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都需要点啥jlrbszb.cnjiwang.com/images/2015-11/24/05/jlrb05bb24c_h.pdf2005/11/24...

1
核心阅读 民生视线 2015 11 24 日 星期二 Email: jlrbrbs@126.com 电话:(0431)88600611 5 编辑 孙若珺 截 至 去 年 年 底 ,我 省 老 年 人 口 已 达 469 万 ,比 2010 年 第 6 次 人 口 普 查 时 362 万 增 加 了 107 万 , 所占人口比例由13.2%上升到17%,年均增速超过6%,人口老龄化程度超过全国1.5个百分点,人 口老龄化形势严峻,养老相关问题成为百姓关注的热点话题。那么,对于目前最受百姓欢迎的养 老模式居家养老,老年人有什么样的诉求? 随着我省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 期,老年群体的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 等问题日趋严重,社会保障压力越来越 大,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日渐突出,老年人 权益保障问题凸显,居家养老已成为整 个养老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我省218 个城市社区依托社会力量开展居家养老 服务,政府更是以购买服务来撬动居家 养老服务产业,为老年人提供服务。那 么,老年人都需要哪种居家养老服务? 记者连续到街道、社区、居民家中走访调 查,了解老年人最真实的居家养老需求。 家政医疗需求大 “要说老年生活哪点最不方便,那就 要属家政与医疗这两方面了。”家住长春 市绿园区春城街道、今年65岁的张晓芹 说起自己退休之后的生活总有些感叹: “我以前以为我和我爱人有退休金,就算 要奉养照顾父母,退休之后的日子也可 以过得比较轻松。可实际上,如果没有 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我们的生活可能 会变得一团糟。”张晓芹说,退休之后,随 着年纪越来越大,她和丈夫的身体大不 如前,再加上儿子一家因为工作的关系 定居深圳,家里只剩他们夫妻俩和80多 岁、需要照顾的公婆,他们感觉家务活越 来越繁重,想找个保姆或是钟点工帮他 们做一日三餐和打扫卫生。“现在保姆和 钟点工也不好找,总是干不了几天就走 了,所以我们家的吃饭和家务问题是个 老大难。幸好这几年街道社区里建起了 养老服务站,我们可以找养老专干帮我 们联系日间照料和家政上门服务,帮我 们去交水电燃气费用,陪我们去医院看 病打针,给我们家解决了很多问题。” 居住在长春市二道区八里堡街道英 俊社区的李荣庆老人最头疼的便是生病 求医。“如果能有人帮我解决这件事就好 了。”李老今年 73 岁,因为年纪大了免疫 力差,换季、变天都容易生病,去医院排 队看病嫌麻烦,一般都是在家挺到好。 有了社区的养老服务站后,李荣庆只要 给服务站的工作人员打个电话,就有养 老专干带他去医院看病,排队、取药等跑 腿的活都有人帮忙,方便了很多。李荣 庆告诉记者,他的很多老相识、老朋友都 有就医方面的困扰。不过还好,英俊社 区总有社会组织参与为老服务,在他们 社区,经常有八里堡卫生院医疗小分队、 一诺眼科医院等定期到社区为老年人做 检查,除此之外,社区还发展了为老服务 志愿者定期或不定期的为老年人提供代 购、陪伴、清扫等服务,为辖区老人的晚 年生活提供方便。 近年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短期养 老照顾等社会养老服务业从无到有、发 展迅猛,既给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带去了 实惠,又给无暇照料老人的子女减轻了 负担。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退休之后 的老年人需要的养老服务种类很多,需 求量最大的服务项目是家政服务、医疗 服务,其次便是文化娱乐需求。 政府买单送服务 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政府买 单的养老服务,这种居家养老新模式在 我省一经试点就受到老年人的欢迎。记 者了解到,为应对老龄化,我省结合自身 实际通过探索转变政府职能,由政府购 买公共服务,整合利用养老服务的社会 资源,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得到实惠。 目前,我省98%的老人选择居家养 老,2%的选择机构养老。今年,我省把养 老工作思路确定为大力重点推进居家养 老,统筹发展机构和社区养老,调动社会 的各类服务企业和组织包括志愿者参与 到养老服务工作中来。我省现有 218 个 城市社区依托社会力量开展居家养老服 务,占全省城市社区总数的15%。全省共 有 173 家企业或社会组织参与居家养老 服务,服务内容涉及家政、照料、餐饮、医 疗、康复、护理等 10 多个领域,服务老年 人 24 万人。 长春市二道区荣光街道“幸福里”助 老之家是我省首个居家养老“定制化”服 务试点,政府针对试点辖区内80岁以上 老人每月给予200元补助,老人就可以向 街道社区的养老服务签约机构购买生活 照料、家政服务、康复保健等各类居家养 老服务。“幸福里”助老之家的运营,不仅 深受辖区老年人的欢迎,也为居家养老 服务打造了新的服务形式。 近年来,长春市创新养老服务形式开 展“送上门”的政府购买服务和居家养老 无偿服务以及“走进门”的志愿互助服 务。长春市朝阳区桂林街道居家养老服 务对有特殊困难的独居空巢老人、低保 “三无”老人、特困职工等特殊老人提供无 偿服务,着力打造“温馨寓所爱心门铃”居 家养老服务品牌,“爱心门铃”志愿者与空 巢独居老人签订“就近认养”邻里守望互 助协议书,志愿者为结对的老人提供生活 照料、精神慰藉等服务,让老年人享受金 色晚年,使更多的“空巢”变成“暖巢”。 长春市二道区吉林街道安乐社区与 我省嘉鑫家政有限责任公司携手,自去 年起启动了居家养老服务券项目,以政 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为社区老年人提供 基本生活照料及个性化服务。此项举措 在吉林街道作为试点,首批享受服务的 老人主要是吉林街道辖区内年龄超过 70 岁的优抚对象,每张服务券的使用额度 为 200 元,使用期限为当月,月底自动清 零,次月再由政府续充。老人们只需要 通过电话等方式联系定点服务机构,服 务机构就会根据老人的需要上门提供家 政、维修、代理等服务,服务费用通过服 务卡刷卡进行消费。 (本栏目图片均由本报记者马贺摄) 居家养老都需要点啥 本报记者 马贺 实习生 黄晴 郑和新 辉南县通过民政救助和政策倾斜,为贫困家庭和困 难群体注入爱的暖流,扶贫帮困,把民生工程真正做成 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福祉佳音。 辉南县扎实开展城乡低保工作,严格执行监督检查 和动态核查制度,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退尽 退,目前,新纳入城乡低保对象 196 户 324 人,取消城乡低 保 对 象 379 户 858 人 ,全 县 现 有 城 乡 低 保 对 象 1.67 万 户 2.63万人,累计发放城乡低保资金5372万元。此外,大力 实施特困群体救助工程,在各乡镇政府及各社区政务大 厅共设立社会救助综合服务窗口21个,不断提升基本民 生保障水平。该县医疗救助体系全面完善,制定下发《辉 南县医疗救助实施细则》,严格执行医疗救助政策,均衡 开展了住院救助、门诊慢性病救助和临时救助等多种救 助方式,扩大了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定点机构覆盖范 围,全县已有13个定点医院和18个定点药店,今年救助 1.37万人次,发放医疗救助资金999.23万元。资助城乡 低保对象、五保对象、重度残疾人、低收入家庭的重病人 员和 60 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 镇居民医疗保险共计 2.44 万人,资助缴费金额 195.87 万 元。在临时救助和救急难工作中,针对因疾病、火灾、突 发事件等因素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采取媒体宣传,社会 捐助,慈善救助,发放救助金等多种形式给予帮助,目前, 共救助188人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11.43万元。 该县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利用富强社区的一个 闲置的300平米2层办公楼,由社区主建富强居家养老服 务中心,建设工程现已启动,年内可以完成。明年计划再 建工农、爱国、东街 3 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县城 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同时依托城镇社区初步建成了 8 个日间照料中心,为辖区内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日间照 料、家政、医疗、老人维权、文体活动等服务,已全部投入 使用。农村幸福院建设项目,已建成22所,明年计划再建 18所。今年辉南县投入资金630万元农村社会福利中心 维修改造,目前该县现有养老机构42所,其中有农村社会 福利服务中心 12 所,民办养老机构 30 家,养老床位 1760 张。已建成农村养老服务大院4所,农村幸福院22所,城 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 8 个,初步实现居家、社区、机构养老 服务的相互衔接,使全县老年人特别是困难老年人的居 家养老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让爱溢满家园 —辉南县民政救助服务侧记 本报记者 祖维晨 通讯员 李文丰 王勇夫 长春市二道区英俊社区的乒乓球室 配有乒乓球台、球拍和乒乓球,满足老人健 身娱乐要求。 长春市二道区英俊社区养老日照间 内,社区为老人提供日常照料、聊天谈心、 精神抚慰等服务。 辉南县人社局于近日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农闲季 节用工招聘会,参招企业有吉林省德通实业有限公司、 通化石油化工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吉林长龙药业等 上百家省内外知名企业,提供就业岗位上千个,深受广 大农民朋友欢迎。 姚志强 张洪颖 摄 家住东丰县东丰镇南站社区六网格 的王大爷今天特别高兴,一大早便兴冲冲 地来到早市买了几大袋新鲜蔬菜和水果, 满脸洋溢着喜悦的笑容。王大爷为啥这 么高兴?通过交谈得知,原来是王大爷家 吃上了一直向往的自来水,今天要做几个 好菜好好庆祝一下。据王大爷介绍,以前 的生活可不是这样,由于他家地处城乡接 合部,2014 年以来,所在的自来水管网由 于年久失修,管网布线复杂,出现供水困 难,一直没有得到彻底修复。王大爷每天 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去 5 公里外的周边村 运水,夏天还好说,可是一到冬天便犯愁 了,不仅道远路滑,而且老寒腿犯病走路 都十分困难。前一阵子,社区网格员入户 征求民意,王大爷将这个多年未解决的 “老大难”告诉了网格员。没想到刚过几 天,社区领导便带领有关人员进行现场办 公,利用近一个月的时间把事涉一、六两 个网格,共计 49 户、130 余位居民的自来 水管网彻底修好了,老百姓终于吃上了放 心的自来水。 王大爷所说的自来水改造问题只是 东丰镇南站社区服务百姓的一个缩影。 该社区自2004年组建以来,始终将为居 民解决实事、难事作为创建幸福社区的出 发点和落脚点,深入“社区末梢”,听民声、 解民忧、顺民意。 东丰镇南站社区位于东丰县城的 东部,辖区总面积 1 平方公里,下设 11 个网格,共有居民 3086 户、5070 人。由 于辖区多为城乡接合部,居民多为下岗 职工、空巢老人以及困难群众,因此,社 区根据辖区实际情况,广泛开展调研, 征求社情民意,为老百姓及时解决各项 民生实事。 今年 69 岁的李海荣是南站社区的一 位空巢老人,老伴去世早,儿子常年在外 打工。虽说老人身体还不错,但买点东 西、冬天烧炉取暖等事情对老人来说还是 有点吃不消。南站社区了解情况后,在社 区进行摸底调查,将辖区内32户空巢老 人家庭情况、身体状况以及生活情况进行 详细梳理统计,不仅成立了帮扶小组,对 空巢老人进行一对一地包保,还为32户 空巢老人以及行动不便的老人安装了“一 键通”服务电话。社区将电话上的两个按 键一个设置成其子女的电话,另一个设置 成社区的热线服务电话,有什么困难只要 按下一个电话热键,社区工作人员就上门 为其提供服务。社区还将辖区内的机关 单位、餐饮、零售、修理等商业网点的服务 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建立了服务资源信息 库,设立专门的热线处理员,为社区居民 的衣、食、住、行、医等日常生活提供热线 咨询和电话约办、代办服务。2012年以 来,南站社区共接听热线电话 4768 次,接 待办事人员7362人次,开展上门服务 8655 次,为群众做好事实事 9612 件,深得 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同时,南站社区充 分利用节假日和双休日,积极组织社区志 愿者为辖区居民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爱心 捐助、医疗义诊、创业技能培训等活动,社 区群众的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为民便民 利民惠民 —东丰县东丰镇南站社区民生服务记事 本报记者 吴茗 通讯员 王华荣 舒国梁 本报讯 (冯斌) 为改 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抚松县万良镇北山村 积极加快基础设施建 设。今年,该村对上争 取专项资金、自筹等形 式,筹集资金68万元, 新修水泥路2590平米, 解 决 群 众“出 行 难”问 题,结束了村里没有水 泥路的历史。 据悉,该村共有 3.36 万平方米道路,目 前已连续三年通过国家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 金、交通专项资金和集 体自筹等形式,共投入 资金 301 万元,修建水泥 路 2.03 万平方米。 万良镇北山村修路便民 本报讯 (王爽 张学林) 前不久,双阳医保血液透析低自 付治疗制度在双阳区中医院正式启动,凡是具有双阳区户 口,参加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满三年以上的尿 毒症血透患者,均可申请享受低自付血液透析政策,享受低 自付血透治疗的患者一个年度内只承担一次起付线费用。 将盐水、辅助药物及血滤费用纳入低自付支付范围。 据了解,自2015年以来,双阳区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开 展支付方式改革,推出血液透析低自付治疗政策。这一 政策的出台,改变了以往享受医保政策的尿毒症患者只 能在属地定点医疗机构进行低自付血液透析治疗的现 状,极大地减轻了血透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也保证了血 透患者能够得到有效、合理的治疗。 长春市双阳区实行惠民新政策 血液透析低自付 本报讯 (记者于悦 通讯员王润秋) 前不久,双辽市王 奔镇光明村村主任张勇看准了政府开展“禁烧秸秆”的时 机,引进了两套100千瓦大型秸秆深加工机械,组织技术人 员建立了秸秆加工厂。 工厂与周边6个村的农民进行接洽,引导农民将 田间秸秆出售,采用村级直购模式,打掉了中间商的 环节,在实现农民创收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当地玉米 秸秆的综合利用水平,推动秸秆作为商品能源逐步走 向产业化。 王奔供电所“党员服务队”对粉碎机、真空包装机等用 电设备进行检查、维修及试验漏电开关,同时向加工厂宣传 安全用电知识,讲解操作电气设备和清扫电气设备灰尘有 关注意事项,保证秸秆加工正常运行。 工厂建成后,这些被农民遗弃在田间的“废料”,如今成 了抢手的原料,再也没有人冒着被罚款拘留的风险去焚烧 秸秆了。 双辽市光明村建起秸秆加工厂 变废为宝保家园 投资 13.6 亿元的吉林国文医院三甲新医院建设项目是公主岭市的重点民生工程。自去年 3 月 19 日开工建设以 来,进展顺利,正在进行内部装修、装饰,全力以赴保证质量,高标准建设花园式医院。二期工程也将于 2017 年 12 月 正式投入使用,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东北最大的民营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本报记者 钱文波 通讯员 伊海龙 摄 多年来,桦甸市公吉乡的乡亲们普遍过上了好日子。 但由于特殊的丘陵地貌,农民居住分散、供电半径过大,村 民们饱受低电压之苦,尤其是北部的村民,“低电压”带来的 各种不便更是一言难尽。 由于“低电压”问题的存在,原本应该提高农民生活质 量的各种家用电器虽然走进了千家万户,但往往成了只能 看不能用的摆设;一些有经济头脑的农民想发展特产养殖、 小加工、小作坊等也都因为低电压始终发展不起来;秋忙季 节,村民之间互相“争电”、“抢电”的事情几乎天天发生,很 多人家因此产生矛盾;变压器首端用电,后面的要用电想都 不要想,使得老百姓都得赶到半夜再用,这些年因为用电问 题老百姓没少挨累。 今年,国网吉林供电公司把解决低电压问题列入首要 民生工程。公吉乡柳树村等 21 个低电压村屯就被列入其 中。如今,总投资额为100余万元的公吉乡21个村屯低电 压治理工程已全面开工,此项低电压治理工程将改造10千 伏线路 12.4 公里,改造 0.4 千伏配电线路 8.97 公里,更换 变压器20台。工程将使近千户用户受益,月底工程竣工 后,公吉乡北部山村将彻底告别“低电压”的历史,迎来电随 便用、敞开用的“有电新时代”! 据了解,自11月3日起,国网吉林供电公司按计划组织 88 个施工队,分别在永吉、磐石、舒兰、桦甸、蛟河和城郊等 6 个地域同时施工,力争用最短的时间解决村民用电“尴尬”问 题。为确保改造期间不影响该村村民正常生活及正常用电, 国网吉林供电公司实行白天停电改造晚上恢复供电措施,预 计到11月25日, 5250 名居民将彻底告别“低电压”。 治理低电压 造福众乡民 李昂

Transcript of 居家养老都需要点啥jlrbszb.cnjiwang.com/images/2015-11/24/05/jlrb05bb24c_h.pdf2005/11/24...

Page 1: 居家养老都需要点啥jlrbszb.cnjiwang.com/images/2015-11/24/05/jlrb05bb24c_h.pdf2005/11/24  · Email:jlrbrbs@126.com 电话:(0431)88600611 编辑 孙若珺 2015 年11

●核心阅读●

民 生

民生视线

2015年11月24日 星期二Email:jlrbrbs@126.com 电话:(0431)88600611 5编辑 孙若珺

截至去年年底,我省老年人口已达469万,比2010年第6次人口普查时362万增加了 107万,

所占人口比例由 13.2%上升到 17%,年均增速超过6%,人口老龄化程度超过全国 1.5个百分点,人

口老龄化形势严峻,养老相关问题成为百姓关注的热点话题。那么,对于目前最受百姓欢迎的养

老模式——居家养老,老年人有什么样的诉求?

随着我省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

期,老年群体的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

等问题日趋严重,社会保障压力越来越

大,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日渐突出,老年人

权益保障问题凸显,居家养老已成为整

个养老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我省218

个城市社区依托社会力量开展居家养老

服务,政府更是以购买服务来撬动居家

养老服务产业,为老年人提供服务。那

么,老年人都需要哪种居家养老服务?

记者连续到街道、社区、居民家中走访调

查,了解老年人最真实的居家养老需求。

家政医疗需求大

“要说老年生活哪点最不方便,那就

要属家政与医疗这两方面了。”家住长春

市绿园区春城街道、今年65岁的张晓芹

说起自己退休之后的生活总有些感叹:

“我以前以为我和我爱人有退休金,就算

要奉养照顾父母,退休之后的日子也可

以过得比较轻松。可实际上,如果没有

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我们的生活可能

会变得一团糟。”张晓芹说,退休之后,随

着年纪越来越大,她和丈夫的身体大不

如前,再加上儿子一家因为工作的关系

定居深圳,家里只剩他们夫妻俩和80多

岁、需要照顾的公婆,他们感觉家务活越

来越繁重,想找个保姆或是钟点工帮他

们做一日三餐和打扫卫生。“现在保姆和

钟点工也不好找,总是干不了几天就走

了,所以我们家的吃饭和家务问题是个

老大难。幸好这几年街道社区里建起了

养老服务站,我们可以找养老专干帮我

们联系日间照料和家政上门服务,帮我

们去交水电燃气费用,陪我们去医院看

病打针,给我们家解决了很多问题。”

居住在长春市二道区八里堡街道英

俊社区的李荣庆老人最头疼的便是生病

求医。“如果能有人帮我解决这件事就好

了。”李老今年73岁,因为年纪大了免疫

力差,换季、变天都容易生病,去医院排

队看病嫌麻烦,一般都是在家挺到好。

有了社区的养老服务站后,李荣庆只要

给服务站的工作人员打个电话,就有养

老专干带他去医院看病,排队、取药等跑

腿的活都有人帮忙,方便了很多。李荣

庆告诉记者,他的很多老相识、老朋友都

有就医方面的困扰。不过还好,英俊社

区总有社会组织参与为老服务,在他们

社区,经常有八里堡卫生院医疗小分队、

一诺眼科医院等定期到社区为老年人做

检查,除此之外,社区还发展了为老服务

志愿者定期或不定期的为老年人提供代

购、陪伴、清扫等服务,为辖区老人的晚

年生活提供方便。

近年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短期养

老照顾等社会养老服务业从无到有、发

展迅猛,既给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带去了

实惠,又给无暇照料老人的子女减轻了

负担。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退休之后

的老年人需要的养老服务种类很多,需

求量最大的服务项目是家政服务、医疗

服务,其次便是文化娱乐需求。

政府买单送服务

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政府买

单的养老服务,这种居家养老新模式在

我省一经试点就受到老年人的欢迎。记

者了解到,为应对老龄化,我省结合自身

实际通过探索转变政府职能,由政府购

买公共服务,整合利用养老服务的社会

资源,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得到实惠。

目前,我省98%的老人选择居家养

老,2%的选择机构养老。今年,我省把养

老工作思路确定为大力重点推进居家养

老,统筹发展机构和社区养老,调动社会

的各类服务企业和组织包括志愿者参与

到养老服务工作中来。我省现有218个

城市社区依托社会力量开展居家养老服

务,占全省城市社区总数的15%。全省共

有173家企业或社会组织参与居家养老

服务,服务内容涉及家政、照料、餐饮、医

疗、康复、护理等10多个领域,服务老年

人24万人。

长春市二道区荣光街道“幸福里”助

老之家是我省首个居家养老“定制化”服

务试点,政府针对试点辖区内80岁以上

老人每月给予200元补助,老人就可以向

街道社区的养老服务签约机构购买生活

照料、家政服务、康复保健等各类居家养

老服务。“幸福里”助老之家的运营,不仅

深受辖区老年人的欢迎,也为居家养老

服务打造了新的服务形式。

近年来,长春市创新养老服务形式开

展“送上门”的政府购买服务和居家养老

无偿服务以及“走进门”的志愿互助服

务。长春市朝阳区桂林街道居家养老服

务对有特殊困难的独居空巢老人、低保

“三无”老人、特困职工等特殊老人提供无

偿服务,着力打造“温馨寓所爱心门铃”居

家养老服务品牌,“爱心门铃”志愿者与空

巢独居老人签订“就近认养”邻里守望互

助协议书,志愿者为结对的老人提供生活

照料、精神慰藉等服务,让老年人享受金

色晚年,使更多的“空巢”变成“暖巢”。

长春市二道区吉林街道安乐社区与

我省嘉鑫家政有限责任公司携手,自去

年起启动了居家养老服务券项目,以政

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为社区老年人提供

基本生活照料及个性化服务。此项举措

在吉林街道作为试点,首批享受服务的

老人主要是吉林街道辖区内年龄超过70

岁的优抚对象,每张服务券的使用额度

为200元,使用期限为当月,月底自动清

零,次月再由政府续充。老人们只需要

通过电话等方式联系定点服务机构,服

务机构就会根据老人的需要上门提供家

政、维修、代理等服务,服务费用通过服

务卡刷卡进行消费。

(本栏目图片均由本报记者马贺摄)

居家养老都需要点啥本报记者 马贺 实习生 黄晴 郑和新

辉南县通过民政救助和政策倾斜,为贫困家庭和困

难群体注入爱的暖流,扶贫帮困,把民生工程真正做成

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福祉佳音。

辉南县扎实开展城乡低保工作,严格执行监督检查

和动态核查制度,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退尽

退,目前,新纳入城乡低保对象196户324人,取消城乡低

保对象379户 858人,全县现有城乡低保对象1.67万户

2.63万人,累计发放城乡低保资金5372万元。此外,大力

实施特困群体救助工程,在各乡镇政府及各社区政务大

厅共设立社会救助综合服务窗口21个,不断提升基本民

生保障水平。该县医疗救助体系全面完善,制定下发《辉

南县医疗救助实施细则》,严格执行医疗救助政策,均衡

开展了住院救助、门诊慢性病救助和临时救助等多种救

助方式,扩大了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定点机构覆盖范

围,全县已有13个定点医院和18个定点药店,今年救助

1.37万人次,发放医疗救助资金999.23万元。资助城乡

低保对象、五保对象、重度残疾人、低收入家庭的重病人

员和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

镇居民医疗保险共计2.44万人,资助缴费金额195.87万

元。在临时救助和救急难工作中,针对因疾病、火灾、突

发事件等因素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采取媒体宣传,社会

捐助,慈善救助,发放救助金等多种形式给予帮助,目前,

共救助188人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11.43万元。

该县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利用富强社区的一个

闲置的300平米2层办公楼,由社区主建富强居家养老服

务中心,建设工程现已启动,年内可以完成。明年计划再

建工农、爱国、东街3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县城

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同时依托城镇社区初步建成了8

个日间照料中心,为辖区内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日间照

料、家政、医疗、老人维权、文体活动等服务,已全部投入

使用。农村幸福院建设项目,已建成22所,明年计划再建

18所。今年辉南县投入资金630万元农村社会福利中心

维修改造,目前该县现有养老机构42所,其中有农村社会

福利服务中心12所,民办养老机构30家,养老床位1760

张。已建成农村养老服务大院4所,农村幸福院22所,城

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8个,初步实现居家、社区、机构养老

服务的相互衔接,使全县老年人特别是困难老年人的居

家养老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让爱溢满家园——辉南县民政救助服务侧记

本报记者 祖维晨 通讯员 李文丰 王勇夫

▲长春市二道区英俊社区的乒乓球室配有乒乓球台、球拍和乒乓球,满足老人健身娱乐要求。

▶长春市二道区英俊社区养老日照间内,社区为老人提供日常照料、聊天谈心、精神抚慰等服务。

辉南县人社局于近日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农闲季节用工招聘会,参招企业有吉林省德通实业有限公司、通化石油化工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吉林长龙药业等上百家省内外知名企业,提供就业岗位上千个,深受广大农民朋友欢迎。 姚志强 张洪颖 摄

家住东丰县东丰镇南站社区六网格

的王大爷今天特别高兴,一大早便兴冲冲

地来到早市买了几大袋新鲜蔬菜和水果,

满脸洋溢着喜悦的笑容。王大爷为啥这

么高兴?通过交谈得知,原来是王大爷家

吃上了一直向往的自来水,今天要做几个

好菜好好庆祝一下。据王大爷介绍,以前

的生活可不是这样,由于他家地处城乡接

合部,2014年以来,所在的自来水管网由

于年久失修,管网布线复杂,出现供水困

难,一直没有得到彻底修复。王大爷每天

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去5公里外的周边村

运水,夏天还好说,可是一到冬天便犯愁

了,不仅道远路滑,而且老寒腿犯病走路

都十分困难。前一阵子,社区网格员入户

征求民意,王大爷将这个多年未解决的

“老大难”告诉了网格员。没想到刚过几

天,社区领导便带领有关人员进行现场办

公,利用近一个月的时间把事涉一、六两

个网格,共计49户、130余位居民的自来

水管网彻底修好了,老百姓终于吃上了放

心的自来水。

王大爷所说的自来水改造问题只是

东丰镇南站社区服务百姓的一个缩影。

该社区自2004年组建以来,始终将为居

民解决实事、难事作为创建幸福社区的出

发点和落脚点,深入“社区末梢”,听民声、

解民忧、顺民意。

东丰镇南站社区位于东丰县城的

东部,辖区总面积 1平方公里,下设 11

个网格,共有居民3086户、5070人。由

于辖区多为城乡接合部,居民多为下岗

职工、空巢老人以及困难群众,因此,社

区根据辖区实际情况,广泛开展调研,

征求社情民意,为老百姓及时解决各项

民生实事。

今年69岁的李海荣是南站社区的一

位空巢老人,老伴去世早,儿子常年在外

打工。虽说老人身体还不错,但买点东

西、冬天烧炉取暖等事情对老人来说还是

有点吃不消。南站社区了解情况后,在社

区进行摸底调查,将辖区内32户空巢老

人家庭情况、身体状况以及生活情况进行

详细梳理统计,不仅成立了帮扶小组,对

空巢老人进行一对一地包保,还为32户

空巢老人以及行动不便的老人安装了“一

键通”服务电话。社区将电话上的两个按

键一个设置成其子女的电话,另一个设置

成社区的热线服务电话,有什么困难只要

按下一个电话热键,社区工作人员就上门

为其提供服务。社区还将辖区内的机关

单位、餐饮、零售、修理等商业网点的服务

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建立了服务资源信息

库,设立专门的热线处理员,为社区居民

的衣、食、住、行、医等日常生活提供热线

咨询和电话约办、代办服务。2012年以

来,南站社区共接听热线电话4768次,接

待办事人员 7362 人次,开展上门服务

8655次,为群众做好事实事9612件,深得

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同时,南站社区充

分利用节假日和双休日,积极组织社区志

愿者为辖区居民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爱心

捐助、医疗义诊、创业技能培训等活动,社

区群众的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为 民 便 民 利 民 惠 民——东丰县东丰镇南站社区民生服务记事

本报记者 吴茗 通讯员 王华荣 舒国梁

本报讯(冯斌)为改

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抚松县万良镇北山村

积极加快基础设施建

设。今年,该村对上争

取专项资金、自筹等形

式,筹集资金 68 万元,

新修水泥路2590平米,

解决群众“出行难”问

题,结束了村里没有水

泥路的历史。

据 悉 ,该 村 共 有

3.36 万平方米道路,目

前已连续三年通过国家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

金、交通专项资金和集

体自筹等形式,共投入

资金301万元,修建水泥

路2.03万平方米。

万良镇北山村修路便民

本报讯(王爽 张学林)前不久,双阳医保血液透析低自

付治疗制度在双阳区中医院正式启动,凡是具有双阳区户

口,参加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满三年以上的尿

毒症血透患者,均可申请享受低自付血液透析政策,享受低

自付血透治疗的患者一个年度内只承担一次起付线费用。

将盐水、辅助药物及血滤费用纳入低自付支付范围。

据了解,自2015年以来,双阳区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开

展支付方式改革,推出血液透析低自付治疗政策。这一

政策的出台,改变了以往享受医保政策的尿毒症患者只

能在属地定点医疗机构进行低自付血液透析治疗的现

状,极大地减轻了血透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也保证了血

透患者能够得到有效、合理的治疗。

长春市双阳区实行惠民新政策

血液透析低自付

本报讯(记者于悦 通讯员王润秋)前不久,双辽市王

奔镇光明村村主任张勇看准了政府开展“禁烧秸秆”的时

机,引进了两套100千瓦大型秸秆深加工机械,组织技术人

员建立了秸秆加工厂。

工厂与周边 6 个村的农民进行接洽,引导农民将

田间秸秆出售,采用村级直购模式,打掉了中间商的

环节,在实现农民创收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当地玉米

秸秆的综合利用水平,推动秸秆作为商品能源逐步走

向产业化。

王奔供电所“党员服务队”对粉碎机、真空包装机等用

电设备进行检查、维修及试验漏电开关,同时向加工厂宣传

安全用电知识,讲解操作电气设备和清扫电气设备灰尘有

关注意事项,保证秸秆加工正常运行。

工厂建成后,这些被农民遗弃在田间的“废料”,如今成

了抢手的原料,再也没有人冒着被罚款拘留的风险去焚烧

秸秆了。

双辽市光明村建起秸秆加工厂

变 废 为 宝 保 家 园

投资13.6亿元的吉林国文医院三甲新医院建设项目是公主岭市的重点民生工程。自去年3月19日开工建设以来,进展顺利,正在进行内部装修、装饰,全力以赴保证质量,高标准建设花园式医院。二期工程也将于2017年12月正式投入使用,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东北最大的民营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本报记者 钱文波 通讯员 伊海龙 摄

多年来,桦甸市公吉乡的乡亲们普遍过上了好日子。

但由于特殊的丘陵地貌,农民居住分散、供电半径过大,村

民们饱受低电压之苦,尤其是北部的村民,“低电压”带来的

各种不便更是一言难尽。

由于“低电压”问题的存在,原本应该提高农民生活质

量的各种家用电器虽然走进了千家万户,但往往成了只能

看不能用的摆设;一些有经济头脑的农民想发展特产养殖、

小加工、小作坊等也都因为低电压始终发展不起来;秋忙季

节,村民之间互相“争电”、“抢电”的事情几乎天天发生,很

多人家因此产生矛盾;变压器首端用电,后面的要用电想都

不要想,使得老百姓都得赶到半夜再用,这些年因为用电问

题老百姓没少挨累。

今年,国网吉林供电公司把解决低电压问题列入首要

民生工程。公吉乡柳树村等21个低电压村屯就被列入其

中。如今,总投资额为100余万元的公吉乡21个村屯低电

压治理工程已全面开工,此项低电压治理工程将改造10千

伏线路12.4公里,改造0.4千伏配电线路8.97公里,更换

变压器20台。工程将使近千户用户受益,月底工程竣工

后,公吉乡北部山村将彻底告别“低电压”的历史,迎来电随

便用、敞开用的“有电新时代”!

据了解,自11月3日起,国网吉林供电公司按计划组织

88个施工队,分别在永吉、磐石、舒兰、桦甸、蛟河和城郊等6

个地域同时施工,力争用最短的时间解决村民用电“尴尬”问

题。为确保改造期间不影响该村村民正常生活及正常用电,

国网吉林供电公司实行白天停电改造晚上恢复供电措施,预

计到11月25日,5250名居民将彻底告别“低电压”。

治理低电压 造福众乡民李 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