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陪都史文化新名片 - Wen Wei Popdf.wenweipo.com/2013/03/09/aa08-0309.pdf ·...

Post on 19-Sep-2020

3 views 0 download

Transcript of 抗戰陪都史文化新名片 - Wen Wei Popdf.wenweipo.com/2013/03/09/aa08-0309.pdf ·...

赴美考察 意外獲得珍貴史料重慶中國抗戰大後方歷史文化研究中心於2011年成立,通過建立

靈活機制、整合學科資源、加強隊伍建設、開展學術交流等一系列措施,力圖將研究中心打造成學科交叉、特色鮮明、優勢明顯,具有前沿學科研究領域、一流學術研究成果的研究中心,並成為國內一流、國際上有重要影響的中國抗戰大後方學術研究、交流和人才培養、諮詢服務的重要基地。

去年9月下旬,「重慶中國抗戰大後方研究海外資料搜集考察團」一行23人,從重慶起飛,抵達美國舊金山、華盛頓、波士頓、紐約等地,訪問與重慶抗戰歷史相關的人士,搜集保存在海外的重要史料。此次赴美考察行動是該中心成立以來最大的一次出國史料尋訪交流活動。抗戰大後方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周勇告訴記者,中國國民黨

黨史館主任邵銘煌曾於2009年8月帶 一個空信封到重慶尋訪台灣革命同盟會的信息,信封上的地址是「重慶觀音岩」。遺憾的是,僅憑這個印 「台灣革命同盟會」字樣的信封,邵明煌來到觀音岩未有收穫。此次重慶考察團在美國國會圖書館意外發現了一封由台灣革命

同盟會通過美國駐中國大使高思轉給美國遠東艦隊司令顏露爾將軍的代電稿。周勇說,在代電稿中,台灣革命同盟會對顏露爾將軍提出的「台灣應歸還中國之主張,尤為我台人所歡迎。蓋我台人現正在本會領導之下,努力於台灣光復運動」,這一珍貴歷史資料表明,當時在日本殖民統治下的台灣同胞,曾遠赴重慶與全國民眾一起投身抗日戰爭。考察團還從斯坦福大學胡佛檔案館精選摘抄整理了2.4萬多字蔣

介石日記;獲得毛澤東、蔣介石、史迪威及重慶大轟炸、重慶抗戰時期城市面貌的珍貴圖片資料728張及其檔案文獻1099頁。從美國國會圖書館獲得了蔣介石信函手稿、《中國人民對美國致敬書》、《向美利堅合眾國人民致敬書》、《致敬手冊》等珍貴手稿實物照片200餘張,反映重慶戰時訓練、蔣介石演講、重慶街景、重慶大轟炸等方面的照片300餘張。從美國國家檔案館購買與中國抗戰大後方有關的歷史檔案膠卷20卷,約2萬餘頁,包括美方與中國大後方

區域文件,中國政治、經濟、軍事,日本政治、經濟、軍事等三大部分。從羅斯福總統圖書館搜集到2044張數字化檔案文件,主要來自「總統秘書檔案」和「總統地圖室文件」,主要是1933—1945年間中美之間的外交信件,包括美國大使向中方官員發出的電報、備忘錄等通訊記錄;羅斯福總統與蔣介石之間的通信手稿,有關中緬印戰區實戰的電報等。另外還購買了《羅斯福約會歷史》、《納粹德國浮沉》等專題視頻。

渝台交流共享兩岸抗戰文化近年來,重慶以抗戰文化研究為抓手,深化與台灣的文化交流

與合作。基於重慶戰時首都的歷史地位,和與台灣血脈相連的親緣關

係,2009年8月,中國國民黨文化傳播委員會黨史館主任邵銘煌應邀訪問重慶,與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簽署了《會談備忘錄》,雙方達成協議,共同推進渝台兩地抗戰歷史文化文獻檔案、博物展覽、學者互訪及交流常態機制建設等方面的交流合作。這是國民黨黨史館與大陸相關部門首次舉行正式會談並簽署《會談備忘錄》,渝台兩地抗戰歷史文化交流的序幕自此被拉開。2010年,渝台再次合作,聯合舉辦「重慶歲月——海峽兩岸抗戰

文物展」, 來自海峽兩岸的80餘位抗日戰爭史研究專家齊集山城,共同研討以重慶為中心的大後方抗戰歷史文化問題,台灣還提供珍貴歷史照片33幅、珍貴抗戰文物資料55件在重慶展出,其中《日軍降書》、《中國共產黨為赴國難宣言》、《中國國民黨抗戰建國綱領》、《國民政府遷駐重慶宣言》等首次現身大陸。周勇告訴記者,在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遞交的日軍投降書上,岡村寧次連印章都蓋歪了,表明岡村寧次當時的內心掙扎非常強烈。像這樣的歷史軼事,在抗戰史料中還有許多,等待 後人挖掘。2012年11月16日,《重慶:中國抗戰大後方名人手跡展》首次以

檔案呈現的形式,在台北中時集團二樓展廳開展。此次展覽依托重慶市檔案館豐富的抗戰歷史檔案,以政治、經濟、軍事、文教為主線,精選抗戰時期以戰時首都重慶為中心的中國抗戰大後方各界、各階層重要人物的手跡,配以人物圖片、簡介製作而成。展覽涉及人物150餘位。展出的人物手跡為題詞或書信,其中,90%以上均為第一次公開展出或面世。展出前,重慶赴台巡展團相關負

責人就渝台兩地拓展抗戰文化空間、加強渝台文化交流等事宜,與台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林中森、台灣中時集團及相關歷史研究機構進行了積極溝通。中國國民黨評議委員會主席、陳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陳履安,新竹縣縣長邱鏡淳,彰化縣副縣長楊仲,台灣中視公司董事長林聖芬等出席開展儀式並觀看展覽。

AA 8 ■責任編輯:何全益版面設計:陳漢才

2013年3月9日(星期六)

聚 焦重慶

查立友(中國駐美國大使館政務參贊):重慶抗戰工程大有可為,支持這個工程,是我們的責任。中國駐美大使館將在資料搜集、協調舉辦研討會和展覽、聯繫在美出版抗戰大後方歷史研究英文著作、加強與美國民間社團聯繫、促進重慶與美國友好城市之間的交流,尤其是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的活動等方面對重慶及其抗戰工程給予全力支持。傅高義(《鄧小平時代》作者;社會學家):重慶抗戰工程具有世

界意義,我全力支持明年在重慶召開的「第二次世界大戰背景下的中日戰爭」國際研討會,我委託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鄭炯文館長邀請在美國、英國、俄羅斯、日本等國家和台灣、香港地區收藏抗戰檔案文獻較多的單位,屆時齊聚重慶召開學術會議,介紹抗戰檔案文獻,以實際行動支持重慶抗戰工程。陳香梅(飛虎隊英雄陳納德妻子):抗戰是中國近

代歷史中最偉大的事件,是中國人最寶貴的財富,我將運用自身影響力支持重

慶抗戰工程。

渝抗戰研究獲各方支持

重慶抗戰陪都史 文化新名片

戰時首都重慶:屹立中的民族精神

抗日戰爭時期,重慶是中國的戰時首都、第

二次國共合作的重要政治舞台、世界反法西斯

戰爭東方戰場統帥部所在地,為中國抗日戰爭

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巨大的歷史貢

獻。大後方抗戰歷史文化資源由此成為重慶以

外省市難以企及的歷史文化遺產。兩年前,為

了更好的保護、挖掘抗戰文化資源,重慶成立

中國抗戰大後方歷史文化研究中心,進一步加

強考證研究,深化文化建設,增進歷史認同。

■香港文匯報記者張蕊、孟冰

抗戰全面爆發後,首都南京淪陷,存亡之際,國民政府遷都重慶。隨即1/3以上的高等院校(40餘所),2/3的軍事工業,90%的專家學者,3000餘萬淪陷區難民紛紛向重慶轉移,實現了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經濟文化中心由東向西的大遷徙。西方記者驚歎,這是自遊牧時代以來最大規模的人類遷徙,這是中華民族的「出埃及記」。遷都重慶使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企圖落空。1938年起,氣急敗壞的日軍對重

慶進行「無差別轟炸」,出動近萬架飛機於市中心投放萬餘枚炸彈,致30萬民眾罹難。在重慶李子壩抗戰遺址博物館中,記者找到一組大轟炸照片,遇難者屍體堆積在坡坎上,街道被血染紅。這樣的轟炸伴隨 重慶渡過8年抗戰歲月。專家指出,重慶抗戰精神的珍貴之處,在於無論日本如何轟炸也未使它屈服,重

慶成為當時中國唯一未被日本佔領的大城市,成為中國人的「耶路撒冷」。重慶的抗戰文化精髓不止於此,重慶還是「全民抗戰」的重要政治舞台,見證了

中華民族空前團結;當時國共雙方各有政治據點在此,但皆願不計前嫌,聯合一切抗日力量,完成抗戰到底的民族使命,此為重慶抗戰文化最令人感動與感慨之處。

■重慶宋慶齡故居■重慶宋慶齡故居■重慶宋慶齡故居■重慶宋慶齡故居■重慶宋慶齡故居■重慶宋慶齡故居■重慶宋慶齡故居■重慶宋慶齡故居■重慶宋慶齡故居■重慶宋慶齡故居■重慶宋慶齡故居■重慶宋慶齡故居■重慶宋慶齡故居■重慶宋慶齡故居■重慶宋慶齡故居■重慶宋慶齡故居■重慶宋慶齡故居■重慶宋慶齡故居■重慶宋慶齡故居■重慶宋慶齡故居■重慶宋慶齡故居■重慶宋慶齡故居■重慶宋慶齡故居■重慶宋慶齡故居■重慶宋慶齡故居■重慶宋慶齡故居■重慶宋慶齡故居■重慶宋慶齡故居■重慶宋慶齡故居■重慶宋慶齡故居■重慶宋慶齡故居■重慶宋慶齡故居■重慶宋慶齡故居■重慶宋慶齡故居■重慶宋慶齡故居■重慶宋慶齡故居■重慶宋慶齡故居■重慶宋慶齡故居■重慶宋慶齡故居■重慶宋慶齡故居■重慶宋慶齡故居■重慶宋慶齡故居■重慶宋慶齡故居

■重慶新華日報舊址

■1940年,周恩來、鄧穎超於紅岩村。

■蔣介石與毛澤東在重慶合影 ■1942年宋慶齡攝於重慶

■周勇與「飛虎將軍」陳納德夫人陳香梅女士暢談抗戰大後方歷史文化

■重慶抗戰遺跡博

物館雲岫樓