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ftp4.budaedu.org/ghosa4/C011/TI001381/ref/TI001381-001.pdf-1 - 《 禪 觀 與 淨 土 (三) 念...

23
- 1 - (三)

Transcript of 1ftp4.budaedu.org/ghosa4/C011/TI001381/ref/TI001381-001.pdf-1 - 《 禪 觀 與 淨 土 (三) 念...

Page 1: 1ftp4.budaedu.org/ghosa4/C011/TI001381/ref/TI001381-001.pdf-1 - 《 禪 觀 與 淨 土 (三) 念 佛 篇 》 甲 三 、 念 佛 篇 一 、 法 脈 傳 承 入 文 é 三 二 、

- 1 -

《禪觀與淨土(三)

念佛篇》

甲三、念佛篇

一、法脈傳承

◎入文分三

二、修學綱要

三、結示勸修

今初。

乙一、法脈傳承

難行道

﹁惟靠自力,勤修戒定慧,于無量劫,捍勞忍苦,次第破見思惑、

塵沙惑、無明惑,豎出三界,歷劫修證,是為難行道。﹂

易行道

﹁仰賴佛力,一心執持名號,得佛願力加持,此身得至阿惟越致

地,疾速圓成菩提,是為易行道。﹂

龍樹菩薩

印度

傳承

Page 2: 1ftp4.budaedu.org/ghosa4/C011/TI001381/ref/TI001381-001.pdf-1 - 《 禪 觀 與 淨 土 (三) 念 佛 篇 》 甲 三 、 念 佛 篇 一 、 法 脈 傳 承 入 文 é 三 二 、

- 2 -

聖道門

於娑婆世界,但憑自力,斷惑證理,入聖得果之法,名﹁聖道門﹂。

淨土門

稱念名號,乘佛本願,往生淨土,入聖得果之法,名﹁淨土門﹂。

道綽大師

業障消除

他力門

福慧增長

﹁即眾生心

投大覺海﹂

蒙佛接引

果地教

往生西方

印光大師

釋乙一﹁法脈傳承﹂竟

中國

傳承

Page 3: 1ftp4.budaedu.org/ghosa4/C011/TI001381/ref/TI001381-001.pdf-1 - 《 禪 觀 與 淨 土 (三) 念 佛 篇 》 甲 三 、 念 佛 篇 一 、 法 脈 傳 承 入 文 é 三 二 、

- 3 -

乙二、修學綱要

分三︰一、總明感應道交。二、別示修行方法。三、結示理事無礙。

今初。

丙一、總明感應道交

經文 譬

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

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

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

述義

一專為憶

若逢

不逢

如是二人

一人專忘

或見

非見

譬如有人

二人相憶

同於形影

如是

乃至從生至生

二憶念深

不相乖異

若子逃逝,雖憶何為

憐念眾生

十方如來

子若憶母

如母憶子

母子歷生

不相違遠

如母憶時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Page 4: 1ftp4.budaedu.org/ghosa4/C011/TI001381/ref/TI001381-001.pdf-1 - 《 禪 觀 與 淨 土 (三) 念 佛 篇 》 甲 三 、 念 佛 篇 一 、 法 脈 傳 承 入 文 é 三 二 、

- 4 -

丙二、別示修行方法

分三︰一、專修法門。二、圓修法門。三、攝心方便。

今初。

丁一、專修法門

分三︰一、至心信樂。二、順從本願。三、會歸佛號。

今初。

戊一、至心信樂

十念必生願︵十八︶

經文 設

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

五逆,誹謗正法。

述義

至心信樂

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

十方眾生

欲生我國

若不生者

五逆

乃至十念

唯除

誹謗正法

戊二、順從本願

分二︰一、自力不足。二、仰仗佛力。

今初。

己一、自力不足

業障深重,求出無門。

㈠業果相續

Page 5: 1ftp4.budaedu.org/ghosa4/C011/TI001381/ref/TI001381-001.pdf-1 - 《 禪 觀 與 淨 土 (三) 念 佛 篇 》 甲 三 、 念 佛 篇 一 、 法 脈 傳 承 入 文 é 三 二 、

- 5 -

(所緣)

(所依)

眼識

眼根

色塵

耳識

耳根

聲塵

鼻識

鼻根

香塵

舌識

舌根

味塵

身識

身根

觸塵

意識

意根

法塵

第八識

第七識

前六識

(

異熟)

(

思量)

(

了別)

……業力主導。

……思想主導。

Page 6: 1ftp4.budaedu.org/ghosa4/C011/TI001381/ref/TI001381-001.pdf-1 - 《 禪 觀 與 淨 土 (三) 念 佛 篇 》 甲 三 、 念 佛 篇 一 、 法 脈 傳 承 入 文 é 三 二 、

- 6 -

㈡輾轉增盛

種子

謂本識中,親生自果功能差別。

現行

謂七轉識及彼相應,所變相見性界地等。

《成唯識論》

(業)身口意的造作行為

(果報)

行 善

天、人、阿修羅

子•

種子

惡 畜生、餓鬼、地獄

第八識

(業識)

(生死業力)

(六道輪迴)

Page 7: 1ftp4.budaedu.org/ghosa4/C011/TI001381/ref/TI001381-001.pdf-1 - 《 禪 觀 與 淨 土 (三) 念 佛 篇 》 甲 三 、 念 佛 篇 一 、 法 脈 傳 承 入 文 é 三 二 、

- 7 -

己二、仰仗佛力

彌陀大願,必定救拔。

㈠聞名得福願︵四十三︶

經文 設

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壽終之後,生尊貴家,若不爾者,不取

正覺。

述義

他方國土

壽終之後

若不爾者

設我得佛

聞我名字

諸菩薩眾

生尊貴家

不取正覺

㈡常修梵行願︵三十六︶

經文 設

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菩薩眾,聞我名字,壽終之後,常修梵行,

至成佛道,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述義

常修梵行

若不爾者

設我得佛

聞我名字

壽終之後

至成佛道

不取正覺

十方無量不可

思議諸佛世界

Page 8: 1ftp4.budaedu.org/ghosa4/C011/TI001381/ref/TI001381-001.pdf-1 - 《 禪 觀 與 淨 土 (三) 念 佛 篇 》 甲 三 、 念 佛 篇 一 、 法 脈 傳 承 入 文 é 三 二 、

- 8 -

㈢修行具德願︵四十四︶

經文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歡喜踊躍,修菩薩行,具足德本,若不

爾者,不取正覺。

述義

他方國土

歡喜踊躍

若不爾者

設我得佛

聞我名字

具足德本

諸菩薩眾

修菩薩行

不取正覺

㈣清淨解脫願︵四十二︶

經文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皆悉逮得清淨解脫三昧,住是三昧,一

發意頃,供養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Page 9: 1ftp4.budaedu.org/ghosa4/C011/TI001381/ref/TI001381-001.pdf-1 - 《 禪 觀 與 淨 土 (三) 念 佛 篇 》 甲 三 、 念 佛 篇 一 、 法 脈 傳 承 入 文 é 三 二 、

- 9 -

供養無量不可

思議諸佛世尊

而不失

定意

述義

他方國土

皆悉逮得

清淨解脫三昧

設我得佛

聞我名字

諸菩薩眾

住是三昧

一發意頃

若不爾者

不取正覺

㈤聞名不退願︵四十七︶

經文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述義

他方國土

設我得佛

聞我名字

不即得至

不退轉者

不取正覺

諸菩薩眾

《佛說無量壽經》

Page 10: 1ftp4.budaedu.org/ghosa4/C011/TI001381/ref/TI001381-001.pdf-1 - 《 禪 觀 與 淨 土 (三) 念 佛 篇 》 甲 三 、 念 佛 篇 一 、 法 脈 傳 承 入 文 é 三 二 、

- 10 -

戊三、會歸佛號

㈠略開二宗

今此《觀經》,即以﹁觀佛三昧﹂為宗,亦以﹁念佛三昧﹂為宗,一心迴願往生淨土為體。

㈡專重持名

上來雖說﹁定﹂﹁散﹂兩門之益,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觀經四帖疏》

丁二、圓修法門

分三︰一、至心發願。二、從心出發。三、自他不二。

今初。

戊一、至心發願

臨終接引願︵十九︶

經文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

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

Page 11: 1ftp4.budaedu.org/ghosa4/C011/TI001381/ref/TI001381-001.pdf-1 - 《 禪 觀 與 淨 土 (三) 念 佛 篇 》 甲 三 、 念 佛 篇 一 、 法 脈 傳 承 入 文 é 三 二 、

- 11 -

述義

發菩提心

至心發願

欲生我國

修諸功德

設我得佛

十方眾生

假令不與

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

臨壽終時

不取正覺

戊二、從心出發

現前一念之心。無性緣生。緣生無性者也。惟其無性緣生。故念名滿腔是名。念利

滿腔是利。乃至晝所為。夜所夢。無不趨歸於一念之專注。而十界昇沉從此出矣。惟其

緣生無性。故熾然造集善惡之時。驀地放下。則一切法了不可得。然設向此了不可得處

坐定。則墮無為深坑。不能證法界無障礙體。不能起法界無障礙用。故須念佛求生淨土。

方是大乘不可思議圓頓法門。夫念佛者。豈有他哉。以此緣生無性之一念。念彼無性緣

Page 12: 1ftp4.budaedu.org/ghosa4/C011/TI001381/ref/TI001381-001.pdf-1 - 《 禪 觀 與 淨 土 (三) 念 佛 篇 》 甲 三 、 念 佛 篇 一 、 法 脈 傳 承 入 文 é 三 二 、

- 12 -

生之佛名耳。佛名既是無性緣生。則緣生亦仍無性。是故念一聲。有一聲佛名顯現。念

十百千萬聲。有十百千萬佛名顯現。而不念時便寂然矣。念性既是緣生無性。則無性不

礙緣生。儻不念佛。正恐又生種種雜念。縱不生雜念。亦恐墮在無生窠臼。故必以佛號

生我之念。使我念念不離佛號。此乃心外無佛。佛外無心。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靈峰宗論》

﹁無性緣生﹂

﹁現前一念之心﹂

者也。

﹁緣生無性﹂

念﹁名﹂

滿腔是名

念﹁利﹂

滿腔是利

惟其﹁無性緣生﹂故

乃至晝所為,夜所夢,無不趨歸於﹁一念﹂之專注。

而﹁十界﹂

從此出矣!

Page 13: 1ftp4.budaedu.org/ghosa4/C011/TI001381/ref/TI001381-001.pdf-1 - 《 禪 觀 與 淨 土 (三) 念 佛 篇 》 甲 三 、 念 佛 篇 一 、 法 脈 傳 承 入 文 é 三 二 、

- 13 -

﹁造﹂

熾然

善惡之時

﹁集﹂

惟其﹁緣生無性﹂故

﹁驀地放下﹂

則一切法﹁了不可得﹂!

然設向此﹁了不可得﹂處坐定!則墮無為深坑,不

能證法界無障礙體,不能起法界無障礙用。

﹁念佛﹂

故須

方是大乘不可思議圓頓法門

﹁求生淨土﹂

以此緣生無性之

﹁一念﹂

夫﹁念佛﹂者,豈有他哉

念彼無性緣生之

﹁佛名﹂耳

既是無性緣生

﹁佛名﹂

則緣生亦仍無性

念一聲

有一聲佛名顯現

是故

念十百千萬聲

有十百千萬佛名顯現

Page 14: 1ftp4.budaedu.org/ghosa4/C011/TI001381/ref/TI001381-001.pdf-1 - 《 禪 觀 與 淨 土 (三) 念 佛 篇 》 甲 三 、 念 佛 篇 一 、 法 脈 傳 承 入 文 é 三 二 、

- 14 -

而不念時

便寂然矣!

念性

既是緣生無性,則無性不礙緣生

正恐

又生種種雜念

儻不念佛

縱不生雜念

亦恐墮在無生窠臼

生我之念

故必以﹁佛號﹂

使我念念不離佛號

﹁心外無佛,佛外無心﹂

此乃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阿彌陀經要解》

Page 15: 1ftp4.budaedu.org/ghosa4/C011/TI001381/ref/TI001381-001.pdf-1 - 《 禪 觀 與 淨 土 (三) 念 佛 篇 》 甲 三 、 念 佛 篇 一 、 法 脈 傳 承 入 文 é 三 二 、

- 15 -

戊三、自他不二

㈠心性本具

﹁光明﹂

總明

當知

名號,皆本眾生建立,以

平等,能令持名者

﹁壽命﹂

同佛無異也。

即生十方。

明光義

復次,由﹁無量光﹂義,故眾生

見阿彌陀佛

即見十方諸佛。

即普利一切。

別明

皆定此生成佛。

明壽義

由﹁無量壽﹂義,故極樂人民 即是一生補處

不至異生。

Page 16: 1ftp4.budaedu.org/ghosa4/C011/TI001381/ref/TI001381-001.pdf-1 - 《 禪 觀 與 淨 土 (三) 念 佛 篇 》 甲 三 、 念 佛 篇 一 、 法 脈 傳 承 入 文 é 三 二 、

- 16 -

離卻現前一念﹁無量光壽之心﹂

何處有﹁阿彌陀佛名號﹂

結勸

當知

而離卻﹁阿彌陀佛名號﹂

何由徹證現前一念﹁無量光壽之心﹂

願深思之,願深思之!

《阿彌陀經要解》

㈡隨緣顯現

住處

大願

約佛釋

明上

種種莊嚴,皆是阿彌陀佛

稱性功德之所成就故能

生處

大行

令往生也。

普攝十方三世一切凡聖

Page 17: 1ftp4.budaedu.org/ghosa4/C011/TI001381/ref/TI001381-001.pdf-1 - 《 禪 觀 與 淨 土 (三) 念 佛 篇 》 甲 三 、 念 佛 篇 一 、 法 脈 傳 承 入 文 é 三 二 、

- 17 -

以大願

作眾生多善根之因

信願

念念成就如是功德。

約生釋

復次,佛

以大行

作眾生多福德之緣

持名

已成

而皆是

非今。

非當。

以阿彌種種莊嚴作增上本質

全佛即生

約不二釋

此則

故曰:﹁成就如是

帶起眾生自心種種莊嚴

全他即自

功德莊嚴﹂。

《阿彌陀經要解》

Page 18: 1ftp4.budaedu.org/ghosa4/C011/TI001381/ref/TI001381-001.pdf-1 - 《 禪 觀 與 淨 土 (三) 念 佛 篇 》 甲 三 、 念 佛 篇 一 、 法 脈 傳 承 入 文 é 三 二 、

- 18 -

㈢一念具足

問:西方去此十萬億土,何得即生?

十萬億土,不出我現前一念心性之外,以心性本無外故。

又仗自心之佛力接引,何難即生?

層數宛然

實無遠近。

如鏡中照數十層山水樓閣

一照俱了

見無先後。

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

亦如是

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

亦如是

海印三昧

當知字字皆

大圓鏡智

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

亦如是

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之靈文也。

《阿彌陀經要解》

Page 19: 1ftp4.budaedu.org/ghosa4/C011/TI001381/ref/TI001381-001.pdf-1 - 《 禪 觀 與 淨 土 (三) 念 佛 篇 》 甲 三 、 念 佛 篇 一 、 法 脈 傳 承 入 文 é 三 二 、

- 19 -

丁三、攝心方便

㈠攝心念佛

一句彌陀念誦聽……專注力

十句成片三三四……相續力

糅合《印光大師文鈔》

㈡五點記數

一、安置地輪,令心下沉。

二、所緣行相,清楚分明。

三、寧可少念,不可草率。

四、先依記數,再求圓融。

Page 20: 1ftp4.budaedu.org/ghosa4/C011/TI001381/ref/TI001381-001.pdf-1 - 《 禪 觀 與 淨 土 (三) 念 佛 篇 》 甲 三 、 念 佛 篇 一 、 法 脈 傳 承 入 文 é 三 二 、

- 20 -

丙三、結示理事無礙

分二:一、理事差別。二、理事兼修。

今初。

丁一、理事差別

﹁事持﹂

執持 則念念憶佛名號,故是思慧。然有

﹁理持﹂

信有西方阿彌陀佛

如子憶母

﹁事持﹂者

但以決志願求生故

無時暫忘

是心作佛

而猶未達

是心是佛

是我心具

所具

為繫心之境

﹁理持﹂者

信彼西方阿彌陀佛

即以自心

洪名

是我心造

所造

令不暫忘也

《阿彌陀經要解》

Page 21: 1ftp4.budaedu.org/ghosa4/C011/TI001381/ref/TI001381-001.pdf-1 - 《 禪 觀 與 淨 土 (三) 念 佛 篇 》 甲 三 、 念 佛 篇 一 、 法 脈 傳 承 入 文 é 三 二 、

- 21 -

丁二、理事兼修

經文

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述義

一、都攝六根……消除生死業力。

二、淨念相繼……增長往生願力。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釋乙二﹁修學綱要﹂竟

Page 22: 1ftp4.budaedu.org/ghosa4/C011/TI001381/ref/TI001381-001.pdf-1 - 《 禪 觀 與 淨 土 (三) 念 佛 篇 》 甲 三 、 念 佛 篇 一 、 法 脈 傳 承 入 文 é 三 二 、

- 22 -

乙三、結示勸修

㈠ 內觀真如

安住心性,不隨妄轉。

法界圓融體,作我一念心;

故我念佛心,全體即法界。

外順彌陀

一心歸命,通身靠倒。

一句彌陀法中王,無邊妙義廣含藏;

十念往生成正覺,不在世間論短長。

釋乙三﹁結示勸修﹂竟

釋《禪觀與淨土

念佛篇》竟

Page 23: 1ftp4.budaedu.org/ghosa4/C011/TI001381/ref/TI001381-001.pdf-1 - 《 禪 觀 與 淨 土 (三) 念 佛 篇 》 甲 三 、 念 佛 篇 一 、 法 脈 傳 承 入 文 é 三 二 、

《禪觀與淨土─念佛篇》

敬輯者:淨律學佛院 釋淨界

住址:南投縣鹿谷鄉初鄉村中村巷27之2號電話:(049)2755-656

倡 印:淨土教觀學苑

會址:台北市館前路6號11樓之6 電話:0983-993033

台北流通處電話: 02-2567-7822

護持學苑弘法及法寶流通帳號

國內郵局電匯 郵局代碼: 700 帳號: 22767067

戶名: 社團法人台灣淨土教觀學苑學會

國際電匯

台灣銀行 南投分行 戶名:淨土教觀學苑 帳號:032-007-156495

Bank Name: Nantou Branch, Bank of Taiwan

Swift Code:BKTWTWTP032

Account Name:Pureland Teaching Buddhist Foundation

Account No. : 032-007-156495

供養上淨下界法師帳號

合作金庫銀行竹山分行戶名:丘崇禧 帳號: 0251-765-215423

Bank Name:Jhushan Branch, Taiwan Cooperative Bank

Swift Code:TACBTWTP022

Account Name:Chiu, Chung-Hsi

Account No.:0251-765-215423

佛曆 2559年 (西元 2015年)恭印結緣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塗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