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lgwm.usst.edu.cn · Web...

Post on 13-Nov-2020

5 views 0 download

Transcript of shlgwm.usst.edu.cn · Web...

寻觅校史档案,唤醒历史记忆

文:杨佐平 吴禹星投稿邮箱:bbs302@usst.edu.cn

沪江大学全景(请将手机横置观看)

寻觅校史档案

上海理工大学是一所具有 110年历史的高等学府。其前身是创立于 1906年的沪

江大学和创立于 1907年的上海德文医学堂。在一百多年的办学历史中,积累了

极其丰富的档案和校史资料,这为我们今天进行校史研究和档案编研工作提供

了得天独厚的广阔空间。但因历史的原因,在这一百多年的风雨历程中,学校

的发展沿革极其复杂曲折。不仅校名几经变更,而且还经历了战乱浩劫和日军

占领,学校一度被迫停办、西迁重庆,所以档案和校史资料散失严重。

夏述虞之女夏乃华

档案编研工作离不开档案材料,因此,我们工作的重心一开始就放在了校史档

案材料的搜集与征集上面。我们与沪江大学、国立中法工学院、国立上海高级

机械职业学校(简称国立高机)等历任校长与校友后人加强联络,他们的后代

都捐赠或协助搜集了重要的校史档案资料。2012年底,原国立高机校长夏述虞

的女儿夏乃华将两份夏述虞回忆西安事变的手稿捐赠给了我馆。此前我馆经过

一番苦寻,已在上海巴士新新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原法商水电交通公司和电车

三场)档案室查阅到夏述虞校长的人事档案。档案材料详细反映和佐证了夏述

虞在留法勤工俭学与西安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中的贡献。同时一个围绕着夏述

虞形成的国立高机留法教师群体进入了我们的研究视野,这个群体在中国近代

留学史以及工业职业教育史上的地位和贡献,正在被深入发掘之中。

近年,我们又与美国国家档案馆旧金山分馆、耶鲁大学神学院图书馆(Yale

Divinity SchoolLibrary)等机构联系,获得部分珍贵档案的复制件。我们还先后

从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上海市档案馆、上海

图书馆、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复制了一批珍贵的校史资料。

2015 年档案馆管理与校史研究顾问会议

另外,我们还聘请学校退休的老领导和老教师以及校史的相关见证人,担任学

校档案管理与校史研究的顾问,每年召开会议,为档案搜集和口述校史工作提

供线索,为编研工作出谋划策。

潜心档案编研

我们的档案编研工作始终围绕学校工作的大局而展开。2011年 10 月,在建校

105 周年庆典前夕,我们先后编辑出版了《刘湛恩纪念集》、《刘湛恩文集》、

《沪江大学学术讲演录》、《栋梁气贯大世界—上海理工大学工程教育百年》、

《办学之道—上海理工大学历任主要领导访问实录》等档案编研成果。

刘湛恩文集 刘湛恩纪念集 编辑拼成一张图

刘湛恩是民国时期著名教育家,沪江大学首任华人校长。因投身抗日救国运动,

成为上海孤岛抗日救国运动的领袖之一,1938年 4 月 7日,遭日伪汉奸暗杀。

《刘湛恩文集》与《刘湛恩纪念集》收录了刘湛恩关于公民教育、职业教育、

海外教育、非战建设运动等文章,刘湛恩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所完成的博士论

文,以及大量纪念文章。这些文献展示了刘湛恩在近代高等教育、职业教育、

抗日救亡运动以及中外文化交流中的特殊地位。《沪江大学学术讲演录》依托

沪江大学历史上丰富的讲演资源,第一次以一个大学为主体汇聚一个时代社会

与学术思潮的风云激荡,于 2013年 6 月,获评首批上海市优秀档案文化传播项

目。

《栋梁气贯大世界—上海理工大学工程教育百年》结合大量馆藏档案和相关史

实资料,以实证主义编年史的手法,述说了上海理工大学百年工程教育筚路蓝

褛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该书曾获得 2011年度上海市高教学会高等教育研究

成果一等奖。

“大学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研讨会

2014年,学校开展“校训校风大家谈”、“上理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

讨论”等活动,我们配合发表了《沪江大学校训的由来》、《朱博泉与沪江校

训》等编研成果,为活动提供了史实依据。为了配合学校举行我国第一个“烈

士纪念日”活动,我们提供学校历史上 9位革命烈士的生平事迹简介,并在校

报上发表《沪江大学革命斗争史略》等校史研究文章。学校制定大学章程,我

们提供了沪江大学时期的大学使命与办学模式的档案资料。

同时,我们还力求编研工作的突破与创新。由于抄纂类的档案史料汇编,与档

案的原貌总会存在一定距离。而影印类档案汇编又因资金、技术和其他原因,

不可能大量出版。因此,我们试图围绕某个历史文化名人或重大历史事件,搜

集珍稀影像资料,以图片档案为核心,将档案史料的抄纂编述与历史人物或历

史事件的学术研究相结合。这样形成的编研成果,既具有档案文献的传世性,

又具有学术研究的深度,既有观赏性,又有可读性,是比较理想的。

2014年 2 月出版的《1916:徐志摩在沪江大学》便是这种创新的第一次尝试。

它突破原有档案编研模式,在文字叙述的同时,选用了大量原始影像资料,如

沪江大学建筑的历史图片,1916年沪江大学各年级的合影等。这些图片档案以

横截面的方式展示 1916年沪江大学全貌,包括校园与建筑、校长及中西教员、

在校学生以及教学情况等,增强了读者的现场感。

唤醒历史记忆

2016 年清明节举行刘湛恩等革命烈士祭扫活动

我们的编研工作获得了校园内外广大师生和校友的肯定和鼓励,许多校史名人

的亲属与后代也因我们的工作成果加深了对学校的感情,使我们倍感欣慰。刘

湛恩校长的后代,包括在沪和定居美国的,每年都会参加学校举行的刘湛恩烈

士的各项纪念活动。2014年 4 月,刘校长的孙女刘慧蘅还向我馆捐赠了珍藏的

英文版《先夫刘湛恩先生的死》。

编研成果《1916:徐志摩在沪江大学》首次刊载了徐志摩在沪江时的照片以及

他发表在沪江大学校刊《天籁》上的 11篇文言文,引起海内外学界关注,徐志

摩嫡孙徐善曾欣然为该书作序,并代表徐家第三代数次来信表示感谢和赞赏。

1916年时任沪江大学代校长的董景安先生的后代在得到该书后,也托人感谢我

们在书中记录了他们祖父的事迹。海内外知名的学者夏志清是孤岛时期沪江英

文系的校友,夏志清生前很感谢我们挖掘并描写了他的沪江岁月,夏夫人王洞

还为我们正在编纂之中的《夏志清与沪江大学》一书作了序。

图片裁边

编研成果给我们带来一定的成就感,但我们更享受的却是这些编研成果又唤醒

了新的历史记忆,给我们带来意料之外的惊喜。比如《1916:徐志摩在沪江大

学》一书列出了徐志摩在读的 1916年沪江大学与附中各级学生名单,供有心的

研究者查考。不久前,我们偶然发现,名单中预科二年级的王有廷,当时也是

沪江大学演剧团的重要成员,居然就是后来与胡蝶、舒绣文等大明星齐名的明

星电影公司的著名反派演员王献斋。

(左二)中国第一代著名影星、“第一坏蛋”王献斋

王献斋 1900年出生于海参崴,17岁随家迁居上海。从沪江大学毕业后,曾担

任中国最早的眼镜公司精益眼镜公司的验光员。因他后来自己开设的眼科诊所

与当时的明星影业公司相邻得与众多影界名流相识。后经当时大名鼎鼎的导演

张石川介绍进入电影界,从此弃医从影。王献斋 1941年 10 月 27日逝世,他一

生演了 80多部电影,代表作有《孤儿救祖记》、《玉梨魂》、《最后之良心》、

《歌女红牡丹》、《狂流》等,其中以《最后之良心》中演的暴发户、《歌女

红牡丹》中的无赖丈夫,《劫后桃花》中的地痞,《啼笑因缘》中的琴师,影

响最大,时人评为“无赖标本”,“人类罪恶的象征”。当时的舆论界评论说:

“在当今电影圈内饰演反派角色,演技的圆熟,深度达到‘炉火纯青’者唯王

献斋一人”。

而《1916:徐志摩在沪江大学》一书已经在无意间保存了两张少年王献斋的合

影照片,一是年级合影,一是演剧团成员合影。由于王献斋深度近视,在照片

中很容易辨认。沪江早期校友中居然有这么知名的电影演员,真是一个重大发

现。

随着时间的流逝,类似的发现一定会很多。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档案馆原载:《上海档案》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