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深对流云对 ! # 和...

12
!" 卷第 # $%&% ' ()*+,-,./01+23/4567/-8),1*9:9*,+9,- ;/3<!" =/<# :,8 6>$%&% 银燕 曲平 金莲姬 >$%&%> 热带深对流云对 (? =? =? ! ? ! 的垂直输送作用 . > 大气科学 !" # '$# '!@>A*+A2+ B0 C*+D .*+E*2+F*>$%&%>;,16*923612+-8/16/4(? =? =? ! 2+G? !HI61/8*923G,,89/+J,96*/+ . >()*+,-,./01+23/4567/-8),1*9:9*,+9,- *+()*+,-, !" # '$# '!@> 收稿日期 $%%' &% %' $%&% %& $# 收修定稿 资助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K#%%#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 $%&%(L"$M@%$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 作者简介 银燕 &'@$ 年出生 博士 教授 主要从事大气气溶胶 云降水等方面的研究 NO72*3 I*+I2+ +0*-6>,G0>9+ 热带深对流云对 !" #" #" " $ 的垂直输送作用 银燕 & 曲平 & $ 金莲姬 & 陈宝君 !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中国气象局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 南京 $&%%"" $ 天津市气象科学研究所 天津 !%%%K" !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南京 $&%%'! 利用 $%%# && 月至 $%%@ $ 5(PQ;N 5,1/-/32+G(),7*923P12+-8/16*+61/8Q9239/+;N96*/+ 场试验期间在澳大利亚北部达尔文地区取得的 (? ? ! =? =? ! 飞机探测资料 并结合 RA:CEQP 后向轨迹 模式结果 分析这几种气体成分在对流卷云砧内外的分布情况 并探讨热带深对流云对于污染气体的垂直输送作 分析结果显示 在孤立对流云卷云砧中 云砧内部 ? ! =? =? ! 浓度均大于云外 (? 则不同 只有在近 地面浓度高时才如此 在近地面浓度较小时 卷云砧内部的浓度反而小于云外进一步分析造成这两类气体分布 差异的原因 发现 (? 主要借助深对流云将对流层下层以及对流云周围环境中的 (? 夹卷并动力垂直输送到对流 云顶部卷云砧中 而对于 ? ! =? =? ! 来说 除了上述作用以外还可能与对流云内部其他物理机制 如闪 造成新的 ? ! =? =? ! 有关 这些新生气体随着风暴内部强烈的上升气流被最终输送进云砧中 关键词 生物质燃烧 垂直输送 季风 卷云砧 文章编号 &%%@ 'M'# $%&% %# %'$# &$ 中图分类号 C"$@<# 文献标识码 5 %&'()*+,-'+./ 0 1'(12!" #" #" +.3" $4 5 -'1 0 )*+,6&& 0 !1.7&*()7&!,183/ AQ= A2+ & BSC*+D & $ .Q=E*2+F* & 2+G(RN=L2/F0+ ! &"# $ %&'()&*() $+ (),*-(. / 0#)1230 $ .12.&456471)(4-#4*( + 8014&9#*#()(:( ; 12&:,5-141.*)&*1(4 <&4 = 14 ; >417#).1* $ ( + ?4@ + ()-&*1(4A21#42#B C#204(:( ;$ <&4 = 14 ;$&%%"" $C1&4 = 149#*#()(:( ; 12&:?4.*1*D*# C1&4 = 14!%%%K" ! A20((:( + ,*-(. / 0#)12A21#42#. <&4 = 14 ; >417#).1* $ <&4 = 14 ;$&%%'! 94/('+*( P),9/+9,+6126*/+-/4(? ? ! =? 2+G=? ! T*6)*+2+G/06-*G,/42+J*3-2+G6),*1J,16*923612+-8/16*+ 61/8*923G,,89/+J,96*J,93/0G-21,2+23IU,GH2-,G/+2*1912467,2-01,7,+6-/H62*+,GG01*+D6),5(PQ;N 5,1/-/3 2+G(),7*923P12+-8/16*+61/8Q9239/+;N96*/+ 4*,3G92782*D+*+V21T*+1,D*/+ 50-6123*2 41/7=/J,7H,1$%%# 6/W,H1021I$%%@ 2+G9/7H*+,GT*6)6),H29X612F,96/1I92390326,GT*6)=?55 RA:CEQP 7/G,3>P),1,-036- -)/T6)26*+-*+D3,O9,339/+J,96*J,93/0G- 6),9/+9,+6126*/+-/4? ! =?2+G=? !21,)*D),1*+-*G,2+J*3-6)2+/06O -*G, T)*3,4/1(? 6)*-*-610,/+3IT),+9/+9,+6126*/+/4(?+,216),N216)Y--01429,*-)*D) /6),1T*-, 6),9/+O 9,+6126*/+*-3/T,1*+-*G,2+J*3-6)2+/06-*G,>W1/724016),12+23I-*-/46),8/--*H3,7,9)2+*-7-H,)*+G6),-,8),O

Transcript of 热带深对流云对 ! # 和...

Page 1: 热带深对流云对 ! # 和 的垂直输送作用dqwl.nuist.edu.cn/TeacherFiles/file/20160630/6360287389752781216377451.pdf · 树林的覆盖比率很高!尤其是在东部沿海地区(在

书书书

第!"

卷 第#

$%&%

年'

月大

!

气!

科!

()*+,-,./01+23/4567/-

8

),1*9:9*,+9,-

;/3<!"

!

=/<#

:,

8

6>$%&%

银燕!曲平!金莲姬!等>$%&%>

热带深对流云对(?

"

=?

"

=?

!

和?

!

的垂直输送作用 #

.

$

>

大气科学!

!"

%

#

&'

'$# '!@> A*+A2+

!

B0

C*+

D

!

.*+E*2+

F

*>$%&%>;,16*923612+-

8

/16/4(?

!

=?

!

=?

!

!

2+G?

!

H

I

61/

8

*923G,,

8

9/+J,96*/+

#

.

$

>()*+,-,./01+23/4567/-

8

),1*9:9*,+9,-

%

*+()*+,-,

&!

!"

%

#

&'

'$# '!@>

收稿日期!

$%%' &% %'

!

$%&% %& $#

收修定稿

资助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K#%%#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L"$M@%$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

作者简介!

银燕!男!

&'@$

年出生!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大气气溶胶"云降水等方面的研究(

NO72*3

'

I

*+

I

2+

!

+0*-6>,G0>9+

热带深对流云对!"

!

#"

!

#"

!

和"

$

的垂直输送作用

银燕&

!

曲平&

!

$

!

金莲姬&

!

陈宝君!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中国气象局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

$&%%""

$

天津市气象科学研究所!天津!

!%%%K"

!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南京!

$&%%'!

摘!

要!

利用$%%#

年&&

月至$%%@

年$

月5(PQ;N

%

5,1/-/32+G(),7*923P12+-

8

/16*+61/

8

Q9239/+;N96*/+

&外

场试验期间在澳大利亚北部达尔文地区取得的(?

"

?

!

"

=?

和=?

!

飞机探测资料!并结合RA:CEQP

后向轨迹

模式结果!分析这几种气体成分在对流卷云砧内外的分布情况!并探讨热带深对流云对于污染气体的垂直输送作

用(分析结果显示!在孤立对流云卷云砧中!云砧内部?

!

"

=?

"

=?

!

浓度均大于云外)而(?

则不同!只有在近

地面浓度高时才如此!在近地面浓度较小时!卷云砧内部的浓度反而小于云外(进一步分析造成这两类气体分布

差异的原因!发现(?

主要借助深对流云将对流层下层以及对流云周围环境中的(?

夹卷并动力垂直输送到对流

云顶部卷云砧中!而对于?

!

"

=?

和=?

!

来说!除了上述作用以外!还可能与对流云内部其他物理机制 %如闪

电&!造成新的?

!

"

=?

和=?

!

有关!这些新生气体随着风暴内部强烈的上升气流被最终输送进云砧中(

关键词!

生物质燃烧!

垂直输送!

季风!

卷云砧

文章编号!

&%%@ 'M'#

%

$%&%

&

%# %'$# &$

!!!

中图分类号!

C"$@<#

!!!

文献标识码!

5

%&'()*+,-'+./

0

1'(12!"

!

#"

!

#"

!

!

+.3"

$

4

5

-'1

0

)*+,6&&

0

!1.7&*()7&!,183/

AQ=A2+

&

!

BSC*+

D

&

!

$

!

.Q=E*2+

F

*

&

!

2+G(RN=L2/

F

0+

!

&"#

$

%&'()&*()

$+

(),*-(.

/

0#)1230

$

.12.&456471)(4-#4*(

+

8014&9#*#()(:(

;

12&:,5-141.*)&*1(4

!

<&4

=

14

;

>417#).1*

$

(

+

?4@

+

()-&*1(4A21#42#BC#204(:(

;$

!

<&4

=

14

;

$&%%""

$C1&4

=

149#*#()(:(

;

12&:?4.*1*D*#

!

C1&4

=

14!%%%K"

!A20((:(

+

,*-(.

/

0#)12A21#42#.

!

<&4

=

14

;

>417#).1*

$

!

<&4

=

14

;

$&%%'!

94/('+*(

!

P),9/+9,+6126*/+-/4(?

!

?

!

!

=?

!

2+G=?

!

T*6)*+2+G/06-*G,/42+J*3-2+G6),*1J,16*923612+-

8

/16*+

61/

8

*923G,,

8

9/+J,96*J,93/0G-21,2+23

I

U,GH2-,G/+2*1912467,2-01,7,+6-/H62*+,GG01*+

D

6),5(PQ;N

%

5,1/-/3

2+G(),7*923P12+-

8

/16*+61/

8

Q9239/+;N96*/+

&

4*,3G927

8

2*

D

+*+V21T*+1,

D

*/+

!

50-6123*2

!

41/7=/J,7H,1$%%#

6/W,H1021

I

$%%@

!

2+G9/7H*+,GT*6)6),H29X612

F

,96/1

I

92390326,GT*6)=?55 RA:CEQP7/G,3>P),1,-036-

-)/T6)26*+-*+

D

3,O9,339/+J,96*J,93/0G-

!

6),9/+9,+6126*/+-/4?

!

!

=?2+G=?

!

21,)*

D

),1*+-*G,2+J*3-6)2+/06O

-*G,

!

T)*3,4/1(?

!

6)*-*-610,/+3

I

T),+9/+9,+6126*/+/4(?+,216),N216)Y--01429,*-)*

D

)

!

/6),1T*-,

!

6),9/+O

9,+6126*/+*-3/T,1*+-*G,2+J*3-6)2+/06-*G,>W1/724016),12+23

I

-*-/46),

8

/--*H3,7,9)2+*-7-H,)*+G6),-,

8

),O

Page 2: 热带深对流云对 ! # 和 的垂直输送作用dqwl.nuist.edu.cn/TeacherFiles/file/20160630/6360287389752781216377451.pdf · 树林的覆盖比率很高!尤其是在东部沿海地区(在

+/7,+2*6*-4/0+G6)266),

D

2-,-21,612+-

8

/16,G2+G21,,+612*+,G6/6),2+J*3236*60G,-*+6),6/

8

32

I

,1-/49/+J,9O

6*J,93/0G->W/1?

!

!

=?

!

2+G=?

!

!

2

8

21641/7612+-

8

/16H

I

6),G,,

8

9/+J,96*J,93/0G-

!

/6),17,9)2+*-7-

!

-09)2-

3*

D

)6+*+

D

!

T)*9)3,2G-6/6),J21*26*/+/4?

!

!

=?

!

2+G=?

!

9),7*9233

I

!

72

I

H,1,-

8

/+-*H3,4/16),7,2-01,G1,-036-

*+6),2+J*31,

D

*/+

!

6)26*-

!

2336),-,+,T3

I

4/17,G

D

2-,-T*33H,G,3*J,1,G6/6),0

88

,132

I

,1-*+6),9/+J,96*J,9/1,-

0

8

/+4/1726*/+>

:&

5

;1'3/

!

H*/72--H01+*+

D

!

J,16*923612+-

8

/16

!

7/+-//+

!

2+J*39*110-

<

!

引言

深对流云是大气质量垂直输送的主要载体!其

中的强烈上升气流能够使各种痕量气体和气溶胶在

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由边界层源区输送到对流层上层

甚至平流层低层 %

()264*,3G2+G(106U,+

!

&'M"

)

V*9X,1-/+,623>

!

&'MK

)

C*9X,1*+

D

,623>

!

&'M'

&(

(/66/+,623>

%

&''#

&通过对全球对流层大气成分收

支情况的估计!指出由深对流造成的边界层大气垂

直输送每年大约有'%

次!其中很大一部分能够到

达对流层上层(深对流在热带地区甚至可把边界层

大气直接输送到对流层顶或平流层低层(通常这些

被垂直输送到高层的痕量气体和气溶胶具有比在大

气低层更长的生命期或滞留时间!因此深对流云对

这些气体和气溶胶在对流层的再分布影响很大(

L1/T,33,623>

%

&''@

&通过分析在&''$

年'

"

&%

月的PZ5(NO5

%

P12+-

8

/162+G567/-

8

),1*9

(),7*-61

I

=,216),N

[

026/1O5632+6*9

&试验和\PN

%

=5:5\3/H23P1/

8

/-

8

),1*9N]

8

,1*7,+6

&试验的

观测数据发现'巴西地区大范围燃烧产生的烟流可

以被对流风暴输送到对流层上层并通过光化学作用

生成大量?

!

!并在向下游的平流输送作用下到达

南大西洋上空!而在深对流影响较小的时期!燃烧

烟流仅在@X7

高度以下的范围内通过平流输送到

大西洋的上空(高会旺等 %

&''M

&利用一个欧拉型

硫沉降模式研究了积云对硫污染物垂直输送的作

用!模拟结果表明积云引发的垂直气流可使对流层

高层的硫污染物浓度增加#%̂

"

"%%̂

(李冰等

%

&'''

!

$%%&

&则利用一个耦合的冰雹云_

化学模

式模拟了我国陕西一次单体积云对流的发展过程及

其对对流层?

!

和=?

!

等化学成分再分布的作用(

他们的模拟结果表明!云内强烈的垂直输送能在!%

分钟内把低层低体积分数的?

!

和高体积分数的

=?

$

快速并有效地输送到对流层上部!造成化学物

质的再分布(

PT/)

I

,623>

%

$%%$

&对美国中西部地

区中尺度对流风暴卷云出流区附近的大气成分和新

气溶胶质粒的形成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

浓度

由出流区外部的&%%

88

H

%

&%

_'

!体积浓度!下同&

增大到出流区内的&!%

88

H

(此外!他们还观测到

=?

的浓度也由出流区外的几乎为零增大至出流区

内的&#%%

88

6

%

&%

_&$

!体积浓度!下同&(尽管他们

未对云的入流区进行观测!但上述结果已明确表

明!深对流云能将低层大气的化学成分垂直输送到

对流层顶!这些成分随后通过卷云出流区被有效地

输送到更大的区域(

热带深对流云对全球能量平衡"水物质和大气

成分的垂直再分布起关键作用(相对于地球上的其

他地区来说!由于观测资料有限!对热带深对流云

垂直输送作用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本文利用于

$%%#

年&&

月至$%%@

年$

月在澳大利亚北部达尔

文地区实施的5(PQ;N

%

5,1/-/32+G(),7*923

P12+-

8

/16*+61/

8

Q9239/+;N96*/+

&外场试验所取

得的的(?

"

?

!

"

=?

和=?

!

飞机观测资料!通过

分析这几种气体成分在对流风暴致生的卷云砧内外

的分布情况!探讨深对流云对于污染气体的垂直输

送作用(

=

!

外场试验和相关仪器简介

5(PQ;N

试验是由英国"加拿大等几个国家共

同资助的国际综合观测项目!其主要目的是理解不

同尺度对流过程对气溶胶和痕量气体的垂直输送作

用 %

;20

D

)2+,623>

!

$%%M

&(

5(PQ;N

外场试验选

择澳大利亚北部的达尔文 %

&$>"&̀:

!

&!%>'̀N

&及

其以北的PQaQ

岛附近地区作为实验观测区域!试

验时间选在$%%#

年末至$%%@

年初!其主要原因是

该地区'%

&

&局地人类活动影响较小(达尔文地区

人口稀少!人为排放对大气的影响很小(该地区的

经济以畜牧业"矿业"旅游业和政府服务业为主!

工业污染的影响也基本可以排除(%

$

&生物质的燃

烧现象发生频繁(

PQaQ

岛和澳大利亚大陆上!桉

@$'

大!

气!

科!

()*+,-,./01+23/4567/-

8

),1*9:9*,+9,-

!!!

!

!"

;/3<!"

Page 3: 热带深对流云对 ! # 和 的垂直输送作用dqwl.nuist.edu.cn/TeacherFiles/file/20160630/6360287389752781216377451.pdf · 树林的覆盖比率很高!尤其是在东部沿海地区(在

树林的覆盖比率很高!尤其是在东部沿海地区(在

每年的春末秋初和夏季!这里气候干热多风!大面

积的森林火灾在澳洲大陆就成了十分常见的生态现

象(良好的森林覆盖和干热的气候条件常造成长达

!

"

#

个月的火灾危险期 %高瑞平!

&''"

&(%

!

&季风

环流的影响(该试验区域全年可划分为湿季和干

季(湿季约从&&

月到次年"

月 %

R/332+G

!

&'M@

&!

由夏季风盛行期 %在"%%)C2

以下盛行西风&和夏

季风建立*间断期 %中低层盛行偏东风&组成

%

b,,+2+,623>

!

&''%

&(%

"

&对流风暴(在V21T*+

地区北部的PQaQ

岛上空海风辐合常常会产生十分

壮观的风暴 %

(21H/+,,623>

!

$%%%

&!这种被当地人

称作 +

R,96/1

,的风暴几乎在每天的同一时间段发

生!成为研究热带深对流云的天然实验室(在季风

的建立期和间断期!对流活动主要由孤立的单体风

暴控制(这种巨大的 +

R,96/1

,风暴!比季风时期

的风暴更为深厚!且有着更为活跃的电过程!其高

度可以达到甚至穿透对流层顶 %

&KX7

&!并能将对

流层低层气团直接抬升注入热带对流层顶层 %

61/

8

O

*92361/

8

/

8

20-,32

I

,1

!简称PPE

&或热带平流层低

层 %

61/

8

*9233/T,1-6126/-

8

),1,

!简称PE:

&(除此

之外!达尔文地区完善的气象观测设备和机场条件

也是选择在该地进行外场试验的主要原因(

5(PQ;N

试验共使用两架飞机分别对对流层

低层和对流层高层深对流云砧卷云区气溶胶和大气

成分进行观测(

533,+,623>

%

$%%M

&对低层飞机观

测结果进行了分析!本文则重点分析利用澳大利亚

N

D

1,66

高空飞机对对流云卷云区痕量气体的探测结

果(在本文所涉及的试验中!

N

D

1,66

装载相关设备

从达尔文机场起飞!在达尔文地区以及PQaQ

岛上

空进行探测(该飞机飞行高度可达&#X7

!飞行速

度约为M%

"

&%%7

*

-

!一般在&%X7

以上的高空平

飞!对卷云进行穿云探测(粒子的取样间隔为#-

和&%-

!气体的取样间隔为&-

!相对较慢的飞行速

度辅以较短的取样间隔提高了探测数据的时空分辨

率(飞机携带仪器如表&

所示(

$

!

结果分析

$><

!

云内外!"

!

"

$

!

#"

和#"

!

综合对比分析

为了更清晰地说明云内外气体分布的差异!本

文只选择相对孤立的对流云云砧个例进行分析比

较(根据澳大利亚气象局对夏季风转变时期的界定

以及R/332+G

%

&'M@

&对该区域季节的气候学研究!

整个试验期间可大致划分为季风建立期 %

$%%#

&&

月'

日"

&$

月&&

日!其中$%%#

年&&

月'

"

!%

日也被称作燃烧期&"季风盛行期 %

$%%@

年&

月&!

日"

$

月!

日&"季风间断期 %

$%%@

年$

月"

"

&K

日&等不同阶段!且在不同时期会出现性质截然不

同的对流(

b,,+2+,623>

%

&''%

&通过卫星监测得出的研

究结果表明!

PQaQ

岛在夏季风建立期雷暴日的比

例达到'!̂

!在湿季的其它时期!岛上的对流活动

也较为频繁(

b,,+2+2+G(21H/+,

%

&''$

&的研究

认为!无论是夏季风建立期"间断期!还是季风盛

行期!海陆风交汇可能是该区域对流的主要触发机

制!然而这两个时期的对流有明显的差异(在夏季

风建立期和间断期!对流活动主要出现在陆地上!

通常以日周期明显的对流复合体为主 %

b,,+2+,6

23>

!

&'MM

&)夏季风盛行期!陆地和海洋上都频繁出

现对流!形成天气尺度的组织!经常以带状形式向

东或向西传播 %

b,,+2+2+GL1/G

I

!

&'MM

&!日周期

同样存在但并不显著!且日变化中最强对流出现时

表<

!

?

@

'&((

飞机装载仪器

-+4,&<

!

?

@

'&((

0

+

5

,1+3

仪器 探测内容 测量原理 取样间隔

\C:

和c,6

飞行位置"气温"气压和风速 %

&RU

& *

&-

(?2+23

I

U,1 (?

浓度 %

&RUd$

88

H

& 荧光&-

PNO"'(S;?U/+,-,+-/1

?

!

浓度 %

d$

88

H

&

S;

射线吸收&-

=?2+G=?

$

9),7*307*+,-9,+6G,6,96/1 =?

和=?

!

浓度 %

88

6

& 化学发光&-

:NC((3/0GC216*93,Q72

D

,1

%

(CQO$!%

& 云中冰晶粒子形状和数浓度谱 %

#

"

$!%%

#

7

& 光学散射&%-

VcP(3/0G2+G5,1/-/3:

8

,961/7,6,1

%

(5:

& 气溶胶和云粒子数浓度谱 %

%>#"

"

#%7

& 光学散射#-

VcP(3/0GQ72

D

*+

D

C1/H,

%

(QC

& 云粒子数浓度谱 %

$%

#

7

"

$77

& 光学散射#-

K$'

#

期!

=/<#

银燕等'热带深对流云对(?

"

=?

"

=?

!

和?

!

的垂直输送作用

AQ=A2+,623>;,16*923P12+-

8

/16/4(?

!

=?

!

=?

!

!

2+G?

!

H

I

P1/

8

*923V,,

8

(/+J,96*J,(3/0G-

!!!

Page 4: 热带深对流云对 ! # 和 的垂直输送作用dqwl.nuist.edu.cn/TeacherFiles/file/20160630/6360287389752781216377451.pdf · 树林的覆盖比率很高!尤其是在东部沿海地区(在

间与夏季风建立时期不一致 %

b,,+2+,623>

!

&'MM

&(

R/332+G

%

&'M@

&和V1/-G/T-X

I

%

&''@

&认为!夏季

风建立期和间断期的对流具有大陆性!强度较大)

而夏季风盛行期间的对流则多为海洋性的!强度较

小(许多观测事实证实了该观点(

a*33*27-,623>

%

&''$

&"

Z063,G

D

,,623>

%

&''$

&"

b,,+2+2+G(21O

H/+,

%

&''$

&都曾观测到夏季风间断期的对流单体

中存在着更活跃的电过程!单体的雷达反射率高值

中心也位于更高的高度)

P/129*+62,623>

%

$%%$

&对

PZcc

%

P1/

8

*923Z2*+4233c,2-01*+

D

c*--*/+

&卫

星资料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大陆性风暴的高度比

起海洋性风暴有更高的高度和更大的冰水含量)

c2

I

2+GL233*+

D

,1

%

$%%K

&利用V21T*+

雷达的PQO

P5=

%

P),P)0+G,1-6/17QG,+6*4*926*/+

!

P129X*+

D

!

5+23

I

-*-

!

2+G=/T92-6*+

D

&产品%

V*]/+2+Ga*,+,1

!

&''!

&分析了$%%!

年&&

月至$%%"

年$

月期间对流

元的统计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夏季风盛行期对流活

动发生的平均高度较间断期有一定降低(

通过上述研究可以发现达尔文地区夏季风建立

期和间断期有着比季风盛行期更大强度的对流(

本次试验中相关雷达资料 %

(

波段双线偏振雷

达的雷达反射率因子图像资料以及L,11*72)

雷达

降水强度资料&也显示出上述特征(季风建立期盛

行大陆性对流!且对流风暴回波顶的高度可以超过

&KX7

(雷达雨强图所显示的雨强经常可达到重

度(季风盛行期对流活动大大减弱!对流风暴回波

顶通常在&%X7

高度以下!当地的降水也相应地急

剧减少(这期间的雷达雨强图上通常只显示轻微的

降水量!降水面积也急剧缩小!且只有较为零星的

分布(季风间断期的雷达回波图与雨强图显示PQO

aQ

岛附近又开始盛行孤立的深对流风暴!并逐渐

延伸到澳大利亚大陆上(对流活动也逐渐由$

月@

日的单体风暴逐渐增强为$

月'

日的多单体风暴(

表$

和表!

中分别给出5(PQ;N

试验中孤立

对流卷云砧全部个例中的(?

和?

!

的探测结果!

其中5N%"

"

5N%@

"

5N&&

和5N&!

处于季风建立

期!

5N&M

在季风盛行期!

5N$#

"

5N$@

和5N$K

季风间断期的探测个例(

平飞时的云中数据基于N

D

1,66

飞机携带的

(5:

"

(QC

与(CQ

所探测到的云区位置进行判断!

云中数据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

&

(QC

探测到的粒

子 %

(QC

测量粒子粒径范围大于$%7

&总数浓度不

表=

!

卷云砧内外!"

浓度值 "

00

4

#

-+4,&=

!

!"*1.*&.('+()1.;)(A).+.318(/)3&12+.7),/

"

00

4

#

平均值 云下 最低探测高度 不同高度范围平均值!!!

穿云探测高度

范围*X7

架次 日期 云内 云外 最大值 所处高度*7

数值 高度*7 $%%%7 "%%%7 @%%%7 M%%%7

5N%" $%%#O&&O&@ M$>K K!>" &@@>K% $$'K &!'>% @'% &!#>$" &%%>%& &%!>K# '$>'@ &!>$

"

&!>M

5N%@ $%%#O&&O!% M%>& KM># &&K>#@ !&!! &%$>& K"% MM>"! '&>K& M$>'& M$>'M &&>@

"

&">&

5N&& $%%#O&$O%@ @'>@ @%>" '!>#$ $@!% M&>M" #%@ M#>K$ M!>&! KM>@' K!>"# &$>!

"

&">K

5N&! $%%#O&$O%' @%>#' #">'M &&K>MK $&M' &&%>"M ##K &%!>!" '!>M! K$>#" @&>M@ &$>%

"

&!>$

5N$# $%%@O%$O%@ @@>' K$># M%>'@ '!"" #M>" K!K #">K% #@>M# #!>!# "'>$M &$>'

"

&">&

5N$@ $%%@O%$O%M @$>!M @@>"' '! M@#M #@>%' #$& @&>@" #&>@" #'>"" M!>&M &!>M

"

&">#

5N$K $%%@O%$O&% @$>"K K%>&K M">M &%"# @%>$M ##! @'>$' #K>$ #&>'! #K>!@ &$>!

"

&">&

表$

!

卷云砧内外"

$

浓度的特征值 "

00

4

#

-+4,&$

!

"

$

*1.*&.('+()1.;)(A).+.318(/)3&12+.7),/

"

00

4

#

平均值 云下 最低探测高度 不同高度范围平均值!!!

穿云探测高度

范围*X7

架次 日期 云内 云外 最大值 所处高度*7

数值 高度*7 $%%%7 "%%%7 @%%%7 M%%%7

5N&& $%%#O&$O%@ &K>K M>!" @$>% @$K$ @&>" "% $">%M !M>M# "'>@K !M>!K &$>!

"

&$>'

5N&M $%%@O%&O$$ $&>MM&@>% "$>" '$&$ "! !$ &&>&' &!>$' &M>!% $">M" &&>!

"

&!>'

5N$# $%%@O%$O%@ !%>@ $#>"# @$>#@ K%"% "$>KM !& &@>'K $M>K! "@>%M !!>@" &$>'

"

&">&

5N$@ $%%@O%$O%M $'>&#&@>!M "@>" "@"" K%>%$ "& &#>!K $M>%$ !$>M" $!>"M &$>'

"

&#>%

5N$K $%%@O%$O&% "%>K@!M>"K @#>' @$&% &!%># !" $@>"% $">M% "@>!@ !&>K$ &$>!

"

&">&

M$'

大!

气!

科!

()*+,-,./01+23/4567/-

8

),1*9:9*,+9,-

!!!

!

!"

;/3<!"

Page 5: 热带深对流云对 ! # 和 的垂直输送作用dqwl.nuist.edu.cn/TeacherFiles/file/20160630/6360287389752781216377451.pdf · 树林的覆盖比率很高!尤其是在东部沿海地区(在

为%

)%

$

&

(CQ

探测到的粒子 %

(CQ

测量粒子粒径范

围大于#7

!且(CQ

数据经过订正后只保留了在卷

云中探测到的数据部分&总数浓度不为%

)%

!

&

(5:

连续测到了粒径大于$7

的粒子且含水量大

于&%

_"

D

*

7

!的区域(

图&

!

5N%"

飞行探测中冰水含量 %

Qa(

&%

2

&"

(?

浓度 %

H

&"

=?

!

浓度 %

9

&和=?

浓度 %

G

&随时间的变化(飞机飞行高度也在图中标出

W*

D

>&

!

%

2

&

P),*9,T26,19/+6,+6

%

Qa(

&!%

H

&

(?9/+9,+6126*/+

!%

9

&

=?

!

9/+9,+6126*/+

!

2+G

%

G

&

=?9/+9,+6126*/+G01*+

D

43*

D

)65N%">

P),43*

D

)6236*60G,*-23-/-)/T+

因=?

与=?

!

可利用的探测架次极少!所以

没有进行类似的列表!但是将在后面的个例分析

中!用图来进行展示(

由于飞机在云下飞行时很少有平飞阶段!因此

表$

和!

中给出的不同高度范围的平均值各取垂直

&%%%7

范围内数值作平均!例如表中所示$%%%7

处的平均值为&#%%7

至$#%%7

高度之间飞机上

升"下降和平飞过程中所有数据的平均值(从表!

中可以看出!所有?

!

个例都是云中值大于云外值!

平均浓度值也可相差达&!

88

H

%

5N$@

&!而在个别

个例中云内外(?

浓度值瞬时值最大可相差"@

88

H

%表中未给出&(

=?

与=?

!

由于探测日数极少!只

给出&

个个例 %见图&

&!亦为云中大于云外(而

(?

的情况 %表$

&则与前三者不同!在季风建立期

的几个个例中!

(?

浓度均为云内大于云外!其中

5N%@

的探测任务为横穿大范围独立云砧边缘!因

此云内外(?

浓度平均值相差不大!但还是呈现出

云内大于云外的特征(季风间断期则相反!为云外

大于云内!且相差达K

88

H

(从表$

中还可以看出!

季风间断期对流层下层的(?

浓度远低于季风建立

期(

图&

和图$

给出5N%"

%

$%%#

年&&

月&@

日&

和5N&&

%

$%%#

年&$

月@

日&两个架次的探测个

例!两次探测都是处于季风建立期(由于仪器故障

与探测任务安排方面的原因!本文无法给出同一天

的=?

"

=?

!

"

(?

和?

!

在云砧内外的对比(因此!

在5N%"

个例中给出(?

"

=?

和=?

!

)在5N&&

例中给出(?

和?

!

(图&

和图$

给出的信息包括

由(CQ

探测的云粒子数浓度计算的冰水含量 %金莲

'$'

#

期!

=/<#

银燕等'热带深对流云对(?

"

=?

"

=?

!

和?

!

的垂直输送作用

AQ=A2+,623>;,16*923P12+-

8

/16/4(?

!

=?

!

=?

!

!

2+G?

!

H

I

P1/

8

*923V,,

8

(/+J,96*J,(3/0G-

!!!

Page 6: 热带深对流云对 ! # 和 的垂直输送作用dqwl.nuist.edu.cn/TeacherFiles/file/20160630/6360287389752781216377451.pdf · 树林的覆盖比率很高!尤其是在东部沿海地区(在

图$

!

5N&&

飞行探测中冰水含量 %

2

&"

(?

浓度 %

H

&"和?

!

浓度 %

9

&随时间的变化(飞机飞行高度在图 %

2

&中标出

W*

D

>$

!

%

2

&

P),Qa(

!%

H

&

(?9/+9,+6126*/+

!

2+G

%

9

&

?

!

9/+9,+6126*/+G01*+

D

43*

D

)65N&&>P),43*

D

)6236*60G,*-23-/-)/T+*+

%

2

&

姬!

$%%K

&!飞机飞行高度以及上述几种气体的浓

度分布!其中云区位置为(CQ

冰水含量大于%

的部

分(

图&

和图$

中给出的信息包括整个探测过程的

数据!即飞机上升"下降和在不同高度反复平飞穿

云的过程(这两个个例均为横穿独立卷云砧探测!

因此!两幅图中含水量的每一个峰值即为一次穿云

过程(图&

和图$

清楚地显示!有云的区域 %云含

水量较大&

(?

"

=?

"

=?

!

和?

!

的浓度均有所增

加(

$>=

!

云内外!"

浓度差异的个例分析

下面!在季风建立期与季风间断期各选择&

个例进行(?

浓度分布的对比(每个个例选择&

平飞穿云航段(图!

%见文后彩图&为所选择的

5N%"

和5N$@

这两个个例中两个时刻的卫星云

图!图中白色直线为所选取的航段的穿云路线(

这两个个例都是独立对流云云砧!且云砧只有

一个核心区!云粒子在中心部位最浓(图!2

中所

表示航段的探测时间为%K

'

$K

"

%K

'

!@

%协调世界时!

下同&!图!H

所表示的探测时间为%'

'

&&

"

%'

'

$K

(

两个航段高度相近!分别为&!>$X7

和&!>MX7

(图

!2

中的云砧逐渐向南伸展移动!而图!H

中的云砧

逐渐向西北方向伸展移动(

图"2

D

分别给出了两个个例中云冰粒子数浓

度"

(?

和?

!

浓度以及同高度风速和风向的变化

情况(从图"2

"

H

"

G

"

,

中可以看出!云中(?

浓度

较大!云外浓度较低!云内外相差可达#%

88

H

上)在云中云粒子数浓度较大处(?

浓度较大!边

缘较小(云的边缘由于与周围空气的混合和交换使

得(?

有一定程度的稀释)云中来自卷云出流区方

向的风速越大%北风!云砧南移&!

(?

浓度也越大(

除了(?

!图"4

给出了5N$@

个例中?

!

的浓度分

布(可以看出?

!

浓度为云内"

云外!与5N%"

(?

分布规律较一致!而(?

则为云外"

云内!云

边由于和外界空气混合!较之云中心浓度大(那

么!这是为什么-

$>$

!

生物质燃烧对对流层上层!"

和"

$

浓度的影

上述结果说明!在季风建立期!

(?

和?

!

在对

流云出流区浓度都是云内大于云外!而在季风间断

期(?

浓度是云外大于云内(为理解(?

浓度在季

风不同时期云内外差异的原因!分别计算了各时期

不同高度层上气流的#

天后向轨迹!见图#

和图@

(

图#2

"

H

分别是季风建立前生物质燃烧期 %

$%%#

&&

月'

日至!%

日&和季风建立期 %

&$

月&

日至&&

日&对流层中低层$X7

和"X7

高度附近观测日#

天后向轨迹图!图#9

"

G

分别是季风盛行期和间断

期同样高度层的情况!同样地!图@2

"

G

表示对流

层中高层@X7

和MX7

的情况(这些图是基于

=(NC

%

=26*/+23(,+6,1-4/1N+J*1/+7,+623C1,O

%!'

大!

气!

科!

()*+,-,./01+23/4567/-

8

),1*9:9*,+9,-

!!!

!

!"

;/3<!"

Page 7: 热带深对流云对 ! # 和 的垂直输送作用dqwl.nuist.edu.cn/TeacherFiles/file/20160630/6360287389752781216377451.pdf · 树林的覆盖比率很高!尤其是在东部沿海地区(在

图"

!

5N%"

飞行探测中在&!>$X7

高度平飞期间探测到的冰晶数浓度 %

=(

&%

2

&"

(?

浓度 %

H

&以及水平风速和风向 %

9

&随时间的变化)

5N$@

飞行探测中在&!>MX7

高度平飞期间探测到的冰水含量 %

G

&"

(?

%

,

&和?

!

%

4

&浓度以及水平风速和风向 %

D

&随时间的变化

W*

D

>"

!

%

2

&

P),+07H,19/+9,+6126*/+

%

=(

&

/4*9,

8

216*93,-

!%

H

&

(?9/+9,+6126*/+

!

2+G

%

9

&

6),T*+G-

8

,,G2+GG*1,96*/+7,2-01,G26&!>$O

X7236*60G,G01*+

D

43*

D

)65N%"

)%

G

&

6),Qa(

!%

,

&

(?9/+9,+6126*/+

!%

4

&

?

!

9/+9,+6126*/+

!

2+G

%

D

&

6),T*+G-

8

,,G2+GG*1,96*/+7,2-01,G

26&!>MOX7236*60G,G01*+

D

43*

D

)65N$@

G*96*/+

&的W=E

%

W*+235+23

I

-,-

&气象资料!采用

=?55

的RA:CEQP

后向轨迹模式计算绘制的(

图K

%见文后彩图&则给出了试验期间澳大利

亚大陆的c?VQ:

火点分布图!其中图K2

"

H

是季

风建立期!图K9

季风盛行期!图KG

季风间断期(

结合分析图@

和图K

可以发现如下特征'

季风建立期!达尔文当地以及澳大利亚大陆生

物质燃烧现象较强!加之对流层下层盛行来自内陆

的东风 %图#2

"

H

!图@2

"

H

!内陆东风带来沿途的

燃烧烟团中的污染气体!使得达尔文地区对流层下

层污染气体浓度较高(该时期近地面的海风环流能

够产生从孤立的单体风暴直至大范围飑线的对流风

暴!如此深厚的对流系统常能使云顶高度超过&M

X7

!从而可以将边界层空气通过垂直输送迅速注

入到对流层顶附近的区域(相关的雷达资料也显

示!该时期盛行大陆性对流!且对流风暴回波顶的

高度可以超过&KX7

%

;20

D

)2+,623>

!

$%%M

&(

季风盛行期 %图#9

"图@9

&!对流层下层盛行

来自遥远海面上的清洁西风!使得达尔文地区的污

染气体含量下降!季风间断期 %图#G

"图@G

&虽然

&!'

#

期!

=/<#

银燕等'热带深对流云对(?

"

=?

"

=?

!

和?

!

的垂直输送作用

AQ=A2+,623>;,16*923P12+-

8

/16/4(?

!

=?

!

=?

!

!

2+G?

!

H

I

P1/

8

*923V,,

8

(/+J,96*J,(3/0G-

!!!

Page 8: 热带深对流云对 ! # 和 的垂直输送作用dqwl.nuist.edu.cn/TeacherFiles/file/20160630/6360287389752781216377451.pdf · 树林的覆盖比率很高!尤其是在东部沿海地区(在

图#

!

%@

'

%%

%

&#

'

!%E:P

&高度"X7

以下=?55RA:CEQP

模式#

天后向轨迹'%

2

&生物质燃烧期)%

H

&季风建立期)%

9

&季风盛行期)

%

G

&季风间断期(下方的图是垂直方向轨迹示意图

W*

D

>#

!

W*J,OG2

I

H29X612

F

,96/1*,-92390326,GT*6)=?55RA:CEQP7/G,3H,3/T"OX7),*

D

)626%@%%SP(

%

&#!%E:P

&'%

2

&

L*/72--H01+O

*+

D8

,1*/G

)%

H

&

8

1,O7/+-//+

8

,1*/G

)%

9

&

7/+-//+

8

,1*/G

)%

G

&

7/+-//+H1,2X

8

,1*/G

恢复了近地面东风!但是由于燃烧的减弱!以及该

时期的前几天!对流层高层首先转变为东风!而低

层西风还未消失!

$

月'

号以后才逐渐转为东风!

因此对流层下层(?

浓度低于受东风影响的对流层

中层(从表$

中也可看出!季风建立期!

(?

浓度

高值聚集在地面以上$X7

左右高度!而季风间断

期前期!

(?

浓度大值出现的高度较高(以上情况

可能导致卷云中由对流风暴云中上升气流垂直输送

进卷云中的(?

也较少(由于新生成的卷云中的空

气来不及与周围空气混合!致使云中心部位(?

度较小!造成与前面个例相反的情况!即云外(?

浓度"

云边"

云中心(

而?

!

和=?

"

=?

!

的浓度分布始终都是云内

大于云外!除了对流输送!这可能是由于对流风暴

过程中可以生成新的上述气体(在雷暴云中!闪电

过程可以产生大量的=?

"

=?

!

!电晕放电可产生

?

!

!这些新生成的气体在对流云内部与从对流层下

层以及云周围环境中夹卷到的该种气体一起被云内

上升气流输送进顶部卷云中!使得这些个例的卷云

砧内的=?

"

=?

!

和?

!

均都高于云外(图&

中=?

$!'

大!

气!

科!

()*+,-,./01+23/4567/-

8

),1*9:9*,+9,-

!!!

!

!"

;/3<!"

Page 9: 热带深对流云对 ! # 和 的垂直输送作用dqwl.nuist.edu.cn/TeacherFiles/file/20160630/6360287389752781216377451.pdf · 树林的覆盖比率很高!尤其是在东部沿海地区(在

图@

!

同图#

!但为高度#

"

MX7

W*

D

>@

!

:*7*3216/W*

D

>#

!

H06*+6),32

I

,1H,6T,,+# MX7

与=?

!

在云中有着比云外以及云下乃至近地面大

#

"

@

倍的高浓度!可能就是因为卷云砧中的该种

气体除了是从地面附近或对流云周围环境中夹卷再

输送进卷云砧中的以外!更多的应归因于对流云中

的闪电作用(但由于此次观测试验中没有对云中电

场进行观测!所以!这里无法给出定量结果(

B

!

讨论和结论

近年来!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对流层上部的=?

!

大部分来自闪电 %

(106U,+

!

&'K%

)

=/]/+

!

&'K@

)

()27,*G,-,623>

!

&'KK

)

\1*44*+

D

!

&'KK

)张义军等!

$%%$

)杜健等!

$%%$

)杨文!

$%%!

&(虽然!闪电对

全球=?

!

收支的贡献在&%̂

"

$%̂

之间!但在对

流层上层却是决定性的源!只有$%̂

的=?

!

来自

地面的向上输送!闪电的贡献"

#%̂

%

:,*+4,3G2+G

C2+G*-

!

&''M

&(很多观测实验和模式模拟研究证

明!对流风暴云内的闪电可产生高浓度的=?

!

!并

能在对流云中输送(

.2G)2J,623>

%

&''@

&通过观测

发现风暴区域的=?

$

只有在闪电产生之后才有所

增加(郭凤霞等 %

$%%@

&利用三维强风暴动力电耦

合模式模拟分析了一次雷暴过程中的放电活动特

征!结果表明闪电能产生浓度高达'

88

H

的=?

!

(

C*9X,1*+

D

,623>

%

&''@

&通过对PZ5(NO5

实验中

卷云出流区域观测资料的分析和模式计算得出!在

!!'

#

期!

=/<#

银燕等'热带深对流云对(?

"

=?

"

=?

!

和?

!

的垂直输送作用

AQ=A2+,623>;,16*923P12+-

8

/16/4(?

!

=?

!

=?

!

!

2+G?

!

H

I

P1/

8

*923V,,

8

(/+J,96*J,(3/0G-

!!!

Page 10: 热带深对流云对 ! # 和 的垂直输送作用dqwl.nuist.edu.cn/TeacherFiles/file/20160630/6360287389752781216377451.pdf · 树林的覆盖比率很高!尤其是在东部沿海地区(在

'>#X7

高度处卷云流出区的=?

!

至少有"%̂

是来

源于闪电作用 %该处=?

!

浓度的!

分钟平均值超过

&!%%

88

6

&!在&&>!X7

高度处的这个比例约为!$̂

%该处=?

!

浓度的!

分钟平均值范围处于#%%

"

K%%

88

6

!而相对不受风暴云影响的区域则为&#%

"

$%%

88

6

&(

E2H12G/1,623>

%

$%%'

&通过分析5(O

PQ;N

的另一个例也指出!对流云垂直输送和夹卷

作用可能导致由闪电产生=?

!

的增加(

.2G)2J,623>

%

&''@

&通过对季风建立时期的风

暴中?

!

的观测发现!风暴区域的?

!

浓度可高达

$#%

88

H

(他们发现!风暴云中的?

!

的增加可以有

以下几个原因'%

&

&闪电!%

$

&地面尖端放电!%

!

&

地面污染物的输送!%

"

&电晕放电 %云中放电过

程&(其中闪电产生占总量的$̂

"

)尖端放电

的贡献大约为%>#̂

)污染物输送的贡献视个例而

定!从清洁到污染的条件!贡献的范围在%

"

!%̂

之间)而电晕放电或云中放电过程的贡献最大!可

达K%̂

"

'M̂

(

V*9X,1-/+,623>

%

&'MK

&也指出!

云中电晕放电产生的?

!

浓度可达到$%%

88

H

(

本文结果认为卷云中(?

的来源主要来自于对

流云从对流层下层或云周围环境夹卷进对流云中的

(?

!再随对流云中强烈的上升气流输送进顶部卷

云中(至于对流层上层云砧外的(?

!可能来自远

距离输送作用 %

R,

I

,-,623>

!

$%%'

&(当低层(?

度不够大!使得被对流输送到上层的不够多时!将

使云内(?

浓度小于云外(本文的结果也显示!输

送进入卷云砧内部的?

!

"

=?

和=?

!

除了上述作

用造成之外!还有可能是风暴卷云内部由不同机制

生成的新的?

!

"

=?

和=?

!

随着风暴内部强烈的

上升气流输送进云砧中的(

参考文献 "

C&2&'&.*&/

#

533,+\

!

;20

D

)2+\

!

L/T,1b=

!

,623>$%%M>5,1/-/32+G6129,O

D

2-7,2-01,7,+6-*+6),V21T*+21,2G01*+

D

6),T,6-,2-/+

#

.

$

>

.>\,/

8

)

I

->Z,->

!

&&!

!

V%@!%@

!

G/*

'

&%>&%$'

*

$%%K.V%%MK%@>

L1/T,33N;

!

W,++c5

!

L063,1(W

!

,623>&''@>?U/+,2+G2,1/O

-/3G*-61*H06*/+-2+G2*172--9)21296,1*-6*9-/J,16),:/06)5632+O

6*9L2-*+G01*+

D

6),H01+*+

D

-,2-/+

#

.

$

>.>\,/

8

)

I

->Z,->

!

&%&

%

V&'

&'

$"%"! $"%@M>

(21H/+,ZN

!

a*3-/+.a

!

b,,+2+PV

!

,623>$%%%>P1/

8

*923*-O

32+G9/+J,96*/+*+6),2H-,+9,/4-*

D

+*4*92+66/

8

/

D

12

8

)

I

>C216&

'

E*4,9

I

93,/4G*01+233

I

4/19,G9/+J,96*/+

#

.

$

>c/+>a,2>Z,J>

!

&$M

'

!"#' !"M%>

()27,*G,-aE

!

:6,G72+VR

!

V*9X,1-/+ZZ

!

,623>&'KK>=?

]

8

1/G096*/+*+3*

D

)6+*+

D

#

.

$

>.>567/->:9*>

!

!"

'

&"! &"'>

()264*,3GZL

!

(106U,+C.>&'M">:03401G*/]*G,*+6),1,7/6,/9,O

2+*92*1

'

(3/0G612+-

8

/16/41,296*J,

8

1,901-/1-

#

.

$

>.>\,/

8

)

I

->

Z,->

!

M'

'

K&&& K&!$>

(/66/+aZ

!

53,]2+G,1\V

!

R,16,+-6,*+Z

!

,623>&''#>(3/0G

J,+6*+

D

.

51,J*,T2+G-/7,+,T

D

3/H232++023,-6*726,-

#

.

$

>

N216):9*>Z,J>

!

!'

'

&@' $%@>

(106U,+C.>&'K%>P),*+430,+9,/4+*61/

D

,+/]*G,-/+6),267/-O

8

),1*9/U/+,9/+6,+6

#

.

$

>B0216>.>Z/

I

>c,6,/1>:/9>

!

'@

'

!$%

!$K>

V*9X,1-/+ZZ

!

R04472+\.

!

E0X,a P

!

,623>&'MK>P)0+G,1O

-6/17-

'

5+*7

8

/162+67,9)2+*-7*+6),612+-

8

/16/42*1

8

/33062+6-

#

.

$

>:9*,+9,

!

$!#

'

"@% "@#>

V*]/+c

!

a*,+,1\>&''!>PQP5=

'

P)0+G,1-6/17QG,+6*4*926*/+

!

P129X*+

D

!

5+23

I

-*-

!

2+G=/T92-6*+

D

.

512G21OH2-,G7,6)/G/3/O

DI

#

.

$

>.>567/->?9,2+*9P,9)+/3>

!

&%

'

KM# K'K>

V1/-G/T-X

I

a>&''@>;21*2H*3*6

I

/46),50-6123*2+-077,17/+O

-//+26V21T*+

'

&'#K &''$

#

.

$

>.>(3*726,

!

'

'

M# '@>

杜健!张义军!言穆弘>$%%$>

闪电产生氮氧化物 %

E=?

!

&区域特

征计算 %

QQ

&'

E=?

!

计算结果分析 #

.

$

>

高原气象!

$&

%

#

&'

"!!

""%>V0.*2+

!

e)2+

D

A*

F

0+

!

A2+c0)/+

D

>$%%$>Z,

D

*/+239)21O

296,1*-6*992390326*/+/43*

D

)6+*+

D8

1/G096*/+/4+*61/

D

,+/]*G,-

%

E=?

!

&%

QQ

&'

5+23

I

-*-/+92390326*/+1,-036/4E=?

!

#

.

$

>C326O

,20c,6,/1/3/

DI

%

*+()*+,-,

&!

$&

%

#

&'

"!! ""%>

高会旺!黄美元!余方群>&''M>

大气污染物对流垂直输送作用的

探讨 #

.

$

>

环境科学!

&'

%

"

&'

& "> \2/R0*T2+

D

!

R02+

D

c,*

I

02+

!

A0W2+

D[

0+>&''M>5-60G

I

/+J,16*923612+-

8

/16/42*1

8

/33062+6-

#

.

$

>()*+,-,./01+23/4N+J*1/+7,+623:9*,+9,

%

*+()*O

+,-,

&!

&'

%

"

&'

& ">

高瑞平>&''">

澳大利亚森林火灾的管理与火生态的研究 #

.

$

>

用生态学报!

#

%

"

&'

"%' "&"> \2/Z0*

8

*+

D

>&''">c2+2

D

,O

7,+6/44/1,-64*1,*+50-6123*22+G4*1,,9/3/

DI

#

.

$

>()*+,-,./01O

+23/45

88

3*,GN9/3/

DI

%

*+()*+,-,

&!

#

%

"

&'

"%' "&">

郭凤霞!言穆弘!张义军>$%%@>

闪电产生氮氧化物 %

E=?

!

&及过

程的模式计算 #

.

$

>

高原气象!

$#

%

$

&'

$$' $!#>\0/W,+

D

]*2

!

A2+c0)/+

D

!

e)2+

D

A*

F

0+>$%%@>57/G,3-60G

I

/43*

D

)6+*+

D

O

D

,+,126,G=?

!

%

E=?

!

&

2+G*6Y-612+-

8

/1626*/+

#

.

$

>C326,20c,6,O

/1/3/

DI

%

*+()*+,-,

&!

$#

%

$

&'

$$' $!#>

\1*44*+

D

\a>&'KK>?U/+,2+G/]*G,-/4+*61/

D

,+

8

1/G096*/+G01*+

D

6)0+G,1-6/17

#

.

$

>.>\,/

8

)

I

->Z,->

!

M$

'

'"! '#%>

R,

I

,-a.

!

;20

D

)2+\

!

533,+\

!

,623>$%%'>(/7

8

/-*6*/+/46),

PPE/J,1V21T*+

'

E/9237*]*+

D

/13/+

D

O12+

D

,612+-

8

/16

- #

.

$

>

567/->(),7>C)

I

->V*-90-->

!

'

'

K$'' K!!$>

R/332+G\.>&'M@>Q+6,12++023J21*2H*3*6

I

/46),50-6123*2+-077,1

7/+-//+26V21T*+

'

&'#$ M$

#

.

$

>c/+>a,2>Z,J>

!

&&"

'

#'"

@%">

.2G)2JVL

!

E/+G),5E

!

L/-,:>&''@>?H-,1J26*/+/4=?

$

2+G?

!

G01*+

D

6)0+G,1-6/17296*J*6

I

0-*+

D

J*-*H3,-

8

,961/-9/

8I

#

.

$

>5GO

J2+9,-*+567/-

8

),1*9:9*,+9,-

!

&!

%

!

&'

!#' !K">

金莲姬>$%%K>

热带云砧卷云微观特征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V

$

>

"!'

大!

气!

科!

()*+,-,./01+23/4567/-

8

),1*9:9*,+9,-

!!!

!

!"

;/3<!"

Page 11: 热带深对流云对 ! # 和 的垂直输送作用dqwl.nuist.edu.cn/TeacherFiles/file/20160630/6360287389752781216377451.pdf · 树林的覆盖比率很高!尤其是在东部沿海地区(在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理学博士学位论文>.*+E*2+

F

*>$%%K>?+6),

7*91/

8

)

I

-*923

8

1/

8

,16*,-/461/

8

*9232+J*39*110-2+G*6-1,-

8

/+-,6/

9)2+

D

,-*+,+J*1/+7,+6239/+G*6*/+-

#

V

$

>C)>V>G*--,1626*/+

%

*+

()*+,-,

&!

=2+

F

*+

D

S+*J,1-*6

I

/4*+4/1726*/+:9*,+9,fP,9)+/3/O

DI

>

b,,+2+PV

!

R/332+G\.

!

c2+6/+ c.

!

,623>&'MM>PZcc

D

1/0+G6106)*+27/+-//+,+J*1/+7,+6

'

V21T*+

!

50-6123*2

#

.

$

>

50-6>c,6>>c2

D

>

!

!@

'

M& '%>

b,,+2+PV

!

L1/G

I

EZ>&'MM>:

I

+/

8

6*9O-923,7/G0326*/+/49/+O

J,96*/+G01*+

D

6),50-6123*2+-077,17/+-//+

#

.

$

>c/+>a,2>

Z,J>

!

&&@

'

K& M#>

b,,+2+PV

!

c/16/+LZ

!

e)2+

D

g:

!

,623>&''%>:/7,9)21296,1O

*-6*9-/46)0+G,1-6/17-/J,1L26)01-62+Gc,3J*33,Q-32+G-+,21

V21T*+

!

50-6123*2

#

.

$

>B0216>.>Z/

I

>c,6,/1>:/9>

!

&&@

'

&&#!

&&K$>

b,,+2+PV

!

(21H/+,ZN>&''$>5

8

1,3*7*+21

I

7/1

8

)/3/

DI

/4

8

1,O

9*

8

*626*/+-

I

-6,7-*+61/

8

*923+/16),1+50-6123*2

#

.

$

>B0216>.>

Z/

I

>c,6,/1>:/9>

!

&&M

'

$M! !$@>

E2H12G/1E

!

;20

D

)2+\

!

R,

I

,-a

!

,623>$%%'>E*

D

)6+*+

D

O

8

1/O

G09,G=?

!

G01*+

D

6),=/16),1+50-6123*2+7/+-//+

)

1,-036-41/7

6),5(PQ;N927

8

2*

D

+

#

.

$

>567/->(),7>C)

I

->V*-90-->

!

'

'

&%@"K &%@K!>

李冰!刘小红!洪钟祥!等>&'''>

深对流云输送对于对流层?

!

!

=?

!

再分布的作用 #

.

$

>

气候与环境研究!

"

%

!

&'

$'& $'@>E*

L*+

D

!

E*0g*2/)/+

D

!

R/+

D

e)/+

D

]*2+

D

!

,623>&'''>P),1/3,/4

G,,

8

O9/+J,96*J,93/0G612+-

8

/16*+6),1,G*-61*H06*/+/461/

8

/O

-

8

),1*99),7*923-

8

,9*,-

#

.

$

>(3*726*92+GN+J*1/+7,+623Z,O

-,219)

%

*+()*+,-,

&!

"

%

!

&'

$'& $'@>

李冰!刘小红!洪钟祥>$%%&>

三维对流云对大气光化学组分的再

分布作用及其化学效应 #

.

$

>

大气科学!

$#

%

$

&'

$@% $@M>E*

L*+

D

!

E*0g*2/)/+

D

!

R/+

D

e)/+

D

]*2+

D

>$%%&>P),1/3,/4!OV

9/+J,96*J,93/0G612+-

8

/16*+6),1,G*-61*H06*/+-/46),61/

8

/-

8

),1O

*9

8

)/6/9),7*923-

8

,9*,-2+G9),7*-61

I

,44,96-

#

.

$

>()*+,-,./01O

+23/4567/-

8

),1*9:9*,+9,-

%

*+()*+,-,

&!

$#

%

$

&'

$@% $@M>

c2

I

CP

!

L233*+

D

,15>$%%K>P),-626*-6*9239)21296,1*-6*9-/49/+O

J,96*J,9,33-*+27/+-//+1,

D

*7,

%

V21T*+

!

=/16),1+50-6123*2

&

#

.

$

>c/+>a,2>Z,J>

!

&!#

'

M$ '$>

=/]/+.W>&'K@>567/-

8

),1*9+*61/

D

,+4*]26*/+H

I

3*

D

)6+*+

D

#

.

$

>

\,/

8

)

I

>Z,->E,66>

!

!

'

"@! "@#>

C*9X,1*+

D

bN

!

V*9X,1-/+ZZ

!

E0X,aP

!

,623>&'M'>(3,21O-X

I

J,16*923

8

1/4*3,-/46129,

D

2-,-2-*+430,+9,GH

I

0

8

-61,279/+J,9O

6*J,296*J*6

I

#

.

$

>.>\,/

8

)

I

->Z,->

!

'"

'

&"MK' &"M'$>

C*9X,1*+

D

bN

!

P)/7

8

-/+5c

!

a2+

D

A

!

,623>&''@>(/+J,96*J,

612+-

8

/16/4 H*/72-- H01+*+

D

,7*--*/+- /J,1 L12U*3 G01*+

D

PZ5(NO5

#

.

$

>.>\,/

8

)

I

->Z,->

!

&%&

%

V&'

&'

$!''! $"%&$>

Z063,G

D

,:5

!

a*33*27-NZ

!

b,,+2+PV>&''$>P),V/T+S

88

,1

V/

88

3,12+GN3,961*9*6

I

N]

8

,1*7,+6

%

VS=VNN

&'

?J,1J*,T2+G

8

1,3*7*+21

I

1,-036-

#

.

$

>L033>57,1>c,6,/1>:/9>

!

K!

'

! &@>

:,*+4,3G.R

!

C2+G*-:=>&''M>567/-

8

),1*9(),7*-61

I

2+GC)

I

-O

*9-

#

c

$

>=,TA/1X

'

./)+a*3,

I

2+G:/+-

!

Q+9>

!

&!$@

88

>

P/129*+62NZ

!

(,9*3V.

!

e*

8

-,1N.

!

,623>$%%$>Z2G21

!

8

2--*J,

7*91/T2J,

!

2+G3*

D

)6+*+

D

9)21296,1*-6*9-/4

8

1,9*

8

*626*+

D

-

I

-6,7-

*+6),61/

8

*9-

#

.

$

>c/+>a,2>Z,J>

!

&!%

'

M%$ M$">

PT/)

I

(R

!

(3,7,+6(W

!

\2+G10GLa

!

,623>$%%$>V,,

8

9/+O

J,96*/+2-2-/019,/4+,T

8

216*93,-*+6),7*G326*60G,0

88

,161/

8

/O

-

8

),1,

#

.

$

>.>\,/

8

)

I

->Z,->

!

&%K

!

V$&

!

"#@%

!

G/*

'

&%>&%$'

*

$%%&.V%%%!$!>

;20

D

)2+\

!

:9)*33,1(

!

c29X,+U*,5Z

!

,623>$%%M>:60G*,-*+2

+26012332H/126/1

I

'

R*

D

)O236*60G,2*1912467,2-01,7,+6-21/0+G

G,,

8

61/

8

*9239/+J,96*/+

#

.

$

>L033>57,1>c,6,/1>:/9>

!

M'

'

@"K @@$>

a*33*27-NZ

!

Z063,G

D

,:5

!

\,/6*-:\

!

,623>&''$>512G212+G

,3,961*923-60G

I

/461/

8

*923

+

)/66/T,1-

,#

.

$

>.>567/->:9*>

!

"'

'

&!M@ &!'#>

杨文>$%%!>

受污染的云滴内=?

!

光化通量的计算 #

.

$

>

高原气象!

$$

%

!

&'

$M& $MK>A2+

D

a,+>$%%!>=?

!

296*+*9430],+)2+9,O

7,+6*+-*G,G*16

I

T26,1G1/

8

3,6

#

.

$

>C326,20c,6,/1/3/

DI

%

*+()*O

+,-,

&!

$$

%

!

&'

$M& $MK>

张义军!言穆弘!杜健>$%%$>

闪电产生氮氧化物 %

E=?

!

&区域特

征计算 %

Q

&'理论和计算方法 #

.

$

>

高原气象!

$&

%

"

&'

!"M !#!>

e)2+

D

A*

F

0+

!

A2+c0)/+

D

!

V0.*2+>$%%$>Z,

D

*/+239)21296,1*-O

6*992390326*/+/43*

D

)6+*+

D8

1/G096*/+/4+*61/

D

,+/]*G,-

%

E=?

!

&

%

Q

&'

P),/1

I

2+G92390326*/+7,6)/G

#

.

$

>C326,20c,6,/1/3/

DI

%

*+

()*+,-,

&!

$&

%

"

&'

!"M !#!>

#!'

#

期!

=/<#

银燕等'热带深对流云对(?

"

=?

"

=?

!

和?

!

的垂直输送作用

AQ=A2+,623>;,16*923P12+-

8

/16/4(?

!

=?

!

=?

!

!

2+G?

!

H

I

P1/

8

*923V,,

8

(/+J,96*J,(3/0G-

!!!

Page 12: 热带深对流云对 ! # 和 的垂直输送作用dqwl.nuist.edu.cn/TeacherFiles/file/20160630/6360287389752781216377451.pdf · 树林的覆盖比率很高!尤其是在东部沿海地区(在

图!

!

V21T*+

地区cP:5P

可见光卫星云图'%

2

&

$%%#

年&&

月&@

日%K

'

!!SP(

%白实线表示5N%"

平飞航迹&!)%

H

&

$%%@

年$

月M

%'

'

%%SP(

%白实线表示5N$@

平飞航迹&

W*

D

>!

!

cP:5P-26,33*6,J*-*H3,93/0G*72

D

,-*+V21T*+1,

D

*/+

'%

2

&

%K!!SP(&@=/J$%%#

%

T)*6,3*+,

'

5N%"43*

D

)6

8

26)

&)%

H

&

%'%%SP(

MW,H$%%@

%

T)*6,3*+,

'

5N$@43*

D

)6

8

26)

&

图K

!

澳大利亚c?VQ:

火点分布图'%

2

&

$%%#

年&&

月'

"

!%

日)%

H

&

$%%#

年&$

月&

"

&&

日)%

9

&

$%%@

年&

月&K

日"

$

月!

日)%

G

&

$%%@

年$

月"

"

&#

W*

D

>K

!

P),G*-61*H06*/+/46),4*1,-

8

/6-*+50-6123*2G,6,96,G41/7c?VQ:

'%

2

&

' !%=/J$%%#

)%

H

&

& &&V,9$%%#

)%

9

&

&K.2+6/!W,H

*+$%%@

)%

G

&

" &#W,H$%%@

@!'

大!

气!

科!

()*+,-,./01+23/4567/-

8

),1*9:9*,+9,-

!!!

!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