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事 小 事 烦 心 事 尽 管 来 找 寨 管 家mrdx.cn/PDF/20200807/08.pdf · “ 我 们...

1
本报地址:北京宣武门西大街 57 邮政编码 100803 中国邮政发行投递服务电话 11185 广告部电话 63071265 广告许可证:京西工商广登字 20170529 定价:每份 1.8 年价 324 本报挑错电话: 010-63073979 63072070 本报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富通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88406617 13901102545 2020 年 8 月 7 日 星期五 责任编辑 林晓蔚 本报记者许东远 来回 160 公里,驱车往返 3 个小时,这是钱少华家和周 家港村的距离2018 10 月,由武警上 海总队政治工作部转业至上海 市青浦区纪委监察委; 2019 6 月,任青浦区朱家角镇周家 港村驻村指导员……皮肤黝 脸上时常挂着笑容的钱少 华总是目光如炬他相信:只有 走近群众,了解群众的难处,才 能更好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既然到村里抓发展,就必须脚 沾泥土落地生根,多为村里办 实事。” 钱少华说, 我是来做事 的,不是来镀金的”。 最盼解决的问题对美丽 乡村建设的意见建议对村 的意见建议……” 拿着自制 的《走访村民家庭信息登记 表》,来村里没几天的钱少华就 开始了挨家挨户的走访我们这里没有公交车,小 孩子上学 大人上班都较困 。” 村民朱炳君一句话引起了 钱少华的注意第二天,钱少华 又去了朱炳君家,这次还叫来 了左右邻居,大家都反映没有 公交车生活上很是不便钱少华了解到,周家港村 西片区共有 201 628 人,其 60 岁以上老人 179 学生 45 大部分老百姓出行主要 依靠自行车三轮车电瓶车等 工具,腿脚不便或不会驾驶出 行工具的老人学生残障人士 就只能望 兴叹,没有公交 成了他们出门就医走亲访友 拦路虎”。 说干就干为了更高效地 考察,钱少华买了一辆 2000 的二手电动车8 月的上海天 气炎热,为了研究公交站点线 路设置,钱少华几乎天天骑着 爱车收集老百姓的意见想 有一次,由于酷热,他差点 中暑。“每次看他办公室里的头 盔不见了,我就知道他又去找 老百姓了。” 周家港村村主任胥 雪华说终于,钱少华跑出了希望经过多次调研,他带头起草了 《关于周家港村西南片区村小 组设置公交站点的调研报告》, 并协调村 两委班子会对报告 进行了集体研究并上报镇规保 一个月后,规保办的同志告 诉钱少华,经上级部门协调,预 计年底通车2020 1 17 日,周家 港村迎来一件喜事, 朱家角 6 公交车从村里始发,村西片 不通公交出行难的窘境成 为历史78 岁的高立翠老人是 公交车的第一批乘客,坐在干 净明亮的车厢里,老人笑了: 我以后能每天去镇上看重孙 女了。” 路通了,村里的致富不能落下钱少华发现,随着土地 减量化规模化种植体量减小年轻人外出务工较多,特别 是没有适应市场发展的村集体经济特色产业,村子前进的 脚步慢了下来解决这一难题, 就要引入社会资本,盘活 绿色生态村,这样既能输血更能造血”。 短短四个月,在钱少 华及其同事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乡村研学基地项目落户古 镇朱家角,这也是朱家角镇首个纯社会资本市场化运作立核算的美丽乡村研学基地项目随着时间推移, 施工图正不断向 实景图转变推进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事先沟通协调好的闲置 林地菜地流转事宜,没过几天又反悔了。“咱们大家 把闲置农房林地流转出来,不仅能拿到可观租金,还能 美化环境。” 在钱少华和同事们一次次劝说下,老百姓开 始打消顾虑项目动工优先使用本村村民,一部分人就业问题得 到解决2019 5 月,第一个占地 3800 平方米的沿江草 坪项目由周家港村村民竞标成功,村里 20 多个农民参与 开工,老百姓由开始的观望到现在更积极地参与到项目 建设中钱少华和同事们也不忘拥抱互联网,把周家港村搬上 云端”。 今年 5 19 日,周家港村委会内一改往日宁静,传 出阵阵笑声吆喝声,村党总支书记张星球驻村指导员钱少 华正对着镜头推介周家港的乡村旅游联动和农产品把手机变成我们的 新农机,把农活变成我们的新农 。” 村委会改直播间,村干部变主播,卖力吆喝旅游特产美食……“村支书+驻村指导员+旅游公司老总,三个男人 一台戏,从周家港的前世今生聊到深度挖掘自有 IP 以及未 来的乡村振兴之路一个小时直播,共吸引了 16000 多名网 友点击网友们纷纷留言: 村干部也直播,厉害了! ”“开场 还敲鼓,好有乡村风! 乡村振兴,既要有颜值,又要有实力。” 钱少华希望通 直播+电商的模式,促进农产品销售,把周家港村打造 成传递党的声音的红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旺村优化业态布 局的活村彰显文化特色的靓村选派优秀干部支持本市经济相对薄弱村发展,是上海 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 工作条例》的重要举措上海市委组织部会同上海市农业农 村委共同印发《关于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选派优秀干部 支持本市经济相对薄弱村发展工作的通知》,明确面向全市 527 个经济相对薄弱村,从市级机关市属国有企业和各区 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中,选派优秀干部支持其发展其中, 区共同选派 200 名优秀干部到 200 个薄弱村任驻村指 导员,其余 327 个薄弱村选派挂村联系员,实现直接联系服 务薄弱村全覆盖以点带面心手相牵一位位指导员像一颗颗种子,在广 大农村发芽结果,带领老百姓乘风破浪,向着乡村振兴进发 新华社天津电(记者刘元旭 邵香云 黄江 林) 三伏时节, 北国水乡欢喜庄,醒得格外早天刚放亮,村里新建的健身广场上三五村 民正在晨练,自来水污水管网提升改造工地上 也出现了忙碌的身影六点不到,陈志明匆匆出了家门一路上, 白墙灰瓦的 徽派民居错落有致,路旁绿树成 荫,塘里荷花正艳,田里稻海荡漾,木屋栈道台水榭点缀其中,在氤氲的晨雾中更具诗意顾不上欣赏清晨村里的好风景,陈志明直 奔稻田。“趁凉快,多干点。” 一到稻田,他先蹲身 拉起沉甸甸的一网,又伸手揽过绿油油的一把, 咧嘴乐了: 螃蟹稻苗长得都不错,到秋天准能 卖上好价钱。” 以生态种养为引领精深加工为提升休闲 观光为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随着乡村 振兴战略的推进,欢喜庄越来越 欢喜”。“土地 流转费,年底分红,再加上合作社工资,我一年 就有六七万元,家里添了两辆车。” 陈志明边忙 活,边和记者聊起来,一脸满足倒回去七八年,这里的光景远不如村名那般 欢喜”。 地处天津市宝坻区八门城镇的欢喜庄, 过去家家户户只种水稻,收入少,日子过得并不 宽裕如何把 地里刨食变成 土里掘金?当 地干部一直很费脑筋, 一家一户,小打小闹, 肯定不行!必须走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的路 子! 说干就干!不甘落后的村民带头成立合作 社,尝试稻蟹立体种养稻田养蟹还不把秧苗 祸祸光了吗? ”“养蟹投入大,赔了咋办? 一开 始,大多数村民都对这种模式起了疑,结果第 一年,响应者寥寥但令村民没想到的是,试验 田当年就实现了 开门红,平均亩效益达 2000 多元合作社召开分红大会,几乎全村村 民都去围观,一沓一沓现金就在桌上摆着,当 场分钱回忆起当时的场景,陈志明至今仍觉 得眼热, 眼看能挣钱,村民们开始纷纷加入。” 2013 年开始,合作社流转了村里全部土 地,其中 1700 多亩地实现了稻蟹立体种养, 还建起了现代化稻米加工厂,并陆续开展了 品牌注册包装设计有机认证新品种引进 供给侧改革,产品卖到了高铁和飞机上一个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来了—— 乏技术,增收遇瓶颈如何为增产增收寻找新 出路? 2017 年,机遇来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 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天津启动新一轮结对 帮扶困难村工作,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的帮 扶组进驻欢喜庄,给村里带来了更多惊喜我们从延长产业链入手,帮着欢喜庄成 功养殖了大眼幼体和扣蟹,蟹苗本土化后,预 计一亩地螃蟹的收入能增长 20% 30% ,还引 进了南美白对虾等特色高效水产品。” 驻村后, 帮扶组组长谭开良几乎每天都要到稻田转转然而,种养也有种养的烦恼,产业单一抗风险能力弱, 看天吃饭并不容易。“家有 钱财万贯,带毛的不算。” 村民们都有担忧多元发展,势在必行我们不仅要做精产 品,更要做强产业,以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为 中心,深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休闲观光农业及 乡村旅游,推动以农业为基础的一二三产业融 合发展,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 村振兴目标。” 宝坻区八门城镇党委书记李学 明又为欢喜庄琢磨出新的发展路子如今,以 欢喜庄为中心的八门城镇田园综合体已初具 规模2019 年,欢喜庄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2.48 万元,其中,合作社人均分红 8000 200 斤大米2020 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 预计达到 2.9 万元,比 2016 年增加近万元亲们从靠天吃饭的农民,转型成了 股东和拿 工资的 产业工人,日子越过越美。” 欢喜庄党 支部书记刘学亮掩饰不住兴奋同样美起来的,还有村庄的 颜值”。 改造 提升农家别墅园,添置休闲度假木屋,实施坑 塘整治道路硬化绿化集中供热,铺设自来 水管网污水管网,建设村民活动广场……学亮掰着手指头给记者数着村里的变化2017 年以来,一系列人居环境提升改造工程 让我们村彻底变了样,村容整洁了,基础设施 齐全了,空气清新了,村里越来越漂亮,来村 里休闲旅游的人也多了。” 刘学亮自豪地说陈志明的家就在村里的荷塘边上,晚饭 后,他总喜欢带上孩子出门遛遛弯,看看村里 的好景色。“我原来不爱出门,这荷塘原来就 是一个臭水坑,垃圾成堆,蚊蝇成群,村民们 都绕着走这路啊,一下雨,一踩一脚泥! 在新修的路上,欣赏着荷塘月色,陈志明很是 感慨不知何时,月亮已悄悄爬上枝头欢喜庄 党群服务中心前的健身广场上,又开始热闹起 来,年轻人打着篮球,妇女们扭起了秧歌,老人 们摇着蒲扇闲聊,孩子们追着闹着,其乐融融不远处,村里新栽种的合欢树,长得正欢日子美了颜值高了 欢喜庄的欢喜事 新华社贵阳 8 6 日电(记者李黔渝) “‘管家服务村寨每一家,大事小事烦心事,尽 管去找他。” 这是贵州湄潭县西河镇石家寨村村 民总结的顺口溜为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当地近 年来组织乡贤退役军人等担任村寨 寨管家”。 在湄潭农村,负责操办红白喜事的人被称 总管,他们办事有礼有节,受人尊敬“‘寨管 能起到类似 总管的作用,把管事的人聚起 来,把村寨的事管起来。” 西河镇党委副书记朱 永兵说,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升乡村人居环 境质量和服务群众水平, 寨管家应运而生去年八月底,石家寨村红旗组村民石中进 种的中药树苗被邻居家的牛损坏,他和邻居沟 通了几次都不解决问题红旗组的 寨管家员王锟了解此事后出面协调,邻居终于同意赔 400 元树苗损失费,并答应会看好自家的 如果没有 寨管家来帮忙,我和邻居是谈 不拢的,搞不好还要打架扯皮。” 石中进说这看似农村 鸡毛蒜皮的纠纷,要真正 解决还需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记者从湄潭 县委组织部了解到, 寨管家采取村党支部 引领,将退休返乡人员退役军人致富带头 人等凝聚起来,并激发护林员管水员等公益 岗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让每个村民组的管 理服务人员由过去 1 名村民组长增加到多 人,管理区域划分更细责任落得更实,基层 自治力量重心不断下沉兴隆镇梁桥村长岗岭寨的一户易地扶贫 搬迁户搬到县城安置点住了半年,按照政策规 定,老家的房子必须拆除,但他却反悔阻挠,迟 迟不让拆房村里派出 寨管家成员吴永芳上 门耐心做他的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终于顺利拆了旧房梁桥村党支部书记唐波 说, 寨管家更熟悉村里的实际情况,往往能 找准工作重点,化解难题事半功倍湄潭县委 组织部部长穆泉斌介绍,为提升 寨管家工作 积极性,今年全县按照每个户籍人口不少于 9 元预算安排 寨管家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目前,湄潭县共有 寨管家成员 4561 名,其中从乡村优秀人才中推选出群众公认组织认可自愿服务的寨长 976 管事员 3450 湄潭县还从镇村党组织分别选派 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担任 指导员包保 ,培养了一批乡村人才大事小事烦心事 尽管来找 寨管家 东北大酱,因发酵等原因 在特定阶段产生一定气味,有 人闻不惯称之为 臭酱 ,但其 口感却十分鲜香 在黑龙江省 绥化市青冈县芦河镇东升村, 每逢清晨唤醒乡亲们的,除去 鸡鸣 ,还有浓郁的酱味 东升村位于我国大兴安 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伴随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决战 决胜阶段,这个小村子也迎 来小康社会的曙光 现在政策好,虽然有一 些扶贫产业分红,但村里没 有自己的 生意 东升村党 支部书记于景林一直惦记村 里啥时候能建成自己的产 业,带领乡亲们从 吃得饱 转向 富起来 ”。 去年底,听说新增项目 扶持,我赶忙冲到镇里了解 情况 。” 于景林回忆说,当时 省里有笔 50 万元的投资 ,可 以建个大酱厂,难点是要在 2020 年元旦前建成投产,且 资金半年后才到账 1 个月时间 ,建厂投 产 ,能行吗? 毕竟涉及整个 村,于景林心里有些 打鼓 ”。 回村后,他连夜开会 。“ 村委 会旁的废弃学校能作为厂 ”“ 用工不愁,村里不少贫 困户都在家 ……大伙儿的 支持和热情让于景林感动 隔天清晨,他再次来到镇政府放话: 了,这厂子我们村建 。” 顶着严寒,村干部到多 家酱厂考察,又自掏腰包凑齐建厂经费,召集 20 户贫困户,冒着零下 20 多摄氏度的低 温,带着大伙儿正式开工 2020 年元旦,崭新的酱厂内挤满了村 民,起锅 烧水 下豆,看着一粒粒黄豆在锅内 翻腾,大伙儿冻了一个月的身子,这一刻也都 起来了 4 月,于景林又来到县里 投亲访友 ,这 家赊 100 多个缸盖,那家赊一批包装箱 。“ 不怕丢人,只要能顺利产酱,我个人面子算个 。” 他说 目前,东升村共生产大酱 3 万斤 ,已售出 5000 务工半年的贫困户李淑琴摇身变 为万元户 。“ 这钱啊 ,还得靠自己亲手挣 ,花着 心里舒坦 。” 她说 除去务工,酱厂还带动村民发展庭院经 济,免费为 100 多户村民提供优质豆种,种成 后高价回购,预计户均增收 700 元左右 。“ 前院子就种点菜,吃不了就扔,今年种两亩 黄豆 ,到秋能卖 1000 多元呢 。” 贫困户石兴 国说,今年置办年货的钱有了 于景林介绍,酱厂马上要引进袋装生产 线 拓宽销售渠道,来年提产至 10 万多斤, 增收就能覆盖全村了 。“ 最近流行直播带货, 我也在学习,争取把大酱卖得更多 更远 。” 他说 (徐凯鑫)据新华社哈尔滨电 新华社呼和浩特电(记者张丽娜 徐壮 耀庭) 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 前旗平地泉镇花村互助幸福院,一对正在剪头 发的白发苍苍 姐妹花引起了记者注意这对 姐妹花的年纪加起来快 160 —— 妹妹傅蓉花 76 岁,姐姐田学珍 80 她们不沾亲不带故,却因选择来到花村互助 幸福院而有了 朋锅的机会朋锅,当地方言中意为 搭伙过日子”。 花村互助幸福院目前入住 73 114 名老人, 许多人老伴去世儿女在外,幸福院像一个 朋友圈,让他们在这里找到一起遛弯唠嗑 的晚年伙伴2012 年,我们整合了新农村建设农村 危房改造和扶贫移民等涉农资金 500 万元, 改造了村里的废弃小学校舍,还新建了 11 平房,免费欢迎 65 岁以上的老人们前来养 。” 平地泉镇党委书记刘亮介绍起花村互助 幸福院的历史住户张德礼爷爷是幸福院的第一批住 户, 2012 年底,他和另外 5 户老人从邻近的 大井洼村搬来一开始也有顾虑,不种地了,我们吃 啥? 张德礼回忆, 没想到所有政策都能享受 上,靠着最低生活保障和养老保险,我们两口 子每月能收入 1000 多元幸福院分的屋子有 42 平方米,配齐了菜窖凉房,还有 60 平方 米菜地,比老家的土房条件好得多。” 记者在张德礼家看到,几个老人围坐在 炕上聊天,门前的菜地长势喜人,朝南的主屋 宽敞明亮卫生间干净现代,抽水马桶太阳 能热水器等设施一应俱全集中居住分户生活互相帮助的模式 在当地老人中逐渐口耳相传察右前旗旗委 书记杨印说,刚开始,老人比较少,等部分老 人适应这种养老模式后,越来越多的老人选 择来到这里如今,察右前旗已经有了 37 处幸福院, 入住 6312 名老人一些幸福院,申请入住的 老人甚至要 拿号等位”。 老年人为何能很快适应这种养老模式? 刘亮认为, 集中又分户,比较符合老年人的 心理需求,每家的几分自留地,让老人有营 生,也能有一份归属感。” 老人们有了归属感,情感的温度也不断上 张德礼悄悄告诉记者,幸福院里的鳏寡老 人,已经有三对重新组合,再结缘分2012 年,班润虎爷爷的妻子去世,孤单 一人的他搬进了幸福院,虽然身体还挺硬朗, 但许多事也得拜托院里的其他老人帮忙热心的邻居张桂英大妈看在眼里,记挂在 心,把同是孤寡老人的 老闺蜜吕玉花奶奶介绍 给了班爷爷两位 一人户老人惺惺相惜,越聊 越熟,一来二去, 朋锅变成了 一个锅”。 她的 手艺不赖。” 脸圆圆的班爷爷笑着说; 他能照 顾我的糖尿病。” 穿着花裙子的吕奶奶笑着说在花村互助幸福院,活动广场文化室里 坐满了悠闲的老人;洗衣房里,全自动洗衣 干洗机嗡嗡翻转为了方便老人就医,镇 上把村卫生所也设置在幸福院,乡村医生随 时随地给老人们服务乌兰察布的一个个幸福院里, 老有所 的幸福就这样生长朋锅 过晚年,幸福来敲门 8 2 日,海南省琼海市嘉积镇,飞鸟在水牛身上休息觅食 新华社发(蒙钟德摄)

Transcript of 大 事 小 事 烦 心 事 尽 管 来 找 寨 管 家mrdx.cn/PDF/20200807/08.pdf · “ 我 们...

Page 1: 大 事 小 事 烦 心 事 尽 管 来 找 寨 管 家mrdx.cn/PDF/20200807/08.pdf · “ 我 们 这 里 没 有 公 交 车 , 小 孩 子 上 学 、 大 人 上 班 都 较 困

本报地址:北京宣武门西大街 57 号 邮政编码 100803 中国邮政发行投递服务电话 11185 广告部电话 63071265 广告许可证:京西工商广登字 20170529 号 定价:每份 1.8 元 年价 324 元 本报挑错电话:0 1 0- 6 3 0 7 3 9 7 9 、6 3 0 7 2 0 7 0 本报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富通律师事务所 电话:0 1 0 - 8 8 4 0 6 6 1 7 、1 3 9 0 1 1 0 2 5 4 5

2020 年 8 月 7 日星期五

责任编辑 林晓蔚

本报记者许东远

  来回 160 公里,驱车往返3 个小时,这是钱少华家和周家港村的距离。   2018 年 10 月,由武警上海总队政治工作部转业至上海市青浦区纪委监察委;2019 年6 月,任青浦区朱家角镇周家港村驻村指导员……皮肤黝黑、脸上时常挂着笑容的钱少华总是目光如炬。他相信:只有走近群众,了解群众的难处,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既然到村里抓发展,就必须脚沾泥土、落地生根,多为村里办实事。”钱少华说,“我是来做事的,不是来镀金的”。  “最盼解决的问题、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见建议、对村‘两委’的意见建议……”拿着自制的《走访村民家庭信息登记表》,来村里没几天的钱少华就开始了挨家挨户的走访。  “我们这里没有公交车,小孩子上学、大人上班都较困难。”村民朱炳君一句话引起了钱少华的注意。第二天,钱少华又去了朱炳君家,这次还叫来了左右邻居,大家都反映没有公交车、生活上很是不便。  钱少华了解到,周家港村西片区共有 201 户 628 人,其中 60岁以上老人 179人、学生45 人。大部分老百姓出行主要依靠自行车、三轮车、电瓶车等工具,腿脚不便或不会驾驶出行工具的老人、学生、残障人士就只能望“路”兴叹,没有公交成了他们出门就医、走亲访友的“拦路虎”。  说干就干。为了更高效地考察,钱少华买了一辆 2000元的二手电动车。8 月的上海天气炎热,为了研究公交站点线路设置,钱少华几乎天天骑着“爱车”收集老百姓的意见想法。有一次,由于酷热,他差点中暑。“每次看他办公室里的头盔不见了,我就知道他又去找老百姓了。”周家港村村主任胥雪华说。  终于,钱少华跑出了希望。经过多次调研,他带头起草了《关于周家港村西南片区村小组设置公交站点的调研报告》,并协调村“两委”班子会对报告进行了集体研究并上报镇规保办。一个月后,规保办的同志告诉钱少华,经上级部门协调,预计年底通车。   2020 年 1 月 17 日,周家港村迎来一件喜事,“朱家角 6路”公交车从村里始发,村西片区“不通公交出行难”的窘境成为历史。78 岁的高立翠老人是公交车的第一批乘客,坐在干净明亮的车厢里,老人笑了:“我以后能每天去镇上看重孙女了。”  路通了,村里的致富不能落下。钱少华发现,随着土地减量化、规模化种植体量减小、年轻人外出务工较多,特别是没有适应市场发展的村集体经济特色产业,村子前进的“脚步”慢了下来。解决这一难题,“就要引入社会资本,盘活绿色生态村,这样既能输血更能造血”。短短四个月,在钱少华及其同事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乡村研学基地项目落户古镇朱家角,这也是朱家角镇首个纯社会资本市场化运作、独立核算的美丽乡村研学基地项目。随着时间推移,“施工图”正不断向“实景图”转变。  推进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事先沟通协调好的闲置房、林地、菜地流转事宜,没过几天又反悔了。“咱们大家把闲置农房、林地流转出来,不仅能拿到可观租金,还能美化环境。”在钱少华和同事们一次次劝说下,老百姓开始打消顾虑。  项目动工优先使用本村村民,一部分人就业问题得到解决。2019 年 5 月,第一个占地 3800 平方米的沿江草坪项目由周家港村村民竞标成功,村里 20 多个农民参与开工,老百姓由开始的观望到现在更积极地参与到项目建设中。  钱少华和同事们也不忘拥抱互联网,把周家港村搬上“云端”。今年 5月 19日,周家港村委会内一改往日宁静,传出阵阵笑声吆喝声,村党总支书记张星球、驻村指导员钱少华正对着镜头推介周家港的乡村旅游联动和农产品。  “把手机变成我们的‘新农机’,把农活变成我们的新农活。”村委会改直播间,村干部变主播,卖力吆喝旅游、特产、美食……“村支书+驻村指导员+旅游公司老总”,三个男人一台戏,从周家港的前世今生聊到深度挖掘自有 IP 以及未来的乡村振兴之路。一个小时直播,共吸引了 16000多名网友点击。网友们纷纷留言:“村干部也直播,厉害了!”“开场还敲鼓,好有乡村风!”  “乡村振兴,既要有颜值,又要有实力。”钱少华希望通过“直播+电商”的模式,促进农产品销售,把周家港村打造成传递党的声音的红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旺村、优化业态布局的活村、彰显文化特色的靓村。  选派优秀干部支持本市经济相对薄弱村发展,是上海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重要举措。上海市委组织部会同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共同印发《关于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选派优秀干部支持本市经济相对薄弱村发展工作的通知》,明确面向全市527 个经济相对薄弱村,从市级机关、市属国有企业和各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中,选派优秀干部支持其发展。其中,市、区共同选派 200 名优秀干部到 200 个薄弱村任驻村指导员,其余 327个薄弱村选派挂村联系员,实现直接联系服务薄弱村全覆盖。  以点带面、心手相牵。一位位指导员像一颗颗种子,在广大农村发芽结果,带领老百姓乘风破浪,向着乡村振兴进发。

脚步到了百姓心中的烦恼事就少了

的﹃跑﹄一

的﹃

旺﹄

  新华社天津电(记者刘元旭、邵香云、黄江林)三伏时节,“北国水乡”欢喜庄,醒得格外早。  天刚放亮,村里新建的健身广场上三五村民正在晨练,自来水、污水管网提升改造工地上也出现了忙碌的身影。  六点不到,陈志明匆匆出了家门。一路上,白墙灰瓦的“徽派民居”错落有致,路旁绿树成荫,塘里荷花正艳,田里稻海荡漾,木屋栈道、亭台水榭点缀其中,在氤氲的晨雾中更具诗意。  顾不上欣赏清晨村里的好风景,陈志明直奔稻田。“趁凉快,多干点。”一到稻田,他先蹲身拉起沉甸甸的一网,又伸手揽过绿油油的一把,咧嘴乐了:“螃蟹、稻苗长得都不错,到秋天准能卖上好价钱。”  以生态种养为引领、精深加工为提升、休闲观光为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欢喜庄越来越“欢喜”。“土地流转费,年底分红,再加上合作社工资,我一年就有六七万元,家里添了两辆车。”陈志明边忙活,边和记者聊起来,一脸满足。  倒回去七八年,这里的光景远不如村名那般“欢喜”。地处天津市宝坻区八门城镇的欢喜庄,过去家家户户只种水稻,收入少,日子过得并不

宽裕。如何把“地里刨食”变成“土里掘金”?当地干部一直很费脑筋,“一家一户,小打小闹,肯定不行!必须走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的路子!”  说干就干!不甘落后的村民带头成立合作社,尝试稻蟹立体种养。“稻田养蟹还不把秧苗祸祸光了吗?”“养蟹投入大,赔了咋办?”一开始,大多数村民都对这种模式起了疑,结果第一年,响应者寥寥。但令村民没想到的是,试验田当年就实现了“开门红”,平均亩效益达2000多元。合作社召开分红大会,几乎全村村民都去围观,一沓一沓现金就在桌上摆着,当场分钱。回忆起当时的场景,陈志明至今仍觉得眼热,“眼看能挣钱,村民们开始纷纷加入。”   2013年开始,合作社流转了村里全部土地,其中 1700 多亩地实现了稻蟹立体种养,还建起了现代化稻米加工厂,并陆续开展了品牌注册、包装设计、有机认证、新品种引进等“供给侧改革”,产品卖到了高铁和飞机上。  一个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来了——— 缺乏技术,增收遇瓶颈。如何为增产增收寻找新出路?2017 年,机遇来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天津启动新一轮结对

帮扶困难村工作,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的帮扶组进驻欢喜庄,给村里带来了更多惊喜。  “我们从延长产业链入手,帮着欢喜庄成功养殖了大眼幼体和扣蟹,蟹苗本土化后,预计一亩地螃蟹的收入能增长 20%至 30%,还引进了南美白对虾等特色高效水产品。”驻村后,帮扶组组长谭开良几乎每天都要到稻田转转。  然而,种养也有种养的烦恼,产业单一、抗风险能力弱,“看天吃饭”并不容易。“家有钱财万贯,带毛的不算。”村民们都有担忧。  多元发展,势在必行。“我们不仅要做精产品,更要做强产业,以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为中心,深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休闲观光农业及乡村旅游,推动以农业为基础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目标。”宝坻区八门城镇党委书记李学明又为欢喜庄琢磨出新的发展路子。如今,以欢喜庄为中心的八门城镇田园综合体已初具规模。2019年,欢喜庄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2.48 万元,其中,合作社人均分红 8000 元和 200 斤大米。2020 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 2.9万元,比 2016年增加近万元。“乡亲们从靠天吃饭的农民,转型成了‘股东’和拿

工资的‘产业工人’,日子越过越美。”欢喜庄党支部书记刘学亮掩饰不住兴奋。  同样美起来的,还有村庄的“颜值”。改造提升农家别墅园,添置休闲度假木屋,实施坑塘整治、道路硬化绿化、集中供热,铺设自来水管网、污水管网,建设村民活动广场……刘学亮掰着手指头给记者数着村里的变化。“2017年以来,一系列人居环境提升改造工程让我们村彻底变了样,村容整洁了,基础设施齐全了,空气清新了,村里越来越漂亮,来村里休闲旅游的人也多了。”刘学亮自豪地说。  陈志明的家就在村里的荷塘边上,晚饭后,他总喜欢带上孩子出门遛遛弯,看看村里的好景色。“我原来不爱出门,这荷塘原来就是一个臭水坑,垃圾成堆,蚊蝇成群,村民们都绕着走。这路啊,一下雨,一踩一脚泥!”走在新修的路上,欣赏着荷塘月色,陈志明很是感慨。  不知何时,月亮已悄悄爬上枝头。欢喜庄党群服务中心前的健身广场上,又开始热闹起来,年轻人打着篮球,妇女们扭起了秧歌,老人们摇着蒲扇闲聊,孩子们追着闹着,其乐融融。不远处,村里新栽种的合欢树,长得正欢。

日子美了颜值高了:欢喜庄的欢喜事

  新华社贵阳 8 月 6 日电(记者李黔渝)“‘寨管家’服务村寨每一家,大事、小事、烦心事,尽管去找他。”这是贵州湄潭县西河镇石家寨村村民总结的顺口溜。为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当地近年来组织乡贤、退役军人等担任村寨“寨管家”。  在湄潭农村,负责操办红白喜事的人被称作“总管”,他们办事有礼有节,受人尊敬。“‘寨管家’能起到类似‘总管’的作用,把管事的人聚起来,把村寨的事管起来。”西河镇党委副书记朱永兵说,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升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和服务群众水平,“寨管家”应运而生。

  去年八月底,石家寨村红旗组村民石中进种的中药树苗被邻居家的牛损坏,他和邻居沟通了几次都不解决问题。红旗组的“寨管家”成员王锟了解此事后出面协调,邻居终于同意赔偿 400 元树苗损失费,并答应会看好自家的牛。“如果没有‘寨管家’来帮忙,我和邻居是谈不拢的,搞不好还要打架扯皮。”石中进说。  这看似农村“鸡毛蒜皮”的纠纷,要真正解决还需“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记者从湄潭县委组织部了解到,“寨管家”采取村党支部引领,将退休返乡人员、退役军人、致富带头

人等凝聚起来,并激发护林员、管水员等公益岗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让每个村民组的管理服务人员由过去 1 名村民组长增加到多人,管理区域划分更细、责任落得更实,基层自治力量重心不断下沉。  兴隆镇梁桥村长岗岭寨的一户易地扶贫搬迁户搬到县城安置点住了半年,按照政策规定,老家的房子必须拆除,但他却反悔阻挠,迟迟不让拆房。村里派出“寨管家”成员吴永芳上门耐心做他的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顺利拆了旧房。梁桥村党支部书记唐波

说,“寨管家”更熟悉村里的实际情况,往往能找准工作重点,化解难题事半功倍。湄潭县委组织部部长穆泉斌介绍,为提升“寨管家”工作积极性,今年全县按照每个户籍人口不少于 9元预算安排“寨管家”服务群众专项经费。  目前,湄潭县共有“寨管家”成员 4561名,其中从乡村优秀人才中推选出群众公认、组织认可、自愿服务的寨长 976 名、管事员3450 名。湄潭县还从镇、村党组织分别选派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担任“指导员”和“包保员”,培养了一批乡村人才。

大事小事烦心事,尽管来找“寨管家”

  东北大酱,因发酵等原因在特定阶段产生一定气味,有人闻不惯称之为“臭酱”,但其口感却十分鲜香。在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芦河镇东升村,每逢清晨唤醒乡亲们的,除去鸡鸣,还有浓郁的酱味。

  东升村位于我国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伴随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决战决胜阶段,这个小村子也迎来小康社会的曙光。

  “现在政策好,虽然有一些扶贫产业分红,但村里没有自己的‘生意’!”东升村党支部书记于景林一直惦记村里啥时候能建成自己的产业,带领乡亲们从“吃得饱”

转向“富起来”。

  “去年底,听说新增项目扶持,我赶忙冲到镇里了解情况。”于景林回忆说,当时省里有笔 50 万元的投资,可以建个大酱厂,难点是要在2020 年元旦前建成投产,且资金半年后才到账。

  “就 1 个月时间,建厂投产,能行吗?”毕竟涉及整个村,于景林心里有些“打鼓”。

回村后,他连夜开会。“村委会旁的废弃学校能作为厂点”“用工不愁,村里不少贫困户都在家”……大伙儿的

支持和热情让于景林感动。

  隔天清晨,他再次来到镇政府放话:“定了,这厂子我们村建。”顶着严寒,村干部到多家酱厂考察,又自掏腰包凑齐建厂经费,召集近 20 户贫困户,冒着零下 20 多摄氏度的低温,带着大伙儿正式开工。

   2020 年元旦,崭新的酱厂内挤满了村民,起锅、烧水、下豆,看着一粒粒黄豆在锅内翻腾,大伙儿冻了一个月的身子,这一刻也都“热”起来了。

4 月,于景林又来到县里“投亲访友”,这家赊 100 多个缸盖,那家赊一批包装箱。“我不怕丢人,只要能顺利产酱,我个人面子算个啥。”他说。

目前,东升村共生产大酱 3 万斤,已售出近 5000 斤。务工半年的贫困户李淑琴摇身变为万元户。“这钱啊,还得靠自己亲手挣,花着心里舒坦。”她说。

  除去务工,酱厂还带动村民发展庭院经济,免费为 100 多户村民提供优质豆种,种成后高价回购,预计户均增收 700 元左右。“以前院子就种点菜,吃不了就扔,今年种两亩黄豆,到秋能卖 1000 多元呢。”贫困户石兴国说,今年置办年货的钱有了。

  于景林介绍,酱厂马上要引进袋装生产线 、拓宽销售渠道,来年提产至 10 万多斤,增收就能覆盖全村了。“最近流行直播带货,我也在学习,争取把大酱卖得更多 、更远。”

他说。 (徐凯鑫)据新华社哈尔滨电

臭酱﹄品出小康香滋味

  新华社呼和浩特电(记者张丽娜、徐壮、任耀庭)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平地泉镇花村互助幸福院,一对正在剪头发的白发苍苍“姐妹花”引起了记者注意。  这对“姐妹花”的年纪加起来快 1 6 0岁——— 妹妹傅蓉花 76岁,姐姐田学珍 80岁。她们不沾亲、不带故,却因选择来到花村互助幸福院而有了“朋锅”的机会。  “朋锅”,当地方言中意为“搭伙过日子”。花村互助幸福院目前入住 73户 114名老人,许多人老伴去世、儿女在外,幸福院像一个“朋友圈”,让他们在这里找到一起遛弯、唠嗑的晚年伙伴。  “2012 年,我们整合了新农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和扶贫移民等涉农资金 500 万元,改造了村里的废弃小学校舍,还新建了 11幢平房,免费欢迎 65 岁以上的老人们前来养老。”平地泉镇党委书记刘亮介绍起花村互助幸福院的历史。  住户张德礼爷爷是幸福院的第一批住户,2012 年底,他和另外 5 户老人从邻近的

大井洼村搬来。  “一开始也有顾虑,不种地了,我们吃啥?”张德礼回忆,“没想到所有政策都能享受上,靠着最低生活保障和养老保险,我们两口子每月能收入 1000多元。幸福院分的屋子有42 平方米,配齐了菜窖、凉房,还有 60 平方米菜地,比老家的土房条件好得多。”  记者在张德礼家看到,几个老人围坐在炕上聊天,门前的菜地长势喜人,朝南的主屋宽敞明亮。卫生间干净现代,抽水马桶、太阳能热水器等设施一应俱全。  “集中居住、分户生活、互相帮助”的模式在当地老人中逐渐口耳相传。察右前旗旗委书记杨印说,刚开始,老人比较少,等部分老人适应这种养老模式后,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来到这里。  如今,察右前旗已经有了 37 处幸福院,入住 6312 名老人。一些幸福院,申请入住的老人甚至要“拿号等位”。  老年人为何能很快适应这种养老模式?刘亮认为,“集中又分户,比较符合老年人的

心理需求,每家的几分自留地,让老人有营生,也能有一份归属感。”  老人们有了归属感,情感的温度也不断上升。张德礼悄悄告诉记者,幸福院里的鳏寡老人,已经有三对重新组合,再结缘分。   2012 年,班润虎爷爷的妻子去世,孤单一人的他搬进了幸福院,虽然身体还挺硬朗,但许多事也得拜托院里的其他老人帮忙。  热心的邻居张桂英大妈看在眼里,记挂在心,把同是孤寡老人的“老闺蜜”吕玉花奶奶介绍给了班爷爷。两位“一人户”老人惺惺相惜,越聊越熟,一来二去,“朋锅”变成了“一个锅”。“她的手艺不赖。”脸圆圆的班爷爷笑着说;“他能照顾我的糖尿病。”穿着花裙子的吕奶奶笑着说。  在花村互助幸福院,活动广场、文化室里坐满了悠闲的老人;洗衣房里,全自动洗衣机、干洗机嗡嗡翻转。为了方便老人就医,镇上把村卫生所也设置在幸福院,乡村医生随时随地给老人们服务。  乌兰察布的一个个幸福院里,“老有所养”的幸福就这样生长。

“朋锅”过晚年,幸福来敲门

▲ 8 月 2 日,海南省琼海市嘉积镇,飞鸟在水牛身上休息觅食。 新华社发(蒙钟德摄)

水水 牛牛 与与 飞飞 鸟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