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专题深度报告 -...

35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改变未来的关键材料 ——石墨烯专题深度报告 投资要点: 超级材料石墨烯:单碳原子厚度赋予其无以伦比的独特性能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组成的六角型呈蜂巢晶格材料,只有一个碳原子厚度。它发现于 2004 年,并获 2010 年诺 贝尔物理学奖。石墨烯的单原子纳米结构赋予它许多无以伦比的独特性能,它是迄今发现的厚度最薄、强度 却最高、结构最致密的材料,并拥有电学、光学、化学等卓越性能,激发了全球范围内的石墨烯研发热潮。 它或将成为高速晶体管、高灵敏传感器、激光器、触摸屏以及生物医药器材等多种器件的核心材料。 石墨烯:改变未来生活的关键材料 近乎完美的性能,广泛而廉价的原材料来源,石墨烯势必将带来未来人类智能生活的巨大革新。建议关注目 前开发石墨烯方向较为清晰明朗的几大产业领域。 电子材料领域: 柔性屏幕、可穿戴设备、太阳能充电:作为透明导电材料,石墨烯兼具高导电性和高透明性、高韧 性(拉伸 20%仍不断裂),石墨烯能够用于制作柔性电极,以及生产应用于触摸面板、 OLED 面板、 太阳能电池的透明导电膜。 作为电极材料,石墨烯是绝佳的负极材料,其理论比容量是 740~780mAh/g,约为传统石墨材料的 2 倍多,将在锂电池负极材料和超级电容器负极材料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作为替代硅的芯片材料,由于石墨烯电阻率极低,电子迁移的速度极快(单层石墨烯中的电子与空 穴的载流子迁移率有望在室温下达到硅的 100 倍即 20 cm 2 /Vs,这一数值远远超过以往被认为载 流子迁移率最大的 7.7 cm 2 /Vs 的锑化铟)因此被期待可用来替代硅,成为更薄、导电速度更快 的新一代电子元件或晶体管 散热材料领域:由于石墨烯的导热率(5300W/mk)是常用散热材料铜的近 14 倍,石墨的 3.5 倍。石墨烯 有希望取代石墨,解决智能手机、计算机的散热瓶颈,加速其整体性能的提高。 环保监测领域:功能化的石墨烯以及石墨烯的复合材料在污染物吸附、过滤等方面展现了巨大的应用前景。 生物医学领域:科学家发现石墨烯在细胞成像、干细胞工程、药物投递、肿瘤治疗等生物纳米技术领域有 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产业化进程日新月异,实力不容小觑。 石墨烯从被发现到获得诺贝尔奖只用了短短六年的时间,由它开启的 研究领域呈现了井喷的势头,几乎每个月都有新兴的研究方向被开辟出来。2013 1 月,欧盟委员会将石 墨烯列为未来新兴技术旗舰项目之一,十年内提供 10 亿欧元资助,将石墨烯研究提升至战略高度。IBM苹果、三星等巨头都分别成立了石墨烯专题组,将其作为未来产品柔性化、智能化的核心研发材料。 石墨烯 A 股投资标的详解:建议关注金路集团(000510.SZ)、力合股份(000532.SZ)。 风险提示:石墨烯材料产业化进程不达预期风险,相关上市公司研究成果不达预期风险。 研究所 证券分析师: 周成娟 S0350513110002 0755-23936019 [email protected] 2014 4 22 专题研究 评级:推荐

Transcript of 石墨烯专题深度报告 -...

Page 1: 石墨烯专题深度报告 - jrj.com.cnpg.jrj.com.cn/acc/Res/CN_RES/INDUS/2014/4/22/b9e14...产业化进程日新月异,实力不容小觑。石墨烯从被发现到获得诺贝尔奖只用了短短六年的时间,由它开启的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改变未来的关键材料

——石墨烯专题深度报告

投资要点:

超级材料石墨烯:单碳原子厚度赋予其无以伦比的独特性能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组成的六角型呈蜂巢晶格材料,只有一个碳原子厚度。它发现于 2004 年,并获 2010 年诺

贝尔物理学奖。石墨烯的单原子纳米结构赋予它许多无以伦比的独特性能,它是迄今发现的厚度最薄、强度

却最高、结构最致密的材料,并拥有电学、光学、化学等卓越性能,激发了全球范围内的石墨烯研发热潮。

它或将成为高速晶体管、高灵敏传感器、激光器、触摸屏以及生物医药器材等多种器件的核心材料。

石墨烯:改变未来生活的关键材料

近乎完美的性能,广泛而廉价的原材料来源,石墨烯势必将带来未来人类智能生活的巨大革新。建议关注目

前开发石墨烯方向较为清晰明朗的几大产业领域。

电子材料领域:

柔性屏幕、可穿戴设备、太阳能充电:作为透明导电材料,石墨烯兼具高导电性和高透明性、高韧

性(拉伸 20%仍不断裂),石墨烯能够用于制作柔性电极,以及生产应用于触摸面板、OLED 面板、

太阳能电池的透明导电膜。

作为电极材料,石墨烯是绝佳的负极材料,其理论比容量是 740~780mAh/g,约为传统石墨材料的

2 倍多,将在锂电池负极材料和超级电容器负极材料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作为替代硅的芯片材料,由于石墨烯电阻率极低,电子迁移的速度极快(单层石墨烯中的电子与空

穴的载流子迁移率有望在室温下达到硅的 100 倍即 20 万 cm2/Vs,这一数值远远超过以往被认为载

流子迁移率最大的 7.7 万 cm2/Vs 的锑化铟)因此被期待可用来替代硅,成为更薄、导电速度更快

的新一代电子元件或晶体管

散热材料领域:由于石墨烯的导热率(5300W/m•k)是常用散热材料铜的近 14 倍,石墨的 3.5 倍。石墨烯

有希望取代石墨,解决智能手机、计算机的散热瓶颈,加速其整体性能的提高。

环保监测领域:功能化的石墨烯以及石墨烯的复合材料在污染物吸附、过滤等方面展现了巨大的应用前景。

生物医学领域:科学家发现石墨烯在细胞成像、干细胞工程、药物投递、肿瘤治疗等生物纳米技术领域有

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产业化进程日新月异,实力不容小觑。石墨烯从被发现到获得诺贝尔奖只用了短短六年的时间,由它开启的

研究领域呈现了井喷的势头,几乎每个月都有新兴的研究方向被开辟出来。2013 年 1 月,欧盟委员会将石

墨烯列为“未来新兴技术旗舰项目”之一,十年内提供 10 亿欧元资助,将石墨烯研究提升至战略高度。IBM、

苹果、三星等巨头都分别成立了石墨烯专题组,将其作为未来产品柔性化、智能化的核心研发材料。

石墨烯 A 股投资标的详解:建议关注金路集团(000510.SZ)、力合股份(000532.SZ)。

风险提示:石墨烯材料产业化进程不达预期风险,相关上市公司研究成果不达预期风险。

研究所 证券分析师: 周成娟 S0350513110002

0755-23936019 [email protected]

2014 年 4 月 22 日 专题研究 评级:推荐

Page 2: 石墨烯专题深度报告 - jrj.com.cnpg.jrj.com.cn/acc/Res/CN_RES/INDUS/2014/4/22/b9e14...产业化进程日新月异,实力不容小觑。石墨烯从被发现到获得诺贝尔奖只用了短短六年的时间,由它开启的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2

目 录

1、石墨烯:近乎完美的材料 .................................................................................................................. 6

1.1、初识石墨烯 ....................................................................................................................................... 6

1.2、无与伦比的优点 ............................................................................................................................... 6

1.3、石墨烯将在未来各个领域大放异彩 ............................................................................................... 7

1.4、各国积极布局石墨烯研究 ............................................................................................................... 9

2、石墨烯的产业化应用前景 ................................................................................................................ 10

2.1、电子材料领域 ................................................................................................................................. 11

2.1.1、透明导电材料:实现柔性电极、可穿戴设备、高效太阳能电池等技术的关键 .................. 11

2.1.2、电极材料 ...................................................................................................................................... 14

2.1.3、芯片材料:硅的替代者 .............................................................................................................. 18

2.2、散热材料领域 ................................................................................................................................. 21

2.3、环保监测领域 ................................................................................................................................. 23

2.4、生物医学领域 ................................................................................................................................. 24

3、CVD 法是最具产业化条件的石墨烯制备路径 .............................................................................. 26

4、石墨烯国内外企业产业化进展 ........................................................................................................ 28

4.1、国外产业化进展 ............................................................................................................................. 28

4.2、国内产业化进展 ............................................................................................................................. 30

5、石墨烯 A 股投资标详解 ................................................................................................................... 32

6、风险提示 ............................................................................................................................................ 34

Page 3: 石墨烯专题深度报告 - jrj.com.cnpg.jrj.com.cn/acc/Res/CN_RES/INDUS/2014/4/22/b9e14...产业化进程日新月异,实力不容小觑。石墨烯从被发现到获得诺贝尔奖只用了短短六年的时间,由它开启的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3

图 目 录

图 1、电子显微镜下的石墨烯结构 ........................................................................................................................... 6

图 2、单原子尺寸赋予“神奇材料”石墨烯无以伦比的性能特点 ........................................................................... 6

图 3、石墨烯的应用领域........................................................................................................................................... 8

图 4、石墨烯技术可适用的领域............................................................................................................................... 8

图 5、主要国家、地区石墨烯主要研究进展 ........................................................................................................... 9

图 6、石墨烯全球专利申请分布............................................................................................................................. 10

图 7、石墨烯材料按应用形式分类 ......................................................................................................................... 10

图 8、石墨烯性质优于 ITO .................................................................................................................................... 11

图 9、三星公司展示的石墨烯柔性屏幕 ................................................................................................................. 12

图 10、可穿戴设备:让隐形眼镜能做 Google 眼镜可以做的事 ......................................................................... 12

图 11、电子转移途径在剥离的石墨烯/锌酞菁类混合体中的情形 ...................................................................... 12

图 12、石墨烯触摸屏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 13

图 13、组装好的石墨烯触摸屏面板 ....................................................................................................................... 13

图 14、2010~2017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预测 ........................................................................................................ 13

图 15、2010~2016 中国平板电脑出货量预测 ........................................................................................................ 13

图 16、2009~2012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预测 ........................................................................................................ 14

图 17、20010~2012 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 .............................................................................................................. 14

图 18、全球锂电池负极材料占比........................................................................................................................... 14

图 19、2000~2012 全球锂电负极材料供给量 ........................................................................................................ 15

图 20、2000~2011 中国锂电负极材料供给量 ........................................................................................................ 15

图 21、普通电容器和超级电容器结构对比 ........................................................................................................... 16

图 22、石墨烯电极材料示意图............................................................................................................................... 17

图 23、用 DVD 刻录机制成的微型超级电容 ........................................................................................................ 17

图 24、全球超级电容器用于运输行业和能量存储的销售额 ............................................................................... 18

图 25、IBM 制造的 155GHz 石墨烯晶体管 .......................................................................................................... 19

图 26、在两层铁电体材料间夹进石墨烯,THz 光学内存可提升 10 倍密度 .................................................... 19

图 27、石墨烯与辉钼矿(MoS2)结合制成的新型闪存 ..................................................................................... 19

图 28、2005~2050 年全球多晶硅需求量预测 ........................................................................................................ 20

图 29、2005~2050 年中国多晶硅需求量 ................................................................................................................ 20

图 30、石墨烯能带构造因形状和层数而异 ........................................................................................................... 20

图 31、智能手机内的石墨散热片........................................................................................................................... 21

图 32、2009~2012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预测 ........................................................................................................ 22

图 33、2010~2012 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 ................................................................................................................ 22

图 34、2012~2016 全球 LED 照明需求 ................................................................................................................. 22

图 35、2012~2016 中国 LED 照明需求 ................................................................................................................. 22

图 36、氧化石墨烯能让放射性物质积聚 ............................................................................................................... 23

图 37、史上最轻固体物质“碳海绵” ....................................................................................................................... 23

图 38、石墨烯海水淡化示意图............................................................................................................................... 24

图 39、用于高分辨率生物分子电学检测 ............................................................................................................... 25

图 40、计算机模拟结合电子显微技术呈现的石墨烯破坏细菌细胞膜 ............................................................... 25

图 41、三维石墨烯支架........................................................................................................................................... 26

图 42、三维石墨烯表面神经干细胞粘附及增殖 ................................................................................................... 26

图 43、石墨烯的制备方法比较:CVD 法最符合石墨烯产业化要求 ................................................................. 27

Page 4: 石墨烯专题深度报告 - jrj.com.cnpg.jrj.com.cn/acc/Res/CN_RES/INDUS/2014/4/22/b9e14...产业化进程日新月异,实力不容小觑。石墨烯从被发现到获得诺贝尔奖只用了短短六年的时间,由它开启的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4

图 44、IBM 近年石墨烯研究进展 .......................................................................................................................... 28

图 45、三星近年石墨烯研究进展........................................................................................................................... 29

图 46、此次开发的 10cm 见方的透明导电膜 ....................................................................................................... 29

图 47、银纳米分散液(后)和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前) ................................................................................... 29

图 48、诺基亚传感器示意图(俯视) ................................................................................................................... 30

图 49、诺基亚传感器示意图(截面) ................................................................................................................... 30

图 50、中科院研究人员展示单层石墨烯超强透光性 ........................................................................................... 31

图 51、在石墨烯触摸屏上进行书写测试 ............................................................................................................... 31

图 52、贵州新碳高科研发的柔性石墨烯散热薄膜 ............................................................................................... 31

图 53、力合股份间接持有常州二维碳素股份 ....................................................................................................... 32

Page 5: 石墨烯专题深度报告 - jrj.com.cnpg.jrj.com.cn/acc/Res/CN_RES/INDUS/2014/4/22/b9e14...产业化进程日新月异,实力不容小觑。石墨烯从被发现到获得诺贝尔奖只用了短短六年的时间,由它开启的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5

表 目 录

表 1、石墨烯优异的比容量..................................................................................................................................... 15

表 2、超级电容器与电池相关指标比较(不包含实验室数据) ......................................................................... 16

表 3、石墨烯优良的载流子迁移率 ......................................................................................................................... 18

表 4、石墨烯与其他散热材料性能比较 ................................................................................................................. 21

Page 6: 石墨烯专题深度报告 - jrj.com.cnpg.jrj.com.cn/acc/Res/CN_RES/INDUS/2014/4/22/b9e14...产业化进程日新月异,实力不容小觑。石墨烯从被发现到获得诺贝尔奖只用了短短六年的时间,由它开启的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6

1、石墨烯:近乎完美的材料

1.1、初识石墨烯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组成的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平面薄膜,只有一个碳原子

厚度。石墨烯一直被认为是假设性的结构,无法单独稳定存在,直至 2004 年,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成功地在实验

中从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而证实它可以单独存在,两人也因“在二维石墨烯材

料的开创性实验”为由,共同获得 2010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图 1、电子显微镜下的石墨烯结构

资料来源:国海证券研究所

石墨烯具有卓越而独特的电学、光学、力学、化学性能,因此在诸多领域展现

出宽广的应用前景。诱人的应用前景,使得旨在应用石墨烯的研发机会也在全球

范围内急剧增加。石墨烯或将成为可实现高速晶体管、高灵敏度传感器、激光器、

触摸面板、蓄电池及高效太阳能电池等多种新一代器件的核心材料。

1.2、无与伦比的优点

图 2、单原子尺寸赋予“神奇材料”石墨烯无以伦比的性能特点

Page 7: 石墨烯专题深度报告 - jrj.com.cnpg.jrj.com.cn/acc/Res/CN_RES/INDUS/2014/4/22/b9e14...产业化进程日新月异,实力不容小觑。石墨烯从被发现到获得诺贝尔奖只用了短短六年的时间,由它开启的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7

资料来源:《石墨烯——“神奇材料”介绍与应用前景》,国海证券研究所

石墨烯具备各神奇性能,想象空间巨大。因为它的电阻率极低,电子迁移的速度

极快,因此被期待可用来发展出更薄、导电速度更快的新一代电子元件或晶体管。

其高透明性和高导电性,使其也适合用来制造透明触控屏幕、光板、甚至是太阳

能电池。石墨烯还可耐受 1 亿~2 亿 A/cm2 的电流密度,是铜耐受量的 100 倍左

右,传热率与金刚石相当,加之其薄片形状,所以石墨烯作为划时代的散热材料

也是备受期待的。

1.3、石墨烯将在未来各个领域大放异彩

石墨烯应用尺寸从原子尺寸扩大到宇宙。许多研究机构及厂商已经开始以具备多

项穿透特性的单层石墨烯为对象,研发新一代器件的实用化。石墨烯用途分为特

殊尺寸用途,电子器件用途和构造体用途,其部分用途与 CNT 重叠。

载流子迁移率最高

电流密度耐性最大

导热率最高

强度最大最坚硬

最薄最轻 厚0.34nm,比表面积为2630m2/g

室温下为20万cm2/Vs(硅的100倍),理论值为100万cm2/Vs以上

有望达到2亿A/cm2(Cu的100倍)

破坏强度42N/m, 杨氏模量与金刚石相当

3000-5000W/mK(与CNT相当)

高性能传感器功能

类似“催化剂”的功能

吸氢功能

双极半导体

常温下可实现无散射传输

只需变形即可获得施加强磁场的电子能量效果

可检测出单个有机分子

添加少量至树脂材料等,可强化电子输送功能

已在低温下确认具有一定效果

无需添加剂即可实现CMOS构造的半导体元件

英特尔等公司正在积极研究

能否应用于应变传感器

(a)许多“最强性能”

(b)众多“独特性质”

Page 8: 石墨烯专题深度报告 - jrj.com.cnpg.jrj.com.cn/acc/Res/CN_RES/INDUS/2014/4/22/b9e14...产业化进程日新月异,实力不容小觑。石墨烯从被发现到获得诺贝尔奖只用了短短六年的时间,由它开启的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8

图 3、石墨烯的应用领域

资料来源:《石墨烯——“神奇材料”介绍与应用前景》,国海证券研究所

图 4、石墨烯技术可适用的领域

资料来源:国海证券研究所

高输出功率太赫激光元件

各种THz频率RF部件

超高灵敏度气体传感器

显示器及太阳能电池用透明

导电膜

有机太阳能电池用材料

锂离子充电电池的电极等

吸氢材料

两极性晶体管

LSI总体布线

单电子晶体管

柔性晶体管

触摸面板用透明导电膜

钓鱼竿/高尔夫球棒/球拍

汽车/飞机的构造体等

宇宙电梯

功能性材料

用于构造体的材料

1nm 100nm 10μm 1mm 10cm 10m 1km 100km 1万km

石墨烯的专用用途

也在研究或开发CNT(碳纳米管)用途

元件/构造体的尺寸

领 域 详 细 领 域 可 适 用 领 域

透明电极显示器 电极

平板电脑 触摸屏

次世代半导体 超高速晶体管 通道

能源电极素材

太阳电池 电极

锂电池 电极(替代黑铅)

燃料电池 电极

超级电容器 电极

超轻素材 汽车外壳、航空宇宙部件 塑料复合材料、纤维、金属

散热素材

LED照明 LED封装、热扩散膜

背光摸板 散热器

汽车电子控制单元 替代电源模组的热相关部件

计算机家电 替代电源模组的热相关部件

电池素材

显示屏 封闭气体用复合膜

耐湿/耐氧化化学包材 化妆品、食品、农药包材

真空隔热材料 隔热复合材料

Page 9: 石墨烯专题深度报告 - jrj.com.cnpg.jrj.com.cn/acc/Res/CN_RES/INDUS/2014/4/22/b9e14...产业化进程日新月异,实力不容小觑。石墨烯从被发现到获得诺贝尔奖只用了短短六年的时间,由它开启的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9

石墨烯在多个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石墨烯应用的主要开发对象之一是利用

石墨烯的高载流子迁移率及高迁移速度制作的 THz 频率的晶体管。理论上估计

其工作频率可达到 10THz,石墨烯可替代晶硅应用在将芯片领域,将芯片速度提

高到 THz 级别。由于其高导电性、高透明性的特质,石墨烯在太阳能电池领域

也让科研人员有所期待。

1.4、各国积极布局石墨烯研究

图 5、主要国家、地区石墨烯主要研究进展

资料来源:国海证券研究所

目前主要国家和地区将石墨烯研究提升至战略高度。2011 年英国将石墨烯确定

为今后重点发展的四项新兴技术之一,英国石墨烯国家实验室将于 2015 年建成。

2013 年,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宣布,将整合韩国国内研究机构与企业力量推进

石墨烯商业化发展,在国内形成石墨烯联盟。2013 年 1 月,欧盟委员会将石墨

烯列为“未来新兴技术旗舰项目”之一,十年提供 10 亿欧元资助,将石墨烯研究

提升至战略高度。

美国碳电子射频应用项目

2200万美元

2008

韩国计划投入石墨烯项目累计达2.5亿美元

(2012~2018)

英国两位科学家因在石墨烯领域的杰出贡献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英国追加2150万

英镑进行石墨烯商业化探索

2007 20152009 2010 2011 2012 201820132008

韩国宣布由41家研究机构、6家企业成立

石墨烯联盟政府投入4230万美元

日本资助石墨烯硅材料/

器件的项目

英国

国家石墨烯研究所(NGI)

建成

欧盟将石墨烯列为“未来新兴技术旗舰项目”之一,未来十年投入10

亿欧元

韩国资助石墨烯项目累计达1870万美元(2007~2009)

中国投入2.1亿元推动石墨烯项目的产业化,签约采购1000万片石

墨烯透明导电薄膜产品标志正式进入应用领域

英国将石墨烯定位重点发展的四项新兴技术之一,投入5000万英镑研究

Page 10: 石墨烯专题深度报告 - jrj.com.cnpg.jrj.com.cn/acc/Res/CN_RES/INDUS/2014/4/22/b9e14...产业化进程日新月异,实力不容小觑。石墨烯从被发现到获得诺贝尔奖只用了短短六年的时间,由它开启的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10

图 6、石墨烯全球专利申请分布

资料来源:中国知识产权网,国海证券研究所

各国目前都在积极进行石墨烯的研究和专利布局。根据 CNIPR 数据显示,目前

各国都在积极进行石墨烯应用的相关研究和专利布局。从 2004 年开始,截止到

2012 年 6 月,全球范围内,该领域专利申请已经超过 5000 件,其中美国、中国、

日本专利申请均接近或超过 1000 件,美国更是超过 2000 件。中国相关专利申请

仅次于的美国,但与其他国家差距并不是很明显。

2、石墨烯的产业化应用前景

图 7、石墨烯材料按应用形式分类

资料来源:国海证券研究所

可在产业中应用的石墨烯材料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石墨烯薄膜,另一类是石

墨烯微片。石墨烯薄膜是由单层或多层石墨烯构成的薄膜,又细分为单晶薄膜和

多晶薄膜。其中,单晶薄膜可用于制造集成电路,但距离产业化的距离还很遥远。

多晶薄膜则有望在 5~10 年内实现产业化应用,可替代 ITO 玻璃用于制造触摸屏

(特别是柔性电子产品)和其他需要透明导电材料的应用领域。石墨烯的另一个

类别——石墨烯微片是由多层石墨烯(10 层以下)构成的微片,也可以细分为

两类,一类是功能化的石墨烯微片,由于拥有含氧基团,可以应用在药物、检测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美国 中国 日本 韩国 欧盟

石墨烯薄膜(单层、多层)

石墨烯微片(10层以下)

单晶薄膜

多晶薄膜

可用于制造集成电路,但距离产业化距离还很遥远

有望在5~10年实现产业化应用,可替代ITO

功能化的石墨烯微片

纯粹的石墨烯微片

拥有含氧基团,可以应用在药物、监测和催化剂等特殊领域

用于导电、导热等多个领域

Page 11: 石墨烯专题深度报告 - jrj.com.cnpg.jrj.com.cn/acc/Res/CN_RES/INDUS/2014/4/22/b9e14...产业化进程日新月异,实力不容小觑。石墨烯从被发现到获得诺贝尔奖只用了短短六年的时间,由它开启的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11

和催化剂等特殊领域。另一类是较为纯粹的石墨烯微片,可用于导电和导热等多

个领域。

2.1、电子材料领域

2.1.1、透明导电材料:实现柔性电极、可穿戴设备、高

效太阳能电池等技术的关键

石墨烯的高导电性、高透明性、高韧性,使其能够用于制作柔性电极,以及用作

触摸面板、电子纸、OLED 面板以及太阳能电池等的透明导电膜。

图 8、石墨烯性质优于 ITO

资料来源:国海证券研究所

高导电性、高透明性让其可取代 ITO。石墨烯具备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且厚度

较薄。一般来说,高透明性与高导电性是互为相反的性质。从这一点来看,ITO

正好处在透明性与导电性微妙的此消彼长关系的边缘线上(图 7)。这也是超越

ITO 的替代材料迟迟没有出现的原因。

高韧性让其超越 ITO。除了高导电性和透明之外,石墨烯的另一个特性是具有

高韧性,能够拉伸 20%而不断裂。而且石墨烯触摸屏合成对环境无害,需要资

源少,并且随着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生产成本有望大大低于传统 ITO 触摸屏。

石墨烯薄片普通玻璃或绝缘体

可透过太赫波(波长约10μm)

可透过近中红外线(波长约4μm)

可透过所有可见光

多层石墨烯薄片

ITO

Al

石墨

假设层叠了多层石墨烯薄片条件下的换算结果

根据1cm2薄片的载流子个数求得

的数值

1025

1022

1019

1016

1013

载流

子密

度(

个/cm

3)

载流子迁移率(cm2/Vs)

会反射所有可见光(金属)

10 102 103 104 105

Page 12: 石墨烯专题深度报告 - jrj.com.cnpg.jrj.com.cn/acc/Res/CN_RES/INDUS/2014/4/22/b9e14...产业化进程日新月异,实力不容小觑。石墨烯从被发现到获得诺贝尔奖只用了短短六年的时间,由它开启的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12

图 9、三星公司展示的石墨烯柔性屏幕 图 10、可穿戴设备:让隐形眼镜能做 Google 眼镜可

以做的事

资料来源:国海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国海证券研究所

目前诺基亚、三星、LG 均在进行该领域的研发,希望在极具前景的柔性手机领

域占据先机。此外,韩国科学家利用石墨烯的这些特点,用石墨烯银纳米导线成

功地在普通的软性隐形眼镜表层加入一个发光二极管(LED),使隐形眼镜可以显

示图像,那么其他传感器都可以放臵到隐形眼镜上,可以让薄薄的隐形眼镜发挥

最大的潜力。由此可见,石墨烯让电影小说里的种种科幻片变为现实了。

石墨烯油墨打印高导电柔性电极,能应用于包括智能电话、平板电脑、平板显示

器和太阳能电池。2013 年美国西北大学科学家使用含有微小石墨烯薄片油墨,以

喷墨打印模式,打印出导电性能提高 250 倍、折叠时电导率仅有轻微下降的柔性

电极。因为所有的电子设备和电路需要高导电性和高解析度的电子接点和互连,

所以石墨烯油墨在未来可被用于电子设备和电路的组装之中,生产折叠式电子设

备。

图 11、电子转移途径在剥离的石墨烯/锌酞菁类混合体中的情形

资料来源:国海证券研究所

石墨烯太阳能电池前景可期。石墨烯具有对所有红外线的高透明性。美国科学家

通过对石墨烯材料进行掺杂处理,获得了具有能量转化率高(8.6%)的掺杂石

Page 13: 石墨烯专题深度报告 - jrj.com.cnpg.jrj.com.cn/acc/Res/CN_RES/INDUS/2014/4/22/b9e14...产业化进程日新月异,实力不容小觑。石墨烯从被发现到获得诺贝尔奖只用了短短六年的时间,由它开启的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13

墨烯太阳能电池,研究人员表示如果石墨烯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化率达到 10%,

且保持生产成本足够低,那么它们将成为市场上有力的竞争者。

图 12、石墨烯触摸屏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 13、组装好的石墨烯触摸屏面板

资料来源:国海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国海证券研究所

石墨烯触摸屏的工作原理。触摸屏由上下两层粘在 PET 薄膜上的石墨烯构成,

没有接触的情况下,两层石墨烯被下层上放臵的绝缘点阵阻隔而互不接触。当外

界压力存在的时候,PET 薄膜和石墨烯在压力下发生形变,这样上下两层石墨烯

就发生接触,电路联通。接触的位臵不同,器件边缘电极收集到的电信号也不一

样,通过对电信号的分析,就可以确定是触摸屏上的哪个位臵发生了接触。

图 14、2010~2017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预测 图 15、2010~2016 中国平板电脑出货量预测

资料来源:IDC、国海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IDC、国海证券研究所

平板电脑需求的增加给石墨烯触摸屏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IDC 的报告表

明,平板电脑全球市场增长速度快于预期,消费者正日益倾向使用平板电脑来满

足基本的计算需求,如浏览网页、查阅电子邮件、观看视频。IDC 预测 2017 年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将达到 4.1 亿台。就中国市场来看,2011 年平板电脑出货量

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位,市场份额达到 8%,但是相比 PC 传统产品约 10%的全球

市场份额,仍旧具有潜在的增长空间。在经历了近年的市场导入期之后,增长率

会有所降低。2016 年中国平板电脑出货量将达到 1.5 千万台。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2010 2011 2012 2013E 2014E 2015E 2016E 2017E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百万台) 同比增长(%)

-50

0

50

100

150

200

250

0

2

4

6

8

10

12

14

16

2010 2011 2012 2013E 2014E 2015E 2016E

中国平板电脑出货量(百万台) 同比增长(%)

Page 14: 石墨烯专题深度报告 - jrj.com.cnpg.jrj.com.cn/acc/Res/CN_RES/INDUS/2014/4/22/b9e14...产业化进程日新月异,实力不容小觑。石墨烯从被发现到获得诺贝尔奖只用了短短六年的时间,由它开启的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14

图 16、2009~2012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预测 图 17、20010~2012 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

资料来源:IDC、国海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工信部,国海证券研究所

除了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也促使触摸屏的需求大增。根据 IDC 统计,2012

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了 7.2 亿台,而来自工信部的统计,2011 年我国移动

智能终端出货量超过 1.1 亿部,超过 2011 年之前我国历年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的

总和,实现了历史的跨越,在 2012 年出货量达到了 2.58 亿部。

2.1.2、电极材料

锂电池负极材料:助力提升其整体续航力

锂离子电池正、负极电位差产生的电能,使得锂离子可逆性嵌入或脱嵌负极材料

从而实现充放电。

图 18、全球锂电池负极材料占比

资料来源:2012 中国锂电负极材料研讨会,国海证券研究所

石墨碳占 97%的锂电负极材料市场。目前锂电池使用的负极材料主要是石墨碳,

按材料特性可分为三类,即天然石墨、人造石墨及中间相碳微球,总计约占 97%

的负极材料市场。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2009 2010 2011 2012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百万台) 同比增长(%)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2010 2011 2012

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百万台) 同比增长(%)

59%

30%

8%

3%

11%

天然石墨

人造石墨

中间相炭微球

其他

Page 15: 石墨烯专题深度报告 - jrj.com.cnpg.jrj.com.cn/acc/Res/CN_RES/INDUS/2014/4/22/b9e14...产业化进程日新月异,实力不容小觑。石墨烯从被发现到获得诺贝尔奖只用了短短六年的时间,由它开启的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15

表 1、石墨烯优异的比容量

资料来源:《石墨烯——“神奇材料”介绍与应用前景》、国海证券研究所

目前作为主要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石墨碳的理论比容量仅为 372mAh/g。石墨具有

结晶的层状结构,易于锂离子在其中的嵌入/脱嵌,形成层间化合物 LiC6,是一

种性能稳定的负极材料。但石墨负极理论比容量仅为 372mAh/g,因此要实现锂

离子电池高比能量化,必须研发高容量的负极材料。

石墨烯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电学性能决定了其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巨大潜力。

因为石墨烯由单层碳原子排列而成,所以锂离子不仅可以存储在石墨烯片层的两

侧,还可以在石墨烯片层的边缘和空穴中存储,其理论容量为 740~780mAh/g,

约为传统石墨材料的 2 倍多。此外,采用石墨烯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锂离

子在石墨烯材料中的扩散路径比较短,且电导率较高,可以大幅提高其倍率性能。

各国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推广,势必会使得未来对于锂离子电池的需求量保持

持续增长。科技部《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和工信部的《节能与新

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都提出了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节能与

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被列入国家重点支持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十年推广应

用纯电动汽车 500 万辆的战略目标和阶段目标也已出台。

图 19、2000~2012 全球锂电负极材料供给量 图 20、2000~2011 中国锂电负极材料供给量

资料来源:IIT、国海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IIT、国海证券研究所

锂电负极材料需求将继续增长。根据 IIT 的数据,2011 年中国负极材料供应量达

9450 吨,2011 年全球负极材料供应量达 28430 吨,2012 年达到 32027 吨,并预

测到 2015 年全球负极材料供应量将达到 35000 吨。

材料 理论比容量mAh/g

石墨 372

石墨(掺入石墨烯) 540

石墨烯 740~780

-30

-20

-1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3500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E

全球锂电负极材料供给量(吨) 同比增长(%)

-50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9000

1000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中国锂电负极材料供给量(吨) 同比增长(%)

Page 16: 石墨烯专题深度报告 - jrj.com.cnpg.jrj.com.cn/acc/Res/CN_RES/INDUS/2014/4/22/b9e14...产业化进程日新月异,实力不容小觑。石墨烯从被发现到获得诺贝尔奖只用了短短六年的时间,由它开启的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16

超级电容器负极材料:良好的功率特性和超快充放电速度

图 21、普通电容器和超级电容器结构对比

资料来源:国海证券研究所

超级电容器是靠极化电解液来存储电能的新型电化学装臵。超级电容器在电动

汽车、混合燃料汽车、特殊载重汽车、电力、铁路、通信、国防、消费性电子产

品等众多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市场潜力,已被世界各国所广泛关注。

表 2、超级电容器与电池相关指标比较(不包含实验室数据)

资料来源:国海证券研究所

超级电容器突出的特点使其可在许多领域包括新能源车中广泛使用。超级电容

器具有以下主要特点:很高的功率密度;极长的充放电循环寿命,可达 10 万次

以上;非常短的充电时间;贮存寿命极长,几乎是无限的;可靠性高,维护工作

极少;适用温度范围宽,可在-40~70 ℃使用,满足车辆动力系统在低温环境下

的启动,安全性高。

介质 分离片电解液

电极 ECDL超级电容器电解电容器

指标 铅酸电池 氢镍电池 锂电池 能量型超级电容器

功率型超级电容器

比能量(kWh/kg)

30~40 60~80 100~120 12~15 4~6

比功率(kW/kg)

200~300 500~800 600~800 600~800 2000~2500

使用温度(℃)

-30~60 -20~55 -10~60(-40℃容量减半)

-40~70 -30~60

安全性 好 一般 一般 好 好

记忆性 无 弱 无 无 无

循环次数 300~400 500~800 600~800 >50000 200000

充电时间 >2h >2h >2h 10s~3min 10s~5min

放电电流 一般受温度影响

一般受温度影响

一般受温度影响

不受温度影响放电时间短

不受温度影响放电时间短

Page 17: 石墨烯专题深度报告 - jrj.com.cnpg.jrj.com.cn/acc/Res/CN_RES/INDUS/2014/4/22/b9e14...产业化进程日新月异,实力不容小觑。石墨烯从被发现到获得诺贝尔奖只用了短短六年的时间,由它开启的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17

图 22、石墨烯电极材料示意图

资料来源:《石墨烯——“神奇材料”介绍与应用前景》,国海证券研究所

碳质材料是目前研究和应用很广泛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用于超级电容器的

碳质材料目前主要集中在活性炭、活性炭纤维、炭气凝胶、碳纳米管和模板炭等。

而自从石墨烯被成功制备以来,人们开始探索这种碳质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

用。

石墨烯基的超级电容器具有良好的功率特性。由于石墨烯具有极高的理论比表

面积,结构上属于独立存在的单层石墨晶体材料,故石墨烯片层的两边均可以负

极电荷形成双电层。且石墨烯片层所特有的褶皱以及叠加效果,可以形成的纳米

孔道和纳米空穴,有利于电解液的扩散。

图 23、用 DVD 刻录机制成的微型超级电容

资料来源:国海证券研究所

2013 年 3 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以石墨烯为基础的微型

超级电容器,令人称奇的是,该电容器不仅外型小巧,而且可以在数秒内为手机

甚至汽车充电。这种电容器用仅有一个原子厚度的碳层制成,其充电和放电的速

度比标准电池快 100 倍甚至 1000 倍。

目前超级电容器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充当辅助角色。当前的混合动力汽车、插电

式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都配备了用来储存能量的电池,因此,超级电

容技术想介入新能源汽车领域,还需要一段很长的发展过程。从目前来看,超级

电容器可扮演辅助主动力电池的角色,既可起到缓冲作用,又可延长主动力电池

石墨烯(3~4层)

空 隙

Page 18: 石墨烯专题深度报告 - jrj.com.cnpg.jrj.com.cn/acc/Res/CN_RES/INDUS/2014/4/22/b9e14...产业化进程日新月异,实力不容小觑。石墨烯从被发现到获得诺贝尔奖只用了短短六年的时间,由它开启的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18

的寿命,同时还可增强充放电效果。

图 24、全球超级电容器用于运输行业和能量存储的销售额

资料来源:中国超级电容网、国海证券研究所

超级电容器在未来十年将是运输行业和自然能源采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

用于装配在启停系统车辆的超级电容器,将成为其在未来的主要销售渠道,预计

在 2016 年的全球市场将达到 2.7 亿美元,2020 年将超过 3.5 亿美元。

2.1.3、芯片材料:硅的替代者

石墨烯的电阻率极低,电子迁移的速度极快,因此被期待可用来替代硅,成为更

薄、导电速度更快的新一代电子元件或晶体管。

表 3、石墨烯优良的载流子迁移率

资料来源:国海证券研究所

单层石墨烯中的电子与空穴的载流子迁移率有望在室温下达到硅的 100 倍即 20

万 cm2/Vs,这一数值远远超过以往被认为载流子迁移率最大的 7.7 万 cm

2/Vs 的

锑化铟。

0

20

40

60

80

100

120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全球超级电容器用于运输行业和能量存储的销售额(百万美元)

同比增长(%)

材料 载流子迁移率cm2/Vs

硅 2×103

锑化铟 7.7×104

单层石墨烯 2×105

Page 19: 石墨烯专题深度报告 - jrj.com.cnpg.jrj.com.cn/acc/Res/CN_RES/INDUS/2014/4/22/b9e14...产业化进程日新月异,实力不容小觑。石墨烯从被发现到获得诺贝尔奖只用了短短六年的时间,由它开启的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19

图 25、IBM 制造的 155GHz 石墨烯晶体管 图 26、在两层铁电体材料间夹进石墨烯,THz 光学内

存可提升 10 倍密度

资料来源:WIND、国海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WIND、国海证券研究所

MIT 开发太赫兹级石墨烯芯片,为光信号传输处理开辟新领域。受美国国家科

学基金会(NSF)和空军科学研究局资助的 MIT 研究人员们透过在两层铁电材料间

夹进高迁移率的石墨烯薄膜,从而实现可直接在光信号上操作的太赫兹(THz)级

频率芯片。这种新材料堆栈可望带来比当今密度更高 10 倍的内存,并打造出能

直接在光信号上操作的电子组件。

图 27、石墨烯与辉钼矿(MoS2)结合制成的新型闪存

资料来源:国海证券研究所

在缺电情况下仍然可用的新型闪存。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通过将石墨烯和

MoS2 两种具有优越电性能的材料结合,制成了能在缺乏电力的情况下仍然保持

数据正常储存的新型闪存。这对于照相机、手机、笔记本电脑和打印机等电子设

备而言很有吸引力。这种晶体管也将为制成更具柔性的纳米电子器件提供帮助。

多层石墨烯

多层MoS2

单层石墨烯电极

Page 20: 石墨烯专题深度报告 - jrj.com.cnpg.jrj.com.cn/acc/Res/CN_RES/INDUS/2014/4/22/b9e14...产业化进程日新月异,实力不容小觑。石墨烯从被发现到获得诺贝尔奖只用了短短六年的时间,由它开启的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20

图 28、2005~2050 年全球多晶硅需求量预测 图 29、2005~2050 年中国多晶硅需求量

资料来源: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国海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国海证券研究所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预测,2015 年,2020 年,2050 年全球多晶硅

的需求量会达到 24 万吨、50 万吨和 400 万吨,其中中国多晶硅需求量分别为 17

万吨、 30 万吨和 250 万吨。

能否替代硅的关键——能带隙问题已获解决

由于石墨烯极高的电子迁移率,很有可能替代硅,用于切换速度更快的新一代电

子元件。石墨烯本身是零能隙的,直接做场效应管室温开关比不超过 10,远不

能满足实际器件的需要。打开石墨烯的能隙同时维持高的载流子迁移率成为石墨

烯研究领域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

图 30、石墨烯能带构造因形状和层数而异

资料来源:中科院上海硅盐酸研究所资料,国海证券研究所

0

10

20

30

40

50

60

70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E 2015E 2020E 2050E

全球多晶硅需求(万吨) 同比增长(%)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E 2015E 2020E 2050E

中国多晶硅需求量(万吨) 同比增长(%)

Dirac点

CB

VB

带隙

CB

VB

CB

VB

CB

VB

电子“加速”向后方运动

CB: 传输带 VB: 价电子带运动量(K)

能量(E

(a)单层 (b)带状 (C)双层(无电场) (d)双层(有电场)

石墨烯上的载流子能量(E)与运动量(K)的关系,情况分为单层(a),单层且呈带状(b),双层(c),双层且施加电场(d)四种

Page 21: 石墨烯专题深度报告 - jrj.com.cnpg.jrj.com.cn/acc/Res/CN_RES/INDUS/2014/4/22/b9e14...产业化进程日新月异,实力不容小觑。石墨烯从被发现到获得诺贝尔奖只用了短短六年的时间,由它开启的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21

单层石墨烯的能带构造是价电子带与传输带通过一个“Dirac 点”相接的特殊构造。

因此没有带隙。而且,能量与运动量成正比。这种构造使其产生了普通物质所不

具备的特殊性质,包括有效质量为零,极高的载流子迁移率以及克莱因穿隧特性

等。

石墨烯和硅的混合电路可以互相补充,提升性能。三星高级技术协会(SAIT)

在石墨烯-硅之间嵌入肖特基管实现了 on、off 转换,芯片频率可以轻易提升上百

倍。而最近奥地利、德国和俄罗斯的科学家们合作研发出一种新方法,构建出一

种新奇且高质量的处于一层石墨烯保护和覆盖下的金属硅化物结构,可以很好地

让“神奇材料”石墨烯同现有占主流的硅基技术“联姻”,制造出在半导体设备等领

域广泛运用的石墨烯-硅化物。

能带调控取得进展。近期,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吕劲、高政祥课题组在能带调控研

究上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发现把石墨烯夹在平面的六角 BN 片之间,足可以打开

石墨烯 0.16 eV 的能隙。对该三明治结构加上垂直电场,能隙可以进一步提高到

0.34 eV。考虑多体效应作 GW 修正后,能隙增加 50%以上,可以满足实际逻辑

器件的需要。由于结构完整性得到保持,石墨烯的高迁移率在能隙打开后仍然可

以维持。

2.2、散热材料领域

表 4、石墨烯与其他散热材料性能比较

资料来源:国海证券研究所

石墨散热性能优异,而石墨烯是更优于石墨的材料。石墨散热片,是一种全新的

导热散热材料,具有独特的晶粒取向,沿两个方向均匀导热,片层状结构可很好

地适应任何表面,屏蔽热源与组件的同时改进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性能。

图 31、智能手机内的石墨散热片

资料来源:国海证券研究所

材料 导热系数W/m•k 电导率simens/m 密度g/cm3

铝 200 3.5×107 2.7

铜 380 5.7×107 8.96

石墨 100~1500 (0.8~1.3)×105 0.7~2.1

石墨烯 5300 1.0×108 0.3~2.0

Page 22: 石墨烯专题深度报告 - jrj.com.cnpg.jrj.com.cn/acc/Res/CN_RES/INDUS/2014/4/22/b9e14...产业化进程日新月异,实力不容小觑。石墨烯从被发现到获得诺贝尔奖只用了短短六年的时间,由它开启的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22

图 32、2009~2012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预测 图 33、2010~2012 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

资料来源:IDC、国海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工信部、国海证券研究所

石墨散热材料应用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 LED 照明灯具等,主要受益于多核

智能手机需求增长。随着智能手机对于处理速度需求增加,四核处理器在智能手

机的渗透率迅速增加。处理器核数的增加容易导致芯片温度过高,因此需要具备

更高散热性能的散热装臵。国产智能手机使用的 CPU 一般都会使用到的石墨散

热片,三星、苹果、华为、联想等厂商均有手机使用了石墨散热膜。预计未来随

着四核智能手机出货量的提升石墨散热膜需求将会大幅提升。

图 34、2012~2016 全球 LED 照明需求 图 35、2012~2016 中国 LED 照明需求

资料来源:NPD Displaysearch、国海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NPD Displaysearch、国海证券研究所

LED 照明需求趋势散热材料需求增加。据 NPD Displaysearch 报告,聚光灯、LED

灯具、路灯、LED 灯泡和荧光灯管等所有 LED 照明产品的需求将于 2016 年达

到 9 千万个。2012 年到 2016 年间,由于政府补贴、“十二五”规划,驱动了 LED

路灯需求,所以 LED 照明在中国市场的成长力度将高于其他地区。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2009 2010 2011 2012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百万台) 同比增长(%)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2010 2011 2012

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百万台) 同比增长(%)

0

20

40

60

80

100

120

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60000

70000

80000

90000

100000

2012 2013E 2014E 2015E 2016E

全球LED照明需求(百万个) 同比增长(%)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2012 2013E 2014E 2015E 2016E

中国LED照明需求(百万套) 同比增长(%)

Page 23: 石墨烯专题深度报告 - jrj.com.cnpg.jrj.com.cn/acc/Res/CN_RES/INDUS/2014/4/22/b9e14...产业化进程日新月异,实力不容小觑。石墨烯从被发现到获得诺贝尔奖只用了短短六年的时间,由它开启的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23

2.3、环保监测领域

图 36、氧化石墨烯能让放射性物质积聚

资料来源:国海证券研究所

对石墨烯进行氧化处理,使其成为优异的核清理剂。美国、俄国科学家最近发现

原子厚度的氧化石墨烯薄片能快速地吸附在天然和人造的放射性核素上,并凝结

成固体。氧化石墨烯的较大表面积决定了其吸附毒素的能力很强,而且吸收速度

非常快。低成本和可生物降解的特质也使氧化石墨烯成为了渗透性反应墙技术的

合适之选,这对于原位地下水的修复而言具有相当的意义。

对石墨烯进行磺酸基功能化处理,使其成为优异的有机物吸附剂。进行石墨烯与

有机污染物之间可以产生非常强的络合反应,从而对有机污染物有很强的吸附能

力。但在溶液中,石墨烯易于团聚,从而会降低自身的吸附能力。中科院科学家在

石墨烯表面进行磺酸基功能化处理,不但可以提高石墨烯的分散性,而且可以提高

石墨烯的吸附能力。研究结果显示,这种功能化石墨烯对萘和萘酚的吸附能力达到

了每克 2.4 毫摩尔,是目前吸附能力最高的材料。

图 37、史上最轻固体物质“碳海绵”

资料来源:国海证券研究所

史上最轻固体物质“碳海绵”有望在环保领域大放异彩。浙江大学科学家以石墨烯

Page 24: 石墨烯专题深度报告 - jrj.com.cnpg.jrj.com.cn/acc/Res/CN_RES/INDUS/2014/4/22/b9e14...产业化进程日新月异,实力不容小觑。石墨烯从被发现到获得诺贝尔奖只用了短短六年的时间,由它开启的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24

为墙壁,碳纳米管为支架制成的碳海绵对有机溶剂有超快、超高的吸附力,是已

知的吸油力最强的材料,可用来处理海上原油泄漏事件——把“碳海绵”撒在海面

上,就能把漏油迅速吸进来,因为有弹性,吸进的油又挤出来回收,碳海绵也可

以重新使用。碳海绵有望用在吸油、环保、航天、军工等方面,还可能成为理想

的相变储能保温材料、催化载体、吸音材料以及高效复合材料。

图 38、石墨烯海水淡化示意图

资料来源:国海证券研究所

成本低、产量大的石墨烯脱盐技术。美国现有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 MIT 的两组

工程师在尝试用石墨烯来淡化海水。相比脱盐工厂目前使用的“反渗透”的聚合膜,

人工打孔的石墨烯膜的好处在于空隙大小可以优化设计并且完全一致,而且孔隙

是笔直的,可以加速水分子通过的速度。使得淡化海水所需的压力比聚合物脱盐

系统小得多,所以成本会降低 15~20%,而产量会大得多。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预

计在今年年底研制出原型薄膜,并在一家逆渗透海水淡化厂进行测试,公司预计

可在明年或后年大量生产新薄膜。如果进展顺利,这种石墨烯膜并可应用于污水

处理和家用净水器,给社会带来便捷。

2.4、生物医学领域

石墨烯可用于快速、低成本的高精度基因电子测序以及生物传感器。由于导电石

墨烯的厚度小于DNA链中相邻碱基之间的距离以及DNA四种碱基之间存在电子

指纹,因此,石墨烯有望实现直接的,快速的,低成本的基因电子测序技术。

Page 25: 石墨烯专题深度报告 - jrj.com.cnpg.jrj.com.cn/acc/Res/CN_RES/INDUS/2014/4/22/b9e14...产业化进程日新月异,实力不容小觑。石墨烯从被发现到获得诺贝尔奖只用了短短六年的时间,由它开启的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25

图 39、用于高分辨率生物分子电学检测

资料来源:国海证券研究所

早在 2010 年,研究发现,石墨烯表面可以很好地吸附 DNA 上的苯环状结构,石

墨烯-金复合体与 DNA 分子相互作用的复合体可以有效地吸附单链 DNA 分子,

破坏 ssDNA 的螺旋结构,使它平铺在石墨烯表面,其中的碱基与石墨烯表面直

接接触,从而显著降低 STM 测量中 DNA 螺旋结构带来的噪声。将石墨烯-金复

合体为 STM 基底,对 DNA 进行扫描,能够清晰的分辨出 DNA 中的四种不同类

型的碱基。此研究成果在生物纳米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生物器件、

生物传感器,以及高精度 DNA 测序等等。

图 40、计算机模拟结合电子显微技术呈现的石墨烯破坏细菌细胞膜

资料来源:国海证券研究所

石墨烯助力开发“绿色”抗生素。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发现石墨烯在药物投递、

肿瘤治疗等生物纳米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最新研究表明,当石墨烯接

触到细菌的细胞膜后,能诱导细菌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脱离细胞膜并“攀爬”上石

墨烯表面。分析指出石墨烯独特的二维结构使其可以与细菌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

发生很强的色散相互作用,从而实现石墨烯对细胞膜上磷脂分子的大规模直接抽

取。这样,石墨烯通过物理作用杀死细菌,为开发新型抗耐药的“绿色”抗生素提

供了可能。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开始测试“石墨烯创可贴”的想法,并成功制备了

Page 26: 石墨烯专题深度报告 - jrj.com.cnpg.jrj.com.cn/acc/Res/CN_RES/INDUS/2014/4/22/b9e14...产业化进程日新月异,实力不容小觑。石墨烯从被发现到获得诺贝尔奖只用了短短六年的时间,由它开启的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26

耐清洗和具有长时间抗菌能力的石墨烯棉布。

图 41、三维石墨烯支架 图 42、三维石墨烯表面神经干细胞粘附及增殖

资料来源:国海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国海证券研究所

石墨烯对神经突起发生和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中科院科学家发现石墨烯不仅对

神经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对神经突起发生和生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近期,科学家发现制得的三维石墨烯支架不仅能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还能够

一定程度上诱导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功能神经元。这一发现将在神经组织工程

及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等领域得到应用。

3、CVD 法是最具产业化条件的石墨烯制备路径

2004 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科学家使用机械剥离法首次制备并观察到单层石

墨烯。开启了石墨烯材料的研究热潮,新的石墨烯制备方法层出不穷,比如化学

剥离法、化学刻蚀法、离子体刻蚀法、电化学法、电弧法、溶剂热法等。然而,

低成本、大面积、高质量的石墨烯宏量制备技术仍是当前此领域所面临的的主要

困难和挑战。目前主要制备方法有四种:机械剥离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外延

生长法、氧化还原法。

其中,最有可能率先突破产业化瓶颈的是化学气相沉积法。该法简单易行,可

操作性强,且能制备大面积石墨烯膜,与柔性屏幕、可穿戴设备等产业方向的

要求较为一致。

Page 27: 石墨烯专题深度报告 - jrj.com.cnpg.jrj.com.cn/acc/Res/CN_RES/INDUS/2014/4/22/b9e14...产业化进程日新月异,实力不容小觑。石墨烯从被发现到获得诺贝尔奖只用了短短六年的时间,由它开启的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27

图 43、石墨烯的制备方法比较:CVD 法最符合石墨烯产业化要求

资料来源:国海证券研究所

机械剥离法

微机械剥离法可以制备出高质量石墨烯,但不能满足工业化、规模化的生产要

求。两位英国科学家从石墨中剥离出石墨片,然后将薄片的两面粘在一种特殊的

胶带上,撕开胶带,就能把石墨片一分为二。不断地这样操作,于是薄片越来越

薄,最后,他们得到了仅由一层碳原子构成的薄片,这就是石墨烯。因此,两人

在 2010 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该方法目前只能用于实验室制备。

化学气相沉积法(CVD 法)

是指反应物质在气态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固态物质沉积在加热的固态基体

表面,进而制得固体材料的工艺技术。具体方法是先在基底表面形成一层过渡金

属薄膜,以此金属膜为催化剂,以 CH4 为碳源,经气相解离后在过渡金属膜表

面形成石墨烯片层,最后通过酸液腐蚀金属膜得到石墨烯。常用的过渡金属有

Cu,Co,Pt,Ir,Ru 及 Ni 等。

外延生长法

制备方法

制备流程 优缺点

机械剥离法

CVD法

SiC热分解法

氧化还原法

石墨 反复粘贴揭下粘合胶带

可获得数十 ~ 数百μm

见方的石墨烯

SiC基板

●●●●●●●●●●●●●

SiC基板

●●●

●●●

●●●

SiC基板

● ● ● ● ● ●●

在1300℃ 左右高温下加热SiC

C

Si Si剥离形成石墨烯

可增大面积 高温工艺 不易进行层控制 SiC基板价格昂贵 很难从SiC基板转印

还原前 还原后用浓硫酸、高锰酸钾、水、过氧化氢进行氧化

利用超声波进行分散处理

通过肼或加热方式进行还原

10μm

简单、易行 可大面积制备,且所得石墨烯较为完整

转移基体有一定难度 所得石墨烯难以运输

能够低成本制备 适合涂布型晶体管

很难制备没有晶界的高品质石墨烯薄片

宏量制备易带来废液污染

可获得高品质石墨烯 成本低,任何人都能制作

大小只能靠运气 不适合量产

约47cm

约19

cm

铜箔卷

石英管

CVD炉

1000℃ 温度下在铜

箔上形成石墨烯

约99cmCH4, H2

石墨烯

铜箔

树脂膜

通过蚀刻方式除去铜

最终的基板(PET等)

石墨烯

用辊子粘贴树脂膜 从树脂膜转印至基板

Page 28: 石墨烯专题深度报告 - jrj.com.cnpg.jrj.com.cn/acc/Res/CN_RES/INDUS/2014/4/22/b9e14...产业化进程日新月异,实力不容小觑。石墨烯从被发现到获得诺贝尔奖只用了短短六年的时间,由它开启的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28

SiC 外延法可得到单层或少数层较为理想的石墨烯, 但是成本较高。且 SiC 本

身就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半导体材料,与目前的 Si 基半导体工艺相兼容( 不需要

转移), 因此这种方法生长的石墨烯是最有可能实现 C 基集成电路的有效途径

之一。但是单晶 SiC 的价格昂贵,石墨烯的制作成本非常高,而且生长条件也

很苛刻, 目前还难以实现大面积制备,不利于后续石墨烯的转移( 需要转移的

时候, 很难做到只腐蚀基底 SiC 而不破坏石墨烯结构),所以主要用于以 SiC 为

衬底的石墨烯器件。

氧化还原法

氧化还原法成本低廉,但是可能降低石墨烯属性,还会造成环境污染。是指将

天然石墨与强酸和强氧化性物质反应生成氧化石墨(GO),经过超声分散制备成

氧化石墨烯(单层氧化石墨),加入还原剂去除氧化石墨表面的含氧基团,如羧基、

环氧基和羟基,得到石墨烯。氧化还原法制备成本低廉且容易实现,成为制备石

墨烯的最佳方法。但是在氧化还原过程中,非常容易发生不可逆转的团聚现象,

而且石墨烯的电子结构以及晶体的完整性容易受到强氧化剂的破坏,进而影响石

墨烯的属性。

4、石墨烯国内外企业产业化进展

4.1、国外产业化进展

IBM

IBM 公司是在通道层采用石墨烯的高速晶体管开发方面最积极的企业之一。该

公司曾于 2008 年开发出了第一个石墨烯晶体管,并在 2010 年 12 月的国际学会

“IEDM 2010” 上发布了栅长 240nm、截止频率为 230GHz 的石墨烯 FET。2011

年,研制出了首款由石墨烯圆片制成的集成电路,向开发石墨烯计算机芯片前进

了一步。2012 年 9 月,在 OLED 技术研讨会上,IBM 的研究人员宣布,已制作出

采用碳材料——单层石墨烯作为透明电极的 OLED 元件,并获得了与采用 ITO 时

几乎相同的发光特性。

图 44、IBM 近年石墨烯研究进展

资料来源:国海证券研究所

2008 2010 2011

利用单层石墨烯制成了透明电极的OLED元件

2012开发了第一个石墨烯晶体管

发布了栅长 240nm、截止频率230GHz 的石墨烯FET

研制了首款石墨烯圆片制成的集成电路

Page 29: 石墨烯专题深度报告 - jrj.com.cnpg.jrj.com.cn/acc/Res/CN_RES/INDUS/2014/4/22/b9e14...产业化进程日新月异,实力不容小觑。石墨烯从被发现到获得诺贝尔奖只用了短短六年的时间,由它开启的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29

三星

产品化的竞争方面:三星处于领先地位。三星日前宣布他们已经能够打造含有石

墨烯材料的晶体管,这可以让他们进一步制造“灵活显示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

其他下一代电子产品”。

图 45、三星近年石墨烯研究进展

资料来源:国海证券研究所

三星拥有有关石墨烯晶体管的工作方式和结构等 9 项核心专利。2010 年 6 月,

韩国成均馆大学(Sungkyunkwan University)与日本名城大学教授饭岛澄男合作,

用石墨烯制作出了 30 英寸的柔性透明电极薄膜。韩国三星尖端技术研究所(SAIT)

在 IEDM2010 会议上发布了通道层使用石墨烯的高速动作型 RF 电路用 FET(电

场效应晶体管)。 2012 年三星电子综合技术院研发出了不改变石墨烯本身也可隔

离电流的器件,将其命名为“Graphene Barristor”。

东芝

实现石墨烯与银纳米线复合透明电极的大面积化。近日,东芝研究员利用银纳米

线的高导电性和石墨烯的出色阻隔性能,制作出了此次的透明导电膜(薄膜电阻

值为 4.9Ω/□,光透射率在 75%以上(波长为 550nm 时),薄膜的尺寸为 10cm 见

方),同时实现透明导电膜的高性能和高耐久性。解决了制作透明导电膜时,银

纳米线和石墨烯膜各自的缺陷(银纳米线的光透射率与导电性相互矛盾;石墨烯:

导电性比较低)。

图 46、此次开发的 10cm 见方的透明导电膜 图 47、银纳米分散液(后)和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前)

资料来源国海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国海证券研究所

2010 2012

合作研发出了30英寸的石墨烯片

发布了通道层使用石墨烯的高速动作型RF电路用FET

研发出了新的三端器件

Page 30: 石墨烯专题深度报告 - jrj.com.cnpg.jrj.com.cn/acc/Res/CN_RES/INDUS/2014/4/22/b9e14...产业化进程日新月异,实力不容小觑。石墨烯从被发现到获得诺贝尔奖只用了短短六年的时间,由它开启的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30

诺基亚

诺基亚力挺石墨烯作为未来超级材料。诺基亚从2006年开始对石墨烯进行研究,

于 2011 年 5 月参与了欧洲石墨烯旗舰项目,并于 2013 年 2 月获得该项目资助拨

款 13.5 亿美元。

图 48、诺基亚传感器示意图(俯视) 图 49、诺基亚传感器示意图(截面)

资料来源:WIND、国海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WIND、国海证券研究所

诺基亚着力研发石墨烯光传感器。诺基亚 2012 年 8 月获得了采用了石墨烯的光

传感器专利,该传感器在光吸收层和前臵放大器用 FET 通道层采用两层石墨烯。

该传感器构造简单,材料成本低,能够检测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灯大范围波

长的光,可也检测只有 1~2 个光子的微弱光线。

2013 年 6 月 11 日诺基亚获得了关于采用石墨烯层打造摄像头传感器作用于照片

传感的专利。石墨烯对光线很敏感,所以用石墨烯做摄像头将会把是普通摄像头

高 1000 倍。

4.2、国内产业化进展

国内首片 15 英寸单层石墨烯在渝问世

目前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已经成功制备出国内首片 15 英寸的单层石墨烯,这样的大

尺寸,达到了国内最高水平。

103、104:FET通道上的单层或双层石墨烯纳米带106、107:电极

201:防反射膜241:绝缘层211:由多层石墨烯构成的光吸收层221:反射蓝色光的彩色滤光片

Page 31: 石墨烯专题深度报告 - jrj.com.cnpg.jrj.com.cn/acc/Res/CN_RES/INDUS/2014/4/22/b9e14...产业化进程日新月异,实力不容小觑。石墨烯从被发现到获得诺贝尔奖只用了短短六年的时间,由它开启的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31

图 50、中科院研究人员展示单层石墨烯超强透光性 图 51、在石墨烯触摸屏上进行书写测试

资料来源:WIND、国海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WIND、国海证券研究所

研究员在铜箔衬底上生长出 15 英寸的均匀单层石墨烯,并成功将其完整地转移到

柔性 PET 衬底上和其他基底表面,并且通过进一步应用,还制备出了 7 英寸的石墨

烯触摸屏。

中国首个纯石墨烯粉末产品发布

图 52、贵州新碳高科研发的柔性石墨烯散热薄膜

资料来源:国海证券研究所

贵州新碳高科有限责任公司于 2013 年 4 月宣布成功研制生产出柔性石墨烯散热

薄膜,能帮助现有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LED显示屏等大大提高散热性能。

这一产品也被认为是中国首个纯石墨烯粉末产品,为石墨烯应用实现规模化商用

提供可能。

全球首条石墨烯生产线项目在宁波投产

宁波墨西科技有限公司是 2012 年由上海南江(集团)有限公司、皙哲投资有限

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共同发起,计划建成全球第一条石

Page 32: 石墨烯专题深度报告 - jrj.com.cnpg.jrj.com.cn/acc/Res/CN_RES/INDUS/2014/4/22/b9e14...产业化进程日新月异,实力不容小觑。石墨烯从被发现到获得诺贝尔奖只用了短短六年的时间,由它开启的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32

墨烯生产线,第一期年产 300 吨,第二期年产 1000 吨。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刘兆平研究团队经过三年多的努力,终于在石墨烯规模化制备

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发展了一种全新剥离技术路线,实现了石墨烯的低

成本规模化制备,将石墨烯的制造成本从每克 5000 元降至每克 3 元。该技术拥

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突破了石墨烯的低成本规模化制备技术并经中试验证。

且生产出的石墨烯产品质量高、导电性优异,成本低廉,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5、石墨烯 A 股投资标详解

国内多家上市公司早已关注到石墨烯材料独特的优异性能,看好其未来在各领域

的广阔应用前景,因此已着手进行前期的研究开发和相关的产业布局。

金路集团(000510.SZ)

2011年与中国社科院金属所达成协议,出资1500万用于石墨烯及产业化的研发,

主要方向是石墨烯基透明导电薄膜、三维网络散热材料和动力电池用电极材料三

个方面。从 2014 年起,公司与金属所的该合作项目产生的研究成果和知识产权,

由德阳旌华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代表高新区管委会享有该合作成果总权益的

10%;高新区管委会每年给予公司 500 万元资金支持石墨烯研究开发和应用,时

间为 5 年(从 2014 年到 2018 年)。

(1)公司与中科院金属研究所联合开发电池级石墨烯技术已于 2012 年 11 月 11

日对共同完成的“石墨烯材料的规模化制备技术”通过了成果鉴定;(2)公司与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石墨烯基动力电池项目,是利用导电性,有望在动力电池方面

有所突破;(3)公司与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石墨烯基三位网络散热材料项目,是利

方用导热性,在散热材料方面,如 LED 的散热板方面,有望突破;(4)公司与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在研石墨烯透明导电膜:可用于石墨烯手机触摸屏。(5)公司

与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生产的其它石墨烯材料可用于涂料腐蚀等方面的用途。

力合股份(000532.SZ)

公司间接持股 1.679%的常州二维碳素于 2013 年 7 月宣布年产 3 万平方米石墨烯

透明导电薄膜生产线投产。

图 53、力合股份间接持有常州二维碳素股份

资料来源:国海证券研究所

江苏常州二维碳素科技有限公司,年产 3 万平方米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生产线

将投产,这是公开报道中已知的全球最大规模生产线,该生产线将可供应 500 万

部 4 英寸手机。

力合股份 力合光电力合高科 常州二维碳素20.98% 61.82% 13.34%

Page 33: 石墨烯专题深度报告 - jrj.com.cnpg.jrj.com.cn/acc/Res/CN_RES/INDUS/2014/4/22/b9e14...产业化进程日新月异,实力不容小觑。石墨烯从被发现到获得诺贝尔奖只用了短短六年的时间,由它开启的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33

烯碳新材(000511.SZ)

以石墨矿资源为基础,整合烯碳产业链的技术平台:石墨碳、耐火碳、活性炭、

活性炭肥料、助燃剂、超高纯石墨等碳新材料产品。主业为石墨产品、碳素制品、

纳米碳及石墨烯、稀土碳、耐火材料等的技术转让。应用是医用食品、环保净化、

辐射防护、电子工艺、脱硫助燃及液品催化剂等。通过资产臵换 100%控股了鑫

宇密封材料的投资子公司东奥烯碳石墨投资公司。

中国宝安(000009.SZ)

中国宝安控股子公司贝特瑞是国内最大的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商,负极材料价值

链构成完整。它研制的石墨烯产品目前已小量试产,若能大量应用到负极材料中,

将极大提升其性能,对其主营业务也有极大的促进。

其已经提交的 4 项关于石墨烯的专利中,已获得 2 项关于石墨烯制备的专利证书。

贝特瑞的控股子公司鸡西长源矿业有限公司(简称长源公司)建设工作已基本完工,

目前正在进行设备调试,计划于 2013 年 6 月底试生产。长源公司主要从事石墨

采、选矿和石墨制品加工等,其石墨原矿年处理量为 60 万吨。

华丽家族(600503.SH)

其控股股东南江集团旗下还控股了宁波墨西科技有限公司,运作石墨烯项目,该

公司于 2012 年 4 月组建,引进中科院宁波材料研究所石墨烯量产技术,在宁波

慈溪已启动建设年产 300 吨的石墨烯生产线,今年 1 月 6 日称,公司年产 200 万

平米石墨烯涂层铝箔生产线已经正式投产

华丽家族第一大股东南江集团将与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共同推进“大面积单层石墨

烯产业化项目”,前期投资达 2.67 亿元。日前,石墨烯产业基地已成功落户重庆

高新区,将力争在一年内建成首期生产线并投产,形成 1000 万片石墨烯产能。

乐通股份(002319.SZ)

出资 2400 万(占 80%股份)与宁波墨西科技(拥有首条年产 300 吨石墨烯生产

线)签订合作协议,设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石墨烯功能化油墨产品,可用于打印

可折叠设备的高导电柔性电极。

中钢吉炭(000928.SZ)

主事炭素和石墨制品的研产销,其控股 30%的江城碳纤维有 500 吨/年的生产线。

在碳纳米管、碳纤维等纳米级石墨材料相关领域的研发实力强大,有望在石墨烯

产业机会中获得先机。

中泰化学(002092.SZ)

2013 年 9 月增资 1413 万元于厦门凯纳石墨烯,持股 35%。

Page 34: 石墨烯专题深度报告 - jrj.com.cnpg.jrj.com.cn/acc/Res/CN_RES/INDUS/2014/4/22/b9e14...产业化进程日新月异,实力不容小觑。石墨烯从被发现到获得诺贝尔奖只用了短短六年的时间,由它开启的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34

6、风险提示

石墨烯材料产业化进程不达预期风险

石墨烯整体产业链尚处建设期,全球范围的大规模生产仍在日益加速的产业化进

程中,或有不达预期风险。

相关上市公司研究成果不达预期风险

石墨烯材料及其产业的研究在全球范围内尚属新兴产业,国内 A 股上市公司的相

关研发仍具备探索性质,研究成果仍存在一定不达预期的风险。

Page 35: 石墨烯专题深度报告 - jrj.com.cnpg.jrj.com.cn/acc/Res/CN_RES/INDUS/2014/4/22/b9e14...产业化进程日新月异,实力不容小觑。石墨烯从被发现到获得诺贝尔奖只用了短短六年的时间,由它开启的

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国海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本页免责条款部分

【分析师承诺】

周成娟,本人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注册为证券分析师,以勤勉的职业态度,独立、客

观地出具本报告。本报告清晰准确地反映了本人的研究观点。本人不曾因,不因,也将不会因本报告中的具体推荐意

见或观点而直接或间接收到任何形式的补偿。

【国海证券投资评级标准】

行业投资评级

推荐:行业基本面向好,行业指数领先沪深 300 指数;

中性:行业基本面稳定,行业指数跟随沪深 300 指数;

回避:行业基本面向淡,行业指数落后沪深 300 指数。

股票投资评级

买入:相对沪深 300 指数涨幅 20%以上;

增持:相对沪深 300 指数涨幅介于 10%~20%之间;

中性:相对沪深 300 指数涨幅介于-10%~10%之间;

卖出:相对沪深 300 指数跌幅 10%以上。

【免责声明】

本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

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报告中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对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和征价。本公司及其本公

司员工对使用本报告及其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概不负责。本公司或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所提到的

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者金融产品等服务。

【风险提示】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不应将本报告为作出投资决策的惟一参考因素,亦不应认为本报告可以取代自己的

判断。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本公司或其他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

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投资者务必注意,其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本公司

员工或者关联机构无关。

若本公司以外的其他机构(以下简称“该机构”)发送本报告,则由该机构独自为此发送行为负责。通过此途径获得本

报告的投资者应自行联系该机构以要求获悉更详细信息。本报告不构成本公司向该机构之客户提供的投资建议,本公

司、本公司员工或者关联机构亦不为该机构之客户因使用本报告或报告所载内容引起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郑重声明】

本报告版权归国海证券所有。未经本公司的明确书面特别授权或协议约定,除法律规定的情况外,任何人不得对本报

告的任何内容进行发布、复制、编辑、改编、转载、播放、展示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本报告的部分或者全部内

容,否则均构成对本公司版权的侵害,本公司有权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