此选择。60 然而,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并对乌克兰东部实施了军事干预,

美欧各国因此发动了对俄经济制裁。至此,俄罗斯终于同意中国参股。61

Page 64: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56

第三章

3在欧亚大陆出现的新能源结构

(1)从中国的能源安全角度来看欧亚能源结构

这一节将针对中国在欧亚地区构建能源结构的动向,从中国提高自身能源安全的角度,

以及将中亚稳定的能源采购作为战略性资产可能出现的地缘政治影响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中国在确保自身能源安全的同时,为满足石油和天然气骤增的进口需求,与欧亚资源国

开展了具有针对性的谈判并签订了协议。有时却付出了超出所获利益的巨大成本。要收回这

些成本,就需要维护已经建立的交易关系。在此,从交易成本理论的基本思维出发,探讨实

际政策实施在稳定交易中所发挥的作用。

交易成本理论放宽了传统经济学所设定的完全理性假设,假设经济主体只具有有限的理性,

由此推断所有协议都不完美。另一方面,经济主体在追求自我利益时,常会出现信息不对称或是

协议上的缺陷。所以,不仅在谈判过程中会产生无用成本,在协议签订后为监督对方履约也会

产生无用成本。尤其是在交易方选择受限的情况下,而且当交易所需资产只在该交易中具有价值

时,谈判博弈会最为激烈。62 以此对应中国对外能源交易加以考察,就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对于中国来说,从特定资源国进口资源极其重要,而且可以取而代之的资

源供给国十分有限,同时还必须建设只在该交易中具有价值的管道。另一方面,对该资源国

来说,向中国出口资源也极其重要,而且可以取代中国的国家有限,同时必须建设只在该交

易中具有价值的油田、气田或是管道。在这种情况下,节约成本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一方将另

一方吸收合并,但如果难以实现,则可以进行资产共享。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之间的石油交易

就是这种情况。中国资本进入了哈萨克斯坦的上游部门,而且管道也实现了共享,所以可以

说彼此建立了稳定的交易机制。

第二种情况,虽然该交易对于中国和特定资源国双方来说都极其重要,但如果要使该交

易所形成的资产也能为其他交易所用,也就是说如果存在其他潜在交易方,就可以减少在交

易中的无用成本。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石油和天然气交易就是这种情况。具体而言,俄罗斯

希望建设既可以面向中国、也可以面向欧洲和亚太市场出口的管道,而中国也希望实现采购

渠道的多元化。但由于双方均处于交易方多元化的发展阶段,所以需要构建避免妨碍对方多

元化进程的机制。从这个观点出发,中俄在政治和经济上彼此靠拢,就是为实现多元化开展

利益协调创造机会。而且,俄罗斯为实现天然气出口多元化,在北冰洋地区进行亚马尔LNG

项目开发,中国资本积极参与投资,这也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63

最后一种情况,就是中国或资源国只能依赖对方。中国与土库曼斯坦之间的天然气管道

交易就是这种情况。由于土库曼斯坦除天然气产业以外没有其他实力产业,经由俄罗斯的出

口减少,就需要从对华出口谋求生路。而且,目前对伊朗出口不稳定,土库曼斯坦对中国的

依存度骤增。64 此外,预计中国今后从俄罗斯的进口量可以与土库曼斯坦的进口量持平。

Page 65: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57

序言

第二章

前言

结语

摘要

第三章

第一章

欧亚地区的能源结构

图3-12 :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出口总量

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60,000

70,000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100万m3

匈牙利

波兰

哈萨克斯坦乌克兰伊朗

罗马尼亚

中国

具体不明

资料来源:撰稿人根据IEA,NaturalGasInformation制作。

土库曼斯坦担忧中方价格谈判筹码不断加重,为维持原有资产价值,就会展开各种博弈。

这样一来,中国就要付出巨大的成本。究竟怎么做才能防止此类交易成本的产生呢?在土库

曼斯坦既无法依靠自身力量来降低对中国的依存度、也无法培养其他产业的前提下,对于中

国来说较为合理的选择,就是帮助土库曼斯坦实现出口渠道多元化并摆脱资源依存型经济。

从这个角度出发,今后应关注中国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动作。

第一,帮助土库曼斯坦恢复并稳定与俄罗斯和伊朗的交易关系方面。俄罗斯和伊朗是土

库曼斯坦天然气出口渠道多元化进程中最有希望的两个出口国,中国可以在这方面发挥巨大

的作用。此外,土库曼斯坦还对从南约洛坦气田向阿富汗、巴基斯坦以及印度提供天然气出

口的管道(TAPI)构想寄予希望65,但由于资金筹措和阿富汗治安等问题前途未卜。66 中国的

“一带一路”构想会为这种情况的改变做出怎样的贡献,非常值得关注。67

第二,支 持土库曼斯坦的经济改革。由于土库曼斯坦 难以向国内消费主导型经济转

型,目前为摆脱对资源出口的依赖,正在尝试扩大其他领域的出口,为此开始探讨加入世界

贸易组织(WTO)。68 为帮助土库曼斯坦加入世贸组织,中国首先应协助土库曼斯坦制定以

WTO贸易便利化协定(TFA)为基准的规则。由于土库曼斯坦只与哈萨克斯坦签订了自由贸

Page 66: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58

第三章

易协定(FTA),所以中国可以有效利用

“一带一路”框架,协助其搞活陆路交

易。69 也有研究发现,通过“一带一路”

构想,土库曼斯坦与哈萨克斯坦之间的

贸易效率可以提高16%。70 此外,中国还

可以在协助土库曼斯坦制定投资保护规

范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创造外国资本放

心投资的环境。71

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对

石油和天然气的进口依存度 必然提高。

然而,出于对国家安全的考虑,在确保

进口量充足的同时,还必须对进口依存度进行有效管理。因此,对于中国来说,与欧亚资源

国之间的能源交易重要性,可以说已经从周边转移到了中心。基于这一点,中国与欧亚资源

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谈判,终于构建起必要的能源交易关系。由于近年中国国内天然气増产

不稳定,72 中国又与原油和LNG的主要供给国美国关系恶化,所以长期保持与欧亚资源国之

间的能源交易关系将显得更为重要。

(2)地缘政治的影响

尽管要确定一个国家的能源政策是否有意识地围绕地缘政治展开绝非易事,但可以观察

该能源政策给该国的国家安全环境带来的变化。73 让我们从这一角度来观察中国在能源领域

开展的国际合作趋势。

第2节中提到,从1990年代到2010年代,中国花费了很长时间与欧亚资源国建立起能源贸

易伙伴关系,2015年之后将这一关系放入“一带一路”框架,用作能源合作相关政策。2015

年3月,中俄天然气管道谈判刚结束,中国就发表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

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描绘了以能源合作为杠杆、振兴沿线国家产业的美好蓝图。内容

强调,加大传统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合作,积极推动在环境负荷小、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合作,

推进能源资源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合作,形成能源资源合作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同时加强技

术方面的合作。74

2017年5月,为配合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召开,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能源合作愿景与行

动》,75 进一步拓展了以能源合作为杠杆发展沿线国家经济的视野,将加强能源合作、发展深

化地区合作提升到促进世界经济繁荣的更高层次。因此,指定优先合作项目也不仅停留在以

往的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上,而将扩展到“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之间的政策调整以及对全

Page 67: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59

序言

第二章

前言

结语

摘要

第三章

第一章

欧亚地区的能源结构

球能源治理结构的调整。76

值得注意的是,“一带一路”倡议为将能源合作提高到更高层次,宣布建立多双边能源

合作机制,77 强调中国要在加强原有双边合作的同时,积极参与联合国、二十国集团(G20)、

上海合作组织(SCO)、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16+1合作)等原有多边合作框架下的能源合作,

还要继续加强与国际能源署(IEA)、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能源宪章等能源国际组织的

多边合作。此外,为加深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和地区之间对于能源合作的理解、扩大共识,

中国创建了多边能源合作新机制―“‘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俱乐部”。

尽管创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俱乐部”的真正目的并无明文规定,但如果中国能实现

其所描绘的蓝图,中国就能在能源合作领域团结G20以外国家、中东欧国家以及中亚的非IEA

成员国,在主要国际能源合作框架中获得代表这些国家发言的地位。而且也有人认为,由中

国主导的能源合作框架将来很有可能取代一直由西方国家主导的IEA、能源宪章等原有国际

能源合作框架。78 2019年4月,就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的同时,包括

中国在内共有29个国家参加的能源领域多边合作框架“‘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正式

成立。79 其中,不仅有阿尔及利亚、阿塞拜疆、伊拉克等资源国,中亚的塔吉克斯坦、吉尔

吉斯斯坦,欧洲的塞尔维亚、匈牙利和土耳其,还有最受瞩目的管道经由国―阿富汗。因此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是一个横跨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国际组织,80 其主要功能就

是加强政策协调和衔接能源基础设施。81

此外,欧洲位处“一带一路”倡议的西端,中国是如何推动与欧洲之间的能源合作的呢?

2000年代开始形成的中欧能源对话,就是其中的一个机制。82 2005年9月,在第8次中欧领导

人会晤之际,共同签署了“能源和交通领域战略对话谅解备忘录”。中国与欧盟(EU)在此

基础上,开展了能源开发、节能、绿色能源技术等共通话题的对话。2013年11月,第6次中欧

能源对话签署了《中欧能源安全联合声明》。2016年7月,第18次中欧领导人会晤签署了《中欧

能源合作路线图(2016-2020)》。2017年6月,与第19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同步召开的第7次中欧能

源对话签署了《中欧能源合作路线图2017-2018年度工作计划》。中国与EU在能源领域的合作

关系,已经从对话走向了具体行动计划。83

除与整个EU之间合作框架以外,中国还在16+1合作机制下开展能源合作,即“中国-中

东欧国家能源项目对话与合作中心”(CDCEP 16+1)。CDCEP 16+1,是根据2015年11月第4次

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决定的《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中期规划》而建立的合作机制。

CDCEP 16+1是罗马尼亚提出的倡议,目的在能源领域构建一个能进行政策协调、信息交换

以及技术交流的合作平台。CDCEP 16+1旨在推动中国等17个国家在学术、实业、研究和政府

方面开展跨界意见交换,在16+1机制下汇集信息,为实现能源合作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决策中

做出应有的贡献,甚至还希望能在包括气候变动对策在内的欧盟能源战略中发挥作用。84

Page 68: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60

第三章

图3-13 :中国设想的多层次能源合作机制(2019年9月)

印度 (IEA 合作国 )

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爱沙尼亚

匈牙利

IEA※1 SCO※2 OPEC※3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

中国(IEA 合作国)

塞尔维亚

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 (SCO 观察员国 )蒙古 (SCO 观察员国 )阿塞拜疆 (SCO 对话伙伴 )柬埔寨 (SCO 对话伙伴 )

老挝、马耳他缅甸、玻利维亚尼泊尔、尼日尔苏丹、冈比亚佛得角苏里南、汤加乍得

※1 国际能源机构※2 上海合作组织※3 石油输出国组织※4 中国 - 中东欧国家能源项目对话与合作中心CDCEP 16+1※4

伊朗 (SCO 观察员国 )

阿尔及利亚刚果共和国、赤道几内亚

伊拉克、科威特委内瑞拉

资料来源:撰稿人根据IEA,“GlobalEngagement”;OPEC,“MemberCountries”等制作。

可以认为中国针对欧亚的能源政策,一方面是出于确保自身能源安全的考虑,另一方面

则是希望通过在能源领域的多双边合作机制确保自身的经济利益以及政治影响力。也就是说,

关键在于从哪种角度来观察实际政策,彼此之间互不矛盾。85

根据后一种角度来看中国在国际合作机制中的实际动向,可以说只要在国际能源合作的

名义下,确保向资源国上游部门投资的权利,即便中国本身不是资源国,也可以间接性拥有

相当于资源国的地位,并根据情况发挥政治性影响力。有观点认为,通过承接中东欧国家等

能源消费国的发电站、送电网、管道、港湾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或是直接投资,中国可以调

整国内的生产过剩。86 此外,还有观点认为,无论是资源国还是消费国,只要中国能在该国开

展能源投资,中国就能使其对自己产生依赖。87

具体而言,假设中国从土库曼斯坦和俄罗斯稳定进口管道天然气,而且国内天然气也有

可能实现増产,就可以对LNG进口依存度进行有效管理,反手利用其最大LNG进口国的地位,

加大在LNG市场上的谈判筹码。88 另外,中国在哈萨克斯坦上游部门持有股权,所以可以通

过向欧洲出口原油,拥有对欧洲市场的影响力。89 甚至有人认为,由于中国已经参与了土库曼

斯坦上游部门的投资和管道建设,如果能从土库曼斯坦向里海或经由伊朗向欧洲出口天然气,

中国就有可能在欧洲市场与出口大国俄罗斯一争高低。90 以上,就是有关中国是否会对欧洲

的能源安全产生巨大影响力的各种意见。

这些意见,反映了欧美对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复杂心态。也就是说,与“一带一

Page 69: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61

序言

第二章

前言

结语

摘要

第三章

第一章

欧亚地区的能源结构

路”挂钩的中国能源政策,在给中国及相关国家和地区都带去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有可能随

着中国在经济和能源领域影响力的扩大,在政治领域施加压力。所以,欧美等国认为不应只

注重利益,还应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警惕,确保平衡应对。91 这一节,对于中国希望构建的能

源结构从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希望强调的是,在进一步深入探讨这一问题时,必须注意一下

几点。

首先,中国目前正在构建的能源结构,其前提是与欧亚资源国保持稳定的交易关系,这

种关系是从1990年代起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建立起来的,其目的仅仅是出于中国自身极其严

重的能源安全考虑(第1节)。同时,在实际具体项目形成过程中,受到了许多不受中国掌控的

外部因素的影响(第2节)。也就是说,无法断言中国从一开始就站在地缘政治角度进行布局,

然后自行设计的能源政策蓝图步步展开的。

其次,能源交易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技术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所以基本经济

要素并非唯一因素。也就是说,对于中国能源架构蓝图进行的评价,只是根据当时能源环境

状况进行的评价。即便将来中国的新能源结构能如其所愿,其实也无法确保其功能稳定持久。

(撰稿人 :秋本茂树)

Page 70: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此页为空白页

Page 71: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2020

结语增田雅之

—走向欧亚大陆的中国—

Page 72: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64

结语

中国的“欧 亚外交”,尤其是中亚外交,由两个因素构成。一是 地区 主义。从1990年

代末,中国开始强调区域的整体性和主体性,并积极参与区域合作。1 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

(SCO)的成立及其后来机制化方面所表现的主动,意味着中国外交纳入了地区主义的视角。

另一个因素,是对于美国力量和影响力的软平衡。SCO是中国与俄罗斯和中亚有关国家共同

宣传“新安全观”的舞台,也成为针对美国在9・11事件以后在中亚扩大军事存在加以牵制的

一个阵地。

然而,另一方面,就地区主义的方向性和对美平衡的应有方式而言,中国与俄罗斯及中

亚有关国家也没能轻易就达成共识。从前者来说,中国很早就在SCO强调应重视经济合作,

提议设立自由贸易区。但俄罗斯重视的是自身能够发挥主导作用的安全合作,而且对中国以

经济合作为手段扩大在中亚影响力也带有戒心。即使在中亚国家一方,经济发展的优先课题

与中国的提议之间也有差距。再从后者的对美平衡来看,由于中亚有关国家基本坚持在大国

间寻求平衡的外交姿态,中国很难在SCO框架内一贯追求对美软平衡的政策。

2000年代后半期以后,中国更加意识到在SCO进行多边合作的困难,试图调整政策走

向。中国国内的专家们探讨了如何调整以往外交方式的问题,中国的实际政策也不拘于以往

方式,显示出更大的灵活性。在对美软平衡方面,中国不仅认识到在地区国家之间维护这一

共识之难度,即使中国自身,也并不希望深化与美国的对立。因此,在2000年代后半期,中

国国内对于SCO应如何构建未来对美关系,开始着手准备所需的概念框架,并在2008年设立

了“对话伙伴”制度,就构建SCO对美国的关系进行了探索。2 在地区主义方面,中国在强调

多边经济合作的同时,也采取双边方式,针对各个对象国的发展战略,寻求彼此之间的共同

点。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提倡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即为这一调整的结果,是中国外交

务实主义的表现。换而言之,中国在中亚地区的外交,至今来看,并没有鲜明打出中国自身

希求的意义和目标,而是谋求与地区国家之间具体利益的一致。

因此,地区有关国家也接纳了中国的倡议。处于内陆地区的中亚国家在各自的发展战略

上,同样重视与外部的互联互通,从而也积极接纳中国提出的合作。当然,他们对中国也并

非没有戒心。这些国家欲通过加强区域内合作,以保持与区域外合作伙伴之间关系的自主性。

即使是对于俄罗斯而言,尽管它不希望自身在中亚地区的地位和作用下降,但以军事领域为

核心保住了基本的存在,采取了和中国谨慎相对的姿态。俄罗斯正努力通过与中国合作而不

是拒绝,让中国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自己,进而提高发言权,同时争取得到“一带一路”构

想所带来的利益。

此外,报告书还就中国对欧亚外交另一重要动机的能源合作,以交易谈判为核心进行了

分析,并阐述了这一领域所构建的区域性结构内容。对于中国来说,为维护可持续的经济增

Page 73: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65

序言

第二章

前言

结语

摘要

第三章

第一章

结语

长,提高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是经济合理的选择。另一方面,从能源安全角度着想,需

要在确保充足对外的同时,管控好对外依存度。为取得这一平衡,与欧亚大陆资源国之间的

能源合作关系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中国与这些国家之间也展开了精心细致的谈判,由此成功

建立了稳定的能源伙伴关系。而且最近中国还提出建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俱乐部,试图

在迄今为止的成果之上继续扩大主动权。

报告分析认为,中国与地区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显示了“务实主义”的存在。这一分

析结果对于欧亚大陆的安全环境有何寓意呢?俄罗斯和中亚地区的这一空间,被中国视为“一

带一路”的先进地区,地区内的互联互通日益增强。因此,中国与地区有关国家之间的安全

合作,对于维护和发展迄今为止的积累所构建的稳定关系而言,与其说是象征性的事务,不

如说更带有实际价值。具体来说,中国认识到,保护能源、交通及通信等构成互联互通核心

的关键基础设施,是一个紧要重大的安全课题。

从这一角度出发,中国正展开与中亚乃至欧亚国家之间国际执法安全合作机制的建设工

作。2015年启动的连云港论坛以加强与各国执法部门的配合与合作为宗旨,不仅定期举办年

度会议,还对保护石油及天然气管道安全等问题的合作制定了具体措施。据悉,中国借助连

云港论坛这一平台,已正式开展以提供培训为主的能力建设援助,并正在以双边为基础提供

警用装备和公共安全产品。也就是说,中国在推动安全领域的功能性合作方面正发挥主动性,

以确保安全为宗旨的功能性网络正逐渐在欧亚大陆诞生。

另一方面,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近年来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等有关国际

秩序的政治言论中定位“一带一路”的倾向也日渐增强。中国在谈到与“一带一路”发展良

好的中亚有关国家之间的关系时,提及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变革的频率在不断增加。3 然而,

如果说中国之所以能够发挥主动权和扩大影响力,主要归功于中国寻求与对象国具体利益共

同点的克制性外交,那么中国超出对象国的认同和支持而强化自身独特政治言论的话,也许

对迄今为止的成果来说将构成挑战。例如中国的对欧政策,尽管取得了关系发展的成果,但

它尤其强调国际秩序变革的一面,还是在欧洲引起了反作用,这应该可以说是上述挑战的一

个表现。

(撰稿人 :增田雅之)

Page 74: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66

【前言】

1 刘华芹等 :《丝绸之 路经济带―欧亚大陆新棋局》,北京 :中国商务出版社,2015年版 ;Maximilian

Mayer, “China’s Rise as Eurasian Power: The Revival of the Silk Road and Its Consequences,” Maximilian

Mayer ed., Rethinking the Silk Road: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Emerging Eurasian Relations

(Singapore: Palgrave Macmillan, 2018), pp. 1-42; R. James Ferguson, China’s Eurasian Dilemmas: Roads

and Risks for a Sustainable Global Power (Cheltenham and Northampton: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2018).

2 王缉思:“‘西进’,中国地缘战略的再平衡”,《环球时报》2012年10月17日。此外,关于当时围绕“西进”

的讨论,下列文献可供参考。“中国的‘西进’问题:研判与思考”,《西亚非洲》2013年第2期,第4-19页。

3 《人民日报》2018年8月28日。

4 増田雅之「中国の『一帯一路』戦略」日本再建イニシアティブ『現代日本の地政学―13のリスクと地経学の時代』(中央公論新社、2017年)220-224頁。

5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

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8-9页。

6 《人民日报》2018年8月28日。

7 《人民日报》2019年4月27日。

8 Bao Yi,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and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Zhang Jie ed.,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Its Neighboring Diplomacy (Singapore: World Scientif ic, 2017), pp. 206-213.

【第一章】

1 《人民日报》1994年4月20日。

2 《人民日报》1994年4月29日 ;李鹏 :《 和平 发展 合作— 李鹏 外 事日记(下)》,北京 :新 华出版社,

2008年版,第449页。

3 増田雅之「中国の対ロシア・中央アジア政策―西北部国境地帯の安全保障環境」『民主主義研究会紀要』第29号(2000年12月)115-119頁。

4 关于两个协定的概要,以下可供参考。唐家璇主编 :《中国外交辞典》,北京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

年版,第502-503页。

5 邢广程、孙壮志主编 :《上海合作组织研究》,长春 :长春出版社,2007年版,第5-8页。

6 “江泽民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大会上的开幕词”(2001年6月15日),《“上海五国” —上海合作组织资

料汇编(1996.4-2003.8)》,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2003年版,第70页。

7 “维持和平稳定 促进发展繁荣 :江泽民主席在‘上海五国’阿拉木图元首会晤上的讲话”(1998年7月3

日),外交部欧亚司编 :《顺应时代潮流 弘扬‘上海精神’—上海合作组织文献选编》,北京 :世界知识

出版社,2002年版,第242页。

8 张兴堂 :《跨界民族与我国周边外交》,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24-130页。

9 “江泽民主席在‘上海五国’比什凯克元首会晤上的讲话”(1999年8月25日),外交部欧亚司编 :《顺应

时代潮流 弘扬‘上海精神’—上海合作组织文献选编》,第249页。

10 “江泽民主席在‘上海五国’比什凯克元首会晤上的讲话”,第248页;“携手并进,继续推动‘上海五国’

进程向前发展 :江泽民主席在‘上海五国’杜尚别元首会晤上的讲话”(2000年7月5日),外交部欧亚司

编 :《顺应时代潮流 弘扬‘上海精神’—上海合作组织文献选编》,第255页。

11 在此之前,中国领导人都是在指出多边合作的重要性。例如,李鹏总理1994年4月遍访中亚有关国家时

在阿拉木图与经济界人士的会谈中,主张应“发展多边合作,促进共同发展”。李鹏 :《和平 发展 合

作—李鹏外事日记(下)》,第449-450页。不过,李鹏总理当时的发言重点是与中亚各国各自关系的存

在方式。

12 以下论文也可供参考。Jianwei Wang, “China and SCO: Toward a New Type of Interstate Relations,” Guoguang

Page 75: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67

注释

Wu and Helen Lansdowne eds., China Turns to Multilateralism: Foreign Policy and Regional Security

(Abingdon: Routledge, 2008), pp. 104-126.

13 江泽民 :“营造有利战略态势,增强国家战略能力”(2001年10月31日),江泽民 :《江泽民文选第3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53-365页。

14 青山瑠妙『中国のアジア外交』(東京大学出版会、2013年)133頁。

15 増田雅之「中国の対ロシア・中央アジア政策―西北部国境地帯の安全保障環境」,121-123頁。

16 关于当时的讨论,以下论文可供参考。増田雅之「中国外交と国際システム―NATOとの『戦略対話』提起の論理と行動」『防衛研究所紀要』第7巻第2・3合併号(2005年3月)87-89頁。

17 李敏伦 :《中国“新安全观”与上海合作组织研究》,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61页。

18 邓羽 :“美国对上海合作组织的看法及政策”《和平与发展》2007年第1期,第33页 ;李业梅 :“试析上

海合作组织与美国的关系”,《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6卷第5期(2008年9月),第

108页。

19 湯浅剛『現代中央アジアの国際政治―ロシア・米欧・中国の介入と新独立国の自立』(明石書店、2015

年)231-234頁。

20 赵华胜 :《上海合作组织—评析和展望》,北京 :时事出版社,2012年版,第73-85页。

21 赵华胜 :《上海合作组织—评析和展望》,第83页。

22 Reuters , November 15, 2002 ;《环球时报》2002年11月18日。

23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联合公报”(2008年8月28日),《人民日报》2008年8月29日。

24 胡锦涛 :“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地区—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八次会议

上的讲话”(2008年8月28日),新华月报社编 :《时政文献缉览(2008.3-2009.4)》,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年版,第908页。

25 《人民日报》2009年5月16日。

26 关于上合组织的对话伙伴机制及其与美国的关系,以下可供参考。増田雅之「中国の地域安全保障デザインと上海協力機構―対外関係の模索」神保謙、東京財団「アジアの安全保障」プロジェクト編著『アジア太平洋の安全保障アーキテクチャ―地域安全保障構造の三層構造』(日本評論社、2011年)133-

157頁。

27 “胡锦涛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莫斯科会议上的讲话”(2003年5月29日),《“上海五国”—上海合

作组织资料汇编(1996.4-2003.8)》,第76页。

28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会晤举行”,《人民日报》2003年9月24日。

29 胡锦涛 :“加强务实合作 共谋和平发展—在上海合作组织塔什干峰会上的讲话”(2004年6月17日),

《上海合作组织资料汇编 第2缉(2003.9-2005.8)》,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出

版年份不详,第12页。

30 “上海合作组织简介”(上海合作组织网站)。

31 龚新蜀、刘庆岩 :“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经济合作制约因素及原因分析”,《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第26卷第3期(2009年6月),第24页。此后,在能源、信息及电信领域也新设了工作组。刘华芹:

“上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成效超出预期”,《国际商报》2008年8月25日。

32 “中国商务部欧洲司司长须同凯发言”(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网);“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环境与

中小企业投资贸易促进研讨会发言稿”,2007年9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

33 胡锦涛 :“共创上海合作组织更加美好的明天—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六次会议上的讲

话”(2006年6月15日),新华月报社编 :《时政文献缉览(2006.3-2007.3)》,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7年

版,第975-976页 ;胡锦涛 :“正确把握政治外交和经济外交的辩证关系”(2004年8月25日),胡锦涛 :

《胡锦涛文选第2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22-224页。

34 湯浅剛『現代中央アジアの国際政治―ロシア・米欧・中国の介入と新独立国の自立』,234頁。

35 赵华胜 :《上海合作组织—评析和展望》,第115-116页。

Page 76: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68

注释

36 Azhar Serikkaliyeva, Aidarbek Amirbek and Eftal Şükrü Batmaz, “Chinese Institutional Diplomacy towards

Kazakhstan: The SCO and the New Silk Road Initiative,” Insight Turkey, Vol. 20, No. 4 (Fall 2018), p. 136.

37 习近平 :“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013年9月7日),习近平 :《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42-46页。

38 习近平 :“弘扬‘上海精神’,促进共同发展”(2013年9月13日),习近平 :《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

同体》,第49页。

39 潘光、胡键 :《21世纪的第一个新型区域合作组织—对上海合作组织的综合研究》,北京 :中共中央党

校出版社,2006年版,第136-137页。

40 潘光、胡键 :《21世纪的第一个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对上海合作组织的综合研究》,第136、138页。

41 赵华胜 :《上海合作组织—评析和展望》,第116-117页。

42 习近平 :“弘扬‘上海精神’,促进共同发展”,第45页。

43 湯浅剛「国際政治と安全保障―国際社会の変容と変動」宇山智彦、樋渡雅人編著『現代中央アジア―政治・経済・社会』(日本評論社、2018年)66-67頁。

44 防衛省防衛研究所編『東アジア戦略概観2015』(土曜社、2015年)200-202頁。

45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人

民日报》2015年5月9日。

46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 :“‘一带一路’发展成效综合评价指数在京首发”,2016年10月28日。

47 2018年报告将评价对象国增至71个国家。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 :《“一带一路”大数据

报告(2018)》,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第26页。

48 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 :《“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6)》,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6

年版,第23-25页。

49 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 :《“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7)》,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7

年版,第15页 ;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 :《“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8)》,第36页。

50 文龙杰、苗壮 :“中哈合作―哈萨克斯坦‘光明大道’新经济政策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孙力、吴宏

伟主编 :《中亚国家发展报告(2016)》,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244-246页 ;肖斌 :

“2016年的中亚国家与大国及次大国间关系及其前景”,李风林主编 :《欧亚发展研究2017》,北京 :中

国发展出版社,2017年版,第177页。

5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一带一路’财务可持续性分析框架”,2019年4月25日。

52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015年3月),中共中央文献研

究室编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445页。

53 《人民日报》2013年11月24日。

54 《人民日报》2014年4月1日。

55 “深化互利共赢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2014年4月)”,《人民日报》2014年4月

3日。

56 Reuters, March 30, 2014.

57 《人民日报》2014年4月1日。

58 “建 立中德 全方位战略 伙伴关系的联 合声明”,《人民日报》2014年3月29日 ;“Gemeinsame Erklärung

zum Besuch von Staatspräsident Xi: Schaffung einer umfassenden strategischen Partnerschaft zwischen

Deutschland und China,” 28. März 2014.

59 刘笑阳 :“中德伙伴关系的评价与展望”,《中国战略报告》2018年第2期,第178页。

60 “中德合作行动纲要 :共塑创新”,《人民日报》2014年10月11日。

61 刘笑阳 :“中德伙伴关系的评价与展望”,第181-182页。

62 “中英关于构建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人民日报》2015年10月23日 ;“UK-

China Joint Statement on Building a Global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Partnership for the 21st Century,”

Page 77: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69

注释

October 22, 2015.

63 UK 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Trade, “Chinese State Visit: Up to £40 Billion Deals Agreed,” October

23, 2015.

64 崔洪建 :“发展中英关系应注意的复杂因素”,《学习时报》2015年11月9日。

65 The Guardian , June 3, 2010.

66 中东欧国家一方要求加强对华合作的态度较强,匈牙利的积极姿态尤为显著。匈牙利将以中国为首的

新兴大国视为“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不可或缺的角色”,在谋求与EU在外交和安全领域保持一致的同

时,特别追求经济成效,打出了加强对华关系的方针。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Hungary, “Hungary’s

Foreign Policy after the Hungarian Presidency of the 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 2011.

67 刘作奎 :“新形势下中国对中东欧国家投资问题分析”,《国际问题研究》2013年第1期,第116页。

68 China-CEEC Think Tanks Networks,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Central &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16+1): 2012-2017,” December 2017, pp. 40-41.

69 China-CEEC Think Tanks Networks, “Secretariat for Cooperat ion between China and Centra l and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December 3, 2017.

70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布加勒斯特纲要”,《人民日报》2013年11月28日。

71 《人民日报》2013年11月27日。

72 《人民日报》2015年11月27日。

73 对于中国在2013年提出的两条“丝绸之路”倡议,中东欧国家很早就表示关注,他们在2014年5月的中

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第三次国家协调员会议上,表达了通过两条“丝绸之路”的建设发展合作关系的愿

望。新华社2014年5月13日。

74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中期规划(全文)》,新华社2015年11月24日。

75 《人民日报》2015年10月14日。

76 在2019年4月于克罗地亚的杜布罗夫尼克布召开的第八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中,承认希腊作为

正式成员国加入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16+1合作)。“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杜布罗夫尼克布纲要”,《人

民日报》2019年4月15日。

77 关于欧洲对中国的认识及政策动向,以下可供参考。東野篤子「ヨーロッパと一帯一路―脅威認識・落胆・期待の共存」『国際安全保障』第47巻第1号(2019年6月)32-51頁。

78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June 22, 2016.

79 Livia Benkova, Apolonija Rihtarić, Velina Tchakarova, “Will the EU Lose the East?,” AIES Studies , No. 6

(May 2018), p. 18.

80 “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2018年12月)”,《人民日报》2018年12月19日。

81 习近平 :“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2017年5月14日),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 :《十八大以

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733页。

82 李克强 :“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3月5日),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下)》,第283页。

83 《人民日报》2018年8月28日。

84 Off i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 Annual Report to Congress: 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s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8 (Washington D.C.: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2018),

pp. 111-112.

85 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工程实验室、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 :《‘一带一路’安全保障研讨会缉要》,北

京 :国防大学出版社,出版年份不详,第83页。

86 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工程实验室、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 :《‘一带一路’安全保障研讨会缉要》,第

13页。

87 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工程实验室、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 :《‘一带一路’安全保障研讨会缉要》,第

Page 78: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70

注释

14-18页。

88 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工程实验室、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 :《‘一带一路’安全保障研讨会缉要》,第

46-47页。

89 《解放军报》2017年7月12日。

90 例如,以下论文可供参考。李庆四、陈春雨 :“试析中国的海外港链基地战略”,《区域与全球发展》

2019年第2期,第123-137页;马方方:“加强我军维和行动后勤保障的几点思考”,《国防》2017年第12期,

第35页 ;薛桂芳、邓洁 :“中国21世纪海外基地建设的现实需求与风险应对”,《国际展望》2017年第4

期,第104-121页。

91 谌力、汪丽、韦政 :“新安全观视域下海外基地转型重 塑的影响及启示”,《国防》2017年第9期,第

44-45页。

9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国法律年鉴编辑部编《中国法律年鉴1998》,北京:中国法律年鉴出版社,

1998年版,第241-245页。

93 薛桂芳、邓洁 :“中国21世纪海外基地建设的现实需求与风险应对”,第114页。该论文对2015年制订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也是按照同样逻辑来理解的。论文主张,《国家安全法》不排除通过建

立海外基地的方式来维护国家海内外利益,并承担大国责任提供国际安全公共产品。

94 在吉布提基地建成之前,中国海军曾被冠以“三个月舰队”的说法,意思是说因无法补给,在海外活动

三个月就得返航。《中国国防报》2017年7月21日。

95 Off i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 Annual Report to Congress: 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s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8 , p. 111.

96 孙永生、吴永超 :“一带一路―中国海外利益安全风险防控”,《智库理论与实践》第2卷第6期(2017年

12月),第22页。

97 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工程实验室、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 :《‘一带一路’安全保障研讨会缉要》,第

56页。

98 《江苏法制报》2015年9月25日。

99 “连云港论坛暨首届跨国油气管道国际安保合作会议共同声明”,2017年12月11日。

100 《连云港日报》2018年9月14日。

101 《江苏法制报》2018年6月20日 ;“第四届‘连云港论坛’警用装备和公共安全产品博览会”,《中国安全

防范技术与应用》2018年第3期,第4页。

102 谭 晓 平、 张 弛 :“ 五国外 警相 聚港 城 ‘ 连云 港 论 坛’ 再谱 新 篇”,《 大 陆 桥 视 野》2017年第5期, 第

22-24页。

103 人民网2018年6月28日 ;《人民公安报》2018年9月12日。

104 张敏娇 :“30国齐聚连云港论坛―加强国际执法安全合作 共同提升执法能力”,《现代世界警察》2018

年第10期,第12页。

105 习近平 :“积极树立亚洲安全观,共创安全合作新局面”(2014年5月21日),习近平 :《论坚持推动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第114、116页。

106 “连云港论坛从创意构想到创新实践”,2017年12月7日(连云港市官网)。

107 “大事记”(连云港论坛官网)。

108 习近平 :“坚持合作创新法治共赢 携手开展全球安全治理”(2017年9月26日),习近平 :《论坚持推动构

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488页。

109 《人民公安报》2019年3月3日。

110 人民网2018年10月30日。

111 大公网2018年9月12日。

112 Belarus Daily News, July 25, 2017 ; Mehr News Agency, September 13, 2018 ; 《人民公安报》2017年12月

12日。

Page 79: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71

注释

【第二章】

1 S.C.M. Paine, Imperial Rivals: China, Russia, and Their Disputed Frontier (Armonk and London: M.E.

Sharpe, 1996), pp. 90-91.

2 Konstantin Syroezhkin, Sin 'tszian: Bol 'shoi vopros dlia Kitaia i Kazakhstana (Almaty: Instituta mirovoi

ekonomiki i politiki, 2015), pp. 232-233.

3 Mirzokhid Rakhimov, “Post-Soviet Transformations and the Contemporary History of Uzbekistan,”

Marien Laeuel le ed., Uzbekistan: Pol it ica l Order, Societa l Changes, and Cultura l Transformat ions

(Washington D.C.: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Central Asia Program, 2017).

4 王柯『20世紀中国の国家建設と「民族」』(東京大学出版会、2006年)158-161頁。

5 Lorenz M. Lüthi, The Sino-Soviet Split: Cold War in the Communist World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8), pp. 214-215.

6 2010年吉尔吉斯斯坦发生的骚乱,费尔干纳盆地的吉尔吉斯人与乌兹别克人之间的对立激化,乌兹别

克斯坦是否介入使得局势更为紧张。

7 Richard Ghiasy and Jiayi Zhou,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Considering Security Implications and EU-

China Cooperation Prospects (Stockholm: 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 2017), p. 22.

8 樋渡雅人「市場移行政策とマクロ経済―移行改革の帰結と今後の課題」宇山智彦、樋渡雅人編著『現代中央アジア―政治・経済・社会』(日本評論社、2018年)119-120頁。

9 宇山智彦「現代政治史―歴史的背景・ソ連の遺産と独立国家建設」宇山智彦、樋渡雅人編著『現代中央アジア―政治・経済・社会』,11頁、26-27頁。

10 浜由樹子『ユーラシア主義とは何か』(成文社、2010年)。

11 岡田英弘、神田信夫、松村潤『紫禁城の栄光』(文藝春秋、1968年)。12 Charles Clover, Black Wind, White Snow: The Rise of Russia's New Nationalism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6).

13 Institute for Economics and Peace (IEP), Global Terrorism Index 2018 (Sydney: IEP, 2018).

14 Ghiasy and Zhou, The Si lk Road Economic Belt: Considering Security Implicat ions and EU-China

Cooperation Prospects , p. 25.

15 Reuters , June 30, 2016.

16 China Military News , August 4, 2016; “Kitai i Tadzhikistan sozdaiut sekretnyi voennyi soiuz,” Sputnik ,

August 4, 2016.

17 Daniyar Kosnazarov and Iskander Akylbayev, “The Great Bargain between Russia and China for Central

Asia,” China in Central Asia blog, November 6, 2016.

18 Fabio Indeo, “Russia-China Military Cooperation in Central Asia: A Temporary Convergence of Strategic

Interests,” Italia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tudies (ISPI), December 21, 2018.

19 The Washington Post , February 18, 2019.

20 “The Washington Post prinia la tadzhikskuiu pogranzastav u v Murgabe za voenny i ob"ekt Kitaia, -

istochnik,” Asia-Plus , February 21, 2019.

21 中国军网2018年7月21日 ;新华社2018年10月23日。

22 Twitter, @AlexGabuev, February 19, 2019.

23 柴崎隆一、新井洋史、加藤浩徳「中央アジア―世界最大の陸封地域」柴崎隆一編『グローバル・ロジスティクス・ネットワーク』(成山堂書店、2019年)130-134頁。

24 PwC Kazakhstan, “Kazakhstan and the New Silk Road: The Implication of Aligning Goals and How to

Reach Them,” September 2017, p. 2.

25 新井洋史「シベリア・ランドブリッジ―欧亜にまたがる国土を活かすロシア」柴崎隆一編『グローバル・

ロジスティクス・ネットワーク』,124-125頁。

Page 80: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72

注释

26 新华社(日文版)2016年6月23日。

27 『中央アジアにおける中国企業の進出事例』(日本貿易振興機構海外調査部欧州ロシアCIS課、2017年10月)。

28 Fergana News , April 25, 2019.

29 Fabio Indeo, “A Comprehensive Strategy to Strengthen China’s Relations with Central Asia,” Alessia

Amighini ed., China’s Belt and Road: A Game Changer? (Milano: Ist ituto per g l i Studi di Pol it ica

Internazionale, 2017), p.40.

30 Ghiasy and Zhou, The Si lk Road Economic Belt: Considering Security Implicat ions and EU-China

Cooperation Prospects , p. 20.

31 呉逸良「ホルゴスは中国西部の深圳になるか」『経済科学研究所紀要』(日本大学)第41号(2011年3月)

76頁。

32 “The Address of President of the Republic of Kazakhstan N.Nazarbayev to the People of Kazakhstan,”

Official Website of President of the Republic of Kazakhstan, November 11, 2014.

33 Indeo, “A Comprehensive Strategy to Strengthen China’s Relations with Central Asia,” p. 41.

34 人民中国网(日文版)2017年11月16日。

35 Alma Sultangaliyeva, Kazakhstan and its Neighbors: Opportunities and Limitations (Astana: Institute of

World Economics and Politics, 2016), p. 21.

36 Off icial Website of President of the Republic of Kazakhstan, April 26, 2019.

37 Indeo, “A Comprehensive Strategy to Strengthen China’s Relations with Central Asia,” p. 39.

38 BBC(中文版)2017年6月25日。

39 Ghiasy and Zhou, The Si lk Road Economic Belt: Considering Security Implicat ions and EU-China

Cooperation Prospects, p. 27.

40 Micha ł Bogusz and Mariusz Marszewski, “Chinese-Kazakhstan Agreement on Oppressed Group of

Kazakhs,” Centre for Eastern Studies (OSW), January 16, 2019.

41 Ghiasy and Zhou, The Si lk Road Economic Belt: Considering Security Implicat ions and EU-China

Cooperation Prospects , p. 22.

42 “Ekspert: Uzbekistan initsiiruet vozrozhdenie Tsentral 'noaziatskogo soiuza,” EADaily, August 29, 2017.

43 “Lider y gosuda rst v Tsent ra l 'noi Azi i v k hode istor icheskoi vst rechi poobeshcha l i ‘v meste reshit

problemy’,” Karavansarai, March 15, 2018.

44 “Ekspert: Uzbekistan initsiiruet vozrozhdenie Tsentral 'noaziatskogo soiuza,” EADaily, August 29, 2017,

45 “Uzbek i s t a n i Ky rg y z s t a n voz obnov i l i av tobu snoe s oobshchen ie me z hdu s voi m i s tol i t s a m it ,”

Karavansarai , May 9, 2018.

46 “Kazakhstan i Uzbekistan zakliuchili soglasheniia o voennom sotrudnichestve v tseliakh ukrepleniia

bezopasnosti v Tsentral 'noi Azii,” Karavansarai , April 18, 2019.

47 下社学「国際経済とビジネス―5カ国五様の商機とリスク」宇山、樋渡『現代中央アジア―政治・経済・社会』, 157-158頁。

48 Bobo Lo, Axis of Convenience: Moscow, Beijing, and the New Geopolitics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 itution Press, 2008); Jo Inge Bekkevold and Bobo Lo, Sino-Russian Relat ions in the 21st Century

(Cham: Palgrave Macmillan, 2019).

49 Alexander Lukin, China and Russia: The New Rapprochement (Cambridge: Polity, 2018).

50 John J. Mearsheimer, 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 (New York: W. W. Norton, 2014), pp. 383-393.

51 “Russia’s Relations with the West, through a Neorealist Filter,” Russia Direct , November 17, 2016.

52 John S. Van Oudenaren, “Why Trump Can't Break Russia Away from China,” The Diplomat , February 23,

2017.

Page 81: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73

注释

53 Alexander Panov, Dmitry Streltsov, Anna Kireeva and Vladimir Nelidov, Russia-Japan Relations: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Moscow: Russian International Affairs Council, 2019).

54 Dmitri Trenin, “It’s Time to Rethink Russia’s Foreign Policy Strategy,” Carnegie Moscow Center, April

25, 2019.

55 Pavel K. Bae v, “Ru s sia’s Pivot to Ch i na G oes A st ray : t he I mpac t on t he A sia-Pac i f ic S ec u r it y

Architecture,” Contemporary Security Policy, Vol. 37, No. 1 (January 2016), pp. 89-110.

56 “Brief ing: Eastern Fast Air,” Jane’s Defence Weekly, August 12, 2011.

57 山添博史『国際兵器市場とロシア』(東洋書店、2014年)。

58 Maggie Xiaoyang Chen and Chuanhao Lin, Foreign Investment across the Belt and Road: Patterns,

Determinants and Effects , 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8607, October 2018, p. 16.

59 “Belt and Road Forum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ff icial Website of the President of Russia, April

26, 2019.

60 木村汎「ユーラシア経済連合と『結合』?―ロシアの見方」『運輸と経済』第78巻第12号、2018年12月。

【第三章】

1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 “Energy Security.”

2 请参考以下著作。Jan H. Kalicki and David L. Goldwyn eds., Energy and Security: Strategies for a World

in Transit ion (Washington D.C.: Woodrow Wilson Center Press and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05); Sanam S. Haghighi, Energy Security: The External Legal Relations of the European Union with

Major Oil-and Gas-Supplying Countries (Oxford: Hart Publishing, 2007).

3 IEA, World Energy Outlook 2007: China and India Insights (Paris: IEA/OECD, 2007), Chapter 8; Chapter

10.

4 IEA, World Energy Outlook 2017, (Paris: IEA/OECD, 2017), Chapter 14.

5 Daojiong Zha, “Debat ing Energ y Securit y in China: Ideas and Pol ic y Opt ions,” Fengshi Wu and

Hongzhou Zhang eds., China’s Globa l Quest for Resources: Energ y, Food and Water (Abingdon:

Routledge, 2017), pp. 44-48.

6 石煤炭特性,请参考以下文献。IEA, Resources to Reserves 2013: Oil, Gas and Coal Technologies for the

Energy Markets of the Future (Paris: IEA/OECD, 2013), Chapter 1; Chapter 7.

7 Zha, “Debating Energy Security in China: Ideas and Policy Options,” pp. 42-58.

8 IEA, World Energy Outlook 2007, Chapter 8.

9 请参考以下研究。Ligang Song and Wing Thye Woo eds., China’s Dilemma: Economic Growth, the Environment

and Climate Change (Canberra: ANU Press, 2008).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6年

第12期,第16-48页。

11 IEA, World Energy Outlook 2007, Chapter 8.

12 Erica Strecker Downs, China’s Quest for Energy Security (Santa Monica: RAND, 2000); Arthur Waldron

ed., China in Africa (Washington D.C.: Jamestown Foundation, 2006).

13 IEA, World Energy Outlook 2007, Chapter 10.

14 Øystein Tunsjø, Security and Profit in China’s Energy Policy: Hedging against Risk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3), pp. 150-196.

15 Tunsjø, Security and Profit in China’s Energy Policy.

16 IEA, World Energy Outlook 2017, Chapter 14.

17 BP,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8).

Page 82: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74

注释

18 IEA, World Energy Outlook 2017, Chapter 14.

19 《中華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人民日报》2016年3月18日。

20 《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公开发布稿)》2016年12月。

21 IEA, World Energy Outlook 2017; IEA, World Energy Outlook 2018 (Paris: IEA/OECD, 2018); IEA, Gas

2017: Analysis and Forecasts to 2022 , Market Report Series (Paris: IEA/OECD, 2017); IEA, Gas 2018:

Analysis and Forecasts to 2023 , Market Report Series (Paris: IEA/OECD, 2018); IEA, Oil 2018: Analysis

and Forecasts to 2023 , Market Report Series (Paris: IEA/OECD, 2018).

22 BP,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8).

23 Yelena Kalyuzhnova, Economics of the Caspian Oil and Gas Wealth: Companies, Governments, Policies

(Gordonsville: Palgrave Macmillan, 2008), pp. 35-36.

24 Kalyuzhnova, Economics of the Caspian Oil and Gas Wealth , pp. 200-206.

25 Keun-Wook Paik, Sino-Russian Oil and Gas Cooperation: The Reality and Implication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pp. 286-287.

26 Paik, Sino-Russian Oil and Gas Cooperation , pp. 286-298.

27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 (CNPC), “CNPC in Kazakhstan.”

28 KazMunaiGaz (KMG), “Obshchaia Informatsia.”

29 产品分成合同(Production Sharing Agreement),是石油生产国、天然气生产国采用的一种勘探开发合

同形式。产品由石油生产国、天然气生产国与外国石油公司进行分成。外国石油公司作为石油生产国、

天然气生产国或该国国营公司的承包人进行作业,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收取与此价值相当的产品实

物。外国石油公司在收回成本之后,与石油生产国、天然气生产国或该国的国营企业再对产品进行分成。

30 KazMunaiGaz (KMG), “Kazakhstan-China Oil Pipeline”; KCP LLP, “Kazakhstan-China Pipeline.”

31 Paik, Sino-Russian Oil and Gas Cooperation , pp. 296-297.

32 Alessandro Arduino, “China’s Energ y Interests in Centra l Asia and Russia: Sy mbolic Distrust and

Striking a Balance between Cooperation and Confrontation,” Fengshi Wu and Hongzhou Zhang eds.,

China’s Global Quest for Resources: Energy, Food and Water, pp. 119-137.

33 防衛省防衛研究所編『東アジア戦略概観2010』(ぎょうせい、2010年)175-178頁。

34 防衛省防衛研究所編『東アジア戦略概観2012』(ジャパンタイムズ、2012年)162-167頁。

35 Rosneft, “Crude Oil Exports.”

36 IEA, Gas 2018 .

37 CNPC, “CNPC in Turkmenistan.”

38 IEA, World Energy Outlook 2018 , p. 633.

39 Jonathan Stern and Michael Bradshaw, “Russian and Central Asian Gas Supply for Asia,” Jonathan Stern

ed., Natural Gas in Asia: The Challenges of Growth in China, India, Japan and Korea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pp. 220-278.

40 IEA, World Energy Outlook 2009 (Paris: IEA/OECD, 2009), pp. 471-476.

41 人民网2014年6月16日。

42 Paik, Sino-Russian Oil and Gas Cooperation , pp. 301-302.

43 Arduino, “China’s Energy Interests in Central Asia and Russia,” pp. 119-137.

44 “Turkmenistan: An Exporter in Transition,” Simon Pirani ed., Russian and CIS Gas Markets and Their

Impact on Europ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pp. 271-315.

45 “Turkmenistan: An Exporter in Transition,” pp. 295-297.

46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土库曼斯坦政府关于实施中土天然气管道項目和土库曼斯坦向中国出售天然气

的总协议》2006年4月3日。

47 买卖合同(Sales and Purchase Agreement)。如签署有关石油、天然气等产品的多年长期合同,由于双

Page 83: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75

注释

方当事人对合同的安全性相互提供保证,所以会分阶段签署,最终的合同就是产品分成合同(SPA)。

48 Paik, Sino-Russian Oil and Gas Cooperation , pp. 308-312.

49 IEA, World Energy Outlook 2012 (Paris: IEA/OECD, 2012), pp. 86-87.

50 IEA, World Energy Outlook 2013 (Paris: IEA/OECD, 2013), p. 110.

51 IEA, World Energy Outlook 2012, pp. 86-87.

52 Christopher E. Smith, “China Starts Construction on Third West-East Gas Pipeline,” Oil & Gas Journal ,

October 23, 2012.

53 IEA, Gas Medium-Term Market Report 2014: Market Analysis and Forecasts to 2019 (Paris: IEA/OECD,

2014), pp. 100-101.

54 IEA, Gas Medium-Term Market Report 2015: Market Analysis and Forecasts to 2020 (Paris: IEA/OECD,

2015), pp. 79-80.

55 Ga zprom, “A lexey M i l ler : Russia a nd Ch i na Sig ned t he Big gest Cont rac t i n t he Ent i re Histor y

of Gazprom,” May 21, 2014.

56 Arduino, “China’s Energy Interests in Central Asia and Russia,” pp. 128-129.

57 Gazprom, “Gazprom and CNPC Sign Heads of Agreement for Gas Supply via Western Route,” May 8,

2015.

58 James Henderson, “Asia: A Potential New Outlet for Russian Pipeline Gas and LNG,” James Henderson

and Simon Pirani eds., The Russian Gas Matrix: How Markets Are Driving Chang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4), pp. 216-245.

59 Gazprom, “Eastern Gas Program.”

60 Paik, Sino-Russian Oil and Gas Cooperation, pp. 376-382.

61 Arduino, “China’s Energy Interests in Central Asia and Russia,” p. 131.

62 Steven Tadelis and Oliver E. Wil l iamson, “Transact ion Cost Economics,” Robert Gibbons and John

Roberts eds., The Handbook of Organizational Economic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3),

pp. 159-189.

63 “Zapusk proekta ‘Iamal SPG’ na polnuiu moshchnost ',” Pravitel 'stvo Rossii, December 11, 2018.

64 IEA, Gas 2018 , p. 92.

65 IEA, Gas 2017, p. 79.

66 杉浦敏弘「油価低迷に苦しむカスピ海沿岸資源国―アゼルバイジャン・カザフスタン・トルクメニスタンの現状と近未来」『石油・天然ガスレビュー』第50巻第6号(2016年11月)1-29頁。

67 Rajat M. Nag, “Study o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n Central Asia and the South Caucasus: A Note

on the Indian Perspective,”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n Central Asia and the South Caucasus: The

Perspectives of China, Russia, the European Union, India, and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Background

Paper at 2019 Eurasia Meeting, Emerging Markets Forum, January 27-29, 2019, pp. 21-34.

68 Marcus Bart ley Johns, Julian Latimer Clarke, Clay Kerswell, and Gerard McLinden, Trade Facilitation

Challenges and Reform Priorities for Maximizing the Impact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Discussion

Paper, No. 4, World Bank, September 2018.

69 Ben Derudder, Xingjian Liu, and Charles Kunaka, Connectivity Along Overland Corridors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 Discussion Paper, No. 6, World Bank, October 2018.

70 Julia Bird, Mathilde Lebrand and Anthony J. Venable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Reshaping Economic

Geography in Central Asia?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8807, World Bank’s Social, Urban, Rural and

Resilience Global Practice, April 2019.

71 Priyanka Kher and Trang Tran, Investment Protection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 Discussion Paper, No. 12,

World Bank, January 2019.

Page 84: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中国安全战略报告 - … · N I D S C H I N A S E C U R I TY R E P O R T 本报告是防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资料从独自的立场出发分析撰写的内

76

注释

72 “Analysis: China to Miss 2020 Shale Gas Production Targets Amid Tough Upstream Conditions,” Platts,

April 30, 2019.

73 Mikkal E. Herberg, “Introduction,” The National Bureau of Asian Research, Asia’s Energy Security: And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NBR Special Report #68, November 2017, pp. v-viii.

74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and Ministry of Commerc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State Council Authorization, “Vision and Actions on Joint ly

Building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March 28, 2015.

75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能源合作愿景与行

动》,2017年5月。

76 同上,三。

77 同上,四。

78 Kaho Yu, “The Geopolitics of Energy Cooperation in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he National

Bureau of Asian Research, Asia’s Energy Security: And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NBR Special

Report #68, November 2017, pp. 29-39.

79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联合公报”,《人民日报》2019年4月28日。

80 同上,1。

81 同上,8-21。

82 “多边合作”,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网2018年9月25日。

83 同上,四(五)。

84 同上,四(三)。

85 Herberg, “Introduction.”

86 Ross McCracken, “Alive and Kicking: China Hydrocarbon Demand,” Paul Bartholomew et al., eds., The

Chinese Dream: Energy and Commodities in an Era of Change, S&P Global Platts, 2018, pp. 20-25.

87 Yu, “The Geopolitics of Energy Cooperation in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88 S&P Platt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China’s LNG Expansion , LNG Special Report, S&P Platts,

March 2018.

89 Frank Umbach and Slawomir Raszewski, Strategic Perspectives for Bilateral Energy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EU and Kazakhstan: Geo-Economic and Geopolitical Dimensions in Competition with Russia and

China’s Central Asia Policies, Konrad Adenauer Stiftung, 2016.

90 Umbach and Raszewski, Strategic Perspective for Bilateral Energy Cooperation.91 Michael Emerson, “European Perspectives on the Chines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he Belt and Road

Init iat ive in Centra l Asia and the South Caucasus: The Perspect ives of China, Russia, the European

Union, India, and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 Background Paper at 2019 Eurasia Meeting, Emerging

Markets Forum, January 27-29, 2019, pp. 9-20.

【结语】

1 Lowell Dittmer, “China’s New Internationalism,” Guoguang Wu and Helen Lansdowne eds., China’s Turns to

Multilateralism: Foreign Policy and Regional Security (Abingdon: Routledge, 2018), pp. 27-31.

2 除第1章指出的中国对北约的外交接触之外,上合组织与欧盟在2004年也有初步接触。戴轶尘 :“欧盟

与上海合作组织非正式对话及其机制化前景”,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院编 :《地缘关系

与区域秩序的建构》,北京 :时事出版社,2011年版,第175页。

3 《人民日报》2017年6月9日 ;《人民日报》2018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