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期 緣來如此 輔神新老師 - Catholic ·...

4
13 第十八期 輔神人 與輔神結緣,純屬意外! 一九九七年初,耶穌會中華省會長視察香港會院之際,召我面 談;見面後,便直截了當問我,是否願意到臺灣唸神學?我感到意 外,也有一點為難。一方面喜歡到輔神進修神學,同意也希望留在香 港,幫助年邁的父親認識天主教信仰。待我陳明情況後,他的答覆清 楚明確:把父親交給天主!因信服這句話,同年暑期來到輔神,開始 唸基礎神學課程。原先打算完成神學學士課程後,繼續唸宗研所碩 士,然後到國外進修。然而,天主卻另有計劃!學士課程結束後,隨 即進修神研所碩士⋯⋯去年六月十二日,通過神研所博士論文口試 後,立刻回到香港,任教香港聖神修院神哲學院,同時在聖依納爵小 堂服務。 十二年光陰,隨著淡水河的韻律無聲流逝。 輔神的歲月,是我生命中重要的歷程。 進會之初,願意日後從事靈修輔導服務,學術於我,屬另一星球 的任務。完成基礎神學課程前,會長卻派遣我走學術的道路!基於聽命,加上對求學的興趣,踏上了神學的不歸路。十二 年內,我完成鐸職陶成,教職實習,學術訓練:千禧年在香港晉鐸,零二年教學實習,零九年在臺灣完成博士課程。回首 十二年光景,在跌跌撞撞中攀過了一座又一座的學術山嶺!上主的計劃,又有誰能參透? 雖然任教神學才一兩年,卻意外地經驗到無窮樂趣!學生的用心學習,積極正面的回應,給予我極大的鼓舞。原本因 長上之命與神學結緣,竟因日久生情,最終墮入愛河,服從的確有其奧秘的一面! 因在聽命,緣在輔神。緣已在此。 緣來緣去,此刻便是永恆。 緣來如此 輔神新老師 黃錦文 神父 我出生於美國紐約,並於1964年進入瑪利諾修女會。當1971年完成在美國芝加哥Mundelein學院的神學培育後,我被派往 東非坦尚尼亞的Mwanza,並在一所中學教授宗教課,和一群年輕的天主教學生工作,同時負責一個中學的學生中心,以幫 忙從鄉村負笈到都市求學的學生。 1975年我回到美國從事修會的使命教育與推展的工作。我與修會團體分享在非洲所體驗到的美好經驗,並鼓舞他們對 世界所有民族有更深的瞭解。 1978年我非常高興接到一個新的派遣—來到台灣。首先我到新竹華語學院學中文,次年我到高雄擔任職工中心的主任, 並開始學台語,職工中心提供一個讓勞工們有機會認識朋友、尋求支持與引導生命方向、並學習領導的技能,以幫助在台灣 處於變動情況中的其他勞工們。 19891993年我再次接受修會派任回到美國,並開始於紐約復旦大學(Fordham University)研讀神學,並於1995年獲得道 學碩士(M.A.)、2001年獲得系統神學博士。我的論文題目“Soteriology of Aloysius Pieris”更加深我對基督神學真正從亞洲核心 持續發展的熱情。 我在2001年回到台灣,2002年受到谷寒松神父之邀,開始在神學院教書。透過教授—基督論、系統神學、教會的社會 訓導以及女性神學等課程,讓我有機會為台灣地區的未來神職人員從 事一部分的神學教育與培育工作,對此我個人感到非常的榮幸。除了 在神學院教書之外,我也有幸經常被台灣各單位或其他國家邀請去演 講或帶避靜。我的基督信仰透過不斷地參與教會,因更加融合台灣文 化的生活而變得更加的豐富。 2008 年,我被亞洲主教團邀請擔任平信徒和家庭會議發表有關 Enabling Women: Gender in the Context of Church Documents”方面的議題。 這一年我擔任亞洲主教團—BILA會議東亞婦女委員會的委員,今年負 責舉辦535日在桃園舉辦的東亞婦女會議,主題是“瑪利亞,我們 現代婦女真正的典範”。我也時常旅行到各地,例如今年夏天將會有 5個星期到Zimbabwe,和當地生活於困苦的人們分享生命,並親身體驗 另一個地方教會。 每一天我感謝天主賞賜我成為一位瑪利諾會修女的聖召,並召叫 我向台灣的朋友分享生命和信仰。 輔神老師之一〜 葛素玲修女 ▲葛修女於帶避靜後與其中的教友合影。

Transcript of 第十八期 緣來如此 輔神新老師 - Catholic ·...

Page 1: 第十八期 緣來如此 輔神新老師 - Catholic · 後,立刻回到香港,任教香港聖神修院神哲學院,同時在聖依納爵小 堂服務。 十二年光陰,隨著淡水河的韻律無聲流逝。

12 13

第十八期 輔神人

與輔神結緣,純屬意外!一九九七年初,耶穌會中華省會長視察香港會院之際,召我面

談;見面後,便直截了當問我,是否願意到臺灣唸神學?我感到意外,也有一點為難。一方面喜歡到輔神進修神學,同意也希望留在香港,幫助年邁的父親認識天主教信仰。待我陳明情況後,他的答覆清楚明確:把父親交給天主!因信服這句話,同年暑期來到輔神,開始唸基礎神學課程。原先打算完成神學學士課程後,繼續唸宗研所碩士,然後到國外進修。然而,天主卻另有計劃!學士課程結束後,隨即進修神研所碩士⋯⋯去年六月十二日,通過神研所博士論文口試後,立刻回到香港,任教香港聖神修院神哲學院,同時在聖依納爵小堂服務。

十二年光陰,隨著淡水河的韻律無聲流逝。

輔神的歲月,是我生命中重要的歷程。進會之初,願意日後從事靈修輔導服務,學術於我,屬另一星球

的任務。完成基礎神學課程前,會長卻派遣我走學術的道路!基於聽命,加上對求學的興趣,踏上了神學的不歸路。十二年內,我完成鐸職陶成,教職實習,學術訓練:千禧年在香港晉鐸,零二年教學實習,零九年在臺灣完成博士課程。回首十二年光景,在跌跌撞撞中攀過了一座又一座的學術山嶺!上主的計劃,又有誰能參透?

雖然任教神學才一兩年,卻意外地經驗到無窮樂趣!學生的用心學習,積極正面的回應,給予我極大的鼓舞。原本因長上之命與神學結緣,竟因日久生情,最終墮入愛河,服從的確有其奧秘的一面!

因在聽命,緣在輔神。緣已在此。

緣來緣去,此刻便是永恆。

緣來如此∼ 輔神新老師黃錦文 神父

我出生於美國紐約,並於1964年進入瑪利諾修女會。當1971年完成在美國芝加哥Mundelein學院的神學培育後,我被派往東非坦尚尼亞的Mwanza,並在一所中學教授宗教課,和一群年輕的天主教學生工作,同時負責一個中學的學生中心,以幫忙從鄉村負笈到都市求學的學生。

1975年我回到美國從事修會的使命教育與推展的工作。我與修會團體分享在非洲所體驗到的美好經驗,並鼓舞他們對世界所有民族有更深的瞭解。

1978年我非常高興接到一個新的派遣—來到台灣。首先我到新竹華語學院學中文,次年我到高雄擔任職工中心的主任,並開始學台語,職工中心提供一個讓勞工們有機會認識朋友、尋求支持與引導生命方向、並學習領導的技能,以幫助在台灣處於變動情況中的其他勞工們。

1989∼1993年我再次接受修會派任回到美國,並開始於紐約復旦大學(Fordham University)研讀神學,並於1995年獲得道學碩士(M.A.)、2001年獲得系統神學博士。我的論文題目“Soteriology of Aloysius Pieris”更加深我對基督神學真正從亞洲核心持續發展的熱情。

我在2001年回到台灣,2002年受到谷寒松神父之邀,開始在神學院教書。透過教授—基督論、系統神學、教會的社會訓導以及女性神學等課程,讓我有機會為台灣地區的未來神職人員從事一部分的神學教育與培育工作,對此我個人感到非常的榮幸。除了在神學院教書之外,我也有幸經常被台灣各單位或其他國家邀請去演講或帶避靜。我的基督信仰透過不斷地參與教會,因更加融合台灣文化的生活而變得更加的豐富。

2008年,我被亞洲主教團邀請擔任平信徒和家庭會議發表有關“Enabling Women: Gender in the Context of Church Documents”方面的議題。這一年我擔任亞洲主教團—BILA會議東亞婦女委員會的委員,今年負責舉辦5月3∼5日在桃園舉辦的東亞婦女會議,主題是“瑪利亞,我們現代婦女真正的典範”。我也時常旅行到各地,例如今年夏天將會有5個星期到Zimbabwe,和當地生活於困苦的人們分享生命,並親身體驗另一個地方教會。

每一天我感謝天主賞賜我成為一位瑪利諾會修女的聖召,並召叫我向台灣的朋友分享生命和信仰。

輔神老師之一〜葛素玲修女

▲葛修女於帶避靜後與其中的教友合影。

Page 2: 第十八期 緣來如此 輔神新老師 - Catholic · 後,立刻回到香港,任教香港聖神修院神哲學院,同時在聖依納爵小 堂服務。 十二年光陰,隨著淡水河的韻律無聲流逝。

14

輔神人 第十八期

15

徐光啟神學獎學金陳擎虹 捐助人 5,000蔣平權 捐助人 10,000張蕙蘭 捐助人 1,510張瑞雲 捐助人 5,000鄭文宏 捐助人 3,000戴玉山 捐助人 2,000王玉春 捐助人 1,000陳琤琤 捐助人 2,000林俊甫 捐助人 3,000嘉德琳 捐助人 40,000鐘美育 捐助人 2,000樓翼雲 捐助人 3,000王端敏 捐助人 300劉志強 捐助人 2,000曾振文 捐助人 1,000柯環月 捐助人 4,000蘇撫群 捐助人 3,000呂紹嵩 捐助人 3,000劉蕎薇 捐助人 1,000林秀蘭 捐助人 4,000吳慧琨 捐助人 2,400阮麗娟 捐助人 5,000黃春蘭 捐助人 1,000丁予安 捐助人 20,000楊瑞珍 捐助人 500王家珍 捐助人 170,000楊淑潤 捐助人 6,000陳如玉 捐助人 1,000林秀貞 捐助人 1,000李元璞 捐助人 1,500蕭鍾百合 捐助人 5,000廖千鶴 捐助人 500陳爾蘭 捐助人 20,000吳順玉 捐助人 1,000楊麗娟 捐助人 2,000莊秀錦 捐助人 2,000王寶源 捐助人 1,000胡雪娥 捐助人 2,000譚覺珍 捐助人 1,000陳新寬 捐助人 1,500溫淑雲 捐助人 52,000曾金海 捐助人 2,000姜春香 捐助人 4,000楊廣譽 捐助人 500曾愛美 捐助人 500蔡錦綿 捐助人 1,200龔興民 捐助人 100林炯垚 捐助人 15,000董瓊華 捐助人 1,000陳秀英 捐助人 1,500陳美澄 捐助人 3,000黃鳳嬌 捐助人 1,600陳舜芝 捐助人 5,000鄭吳秀珍 捐助人 2,000林建樺 捐助人 20,000郭 榮 捐助人 50,000林勝平 捐助人 1,000吳子清修女 捐助人 1,000張孝先 捐助人 2,000張瑞碧 捐助人 1,000

捐 款 徵 信 錄【2009年8月∼2010年4月】

余政倫 捐助人 5,500馮麗春 捐助人 40,000吳祚綏 捐助人 10,000張迺琦 捐助人 5,000蔡強娘 捐助人 600周善行 捐助人 5,000周成華 捐助人 5,000古偉勳 捐助人 10,000馬修莉薇 捐助人 5,000劉明儀 捐助人 1,000 谷雁翔 捐助人 1,000林淑貞 捐助人 1,000陳輕煙 捐助人 10,000陳青鳳 捐助人 500莊玉華 捐助人 1,000張桂芳  捐助人 2,000陳舜鳳 捐助人 1,000沈天賞 捐助人 3,000鄭重熙 捐助人 1,000廖豔紅 捐助人 4,000潘明富 捐助人 10,000張蔡錦繡 捐助人 5,000蘇惠瓊 捐助人 3,000竺麗江 捐助人 1,000張世澤 捐助人 5,000顧為珍 捐助人 1,200李麗香 捐助人 5,000張志揚 捐助人 1,000歐吳素瑛 捐助人 1,000許先生 捐助人 300董育華 捐助人 1,000潘淑媛 捐助人 5,000曾夢娜 捐助人 2,000韓清芳 捐助人 10,000徐楊麗華 捐助人 2,000劉竹清 捐助人 1,000潘惠富 捐助人 1,000林坤榮 捐助人 3,000陳杏枝 捐助人 2,000程鏡明 捐助人 3,000吳 明 捐助人 5,000李展光 捐助人 100吳銘芳 捐助人 2,000顏碧枝 捐助人 2,000鞠忠誠 捐助人 20,000袁治農 捐助人 3,000夏太長 捐助人 10,000劉自輝 捐助人 2,000陳文生 捐助人 10,000曹炎炎 捐助人 5,000鐘讚美 捐助人 5,000張達人 捐助人 10,000徐惠美 捐助人 2,000何綺梅 捐助人 1,000張小曼 捐助人 10,000李欽中 捐助人 390陳彥如 捐助人 5,000陳彥志 捐助人 5,000潘立芸 捐助人 2,000尹銀華 捐助人 2,000石濟民 捐助人 5,000劉玉琴 捐助人 2,000

吳富春 捐助人 4,000林素雲 捐助人 500徐敏瑜 捐助人 10,000蕭文鎮 捐助人 1,000闕玲瓏 捐助人 10,000鄧美華 捐助人 15,000鄭郭雲娥 捐助人 2,000林玉英 捐助人 500 郭向莉 捐助人 2,000楊效齡 捐助人 10,000郭書翰 捐助人 2,000劉麗妙 捐助人 3,000曹善鵬 捐助人 500張家慶 捐助人 3,000張掌佩 捐助人 5,000徐春月 捐助人 2,000李竹梅 捐助人 1,000沈哲生 捐助人 2,000李 瑛 捐助人 5,000陳興翼 捐助人 2,000郭 米 捐助人 9,000陳敏慧 捐助人 2,000吳英俊 捐助人 1,200華霖和 捐助人 2,000許先生 捐助人 300陳志光 捐助人 500許國英 捐助人 1,000喬益人 捐助人 9,000張在明 捐助人 1,000彭蔭剛 捐助人 50,000周玉雲 捐助人 1,000邱續元 捐助人 3,000黃紫雲 捐助人 1,000李麗增 捐助人 1,000陳月珍 捐助人 1,000吳國賢 捐助人 2,000張涵鈺 捐助人 500 洪淑玲 捐助人 600 陳同曜 捐助人 500 楊萬鍾 捐助人 1,300張儷瓊 捐助人 3,000許振乾 捐助人 1,000田李靖安 捐助人 1,000陳乃智 捐助人 3,000李孝芬 捐助人 3,600吳嘉雄 捐助人 1,000吳金山 捐助人 500方麗月 捐助人 2,000盧秋生 捐助人 1,000解紅祥 捐助人 1,000王小四 捐助人 30,000袁尚淑蘭 捐助人 1,000蘇真慧 捐助人 2,000陳方濟 捐助人 1,000沈玟妤 捐助人 700龍祥燕 捐助人 1,000楊玉雪 捐助人 2,000徐嘉菁 捐助人 1,000林富子 捐助人 2,000姜忠宏 捐助人 4,000鄭明琪 捐助人 1,000黃雄信 捐助人 2,000

魏瓊瑜 捐助人 500李國鈺 捐助人 3,000居季芬 捐助人 3,000徐世良 捐助人 3,000李寶蓮 捐助人 1,000莊瑞珠 捐助人 4,000殷凱奇 捐助人 1,000林惠芳 捐助人 2,000陳宏豪 捐助人 10,000馮怡園 捐助人 20,000屈何鳳珍 捐助人 2,000任竹敏 捐助人 1,000賴慶火 捐助人 2,000胡麗華 捐助人 1,000陳文信 捐助人 1,000萬啟曄 捐助人 2,000劉英華 捐助人 10,000毛蓮英 捐助人 2,000張大惠 捐助人 1,000陳忠銘 捐助人 2,000陳惠玲 捐助人 1,600曾宏尼 捐助人 3,000李榮宗 捐助人 5,000陳永怡 捐助人 2,000嚴天賜 捐助人 1,000無名氏 捐助人 10,000王傳賢 捐助人 2,000吳武雄 捐助人 5,000林順正 捐助人 10,000聶增榮 捐助人 10,000苗賢哲 捐助人 2,000高茂榮 捐助人 3,000葉錦龍 捐助人 3,000姚凌森 捐助人 2,000劉振忠 捐助人 5,000孟懿君 捐助人 3,000張才女 捐助人 1,000彭憶珍 捐助人 1,000李兩就 捐助人 5,000瞿懋勤 捐助人 1,000周馬淑姬 捐助人 20,000林月惠 捐助人 1,500溫雪梅 捐助人 2,000李清壁 捐助人 1,500陳潤明 捐助人 6,000成 濤 捐助人 1,000莊麗美 捐助人 2,000彭福桂 捐助人 3,000吳美瑩 捐助人 500潘競成 捐助人 5,000吳秀玉 捐助人 2,000徐森川 捐助人 1,000程濟五 捐助人 2,000徐嘉芳 捐助人 1,000谷昊澤 捐助人 1,000谷欣晨 捐助人 1,000蒲武雄 捐助人 2,000唐 琳 捐助人 1,000陳彩絨 捐助人 3,000梁笑陽 捐助人 2,000林淑美 捐助人 1,000蕭信雲 捐助人 10,000

Page 3: 第十八期 緣來如此 輔神新老師 - Catholic · 後,立刻回到香港,任教香港聖神修院神哲學院,同時在聖依納爵小 堂服務。 十二年光陰,隨著淡水河的韻律無聲流逝。

14 15

第十八期 輔神人

呂幸捐 捐助人 5,000李寧遠 捐助人 2,000徐寶珠 捐助人 1,000郭林玉英 捐助人 500歐晉德 捐助人 3,000宋秀貞 捐助人 2,000傅竹君 捐助人 15,000何張綉玲 捐助人 500龐體賢 捐助人 2,000孫建雄 捐助人 20,000吳祖芳 捐助人 3,000楊瑞玉 捐助人 2,000林崇德 捐助人 1,000鄭春綉 捐助人 1,000張明麗 捐助人 200陳淑真 捐助人 5,000陳方濟 捐助人 1,000張祐禎 捐助人 1,200李 鶯 捐助人 10,000顏玲秋 捐助人 1,000潘水嬌 捐助人 1,000馬理諾 捐助人 2,000陳孝義 捐助人 300邱京蕙 捐助人 3,000丁道源 捐助人 2,000袁陳詠芬 捐助人 2,000呂秀香 捐助人 1,000陳益明 捐助人 20,000李雪芬 捐助人 3,000林崇德 捐助人 1,000徐世琳 捐助人 2,000張同宰 捐助人 2,000柯嘉榕 捐助人 1,000顧肇欽 捐助人 500歐陽紅 捐助人 10,000潘 露 捐助人 1,000李治娟 捐助人 1,000蔡芳梅 捐助人 5,000王隆珍 捐助人 2,000蘇立文 捐助人 20,000羅 鈞 捐助人 3,000高麗玲 捐助人 10,000曾淑鑾 捐助人 1,000朱耀燦 捐助人 4,000魏斐然 捐助人 4,000陳美珠 捐助人 2,400黃 比 捐助人 600林維新 捐助人 500涂淑惠 捐助人 2,000呂世美 捐助人 500劉宥均 捐助人 1,000孫傳仙 捐助人 2,000林敏勝 捐助人 2,000傅佩玲 捐助人 2,000黃杰夫 捐助人 15不具名者 捐助人 1,000劉冠群 捐助人 1,000林白翎 捐助人 20,000趙秋蒂 捐助人 5,000林 煜 捐助人 2,000王新中 捐助人 2,500李君佩 捐助人 6,000揚 芬 捐助人 1,000劉麗雲 捐助人 1,000胡蘊雪 捐助人 500莊佩菁 捐助人 100胡黛珍 捐助人 1,000陳輝煌 捐助人 2,000余珍誼 捐助人 1,000黃世澤 捐助人 1,000

郭慧人 捐助人 3,000李振國 捐助人 300裘友真 捐助人 1,500連末彩 捐助人 1,000洪素紫 捐助人 2,000葉佳豔 捐助人 500所厚棻 捐助人 1,200李小英 捐助人 1,000李安朋 捐助人 2,000郭慧天 捐助人 2,000呂 爽 捐助人 1,200魏偉義 捐助人 1,000張美琴 捐助人 600陳秋連 捐助人 500曾郁雯 捐助人 3,500林冠宏 捐助人 2,000林惠芳 捐助人 2,000任蓬子 捐助人 1,200李克勉主教 捐助人 3,000柯靜芬 捐助人 1,000林玉梅 捐助人 3,000黃裕媚 捐助人 10,000寶豐食品行 捐助人 1,050洪宗榮 捐助人 1,000劉邦俊 捐助人 1,000游婕琳 捐助人 100曾郁佳 捐助人 4,000無名氏 捐助人 52,000邱涵智 捐助人 2,000楊明儒 捐助人 500林祥建、鄭萊頤 捐助人 10,000古偉瀛、易青青 捐助人 5,000常士宣、史曉榮 捐助人 30,000周敏秀、羅宗宜 捐助人 10,000莊蘇秀蓮、莊淑容 捐助人 10,000張帆人、戴台馨 捐助人 6,000唐鴻舜、周素雲 捐助人 10,000 江行全、王巧明 捐助人 5,000 林峰、顏清連 捐助人 6,000曾憲幹、張如玲 捐助人 6,000劉俊良、張廷絪 捐助人 6,000藍明滿、李炳漳母子 捐助人 1,500盧紹業、吳靈笙 捐助人 20,000 何正心、何正方 捐助人 3,000 蔡慎明、黃鳳梧 捐助人 5,000湯煥昇、林明珠 捐助人 10,000耕莘醫院永和分院 捐助人 5,000天主教社會服務修女會 捐助人 10,000耶穌寶血女修會 捐助人 10,000財團法人台北市天主教耶穌孝女會 捐助人 5,000

方濟中醫診所 捐助人 1,000古亭耶穌聖心堂主日學老師 捐助人 13,800財團法人天主教聖母聖心修女會 捐助人 10,000中華聖母會 捐助人 10,000古亭聖心堂聖詠團 捐助人 3,000古亭聖心堂常青會 捐助人 2,000財團法人天主教聖神傳教會 捐助人 10,000財團法人天主教耶穌聖心修女會 捐助人 5,000道明傳教修女會 捐助人 2,000錫箔亮印刷有限公司 捐助人 5,000培崗有限公司 捐助人 2,000泰山明志聖方濟堂 捐助人 5,000天主教在台傳教150周年大會 志工 捐助人 3,400高沛、顏睦涵 捐助人 20,000陳建仁夫婦 捐助人 2,000陳德沛ˋ魏斐然 捐助人 4,000李立人、劉玉屏 捐助人 20,000陳聰榮、王威莉 捐助人 5,000張金龍、吳惠珍 捐助人 3,000余哲民、傅梅桂 捐助人 2,000許建群、江秀鳳 捐助人 5,000朱冠群、劉燦瑤、劉俊儀、劉燦堂 捐助人 500朱冠倫、朱續聖、張靜怡 捐助人 500黃美貞、黃維潤 捐助人 10,000謝雲玉、蘇崑昌 捐助人 20,000徐懋元、尤淑雅 捐助人 18,000朱冀瑛、顏長億 捐助人 1,000新店主顧聖母團 捐助人 2,000財團法人天主教靈醫會 捐助人 3,000

楊廷筠教師基金劉喬薇 1,000 龔興民 300王端敏 900何慧芳 5,000 財團法人台北市天主教耶穌孝女會 5,000

補助神學院林淑理 10,000 台北市天主教聖母聖心傳教修女會 10,000 Michelle 曹 6,400 神學院第41屆畢業生 8,328 魏斐然 1,000

補助教義系福傳組經費財團法人天主教高雄教區 24,300 無名氏 5,000 龔正雄 50,000 陳俊安 2,000 黃裕媚 10,000 艾立勤神父 5,000

補助編輯室經費楊素娥 75,451 山岡三治神父 (Yamaoka Samji) 1,200 梁錦文 10,640

補助神學院經費基金李雪芬 6,000 加爾默羅聖母聖衣隱修會 9,000 王靜君 500姚筱鑽.鍾亞納 2,000 Anna Chin Ying Tien 5,875Yu-Hua J. Guarino 161,885King Lau Hu, Anna Lan Sun 15,373Yu Hua J. Guarino,Tammy Chang 61,929

八八受災重建家園教義系福傳組 2,200潘雯靜 5,000錢玲珠 10,000 張瑞雲 3,000莫麗萍 3,000莊慶信 10,000新事社會服務中心 20,000鍾世明 3,000 福傳組三年級學生 2,500神學&教義系二年級學生 2,210王裕程 2,000李昌明 6,000尹世德 5,000善心人士兩位 2,900楊翊憶 200楊翊苓 300楊芳宜 2,000

【以上資料如有遺誤,煩

請指正,非常感謝!】

由於篇幅有限,本刊僅列

以上各項捐款徵信錄。感

謝恩人們的慷慨熱心捐

助,祈求天主保祐您們!

Page 4: 第十八期 緣來如此 輔神新老師 - Catholic · 後,立刻回到香港,任教香港聖神修院神哲學院,同時在聖依納爵小 堂服務。 十二年光陰,隨著淡水河的韻律無聲流逝。

2010年輔神人第十八期輔 仁 大 學 神 學 院

242台北縣新莊市中正路514巷103號電話:(02)2901-7270傳真:(02)2906-2439

國內郵資已付

新 莊 郵 局

第 一 支 局

莊字第0005號

印 刷 品

輔大神學院夜間教友神學課程

2010年秋季學期課程預告

(2010年9月14日起至2011年1月13日止)〜台北班〜◆H80「孟子與聖經」主 講 人:房志榮 神父 上課時間:每星期二晚上7:30~9:30。上課地點:耕莘文教院409教室。

〜桃園班〜◆H82「靈修神學」主 講 人:曾慶導 神父 上課時間:每星期二晚上7:30~9:30。上課地點:德來活動中心901教室。

◆報名自即日起,至9月5日止。招生簡章索取電話:29017270轉分機507 E-mail:[email protected]網站:http://www.catholic.org.tw/theology/

◆H81「自我覺察與信仰成長」主 講 人:尹美琪 修女 上課時間:每星期四晚上7:30~9:30。上課地點:耕莘文教院409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