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艺的生机与活力 -...

1
副刊 副刊 2020 8 4 日 星期二 20 20 本社社址:北京市朝阳门外金台西路 2 号 电子信箱: rmrbpeople.cn 邮政编码: 100733 电话查号台:(010 65368114 印刷质量监督电话:(010 65368832 广告部电话:(010 65368792 定价每月 24.00 零售每份 1.80 元广告许可证:京工商广字第 003 核心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民间 文艺植根乡土、紧随时代,与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相适 应,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 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实现创 造性转化;把握时代方向,与 现代社会发展相协调,民间 文艺服务公共文化体系和特 色文化产业建设,实现创新 性发展 民间文艺生于民间、兴 于民间,劳动人民是民间文 艺的创造者,生活是民间文 艺最广阔的舞台。在新的时 代条件下,把握民间文艺历 久弥新的规律,创造性地把 优秀因子融入当代生活,至 关重要 作为美食主题纪录片、“风味”系列矩阵 的一员,《风味原产地 · 甘肃》每集短短十分 钟的体量,短小轻巧,形式更加灵活。本季 节目深入我国内陆,走进“陇上小江南”的天 水、充满历史厚重感的河西走廊等地,通过 一个个美食故事,展现甘肃这一丝绸之路重 要路段的饮食文化。节目片头以动画加实 景拍摄的形式将食物与当地地貌巧妙贴合, 通过“原产地”这个地理概念,挖掘食物风味 和所在地域之间的关系,展现隐藏在食物背 后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变迁。 (庆 鸿) 综艺节目《花样实习生》,邀请三位大 众熟知的艺人,以实习生身份进入一家年 轻的互联网公司工作。面对自己不熟悉的 互联网企业文化,三位“实习生”主动融入、 不断学习,为年轻人带去自己的人生经 验。伴随科技进步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许 多新兴职业随之出现,三位“实习生”面对 新鲜领域抱以开放心态,富有正能量。从 节目本身来说,节奏可以更加紧凑,三位嘉 宾跨越年龄和职业、积极推动自我更新的 内容可以再突出些。 (安 和) 《快乐奇巴布》是一档益智教育类少儿 节目。节目由两位主持人“布丁哥哥”“奇妙 姐姐”带领多位小朋友一起做实验、玩游戏、 唱歌跳舞,并巧妙融入语文、数学、物理、化 学等多种学科知识。节目设有《小脑转转 转》《宝贝猜猜猜》《意想不到的结果》等多个 板块,编排上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更适合 少儿观看。《快乐奇巴布》初步具备了一款优 秀节目的品相,应当继续紧贴少儿需求,不 “注水”、不说教,让小观众们在欢笑中收获 知识、得到成长。 (柯 松) 新兴职业 跨界体验 美食故事 文化溯源 寓教于乐 有趣益智 我出身农村,对农村和 土地有很深的情结,所以我 的创作大多与乡村有关。近 七八年来,我一直深入乡村, 真情创作,注重反映脱贫攻 坚的艰辛历程,展示脱贫攻 坚带来的历史巨变,特别是 乡村精神面貌的变化。多年 创作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 面对乡村,只有深情拥抱, 真情表达,才能够创作出反 映时代精神、充满正能量的 作品。 创作好脱贫攻坚题材作 品,是时代的呼唤,是作家的 担当。新时期以来,特别是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乡村 发生巨大变化,脱贫攻坚取 得决定性进展,为世界瞩 目。全国贫困人口从 2012 年年底的 9899 万人减少到 2019 年年底的 551 万人,累 计减贫 9348 万人,年均减贫 1335 万人。农村贫困发生 率从 2012 年末的 10.2% 下降 2019 年末的 0.6% ,区域性 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 这一伟大成就呼唤广大作 家见证与记录。文学,首先 是对社会的发言,对当下发 声。报告文学是时代的号 角,历史的见证,报告文学 作家更要对时代、对国家、 对人民有情怀有担当。这 几年,在各地乡村行走,我 见证了脱贫成果背后的艰 辛与付出、泪水与汗水,看 到了众多作家在乡村忙碌奔 波的身影。 脱贫攻坚题材创作,需 要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 力。真实是报告文学的生 命,它要求作家必须走进事 件现场、走进真实生活、走进 人物内心。这还不够,还必 须真切地感知、判断、把握, 进而真实地记录、深刻地表 达。这是报告文学作家心中 应有的准绳。为创作《乡村 国是》,我先是通读并研究百余本扶贫主题书籍和文学作品, 接着走入火热的脱贫攻坚一线。两年多时间里,我走过 14 省份 39 个县的 202 个村庄。为创作《家住武陵源》,我深入张 家界武陵源区杨家坪村体验生活,耐心细致观察一个土家族 小姑娘的生活轨迹,也全方位了解这里的历史文化和民情风 俗。为创作《中国扶贫足迹》,记录精准脱贫、面貌发生巨大变 化的贫困乡村,我再次背上行囊,走进四川三河村、新疆阿亚 格曼干村、青海班彦村、江西神山村等数十个村庄。我知道, 作品的广度和深度,还取决于作家思想的广度和深度。我边 采访,边学习,边研究,力争更加深刻理解脱贫攻坚,既从历史 维度看精准扶贫的重要意义,也从全球视野看中国脱贫攻坚 的伟大贡献。 脱贫攻坚题材创作,贵在“情”,重在“新”。作家只有扑下 身子、扎根乡村,真正同群众打成一片,才能了解他们真实的 内心,才能创作出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与时代同呼 吸共命运的作品。采访时,我把自己当成小学生,认真倾听和 记录;创作时,我把焦点汇集在老百姓身上,以人民视角传递 人民心声。我不会忘记在湘西采访时,吉首市扶贫办彭明安 跟我说的:“你一定要多把笔墨放在基层,放在群众和扶贫干 部身上,多写他们的故事,多反映他们的心声。现在扶贫不是 任务式、表格式的了,扶贫人都带着感情来思考谋划,带着温 度来深入推进。你要是把群众的心声表达出来,这是个功德 无量的大好事。”脱贫攻坚题材创作,不能就脱贫写脱贫,必须 写出新思想、新面貌、新人物,要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塑造新人形象,书写新的史诗。 乡村是作家的广阔舞台,是取之不尽的文学富矿。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攻难克坚的奋斗精神不能丢,还有乡村振兴 等众多乡村题材等着我们去挖掘和书写。作为新时代的作 家,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走 进 实 践 深 处 ,观 照 人 民 生 活 ,表 达 人 民 心 声,用心用情用功抒 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我将继续行走在中国大地的 纵横阡陌。 脱贫攻坚题材创作,贵在“情”,重在 “新”,作家只有扑下身子、扎根乡村,真正 同群众打成一片,才能了解他们真实的内 心,才能创作出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 群众,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作品 民间文艺是人民群众朴素真挚的生活创 造。千百年来,人们通过民间文艺记录生活、 抒发情感、凝聚记忆,留下大量民间文艺宝贵 遗产。作 为 乡 愁 的 维 系、认 同 的 纽 带、人 民 群众幸福生活的表达,新时代民间文艺在转 化创新中呈现新的生机与活力。 守望文化乡土 民间文艺生于民间、兴于民间,劳动人 民是民间文艺的创造者,生活是民间文艺最 广阔的舞台。伴随工业化、城市化和全球化 进程,新建筑取代旧民居,大机器取代老手 艺,标准化商品取代辈辈传用的老物件,农 耕文化所孕育的民间文艺面临文化生态的 变迁。有形的物质在变,无形的精神情感赓 续。物质生活越发丰富,人们更渴望情感寄 托,更追求文化韵味,更需要体味乡愁。在 新的时代条件下和新的文化生态中,把握民 间文艺历久弥新的规律,创造性地把优秀因 子融入当代生活,至关重要。 乡土是一方地域,是人们的家园。中国 民间文艺家协会以“民间文艺之乡”为出发 点,在全国范围内持续深入地开展建设工 作,对民间文艺的典型进行整体性挖掘、梳 理与提炼,丰富民间文艺与当代生活的联 系,提升人们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培育 地方文化品牌。在愚公移山故事发源地河 南济源,当地党委政府创新举办文化节、民 俗艺术展、文化书市等系列活动,将愚公移 山文化研究与党建活动、党员干部培训有机 结合,在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中弘扬愚公移 山精神。在河北千年古县内丘,七夕民俗文 化独具特色,当地百姓每年农历七月都会举 办庙会、闺中乞巧等多种民俗活动,七夕民 俗文化得以整体性保护与梳理。“我们的节 —七夕民俗展演暨七夕文化论坛”的举 办,让七夕文化内涵得到进一步挖掘提炼, 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参与到浪漫的传统节 日中,在增强文化认同的同时,促进当地文 化旅游发展。 顺应时代发展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 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民间文艺的传承发 展要与时代同步伐,反映当代生活,体现当 代精神。以民间文学为例,民间故事、歌谣、 史诗、谚语、神话传说等以口口相传的方式 流传千年,讲故事、听故事是老百姓寓教于 乐、传承家风的重要途径。几十年来,中国 民间文艺家协会积极推动民间文艺发展,编 撰民间口头文学三套“集成”,开展中国民间 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保留珍贵文化记忆。新 时代实施《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传 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当前,民间文学表达方式更加多样。以 “中国故事节”为例,通过举办故事创作与故 事表演比赛,鼓励创作反映时代内涵的新作 品,通过少儿故事会、大学生故事会等系列 专题活动,挖掘培养青少年故事创作人才。 在辽宁大学举办的故事舞台剧专场展演中, 大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民间故事舞台剧,新 题材、新内容、新表现形式层出不穷,老故事 讲出文化韵味、新故事反映时代风貌,充分 展示当代大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大学 也以民间故事为载体,创新课堂教学,营造 大学生自觉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 氛围。今年,中国故事节开展抗疫故事会专 题活动,鼓励运用文字、短片、音画、表演等 多种艺术手段讲述中国人民的抗疫故事,这 些都为民间文艺的创新发展累积可贵经 验。伴随移动互联网普及应用,微博、微信、 短视频、网络直播成为社会大众特别是年轻 群体接受文化内容的主要平台,民间文学通 过微电影、短视频、网络文学、手机游戏、文 创设计等新的体验和互动形式重新激活,成 为唱响新时代、讲述新生活的生动载体。 服务公共文化 通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民间文艺 走进社区百姓,既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又 推动了自身传承创新,同时有助于促进城乡 均衡发展,筑牢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在新型 城镇化过程中,伴随生活空间改变和生活方 式变迁,山东胶南年画剪纸的功能和形式发 生变化。作为维系群体关系的纽带,这一传 统手艺在社区文化中得以发展和传承,形成 以社区文化为中心的新型传播体系。胶南 年画剪纸创作经历了从民俗题材向装饰题 材再到现实题材的创作转变。具有宣传教 育功能的现实题材年画剪纸,通过宣传栏、 广告牌等公共媒体进入大众视野,成为传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通过互联网 等新媒介,创作者借助各种渠道互相学习, 交流更加多样化,创作上体现多元审美趋 向;伴随旅游业发展,适应不同生活场景,年 画剪纸的题材类型等更加丰富。 民间文艺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中积极 发挥服务群众的作用。“小品小戏进社区” 这类活动抓住乡村文化鲜活载体,在文化 主体上,城乡民众自发创作,形成乡村文化 “众创”机制;在文化内容上,剧本主题寓教 于乐,建成乡村文化“共享”课堂;在文化传 播上,社区居民喜闻乐见,成为乡村文化 “互联”纽带,为乡村文化振兴做出了积极 探索。 助力产业发展 乡村是民间文艺的孕育母体和富集地, 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过程中, 开掘民间文艺资源,可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提 供内生动力。在“手艺农村”乡村特色文化 产业调研中,我们看到,民间文艺的转化创 新有助于改善乡村生活。从乡村文化资源 着手、从农民生产生活实际需求出发,因地 制宜发挥民间文艺创造性,发掘民间手工 艺、民间绘画的生产和市场潜力,做大乡村 特色文化产业,实现文化传承、产业发展和 文化富民等多重价值,有效提升村民的获得 感和幸福感。 以民间绘画为例,从宣传到文创,农民 画的功能、内容及创作主体随时代变化而发 展。上海金山农民画作为最早进入市场的 农民画,以其独特的“农民叙事”风格和鲜明 的地域文化特性,深受消费者喜爱。进入新 时代,为适应现代文化产业发展要求,金山 农民画在创作方向、艺术手法、运营方式、理 论研究等方面不断寻求创新突破,着重加强 知识产权保护,拓展衍生品设计转化路径, 培育地方文化艺术品牌,推动金山农民画与 农业、旅游业、会展业等相关产业融合发 展。金山农民画的创新发展使村民得到实 惠,也为乡村社区生产生活注入内生动力。 民间文艺是人民群众的智慧创造,是美 的创造。党的十八大以来,民间文艺植根乡 土、紧随时代,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相 适应,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现形 式,实现创造性转化;把握时代方向,与现代 社会发展相协调,民间文艺服务公共文化体 系和特色文化产业建设,实现创新性发展。 当前,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 息技术快速发展,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与消 费方式深刻变革,民间文艺在创造性转化与 创新性发展中持续探索前进,民间文艺正以 人民为中心,营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作者为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 艺家协会主席) 制图:汪哲平 民间文艺的生机与活力 潘鲁生 图片为网络纪录片《风味 原产地 · 甘肃》海报。

Transcript of 民间文艺的生机与活力 -...

Page 1: 民间文艺的生机与活力 - paper.people.com.cnpaper.people.com.cn/rmrb/images/2020-08/04/20/rmrb2020080420.… · 年年底的 9899 万人减少到 2019 年年底的 551 万人,累

副刊副刊 2020年 8月 4日 星期二2020

本社社址:北京市朝阳门外金台西路 2号 电子信箱:rmrb@people.cn 邮政编码:100733 电话查号台:(010)65368114 印刷质量监督电话:(010)65368832 广告部电话:(010)65368792 定价每月 24.00元 零售每份 1.80元 广告许可证:京工商广字第 003号

核心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民间文艺植根乡土、紧随时代,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相适应,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实现创造性转化;把握时代方向,与现代社会发展相协调,民间文艺服务公共文化体系和特色文化产业建设,实现创新性发展

民间文艺生于民间、兴于民间,劳动人民是民间文艺的创造者,生活是民间文艺最广阔的舞台。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把握民间文艺历久弥新的规律,创造性地把优秀因子融入当代生活,至关重要

作为美食主题纪录片、“风味”系列矩阵

的一员,《风味原产地·甘肃》每集短短十分

钟的体量,短小轻巧,形式更加灵活。本季

节目深入我国内陆,走进“陇上小江南”的天

水、充满历史厚重感的河西走廊等地,通过

一个个美食故事,展现甘肃这一丝绸之路重

要路段的饮食文化。节目片头以动画加实

景拍摄的形式将食物与当地地貌巧妙贴合,

通过“原产地”这个地理概念,挖掘食物风味

和所在地域之间的关系,展现隐藏在食物背

后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变迁。

(庆 鸿)

综艺节目《花样实习生》,邀请三位大

众熟知的艺人,以实习生身份进入一家年

轻的互联网公司工作。面对自己不熟悉的

互联网企业文化,三位“实习生”主动融入、

不 断 学 习 ,为 年 轻 人 带 去 自 己 的 人 生 经

验。伴随科技进步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许

多新兴职业随之出现,三位“实习生”面对

新鲜领域抱以开放心态,富有正能量。从

节目本身来说,节奏可以更加紧凑,三位嘉

宾跨越年龄和职业、积极推动自我更新的

内容可以再突出些。

(安 和)

《快乐奇巴布》是一档益智教育类少儿

节目。节目由两位主持人“布丁哥哥”“奇妙

姐姐”带领多位小朋友一起做实验、玩游戏、

唱歌跳舞,并巧妙融入语文、数学、物理、化

学等多种学科知识。节目设有《小脑转转

转》《宝贝猜猜猜》《意想不到的结果》等多个

板块,编排上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更适合

少儿观看。《快乐奇巴布》初步具备了一款优

秀节目的品相,应当继续紧贴少儿需求,不

“注水”、不说教,让小观众们在欢笑中收获

知识、得到成长。

(柯 松)

新兴职业 跨界体验美食故事 文化溯源 寓教于乐 有趣益智

我出身农村,对农村和

土地有很深的情结,所以我

的创作大多与乡村有关。近

七八年来,我一直深入乡村,

真情创作,注重反映脱贫攻

坚的艰辛历程,展示脱贫攻

坚带来的历史巨变,特别是

乡村精神面貌的变化。多年

创作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

面 对 乡 村 ,只 有 深 情 拥 抱 ,

真情表达,才能够创作出反

映时代精神、充满正能量的

作品。

创作好脱贫攻坚题材作

品,是时代的呼唤,是作家的

担当。新时期以来,特别是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乡村

发生巨大变化,脱贫攻坚取

得 决 定 性 进 展 ,为 世 界 瞩

目 。 全 国 贫 困 人 口 从 2012年 年 底 的 9899 万 人 减 少 到

2019 年 年 底 的 551 万 人 ,累

计减贫 9348 万人,年均减贫

1335 万 人 。 农 村 贫 困 发 生

率从 2012 年末的 10.2%下降

到 2019 年末的 0.6%,区域性

整 体 贫 困 基 本 得 到 解 决 。

这 一 伟 大 成 就 呼 唤 广 大 作

家见证与记录。文学,首先

是对社会的发言,对当下发

声 。 报 告 文 学 是 时 代 的 号

角 ,历 史 的 见 证 ,报 告 文 学

作 家 更 要 对 时 代 、对 国 家 、

对 人 民 有 情 怀 有 担 当 。 这

几 年 ,在 各 地 乡 村 行 走 ,我

见 证 了 脱 贫 成 果 背 后 的 艰

辛 与 付 出 、泪 水 与 汗 水 ,看

到了众多作家在乡村忙碌奔

波的身影。

脱贫攻坚题材创作,需

要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

力 。 真 实 是 报 告 文 学 的 生

命,它要求作家必须走进事

件现场、走进真实生活、走进

人物内心。这还不够,还必

须真切地感知、判断、把握,

进而真实地记录、深刻地表

达。这是报告文学作家心中

应有的准绳。为创作《乡村

国是》,我先是通读并研究百余本扶贫主题书籍和文学作品,

接着走入火热的脱贫攻坚一线。两年多时间里,我走过 14 个

省份 39 个县的 202 个村庄。为创作《家住武陵源》,我深入张

家界武陵源区杨家坪村体验生活,耐心细致观察一个土家族

小姑娘的生活轨迹,也全方位了解这里的历史文化和民情风

俗。为创作《中国扶贫足迹》,记录精准脱贫、面貌发生巨大变

化的贫困乡村,我再次背上行囊,走进四川三河村、新疆阿亚

格曼干村、青海班彦村、江西神山村等数十个村庄。我知道,

作品的广度和深度,还取决于作家思想的广度和深度。我边

采访,边学习,边研究,力争更加深刻理解脱贫攻坚,既从历史

维度看精准扶贫的重要意义,也从全球视野看中国脱贫攻坚

的伟大贡献。

脱贫攻坚题材创作,贵在“情”,重在“新”。作家只有扑下

身子、扎根乡村,真正同群众打成一片,才能了解他们真实的

内心,才能创作出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与时代同呼

吸共命运的作品。采访时,我把自己当成小学生,认真倾听和

记录;创作时,我把焦点汇集在老百姓身上,以人民视角传递

人民心声。我不会忘记在湘西采访时,吉首市扶贫办彭明安

跟我说的:“你一定要多把笔墨放在基层,放在群众和扶贫干

部身上,多写他们的故事,多反映他们的心声。现在扶贫不是

任务式、表格式的了,扶贫人都带着感情来思考谋划,带着温

度来深入推进。你要是把群众的心声表达出来,这是个功德

无量的大好事。”脱贫攻坚题材创作,不能就脱贫写脱贫,必须

写出新思想、新面貌、新人物,要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塑造新人形象,书写新的史诗。

乡村是作家的广阔舞台,是取之不尽的文学富矿。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攻难克坚的奋斗精神不能丢,还有乡村振兴

等众多乡村题材等着我们去挖掘和书写。作为新时代的作

家,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走

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

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我将继续行走在中国大地的

纵横阡陌。

行走在中国大地的纵横阡陌

纪红建

脱贫攻坚题材创作,贵在“情”,重在“新”,作家只有扑下身子、扎根乡村,真正同群众打成一片,才能了解他们真实的内心,才能创作出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作品

民间文艺是人民群众朴素真挚的生活创

造。千百年来,人们通过民间文艺记录生活、

抒发情感、凝聚记忆,留下大量民间文艺宝贵

遗产。作为乡愁的维系、认同的纽带、人民

群众幸福生活的表达,新时代民间文艺在转

化创新中呈现新的生机与活力。

守望文化乡土

民间文艺生于民间、兴于民间,劳动人

民是民间文艺的创造者,生活是民间文艺最

广阔的舞台。伴随工业化、城市化和全球化

进程,新建筑取代旧民居,大机器取代老手

艺,标准化商品取代辈辈传用的老物件,农

耕文化所孕育的民间文艺面临文化生态的

变迁。有形的物质在变,无形的精神情感赓

续。物质生活越发丰富,人们更渴望情感寄

托,更追求文化韵味,更需要体味乡愁。在

新的时代条件下和新的文化生态中,把握民

间文艺历久弥新的规律,创造性地把优秀因

子融入当代生活,至关重要。

乡土是一方地域,是人们的家园。中国

民间文艺家协会以“民间文艺之乡”为出发

点,在全国范围内持续深入地开展建设工

作,对民间文艺的典型进行整体性挖掘、梳

理与提炼,丰富民间文艺与当代生活的联

系,提升人们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培育

地方文化品牌。在愚公移山故事发源地河

南济源,当地党委政府创新举办文化节、民

俗艺术展、文化书市等系列活动,将愚公移

山文化研究与党建活动、党员干部培训有机

结合,在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中弘扬愚公移

山精神。在河北千年古县内丘,七夕民俗文

化独具特色,当地百姓每年农历七月都会举

办庙会、闺中乞巧等多种民俗活动,七夕民

俗文化得以整体性保护与梳理。“我们的节

日——七夕民俗展演暨七夕文化论坛”的举

办,让七夕文化内涵得到进一步挖掘提炼,

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参与到浪漫的传统节

日中,在增强文化认同的同时,促进当地文

化旅游发展。

顺应时代发展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

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民间文艺的传承发

展要与时代同步伐,反映当代生活,体现当

代精神。以民间文学为例,民间故事、歌谣、

史诗、谚语、神话传说等以口口相传的方式

流传千年,讲故事、听故事是老百姓寓教于

乐、传承家风的重要途径。几十年来,中国

民间文艺家协会积极推动民间文艺发展,编

撰民间口头文学三套“集成”,开展中国民间

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保留珍贵文化记忆。新

时代实施《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传

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当前,民间文学表达方式更加多样。以

“中国故事节”为例,通过举办故事创作与故

事表演比赛,鼓励创作反映时代内涵的新作

品,通过少儿故事会、大学生故事会等系列

专题活动,挖掘培养青少年故事创作人才。

在辽宁大学举办的故事舞台剧专场展演中,

大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民间故事舞台剧,新

题材、新内容、新表现形式层出不穷,老故事

讲出文化韵味、新故事反映时代风貌,充分

展示当代大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大学

也以民间故事为载体,创新课堂教学,营造

大学生自觉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

氛围。今年,中国故事节开展抗疫故事会专

题活动,鼓励运用文字、短片、音画、表演等

多种艺术手段讲述中国人民的抗疫故事,这

些 都 为 民 间 文 艺 的 创 新 发 展 累 积 可 贵 经

验。伴随移动互联网普及应用,微博、微信、

短视频、网络直播成为社会大众特别是年轻

群体接受文化内容的主要平台,民间文学通

过微电影、短视频、网络文学、手机游戏、文

创设计等新的体验和互动形式重新激活,成

为唱响新时代、讲述新生活的生动载体。

服务公共文化

通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民间文艺

走进社区百姓,既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又

推动了自身传承创新,同时有助于促进城乡

均衡发展,筑牢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在新型

城镇化过程中,伴随生活空间改变和生活方

式变迁,山东胶南年画剪纸的功能和形式发

生变化。作为维系群体关系的纽带,这一传

统手艺在社区文化中得以发展和传承,形成

以社区文化为中心的新型传播体系。胶南

年画剪纸创作经历了从民俗题材向装饰题

材再到现实题材的创作转变。具有宣传教

育功能的现实题材年画剪纸,通过宣传栏、

广告牌等公共媒体进入大众视野,成为传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通过互联网

等新媒介,创作者借助各种渠道互相学习,

交流更加多样化,创作上体现多元审美趋

向;伴随旅游业发展,适应不同生活场景,年

画剪纸的题材类型等更加丰富。

民间文艺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中积极

发挥服务群众的作用。“小品小戏进社区”

这类活动抓住乡村文化鲜活载体,在文化

主体上,城乡民众自发创作,形成乡村文化

“众创”机制;在文化内容上,剧本主题寓教

于乐,建成乡村文化“共享”课堂;在文化传

播 上 ,社 区 居 民 喜 闻 乐 见 ,成 为 乡 村 文 化

“互联”纽带,为乡村文化振兴做出了积极

探索。

助力产业发展

乡村是民间文艺的孕育母体和富集地,

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过程中,

开掘民间文艺资源,可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提

供内生动力。在“手艺农村”乡村特色文化

产业调研中,我们看到,民间文艺的转化创

新有助于改善乡村生活。从乡村文化资源

着手、从农民生产生活实际需求出发,因地

制宜发挥民间文艺创造性,发掘民间手工

艺、民间绘画的生产和市场潜力,做大乡村

特色文化产业,实现文化传承、产业发展和

文化富民等多重价值,有效提升村民的获得

感和幸福感。

以民间绘画为例,从宣传到文创,农民

画的功能、内容及创作主体随时代变化而发

展。上海金山农民画作为最早进入市场的

农民画,以其独特的“农民叙事”风格和鲜明

的地域文化特性,深受消费者喜爱。进入新

时代,为适应现代文化产业发展要求,金山

农民画在创作方向、艺术手法、运营方式、理

论研究等方面不断寻求创新突破,着重加强

知识产权保护,拓展衍生品设计转化路径,

培育地方文化艺术品牌,推动金山农民画与

农 业 、旅 游 业 、会 展 业 等 相 关 产 业 融 合 发

展。金山农民画的创新发展使村民得到实

惠,也为乡村社区生产生活注入内生动力。

民间文艺是人民群众的智慧创造,是美

的创造。党的十八大以来,民间文艺植根乡

土、紧随时代,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相

适应,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现形

式,实现创造性转化;把握时代方向,与现代

社会发展相协调,民间文艺服务公共文化体

系和特色文化产业建设,实现创新性发展。

当前,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

息技术快速发展,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与消

费方式深刻变革,民间文艺在创造性转化与

创新性发展中持续探索前进,民间文艺正以

人民为中心,营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作者为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

艺家协会主席)

制图:汪哲平

民间文艺的生机与活力潘鲁生

图片为网络纪录片《风味

原产地·甘肃》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